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企业认知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效益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正在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从业人员整体实力弱,从业门槛低的状况,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大批优良职业操守的旅游人才,由此,全国各地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大批涌现出来,旅游高等教育地位稳步提升。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实践可以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认知水平低、竞争力弱的现状,顶岗实习由此产生。顶岗实习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有旅游管理、会展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三个方向。本院各专业积极贯彻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有近1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1年的顶岗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部分,各自实习期限为6个月,本文中的顶岗实习指的是集中实习部分。
2.前期准备
为了积极配合顶岗实习工作,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为学生大学生活规划给予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等情况进行说明,阐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尤其重视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问题,纠正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偏差。
顶岗实习前,开展实习准备工作,任命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多远离学校,根据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成立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实习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促成《学生实习协议书》的制定,明确学校、学生及实习企业各方的责任,保障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开展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给予实习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传达实习企业、职位、补助、实习进程、权益、职责等信息。
3.中期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要求每月蹲点实习基地至少7天,蹲点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全面检查学生实习工作、生活、自我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实时查阅学生实习周
记,与学生谈心交流。针对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企业出现的矛盾及学生身体、家庭特殊问题,实习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一起协商解决。定期检查学生安全工作,督促临时党支部及班委发挥带头作用,不定期开展实习交流会,交流实习心得,总结对实习企业的改进意见,汇总学生实习期间的问题。同时,做好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记和总结,将实习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向学院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汇报,总结经验,健全实习管理体制,为顶岗实习的长续发展夯实基础。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疏忽,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对整个实习团体产生不良影响。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时、得当,作为学校和实习企业应多为学生考虑,给予贴心的关怀,免除学生及学生家庭的顾忌,解决突发事件后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实习指导教师要全力以赴,带动实习企业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
4.后期整理、总结和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批改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的工作和实习后期资料整理工作,为实结大会做充足的准备。
实习考核对于学生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看待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的角度不同,学校、实习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及学校分别打分,各自按照一定的权值进行成绩汇总。学校从实习生集体中按照20%的比例,选定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今年又增加了优秀实习周记一项。今年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由学校单方面推选的方式,而是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共同推选得出。具体操作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比如,今年我们在实习企业推选的5名优秀实习生的基础上,再由学校及实习生依序从剩余的实习生中各推选5名实习生,汇总后,由全体参与实习人员投票,从15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优秀实习生。此次由实习企业及学校推选的10名候选人,有9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学生推选的5名候选人,有一人入选优秀实习生,由企业及学校推选的候选人中入选优秀实习生的比例高达90%。这种方式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同时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虽然这一期的样本不能完全体现出这种推选方式的优越性,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优秀实习报告及优秀实习周记由实习指导教师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和优秀实习周记的评选体制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有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角度的效益观看待实习
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效益存在是顶岗实习产生的原因,合理的分析三方各自的效益,基于效益观来解决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完满的完成。
关键词: 材料本科专业学生 毕业实习 模式方案 指导方法 创新点
1.引言
毕业实习是材料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认知过程。
2.毕业实习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一般是由指导老师确定实习单位,然后采用集中实习方式将学生带到实习地点,组织参观学习,邀请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一些技术报告,讨论实习中的有关问题,最后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和平时表现评定实习成绩。显然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
(1)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这种实习模式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环节中接触实际问题,只能给予学生感性上的肤浅认识,学生并不能从深层次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生过程,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也难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而不能锻练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对生产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
(2)受到生产接收单位和实习经费制约,难以进行。过去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采用“相对集中式”的方式,由大约30个学生组成一个实习队,由指导老师带队安排在事先联系好的施工工地实习。然而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学生实习人多,施工单位和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一是顾虑接待大批学生,会干扰生产,协调工作会影响本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是怕学生多,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三是怕学生多,会增加本单位的成本。一般施工单位和企业除对已签约的学生可以接收实习外,不愿接受大量其他毕业生实习。毕业实习经费已成为选择理想的实习场地和影响毕业实习质量和效果的瓶颈。
(3)实习单位出于维护业务的正常运作、保密等目的,没有安排学生在核心专业部门实习,因而部分学生仅仅从事一般事务性实习,没有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因此,改革毕业实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3.毕业实习模式方案
