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第1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建设 发展

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深化了教育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开始呈现,如何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如何发挥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如何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为教师所共享,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部分行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适当增加政府投入,建立薄弱学校补偿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样既能缓解学校之间为争夺资金设备而进行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满足农村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学校发展信息化的需求,弥补由于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公而产生的学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防止过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导致的“过度市场化”现象。

二、加强规划,规范信息化建设

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涵,理清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规划,克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原发性、局部性、随意性现象。在教育行政方面,要结合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加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设计,规划与建设要立足当前的实际应用,着眼长远的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创建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保障条件,有效防止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哄而上”导致“装备时髦,建而不用”现象的发生,有效避免资金和设备的浪费。要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构建学校之间衔接的数字空间,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业务系统,方便学校、教师使用。在学校方面,规划要以师生的应用为核心,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的质和量,增加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支持。

三、沟通协商,促进资源共享

现阶段,各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内部资源的共享,高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但学校之间各自为政,一味强调竞争,迫使学校“闭关锁国”,导致教师人力和优质信息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管理,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学校之间建立沟通协商机制,使各学校信息化资源库对区域内全部学校开放,全面实现学校之间信息化资源库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才能实现学校之间竞争状态的良性循环。

四、培训“充电”,提高应用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必须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培训重点落实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操作能力上,目的明确在提高教师课程整合水平上,目标定位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上。

(一)加强校长的培训

教育信息化,校长必须首先走在前列,才能示范引领广大教师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全员培训和考试达标,校长必须首先培训和考试达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长信息化意识,提高校长信息化行政能力、治学能力、治教能力,从而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抓好管理员队伍建设

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员队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承担着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等职能。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员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应用技能、软硬件故障处理、网络维护等方面系统的培训,并保持信息技术管理员队伍的稳定,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实施全员培训

一是教师培训要本着边培训边应用、边应用边提高的原则,促使广大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技能,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网络学习和资源应用的水平,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达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做到“人人会,课课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抓好校本培训。学校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了各种应用软件的培训,提高教师软件应用能力与水平,使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三是以研代训。要通过各类教学竞赛观摩、优质课展评等活动,有效提升教师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边建边训。对装备电子白板等新信息技术产品的学校,要分批次、分层次进行新设备操作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大面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解决教师“不敢用”“不会用”“用不好”“用不精”的问题。

五、加强管理发挥使用效益

效益的发挥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它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发挥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使用效益。

(一)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学校设备使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的现状,要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办法、管理使用考核方案、管理使用评价细则等评价制度,要明确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目标,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要严格落实使用登记制度,鼓励教师树立“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理念,纠正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管理不规范、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促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加强督查考核

第2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综合英语》 教育信息化 五步教学法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向信息社会,以及“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探索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南国农,2004:58)。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语言训练手法简单,教学手段仅停留在把课本内容照搬到ppt课件上,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综合英语》课堂上日益增多的“低头族”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也许不仅仅是课前没收学生手机,课下退还,更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例如手机)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创建先进的教学平台,探索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高职《综合英语》的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时代的发展,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综合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笔者以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教学特征及当今教育信息化为结合点,以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为理论基础,通过探究高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在信息化改革领域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2.五步教学法的含义

2.1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在专门设定的一个场所――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上的大量和生活似乎毫不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充当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门课程中,其中就包括《综合英语》。《综合英语》这门课程作为高职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它深远地影响高职英专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适应能力。

2.2五步教学法的内容

五步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学说,符合时代的发展,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综合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具体来说,“五步教学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设疑,或者给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有趣的情境或话题,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新知识。这个环节有时也包括对上节课内容的复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展示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向学生呈现新课程的资料,并向学生提出与该课题相关的问题,并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其进一步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3)练习环节。这个环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师出题,学生被动答题,而是学生的主体操练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相关的设想,并且进行尝试性的思考和探索。(4)产生环节。这个环节和练习环节是紧密相关,环环相扣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根据自身对新知识理论的设想进行推理,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身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是学生作为主体对所学新课的输出环节。(5)发展环节。学生根据产生环节中提出的假设方案亲自验证,在实践中一步步验证这些设想方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五步教学法的深度融合

