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专业在线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在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在线教育

第1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1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泛指人类体现出的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1]。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追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2国外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发展情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护理界就开始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育,这一趋势在80年代后进一步加强。1984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明确要求将人文科学教育纳入护理职业教育中。概括起来国外在护理人文教育中具有以下特点。

2•1加大人文课程比例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有1/3为人文学科课程[2]。具体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关系学、经济学、法律、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围绕护理学的相关人文学科群。此类人文学科群有以下特点:(1)护理人文核心课程明确。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列入必修课,并占有很大的比重。(2)课程类型以护理学和人文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课程为主。(3)选修课比重及自由度较大[3]。在美国,任意选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1/3。选修课普遍开设有语言、文学和艺术类课程。

2•2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实效性其特点是将人文科学整合到护理专业教育内容之中,关注护生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使护生学会从医学、伦理、政治等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实现人文知识和护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2•3课程改革的趋势是综合化、现代化,文理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美国护理院校的课程强调综合性,尽可能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强调课程内容的精简与整合[4]。

2•4师资队伍建设国外大部分护理学院多设立在综合性大学,依托其人文教育优势,为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师资来源。如著名的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大学都设有护理学院。

2•5开始注重隐形课程的建设国外学者研究证实:“参加有教育目的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5]。

3我国中等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研究状况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影响下,我国中等护理教育开始摸索总结,积极推进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育观初步确立整体护理理论强调护理对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整体。人作为一个整体包含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各层面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整体人的独立性,使整体不同且大于部分之和。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教育观。

3•2课程体系建设有了改观沿用和套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现象逐步减少;公共基础课中,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课学时明显减少,护理伦理学、心理学和护理礼仪等人文学科开始增加,课时数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专业基础知识如病理、生理等医学理论知识比重减少,社区护理、精神护理不断增加等。

3•3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实践教学的比重明显加大;普遍开展了基础护理等课程的临床实践考核,并将一定的人文知识纳入考核内容,提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3•4教师队伍建设开始得到加强由于各学校重视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普遍接受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继续教育,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各学校开始引入人文学科大学生从事相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等。

4中等护理学专业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护理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还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一种唯技术的教育,观念上强调技术至上以及实用性和满足社会的急需,注重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及专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而言,中等护理专业人文精神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护理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不够,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模糊许多学校还存在着重医学轻人文;重“人力”教育,轻“人”的教育;重职业培训,轻“人格”教育;偏重就业要求,忽视工作后个人发展的现象。而在美国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或者性质不同的部分,而是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4•2护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不全面1998年教育部将伦理学、心理学列为护理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改变了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为主干学科的模式,为我国护理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各级护理教育机构也相继设置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沟通学等人文课程,这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大进步[6]。但是随着护理学专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主干学科仅仅有伦理学、心理学是不全面的,还需要扩充更多的内容。

4•3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据统计显示:“中等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知识三者的构成比基本为0•7:0•55:1”[7]。其中,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方面占的比重较大,而文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明显不足,应用性医学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等,没有突出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特色。而美国多数护理学院都设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包括:家庭护理,讲授家庭和变迁、家庭和慢性疾病、家庭与威胁生命的疾病、影响家庭成员健康的因素;跨文化课程,通过对有关种族、文化差异等跨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克服自我种族中心主义,更好地为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病人提供服务;与护士流动有关的课程。美国注册护士已成为流动率最高的职业,为解决此问题,护理课程中有关护士流动问题的内容逐渐增多,如护士的个人特征或人口学特征、职业满意度、职业因素及护理职业社会化等[8]。

4•4护理学专业人文学科师资不理想护理专业的师资大多是来源于医学院校或是临床教学医院。由于我国长期过窄和过于专门化的教育,这部分教师缺少人文学科知识的熏陶。在课堂讲授中,讲“病”的生理、病理因素多,讲心理社会因素少,不能把医学基础、护理和人文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相当多的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认为,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文学科教师的事,或是护生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比较注重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缺乏思考和实践[9]。

4•5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目前,中等护理教育评价手段上,仍然是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领域目标的评价。衡量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单纯以思想政治为主,以分数定高低;专业考试内容普遍缺少护患对话,忽视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护理;操作技术考核,注重和强调的是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操作动作的标准性和操作项目的完整性;护士资格考试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人文精神的内容非常少。

4•6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普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单项传授书本的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人文教育的内容涉及非常少。

4•7护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0]。由于中等护理职业各院校新校区的建立,远离城市居住区,给活动开展造成了交通的不便;学校的急剧扩招,学生人数的剧增,给活动开展造成了组织的困难;专业课程内容多和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等都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护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缺乏人文关怀的内心体验。

