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耳石症治疗复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佟阿姨昨晚睡觉时又犯头晕了,奇怪的是,正着身子十来秒就不晕了。可是,一转头马上又开始犯晕,还全身冒冷汗,吐个不停。这样的发作平时也有,但没有具体的规律。家里人怀疑是脑血管疾病,把她带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查出问题。他们又以为是颈椎病,拍了片也都没有问题。也有医生怀疑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打了通血管的针,也不见起效。佟阿姨被这个头晕折磨得茶饭不思,人都瘦了几圈。最后,佟阿姨还是在耳鼻喉科找到了症结。医生详细听了佟阿姨的描述后,认为她的头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耳朵里也会长石头
“耳朵里也会长石头?”佟阿姨瞪大了眼睛。几乎所有非学医人士都一脸好奇。医生解释道,耳朵里的确有石头,但是非常细微,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它位于内耳前庭后上部的椭圆囊,如果它不安分,从椭圆囊处脱落出来,游荡到了隔壁的半规管,就很容易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半规管是一个负责管理平衡的装置,当人改变时,半规管内淋巴液(俗称耳水)的流动方向也会相应改变,从而传递信息给平衡神经来调节人体平衡。而耳石脱落后,会直接影响淋巴液的流动,给平衡神经提供不正确的刺激信息,平衡神经对这些信息不胜负荷,就可引发眩晕。因此,也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只是简单的叫法。简单地说,耳石症患者只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感到眩晕,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
耳石老化、人体过度疲劳、头部外伤等是造成耳石脱落的是最常见原因。此外,供应椭圆囊的血管阻塞、中耳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耳石脱落。为什么有些患者的头晕时有时没呢?这是因为有的耳石在游荡过程中分散开,形成不了刺激,自然也就不晕了;又或者,一些小的耳石,自己溶解了,病人也不会晕了。所以有些人,不吃药,不打针,在家休息几天,也会自然好转的。
耳石症容易被误诊
但是,耳石症非常容易被误诊,有许多患者辗转了神经内科、心血管科、脑内科等多个科室,尤其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花费巨大也没得到确诊。也有的患者被认为是美尼氏综合症,俗称“耳水不平衡”,其实耳石症和耳水不平衡是两种不同的耳病,耳水不平衡的头晕持续时间要长一点,通常不会以秒计算,并且跟头位的改变也没什么关系,还会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如果出现眩晕症状的病人,在排除了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等之后,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耳石症,马上做个改变头位的试验就可以诊断了,当然能配合做眼震图的仪器检查就更为准确了。其实,有经验的医生能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和患者眼球的旋转性转动确定是否耳石脱落坠入半规管。
耳石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法复位,即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接受手法复位后,有10%~15%的病人会复发。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则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单孔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耳石症的发病率较高,在日常门诊的眩晕病人当中,约有一半最后能被确定为耳石症。如果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很快就会好转。虽然复位手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技术含量,必须由专业医生来执行。此外,治疗后患者须保持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
预防耳石症复发,应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忌饮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还应注意低盐饮食。病人在家发作时,最好的办法还是马上到医院治疗。
刘洋的老爸半年来最烦恼的事情就是动不动就头晕,不管是坐着或者站着,只要头向左边一扭,立刻就会感到天旋地转,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就连睡觉的时候都不能向左翻身。但是,有时候稍微调整一下位置,眩晕就会好转。刘洋怀疑老爸是不是患了脑缺血,可是检查结果却显示,老爸的脑血管没问题。这半年来,刘洋陪着老爸做了脑血流图、预动脉彩超、脑CT和脑核磁共振、心脏彩超、血脂和血糖等各项检查,都没有发现显著异常。结果,在耳鼻喉科,医生没到半个小时就解决了。原来,老爸惠的是耳石症。
耳朵里也长石头