通过建立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基地,在实习组织上,把自联用人单位分散接纳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少数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在实习方式上,以参与工程实践为主,参观实习为辅,把参与实际工程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指导相结合;在实习内容上,把选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而可能解决的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在实习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的生产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在实习成果考核上,把教师考核学生与生产单位参与考核学生相结合,并建立实习单位对实习成果评奖激励机制。
4.毕业实习的指导方法[2]
(1)“看”。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手段。我们实习的四个容器车间是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厂房大,设备多,学生初来乍到,感到眼花缭乱。“看什么,如何看?”针对问题,我们按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将看的过程分解为四个层次:泛泛看、重点看、展开看与跟踪看。
(2)“想”。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怎样引导学生透过外部现象,看到内在的门道呢?我们采用了现场边介绍、边提问、边解答的方式,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索问题、找出答案。启发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用书本上的理论去解释实际生产中的现象,又用生产实际中的现象来加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并通过一些特殊生产实例来扩充书本知识。学生们在看的过程中找答案,就不再是“走马观花”了。
(3)“听”。为了使学生较快地了解车间生产情况,每次下车间之前,我们总要请车间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车间产品、人员、设备状况。
(4)“议”。实习结束之前,我们总要安排几次现场讨论,这既是实习体会的相互交流,又是实习效果的检验。学生们根据现场所看的,报告中所听的,以及讨论题中的具体问题,先进行认真的个人准备,然后分组议,全班集中议论,学生和教师共同议讨,论会上气氛热烈,发言人答题有理有据,其他人边听边记通过讨论,错误的概念得到纠正,片面的看法得到了补充,意见统一了,印象加深了,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了。
(5)“写”。写毕业实习报告是毕业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实习报告是对毕业实习收获的一次系统性整理,是对实习过程的一次再学习。我们要求学生的实习报告既要反映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要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说明实际、分析实际。实习报告一般要求篇幅不少于一万字,内容包括对实习见闻的全面叙述。
5.毕业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3]
(1)建立和充分利用毕业实习基地,在实习组织上,把自联用人单位分散接纳学生实习与学院对少数学生集中、分组、交叉、统一安排实习相结合。
(2)在实习方式上,以参与工程实践为主,参观实习为辅,把参与工程实践与参观实习相结合;把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指导相结合。
(3)在实习内容上,把选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而可能解决的课题与选择验证性和归纳总结性课题相结合。
(4)在实习目标上,把培养学生的生产适应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5)在实习成果考核上,把教师考核学生与生产单位参与考核学生相结合,并建立实习单位对实习成果评奖激励机制。
解决好毕业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的毕业实习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建强,沈亚强,徐洪.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17):85-87.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的必要性,阐述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与考核方式、教学条件,希望为高职工科专业导论课的成功开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专业导论课 高职院校 课程开设
高职院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甚至被动性。我院自2005年在机电等专业探索开设导论课,至今已全面开设;但各专业对导论课的认识依然不足,开设效果不佳。本文在分析课程开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高度,对课程开设时间、内容与学时安排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教学与考核方式、教学条件,希望为工科院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大多存在盲从性和被动性,入学后转专业现象较普遍。因此,在新生入学并适应一段时间后,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及其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有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职业定位,避免因专业选择失误而影响后续的学习热情和就业动力。
二、课程定位及认识
专业导论通俗简要地介绍专业概况、专业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能,以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对学习专业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成功的专业导论课有助于稳定新生入学初期迷茫的思想动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意识,提高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为其度过一个目标明确、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内容与学时安排
1.合理设置学时学分
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入学一个月后激情消失,易产生迷茫情绪。为使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军训后、转专业调整前,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专业导论课,共0.5学分8学时。
2.科学安排教学专题
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技术前沿、结合专业实际、体现专业特色,主要包括四个专题:
(1)专业现状与技术发展概况,主要介绍行业产业背景、技术发展趋势、专业的历史沿革及同类院校中的开设情况,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激发专业热情。
(2)职业与就业,主要介绍专业的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其人才需求,就业途径及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
(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主要介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及其支撑的核心能力、毕业条件与学习方法等,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
(4)专业认知实习,根据专业实际组织参观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验设备、生产工艺流程或技术岗位有粗略的认识,完成实习报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与考核方式
根据各专题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为激发学习兴趣,宜采用多媒体展示和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及网络资源,课前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大量资料,以生动形象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
(2)问题探究式教学,学生课前带着问题分组调研,教学中以分组讨论、主题发言甚至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讨论式教学,拟定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并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好充分的预案;同时注意收集身边的素材,注重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互动中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激发专业热情。
考核方法也要多样化、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加强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评定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定、学生组长评定和学生自评;终结性考核由教师对学生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做出评定。
五、教学条件
一是主讲教师:必须对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行业背景、技术领域、就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等有足够清晰的认识;部分专题也可请企业老总、技术能手或就业明星来讲解。
二是课程资源:专业导论课没有专门的教材,而且要根据每届新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资料。
三是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
六、小结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