4•8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然而,许多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在教育中充当的是补充角色,是一种文调味品,校园文化不被重视,其内容也拘泥于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余生活。没有很好的和护理专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4•9护生缺乏人文知识的教育背景我国的普通教育是应试教育,中国的家长重视智力的培养,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重于望子成才而忽略望子成人。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追求物质享受,只讲实惠,不讲精神,埋头于护理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基础文明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导致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

5中等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

5•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重要的是确立教育从单纯的传授专业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强调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培养护生为人之道和治学之本。引导和教育护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训练护生人本化的服务思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护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趣和坦荡、宽容的胸襟等。

5•2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应以“人”、“健康”为轴心,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主线建设,课程体系应体现中等护理教育学制短、教学容量大、实践性强和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特点,并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特点,突出人文基础知识传授和人文素质培养。建设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包括了伦理学、心理学,还包括了哲学、文学、美学、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为此,需要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如文学、艺术等来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观。

5•3加强师资建设针对目前护理学专业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1)文学、历史、社会类课程可以聘请综合院校的专业老师任教;(2)选择一些热爱人文学科教学的护理学教师进行脱产培训或引进心理学、教育学的毕业生进行护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护理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承担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等边缘学科课程[11];(3)重视对基础医学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使他们把“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治学精神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12]。同时护理教师自己也应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注重情商的培养[13]。业余时间应博览群书,拓宽知识,充实自我。自觉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5•4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护理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角色互动、案例讨论、价值澄清、护患沟通、问题情景、小组学习、护理日志等。这些教学模式,能够从多个侧面为学生补充知识,训练技能,提高素质。同时,在各项专业技能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开阔的文化视野。

5•5建立整体化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程序与标准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更在于观察、思变和体验,在于情感的变化和精神的升华。在本阶段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要求把实践教学内容细化、量化、载体化和可操作化,要把握和突出重点环节。

5•6加强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使护生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不断开阔视野,关注社会,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特别是在与卫生健康相关的节日,如世界卫生日、睡眠日、艾滋病日、禁烟日、护士节等。同时,开展一些专题活动,组织护生进入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及社会福利院等,为病人、孤寡老人提供卫生健康咨询服务,开展献爱心及各种公益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关爱社会、关爱病人、关爱健康和关爱生命[14]。此外,要加强护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护生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15]。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6]。

第2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案例 特殊教育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现在,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案例教学也慢慢起步,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这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案例教学则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新,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

一、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专业培养特殊教育人才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学校教学工作者,能够对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教给学生怎么做,内容安排落后,很多内容并不符合社会实际,课堂枯燥乏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而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这也是案例教学应用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讲授不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出的,绝不能由教师通过理论知识虚构。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其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真实的情境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亲身经历、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

2.案例教学的地位不明确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不能摆正案例教学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但教师通常会过大渲染案例,不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滥用案例。这样的教学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气氛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样学生只能记住案例本身,而不能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显然不可取。所以,我们在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内容要与学生实践经验相联系。

3.案例教学中没有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通常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的角色无法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应先要进行消化,然后主动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提出的答案给予引导,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把问题和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思考

1.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建立典型案例库

在中国,家长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都不会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的事实。家长出于自己对孩子的保护,更不会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而且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更具复杂性,所以建立案例库的难度会非常大。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如果不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的话,就很难获得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与教师互相支持,这是能够顺利采集教学案例的前提。

2.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充分体现案例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首先,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前提,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案例的内容也要体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相匹配。再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缺一不可,而且步骤之间必须紧凑。教师要建立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最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实施案例教学创造条件

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筛选,做好计划。在课堂中,教师仍然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对于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需要自己在课后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积累了案例。

总之,我们已经开始在特殊教育专业领域中大胆尝试进行案例教学了,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们只要能意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继续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12.

[3]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1)38-40.

作者简介:

第3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7月15日,在“那好网”上线的会上,这支在家乡湖南省桃源县拍摄的MV被反复播放:镜头里的龚海燕依旧素面朝天,简单的衣服、平底鞋。

不同的是,她不再是那个农村清贫家庭出身的小女孩、也不再是那个埋头苦读在桃源一中的高中生,而是已经成功创办上市公司世纪佳缘、再次在在线教育领域重新出发的明星创业者。

聚光灯“啪”的一声打开后便紧紧跟随,凭借一股闯劲儿杀入在线教育领域的龚海燕,每走一步都被密切关注并伴随质疑:一个没有教育领域经验的人,即便有过成功创业的经历,但又能否在陌生领域重新创造奇迹?

