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期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交运输业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建设资金保障面临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公路建设及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政策力度的倾斜,目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处于紧张时期,今后公路开发主要集中在山区,任务艰巨,造价相对较高,建设成本大幅度上升,用于公路养护、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资金将越来越多,这必将面临资金来源的短缺。加之目前银行信贷政策和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地方及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导致他们的投资受到了限制,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明显减少,但是在确保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公路的投资建设又不能因此而滞后,因此,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必定会增加。

2.农村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城乡间公路建设差异较大

我国地域辽阔,西部地区大多是山峦地貌,公路建设本来难度就大,受建设条件和地方配套财力影响,中西部部分省区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而且公路路网不够完善,供需矛盾还是没有切实缓减,县乡之间,乡镇之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路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还存在技术标准低,路况质量较差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路存在很大的质量,技术差异,这样一来就制约了农村与城市间的运输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近年来,道路运输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运输安全问题不仅是运输企业、运管单位和交通主管部门关心的大事,同时也是旅客、货物承运人关心的大事。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道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旅客和货物实现空间位移的次数和范围都空前增大。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落不到实处。还有部分运输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动,在执行运输任务时拉的多跑的快,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二,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客货运站安全管理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客货运站在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到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在驾驶员和车辆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客货运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三,道路客货运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水平不够。目前我国客货运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驾驶员在执行运输任务时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服务对象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道路运输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的经济学意义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即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那么道路运输生产过程中,运输行业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随着19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拥挤、噪音、空气污染、土地占用等不良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运输业的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过度的冲击,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整个社会都正给予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是又没有切实有效办法去降低这种外部性成本。另外,道路运输减排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综合运输结构不合理,替代燃料推广面临技术和法规难题,车辆减排标准不完善等。这使得在道路运输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付出比较大的外部性成本,这反过来又不利于道路运输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道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各地上报突发事件导致道路阻断的信息1660条,其中恶劣天气造成的道路通行受阻占76.8%。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全国共经历了9次大范围的集中性降雨过程,暴雨导致的公路水毁使28条高速公路、15条国道和数十条省道相继出现交通中断,累计冲毁路基1.1万公里、冲毁路面1.7万公里、毁坏桥梁1425座,造成坍塌6.7万处,2010年上半年公路水毁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09年全年水平。为了有效降低突发自然灾害对道路运输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运输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目前道路运输问题的应对策略

1.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公路建设资金到位

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明确政府所应担负的责任,建立专项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制度,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公路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在公路建设中应是责任主体,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公路投资、建设、养护等基本责任,各级政府也要共同合作,建设涉及其地域之间的公路网络体系,确保省际、县际道路的畅通。此外,政府也要积极改革和创新公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建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可以通过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积极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和私人投资收费性公路的建设,确保道路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2.加强区域合作,确保农村道路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与农村地区的不平衡。这就要求中央交通部门在决策部署时,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公路发展状况,适当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地方政府在公路建设布局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农村公路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同力合作,实现省际、县际之间公路建设的平衡发展,确保地区之间公路发展走上良性轨道,建立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的质量,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到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力争不要让农村公路存在技术标准低、路况差的薄弱底子,在质量上不要造成与城乡公路的差异。只有实现区域公路发展的平衡,才能不断地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让公路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助推器。

3.切实抓好道路运输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每年因为各种交通运输事故,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抓好运输安全,刻不容缓。首先,交通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违法营运的监管,加强对营运驾驶人的诚信考核,严格营运客货车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批制度。不完善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等,从源头上遏制运输安全问题。其次,切实加强对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提高营运人员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意识,制定特殊的法规措施来规范危险货物的运输,强化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

4.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尤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从政策上来说,政府一方面鼓励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行政强制手段来降低运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这似乎是一个矛盾过程。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不遏制外部性问题而任其发展,那么我们可能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结合我国实际,其一,以市场手段为主。比如收费制度,排放收费,征收燃油税,新型环保汽车的补贴等。其二,直接或间接地行政强制手段。制定排放标准,强行性推行低污染汽车,强制报废,汽车禁行区,限速、限线行驶等。其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以此来缓减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此外,我们还要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让民众自己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参与者。总之外部性问题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第2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第3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围绕大局,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旋律,保持了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实践表明,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大局来展开,才能做到与时展同步伐、与党和国家事业齐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活力;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大局提出的明确要求。

第4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第一,农村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在对文化、农村文化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农村文化的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二,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主要包括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指出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的发展观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的机遇。

第四,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理论的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农村文化建设方略。根据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境遇分析,提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对策,指出消除农村负面文化影响,合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渠道营造农村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农村特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当今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未来走向。理解文化的涵义,描述农村文化现状,找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价值取向,然后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发现一些有实践价值的观点、思路,在继承文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有所探索有所创新,并试图找出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农村文化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借鉴。

第一,文化与农村文化概述。从基本概念层面厘清文化、文化建设、价值和价值取向的相关内容。首先弄清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内涵,其次从多个层次分析对价值和价值取向的理解,最后结合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阐述农村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第二,主要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价值取向偏差。首先分析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农村文化环境、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滞后现象,然后分析这种滞后现象的主要根源――价值冲突: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先进性与落后性的冲突。

