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探究式学习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式学习策略

第1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摘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一个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情节”、“空间” 或“场景”。 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研究、学习。

关键词:探索精神;实践体验;自主性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语)。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独创性,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他们才会向你表达原生态的想法,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能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就会包容孩子的奇思异想,保护孩子幼嫩宝贵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是平等的,相互间还是朋友,营造你的进步我们喝彩,你的成功我们欣喜,建立起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的教学 氛 围。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如能及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想,这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师生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把握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思想的实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受:美术探究式学习的构图、色彩、造型、技法都不是美术学习的重点,而是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活动中提高悟性。

我们在想象画的教学中常常意识到学生感受力会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与生活中的乐趣。因此在作画时,脑子一片空白,无从画起。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周边事物,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个性发展。

(二)协调:探究的和谐环境。

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构建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问题意识的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互相吸引的、深入的,而不是基于教师权威的、慑服力的、机械的。

探究式学习模式就是一个进步成长的过程,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不要急功近利。让我们从课堂上做起,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多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思考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能力,在探究中积累能力,在探究中发展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能力!那么创新教育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现以《太阳》一课为例。

片段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

师:“阳光有什么颜色?” 生:“有红色。桔红色。金红色………” 师:“太阳光照在大地上,给 我们什么感觉?”

生:“温暖的,炎热的……”“刺眼的,明亮的……” “老师,‘光’是什么呢?”一 个学生突然问。

出人意料的问题,打乱了正常的课堂步骤。是啊,光是什么?这个问题可大可小。说大可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说小可用一句话带过。为使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我选择了后者。我说:“光是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的东西。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景象,我们的周围会是漆黑一片。会发光的物体有很多,太阳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古至今,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像《金太阳》、《太阳山》、《后弈射日》……”

正当我准备用神话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忽然发现,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还低着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很显然,他的兴趣并不在这些故事上。“晓帆,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有好听的太阳故事要讲给我们听一听啊?”他满脸稚气地抬起头,看了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还是低头不语。我从讲台来到他的旁边,才发现他在用手做捕捉的动作。他把握紧的小手举到眼前,眼光探寻到拇指缝隙间,过了一会儿,放开手,遗憾他说“我看到了,也感觉到了,可就是捉不到它。”“你说的是什么?”我俯下身轻声问。“光啊。我想捉住它,看看它的颜色,可是什么也没有。”

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一缕阳光悄悄溜进教室,照在了他的肩 上,照在了他的腿上。他对这缕阳光产生了好奇,难怪会有这样痴迷的举动。“笨蛋,光是抓不到的。”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周围的同学发出了怪异的笑声。

片段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笑声越发地高涨了,同学们向他投来了鄙视的目光。他的脸涨得通红。 我迅速打开他的铅笔盒,倒出里面的东西,然后高高举起,突然一松手,铅笔盒重重地落到了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一声响惊住了笑声。“怎么了?”重重的问号划在了每个学生的心里。我走向讲台,讲起了那个著名的故事——“苹果自落的启示”。

“……牛顿被自落的苹果敲醒了,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论断。而我们的晓帆被一缕阳光困惑了,我想他是勇敢地提出捕捉阳光的第一个人,是我们班即将诞生的了不起的科学家

……”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晓帆有了困难我们该不该帮助他?”我环视一下全班。“该”!“我们一起帮他捕捉光好吗?高兴?”“好!”稍稍停顿了一下,我又接着说“老师要回办公室去取一些做实验用的东西,在老师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同学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捕捉到光?

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片段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迅速取回了一些实验用品 (火柴。蜡烛。三棱镜。玻璃纸、白卡纸等)。回到教室的时候我几乎惊呆了。学生一群一伙地拥在窗台底下,并且争论着什么,原来他们都伸着手,一次又一次地用力捕捉那缕阳光。

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站在这群可爱的孩子背后,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研究”。有的学生一只小手紧握着,让阳光从手指缝隙中钻人手心,再用另一只小手的手掌当盖子盖到上面,像猪笼草捕虫子那样一张一合着;有的学生将捧起的小手慢慢地合拢,像捧着心爱的小蝌蚪;有的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小心翼翼地去捏,像在捏一根头发;还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来装阳光……只有晓帆蹲在那里,默不作声。我走近他,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轻声对他说:“想到了什么,能说说吗?”他撅起小嘴嘟嚷着:“好多方法我都试过了,没一个能行。不过我发现虽然我没有抓住阳光,但是能对它进行堵截。不信,您看!…