质疑声不绝于耳。

面对记者的提问,龚海燕轻笑。采访的时候已经深夜10点半,她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失败了我也可以去互联网公司做个VP或者高管。这又有什么可怕的?”

从小众到大众

2012年底,被人称为“网络第一红娘”的龚海燕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世纪佳缘,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这次创业她选择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线教育。

第一个项目是91外教。91外教瞄准的是互联网远程教学口语市场,这源自于她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了多年的英语,张嘴却变成了哑巴。这是一个小众而又稍嫌狭窄的领域。

在龚海燕的最初设想中,91外教可以通过避开传统教育巨头的火力交接点,而从垂直领域获得突围的机会。

“你能想象得到吗?91外教刚开始做的时候,团队里没有人可以跟老外自由沟通,连一个在英语行业做过两三年的都没有。”91外教的一名员工说,“她是想到什么就会先做的人。”

但91外教太过于“高大上”的打法、行业进入门槛低是龚海燕最开始所没预料的情况。而本来打算和徐小平一起投资的新东方王强,选择中途退出,这些都让龚海燕开始反思并考虑转型。

“只要产品好,就会有用户”这让91外教全部使用美国外教并比市面上的竞争对手收费高出数十倍,成本过高、用户上不来、行业竞争加大,都让91外教步履维艰。三个月后,龚海燕选择转身,选择K12领域,并创办梯子网。

相较之下,K12(从幼儿园到高中)领域较为复杂,但市场潜力巨大,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

摆脱网络流量依赖

在创办91外教的过程中,龚海燕就曾数次在微博上直言百度流量的效果越来越差,这跟她的切身经历有关――世纪佳缘的用户留存率并不高,两三年就会重新换一批,也因此对百度的流量依赖非常大。

在百度收入中,医疗第一、教育第二。作为在线教育的创业者,龚海燕痛苦但也清楚的知道:如果K12领域也照常规做法的话,未来对百度的依赖会越来越高,而这个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那好网其实是先于梯子网在她脑海中产品的。”一名接近龚海燕的员工说。梯子网在龚海燕的设想中,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产品,通过平台先把老师、学生融入进来,作为流量入口,之后再通过那好网获得营收。

在创办梯子网的半年中,龚海燕花了很多的精力和资金在存储备课资料、考卷、PPT模板等上面,用来吸引老师和学生。这也是龚海燕在运营大平台方面的优势所在。

“目前梯子网已经有60万名学生、7万多名学生在上面,作为一个上线刚刚半年多的网站,我认为已经挺好了。”龚海燕说。

“压力其实是常态”

那好网才刚刚上线,就已经有媒体开始跟踪报道,这对龚海燕来说是常态――因为被暴露在聚光灯下,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这里面有关心她的人、有竞争对手,当然也有等着看她重重摔倒的人。

“世纪佳缘从零做到上市,我那时承受的压力比现在还要大。再说,谁做事儿没有压力?”龚海燕反问道,“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因为我个人的经历,才在刚开始就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免费报道。”

除去这些过往带来的光环和烦恼,龚海燕从世纪佳缘得到的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明白组建一个强大团队的重要性。

由于世纪佳缘的行业特性,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为招人苦恼,也让龚海燕在事后总结时觉得痛心――招不到什么人才,也没能带领人才跟随公司往前成长。

再次创业的龚海燕最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现在的团队90%以上是来自清华和北大。”她已经花了大量的资金在招聘人才上面。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创办91外教之时,龚海燕便已卖掉了之前的别墅,全家搬到公司附近,租房子居住;公司在中关村的办公地点没有空调,一周至少工作六天。

第三次破局

那好网的会上,“魔方男神”、高考状元、国学老师作为老师代表现身现场。他们只是“那好网”开课老师中的其中三名。

据龚海燕介绍,那好网将通过直播和实时互动的方式,为中小学生生提供线上教育服务。师生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学生可以给老师评价、老师根据反馈随时调整教学,并会陆续有更多的个性化课程。

面对之前网络上流传的那好网为梯子网转型的传闻,龚海燕又再解释了一次:“那好网不是梯子网的转型,二者是姐妹网站,那好网是梯子网的延伸。”但显然,她并没有那么在意别人对她的质疑。

“她对这个行业是越付出就越有感情”,91外教的那名员工说,“她身上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自我驱动远大于外界给她的压力。她曾经说过,家里的事情我真的不想管,但对事业的追求很高。”

