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点规划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景点的造景应多注重园林景观艺术的表现与提升,园林艺术作为造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旅游景点造景中更应广泛地应用。从中国造园艺术原理中的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拟与联想、造景与借景等艺术角度出发,结合郑州市绿博园所有展园景观工程设计建设实际情况,针对旅游景点造景中常运用的园林艺术原理进行实地分析,并探讨园林艺术手法在旅游景点中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景点造景;园林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景点的景观欣赏与园林艺术需求也日益增加。优美而又休闲的旅游景观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文化与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依据。旅游景点的景观效果不仅仅要兼备都市与乡村、古代与现代文明的特色园林艺术景观,而且还传达着游客对休闲娱乐的追求。旅游景点景观造景在地方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景区整体形象,还能蕴含景区特色文化气息,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二、郑州绿博园旅游景观工程概括
郑州绿博园是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展览地,该展园占地总面积2939亩地,园内具有国内各省、市及相关行业的86个和8个国际友好城市修建的永久性展园。全园绿化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全园景色特异,荟萃了近百个以植物景观为主,点缀特色小品,风格迥异园林景观的精品展园。因此,在各个展园造景中充分利用个地方园林特色,展示世界各地风情风貌。
三、郑州绿博园生态旅游景观工程遵循的园林艺术原则
1、均衡与稳定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均衡与稳定是园林植物配景时一种常用的布局方法。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山水、建筑等组成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园林景观就表现得稳定与均衡。(1)在绿博园北大门广场内等距离种植大规格桂花、银杏以及对节白蜡造型古桩树等植物来追求对称式均衡感;(2)在江苏省展园中依据高低起伏地形地貌,自然栽植乔木银杏小叶女贞球以及木芙蓉等灌木类植物,以追求自然式均衡感;(3)在杭州市展园中,园内道路一侧近距离栽植大规格朴树而另一侧远距离栽植形体较小的同种树,从而构筑稳定感;(4)在展园内小湖边、景观石旁或山坡处等地方,有意识摆放树桩造型或栽植斜伸的黑松、山桃、柳树等植物,在保持整体景观稳定感的同时,又展示给游客独特的意境;(5)园区内所有展园依据设计方案,在植物配景时除了讲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和谐协调外,还充分考虑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使植物四季景观与周边环境搭配等均产生均衡与稳定的美感。
2、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原则,它是运用布局中的一种因素(如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所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1)在园区整体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为体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理念,围墙周围各绿化标段以选用常绿树种(如雪松、桂花、大叶女贞、石楠)等为主,选择以绿色为基调做背景林,以浓绿、暗绿、淡绿色的叶色来近似变化,总体展示给游客协调而又舒服的感觉。所栽植的植物花和果都彼此之间存在着近似的色调,几种不同品种的植物相搭配,也要充分考虑相似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在各展园规划设计中,即注重所栽植园林植物本身的色调、色度,还综合考虑了展园中的建筑小品、雕塑、景观石、景观灯等园林小品在尺度、比例、形状、色彩等方面达到完美结合,充分展示给游客园林艺术之美感;(2)在植物配景时,考虑植物一年四季中颜色的变化,按照叶色、花色等进行归类,运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植物本身的艺术美,渲染出植物不同的四季景观变化,展示出世界各地不同的园林景观新成就。
3、统一与变化
园林艺术在统一与变化的应用方面是将园林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相似或一致的统一感。比如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高低及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才能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在绿博园绿化景观布局设计中,(1)针对各地不同的风情风貌,在各个展园主入口处布置了不同风格的园区设计简介牌、仿石式音响等,并在部分展园中配置形态不一的景观石等,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旅游景观,在展园中不但起到了点景的作用,又起到了渲染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艺术之美;(2)在展园种植设计中,为了克服旅游景观上的单调,栽植了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进行复层空间的配置,用不同植物的花色、花期进行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达到良好的效果;(3)在整个园区内环道路两侧,栽植大规格的朴树、榔榆、椤木石楠、女贞树等,在园区整体景观效果上达到了体量上的统一同时,在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上又起到了变化;(4)在顺应地势,分割空间方面,利用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顺应地形的起伏变化、水面的曲直变化以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5)在原有地形地理上,尊重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进行山水改造尽可能与周围地形地貌相融合,形成不同地方园林之特色,做到处处彰显园林艺术之精华。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指艺术表现中对某一要素做有规律的重复和有组织的变化。(1)在绿博园管理中心入口处等距离栽植对节白蜡造型树,从而表现出简单的韵律;(2)在枫湖下沉式广场树池中交替栽植构骨球和石楠球,形成不同质感的韵律感;(3)在南宁市展园中片植黄金间碧玉、碧玉间黄金竹林,栽植密度有稀到密,再有密渐稀表现出交替中的韵律;
5、造景与借景
