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德育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安排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新课改是当前教育的趋势,但很多语文教师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忽视了课后的作业反馈功能。其实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会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在市场上购买了质量很低的试卷,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练习,这种做法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花去了学生的很多时间,使学生学得既累又烦。
2.作业布置很随意,目标性不强。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把《语文作业》做好”“抄一下词语、生字”“预习一下新课”“把试卷做完”……《语文作业》上做什么,词语、生字写几遍,预习什么内容,试卷上做哪几道题……学生都不清楚,教师也是很随意说了一句,没有任何目的,学生下来完成的情况就可想而知。
3.作业形式单一。很多语文老师要么让学生做配套练习,要么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4.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效果就变得很差。
5.检查落实不到位。老师的作业虽然每节课都安排,但很少检查,批改作业也是大而化之,长此以往,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变了,学习效果很差。
二、推行“日日清”作业制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以上几种情况的发生,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推进高效教学,笔者所带班级制订了语文“日日清”作业制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并及时批改、反馈,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语文“日日清”作业的模式
1.“日日清”作业的原则。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根据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既要重视基础训练,又要体现创新和拓展精神,要有一定的梯度(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体现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精神。
2.“日日清”作业的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所以作业形式要求活泼多样,除适度保留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外,还要更多地布置阅读型、体验型、实践型、综合型作业,让学生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体验生活、查阅资料,这样也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活跃学生的思维。
3.“日日清”作业的题量。教师要控制作业量,在布置作业时做到适量(每天A4纸正面半页),不能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完成作业时间。以当天上课后到第二天上课前为完成作业的时间,第二天的作业在第二天的课后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5.对学生的要求。作业要求学生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学生作业做好后要在第二天的课后上交。
6.建立班级作业资源库。每个学生的作业老师要有专门的文件夹收藏,期末在教室供全班展览,并进行评比。
(二)“日日清”作业的批改要求
1.推行“四个凡是”。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语文教师要先做;凡是学生做的作业,语文教师一定要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正;凡是学生更正还错的题目,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当面辅导。
2.作业要在每天晚自习前批改完毕,第二天课堂上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误。
3.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杜绝漏批、错批现象。
4.所有作业一律批改,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等级或评语给予评价,要签上批改时间。
三、“日日清”作业实施后的效果
1.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日日清”作业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作业内容要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到学习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愉快、成功的喜悦。
2.更新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日日清”作业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日日清”作业由于作业时间相对宽松,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教师能够按时批改、及时反馈、个别辅导,所以学生做作业有了明显的效果,养成了格式规范、书写清楚、作业整洁、独立完成、不懂就问、按时上交的习惯。
4.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日清”作业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的作业安排,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优化了作业设计,提高了练习质量。“日日清”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能让优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通过对作业的管理,把素质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落实到了作业的安排上,为“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应好好体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指明学生回答作者的基本情况(可联系《我的叔叔于勒》)。
二、指导阅读“自读提示”,掌握课文的重点
三、学生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疑难字词正音正字。
魁梧简陋魅力义愤填膺
2.解释下列词语。
魁梧简陋魅力局促义愤填膺空前绝后
四、学生垃朗读课文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其中写谁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谁?明确: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写左拉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都德。2.作者写人物的语言,有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作者在进行行动描写的时候,谁写得详,谁写得略?
明确:福楼拜、左拉的行动描写较详,都德的行动描写则一笔带过。
福楼拜是最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左拉的坐姿较为特殊,因此也有较多笔墨的描写。
4.以写左拉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讨论明确:写左拉,抓住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如“他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描写左拉的肖像时,随处议论点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聪慧和坚强”,“坚毅”,“十分滑稽和戏谑”。
6.指名学生概括:作者是如何写屠格涅夫的?