第4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艺术设计;教学;融合

1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概念、特点及目的

创业主要是指通过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后天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中去把握机会,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过程很显然是艰辛的,不仅仅靠的是勤奋,更多的是靠聪明的才智和机敏的洞察力来创造财富。而创业的教育主要就是要锻炼学生在艰难的环境下的一种自主学习和坚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最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业技能,让他们出去以后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加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迅速的转化成生产力。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用这样的一种思想去考虑问题,俗话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思想,培养创新性的人才。这点在很多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应该全方面的培养,不仅仅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动态和学习过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习的各项内容注入创新思维的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够有足够的洞察力去发现事物的美好。

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灵活多变的专业课程体系,学习艺术类的课程要求学生自身的思维非常活跃,跳跃性也非常强,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诸如设计学、材料学、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它和纯艺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设计偏向于设计,和电脑艺术结合的比较多,和传统的艺术反差比较大。随着目前电脑速度发展的越来越快,艺术设计也通过电脑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已经是传统艺术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上,我们应该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的脚步,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当今艺术设计类的人才,不仅仅只是掌握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要学习的东西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说要多的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适用于社会的发展,才能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教育教学,个人觉得应该要掌握艺术设计课堂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这个是作为我们教育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来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把握好这样的主线:首先应该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水平的学生,保证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把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在教学之中,培养出既能掌握知识,有能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以应用性、个性化创新教育为核心原则,全面深入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

3 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的体现方式3.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要想两者融合在一起,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系构建,要着重去分析目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欢迎的,寻找一些对知识体系有帮助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要结合人才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同时,我们还必须在课程当中注入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性。首先要把创新和创业能力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能力,把知识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同步培养;其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培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把就业和创业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模拟企业实际岗位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操作水平能力的提高。

3.2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艺术类专业上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供学生进行锻炼,否则就是空谈。艺术设计专业是偏向于设计方面的,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必须的,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来进行,突出实践内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是课程实践模块的构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考察更多的还是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各种课程的实践联系,实现对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其次是创新实践模块的构建,应该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更多要注意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用已经掌握好的知识去分析实际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整个才是实践教学平台真正的作用;最后创业实践模块的构建,创业模块的构建可以和企业相互联系,找出一些实际设计的例子,和市场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一些实践模块,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包括了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评价,要把创业创新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中,必须对教学方式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做到学做一体化,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手段除了上面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外,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增加课堂乐趣,通过各种电子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对于很多专业理论课要利用多媒体教室以PPT形式和参观设计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教学评价在艺术教学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增加更多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可以进行各种方法进行评价,诸如课堂考核、随堂测试、阶段考核及最终考试等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红路,于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07).

第5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1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1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医学院校学生和年龄层次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方面也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结合体育的特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2 不同专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要有目的地增强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对体能的需要选用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1.2.1办公型专业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影像和检验、眼视光等专业均属此类,长期坐在座位上,精神高度紧张等是这类专业的典型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的增加健身操和韵律操等锻炼项目。

1.2.2直立型专业

临床、助产专业属于这种类型。手术时长时间站立使人体协调机能变差,各器官的负担加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因此要增加健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锻炼项目。

1.2.3 运动型专业

护理、药学专业属于这种类型。每天需要查病房,换药换针水,在药房配药,易出现过度疲劳、肺部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增加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长跑和游泳等。

2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举措

要使体育教学适合新时期的需要,就必须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以终身体育为宗旨

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以终身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深化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突出人才的整体性发展。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增加现代元素,考虑到医学院校女生占多数这一实际,除健美操外还要增加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瑜伽、搏击操等新兴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表现是对知识的运用,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使人终生受用。要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观,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改革,主要途径有:

2.2.1教学方法要科学、新颖、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性,又要新颖有趣,活泼多样。教学过程融教学、竞技、娱乐、游戏为一体,要经常出新招,常教常新。在教学形式上要多层次、多形式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2.2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教材内容可安排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养生、体育欣赏、形体训练、体育保健、健康教育等,也可以开设一些与体育、保健、娱乐、审美等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锻炼,形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理论、保健基础。

2.2.3以快乐体育为中介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与智能教育,它反映了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本质含义是寓教于乐之中,使学生能在学习阶段认识体育,热爱体育,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体育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相伴终身。

2.3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素质靠练,意识靠悟。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人。要达到最佳的意识培养效果,单纯就意识而抓意识是很难奏效的,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要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引导