耳石是一些灰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粘附在内耳半规管中,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比如说,我们坐车时即使打瞌睡,但仍然能感受到急刹车,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
耳石症,医学上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为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下来时,它就会像沙尘一样在内耳中漂浮,影响人体平衡的功能,引起眩晕,俗称耳石症。这种疾病中老年人常见,在医院的眩晕门诊约有20%是因为耳石症。
耳石移位为什么
耳石症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专家推断这种疾病的出现可能与年老,耳供血不足、头部受到震动,中耳炎等因素有关。耳石症很容易与颈椎病,内耳眩晕症或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混淆。
耳朵石头巧判断
耳石症的主要症状是位置改变就会引起眩晕,恢复某一时眩晕又会消失。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
①头部转动到某―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最常见的是从床上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
②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
③眩晕发作时,会出现眼球旋转性或水平性震颤。
④眩晕时可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不会有耳鸣,语言和行走障碍。
⑤病情多数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仅有个别患者会持续很长时间。
取走耳朵里的石头
即使不做任何治疗,耳石症也可能在一年左右之后自己痊愈,但是,这种痊愈是暂时性的。可能几个月后又会复发。因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改善爸妈的生活状态。
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用物理方法,在红外视频眼震图的指引下,引导患者通过的变动,让耳石移出半规管。整个治疗过程用时很短。
口服药物治疗: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药物治疗不能起到预防发作和彻底治愈的作用,但是能抑制前庭神经以减轻眩晕及控制恶心呕吐等伴发的自主神经症状。
强迫锻炼:强迫锻炼可利用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上进行长期锻炼,让身体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术治疗: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患者,要进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来治疗。
注意事项:
手法复位后,患者需要睡高枕48小时,避免向患侧卧位。如经多次治疗仍不见好转,应进一步检查外颅内病变。
眩晕严重的患者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在饮食上应当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少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多吃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为了找出病因,3年来她从脑科到骨科、心血管内科,检查了头颅、颈椎、心脏,做了CT、脑血流图……什么检查都做过了,甚至还被抽了骨髓查病因,结果什么异常都没有,但她还是一不小心就犯晕。每到一个科室,医生都会给她开始治疗眩晕的药品服用,但3年来,这种怪病如影随身,搞得她不但身体不舒服,心理也很紧张,“一想起来就心烦,简直过不下去了。”
最后,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胡丹霞判断陈老太是因耳石脱落影响到内耳平衡器官,遂给她做了耳石复位手法。才花了几十元钱,当天陈老太多年的头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她连称:“不可思议!”
走进诊室问诊实录
医生:哪里不舒服?
病人:老是头晕。已经有3年了,看过脑科、心血管内科,怀疑是颈椎有问题又去看过骨科,做了很多检查,从头颅、颈椎到心脏,cT、脑血流图,甚至还被抽了骨髓查病因,结果都查不出原因。吃了不少药,还是好不了。
医生:什么时间容易犯晕?晕的时候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病人:身体一向右侧就容易犯晕,比如坐在椅子上不能向右侧身,睡觉时身体也不能向右翻身,不然就感到天旋地转,还会觉得恶心、想呕。虽然查不出异常,但我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中风甚至偏瘫?
医生:如果排除了脑部问题,心血管和颈椎也查不出毛病,我看问题不大。把身体的姿势调过来是否就会好点?
病人:好像是。所以一感到晕,我马上就坐正或平躺,每次起床,也总提醒自己要从左边上去,下来也一样,要是从右侧上落,睡觉时也不能换右侧躺着,不然又要晕了。
医生:你这种晕法很可能是耳石脱落影响到平衡器官引起的。
病人:那该怎么办?