3.1教育信息化与五步教学法结合的优点

五步教学法凸显的是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发掘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把问题和答案依次抛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受。在这一点上,信息化手段能够更好地协助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五步教学法。如果说五步教学法是一辆机能运行良好的汽车,那教育信息化无疑是轮胎的剂,能够让这辆车更顺利地在康庄大道上行进。如何将这两者紧密、深度地融合起来,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综合英语》这门课程是一门专门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包括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等方向)的职业基本素质课,它将听、说、读、写、译的学习过程和语言实践融为一体,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如何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这门课程的各个环节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接下来笔者将从五步教学法的五个环节探究《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3.2教育信息化与课程五个环节的融合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入环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需要创设一个与生活化的相关情境,这样做的好处是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忧虑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通过采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这些信息化手段,这样做会让他们倍感亲切。当然,引入环节的材料和情境安排也需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明确接下来所学知识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比如针对“Asking for help and offering help”这个主题的听力和口语环节,可以采用视景仿真的现代信息技术,将“问路”所包含的情境(街道、建筑物、标识牌、马路等)投射出来,让学生置身于比较真实的环境中,更快地融入新课程。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精彩材料,自己制作微课或者推荐其他国内外大学教授录制的微课课程视频(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在课前与学生互动,做好热身环节。

展示环节是五步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新的学习材料,这个环节也可以自然地融入信息化技术,在这里我们以简历的写作为例。在这个板块,教师首先在简历资源网站(如乔布简历)下载几个不同版本的简历,提前发送到微信群或者QQ群,在展示环节让学生拿出手机,对这几份简历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总结出简历的一般格式和内容要求。这里之所以采用班级群这种信息化的形式展示相关材料,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图片和ppt的形式展示,是因为每个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不同,让他们用自己的手机查看资料,这种方式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五步教学法中的练习环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后练习,它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学生自己通过展示环节的材料,自己发现问题,这里我们以每单元的阅读A为例。当学生完成上面两个环节之后,再进行细致阅读,发现问题。教师在云课堂APP软件上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发帖子的形式提出自己在精读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问题描述之后,发表自己的一些思考,等待其他同学的回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名字完全采用匿名制,其优点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匿名讨论学习,学生不必面对老师,而且小组成员的身份互相隐藏,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获得安全感,避免课堂讨论中学生因为性格或者自卑等因素而不愿发言的弊病,使学生更愿意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问题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保持沉默,因此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产生环节是和练习环节是紧密相扣的,因此我们还是接着以阅读板块为例进行探究。在每个学生的积极发帖之后,教师宣布大家可以借助电子词典和搜索引擎在线查找资料,并针对刚刚的问题进行在线的文字、语音和图片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辅助和监督的角色,较少参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学生查阅小组内部其他成员的帖子,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查阅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形式是在每个帖子下面发言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在线讨论的优点在于,学生在这个环境下更能够受到鼓励畅所欲言,不会出现面对面讨论时,个别学生发言极多而个别学生不发言的情况,大家同时扮演发言者和倾听者的角色,效率和效果都更好。讨论结束后,每个帖子的楼主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共享到班级群中,供其他学生参考和交流。

最后一个环节是发展环节,它是对产生环节的补充和完善。学生亲自验证讨论的结果和提出的假设,在实践中逐步验证这些设想方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此以翻译为例进行分析。学生在课上学习了相关的翻译技巧,并对此提出,以解决问题,然后对于这些假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验证。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课下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验证。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上外贸论坛或者相关网站查阅相关的商务信函的翻译材料;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寻找导游方面的素材,例如欢迎词、景点介绍的翻译材料;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将所学的知识生动简洁地表达清楚。接着他们将各自专业领域的翻译素材与课堂上的讨论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同时把发展环节的心得分享到云班级的个人空间,以供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这个环节由于和专业方向相关,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这和他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这些都是应用型的知识,而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孤立知识点。