发挥广播、电视和图片展等宣传媒介作用,在看、听、说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

2.3.2创造一个适应现代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环境

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通过集资、有偿服务等形式,改善运动设施,增设休闲等运动项目,给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室可与院团委、学生会协调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2.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施教能力

体育教师应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集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于一身,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通过体育兴趣和能力培养以及职业体育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终身体育的需求,使医学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5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

第6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职教育 国际贸易专业 教育技术 对策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将现代教育定义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与传统的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教育技术相比,提出了学习资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范畴,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开启了信息化教育时代。1998年李克东教授在给华南师大电教系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中指出,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⑴模拟音像技术;⑵数字音像技术;⑶卫星广播电视技术;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⑸人工智能技术;⑹互联网通讯技术;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而是新技术应用下的学习资源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2004年正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一定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单单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被称为“电化教育”。南国农教授将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技术更加实用,也出现教学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将学习过程跟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利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下,完成教育目标。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融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这需要现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中我们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相关的学习目标指导下,使其合理利用手中教育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问题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新的意识,在教学中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束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多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成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贸易术语讲解中,对于刚刚接触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讲,单纯的文字和逐条讲解无法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以图示与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各个贸易术语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贸易的每一个环节都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堂也能内容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建立国际贸易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建立,接到业务后各个部门之间搭配合作,根据流程填写单据,一直到最后收到货款或者货物,再进行利润评估计公司所得,最终通过公司资产来比较每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仿真的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期间受到多种客观因素限制,很难获得现实工作机会,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适应工作,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等成本投入,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优异的教育资源可以仿真虚拟一定的职业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提前获得职业标准和素质。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多媒体素材库、试题案例库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最大化。

国际贸易需要的人才是要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信息、产品信息及相关物流、保险、海关等专业知识。然而这些专业的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单从书本上获得,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挖掘这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与虚拟平台等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做好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

3.有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当的职业素质能力,既要获得毕业证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符合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人才可以称之为“订单式人才”,即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具备培养学生职业培训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学生不单单要具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这就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报关大赛,其赛制设计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具体问题前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中,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根据进入的角色来进行相应操作,这样的仿真模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对每一个程序的了解,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任务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能够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佳。建立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平台能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师生互动,可以在线上答疑解难、讨论热点话题、分析经典案例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极大帮助。

(二)存在的问题

1.投入成本较高,对教师要求较高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建立各项基础设施。但是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充分,与一些国家性示范院校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设备,这对于很多习惯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参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这些付出都要大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2.过分依赖现代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在特定的课程上需要区分对待。我们在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单单是将书本转化为PPT等形式,教师更不应该是一个放映者或旁观者,学生也不应该单纯的以为只需要将老师的PPT等复制自学。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所提倡的现代教育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效用提高的方法

(一)深化理解,全盘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投入,相关部门也要适时更新所需教材,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从整体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做指导,并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将工作流程等理论熟悉,然后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方向为目标。

(二)提高教师职业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再学习,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与研究,做到教、学、想的良性循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带入课堂,关注时事了解最新国内外动态。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因为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据调查发现,很多院校的设备只是应付检查的摆设,有的院校只有很少的实验课程,学生并没有机会动手参与和体验。我们并不应该让这些资源浪费掉,也不要抱怨设备的落后,真正的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保障,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最合理的整合,这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就此我们需要全盘的把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这样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琴. 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5-8.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少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J].江苏高教,2008(3):152.

[4]何克抗.21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14.

[5]杨永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大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28-32.

[6]李凤兰.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30-36.

第7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英语教育

学徒制在东西方社会中都有其发展历史,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是指以师傅带徒工为形式,以某个行业或岗位的知识技能为学习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的报酬的教育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现代学徒制,其意义则发生了改变。

一、 现代学徒制的认知

(1)现代学徒制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而传统的学徒制无法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求,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渐渐取代传统的学徒制而占据了职业教育的舞台。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又常常趋于理论化而难以实现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导致职业教育“学文化”,因此,一种新的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诞生。

(2)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相同点

从形式上讲,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都存在师傅和徒弟,师傅都要在某一行业或岗位对徒弟进行知识技能的教授;

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都要求在“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

(3)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现代学徒制在培训对象,学习地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又发生了重大转变,有别于传统学徒制。

首先,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更有再学习的能力。他们将在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传统学徒制则旨在培养熟练技术工人。

其次,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对象是在校的学生,而不是已经进入某行业某岗位的工作人员。而且,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不仅仅有师傅,还有教师。

再次,现代学徒制的学习地点是多样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地点既有课堂的理论学习,也有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还存在顶岗实习的真实工作岗位。不像传统学徒制的学习地点仅仅是一线工作岗位。