1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以及业界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1]。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实践形式、软硬件设施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的情况[3,4],迫切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课程实践、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三大类。课程实践主要是旅游管理部分专业课程在理论授课进程中穿插部门实践课时,以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地点在校外或者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需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以保证实习效果;专业认知实习是在较低年级,安排学生对旅游企业开展实践调研,考察景区景点、不同类型酒店、不同级别旅行社,让学生直观感性认知旅游六要素,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加深对行业的认识,本实习需要完善的实习指导书;生产实习主要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方向,学校联系对口景区、酒店、旅行社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在不同岗位间进行轮岗,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本实习需有完善的实纲,需校内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
3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3.1过渡强调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技能培养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为了体现与专科层次的差别,过度强调理论授课,对实践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课程实践学时安排随意,有时演变成理论现场授课或者学生自主实践;专业认知实习层次浅,如走马观花,缺乏对旅游行业较为深入的调研和体悟,不能有效支撑后期的专业学习;生产实习虽能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但单位构成较为单一,以酒店企业为主,实习过程中过于强调岗位胜任,缺乏对相关岗位的轮岗实习,达不到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
3.2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设相对滞后
伴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们对旅游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表现形式也发生快速变化,旅游需求由传统的观光游逐渐转向休闲度假游、体验游,旅游咨询的获取、产品购买、交通出行越来越智能化。现有传统旅游实训设施、设备、场所等已不能满足新的旅游形态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
3.3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方式单一、协同育人层次低
旅游管理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地方高校均与酒店、景区、旅游社等合作建有校外实习基地,但组织比较松散,稳定性较差。校企合作层次较浅,企业更多着眼近期利益通常根据自己的人员需求吸纳学生,更多是将学生作为一种劳动力计划如何去用,而在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考虑得较少,企业也很少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等环节中来。虽然跟企业合作协议中有学生轮岗要求,但基于很多因素执行的不是很好,与实习目标相背离。
3.4专业教师行业经历缺乏、实践能力偏弱
目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师资主要采用校园招聘的方式,应聘者至少具有研究生学历,而此类年轻教师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社会经历,行业从业经验十分缺乏,实践技能偏弱,同时与行业联系不紧密,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敏锐。上课时以理论授课为主,很难将理论和目前最新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以致学生的积极性差。整体而言,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性强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5实践教学质量体系不完善、成绩考核标准欠规范
长期以来,旅游管理本科层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实习过程中对各环节监控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学生存在敷衍了事、投机取巧现象,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成绩考核的评判标准不够细化统一,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判标准较为单一,有时仅参考实习报告,未能够全面参考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表现、实习单位意见等。
4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4.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调整不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可保持一定的弹性。不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又细分为多个方向,如:旅游景区方向、旅游规划方向、酒店管理方向等,针对旅游管理的不同培养方向,分别制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对于在校外进行的生产实习,为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配度不佳的问题,可以考虑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培养方案与目标》,使实习实践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4.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校内实习硬件设施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学生获取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条件,学校需紧跟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专业实验室、更新已有实验室设备,如:对餐厅、客房等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智慧化改造,增设智慧旅游实验室等。旅游管理实验室至少包括展示、模拟类实验室和实训类实验室两部分,使学生在校内形成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对行业的较深认知,以更好对接校外实习实践。
4.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
旅游管理校外实习实践是将学生真正推向行业锻炼提升专业技能的必修课程,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选择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并丰富实习基地的类型如:增加景区、旅游规划公司的数量,改变过往以酒店实习为主的状况。学校可以采用聘用企业导师的形式,让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直到后期实习实践辅导,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体系,规范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流程,达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的。
4.4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支实践能力突出、市场行业紧密对接的师资队伍。对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员,可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招聘,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内引外联、联合培养、借用外脑等不同方式,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旅游企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制度和机制,积极发展“双师”型教师。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与国内知名院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进程。完善外聘旅游企事业单位专家兼职授课制度,实施企业导师进课堂,充分利用行业师资。
4.5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按人才培养计划有序展开。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对实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实习前做好实习单位的考察遴选,实习中注重与实习单位、学生的沟通联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做好实习中期的学生探望和实习状况摸底,实习后认真做好实习的总结交流。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制度,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确定其实践课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20~122.
[2]杨会娟,贾渝彬,柳瑞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3(2):164~168.
[3]张瑞梅.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大学教育,2014,12(12):133~134.