园林艺术中造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绿博园绿化工程造景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1)尽量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挖湖塑造周边地形地貌,布置江河湖沼和生态湿地区,造山理水,形成全国各地山水园林发展特色之缩影;(2)构筑楼、台、亭、阁、轩、榭、廊、桥、照壁、墙垣、景门、石雕等园林建筑设施,造山筑景。绿博园中山西诗礼园“福字照壁”;(3)运用不同材质的景石(太湖石、红锈石)堆叠假山、洞壑,造假山景;(4)布置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 ;(5)堆砌巨石洞穴,饮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依照园区枫湖湖边地形地貌,栽植荷莲、芦苇、再力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营造枫湖周边的湿地景观。(7)用不同植物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或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整形树木,使之具有各种不同形态,造花木景。(8)在河南园中运用“焦裕禄”雕塑、好想你枣园中运用“打枣”的雕塑等为主体,来塑造展园主体景观。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绿博园的借景:(1)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等手法。各展园之间借邻园山水树木来丰富展园内景观,起到了组织各展园整体布局又分隔了展园之间的空间,做到了绿博园全园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展园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在内环展园中远借湖中音乐喷泉之美景同时,又起到了应时借之效果。在河南展园望塔上尽享全园之胜景,在起到俯借赏景之同时又互借观光塔之美景,使游客赏心悦目丰富了旅游景区之景观;(2)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和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堆山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赏全园之美景。(3)提升视景点的高度,在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在园中堆山,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里,一穷千里目。(4)借虚景,如山西诗礼园中的庭院墙上的漏窗,透漏出枫湖浩荡之水景。
6、比拟与联想
园林艺术在旅游景观中运用不仅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也是有生命的艺术。因此在简单塑造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做到独特的意境设计。通过园林艺术中的比拟与联想原则,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此原则中常运用的手法有:(1)摹拟手法的运用,绿博园部分展园本身就是对当地特色文化的缩影,创造出以小见大,身在地方文化气韵之中,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这种摹拟不简单是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运用;(2)对植物的拟人化,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产生比拟的联想。在中国人民展园中栽植的“八一香樟树”,展现出中国人民英勇善战、精诚团结 、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3)运用景墙等园林建筑、浮雕等形式,如在河南省安阳市展园利用“岳母刺字”、“乐不思蜀”、“寻根问祖”等园林景点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使游客产生联想;(4)利用题名题咏手法,如杭州市展园中布置园林景石并雕刻“缘”字来题名,演绎出白蛇传的传奇故事,使游客追忆过去、穿越历史时空感杭州市地方历史文化之特色;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或多或少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在生态旅游的定义之下,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着眼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它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的良性运行为目的,是以某一旅游地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满足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生态旅游”提出之后,学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旅游业界也纷纷进行实践。有开展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几个成功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进行一下探讨,总结一下他们的环保经验。分别从工程规划和政府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工程规划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以青岛市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为例
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坐落于胶南市黄山经济区,位于沙沟水库以北,韩家寨和岳家村以南,小珠山水库以西,薛家庄以东。喜鹊山森林休闲公园为了防止开展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关细则,严格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做好了前馈控制。它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原则来设计。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
(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之后的四个部分分别就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工程设计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设计规定。其中生物资源的保护又细分为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植物资源保护中对珍稀植物制定了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动物资源尤其要注重禁止猎捕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防止废气、废水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安全卫生工程主要是针对游客需要所设置的安全、卫生设施做的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规划,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经验。
(二)从政府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保——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武夷山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据政府的支持,其环保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
武夷山在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政府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资源的保护,二期的保护建设就投人了3.4个亿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环境的监控。这从经济上给了武夷山环保工作强大的资金支持。
2、通过制度、法规建设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
武夷山的保护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在九曲溪四曲的金谷岩上镌刻着一幅崇安县府禁渔令的岩刻:“……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鹧鹚、网罟入境……”这方勒石法令被国内外专家们视之为经典的古代环保法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市各级管理者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有关保护法规执行,另一方面,也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订有效得保护了武夷山生态资源。