此外,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模式也与传统学徒制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师傅的经验式教学,而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方式则主要是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因此,他们对应的考核模式也有了很大不同。传统学徒制的考核由师傅或者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而现代学徒制则逐渐形成教师、行业师傅、合作企业以及学校等多维度的考核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的应用现状

1.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领域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有学校开始探索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但就总体而言,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在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的保障性法律和激励性措施缺失,因而企业本身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2)从合作模式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的校企结合办学,工学结合的模式中,企业大多处于配合辅助地位,协助完成实践环节的培养任务。也有企业参与了培养方案的制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处于协助地位。

(3)从院校角度看,高职类院校受制于办学历史、师资水平和办学硬件条件等要素,其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而无法真正为合作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合作利益。同时,由于有些院校缺乏与企业有效的协调与组织,使得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流于形式。此外,弹性学制还未建立与完善,也制约了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

三、 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方向是建立在北京师范大学百思迪威订单班的基础之上的。专业的形成就有其雄厚的企业合作背景。此后在专业开办的过程中又与所在地区的多家英语培训机构建立起深度合作的关系。因而我们一直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本专业方向的应用途径与方法。

(1)营造校企深度合作氛围,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打下基础。邀请企业专家从培养方案制定时起,就参与本专业的各项工作,将企业文化预先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从萌芽起,就能够较好的融合。培养具有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使企业能够建立较为稳定的师资及教学管理人才储备,为企业尽可能带来实质性的合作利益。同时也使人才方案的制定具有可实施性,为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打下基础。

(2)采取部分课程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整体策略。通过邀请教育培训机构专家合作讨论共同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我们从中选取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由企业来的师傅进行授课。有的甚至是多名师傅采用分组带班的形式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如词汇学教学与应用课程与培训机构的词汇速记类课程结合,应用“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词汇学,学会讲授词汇速记课程。如语音教学实践,采取小型化的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企业一线培训教师和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并依托学校周边的合作机构,将教学实践课程放入真实的课堂中去。通过部分课程试点先行的方式,再逐步推进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法。

(3)交替式学习。专业学生自进校第一学期开始,就由合作培训机构面试选人,在校知识技能学习期间,也参与机构的内训,并在周末及晚上参与机构的真实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在培训机构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可通过向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咨询,查阅校内图书馆资源或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寻求解决之法。每学期除理论及实践课程外,安排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训专周,用来组织专题内容的模拟教学。专业学习的第五学期,安排有为期至少5个月的专业顶岗实习。这种交替式的学习,能够使学校教育和工作现场教育有效互补。为保障交替式学习的成效,学院和企业都安排有专门的导师进行跟踪指导,因此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并非是“放任式”的。

(4)严格管理,制度创新,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专业排课,实训安排,实习安排等教学管理方面,结合企业用工时间,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做到去企业学习实践,接受师傅的知识技能指导。

(5)注重沟通,避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流于形式。从学院专门的实习实训管理人员,到专业负责人,到专业指导教师每层都与指导的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指导人员就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掌握以及实践工作指导等方方面面进行点对点的沟通,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内容,避免合作流于形式。

(6)多维度考核,凸显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本专业的多门实践性课程均由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和所在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并形成课程评定。同时学生在毕业时也应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或TKT证书。

四、结语

作为高职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拓宽专业发展的道路。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在英语教育专业方向上的更深入的合作。也希望通过本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上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使其他专业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熊萍.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1.

[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 职教论坛, 2009(12): 1.

第8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3+3”衔接培养模式;物联网应用技术;思路;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56 [本刊网址]http:∥

引言

随着我国相关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职教育在有关课程的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是现阶段课程教育中所要迫切解决的命题。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3+3”衔接培养模式在有关教学课程衔接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并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3+3”衔接培养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方针的不断完善。

一、“3+3”中高职衔接模式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运用中的具体思路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在“3+3”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具体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其主要涉及领域有:人才目标的具体培养、课程体系的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建设等方面的衔接过程,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现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优势互补,提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3+3”衔接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思路。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在一定条件下,以具体的岗位需求为基本方向,做到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考虑。重视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中高职毕业的学生具备相关的物联网应用能力,还要让中高职毕业生有升入更高一级院校的能力和技能。

中职教育的相关课程安排,在具体实施中应该确保学生在学习后能够较好地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环节,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中要进行沟通交流,在一定的协商之后,确定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然后就是在不同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工,在进行分工的过程中要做到分工的相互衔接,从而在一定条件下避免出现其各自的发展阶段“各求其全”的问题的产生。