六、小结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弄清学案导学的含义就首先体会“导”字的意义,新华字典上解释由①带领,引导②,教育,启发③传送等三种含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传送的式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直接“授之以鱼”的教学。而学案二字是区别以教案的提法,学案在设计之初就是秉持这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目标。学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而编写,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案的编写。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发挥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偏离,否则容易出现面面俱到,而面面皆生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定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选择方法,完成学习任务。[1]
把握这一原则性后,要重点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模式的载体学案的设计,教师以学案为指向,学生用学案展开学习。所以,学案的设计必须精心,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应用。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深度,适时的引导学生,达到高效的学习。[2]
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教学做出调整,同时监督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不断强化和巩固。例如学习《行路难》其一这首古诗,学案中主要将古诗的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问答题,简答题等形式。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事迹,重要的作品,古诗的创作背景,背诵古诗等。此外,如果有要学生对古诗有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尝试对古诗进行鉴赏,可以有以下几个问题。⑴这首古诗的诗眼是哪个词?(2)哪几句诗写出行路难的程度?这样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其次,是问答题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简答题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1)面对行路上的难,作者是怎样面对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行路难》中的“路”是指我们平时走的路吗,如果不是,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最后是简答题,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1)作者通过《行路难》这首古诗主要想表达什么?(2)《行路难》这首古诗和我们以前学的李白的其他古诗有什么异同点,试举例说明?(3)《行路难》中的难指的是什么难,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通过学案的导学,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住学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而不至于面面俱到,面面俱差。使教学目标更清晰,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又是各个学科学习必须使用的“梯子”。所以在基础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地位不言而喻,不申自明。可以适当在学案上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成分,比如在学习《论语》选段的时候,导学案中就可以加入春秋战国相关历史探究,比如可以设问(1)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的情况是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选官用官制度的了解?这两个问题一是民生,一是政治,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更能深刻的理解孔子思想学说出现的背景与意义。再者,为了更深的探索,可以增加类似,儒家学说在各个朝代的发现与具体应用的交流会甚至可以是小型辩论会。在老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明白思想主张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更能培养学生一中方法论的意识,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教师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要求更高。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以往那种“金山读霸”的授课模式不再适用,教师要博采众长,成为一个全面的教学引导者。根据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得涉猎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学案的导学目的发挥到最佳效果。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矛盾的成熟期,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自主学习过程出现的情况问题就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的学生发散思维
【关键词】学案导学;合作能力;展示展讲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深入开展已经近两年时间,通过我们的努力摸索和学习,其使用已经普及,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和认识。的确,使用导学案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许多不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提高,课堂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同时教师的课堂工作量减轻了不少,教师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感受着导学案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反思导学案在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只有合理使用导学案,才能使导学案发挥最大的效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自从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去年学生有大幅度提高,平均分增幅达到了10分之多,各个评价指标都不同程度有所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对上课、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学生厌学、逃课、逃学等现象。每次考试试卷上的考题教师讲过了,学生始终觉得陌生。而使用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采用问题导学,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学生有针对性学习和记忆,特别是通过问题串的呈现,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所以自从语文课堂上使用了导学案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因而成绩提高很快。我校的“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是利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它是建立在平时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基础上,设计具有针对性问题的教学手段,这种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加以强化,对考点进行明晰化,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会重视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成绩一提高,学习兴趣就更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的六步教学模式后,学生的知识面大为扩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占了学生的课堂时间,课后的作业又占用了学生不多的课后时间,造成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的局面,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利用导学案教学,适当的增加了学习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导学案中设计使用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和生活实例,学生的知识面大幅度扩大,学生也乐于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对题目的见多识广,知识传授和巩固练习都在语文课堂上解决了,不留作业在课外,这样就让学生在课堂内将问题解决,再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思考。导学案的问题需要学生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也就增加了印象,这就大幅度加强了学生的知识的记忆。在导学案中,我们常要设计拓展延伸这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外链接,通过链接与作业相关的作品、学生的生活背景、文学相关的知识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要设计的问题是选择最近几年的热点和考点问题,环节设计为直击中考,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用课本的知识去解决课外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增高了,比如在《沁园春・雪》这节课的导学案中,直击中考可以设计的诗歌《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在《星星变奏曲》这节课的导学案中,直击中考环节设计的是刘益善的《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的相关问题,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导学案中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增加了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运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发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导学案中此环节的编写实施,主要是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设计的。比如在《星星变奏曲》的合作交流环节上,问题可以设计为:①“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②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学生先自己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同桌二人合作交流,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是小组四人合作交流,其他人倾听,最后讨论,形成自己的意见。学生在组长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研讨,这样的理解比较多义性的课文,就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去擦亮学生的思维火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在本环节问题设计时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互补、相互提高,因为小组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形成更全面、更有深度的认识。