3、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环保意识
武夷山近年一直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游客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是在旅游景点的明显位置,设立生态保护的宣传提示牌,例如在许多景区入口处可以看到“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禁止吸烟”等。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条约和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引起游客的高度重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严格处理,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结语
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从客观上就要求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不利的影响在于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和发展中都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基于以上几个案例,从工程规划方面要在开发之前设计好合理的工程计划;政府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J2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风景名胜区进行旅游配套设施规划,要根据风景名胜特点、地质特点、风景特点、历史背景等因素进行考量。在设计方案上要严谨、细致,要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综合考虑、全盘分析。应重点分析
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意义。
1、旅游服务设施的分类
从目前旅游服务的发展来看,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游客中心、旅游服务站、度假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是和旅游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其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娱乐、信息咨询等几个方面。
2、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包括的内容。旅游配套设施是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旅游配套设置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娱乐环境设施、餐饮环境设施。交通运输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景区交通道路,一般由政府进行建造。景区内部的交通,多数由景区的经营者进行完成。交通发达的旅游景区可以充分吸引游客,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标志。住宿设施是旅游业的必要基础。良好的住宿环境,可以解除旅游的后顾之忧。宾馆建设可以分为不同等级进行规划,在旅游季节性的指引下,调整经营方式和价格。娱乐环境设施是旅游业重要的资本。游客进行旅游活动,就是为了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打造优质的娱乐环境设施,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优越的娱乐空间。在娱乐设施中,建立多种休闲设施,提倡健康的娱乐消费,对娱乐活动给予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旅游业务。同样,餐饮作为旅游业的重磅炸弹对旅游业经济效益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餐饮代表着一个风景地区的风俗,这种风俗独具特色,对餐饮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是保证旅游业长久发展的重点。
3、旅游服务设施对于风景区的意义
目前来看,旅游服务设施对风景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完善的游览品质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要想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旅游区就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作为支撑,只有不断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才能保证游览品质得到持续提升。
(2)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提升景区知名度
从目前旅游景点的竞争来看,除了硬件设施之外,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决定旅游景区能否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直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3)保护景区资源和长远发展
虽然旅游资源多数都属于自然资源,但是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保护,景区资源将会发生萎缩甚至减少,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为此,只有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才能达到保护景区资源和长远发展的目的。
4、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可以保证风景名胜区长远发展。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是因为蕴含了丰富的韵味。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不仅风景宜人,而且具有历史渊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古迹经常会有被损害的痕迹,古代建筑经历了风霜侵蚀,必然不能时刻保持光鲜亮丽。我们在进行古迹维护的同时,要积极注意周围环境的维护。建立周围环境的保护机制,根据风景名胜的地址,划定区域进行一定限制。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环境建设是规划的核心。我国名胜古迹的数量众多,建立相关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风景名胜地区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就是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上分别进行保护。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实现风景名胜区的长期发展战略。
5、区分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规划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重要任务。风景名胜区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区,属于风景资源的范畴。风景名胜区是珍贵的风景资源,是资源集中的地区。在风景名胜区旅游者可以进行游览和欣赏,或者进行科学文化创作。风景名胜区包含了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古老资源的遗留,具有历史参考价值。而旅游区是指旅游景点设施和建设。旅游区是经过大量的人工开发,是进行游乐活动的场地。在配套设施建立过程中,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正确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三、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原则、规范和特征。