(二)教学形式安排

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紧抓技能培养的发展目标,而中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加强与相关行业或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在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上要充分做到以不断进行人才培养为其标准,还要根据这种要求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三)相关教学队伍的构建

在对教学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学校交流的机制化、交流形式的平台化以及合作方式的多样化来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建立物联网应用专业中高职教师的信息交流平台,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展开相关的科研活动,并且通过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来进行及时的交流,不断分享优秀的教学信息,中高职院校还要共同承担相关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从而使中高职院校老师能够较好的进行沟通的交流,并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和课程信息,达到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要求。

(四)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为了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加强校内外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上可以从工作任务为其中心环节,有关的项目课程为培养人才的主题部分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教学、生产与具体的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把这三个要素与相关的技术鉴定还有物联网应用专业与相关的服务等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四位一体”的相关实训基地建设,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能够较好的培养专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还应该根据中高职院校实际发展需要建立融教学、培训、相关职业技能鉴定、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化发展人才。

二、培养“3+3”衔接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建立相关的教育组织机构

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关的中高职学校课程对接的相关领导小组建设,在领导小组职位的安排上可以让党委书记或者院长任小组的组长,然后由副院长担任相关的副组长,而对于组员的安排上可以有学校的各个部门及相关单位来担任,比如:教务处、人事办、财务处、物联网应用专业以及有关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代表等,而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就是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以及相关的学校运营指导工作。

(二)实行分段培养人才目标

中高职院校构建相关的分段一贯制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一批符合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并且具备较为全面的高层次专业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通过对相关职业资格的获取之后,可以拿着相应的专科学历资格证明到相关企业的较高的技术岗位进行工作安排。在进行分段教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相关的专业课程、项目以及综合化实践课程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践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相关技术应用管理和物联网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课程设计不仅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在进行合理构建的过程中还应该促进相关课程与学生的职业标准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形成课程与资格标准的对接,同时还要注意积极创新和开发中高职学校教学课程的无缝对接。

1.课程的共同开发。在校企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应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关对接学校、企业和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机构。

2.建立通融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建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当今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标准,建立专业技能和学生自身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还有就是通过技能和素质不断提高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实践和实习分阶段进行,以及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通融化的教育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

学校应建立中高职委员会,保证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相关的机构。委员会的具体成员可以由有关行业的专家、相关的职业教育专家、学校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负责衔接工作的专业负责人等,合作委员会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召开专业会议,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高职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计划,并负责处理与中高职院校在3+3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三、“3+3”衔接教学模式在物联网应用专业教育中的成效分析

第9篇:专业在线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程伦理;高职;专业教育;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00-02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但一些技术所蕴含的伦理危害也不断呈现。就社会层面而言,比如近些年出现的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问题食品,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建成仅23年的某村2号居民楼倒塌事故等,桩桩件件都揭示着工程伦理的缺失,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就产业层面而言,当前的一线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低,跳槽随意而频繁,经常造成部分生产的不连续,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的问题;就教书育人层面而言,学生动手实操意愿低,开展实践主动性差,纪律观念差,并且大部分学生对工程的伦理问题关注甚小,对一线技术人员应担负的伦理责任相当模糊,甚至是一无所知;就教学体系而言,重视技术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技术精神建设,伦理价值教育缺失。

国内外大量的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在工程伦理道德的发展中,交织着人本道德的耦合变迁,工程伦理的发展,最终将实现人本道德的统一。我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社会变革中,由此产生的许多伦理类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对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种种表现,结合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原则,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原则以及保护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原则,值得广大科学技术工程从业人员深入思考,更值得从事人才培养的各位教师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工程伦理研究现状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对高职的工程伦理研究[1]主要集中在各种伦理维度的研究。

国外对工程伦理的研究发起于20世纪60年代,例如到1997年,美国前10名的工程院校中,有9所院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本科教育中引入了工程伦理内容[2,3]。2000年,工程技术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还将工程伦理列入评价工程院校教育活动的标准,使其被列入更多工程院校改革的日程。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工程专业也制定了专业伦理规范,并规定认同、接受、履行工程专业的伦理规范成为专业工程师的必要条件,工程伦理在国外高等技术教育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国内朱志海[4]等深入研究了工程伦理的内涵与作用,从树立专业教育与伦理教育并重的新思路、提高教师的技术伦理素养、积极开展技术伦理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吴太胜[5]等在分析当代工程类高职学生技术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技术伦理教育与德育的和谐发展理念,注重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启发学生领悟技术的伦理价值,并提出通过课程化资源的建设,创新技术伦理教学模式;郑明[6]等从“技术人”、“职业人”及“全面发展的人”入手,从转变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多种教育活动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工程伦理素质;吴炜炜[7]等从反思技术负面效益背后隐藏的技术价值和道德责任入手,揭示技术的善恶评判的伦理意义,分析了高职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了高职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见,这些研究注重在技术道德层面解决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培养,普遍缺乏对高职学生现状的分析,其解决方法的针对性不强。以此,本文拟从当前高职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表现入手,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高职学生工程伦理素质现状