第2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思想,充分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获得身心的和谐

发展。

一、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教学中的

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在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中必须确立以下原则:

1.“五不”原则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款式图和制图,教师不教;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过的款式图和结构图,教师不教;学生没有经过合作学习的款式图和结构图,教师不教;班上只要有学生会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师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悟、探究,最后得到结论。

2.“学情定教”原则

学情定教就是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进度等。“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实施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有机会、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庄子的“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过程。

3.“以教导学”原则

以教导学的关键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教思想。无论课改怎么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所谓“以教导学”就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小组建构

“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实施必须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学习小组,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实现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建立小组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1.建立小组的基本原则

学习小组并不是一定数量的学生的简单组合,而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因此,小组的建立并非简单的学生分组,它必须遵循合作性、任务性、灵活性等原则。

2.建立小组的基本方法

(1)确立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的组建,既要考虑学生自身交往能力的强弱,又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要想使小组发挥应有的效力,相对来说6人一组较为科学合理,汇集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量也就相对

较大。

(2)小组组建方式

小组人数确定后,根据全班学生的性别、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点,使小组之间的知识、技能水平大致相当,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间保持平衡。学习小组建立后给每个小组一个响亮的番号或标志,让小组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

身份,激发组员的归属感,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3)确立个人责任

为了让组内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必须给小组内的

每个成员明确责任,每个人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或缺。比如,款式分析员、规格设定员、比例计算员、制图员、质检员、记录员等,分配这些角色不但可以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而且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个人在小组中的价值,承担起相应组内责任,为小组的目标实现尽力。

三、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条件

1.从学生的实际看

职业中学的学生处于人生观的形成阶段,越来越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强迫学习,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或造成逃学和退学。随着学校课改的深入,“任务单”导学模式为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提供了条件。

2.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服装结构制图》的款式制图实例章节由易到难

从基础款分析到款式演变的具象化制图理论及技能训练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职高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为学生进行“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

四、“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实践

1.“自主”学习(约8分钟)

“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策略的前提,没有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自学,组内所有组员在自主学习后提交款式分析疑点记录、问题质疑记录、款式制作草图等,便于小组交流时提交讨论,杜绝学生个体对群体的

依赖。

2.小组“交流”(约10分钟)

理论课自主学习后疑难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讨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讨论,最后提交老师释疑。

实践课自主学习后各自绘制的结构图在组内“交流”自查,小组互派一名代表,充当教师的角色到各组进行演示操作。

3.合作探究(约20分钟)

合作探究是整个学习策略的关键过程,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小组针对提交全班讨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思考、关注的问题,对其内容进行质疑、提问。

4.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约5分钟)

各组自选优秀制图作品实物展示,学生代表点评、全班互评,教师点评。最后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制图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建构。

五、实施“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

“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应用不但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创设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师有目的地教,学生盲目的地听”的状况。

“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应用,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课堂“活了”,学生“笑了”。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全班52人在期末双应考核中,应知考核最高分95分,最低分82分,应会经厂家考核面试全部合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其中有6名学生参加市级服装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均获得大市级一等奖,有4名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分别获得省级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教学改革不是空洞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探究和实施。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的中级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促进学生的

第3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2010年新学年伊始,甘肃省加入到课程改革的行列。迄今,甘肃省实施新课程已有六个年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和实践,发现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就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开展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助,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一线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还是以问题式教学为主,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投入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从而达到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2.为了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探究式学习:

2.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知识,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个体探究行为或者学习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中,教师在讲到《少女维吉尼亚》的案例中,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用到了“霸道总裁爱上了如花朵般的少女”这样富有感彩的词汇。这些语言的运用,使学生们会心一笑,放松了课堂的气氛,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探究的心理负担。

教师可以充分利教具来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恰当的运用图片、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历史事物,展现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多媒体教具,可以将历史人物、事件生动再现,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染,思维得以启迪。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辩论比赛、模拟法庭、联合国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拓展知识面,最终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地展现了探究的过程。