医生:治起来也简单,试试耳石复住手法吧。
在门诊的治疗床上,医生让陈老太小心地躺上去,并开始引导她将头和身体向一定的角度转动,发现她的眼睛有震颤现象。十几分钟后,医生说:“好了。”她让老人右侧躺着,并从右边尝试着慢慢起身。陈老太不太相信,觉得这医生似乎有些“忽悠人”,她担心会像往常一样开始“天旋地转”,但在医生的再三鼓励下,她小心翼翼地从右边起身。“神了,神了!”她不敢相信,但纠缠了她3年的侧晕症,真的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医生提醒:过半耳石症患者被误诊
胡丹霞说,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从目前医院接诊的患者来看,一半患者曾经走过弯路,从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科室转过来。
据胡丹霞解释:人的内耳有两个功能,一是负责听声音,另一个是负责维持平衡感。内耳壁上附有许多非常细小的石头,称为内耳平衡石,其作用是帮助人体感觉直线的加减速运动。耳石可能因头部受到震动、内耳发炎或年龄大了老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而脱落,并且撞击到内耳影响人体平衡的其他部位,引起病人的眩晕感。大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在头位改变如休息或起床或向某一方向翻身侧身时便引起天旋地转,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缓解期并无任何不适出现,行走时也较正常。
大多数病人对耳石症认识不足,往往以为自己患上了颈椎病、梅尼尔病或者脑供血不足等。胡丹霞说,辨别耳石症引发的眩晕,最明显的特点是与固定方向的头位变化有关。另外,如果令病人睁眼采取可诱发眩晕的,一般几秒钟后可看到其眼球有震颤出现,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性。因此,有经验的医生有时通过检查病人的眼球运动变化就能发现问题。
什么人易患耳石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ition for 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patients the effe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make guidance to the nursing work. Method selection in July 2013-2013, the records of 66 patients with BPPV ma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completely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nursing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on the basis of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1) the efficient nursing treatment group was 95.0%, and the cure rate of 77.5% in control group cure rate 45.0%, effective rate was 75.0% for two weeks w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2) nursing group of patient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was 96.9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0.61%,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otolith reduc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PP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t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widely.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关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患者的1/3[1]。目前治疗多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耳石复位法[2],临床上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反复头位改变引起的眩晕而难以坚持。该研究为了探讨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对我科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BPPV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66例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3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3例,年龄21~76(54.0±0.8)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2例,年龄19~78岁(53±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复位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本病相关的知识的讲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针对情绪特别激动或低落的患者,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过于紧张的患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告知患者在治疗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诱发头晕,甚至加重,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均为一过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护士床边办公及责任制管床,每个责任护士每天管床7~8例,全程为患者做护理工作。复位时:护士在旁边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有安全感,嘱患者全身放松,及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适时的指导、协助与鼓励。复位后: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缓解复位后治疗过程中诱发的眩晕反应。对于需要多次进行复位治疗的患者,在复位时依然要注意剧烈的改变诱发眩晕的可能。要避免易诱发眩晕的改变。观察复位治疗后病人眩晕发作的情况及是否需要再次进行复位治疗。对年老体弱的患者,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基础疾病情况,以防意外发生。康复指导: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胀、头重的感觉,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指导患者在治疗后两天内睡眠时垫高枕头,尽量避免向患侧卧位,在半月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或弯腰低头过多。由于BPPV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嘱患者减少脑力劳动,活动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开朗,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要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提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两组都在接受治疗后2周进行效果评价。痊愈: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阴性或仰卧位侧头试验阴性。改善:仍有眩晕,每日发作次数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无眩晕,但存在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或仰卧位侧头试验诱发眼震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无变化。痊愈及改善者均有效[3]。