4.结语

信息化教学与五步教学法的有机结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根据自己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清晰的学习轨迹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通过每次的总结他们收获更多的心得。教学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五步教学法中的运用中不仅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为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筱兰,郭邵青.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3]赵祥麟,王程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第3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 整合 素质教育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然后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之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评价时需要作评定记录。

这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相整合,从而带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1.改善语言背景铺垫效果。在语言教学铺垫阶段,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展示大量的背景知识,为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做好铺垫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语言介绍或教具展示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显得单调而枯燥,而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工具,结合声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所制作出来的课件往往能够以感性直观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语言教学的背景内容,从而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语言背景知识,又可以兴趣盎然地、自然地引导他们进入语言教学的主题。

2.强化练习效果。为了增强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往往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性专题操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操练可以丰富练习操练的方式和手段。例如,通过剪辑、播放特定的对话场景录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特定句型或词汇的用法。

3.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从而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利用电子邮件(Email)、论坛(BBS)、网络聊天工具(QQ、MSN)等网络工具,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借助以上谈到的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看法,学生则对语言教学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语言与思维互动就变得更加充分。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方法相融合,促进传统英语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1.自主式学习。所谓自主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自主进行学习的方法。在信息化教育时代,自主式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拥有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将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新编SEFC Book 1A Unit 7《Cultural Relics》一课时,组织学生从网络上查询世界各地文化遗传的形成、特点、地理位置等,为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全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语言与文化的铺垫, 有效促进了学生跨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语言知识水平的掌握。

2.交互式学习。所谓交互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借助网络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谈,或与计算机进行互动式学习的方法。如前文提到的网上交谈和人机对话就是交互式学习的典型例子。在美国CDLP(California Distance Learning Project)机构网站(http://)上,Workplace ESL Online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人机交互学习的机会,这里展示的材料有英文教育录像和录音系列,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互课程来学习英语。

第4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药物制剂设备;探究式学习;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72-02

近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势必要进行信息化环境中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与人机之间的交流,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建构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描述为: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撑,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小组协作与会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并通过自己探索完成规定的任务,最后小组成员内部交流讨论来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式学习符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要求,适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药设备的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设备是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制药通用设备和制剂专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实践技能,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熟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打下基础,并为更新和改造设备提供条件。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涉及工程制图、电工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生产管理等多门课程,表现出明显的多学科综合性和应用基础理论多样性的特点。对于我院的毕业生来讲,80%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与药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作,药物制剂设备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高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学生普遍反映本门课程较为抽象、晦涩,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习起来有较大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传统的药物制剂设备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上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图片、动画、视频资源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的、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不够深入,还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教师使用目的不明确,计算机大多只起到演示作用。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于教师,很少让学生使用。即使有学生参与,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师提供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走,学生没有自主性,只是被动的反应者。探索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寻找一条将信息技术有效、高效应用于教学过程的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整合。

基于小组合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在协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互相合作,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以压片机的使用为例,开展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式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教学分析,创设环境 此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分析,结合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压片机使用的方法,能使用压片机生产出合格的片剂。学生已掌握压片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原理,片剂的质量要求等,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片剂的合格品和各种不合格品,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合格品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出问题,划分小组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通过引导、讨论,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课题:不合格品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压片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接下来进行小组划分,明确任务目标为:以一种不合格品为例分析该产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结果以PPT的形式呈现,并做讲解。最后提出小组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

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一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课程学习网站、制药设备生产企业网站、制药技术交流论坛或其他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协作,通过讨论交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和处理,最后得出结论。

作品展示,问题小结 各小组对探究的结果进行PPT报告演示、讲解,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并对其他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议。

教师点评 教师对问题的结论进行揭示,并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优秀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提出改进。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和建构者。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各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各自的结论。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压片的整个过程,深入了解了影响片剂质量的各种因素,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倾听他人见解、借鉴他人观点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认识,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基于“小组合作”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够,部分参与度较低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置的教学环境,提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二是分组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需对教学内容、对象及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教学设计,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其次,依据“自愿、均衡”的原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寻找合作小组的成员,并做好分工,明确任务。