四、导学案的六步教学模式下,学生展示和学生展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的实施,使语文课堂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展示展讲,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文积累的能力,课堂展示展讲也调节了课堂气氛,沟通了师生心灵,通过学案来导学的语文课堂,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胆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展讲,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展讲,老师的补充,特别将教学考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探讨,以保证能顺利解决学习难点,进一步达到了六步教学模式的高效化。
五、使用学案导学语文课堂的一些困惑
(1)问题设计的优化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活动应该围绕有效问题而逐步展开,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怎样设计更加切合六步教学模式的导学案,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的具体性、针对性、连贯性的方针怎样才能落到实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怎样达到高效。
(2)分层教学如何落实,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特别是初中的学生因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怎样才能做到更好的兼顾,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只有以问题推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学生更好提高,利用导学案的六步教学模式教学,仍在实践与探索阶段,但课堂的教与学的效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抓实以学案导学的六步教学模式,一定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小燕.初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3(6).
[2]李泓. 巧借导学案,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2014(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95-01
在现代的课堂中,我们只对教师的教法进行了重视,而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忽视,最后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一再下滑。所以,对于初中的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能不断得配合老师讲课,让整个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以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为例,在对其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中,总结出了以下激活学生学习活力的方法。
1.对学生的所需进行了解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擅长进行讲解,讲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这是因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结果。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达到一个活力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在了解学生特长的时候还要对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行了解,根据他们各自的基础进行合适的教学,最后让基础稍差的同学能够进一步掌握书本知识,让基础好的同学更能扩充自己的知识水平。
2.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他们就会提高学习的速度。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将默读课文变成大声朗读课文,最后变成单独阅读,自己领会,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就会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观,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生。对于老师的正确指导,主要体现在: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老师要指导他们如果在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出现时要做出标记,在老师讲解时并要重点听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们正确积累好词好句,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拥有平等相处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加强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教师不能就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他们的其他方面还要进行关注,譬如课堂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如果老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满活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仅让学生积极学生,同时还要让他们永远远离课堂纪律。在《论语》中,孔子曾将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重点就在于"乐",的确如此,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然后再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们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对阅读课充满学习的兴趣。
4.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进行重视
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核心,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实现手与大脑的并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补充。而对于这些的方案实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例如开展分组学习,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进行开拓,能够在以后生活中完善自己;开展实践体验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热爱大自然。
5.老师要拥有平常心
对于老师的平常心,意思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班级怎样的学生,老师都会用平常心进行讲课,并同时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因此,平常心是一位老师走向成功的基本所在。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在课后进行思考,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心态来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能够积极得配合老师,让整个课堂都充满活力。
6.对教学策略进行提高
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充满活力,提高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而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策略呢,这已经成为老师教学中的重点难题了。通过对各大高校课堂的分析,我们对提高教学策略总结出了以下方面:对于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能够正确指导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的相互配合效果,而不能只重视应试教育,老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老师还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能力和教学经验,并在课堂上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总结:综上所述,想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其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实现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得配合老师,还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老师的正确教学方法中对学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兆荣.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于都教学的时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93;
[2] 童久银.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13,23:47;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