第三,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正反经验,探索农村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以及实现这些价值取向的具体要求。包括:多维和谐取向、以人为本取向和先进性取向。

第四,主要论述农村文化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对策和途径。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导、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实现,有且只有在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取向。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为指导思想,必须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必须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农文化建设。

第5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新要求。从实践层面看,最显著的新要求: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由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二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它包括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等。这两大要求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是使广大老百姓享受实惠的更高、更实在的要求。

2.如何认识社会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社会建设的内涵作了新的提升。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十六大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含义和定位。十七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之一,并且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如何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角度认识提出“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念。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且强调不仅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而且要使我们国家走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深化。

4.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愿景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愿景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在五个方面成为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同志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一是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二是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三是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四是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五是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既是复兴中国的一个宣言,同时也是对我们国家要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以上问题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回答)

5.为什么要继续工业化和城镇化呢?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五化”的提法,很有意义,这种提法可以说是继续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坚持了市场化,强调了国际化,增加了信息化。为什么要继续工业化和城镇化呢?工业化在中国来讲是没有完全完成的,但是我们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不是从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工业化,而是在已有一定工业化基础上的再工业化。这个工业化是一个大概念、新概念的工业化,是包括着信息化、环保和三产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得很多,农业就占很小的一块。我想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一点,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判断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是进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前列国家的关键条件。信息化不仅是工业化的促进条件,也对社会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信息化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政治。总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为上百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的。

6.为什么说坚持市场化很重要?

市场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有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表明了我们对经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重大的宣示意义。这些年对市场化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原因,是把市场化推到极端,孤立了起来,因此,把很多问题都归咎于市场化。其实,统筹地看,辩证地看市场化,才是正确的。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对的,但是要和别的“化”配合起来,要和政府的管理和责任统一起来。这次是五个化一起讲,就非常好。我觉得也是中央对前几年争论的一个回答。如何看待卫生和教育的改革,就需要辩证法。这两个领域需求都非常大,不仅要提供公共品,也要提供各种非公共品。因此,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是二者的结合。完全强调政府统一管理和包揽,这只是好心的表示,但并不符合国情。完全强调商业化的运作,也是走了极端,是减弱或放弃了政府的职责。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这才是领导的水平。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肯定是错误的,但说高校里出版社、食堂、校办企业不是商业化运作,也不是事实。卫生的产品也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二重性,像防疫性流感、非典,这都是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政府来管。但个人要装个金牙肯定是私人产品,不能靠我们财政包揽。不能走极端。总之,坚持市场化,就是要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理顺生产关系,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做好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7.为什么强调国际化很重要?

十七大报告里在“五化”里包括着“国际化”,这确实相当重要。国际化是我们理解统筹国内外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基本战略,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我们去年完成了国家财政部也是世行委托的一个课题,就是“财政政策的国际协调”。在财政协调政策方面,全世界很多这样的会议,有双边的、多边的,我们财政部长开了很多这种协调的会。我们发现,现在讲国际化与几年前讲国际化又有新变化。原来我们讲国际化,认为各国间资本要流动,技术要流动,甚至在有控制条件下,劳动力也在交流。但现在,一国尤其是大国的国内政策,也有必要与国际社会来协调。我们不怕协调,我们需要的是研究透彻,随时都能提出一套有根据有说服力的方案来进行协调。有些东西要靠争论,我们学者有责任给政府提供与国外争论的东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经济走进一个真正大国的今天,如何搞好国际化特别重要。中国今后不仅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关心甚至主导世界的事。这就需要有新的心态、政策、研究等等,需要视野、观念甚至议案,都要国际化。因此,中央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提出国际化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问题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晓西回答)

8.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面临什么突出问题?

第6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伟大而光荣的节日,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共同举办“圆梦·钟爱一生”青年婚礼大典,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踊跃参加这项活动的16对青年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真诚的祝福。

今天,你们敢于冲破旧俗,勇倡文明新风,步入婚礼的殿堂。你们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为大名增添了勃勃生机。你们是全县广大青年的先进代表。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在你们的感召下,必将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昂首阔步,走进了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行进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程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县的大好形势,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青年朋友们的努力。因为,你们是推动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参加婚典的16对青年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做推动经济发展的弄潮儿,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做加快社会进步的开拓者。

希望你们胸怀大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富强、民主、文明的共同奋斗之中。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勤奋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成绩树立起青年崭新的社会形象。

希望你们勤奋学习,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青年人要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就要增强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要视野开阔,思维超前,勇立潮头。这是新的形势对青年朋友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希望你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人一定要继承好,示范好,发扬好。

希望你们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青年人要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搞好家庭建设。敬爱出和睦,勤俭持家久。这是千古遗训,青年人要牢记在心。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此,我把同志的这段话赠送给你们,让我们共勉。