2.2学会提出问题

教师在设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提出问题要有层次。问题提出要建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在难度上又要有一定的拔高;其次,问题应具有差异性,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当适合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解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最终引发学生的思考。作为探究的主体,学生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提出问题:运用历史的专业术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3.学会收集整理材料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学会收集符合探究主题的材料。由于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查阅文献、杂志、网络、专著;也可以开展田野调查;人物访谈、参观考察等。从探究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搜索;课中,可以在就某一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展示学生收集整理的结果;课后,可以让学生反思课堂探究的结果,并得出符合自己认知的结论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可以采用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撰写参观心得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起到德育的作用。

4.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在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评价及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其次评价要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开展反馈。第三,教师的反馈和评价要包含有一定的肯定的信息,这样的评价和反馈有利于鼓励学生进一步开展探究式学习。

5.多元合作交流,提升探究水平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探究式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谓的合作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听教师和同学所说的重点;听各种不同观点的同;学会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学会交流: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又要有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的雅量。

6.重视过程性评价,巩固探究的成果

第4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1.1学习方式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习方式有多种定义,总结比较常见的对于学习方式的定义发现学者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学习方式包括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概念的上位概念等.因此我们取其中一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便于读者理解其概念.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2传统学习方式及其优缺点

由于受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我国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加之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形成基于以下优点:能够配合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系统掌握学科结构;只需知识记忆,无需多做思考,省时省力;在标准化考试中以正确答案获得高分,达到升学或择业目的等.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对脑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我们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学生机械记忆,不了解所学知识意义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分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被动记忆的旧的知识不符合新的社会需求等.

1.3新课程改革对多种学习方式的主张

随着人们对大脑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脑对大量信息具有选择记忆功能,其中“意义和情感”是影响个体注意及记忆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单纯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保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表现出多种智能,不同智能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的多元智能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加以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学习方式有如下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及教育学家们研究出了更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学习方式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总体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点.因此,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建构,且具时代性和前瞻性.

2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产生

2.1“囚徒困境”的含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分析中最经典、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描述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在任何决策中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最终做出了非最优化的甚至是最坏的决策,从而陷入自己设置的困境之中.该方法是由塔克(Tucker)在1950年提出的在犯罪学方面的经典博弈问题.

2.2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产生

尽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长远看来也更具魅力,但是由于现行标准化考试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囚徒困境”矩阵表现如图1.

矩阵中,A、B表示的是不同学生,其中的数字表示的是他们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后,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数字越大则收益越大.该矩阵表明:若A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则对B而言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收益为5,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收益仅为4,因此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如果A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此时B若选择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获益为6,否则收益可能仅为3,所以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同理,无论B选择用哪种学习方式,对A而言最优决策也是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因此,尽管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在以标准化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会选择短期对他们最有力的学习方式,即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从长远来讲无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做了非最优化甚至是最坏的决策,由此便陷入了一种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之中.

2.3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上分析表明,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是造成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主要原因.为顺利走出该“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应改变上述矩阵中的规则,即上述矩阵中的收益不仅指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收益.改变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创设出多元化评价模式.具体可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三方面入手.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评价内容方面应包含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等.评价方式上要尽量实现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主体上,加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社区及家长评价等,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其次,采用“选择性激励制度”,即对于鼓励学生使用新课程要求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地区、学校及教师适当给予资源优先使用的权利及物质奖励.

第三,教育部门应做好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及时将新课标的有关内容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定期开展大规模的教学专题评比,检查新课标有关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是否确实应用到课堂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

第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当以身作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成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读书观摩―交流研讨―发展完善―实践提高”五步实现反思并且重建自身教学行为.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应当努力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第五,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改变传统只重分数的观念,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自由.家长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及评价.与此同时,家长还需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的“苦学”观念,以身作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第5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意愿和主动性。其实,学生更愿意教师将课堂留给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既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为此引入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内心的意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围绕着某个问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主体性。在整个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只扮演着指导和参谋的角色,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2)主动性。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地分析和探究未知的内容,而不是消极地等待。

(3)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探究问题为中心,不要求唯一的答案,更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的策略或者是答案的多样性。因此其结论是开放性的,是不断发展的。