网络信息资源相对较少,重复率高 虽然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网络数据库也较多,但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制药生产过程和制药设备的网络信息相对较少,而且重复率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解决,教学资源库包括CAI课件、试题库、设备图片、工作动画、视频、典型制剂生产过程实例等。

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能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检验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结论可以在实践场所通过实验装置或设备进行检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探究结果的理解,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有效激励,有利于后续教学项目的展开。但是,由于有的院校实践条件和资源的限制,还不能及时对探究结果进行检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院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信息化教学,增设实验实训室。

学生评价系统不健全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评价体系还很不健全。要建立健全适用于信息化背景下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如下两点: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评价要具有全程性,不仅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活动的态度,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分析和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其次,评价的实施应分层次进行,尽可能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多层次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确立、澄清和校正一些观念,并清楚地认识到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领域。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小组合作”的药物制剂设备信息化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它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适用于高职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强.信息化教学模式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29):175-176.

[2]徐宗敏.职校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模式[J].实践与探索,2010,(10):136.

[3]胡兵.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3):140-141.

[4]贺冬秀,郑兴,何小珍,刘运美.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探析[J].科技咨询,2009,(5):216-217.

第5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行优化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优化整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核心关系的信息动态交流,还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效应

[作者简介]仝东峰(1974-),男,陕西户县人,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汉中7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LG084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58-03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

广泛的科技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化整合,体现了师生和谐互动关系形成的可能性,可以有效促进

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也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还仅仅处于

“混合”模式阶段,就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一张嘴+一块黑板+一

本书”的教学变成全程照搬教材,把教材内容全部搬到电脑屏幕

上,以此来替代黑板作为媒介的平面教学;还有些老师过分追求

画面的华丽和和课件的外观,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偏

离了教学的主题,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

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另外,过分追求信息量的

增加也会造成学生学习消化不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一味地增

加信息量,会导致学生来不及思考所讲内容,只能被动地跟着课

件的快速运行而疲于应付,不能及时消化吸收他们能力所及的

信息量,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

本文就是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借鉴课程教学论的基础

上,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内涵分析出发,探讨如何

构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提

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内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跨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研究方法、人力资源等融合于

课程内容使之有机结合,以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

兴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有机地

与课程结构与内容、资源以及教学实施等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

作为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在于,以

“主导—主体”理论为指导,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把信息技术

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

环境,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资源、教学

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

产生综合效应。其目标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课程,

应用于课堂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

展;丰富教学手段,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

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的优势

1.诱发创新,学会自学。整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通过运用

多媒体再现或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形象或场景,这样可以

激起学生的真实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促进他们在视

听、记、说等方面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他们愉快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设计与之相关的探

索性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的材料,不仅能引

导学生积极观察、认识、理解、探究新知,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自主

学习。

2.协作学习,合作交流。优化整合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过

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教学过程学生与老师之间

的互动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面对面

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传送的信息也

是单向的,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如果将多

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

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3.归纳评价,完善认知。教师通过及时给学生反馈,对他们

在某阶段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情况给予分析与评价,让学生

及时对自己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学生也将自己的观点及

时报告给老师,这些都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这样利用学生之间的对话、同学之间经验的介绍及教师对

学生的辅导,可以让教学方法得当,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双

边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条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提高学校

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师

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时也会

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带来影响。因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

学优化整合需要特别注意优化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为学服务。基于此信息技术与

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模式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将教学目标引导为学习目标;(2)将教师的传授活动变为学生的

学习活动;(3)将教师的教法设计转化为学生的学法指导;(4)将

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设疑;(5)将教具(信息技术)变为学生

的学具。综合来看,这一切都在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达到每人都看、都听、都说、都思、都议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实