1、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原则
(1)依据国家政策法规,保护资源的原则
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对所有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保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旅游景区能够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2)服务便捷的原则
在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设定中,应将旅游服务和线路制定结合在一起,应积极优化旅游线路,制定具体的服务措施,保证服务的便捷性。
(3)依据当地特色,突出特色
在目前的旅游区建设中,应根据当地特色,制定特殊旅游线路,保证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旅游景区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层级性配套原则
在目前旅游区的建设中,应采取层级性配套的原则,应建立分层服务体系,保证服务的完善性和高效性。
(5)均衡性
从目前旅游区的发展来看,只有保证发展的均衡性才能提高整个景区的发展质量,使景区旅游取得积极成果。
2、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原则。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定要遵循国家的建设原则。要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确立建设方案,对名胜区历史资料进行研读,分析其中的旅游优势。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风景名胜自身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景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有些风景名胜与配套设施之间会发生某种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候,要坚持以风景名胜不变的原则。例如风景名胜的地区较大,地形较复杂,我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不能破坏植被种类,不能改变道路趋向,要不建立旅游服务设施放在利益范围之外考虑。事实上,还原风景名胜区才是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宗旨。
3、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规范。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国家标准。我国建设部针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这个规划是具有强制性特点的。规范就是为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政策依据。规范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评估,以土地资源、游览工程、景观建设、结构调整、目标设定为规划成果。同时,出台了《旅游规划通则》,通则是建立旅游区重要的规范。旅游规划通则从技术层面剖析了旅游设施建设的过程,从方法论上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是一部完整的旅游配套设施规范。
4、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特征。风景名胜资源是历史给予我们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集合了环境与人文的概念,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沟通与精神共鸣。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要集合政策与旅游方式的变化。随着旅游者层次的多样化,风景名胜的规划和建设风格要跟随进行变化。
结论
对于风景名胜景区的建设和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尊重风景名胜区的原貌,一方面要进行创新性设计,把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中外著名的经典景区。旅游配套设置对风景名胜区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能单纯为了实现市场经济效益打破生态平衡。旅游配套设施规划的重点就是形成景区与服务的对立统一。
论文摘要: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的变化,轨道交通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以广州地铁为例,在说明轨道交通系统运输和战备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城市区域发展的引导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缩短空间距离的功能,同时预测未来轨道交通企业可能体现的商业、文化、旅游的功能。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基本功能是承担城市交通运输任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广州地铁线网从最早的1条线5个车站发展到2011年的9条线146个车站,日客运量达到638.8万人次,占广州市内交通客运量近40%。轨道交通的运输功能不断强大,未来城市的交通系统一将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模式,而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庞大的运输功能不容忽视。
(二)防空战备功能
北京地铁最早的设计方案在1953年诞生,人防战备是当时地铁设计的主要功能之一。1999年9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广州地铁在广州市建委的领导下研究制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地下段兼顾人民防空技术要求”的规范,按照人防战术技术标准建设了广州地铁二号线。伴随着各条线路的开通,如今广州地铁隧道就是广州市区内最大的防空洞。
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
城市初期地铁建设规划都是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和繁华地段,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的开通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和商业聚集,加速繁荣了带状区域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因此地铁线路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
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规划》中“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策略,地铁线路规划设计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即将开通的广州地铁六号线和十三号线正是迎合了“东进”这一发展战略,拉动了广州东部黄埔增城区域的发展。2006年开通的三号线让南部的番禺区不再遥远,明显的房地产价格优势让众多广州市民选择在番禺区定居。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让各大地产商趋之若鹜,不仅拉动了房地产业,对于广州南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二)缩短城市的“空间距离”