(4)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观点得到丰富,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5)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性,通过直接的体验获取最为直接的学习经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实践,实现学习的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1.开放性练习促进创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学习,分析和探究问题敢于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对于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变形题目考查学生的思考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另外,这一类型的题目能够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展。数学知识其实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只要掌握其中的核心理论方法,写生可以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2.猜测激发学生探究 猜测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最终发现数学规律。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节时,单纯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不足以使学生完全认识和理解。但是通过实践操作就会变得很形象生动了。教师组织学生拿一个胡萝卜,将其削成圆锥形状,学生一起动手测量胡萝卜的质量以及高和圆的半径等,最终得出圆锥的体积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了圆锥体积的验证方法,并且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 一个授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定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假如只知道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不仅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很抽象,而且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只有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学习项目,才能将当天的课堂知识巩固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规划教材内容 教育改革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不是一气呵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并且为探究性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实践,促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

5.激励评价,延伸探究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学,而在于唤醒和鼓舞。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且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进行表面的探究,而且要向更深层次的探究延伸,从课堂走向课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一些课堂中无法体验的快乐。为了实现探究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即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也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四、总结

第6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特点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国内学者认为:所谓探究性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过程。国外学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索能力。

从相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较强调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国外学者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究。由于实际的探究学习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我们对探究性学习有自己的看法是正常的,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探究性

探究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特别爱护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心里,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二)问题性

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学习。比如:一个具有良好的反审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可能会经常问自己:“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我是怎么做的?这样做下去行不行?我目前的学习的状态怎样?下一步又该如何走?”等等。这个不断地反审自己的学习过程既是积极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视结果,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对教师来说,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单一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断地反审自己,探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锻炼自己的抽象的思维能力。

(四)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基本特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数量。因此,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参与性

探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兴趣能换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开始我便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一家猴子。有一天,猴子妈妈领着三个孩子下山收玉米,收了一袋玉米,她告诉孩子们要把这袋玉米分给他们吃,小猴子听了都很高兴,猴子妈妈说:“我要把这袋玉米分成四份,有一份大约是这袋玉米的2/8,还有一份大约是这袋玉米的3/12,剩下的两份都是这袋玉米的1/4,想要哪一份你们自己选吧。”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份呢?为什么?这四份玉米有多有少吗?试着用一个办法来加以说明,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六)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把封闭的课堂引向开放,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波动性大,不可预见性强,教师的教学就更要具有弹性。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常常会遇到障碍和矛盾,容易导致自主学习行为的搁浅。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搭设学习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继续自主探究学习。

(七)目的性

学生的探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义、有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积极地引进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通过适当地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

如“统计初步知识”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如何又对又快地数出今天认真听课学生的人数?数一数。

(2)汇报数的方法、数的结果,从而引出数据。

(3)平时你接触过哪些统计数据?

(4)学生汇报数据,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正确地数?学生们讨论―汇报―数―再汇报。从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①要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得寻找方法,得与别人合作。②从活动中与探究中领会到什么是“数据统计”的方法。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课堂教学中,色彩鲜艳的图片,具体生动的实物,活动变化的模型,奇异罕见的现象,各种各样的实验等,对于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都显示着无穷的魅力,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必须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录像、实物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适宜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的环境进行,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可以先从验证实验入手,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实验的设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共同创想,选择最佳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可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智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组内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最后选出公认的最佳方案。

2.少数提议,集体通过

由于受认知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独立设计某些实验比较困难,教师在引导中可将难度降低,由几个人想出办法,相互补充,集体通过后再进行实验。

3.独立设想,自己动手实验

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措施。学生在独立设想中可以无拘无束,不受限制,这样便于开拓思路,训练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只有在运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因此,要把“学以致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根本,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学完《种子的萌发》后,让学生亲手发一盆豆芽,动手之前让学生先想想行动方案: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用具、需要为大豆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等等,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知识得到升华。

四、由探究性学习引发的思考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提出的,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接受中有探索,探索中有接受。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是渐进式的,需要教师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资料、阅读性资料、各种探究性活动等内容,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探究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

五、小结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已掌握的知识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广泛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辽宁教育.2003年第7期、第8期