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基

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原则;(2)基本任务的自主学习原

则;(3)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4)鼓励交流、资源共享

与协作原则;(5)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因为,只有基于主导

与主体教学原则,才能真正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只有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师有

效指导,学生最后才能真正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中

去;只有真正做到反思与交流,学生才是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的

本领。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的具体内容

从信息技术维度上看,由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

断突破,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成为可能,学习的选择性和公平性也得到很大提高。信息交互

手段的使用,使学习过程也日益成为个体化的学习过程,使因材

施教的教育原则真正得到贯彻。同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模

式的优化构建,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

以课堂教学注重设计出培养学生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

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始终发挥认知主

体作用,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辅助条件的创设。在此基础上我

们设计出一套新的整合教学模式,如

160页图所示。

五、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效应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创造了教与学的立体环

境,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了学生多种

感官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

学生面前,创造了教与学的立体环境。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

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改

变了过去那种只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有效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

氛。同时,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具有灵活多

样的特点,其交互式功能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使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敢于讨论和质疑,真正优化了课堂环境,体现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将微观、抽象的课堂内容

直观显现,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具有形

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可以把

抽象的、微观的、不可见的和难以解释的内容加以形象化、直观

化;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

清晰,从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起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

楚,学生难以听明白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讲授内容情景结合、言

简意赅的教学目标;另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因

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感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

都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

氛,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启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完全被动的“灌输—接

“控制—服从”

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授之以“渔”得以实现。利

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机交互”的学习特点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

情境,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优化课堂

教学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还提高了学

生收集、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因为信息技术辅

助课堂教学在色彩、声音、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

加形象生动,立体感也更强,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积极性也在

这种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了。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实践能力。整合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知识的

内在魅力,使教学内容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思维,让学

生的感觉、知觉、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都处于兴奋状态,形成

求知的内驱力,同时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达到创造性学

习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

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结合的

形式进行教学,把传统的授课以及学习方式同现代的信息技术

相联系。不但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主

体参与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解决

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无

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

说,课堂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但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

代传统的教学工具,它只能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有力的学习工

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辅助作用,万万不能将此手段作为目

的。也就是说,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显

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计

算机的使用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开放、共享协作等特

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形式也更加开放。整

合教学要做到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乐于学,

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让课堂教学内

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祺,李春鹏.论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2]朱元招,傅友福,王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27).

[3]赵艳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J].湖南农机,2009(5).

[4]孔祥亮,朱桂霞.目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福建

电脑,2008(3).

[5]叶良明,靳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第6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一、强化“整合”认识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感测技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整体,其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整合”不等于混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或拼合。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如何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何利用这一认知工具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所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和多渠道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以保证实现课程更高质量的标准,在“整合”中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关键是看应用的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明确“整合”中的疑难

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和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盲目使用课件、不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单一浮浅的做法。其表现为:复习时,将一章的内容制成PPT,课堂上像放电影一样让学生再观看一遍所学过的知识,把复习课变成了课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尽管老师有条理地把所学知识系统地整理,但学生究竟对该章知识掌握了多少,领会了多少,其实事倍功半。更何况从头到尾的演示课件最容易产生双方疲惫,又是另一种困乏。其次教师所制作的课件极端化,展示文字资料时无声无息,教师又不做讲述,闪电般的教学,有的学生看不清,易于断章取义,还有是盲目使用图片背景、声音和动画,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只注意了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无法顾及教学内容。更有甚者干脆用录像代替实验、动画模拟代替实验,学生不亲自接触仪器、药品,没有通过实际操作,无法感知,自然起不到实验的功效。这样怎能实现新课标强调的“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呢?还有的教师用图片或文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其实已经进入新课了,屏幕上再显示,这样有意无意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实际上就得学生自行探索、搜集、捕捉信息,相互协作,共同研究,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还给学生课堂阵地,也不可完全变成“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么就又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原则。上述问题也就是我们会遇到的新的疑难,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用“整合”促进教学相长