②该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 n 痊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
例 % 例 % 例 % 例 %
护理组 33 27 78.8 5 15.2 1 5.0 32 97.0
对照组 33 20 60.6 4 12.1 9 27.3 24 72.7
P
两组病例均完成耳石复位治疗。护理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教原来更显著的眩晕、呕吐和眼震;而对照组有5例在完成耳石复位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加重。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护理组 33 32(96.97) 1(3.03) 0(0.00) 32(96.97)
对照组 33 27(60.60 ) 9(27.27) 4(12.12) 20(60.61)
P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耳石复位已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复位的过程中,患者头晕的症状被诱发甚至加重,感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紧张恐惧,使之难以准确有效完成整个操作,影响到复位的成功率。
该研究中使用的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护士责任制管床并采用床边办公制度,严格落实护理职责,使病人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得到优质、全面、满意的护理[4].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到患者康复出院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运用专业护理技术,而且还要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享受到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该研究显示采用耳石复位法同时实施优质护理,使治疗的有效率达97.0%,其中治愈率78.8%.对照组有效率为72.7%,治愈率60.6%,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两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对耳石复位法同时进行同期优质护理治疗BPPV的近期效果是肯定的。
[1]张素珍.眩晕症 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43
[2]李雪松,宫旭海,张继红,等.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应用医学,2010,4(9):192-193.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耳石;治疗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4-3697-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sitional Vertigo,PC-BPPV)是一种在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和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症状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表现。该病发病率高,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2]。由于对本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深入,以及各种物理治疗手段所显示良好效果,报道采用Semont方法[4]治疗该病取得成功。笔者采用Semont法治疗32例PC-BPPV,总有效率达9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3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门诊共诊治PC-BPPV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0.8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发病时间1天~10个月不等,其中1周内12例,1周~1月9例,
1.2 诊治方法:PC-BPPV诊断标准[3]:(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2)Dix-Hallpike试验阳性。确诊为PC-BPPV的患者,按照Semont等[4]介绍的方法进行治疗:(1)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头偏向健耳45度(起始位);(2)在治疗师帮助下,将患者迅速向健侧侧卧,该维持4分钟;(3)保持侧头位,整体移动患者坐起并快速通过起始位,达对侧卧位4分钟;(4)患者坐起,恢复到起始位。每完成4个步骤为1个循环,直到每个均不能诱发眩晕和眼球震颤后,治疗结束。治疗后嘱患者2天内尽量取半卧位入睡,避免抬头、低头、弯腰等易激发眩晕的头位或动作。1周后门诊复查。
1.3 疗效判断:疗效判断标准[3]:(1)痊愈: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阴性;(2)改善:仍有眩晕,但每日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或虽无眩晕,但有不同程度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有诱发性眼震;(3)无效: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痊愈+改善为有效。
2 结果
32例患者中,除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短暂性恶心、呕吐外,其他均反应较轻,经1~4个循环(平均2.5个),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任意改变头位时均不能诱发眩晕。1周后复查,症状完全消失,且Dix-Hallpike试验阴性26例;症状改善3例,无效3例。经Semont法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达93%。
3 讨论
BPPV是眩晕中极为常见者,耳科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梅尼埃病及颈性眩晕或被漏诊。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深入,虽然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尚存在一些争议,但半规管耳石症已为绝大多数学者认同[5],该学说认为:从椭圆囊变性脱落的耳石颗粒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淋巴液中,当头部处于诱发时,内淋巴稠密物运动引起内淋巴流动而使壶腹嵴受牵引而偏移,从而刺激壶腹神经产生兴奋性冲动,导致短暂性眩晕发作和眼球震颤。耳石复位法则是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以及半规管与前庭的解剖关系所设计的一系列促进耳石颗粒从半规管排出的程序化手法,多年来普遍采用Semont法或Epley法治疗PC-BPPV,均取得满意疗效。笔者用Semont法治疗PC-BPPV,通过32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93%,使Semont法治疗PC-BPPV的效果得到进一步验证。虽然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超半数患者能在发病1月内自愈,但本组病例的最终康复,并不能完全用“自愈”加以满意解悉。纵观文献,Semont法治疗无明显禁忌证,且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疗效显著,因此笔者认为Semont法是一种治疗PC-BPPV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Parnes LS,Agrawal SK,Atlas J.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J].CMAJ,2003,169:681.
[2] 钟乃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12):531.
[3] 刑光前,卜行宽.颗泣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3):163.
[4] Semont A,Freyss G,Vitte E.Curing the BPPV with a liberatory ma-neuver[J].Adv Otorhinolaryngol,1988,42(3):290.