[3]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第1期、第2期

第7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一、突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是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二是实践性。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三是过程性。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四是开放性。学习目标灵活开放、内容上开放、探究结果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

二、掌握探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策略

1.要做到“三个给”、“三个转变”和“三个优化”。“三个给”是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活动机会,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三个转变”是由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学生会学,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学,由重视单向封闭的教学系统转变为重视多向开放式的系统“三个优化”是优化师生情感,优化教育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作为探究过程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并预期结果、实验证实或证伪、解读数据并交流成果的探究全过程;体现在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知识发生的全过程。

3.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在常态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三、强化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是教师要因地制宜,多渠道发掘资源,适时将课题延伸到课堂教学外,触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应坚持兴趣原则,要注意把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利用结合起来。二是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应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优选课题形式、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及做好其他的保障准备。其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能否保证有严密的科学性,教师必须加以指导。三是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运用想象、联想、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客观实际问题,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四是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切忌将学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五是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8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关健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模式;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87-01

化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技教育中有巨大的优势,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学习化学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获得知识。探究性学习重视探究过程,强调教学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汽水是同学们喜欢的一种饮料,其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氮气、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呢?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根据已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提出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该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教师再请学生检验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这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又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验证该气体是否可燃、不燃或助燃等。接着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取二氧化碳。这又涉及到气体收集的问题,教师可做这样的引导:大家都知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呢?有的小组选用了向上排气法收集,有的小组选用了向下排气法收集。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可通过另一个实验检验其气体收集方法的正确与否。如何证明是否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呢?学生会根据前面的学习很快做出回答:可用燃着的火柴来检验。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经实验得出结论,发现采用向下排气法的小组集气瓶中的气体没有使木条熄灭,而采用向上排气法的小组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这时同学们就很容易地总结出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气法来收集”这样的结论。同时,二氧化碳能够让燃着的木条熄灭的现象,则让学生从感观上对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小组,验证了其探究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而失败了的小组的同学则总结经验后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探究”……经过实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后留给学生一个探究思考题,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灭火采取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对知识加工、细化的过程,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的同时,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种种实践表现让教师认识到,在探究过程中,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二、化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1)将演示实验探究化。由于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只是刚刚接触了一些化学知识,对一些物质的性质还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验的客观情况,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酸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先拿出一支白色的花,喷上一点“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白色的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往花上喷盐酸,红花又变回了白花。花朵颜色的变化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激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通过下列问题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收集事实和资料,制定探究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家庭厨房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提出假设: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验证假设:让学生根据p122进行实验。设计铁制品锈蚀和防锈的实验探究方案。并通过一周的准备,让学生在化学课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及交流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分析结论:铁制品在有水或空气干燥的条件下不会生锈,只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激励、体验和感召。

三、结束语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之我见[J].化学教学,2007(03).

[2]李莹.初中化学“探究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9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情感交流

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一线的施教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知识发生的真实情况)、协作(相互协商)、会话(用语言交流思想成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确立目标,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存在(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困难,并且经过努力探索(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意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徘”的境地,引导学生自己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二、自主求索,积极体验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独立求索,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遇到“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给出方向,而给以“指南针”,让学生自己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要尽可能多地肯定其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更多学生以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积极体验。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2.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尽量肯定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功,哪怕仅仅是局部的。3.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这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有效措施。

三、合作学习,民主讨论

在教学中实施该策略,可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如三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或同桌协商等。一来可以增加发言面,激发讨论的积极性;二来汇总后的典型发言可提高讨论效果,简便易行。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需要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环境―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努力做到:1.相信学生。他们有能力、有潜力掌握教学内容。2.依靠学生。只有师生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3.尊重学生。学生是一个与教师一样,有着独立的尊严和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独立的人。4.热爱学生。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5.理解学生。学生在其自身发展和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6.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疑难。

四、反思评价,主动建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之所在;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提出问题或提供辅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学生以热情的赞赏;学生在求索中出现的新奇结论和好的解法,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若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闻不问,对一个很有创造性的回答也未置可否,或者教师只顾自己表演,不注意学生在想什么、说什么,这会使课堂气氛趋于沉寂,无形中扼杀了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就更谈不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