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半径。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代步,生活半径只有5-10公里。城市公交系统的平均时速约为20公里/时,拥堵时段时速不到10公里/时。而地铁的平均时速达到35公里/时,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近3倍。而地铁99%以上的准点率让人们可以准确计算出行时间,减少旅行时间的冗余。时间消耗的减少让人们产生“空间距离“缩短的感受,不仅拓宽了市民居家工作生活的选择范围,同时拉近了各个区域商业圈的距离,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010年11月开通的广佛线是国内第一条全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它的开通让盼望已久的“广佛同城”从概念变为现实。广佛线首通段长20.73公里,平均时速达到37公里/时。市民乘地铁从佛山到广州市中心只需要30分钟,相对于原来2小时的车程,人们觉得城市近了,城间的概念模糊了。走进地铁车站如同走进了两个城市的时空隧道,人们可以瞬间完成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变换。
(三)城市的应急组织系统
2008年春运的冰雪灾害让人们意识到轨道交通在城市应急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非常春运的应急方案是将滞留的乘客集中到琶洲会馆候车。地铁公司根据铁路班次的加开专列,将会馆的乘客从地铁的琶洲站运送到火车站站,再通过地铁与火车站的连接通道让乘客直接进入火车站的站台。为了减轻火车站广场的压力,地铁公司启动多个越站和关站的措施,尽量减少向火车站广场输送旅客;地铁各个站点大力宣传火车站的输运信息,让旅客提早知道紧急输运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2008年春运的应急方案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认可,广州地铁爱心专列成了广州每年春运工作的必要环节。轨道交通以它巨大的运力,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应急组织系统的中坚力量。
三、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
(一)轨道交通体现城市文化
地铁是城市文明的延伸和提升,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地铁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不论是北京地铁西苑站的文化墙,还是广州地铁的一站一景,都是城市文化气息的体现;而唱响中国的西单女孩也是地铁文化的另一种产物。
(二)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凝聚尖端科技的列车、优质的乘车环境、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这些都是轨道交通吸引人们关注的地方。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车站可以把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发展方向。地铁车站可以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长廊,隧道和列车一样可以成为市民参观了解的场所,轨道交通系统要建设一个展示自身文化科技实力的平台。
(三)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地铁车站配有商铺、书店等服务设施,也有与其他物业连接的通道,但因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时间、建设标准要求和周边系统不匹配,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是独立的。汽车加油站可以演变发展成公路服务中心,轨道交通系统也可以和其他商业、物业系统融合在一起,让乘客出行购物更简便,更轻松。
随着城市的发展未来的轨道交通将具备更丰富更庞大的功能,将成为一个集运输、地产、商业、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服务机构,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的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坝;景观;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些年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站以及水库等也成为了我国旅游景点拓展的内容。例如三峡水电站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圣地。因此,大坝景观的设计渐渐的被相关的部门重视起来。要想提升大坝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要把大坝景观的设计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实际条件相结合起来。把大坝整体的形态看作是一个景观,把这个因素融入到整个大坝景观的设计之中。 使大坝景观成为我国一项相对重要的旅游景点,为我国的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大坝的概述
大坝:挡水建筑物的代表形式就叫坝.可分为,土坝,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拱坝等.
大坝的主要作用是蓄水,调节水量,减轻洪涝旱灾害;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起到地区的发电作用,带动地方的经济,缓解其能源危机;改变局部地质的构成。
二、景观的概念和坝的景观设计
所谓“景观”是指人在观赏周围环境时在心目中产生的印象,也就是说,以人为主体,即考虑景观的主体是人,但在考虑时要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观点”则是表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在景观学里,把眺望风景时所处的位置称为视点,而把人在眺望风景时主要看见的景物(构成风景的东西)称为对象。对于大坝来说,视点是坝的上游源头、水库两侧和坝的下游两侧等,对象则是坝的本身及其附属设备。在制作景观时,把视点和对象同时加以考虑。视点设计是确定视点的位置和视点场的修建,对象设计是确定对象的大小、形状、色彩构造、材料等。对于坝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坝的建筑物的特征,一方面要考虑和自然环境协调使之形成充满象征性和魅力的蓝图。当然在重视景观之时,首先应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的原则,根据需要与可能,因时、因地协调设计。
三、已建水坝在景观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以水坝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已建成的一些水坝进行了考察分析。
(一)已建水坝景观上存在的问题
1.没有把坝体置于景观设计意识之中的占多数
2.设计思想方法多为一边倒向结构安全和运行效果,几乎不全盘考虑其整体感和连续性的占多数。
3.混凝土表面污染显著,损坏外观者占多数。
4.)材料和色调不统一,在外观上造成不和谐感觉者占多数。
5.附属设备布置不当,造成整体景观上杂乱无章感觉者占多数。
以上这些问题,在坝的设计与施工中加以注意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1.整休景色2.坝下游面(不包括溢洪道) 3.溢流坝顶附近的建筑物4.溢洪槽5.溢洪道的消能工6.进水建筑物 7.供水出口8.栏杆9.照明设备10.阶梯11..开挖边坡12.控制室13.观望台
(二)今后的改进意见
对坝的整体景观而言,并不是说把若干个好的景观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好的整体景观。设计必须以获得坝的整体景观为指导思想。下面把实际所看到的间题集中起来分析,并谈谈我们对改善坝的景观设计的一些想法。
1.保持大自然与建筑物的和谐为了能保持大自然与建筑物的和谐,首先要对开挖工程所的地面进行适当的修覆,除尽量保持原有的植物和地形外,还要人为地覆盖一些植物。这样才能保持和大自然的和谐.同时还应考虑坝体各部材料的质感与颜色的协调.使之缓解与建筑物的不调和感。
2.形状尽可熊单纯化 为了强调坝体的单纯,附属设备相对于坝体不能太显眼.象机械类的复杂构造部分最好隐蔽起来并简化匕其连接设施.突出大坝的美感。
3.颜色尽可能一致。为了使坝体和闸门等附属设备呈现出整体美.应尽量使侧门的颜色同坝体材料的颜色协调.把闸门舱隐蔽的部分尽量隐蔽于坝体内或用混凝土板覆盖.