张女士是位年轻白领,工作、生活节奏很快。最近几天,她一直感到左耳涨涨的,但没有放在心上。昨天,她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急匆匆地往公共汽车站赶。远远看到车子快进站了,她赶紧往前跑。隐约间,她听见有人在后面叫自己,便转过头去看,顿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袭来,一个踉跄,扑倒在地。张女士努力睁开眼,发现街道、行人、汽车等,都在上下翻转。她觉得一阵阵恶心,忍不住要呕吐,额头也破了,感觉血在不停往下流。她想挣扎着站起来,却完全没有力气,只能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幸亏有好心人过来,帮她按住了伤口,并打电话呼叫救护车,把张女士送到了医院急诊室急救。经紧急处理后,张女士的眩晕症状渐渐缓解。经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张女士患有“内耳迷路积水”,即梅尼埃病。回想起发病时的经历,张女士至今仍感到心有余悸……
第一步:现场自救
眩晕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疾病的名称,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眩晕的发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眩晕,都表现为视物旋转、行走漂浮感等,常伴有恶心、呕吐,与感冒、睡眠不足、高血压时的“头昏感”完全不同。眩晕常突然发生,患者若防范不及,常会因突然摔倒而遭受轻重不等的外伤。
眩晕发作时,患者应就地坐下或平卧,不要勉强站立或继续行走,以免摔伤。若出现呕吐,应稍坐起或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若休息后,眩晕症状不缓解,应拨打急救电话,去医院就诊。眩晕发作期间的患者,应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作等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第二步:初判病因
总体而言,眩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耳源性眩晕,即耳朵疾病导致的眩晕,如耳石症、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听神经瘤等;另一类是非耳源性眩晕,包括颅脑疾病、颈椎病、眼科疾病等。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依据现有医疗技术,能够得到确诊的可能只占到70%左右。不过,当眩晕发作时,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症状来初步判断眩晕的原因,以便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就医。
一般地说,颅脑疾病引起的眩晕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利等情况,如口齿不清、答非所问、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通常伴有颈部疼痛、转颈受限等情况;耳朵疾病引起的眩晕,通常伴有听力下降、耳涨、耳鸣等现象,常“一动就晕”。耳石症患者的眩晕具有鲜明的特征,即身体或头部变换到特定位置时,会出现瞬间眩晕。发作时神志清楚,一般没有听力下降。每次眩晕发作仅持续数秒至十余秒,存在间歇期。
第三步:针对性治疗
眩晕患者应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进一步检查,明确眩晕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耳源性眩晕为例:耳石症的治疗比较简单,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位,观察所诱发的眩晕特点,判断患病部位,再通过特殊的手法翻转,并通过重力作用,把内耳中的耳石从激惹部位转移至非激惹部位。经过1~3次的手法复位,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治疗梅尼埃病遵循阶梯式和个体化的原则,药物治疗可以控制60%左右患者的眩晕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可考虑压力治疗、鼓室内庆大霉素注射,以及内淋巴囊减压、迷路切除、前庭神经切除等手术治疗。近年来,国际上采用鼓膜通气管植入、辅以压力治疗仪的方法,使眩晕的控制率达到80%以上,同时保持患耳的听觉及平衡功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时海波
几种晕里,“头晕”是程度最轻的一种。
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感觉,医学定义的头晕是这样的――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也就是一些人所描述的“头昏脑涨”、“头重脚轻”。再形象些说,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时头昏昏沉沉的感觉,就是头晕。头晕时你不会感觉到天旋地转,不会突然倾倒,眼球也不会震颤。