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就是破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个人兴趣,兼顾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关心社会需求的同时,体会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及时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历程,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建立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课程辅导体系、社会实践体系、个性化服务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导向及就业政策导向,并通过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和职业期望。
一、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目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都是由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兼任,专业化程度较低,成效甚微。急需引入激励考核机制,吸引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充实到职业指导队伍中。另外,聘请校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职业顾问、人力资源专家、企业负责人组建和扩充学校就业指导的兼职队伍。再就是不断加大对这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保证每位教师的工作质量。
二、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辅导体系
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结构上看,它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指导等模块;从学科结构上,它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就业指导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就业现实。
各高校应该把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起来,纳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需编好一本教材,在教学中应避免教学模式落后、方法僵化、内容陈旧,要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切实提高课程的时效性。加强案例教学,注重收集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权威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整合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媒体元素,适时穿插实地参观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网上职前学堂,给予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平台。
三、建设社会实践体系
实习像大学生的“成人礼”一点儿也不夸张。大学生实习不应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实习更不应是学生一个人的战斗。欧美国家历来重视实习。如英国政府的“国家实习计划”, 美国广泛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积极鼓励大二学生参加学校自己的实习项目。日本除了让学生接受校内的实习教育外,还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者事业单位实习。校外实习不一定是全班的统一行动,但实效性必须放在第一位。实习报告中必须要有学生根据现场实况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描述。
实习不但可以让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从实践来看,用一个实习生的确比重新招人的成本低得多。如果职位有空缺,用人单位优先考虑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的实习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国外的很多企业都有专门的实习生带教机制,而我国除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赚取超额利润外,没有多少用人单位给实习生开眼界、换思维的机会。实习犹如家庭作业,教师应设计好题目,可以开放性作答,但考核的目标应当具体、细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大学校园里学到的理论多实践少,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实习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加强本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由学校统一组织外,教育部门也须积极参与、统一分配。
四、完善个性化服务体系
学校应增加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个性化分析诊断”或心理咨询,及时疏导和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方式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之间构成的点-线-面沟通网络,从不同层面搜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由此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着力宣传在当前社会涌现的励志事迹和创业成功典范,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在具体操作上,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形成完善的专业成才指导体系。这个工作具有全程性和系统性,不是在学生毕业前的临时辅导,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课程应是各有侧重。大一才进校,开展入学教育,设立职业生涯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本专业行业的职位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建立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二进行专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拓展,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拓展交际圈,初步明确就业、留学、考研或者创业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总结、评估与修正自身的生涯规划。
大三大四阶段,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设立就业指导课,提供培训机会,指导学生考取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考研、出国需要的相关准备,通过做兼职或者实习积累对应聘有用的实践经验。再次对大学生涯规划作一次全面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反馈,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列出弥补不足的对策。带领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学习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完成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设计目标,做好从学校到社会后的角色转换。在就业准备的培训方面,如简历制作、模拟面试,总结求职面试的基本套路,寻找求职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淑萍.隋文臣.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
关键词:生产实习;人才培养质量;油气开采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27-02
生产实习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工程系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从实习的重要性、实习内容、实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油气开采专业的生产实习进行积极的思考。
一、实习的重要性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油气开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生产、管理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只有通过油田现场的生产实习,才能不断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了解现场先进的油气生产设施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工作后尽快上手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通过生产实习,了解油气生产现场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毕业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现场脱节的问题。
二、实习内容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实习内容包括油气田开发知识、采油采气技术、油气集输技术及生产组织管理知识。油气田开发知识主要包括油气田概况、油气藏驱动类型、油气层物性、油气田开发动态等。采油采气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采油工艺、油气处理技术、注水工艺、储层改造技术、气井采气工艺、排水采气技术、稠油热采技术等。油气集输技术涉及集气站、脱硫厂的工艺流程等。生产组织管理知识主要包括基层生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方法等。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为采油气公司、试油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基层作业单位,还有极少数毕业生到采油工艺研究所、地质所等研究单位,因此,实习内容应依据实际情况提高采油采气技术部分的比重。同时,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适当增加采气工艺、储层改造以及井下作业部分的实习时间。
三、实习方式
生产实习的方式有三种:顶岗实习、听报告和参观。
对于采油采气技术中的机械采油工艺、油气地面处理技术、注水工艺、储层改造技术以及油气集输技术中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内容,利用采油队和联合站的便利条件,采用收获最大的“顶岗”方式,让学生以助理技术员的身份和现场工人、技术员一起劳动,现场熟悉采油采气技术以及集输技术的原理、主要设备的工艺原理以及井场工艺等。对简单的日常工作,如取油气水样等学生可在获许的情况下直接操作。同时,也可随作业队参与储层改造、油井低压测试等施工以及后期的资料解释工作。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可以进一步熟悉理论知识在现场的应用情况,还会了解现场面临的问题和技术瓶颈,可为结合现场进行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选题。同时,在采油队和联合站“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学习课堂中并不涉及的基层生产组织管理知识。