第7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雨课堂;信息化教学;子程序;CAXA数字工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1-0062-04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大量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拓展了传统学校和学习的空间、时间之间的界限,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两种以上教学方式或媒介的结合,现在一般定义为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与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混合,这种教学方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内扩展到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后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带有主动意识的探求性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提升获取知识的效果。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混合式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它让学生的学了课堂外,在图书馆、寝室等能上网的地方也能发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使用的e-Learning技术差别也很大,所以其教学成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利用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将“雨课堂”网络教学工具融入到传统教学中,提供一个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互工具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模式。

“雨课堂”网络教学工具的优势

“雨课堂”是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混合式教学工具,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并且支持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而这一切的实现,只基于教师们和学生们最熟悉的PowerPoint和微信。目前,它在学堂在线网站或雨课堂网站都有下载,且免费使用。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电路原理课程主讲教师于歆杰作为“雨课堂”的首批使用者,对雨课堂推崇有加。于歆杰介绍道:“对学生而言,课内限时习题的存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不懂’按键、弹幕、课前预习等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课前、课后推送的PPT等资料可以让学生随时学习;对教师而言,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均被自动完整采集,这有助于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王帅国老师认为雨课堂有四个基本特点,具体如下:①定制,“雨课堂”能使教学更具个性化;②便捷,教师可以最快部署智慧教室;③立w,教师可以做全周期的数据分析;④易用,教师学生都无需多学,直接上手。他提到,“雨课堂”是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使用者利用它可以便捷地制作PPT和插入视频。另外,使用“雨课堂”也无需先做慕课,只要有意愿做混合式教学就可以,即使在传统课堂中加入这一要素也可以。

以“雨课堂”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数控专业的机械加工内容的教学一般都是和冰冷的金属和机床“打交道”,虽然对于现代装备制造业来说,数控机床加工能起到基础支撑的作用,可它却越来越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专业文化,值得专业教师们共同探索。

该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铣床加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乐于动手探究,渴望成功,能熟练使用网络、智能终端。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编程指令、刀具半径补偿、二维内轮廓的编程与加工等,考虑到其今后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加工更为复杂的零件,笔者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对中级工的要求,确定把子程序的应用作为训练手工编程加工综合训练的切入点。

根据学生特点,笔者结合CAXA数字化工厂操作环境,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及微课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课前准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任务变身、混合学习、职场体验、加工实训和三方评价五个环节。

1.课前准备

针对问题: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兴趣较低,但熟悉网络终端,使用电脑、手机时间较长。

突破方法: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要上好一堂课,提前的预习思考必不可少,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不仅教师要有教案,而且学生也要有学案。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登录数控铣削技术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库中下载、观看该课题的导学案,了解该课题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并进行准备,也可以用手机在微信平台中关注课程软件,参考加工指令的格式、含义以及模拟加工动画。这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学效果,从而引导其自主探究,避免盲目被动式的学习。

2.课堂教学

(1)任务变身

针对问题:工艺分析抽象,文字解说枯燥。

突破方法:学习任务“会熟练应用子程序及相关指令完成零件的加工”变成客户订单“百花糕模具的加工”,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角色扮演体验工厂岗位,完成零件的加工。

(2)混合学习

针对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突破方法:微信“雨课堂”。

教师在教学讨论区播放子程序的学习课件,同时在微信上推送子程序的课程,并发出课程邀请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看子程序的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具体要求有:在开放式教学讨论区,已经预习并掌握知识的学生上台讲子程序格式、编程方法;回顾微课中的学习内容,随后在线测试子程序的掌握情况。

(3)职场体验

针对问题:学生习惯自动编程,懒于动手编程。

突破方法:①CAXA数字工厂PLM体验中心支持在线协作。②角色扮演,即设置手工和自动两名编程员,以便比较程序优劣。

根据子程序的掌握情况,教师指定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让其担任调度员,组织小组讨论。组长根据职能分工将小组成员分为编程员(自动编程)、编程员(手工编程)和工艺员,明确各自的主要任务(如图1)。