4.注意轮廓美。为了有效地突出大坝的力学美,调整好大坝的空间轮廓以显示线条美是关健之一。可适当调整闸门启闭室和闸墩等的高度,使之形成流线。轮廓分明.布局整齐.闸门启闭塔和其他建筑物因为运行要求不可避免地要高出坝顶一定高度.宜采用与坝体相同的材料.形成大坝的整体感与轮廓美。
5.附属工程布置规律化。在部署附属设施时.要使之与坝体保持平衡.也就是说要使附属设哺在排列上有规律(如左右对称.零同距,等等),特别是闸门段的启闭室、闸墩、溢洪槽和照明设施等等的布置要精心考虑.避免杂乱无章。
6.精心设计附属设施。附属设麓往往影响美观.设计时除布局要得体外.本身的设计也应与坝体相协调。
四、视点位置的确定及相应景观设计
视点的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术坝的景观都富有魅力.但因受地形和道路等条件的限制.有时很难选到这样一个位置,此时就应修筑眺望大坝的观望台.以能观赏到大坝的全貌。这除了要考虑观望台同坝的平面位置关系外.还应考虑观望角度.仰角和俯角。站在观望台能充分展视大坝的规模、结构的特点及其周围的秀丽风景。
观望台的交通要方便,最好位于有景点的地方.如所史遗迹,文化机构、游乐场所等。
相应于视点特征的景观设计
视点的特征不同,相应的景观设计也应不同.现以已建成的坝为例,对视点特征和景观设计作一下叙述,
照片一是欧阳海双曲拱坝的下游立视照片.视点的特征是观察距离短,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大的入射角。故大坝的下游面几乎全部展现,令人感觉它是一座具有一定模的双曲拱坝的构造美但入射角似乎太大.给人稍有单调平辅之感.这个视点的特征是把坝的
附属设备隐蔽起来,突出坝外型的规模,充分展示拱坝的壮观景色。这消除单调平铺印象,可采取变化下游坝身的形状和色彩.增强坝体的美观.
照片二是乌江渡混凝土重力拱坝下游立视照片.视点在下游右侧.这个视点的特征是:观察距离短.观望角度大,但入射角较小.使观察者能看到坝身的比例大.增强对大坝的探度感和质感。能很明显看到坝身的附属设备.针对这一观点的特征,设计时应特别注意附属设备
的安排。以确保坝身和附属设备的渐变,=使具有连续性。
照片3是流溪河混凝土单曲拱坝的照片。其视点的特征是观察距离长,水平观望角小.画面呈现出很好的俯瞰景色;坝身和周围山丘连为一体.水库水面与自然条件协调.
以上所述是三个工程的视点特征和相应景观设计的考虐.
进行坝的景观设计.首先须根据坝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视点位置,找出视点的特征,然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获得最好的景观.
五、大坝景观设计的相关程序以及内容
对水坝自身和大坝周围景观设计的研究.可以依据图2所示的设计程序进行.在进行水坝景观设计之前.应首先对水坝及其周围的特征.如自然环境、地区历史.文化风俗、当地生态等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分析这些特征因素与坝的工程特征在景观设计上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水坝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能充分体现水坝质朴和雄伟的、且具有高度象征性和吸引力的景观。
基于这个基本的考虑,对大坝及其附属设施的轮廓、装饰设计、颜色和材料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讨论研究,并对讨论结果进行预测和评价,以确定景观设计方案。景观本系用视觉感觉出的东西,其预测的方法,从国外的资料看可用计算机自动录像系统优选坝的景观,但因为在观望点周围设点多受场地限制,一般采用较为方便的集成照片制作法,可以收到预期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大坝景观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大坝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从景观材料的选择,以及其视角的选择都需要相关的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部分修建好的水坝景观进行了进一步大坝景观设计的探讨。在未来,大坝景观的发展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玉琴,陈苏利.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
[2]尹三春.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景观设计研究 [J].科技传播,2009, (4).