当前的高职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工程伦理素质的建设。目前的高职伦理教育中,除了传统的惩罚性纠偏制度外,更多的是一些保姆式的全过程管理,对学生自主性、自我肯定、责任意识、自信教育和自我约束缺乏教育引导。在当代的社会条件下,高职学生的技术道德约束作用日益凸显,他们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工程伦理责任意识,必将深深影响着技术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高职的伦理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需求性,当前高职学生工程伦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忠诚度低,离职率高

无论是根据我校今年自己的招生就业调查报告,还是综合近几年的麦可思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都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半年内的离职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数。本校毕业生调查情况显示,2012届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52%,2012届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54%,浙江省高职院校2012届学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0%。如此高的离职率不仅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有关,也和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重技能、轻责任的道德教育有关,特别是对学生献身产业、立足产业的信念培养基本缺失。

(二)责任意识模糊,保密意识缺乏

当前,社会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每位一线员工的努力,对产品的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商业机密无处不在,稍不留意或者对技术的道德性认识不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的事件在媒体中屡见不鲜。而在我们的专业课堂中,基本上没有涉及这部分的教育,在平时的活动开展中,学生相互推诿、法律意识淡薄现象严重。

(三)主人翁精神弱,主动性差

绝大多数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课堂纪律涣散。很多学生来上课基本是为了保持出勤率,缺乏主动去探索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上课睡觉、玩手机或者不知所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堂教学中的伦理责任意识教育显得相当重要,并且要贯穿整个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直到学生踏上社会岗位。

(四)岗位满意度低,自信不够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但是对专业、学校的满意度较低,对未来的发展不够自信。在我们的专业课堂中,很少涉及企业真实现状和现场要求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未来的岗位认识不清,眼高手低,参加工作后面对现实的严峻和苛刻自信不足,对专业、学校的满意自然不高,对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充满激情。

四、高职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素质培养内涵

(一)充分地进行专业调研分析,找准工程伦理缺失方位

统一思想认识,是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先决条件。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人的培养上面,除了掌握必要的技能,还需要教会学生面对未来产业实践进行自我正确抉择,树立对工程技术理性的批评态度,需要研究通过充分的专业和现场调研座谈,归纳和提炼学生现有的伦理素质和工程伦理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找准提升和完善伦理素质的方向和目标。

(二)专业理论课堂教育融入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法规是现代工业经济必须遵守的规则之一,各种行业都有对专业人才的法律法规和业内一般规则的约束,这就需要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特别是理论性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重点地融入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内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恪守行业规范的伦理素质。

(三)专业教育中融入终身职业生涯规划

产业的转型发展,导致社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也不断丰富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产业的质量要求远比过去复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决定性影响,这对产业经济从业人员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终身职业规划理念,不随意跳槽,构建立志服务产业经济、献身产业发展信念的伦理素质。

(四)专业实习中进行契约保密素质教育

现代产业经济是法律法规条件下的契约经济,各种产业对人才重合同守信用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格。另外,在现代产业实践中,企业间相互竞争更加激烈,对先进技术的保密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多层次的专业实习,对比如加工图纸、工艺卡片等技术资料保管要求进行保密教育,构建学生重合同守信用,坚守商业机密的伦理素质。

(五)专业实训课堂中开展技术道德性的验证教学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其作用也逐渐超越了工具和手段的范畴,其不道德应用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这就需要在实训性的专业课堂教育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验证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技术的潜在危害性,另一方面也唤醒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培养自我约束的伦理素质。

五、结论

强化高职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不但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后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而且能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转型条件下对高技能人才素质全面化的迫切需求,为地方产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人才,最终实现学生、企业、社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邱琳.高职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4):178-180.

[2]王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40.

[3]田雪梅.日本理工科大学的职业道德教育[N].学习时报,2005.

[4]朱志海,陈张杰.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的理性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5]吴太胜,郑明.高职工程类专业学生技术伦理素质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