登录CAXA数字工厂教学平台,工艺员利用工艺软件完成工序卡片的填写,自动编程员利用制造工程师软件对百花糕造型编程仿真,手工编程员利用子程序进行百花糕一模多图样编写,调度员在线监测工作进程,仿真加工验证,组长汇总任务单,上传至CAXA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各组在CAXA教学讨论区及时调整自己的程序,做好修正(如图2)。

学生在快乐的角色扮演中,利用教学平台比较子程序编程和自动编程的优劣,初步达成能力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4)加工实训

针对问题:长期仿真学习编程,加工操作不规范。

突破方法:①CAXA数字化工厂可监控设备、程序联网互传。②选用食品安全及尼龙加工,满足实操、安全、真实任务多种需求。

经过比较,技术领先的小组开始上传程序加工,其他同学在教室里观看加工监控的视频,从而突破加工操作熟练度的难点。

学生在编程仿真通过后模拟企业岗位,4人1台机床,分工合作。技术员负责整个加工流程,编程员负责输入校验程序等任务,操作员负责机床操作等任务,质检员负责全程监督检测零件任务,实施“7S”管理。

教师巡回观察、记录并确保现场安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生产安全,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加工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达成能力目标。

(5)任务评价

针对问题:评价方式单一,纸质表不利于保存与管理。

突破方法:平台三方评价系y。

教师综合点评并总结,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要求有:①课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本项目的掌握情况,在教学平台上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以组为单位上传百花糕模加工的技术文件。②订单客户对百花糕模具的实用性进行综合点评和评分(如图3)。③行业专家对各组上传的百花糕模技术资料进行工艺型评价,接轨企业标准,提升知识技能(如图4)。

通过客户评分晒出的百花糕,虽然没有工件精度的严格要求,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再次激发了他们对编程加工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达成。

3.课后拓展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笔者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布置思考题,拓展学习,提示子程序在去除余量方面的使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内容有:①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观看并学习教师上传的典型视频;②学生做检测题,以固化知识、开拓思维;③查看多元评价成绩,交流学习心得;④链接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学习范围;⑤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效果

1.亮点之处

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空间;教学微课、雨课堂的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CAXA数字工厂的使用,让学习任务变身为职场体验,轻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注重过程管理的多元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

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习方式,推动形成了“不分场所、时间都可以学习”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值得推广。

2.不足之处

自动编程软件让学生编程轮廓变得容易,却忽略了手工编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的帮助很大,但对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改进措施

在提高媒体质量的同时,要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勇于冲破传统思想,大胆想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1.知识内容分析

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泼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3)氯离子的检验。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2.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上过一年的信息技术课和化学实验课,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该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自行阅读指定的网页内容,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网络信息,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然后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获取知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

(3)氯离子的检验

2.过程方法

利用网络多媒体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采用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结论,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艰辛和喜悦的过程中,树立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强化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氯气、氯水的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点:氯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

网络多媒体资源、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印度孟买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种特殊的气体

(一)学习目标展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金属(钠、铜、铁)、氯气与非金属(氢气)、水的反应]

(二)阅读教材

学生按以下问题阅读课本:

1.氯气的发现过程?

2.氯原子的结构示意简图?

3.根据氯原子的结构说明氯在自然界为什么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提问、板书:一、氯的原子结构

归纳:(略)

观看多媒体:打开晋中教育网资源库观看视频《氯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板书: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过度:根据氯的原子结构,大家分析一下氯气的化学性质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观看多媒体:

提出问题:1.氯气与钠的反应和氯气与铜及的反应的实验现象有哪些?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打开晋中教育网资源库观看视频《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氯气与铜的反应》

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的燃烧

提问、板书: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归纳: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大多数金属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Cu+Cl2=CuCl2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过度:氯气除了能与金属反应外还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

观看多媒体:打开晋中教育网资源库观看视频《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通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归纳:Cl2+H2=2HCl

过度:打开自来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为什么能够杀菌消毒?

2.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次氯酸有哪些性质?

提问、板书:四、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HClO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会有什么区别?