对于实习场所开发的油气藏概况、油气藏驱动类型、油气层物性、油气田开发动态、整个采油厂的采油工程技术现状和技术工艺现状,则采用“听报告”的形式来学习。依托采油一厂的培训中心,邀请河南油田专家、首席技师和一线专家面向实习生举行学术讲座,主题侧重于油气藏开发特别是稠油油藏开发理论、采油工程技术研发及应用和专有集输工艺等。
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对于稠油油藏开发井场工艺部分,则采用现场参观的实习方式。组织学生到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场、蒸汽站参观,了解稠油热采井场流程、蒸汽站流程和设备以及稠油井采出液处理工艺等。作为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全面了解石油工程的各个环节。对于开发方向的学生,实习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到钻井现场进行认知实习,重点了解钻机等井场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规钻井工艺流程等。
四、考核方式
生产实习一般放在学生学完主干专业课后进行,因此考核的重点为理论知识与现场的结合。考核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实习报告、实习笔记以及实习纪律。口试一般安排两次,一次在实习中期,另一次在实习末期。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现场工艺的掌握情况。笔试在实习末或返回学校后安排,重点考核学生对采油采气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井场工艺的熟悉程度。实习报告和实习笔记一般检查2~3次,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并对理论与现场的结合情况进行考查。实习纪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手段为考勤和岗位抽查。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占20%,笔试占20%,口试占40%,实习笔记10%,实习纪律占10%,以五级记分制给出。考核时,指导教师可根据生源的变化灵活调整各部分的比例,但笔试和口试均实行否决制,即两者有一项不及格则总成绩不及格。
五、质量保障
为保证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生产实习的质量,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整个体系包括健全的制度、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稳定的实习基地、强干的指导队伍、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完备的实习质量评价方法以及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生产实习的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实习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包括实习教学与管理工作规范、实习教学工作流程、实习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以及实习教学学生评教办法等。在健全实习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依照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制订可行的实习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队伍、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方式、时间安排、考核方法以及后勤保障等。结合校内外现有的实习场所,制订操作性较强的实习方案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保证关键工艺技术的实习时间。如果实习时每次去的地方不一样,指导教师对实习场所的工艺流程以及现场技术与管理人员并不熟悉,这会影响到实习质量。因此,学校应利用多方资源,建立与现场生产环境相同的校内石油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同时,为了使生产实习的场所保持稳定,学校与中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重庆气矿、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合作,分别建立了国家级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作为主要的实习场所,利用实习基地的油气生产现场、训练场所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实习场所一般建在远离都市、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和偏远乡镇,生活条件差,承担的风险较大,这就导致指导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太愿意担任指导教师,使得大部分指导教师是年轻教师,特别是刚来校的具有硕博学位的年轻教师博,其自身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教学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为了保证生产实习质量,学校和学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现场锻炼、出国留学、国内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讲课比赛和实验技能比武丰富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在评职和晋升等方面向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调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评估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应建立比较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实习基地情况、教学文件、指导教师情况、实施情况、实习效果、教学改革和实习管理,这些指导体系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实习教学的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资料检查和问卷调查。资料检查主要是指检查指导教师的实纲、实习计划和实习指导书以及学生的成果资料(实习笔记、实习报告);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的形式反映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高校与企业逐渐分离,再加上石油企业生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它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因此,学校要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项目,与河南油田和重庆气矿建立“国家主导、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的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协同的新型合作机制,保证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六、结语
生产实习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学校、学院、石油工程系、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和实习基地的有机衔接和相互配合,需要学校和学院更多地去协调与企业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实习环境。
目前石油行业的严峻形势导致就业环境艰难,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愿学、不想学,因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从而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样,良好的生产实习效果需要专业教师前仆后继地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缺失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83-0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就业率呈下滑态势,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下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创下历史新高,加上历年积累未就业的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需要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复苏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表面上看,高校的不断扩招,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的原因,其实,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形成即时、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当前社会及高校所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原因
1.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并在就业工作中起主导作用。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保障就业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相对来说更注重于提供就业信息,而非就业方面的指导,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以职业发展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在分析大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基础上,根据人职匹配理论,帮助学生选择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2.高校的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
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应当紧跟时展的变化。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枯燥无味的事,忽视了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逐渐使大学沦为文凭的“加工厂”。
3.大学生实践环节逐渐流于形式
