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第1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一、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

比较各学科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抽象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作为基础,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平时应用感性材料的方式很多,通常给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利用幻灯、多媒体等,包括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

如在讲到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首先老师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用谈话的形式提问学生:

1. 有支3厘米长的针,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放大后的线段等于多长?(6厘米)

2. 有个2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我们看到的角将是多少度?(两种回答:一种是20°,另一种是40°。教师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接着问)

3. 有个9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观察,看到的角度又将是多少度?(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即刻就会明确第二题正确的答案应是20°)

接着出示一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使学生马上领悟到:经放大镜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各对应角相等、各对应边是成比例的。由生活经验可知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像”的。

在上述谈话的基础上,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认识上就有了依据,能够认识到概念中的约定不是数学研究者的臆想和编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而已。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形成鲜明的观念,减少心理上的陌生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平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数学知识发生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并积累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学习时,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记忆一旦被激活,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概念的理解带来积极影响。

如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明车轮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吗?如果改成其他形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会回忆乘汽车、骑自行车时的情境,结合车轮图片看到每根钢丝都等于车轮半径,即车轮上每一个点到轴承的距离相等,就能理解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不会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 抽象出只要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就能判定点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第2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数学理论的基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概念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因此作简要论述。

一、引用实例,加强对比

实例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初中生的一些能力水平正处在一个发展提高的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慢慢地完善。而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是一个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同时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和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点,不能够以偏概全,并且积极鼓励后进生,看到其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用例子来引入相关的概念,往往会增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圆”时,在引入概念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下身边有关于圆的东西,如太阳、碗等,然后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了解一下圆是怎样形成的,之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下圆的特点。最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新的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很多的前后联系相关联的例子,可以通过加强对比,来引入新的概念。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前,教师可以先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和定义,通过对比理解这两种方程有什么异同点。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不用再重新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二、通过解析概念,剖析其本质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用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还要注意分析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含义。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难懂的课程,而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就更加艰难,所以有很多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愿意去学习数学,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新课程下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明确一个观点,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将课本教材作为一个主线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善于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产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的强烈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且适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数学的基本概念都是通过极其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的,言简意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相关概念的表面含义,还要揭示其本质内涵,将一个概念所要表达的更深刻内涵向学生解释清楚,使学生深入理解。例如,在讲“函数”时,课本上函数的概念定义为“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对于这句话,我们要一句一句地进行分析,剖析其本质,理解清楚,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他们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的,最后就可以理解函数本质是表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同

第3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函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45-03[ZW(N]

[作者简介]封晓菊(1978―),女,湖南衡阳人,教育硕士,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初中函数概念教学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函数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中学数学课程的始终。理解函数概念及由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学习任务之一。初中函数教学是学生学习函数的第一阶段,其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初步认识函数概念,并具体讨论几类最简单的初等函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这是初中函数概念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 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Advance Organizer Model)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1960年奥苏贝尔首次提出“先行组织者”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旨在为学习者已获得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进行沟通,搭建桥梁。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的指导下,乔伊斯(B.Joyce)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划分为三个活动阶段:阶段一,提出先行组织者;阶段二,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阶段三,强化认知系统,它检验学习材料和已有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形成积极的学习过程。这使“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一)呈现“先行组织者”

1.阐述课题目的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向学生阐述课题目的,就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使之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印象和整体感知。

2.呈现“先行组织者”

请同学们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

用表格记录数据:

[WBX]

x

y

思考:(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2)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

解决以上问题后,学生不难得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1)有两个变量x和y;(2)每输入一个x就会显示一个y的值。教师再适时提出:像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上称为“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可简称为“唯一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个具体模型先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感知函数的存在与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领会函数概念中所包含的三个要素: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唯一对应关系。由于函数不同于学生之前所学过的数学概念是从“静止”层面上下定义,它是从“动态”层面上下定义,而且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有时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图或表格表示,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要启发学生得到函数概念的真正含义(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唯一对应”),并且将它用数学格式化的语言来描述基本上是很难的。因此,教师适时嵌入一个上位概念“唯一对应关系”,用它来同化后面新的学习材料,做到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3.促使学生链接相关知识和经验

下列各题的变化过程中,各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变量之间是否也存在“唯一对应关系”?