最后,祝新婚夫妇心情愉快,工作顺利,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第7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伟大而光荣的节日,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共同举办“圆梦;钟爱一生”青年婚礼大典,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踊跃参加这项活动的16对青年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真诚的祝福。

今天,你们敢于冲破旧俗,勇倡文明新风,步入婚礼的殿堂。你们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为大名增添了勃勃生机。你们是全县广大青年的先进代表。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在你们的感召下,必将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昂首阔步,走进了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行进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程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县的大好形势,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青年朋友们的努力。因为,你们是推动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参加婚典的16对青年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做推动经济发展的弄潮儿,维护社会稳定的带头人,做加快社会进步的开拓者。

希望你们胸怀大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富强、民主、文明的共同奋斗之中。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勤奋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成绩树立起青年崭新的社会形象。

希望你们勤奋学习,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青年人要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就要增强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要视野开阔,思维超前,勇立潮头。这是新的形势对青年朋友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希望你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人一定要继承好,示范好,发扬好。

希望你们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青年人要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搞好家庭建设。敬爱出和睦,勤俭持家久。这是千古遗训,青年人要牢记在心。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此,我把同志的这段话赠送给你们,让我们共勉。

第8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is to solve how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e now rural landscape,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inevitable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otal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 country strong and the Chinese dream.

Keywords: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村建设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对现代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法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 . 整体性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行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及福利等几个方面。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及我们国家农村的现状形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现状面貌是头号任务,是重中之重。因而,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采取符和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 ,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民风淳朴,家庭和睦,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脏乱差,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广大农民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得到安居乐业 , 使乡风文明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另外通过科学规划,更要充分显示出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加强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科学规划,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二.优化性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的控制性,区域性,协调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

科学利用规划,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的变化,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离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还相差很大,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法制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待遇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都有还待遇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能是一纸空文,“经济落后,社会秩序仅靠乡规民约,环境脏,乱,差”反而是其表现。现在,亟待要解决的是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因为在我国的农村集中了巨大的劳动力,同时也蕴藏着一个潜力很大的消费群体,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我国经济增涨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科学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科学规划,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科学规划的前瞻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量得到最大释放 ,实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持续增长。既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又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又促进了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进程。通过加强科学系统性的规划,适度超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尽早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养。

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坚持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高起点(适度的)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在我国,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中,不管是自然资源,物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源 ,可以说是资源辽阔。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积极发展都存在差异,就发展而言也不平衡,有个别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因此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好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

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种资源利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其总目标和总任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划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划,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分布落实,科学实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多余劳动力,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科学管理和使用好农村独有的自然资源特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和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下大力挖掘各地民风习俗中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并对其进行发扬光大和提升,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让广大农民确实感到生活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进行产业运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鼓励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东西;请进来,积极引进高科技,充分利用利资源,积极利用项目进行建设,或农民参与投资经营,带动其他农业经济项目建设,以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广大农民经济生活的提高,在改善广大农民名居环境的同时,严格按科学规划,尽量保留原来的风格,原来的环境和绿化以及原来的房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此同时对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进行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积极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既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又开阔视野,学习了外来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思想转变,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

结束语:科学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科学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发挥科学规划的最大效能。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就必须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地理情况,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通过全面,系统,可持续性的科学规划,严格准确把握规划的功能定位,分步推进,科学实施。最终把农村建设改变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设施完善,生活宽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9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范文

一、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当前农村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保农村的快速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跃,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着更大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着新的组合和分配。面对新的形势,土生土长的农民要成为生意人、经纪人和城市建设大军,他们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行列。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实现“四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了“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全县4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近四分之三,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

三是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各项改革也不断加快,农村中的各项矛盾不断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长。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农村法制教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全县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当前需要克服解决以下三种思想情绪:

一是克服畏难情绪。有的同志认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各自为战,人员流动散,法制教育很难抓。因此,思想上流露出畏难情绪。的确,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法制教育难以象“一五”、“二五”普法那样集中上大课、集中搞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

二是要克服消极情绪。农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历年来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广大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抓法制教育农民听不懂,没什么效果,因此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是现实,如果我们就法制理论讲法制理论,农民不但听不懂,而且听了也会乏味,如果我们就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联系法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农民肯定会喜闻乐见,而且成效也明显。因此,我们只有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积极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的抓好农村法制教育。

三是要克服厌烦情绪。农村法制教育缺乏经费保障,年年要政府各部门掏腰包,因此,有的同志一谈到农村法制教育,就与掏钱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农村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包袱来背。农村法制教育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一项义务教育,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要克服厌烦情绪,树立责任意识,为农村的兴旺与繁荣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应采取的有效途径

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开展,做到灵活多样,形式多变,以喜闻乐见的方法铺平农村法制教育之路。

一是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近几年来,全县各部门都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如在各集镇进行义务法律咨询;制作法制美术展板在镇、村巡回展览;组织编印各种法制宣传学习资料发放到村民家庭,让村民在业余时间翻阅;组织法制文艺演出,进行走村串户宣传法制;县妇联还牵头在全县开展了“万家学法”活动,这些有效形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法制教育的开展,真正使法制教育做到了进村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