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步入真正社会的缓冲期,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学分制实习几乎流于形式,学校对实习学分的给定也仅限于实习企业出具的实习鉴定和学生的实习报告。[2]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调查报告显示,能获得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不多,我国仅有11.7%的学生有实习经历,其中包括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习经历而找关系盖章却未真正实习的学生。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1.树立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培养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建立之后,“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开始逐步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就业制度已经完全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毕业生、社会(就业市场)三者之间是“生产者――产品――市场的关系”,即PPM(Producer-Product-Market)模式。[3]就业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试金石,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推进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因此,高校要树立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培养方式。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意味着传统大学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由学术化定位转向社会化定位、由学科取向转向职业取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社会相关性,毕业生要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大学生身份等。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应采用“非标准化”的培养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潜力、志向、兴趣等设置多层次、开放式、具有选择性的模块式课程与教学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2.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目前高校普通采用的就业指导教育形式。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4]高校应当借鉴国外有关大学生职业培养的一些好的做法,推进就业指导教育的建设。
(1)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的局面。建立专业化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聘请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和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专职教师做职业规划导师,创新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
(2)合理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结构和内容。为了体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和理论的完整性,《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和法律法规;第二,人才素质要求、大学生素质测评与人职匹配理论;第三,择业技巧与方法;第四,职业发展与职业适应。在课程结构上,避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纯课程化”而缺乏操作性,应当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思想实际,举行系列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演讲赛、辩论赛,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
(3)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新模式。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因而产生不同的需求和接受程度。[5]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分别确立不同的教育侧重点,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新模式。高校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兴趣、性格等因素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并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以心理测试指导、就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主线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经过大学四年持续的职业指导教育,大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结合自己制定的职业目标进行严格的就业磨练,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要加强专业建设的科学性。高校在专业设置的问题上未将专业设置与就业充分的结合起来,缺乏专业建设的科学性。主要问题有: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特色性不强;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论证步骤;还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响。[6]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先做好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出科学的预测;在专业设置建设上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保证学生就业,使学校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也要根据需求控制规模,量力而行;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冷门专业应加强引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变的越来越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更应注重对大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现行的以已有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的大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7]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应以研讨式教学为主、注重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在研讨式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形成一种观摩、学习、借鉴的创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创造实践的过程。加强大学生的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有利于打破课程界限,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
在封闭式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失去了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的机会,学生对社会运行规则和人际交往缺乏了解。调查显示,有4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了社会。[8]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而且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和职业角色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实践环节,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制不流于形式;积极创造条件、避免大学生社会实习时间与找工作时间重叠,为学生走向社会,投身实践,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掌控的社会部门资源,对企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向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任重道远。当然,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保障就业率,仅靠高等院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更应得到社会的重视、企业的支持。例如,各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企业可就业能力的开发,高校、劳动力市场、企业三者间信息渠道的通畅,都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姚 霞、姚秀芬.浅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新西部,2010(4):68
2 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43~44
3 周晓涛、马建欣.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初探[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10):136~138
4 赵国霞、李山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05~107
5 任雁敏.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6 虞凯、李杏花.从学生就业视角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3):99~101
关键词: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曹海峰(1979-),男,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6-02
2012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对于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巨大意义,并且进一步对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大学生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基地是高校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2013年,高达699万的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校企联合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各方的重视和肯定。
通过过去几年的实践,许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大学生通过到就业见习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将使学生感知和获取企业文化,培养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精神,这些能力的获得将使学生缩短今后就业的适应期,加速他们的成长。[1]并且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见习,学生的专业思想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使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促进学生转变择业观。但是如果就业见习基地运作不佳,参与的学生则会进一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打造优质的就业实习、见习基地既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专业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
一、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和主要困难