实验:向石蕊试液中滴加不同量的

氯水。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越滴加氯水,颜色越浅,说明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

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质?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如何验证?

分析归纳:

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四种物质,其中H2O、HCl没有漂白性,Cl2和HClO最少有一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中不含有HClO,可以通过干燥的氯气与湿润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进行比较。

探究实验:

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退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了,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

思考、分析进行科学推测:

可能的原因:

日晒的过程中氯气挥发,浓度降低,毒性降低

日晒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次氯酸发生反应,浓度降低

板书:2HClO=2HCl+O2

(三)练习

1.新制备的氯水显 黄绿 色,说明氯水中有 Cl2 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 白色沉淀 生成,说明氯水中有 Cl- 存在,氯水光照后,黄绿色逐渐消失,并放出无色的 O2 气体,

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HClO=2HCl+O2 。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 B.氯化氢 C.液氯 D.漂粉精 E.盐酸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

B.次氯酸钙溶液

C.氯水

D.氯化钙溶液

4.判断下列说法正误(用√或×表示)

①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固体FeCl2(×)

②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③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NaCl(√)

④氯水的pH小于7(√)

⑤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⑥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⑦氯水、氯气和盐酸中都含有氯元素,所以它们都呈黄绿色(×)

(四)小结

1.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可溶于水,比空气重。

2.氯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金属、非金属、水等反应。

3.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漂白性和消毒杀菌作用,见光易分解。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4

六、教学反思

1.本课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紧密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有关事件和生活中的相关情景,通过引发问题―阅读观察―实验探究―总结规律等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构思实验。

2.以氯气性质为主线,紧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的相关知识,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3.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扩充了常规

教学手段的容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

第9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核心理念

近年来,江苏各地教育现代化推进工作做得比较好,在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特别在校舍等硬件设施上,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譬如我驻地附近的这所高中占地几百亩,有宽敞的广场、高大的办公楼和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当然还有实验楼、图书楼、体育馆、体育场等,功能齐全、豪华气派。

但是,当我们走进孩子的教室,我们却有一种失落感。教室里挤满课桌,课桌前挤满了学生,学生面前的课桌上挤满了各类教辅资料,与我们当年几乎没有差别。要说差别,就是多了个不能投影的投影仪;多了个不能加热的饮水机,墙上多了个“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黑板的右上角写着距离期中考试还有155天。学生个个面色青黄,精神萎顿,显然是过度劳累,饮食不佳所致。不同的是桌子上的书明显多了,每个桌子都用书立将不少于20本的书夹在桌子上。学习资源除了书本,几乎没有别的,因为实验楼太远了,图书楼也不近,课排得满满的,课间短短10分钟连到图书楼、实验楼都不可能。估计,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讲,很少有别的。

这难道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化教育吗?

现代化教育,即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及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涵义。

从现代化教育的对象上看, 应当是“全员发展”。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 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学生都应成功发展。现代化教育要“为每个人设计通向成功而非失败的计划”。 我国推行的是全民九年义务教育, 每一名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 机会均等, 资源共享, 入学后都应得到成功发展。另外, 未来将是学习型社会, 中小学时期不打好学习的基础, 则难以保证终身教育的质量, 未来公民素质也难以提高。可见,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的第一个涵义, 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功发展, 或称全员发展, 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全民性决定的。

从现代化教育的内容上看, 应当是“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将其确定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则是全面发展。而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大多数学生是片面发展。认知与品德、情感相脱离,有才无德;动脑与动手能力相分割,也就是马克思指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对立;学校教育与社区进步相脱节,封闭式的教育难免培养出“书呆子”。教育内容的优化,是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课程、教材乃至教法、教育渠道等方面的反映。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要开齐学科,上满课时,配全教师,选足教材,用活教法。社会是新活的,教材是呆板的,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要有理、有序、有效地引导学生到社区中学习新科技、新事物,吸纳新信息。课堂教学中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更要注重情感、品德、能力诸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体系上看,普遍认同学科、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