(1)小明骑自行车从家以15 [WBZ]km/h[WBX]的速度匀速行驶到学校,行驶时间为t [WBZ]h[WBX],行驶路程为 s [WBZ]km[WBX]。

(2)如图是南宁市某天的气温变化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温度。

(3)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x与y

我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人口数/亿

198410.34

198911.06

199411.76

199912.52

201013.71

以上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可以通过公式或图像或对应表格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的值的。综合以上现象,你能归纳出上面实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请大家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数学活动和教师所给出的“唯一对应关系”这一个上位概念,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语言描述的经验,就能比较顺利地用这样统一的格式,说出这三个“同质”实际问题的本质属性了。而且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别用公式(解析式)、图像、表格来表示,为后续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打下伏笔,同时也突出了函数的本质属性,剥离“用公式表示变量关系”这一非本质属性。

(二)呈现学习材料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WBZ]function[WBX])。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1.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为x,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改变。

(2)每分钟一水池注水0.1 [WBZ]m3[WBX],注水量y(单位:[WBZ]m3[WBX])随注水时间x(单位:[WBZ]min)的变化而变化。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2[WBX],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4)水池有水10 [WBZ]L,此后每小时漏水0.05 L[WBX],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WBZ]L[WBX])随时间t(单位:[WBZ]h[WBX])的变化而变化。

2.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函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学生一边归纳,教师一边通过黑板板书呈现学习材料――函数的概念,在板书时要注意分段、分时逐级板书,将“函数的概念”内容的逻辑顺序明显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看得到概念的生长过程,了解“函数的概念”的知识结构,从而建立起总的方向感。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逐渐调整思维,优化思维。在形成函数概念之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概念辨析。

(三)加强认知结构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 [WBZ]L[WBX],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WBZ]L[WBX])随行驶里程x(单位:[WBZ]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WBX]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 [WBZ]km[WBX]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油?

练习:

1.下列式子中的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1)y =3x-5;

(2)y=x-2x-1;

(3)y=x-1.

2.下列各曲线中哪些表示y是x的函数?

设计意图:使用整合协调的原则,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各种认识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上应用新的知识,起到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掌握规律,从而使之认知结构中的新观念更加清晰的作用。

问题:

1.在下列条件下求代数式2x-1的值:(1)x=-2;(2)x=-1;(3)x=0;(4)x=-1;

思考:上述求代数式的值是一个变化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变量?如果存在变量,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上述求代数式的值是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x,2x-1,对于x的每一个值,变量2x-1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以变量2x-1是变量x的函数。

2.解方程:2x-1=-3;2x-1=-1;2x-1=-0;2x-1=5

引导学生思考:上述解形如2x-1=y的方程的过程是不是一个变化过程?如果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变量之间是否也存在“唯一对应关系”?通过以上问题的明晰,学生容易理解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WBZ]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比较性先行组织者,使学生认识到原来静止的代数式、方程也可以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发现其中蕴含的函数,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之间的关系,体会函数概念的产生是源于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发展链,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突出概念的清晰性。

总之,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要记住它的定义,认识代表它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要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真正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智力框架以及所学概念的特点为起点,适时设计不同抽象水平,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把握概念的本质,真正理解概念。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

参考文献:

[1]章建跃,陶维林.注重学生思维参与和感悟的函数概念教学[J].数学通报,2009(6).

第4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电子白板;作用

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不断增强,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科特点,通过借助电子白板的综合,充分利用动画效果和视觉效果,能够有效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同时,电子白板丰富的色彩和动画特性能够较好的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服务,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能够让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取得最佳的效果;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将多元学习策略与多元教学策略的整合,大大改进了课堂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数学课堂教学做准备

在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难度性,尤其是复杂的数学概念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老师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展现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图像和音频,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知识的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直接板书该定理,并口头解释定理的含义.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结合数学知识创设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实现人机互动,这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本着“先教后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然后,老师再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勾股定理关系式,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对如何得出“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化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老师进行口头论述,或者黑板板书,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为具体化,有效突破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

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非常便捷,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与老师、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能够快速调用计算机所有程序的特征和利用迷你软件教学程序,这能够有效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并将其规范的录入到电子白板中,以此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自主开发容量较小的教学软件展开教学,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增强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将电子白板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所具备的综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老师讲授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老师便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将部分需要全面讲解的数学知识隐藏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在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一些添加的辅助线隐藏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想象应该如何添加辅助线.通过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结 论