如果你的晕属于“头晕”,一般应该去看内科。因为头晕多为内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多种原因的供血不足等所致。
眩晕
判断你是不是眩晕,方法很简单。只要留心自己晕的时候有没有“天旋地转”就可以,如果感到周边的东西都在转,或者上下浮动、左右摆动,那就是眩晕。症状虽然严重,但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
一位60多岁的大伯,坐在床上弯着腰剪趾甲,剪着剪着就晕了,床啊桌子椅子都在转,不过不一会儿就又好了。从那以后,大伯就经常眩晕,站也晕坐也晕,躺也晕翻身也晕。
经诊断,这位大伯得了耳石症――一种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这种病治疗比较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法复位,就是患者在医生的协助下,仰卧在床上将头部悬空再转往不同方向,经反复数次后让耳石回到原位。
如果出现眩晕,患者应该考虑去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平时不要蹲下后立即站立,这是一种危险的动作,当人突然从低位站起来时,颅内的血压较低,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大脑暂时性缺血,易导致眩晕。
晕厥
晕厥,就是通常所说的晕倒、昏迷、不省人事,它是突发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当你出现晕厥情况时,一定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时就诊。
一位49岁的男子早上起床,爬起来就晕倒在地上,再爬起来,又倒地上。男子说,自己是来杭州出差的,马上还要开车赶回去。医生建议这名男子最好留在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他坚持要走,没想到刚从座位上站起来,又晕倒了,这下他只好乖乖听医生的话了,并且告诉医生,自己这两天肚子也不大舒服,大便还呈黑色。
医生一检查,消化道大出血,而消化道大出血的死亡率高达10%。正是由于消化道大出血才造成这名男子性低血压,从而晕厥。要是他当时坚持离开医院,不仅病情恶化不说,而且很可能开车开到半路就又晕倒了。
晕厥发作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脑源性晕厥。如果你的晕是“晕厥”的那种,一般而言,应当去看神经内科。
-中医理论:夜甚-
中医有种理论,说的是“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在白天往往很安康,进入夜晚就容易体虚,有基础病的人多半会在晚上突然发病。中医还将一天比作四季,一日可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夜半时分,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因此疾病容易趁着夜晚为害。
其实这种理论不但适用于病人,对于健康人群也同样适用:有些人白天精神抖擞,疾病不易入侵,但夜晚睡觉时如果不小心,放松警惕,就会着凉,感染病邪,第二天便会头痛脑热、涕泪交加。
另外在病情的变化上,也存在着这种与昼夜变化相关的“昼安夜甚”现象。这是因为从傍晚开始,阴阳开始交替变化,在这个时间段,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尤其是进入子时,阴气达到最盛,阳气也最为虚衰。所以子时到黎明这段时间,大比例的心肺疾病复发者可能会急性发作,脏腑功能衰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西医观点:夜晚是人体脆弱期-
西医认为夜间人体的抵抗力是最为“脆弱”的。首先,夜间人体各脏器逐渐进入休眠阶段,人体防御系统也处于“放松”状态,此时人的感觉功能减退,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结合力上升,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减弱,肺通气量减少……这一系列的变化在病人和年老体弱者身上,都可能引起敏感的疾病反应。
其次,一旦进入夜晚,人的迷走神经能使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并使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增多,堵塞支气管,造成缺氧及哮喘发作,同时还会引发咳嗽等。而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胃溃疡、肠绞痛等疾病也会受到迷走神经的支配。
此外,在白天和夜晚,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少激素在白天浓度逐渐达到最高值,然后随着傍晚降临慢慢回退,到深夜降至最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水平。所以夜晚人体某些方面较白天更为“脆弱”。
-夜间需防这些病-
长夜危险,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在逐渐发生衰老和退化,有些疾病在白天不会过多“纠缠”,但晚上当人躺上床之后,便会让人痛苦不堪。所以中老年人对于夜间易发的疾病,尤其要提高警惕。那么夜间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有哪些?又该如何正确进行积极的防范呢?