当前在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数量已经超过2万家,每年提供的见习岗位达到5万多个。[2]但是由于企业和高校在运行机制、人员管理方式、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困难,可以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原因
由于大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时,学生本身并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也不具备短期劳务工的特点,加之企业还要负担对于实习学生进行辅导以及管理的职能,使得企业负担加重。并且实习的时间短,企业无法更深入和全面地考察实习学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企业并未针对大学实习生在其人力资源战略上采取积极的部署和安排。[3]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对于大学生来企业进行实习热情不高。
2.学生原因
目前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就业实习对将来就业的重要性,也愿意参加就业实习,但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并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对于参加实习存在着盲目性,要么对实习有过高的期待,要么过分强调实习待遇和实习补贴。这些非理性的认知都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难以持续,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同时有些学生对于企业地域、实习岗位百般挑剔,说明他们的职业观、择业观存在着问题,而且学生的表现也会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下降,成为恶性循环。
3.学校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在校生数量不断攀升,高校各方面资源建设的速度难以及时配套到位,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教师大多缺少企业的现场经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尤其是一些工科专业,很多教师虽然都拥有博士学位,但是他们都是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对于企业认知极为有限。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学工人员疲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在学生职业观教育中投入更多精力。同时当前各高校的建设目标多是“研究性大学”,无限拔高了科研的高度,这也导致学生实习工作的边缘化,成为必须完成的应付性工作。
二、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不断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别是和山东亚泰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就业见习基地一直运作良好,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1.基地建设背景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以制浆造纸工艺、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工科学院。学院在全国制浆造纸行业拥有较高的声誉,但是在强大的学术力量背后,因为制浆造纸专业方向是非常冷门的专业,每年进入学院的新生专业思想都极不稳定,如何改善学生的专业思想,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院平时开展工作的重点。其中通过就业见习基地进行就业实习就成为学院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必然需要。
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旗下亚太资源集团控股的大型制浆造纸现代化合资企业,其中亚太资源集团占90%股份,年产漂白硫酸盐木浆31.5万吨、高档白卡纸板17万吨,现为中国最大的制浆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条制浆生产线之一。亚太森博的主要工艺技术装备从欧美等制浆造纸发达国家引进并且企业发展极为迅速,使得企业急需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与培训,具备较高素质的员工。而目前全国拥有制浆造纸专业的学校极少,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非常有限,使得企业的招聘工作难度较大。
基于以上背景,双方都有建设就业见习基地的迫切需要,所以双方从2008年起开始了建设就业见习基地的合作。
2.就业实习工作流程介绍(见图1)
轻工学院与亚太森博有限公司在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初期,在顶层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从企业和学生的需求着手,充分考虑学院教学和学校整体管理的要求,以“服务青年学生,与企业实现共赢”为工作理念,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见习、毕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学院和企业每年4月都会进行沟通以确定当年基地接受学生数量、实习流程等,随后学院在学生中充分发动。企业于5~6月到学校进行宣讲,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并现场接受简历进行面试,选拔合适的学生组建见习团队。在当年暑期前,学院会安排专业教师、学工人员和有管理经验的研究生组成见习管理团队。在暑期开始后,学生就有序进入企业实习,并最终要求完成详细的实习报告。
在企业实习期间,亚太森博配备精干力量对所有学生进行培训,并为每位同学建立详细考评档案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除了现场学习以外,企业还和学院共同组织征文比赛、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实习过程。
在实习结束后,学生和企业之间彼此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了当年11月份企业到学校招聘时,那些参与过实习并且表现出色的学生就有了优先签约的权利。在确定签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申请到企业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这样学生在毕业前将有近六个月的时间在企业生产现场,学生在企业的稳定性大为增加,企业也更加容易找到适合的人才,实现了互利共赢。因此在近两年造纸行业景气度很差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坚持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这与该人才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
三、经验总结
1.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面服务企业人才培养
由于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将来未必会到企业就业,因此企业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这也成为阻碍企业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的最大障碍。轻工学院面对这样的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为亚太森博建立了从大专教育到工程硕士,从岗前培训到在职员工培训完整的培训体系,学院在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极为繁重的情况下,依然安排骨干教师为企业进行各种相关培训,这样企业虽然没有招到足够的本科学生,但是通过其他培训依然可以获得收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样的投入换来了企业对于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支持。
2.严格过程管理,保障学生实习效果
以往学生到见习基地实习往往比较松散,时间短,实习效果差,学生不满意,参与积极性低。在该问题上,学院与企业要做到“早沟通,定计划,建队伍,严管理”十二字方针,每年开年就着手开始进行沟通,尽早确定实习计划,学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全程配合管理,并且严格流程包括选拔过程,与企业共同进行管理以确保实习质量。同时学院应将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使学生最长有六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就业见习以保证足够的时间投入。另外,为了保障权益,亚太森博为学生全部配套了实习补贴,并购买了覆盖学生实习全程的商业保险。
3.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保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理性的职业观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他们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印象和今后实习机会向就业机会的转换。轻工学院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现了学工人员的全程参与。学工人员通过年级大会、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同时针对轻工学院制浆造纸专业的特点,学院于2006年起汇集全国50多家造纸行业顶尖企业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通过基金会的平台,每年学院都通过设立实习奖学金对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的主动性。
四、对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就业见习基地的良好运行,真正实现了就业见习的多赢,学校、学生、企业都从中获益。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首先,虽然学院通过为企业完成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来作为实习学生未能到企业工作的替代政策,但是任课教师的负担较为沉重。他们在本身教学科研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培训工作,对于教师的精力消耗极大,短期运行问题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影响学院的科研工作,所以转变学生的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突破就业局限才是保证基地持续有效运行的根本措施。其次,应重视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校团委、学生处等多部门,特别是在实习的时间上不免与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等重要的教学活动冲突,如何做好其中的协调工作,既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加实践过程,又能够不影响他们正常学业,还需要多方面的充分的沟通、协调。当前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学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或许希望出国深造、考公务员或是其他的就业途径,他们也有参与实践的需求,但是目前实践的方式相对还比较单一。如何尊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成才需求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施婧,高晓琴.关于就业实训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9):20-21.