总之,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师生双边互动创造了便利条件.其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演练,而学生利用亲自进行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路,充分凸显出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全面的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00-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函数既贯穿整个数学理论知识,也能被当做普通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函数既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从数学本质的角度出发,函数不仅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将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的变化,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最正确、合适的教学策略。

1.函数的概念

从数学概念的角度来说,函数是作为概念理论的基础,有着丰富的思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函数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概念。教师开展函数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思想,明白"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然而当学生已经对这两个概念有着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数的对应性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某一事物处于变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变量选取任何一个数值,都会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其相对应。因此,教师在开展函数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名称、概念等,如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需要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名词,最后要使学生将函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对函数的变量关系进行阐述,继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中函数教学存在的困难

2.1 函数概念理解不到位。开展函数教学活动的前提是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函数概念,然而近年来,多数学生都无法理解清楚函数的概念,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以及教师在讲授函数概念时,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选择正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际函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学生无法利用变通的数学思维正确处理函数关系。

2.2 函数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大多数学生受到传统数学思维和观念的影响,自身的函数意识都较为薄弱,学生们都习惯用方程式来标示函数关系,并且如果可以使用方程式解决的数学问题,90%的学生都会使用方程式解决问题,而不会选择函数。由此可见,学生的函数意识较为薄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使函数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3.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相较,函数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且复杂,函数知识点通常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能力都不足,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因此,多数学生都因为函数知识过于困难,而选择放弃或是学习兴趣下降。由此可见,开展函数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函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以此降低函数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重新拾起学习函数的兴趣。

3.2 函数知识体系的构建。从数学实质的角度来说,函数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因变量一个是自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只要能够知道自变量是什么,自然也能得出因变量。由此可见,函数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静态到动态的学习过程,若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函数知识体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函数学习过程,也能使学生加深对函数知识点的记忆。

3.3 重视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教学和学习都因为较为抽象而难以开展,也正因为函数的抽象化,才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函数学习不仅枯燥而且乏味,因此在实际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函数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将抽象的函数赋予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习函数的兴趣,最终通过函数教学,使学生明白函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要将函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函数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难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将实际生活的例子与函数知识点进行结合,重视函数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函数学习方式。另外,为了能够提升函数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创新函数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函数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松.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存在的困难及教学对策[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5:53.

[2] 柳丹蓉.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2014,11:110+112.

第6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一、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产生的影响

1.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根据当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可以明确知道,教师更加注重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巩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其次,由于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比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和执行.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后,教师就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

2.颠覆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颠覆.尤其是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遵循一定的模式:主题确定-概念学习-模仿解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并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的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记住相应的公式和结论外,还使学生通过对练习题的实际操作,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只要留心,便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如果教师能够把数学知识的讲解变得更加生活化,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将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如果直接设未知的内容为x,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反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讲解:小明家和学校相距20km,如果坐公交车的速度是40km/h,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km/h,那么选择坐公交车比骑自行车快多少分钟?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属于情境教学.学生一旦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那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并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是必然趋势.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经常涉及路程距离、时间问题的相关题型,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给交通工具进行适当的配音,那么必定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更加明显.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自然就使每节课上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增多,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概念教学法 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概念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应用,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与生活经验等,促进学生在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我总结了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概念等三个应用策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此为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1.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初中数学常见的概念很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讲解。特别是在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要认识到引入概念的重要性,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步骤的讲解,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1]。对于正处于思维形成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完整、本质、内在地揭示相关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且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负数”概念的讲解中,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全面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1)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总结小学阶段学过的自然数,如:1,2,3,…表示物体个数,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2)在测量与计算过程中,不能得出整数结果时,应用分数表示;(3)带领学生同时观察两个温度计,根据标记的数值,让学生记录零上或零下的温度,从而引出了新的数学概念――负数;(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正数、负数的概念,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与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学生概念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概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巩固,就很容易被遗忘。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复述,这里所指的复述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要点、重点与本质特征,并且加强概念应用的变式练习。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变式,可以协助学生的思维摆脱消极定势的束缚,从而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例如:在“有理数”、“无理数”等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π与3.1415926”为例,通过课堂中的记忆训练,排除外在形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在课堂巩固阶段,教师还要选取与之相对应的例子,使学生了解相关概念的区别,分清相互之间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概念