哮喘
哮喘发作: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
哮喘加重:在英国,每天有200名哮喘患者因无法呼吸而住院,其中一大部分患者是在凌晨到医院就诊的。哮喘病人的病情状况往往会在夜间恶化,这些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和咳嗽。有专家统计,哮喘发作致死的情况,70%出现在夜晚。患者的病情会在夜间发作或加剧,而且多发生在夜里10点至次日早晨7点,最多发生在凌晨4点,此种现象在慢性哮喘患者中要比阵发性哮喘患者更为多见。
应对措施:哮喘发作时,病人会感到精神紧张、烦躁、恐惧,这个时候家人一定要表现得沉着冷静,守护在床边安慰病人,可以用手按摩病人的背部,让他感到通气舒畅,并通过暗示、诱导等方法使病人的身心松弛,稳定其情绪。老年患者或原有心脏病史的,可能是心源性哮喘,应立即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片1-2片;如果是支气管哮喘,应尽快脱离过敏源,有气管扩张气雾剂应立即让患者吸入2-3次;而一旦心跳和呼吸停止,应尽早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通知医务人员并在其帮助下使病人调整好舒适的,用半卧位或用小桌横跨于腿部以减轻体力消耗。
如果是急性哮喘发作,且有便利医疗条件的,可以给病人吸氧,并立即使用解痊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喘定等;另外病人平时的房内不要摆放花草,枕头不要填塞羽毛,以免吸入刺激性物质而引发哮喘发作。哮喘病人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温度要维持在18℃-22℃,湿度在50%-70%最为适宜。
心力衰竭
急性心脏衰竭患者最有可能在凌晨3点左右突然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平躺下来时膈肌抬高,肺通气量减少,并且在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多,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应对措施:患者病情严重时要采取半卧位休息;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家人可为患者配置氧气机,在家中使用,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胸痛
人的副交感神经如果在夜间过度活跃兴奋,便可能导致夜间血流、心跳变慢,会造成心肌缺血,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比较容易在晚上发病。
应对措施:为避免心血管疾病夜间“作乱”,建议晚餐以八分饱为宜,避免消化系统和心脏“抢”血;睡前尽量不看紧张、刺激的节目,也不要情绪过于激动;
床头最好备盒急救药;睡前按摩有助于舒缓心脏紧张,方法是脱衣平躺,搓热手掌,然后用左手掌自胸骨开始,向左侧按摩至腋窝,每天100次。
心脏病
大多数心脏病发作于凌晨4点左右,这与夜间血小板浓度增大,导致血栓增多有关。
应对措施:心脏病患者要减肥、戒烟酒、多做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每天不少于60分钟;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睡前服用降压药也有帮助;另外切记不可熬夜。
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起床便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病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并发症。
应对措施: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可让病人保持安静,平卧,头垫高30度左右,并立即通知医生。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三甲以上医院。至于重症病人,则最好立即与医院联系,如在等待医治时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其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应保持呼吸通畅;如病人摔倒在地,可就近将其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出血,有要先止血;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要搬运病人时尽量保持平稳;一旦呼吸和心跳停止,要做心肺复苏;平时应遵医嘱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平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限制甜食的摄入;夜间睡觉前适量饮水以稀释血液,且晚上起夜时最好喝一杯凉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极易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