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四年的本科阶段法学学习即将结束,而自己对法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感谢市烟草分局(公司)能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尤其在稽查员这个岗位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在提升自己法学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实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为正式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过程:
我于3月14日来到烟草专卖分局(公司)实习,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很担心不知该怎样与人相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投入到了学习和工作当中。刚来单位,由于什么都不了解,单位对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主要是从烟草企业单位的性质,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理念和人才任用机制等方面,为了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企业及工作流程,之后的时间进行了轮岗实习,我先后在综合办公室、托克逊县烟草局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这些部门的业务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但是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与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整个工作流程。在托克逊县烟草局实习的一个月中,县局衡局长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使我不断成长,看到了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将我实习工作心得做以下总结:
1、工作方面:在县局,我主要参与了市场走访服务、暗访、业务学习等工作,工作中,我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尽快熟悉业务,我先后在客户经理和稽查员两个岗位进行了实习,负责指导我的是县局客户经理热孜万大姐和县局稽查员李凡鹏师傅。每天有计划的走访客户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他们用心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走访到每位客户,他们都对客户进行认真的询问、言简意赅的培训,提出相关的建议并指导客户认真的填写客户服务手册。我做为一名实习员工,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指导锻炼我,比如让我单独与客户进行沟通,介绍动销台帐、维护标价签,询问卷烟销量,根据客户的实际销售情况建议应上柜的新的卷烟品牌,对客户进行烟草专卖法的讲解等,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专卖稽查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深入体会了稽查员的工作职责,清楚的了解到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是整个烟草零售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担负着重要的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因此专卖稽查人员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他们会及时的纠正。虽然每天的工作任务都是满满的,但我从不感觉累,反而感到很充实,因为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经过这一月的实习,我对客户经理和稽查员的业务、流程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学会了要细心对待工作和每一件事。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烟草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思想认识方面:客户经理和稽查员是与客户直接沟通的岗位,是将优质的服务、卷烟相关信息以及法律法规传递给客户的岗位,我们的客户经理和稽查员之所以努力为客户服务,就是期望客户能在我们的帮助下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相关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和行业认知水平也获得提升,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忠诚的客户,以便与我们携手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实现我们新疆烟草企业文化落地。
3、学习方面:每天下午下班前,县局领导都会组织我们开会,在会上,大家把自己一天工作中取得成效、好的工作方法以及发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共同讨论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从中我收获很多,不光是学会了一些好的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在每周的不定期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中,我积极做好记录,努力和同事们保持统一进度,并在学习结束后,自觉抽时间对文件
精神进行更深的领悟。另外,根据领导安排,完成一些工作的简报写作。这些让我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自己的职业素养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使我开始慢慢懂得“企业成就人才,人才成就企业”的内涵所在。4、生活方面:县局(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对我非常关心,除了热情回答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问题,还会在工作之余找我谈心,了解我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帮助我解决困难,尤其是李凡鹏师傅,我这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结伴检查市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从工作中帮助我尽快熟悉业务,而我在写作方面帮助他,彼此互补,双方都有进步。和其他的同事在生活中也相处愉快,都能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正因为彼此间的尊重,才使得托克逊县局拥有现在的安定、团结、进步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在县局这个大家庭中我有信心全面、快速的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团队一份子。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使自己学习的法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实践,而且,在为人处事、社交礼仪、企业文化理念认知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实习工作时间较短,经验欠缺,在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同时,与其他员工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缩小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差距。
三、实习结果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使自己学习的法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实践,而且,在为人处事、社交礼仪、企业文化理念认知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实习工作时间较短,经验欠缺,在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同时,与其他员工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缩小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