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认识到事物规律是从实践中来,而且要回归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验证与应用各类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生活中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积极将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讲解“绝对值”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普遍认为这个概念过于复杂、抽象。为了保证将这个概念更为直观化地展现,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绝对值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带领学生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假设一个数轴上有A、B两个点,其中A点在数轴原点右侧的“5”上,即有理数为5;B点在数轴原点左侧的“-5”上,即有理数为-5。我引导学生分析A、B两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经过分析与思考,学生认识到A、B两点之间是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的关系,由此引出绝对值的概念。通过对于平面数轴的分析,将绝对值的概念延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测量公路上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时,两个路灯分置于两处,从甲灯到乙灯或从乙灯到甲灯,其距离是相同的,而这个距离值与方向之间并没有关系,都是正数。由上可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4.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相关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并且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观点,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法的联合应用,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具体策略

现有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教学是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高效转化为现实应用的一个媒介。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例题教学的功能,使初中生可以借助例题解析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全面提升自我数学学习能力。

一、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

(一)初中数学例题缺乏针对性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中例题的主要功能是导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解析例题中隐含的数学条件,分析学习重点,相同数学题目中也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具备针对性。但是从现阶段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选择例题过程中严重缺乏针对性。所选的数学例题没有侧重突出学习重点,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概念,学生也不理解例题中隐含的数学条件,进而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二)初中数学例题应用存在不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有效利用数学例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对强化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大帮助。但是当下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例题教学的应用存在不足,课堂教学手法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地讲述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或者是运用简单的数学例题将重要的数学概念一笔带过。数学教师此种数学例题应用不足的问题,若是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必定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初中数学例题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数学例题的应用性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素材,全部来自于现实生活。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例题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认清例题教学的本质。通过不断加强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相关生活实例,强化例题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与负数”这一课时,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负数,数学例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理解。如,以班级中篮球比赛为例,在上半场篮球比赛中本班同学共计赢球6个,在下半场时赢球4个,比赛结束后共计赢球10个;而在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本班学生在上半场输球6个,下半场赢球3个,比赛结束后共计输球3个。教师此时需要引导学生将两场比赛的赢输球运用“+”“-”进行表示。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列式为(+6)+(+4)=+10,(-6)+(+3)=-3。此种借助数学实际案例进行形象展示正数与负数概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前,需要深入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基础。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情景,进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例题教学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实际开展例题教学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数学知识,尽可能避免将自我主观学习感受强加到学生的学习思维上,进而严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时。

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若是想要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在进行比较方法后,学生得出简单方法。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AD=CD,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DE∥BF,且DE=21AD,BF=21BC。

DE=B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BE=DF。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在学生树立清晰的证明思路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

再如,在下列给出的l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通过有效教学数学例题,旨在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同时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题目,进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例题教学过程中,需要事先对例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利用,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自主创新例题教学模式。通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教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紧凑、教学活动有序。但这种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高。而情境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还能有效营造出一种热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

1.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激情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态度和真情,还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充满激情,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只有在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才能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才能唤起学生探讨的欲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2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建立交叉学科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3有利于培养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在记忆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活动的前提,初中数学尤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努力突破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不仅让数学“活”起来,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人文精神,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索创新的学习习惯。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措施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多的概念、公式等,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认知不够、重视不足,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线”,并说出这些“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再适当引入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特点,并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学抽象概念,使枯燥的数学性质变得有趣、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2结合具体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教学不应脱离现实。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3]。结合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数学,又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学习的无限性,以此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习惯。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普遍贪玩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二次函数·抛物线》内容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童心与童趣,让学生折纸飞机,引导学生观察纸飞机的飞行过程,再让学生根据观察体会将纸飞机飞行的路线画出来。教师在点评学生“画”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抛物线的概念及特点,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变得十分形象、生动,而且非常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2.3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情境创设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剂,让学生在感受源自教师的尊重中树立学习信心[4]。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方式,优化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和关爱中对数学课程学习充满信心,从而使课堂更加和谐、愉快,学习效率更加理想。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单向地传输新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折纸、使用教具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图形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及变化规律,以此形成热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有效提高。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高等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在联系生活中重视数学,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初中生的自身特点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认知等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洁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223.

[2]王凤连.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信息技术,2012,(12):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