应对措施:应让病人卧床休息,俯卧位可使其腹痛缓解,也可双手适当压迫腹部,也能缓解疼痛。另外同时按压足三里、内关、关元等穴位,同样能起到止痛的作用。适当服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维生素K3等,也是可以的。若是暴饮暴食所致的腹痛、腹泻者,可试用桐油按摩腹部;如果是腹痛剧烈且伴有呕吐、高热、血便和肠鸣时,应速与医生联系送医院治疗,不宜留在家中,以免耽误病情。
关节炎
睡眠时,关节部位长时间不活动,体液和蛋白质废弃物增多,进而会导致关节更加僵硬疼痛。疼痛会严重干扰睡眠,导致疲劳乏力和情绪抑郁,进而又导致白天关节炎的症状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措施:可与医生商量是否将短效镇痛剂换成长效镇痛药。
更年期综合征
由于女性的激素变化会导致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夜间盗汗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夜间潮热盗汗不同于白天的体热多汗,白天我们可以打开窗户,脱掉衣服来应对。但夜间的潮热盗汗发生于睡眠中,因而感觉更加难受。
应对措施:女性患者可询问医生是否要接受激素替代疗法以提高雌激素水平;另外保持卧室通风也很关键。
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最严重的偏头痛之一,典型发病时间为凌晨2点左右。50%的偏头痛患者甚至经常夜间疼醒,而这与睡眠的周期密切相关。
应对措施:虽然天气变化等诱因难以避免,但是头痛患者应尽量避免缺餐、某些食物、耀眼或闪烁的灯光等诱因。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物都有助于缓解头痛。
泛酸
吸烟、孕激素增加、暴饮暴食等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由于地球引力的缘故,夜间睡觉变化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
应对措施:晚餐时间应尽量在18点左右,20点后除了喝水最好别吃东西;晚餐后4小时内不要睡觉;晚上尽量不要吃甜点、油炸食物,也不要喝酒,多吃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等;平时可用拇指按摩中脘(肚脐上方五指宽处)、足三里(膝关节外侧凹陷下方四指宽处)等穴道,每次10分钟。
尿频
睡觉时静脉回流多,血液从四肢流回内脏,更容易比白天产生尿意,一般人可以忍耐6个小时左右,但老人容易因尿意起夜。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夜间有尿意,千万别憋尿,以免对泌尿系统造成损害。
应对措施:白天应保证运动30分钟,并保持1000-1500毫升左右的饮水量,但注意睡前要少喝水;平时应注意下腹部的保暖,每天热敷关元穴(肚脐下四指宽处)及中极穴(肚脐下五指宽处)5分钟,或早晚按摩5-10分钟。
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如果您和您的家人有以上身体方面的疾患,要一定注意夜间病情的发作和加重。另外,如果夜间经常出现一些小症状,请不要大意,小症状可能是一些重大疾病的征兆。
应对措施: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将病人紧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
除了明显的疾病之外,还有一些夜间的不适也需要引起注意:
1.头晕:耳内感染
如果夜间惊醒后感觉头晕目眩,房子天花板都在转,那可能是患上了良性性眩晕。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女性,病因则是炎症或感染导致内耳碳酸钙晶体脱落,耳内平衡系统紊乱并向大脑发送混乱信息,进而导致眩晕。
应对措施:采取仰卧睡姿,枕头垫高,有助稳定头部,防止眩晕,严重时应去医院做耳石复位。
2.半梦半醒:睡眠呼吸暂停
大脑中负责意识的部分区域在浅睡眠状态依然可以工作,甚至可以说话、起身,但并没有完全清醒,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这种情况如果频频发生,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问题导致的。
应对措施:减肥、戒烟和减少饮酒量有助于改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3.腿部抽筋:下肢循环差
夜间腿部肌肉痉挛的病因主要包括:血液循环系统问题导致的血栓及血管部分受阻;怀孕或运动过量所致。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体内钙和镁水平降低,而钙镁对肌肉收缩与拉伸极为关键。
应对措施:睡前做拉伸运动、洗个热水澡和喝杯温水等,都有助于缓解夜间腿部的痉挛问题。
4.口渴:高血糖或尿崩症
夜间总口渴可能是尿崩症的症状,患者体内因为缺少抗利尿激素而无法调节体液水平,夜间症状会加重。惊醒后感觉口渴也可能是未控制的糖尿病症状,原因是血糖水平偏高会诱发口渴感。另外,睡觉时爱张嘴也会导致睡醒后口渴。
应对措施:去医院内分泌科做相关检查。
5.常做噩梦:药物副作用
压力是噩梦的主要诱因,此外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也会影响自然睡眠周期,还会加重心悸症状。
应对措施:缓解压力,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
6.背痛:炎症或肿瘤
床垫太硬或太软容易导致后背痛。而如果夜间疼痛加剧,甚至经常疼醒,则可能是患有椎间盘炎,病因是细菌感染,也可能是肿瘤压迫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