[3]张亚东,陈乾坤,向晓晓 . 浅析水利工程旅游中的景观设计魅力中国,2011, (17).
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贯彻省委关于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根据我市实际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连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下,调查摸底、讨论座谈、参观学习等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县委主要领导在全市动员大会次日又马不停蹄地带领我们相关部门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一方面,我们为县领导这种雷厉风行、务实求新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村、农民迫切需要改善面貌、移风易俗的必要,以及我们身上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又为我县大好河山、美丽风情而骄傲自豪。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有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响应参与,一幅幅小桥流水、百鸟争鸣、风情万种的山水画卷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变成现实。今天,时代赋予了我们这一神圣职责,作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将不辱使命,满怀豪情地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按照“因地制宜、张扬个性、生态和谐、功能配套”的原则,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我县属山地丘陵地貌,特别是广大农村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小气候、小环境最适合人居住和生活,且赣县是客家摇篮,客家风情浓郁,客家建筑蔚为大观,别具特色,具有创造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良好素材和条件,结合山形水势,将科学的客家风水理论运用于村镇总体布局,将客家建筑独有的形象符号和艺术感染力渗透至建筑设计中就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也是彰显我县村镇特色,丰富客家旅游资源,提高我县总体规划设计水平的最好实践机会。我局决心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按照职责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精兵强将,积极参与全县村镇规划的编制,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貌”、“一屋一景”的要求,尽可能多地编制村镇规划;二是组织、指导、督促有关乡镇按目标要求完成圩镇总体规划修编及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各项建设及时提供蓝图和依据;三是提高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着重抓好沿国道、省道、铁路、水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四是突出抓好建筑设计,丰富造型和装饰,体现时代潮流和地方特色,尽可能多地筛选出一些既经济适用又美观新颖的优秀建筑设计方案供农民自主选择;五是在《村庄规划技术导则》的指导下,排除阻力,坚持规划原则,强调特色,完善功能,在暂时没有能力建设公共活动中心的情况下,要预留弹性发展空间,尽量避免行列式、车厢式布局,抓好五个示范点和首批33个中心村的规划,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规划、特色规划。版权所有
二、以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和要求,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示范村;建设规划;原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1年1月7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要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名镇名村”。通过名镇名村的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大力推动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打造“幸福广东”和广东省宜居城乡提供有力保障。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决定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省农村宜居建设。
1 名镇名村示范村要求
1.1名村要求
在示范村建设要求基础上,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优势,农民生活达到较高的小康水平,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肇庆特色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幸福名村。特色要求:
(1)历史文化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和浓厚人文底蕴,保存一定规模的古村、古居、古建筑群等古文物,广府文化、端砚文化、岭南文化等特点突出,或名人、名史、名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挖掘和整合,成为彰显和传承人文特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型名村。
(2)优势产业特色:有传统优势、品牌特色的农林牧渔生产加工业、观光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基础,特色产业、主导产品明确,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格局形成,对农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较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本地均处于较高水平,成为具有特色品牌产业的优势产业型名村。
(3)休闲生态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山水景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山体、植被、水系等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整治,体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形成村庄景观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具有岭南乡土气息、优美自然风光的休闲生态型名村。
(4)其他特色优势。在宜居村庄、农村基层党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等某一领域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并创造积累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创建亮点,建立起适应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或机制,代表当地农村科学发展成果,并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名村。
1.2名镇要求
符合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律,规划科学合理、主导产业突出、城镇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平较高,在产业形态、人文自然、公共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在宜居宜业、文明风尚、社会和谐、活力创新上,体现出较强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建设要求:注重发挥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凸显特色主题,注重辐射带动,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平台。
(1)特色工业名镇。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引导和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着力突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做好产业准入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2)特色旅游名镇。结合市域千里旅游走廊等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明确名镇旅游发展的定位,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并加强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名镇。
(3)历史文化名镇。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切实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的名镇。
2 黄金村现状分析
2.1社会经济
黄金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村民总户数为401户,人口1885人;现状旧村占地面积约31.9公顷。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2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2万元,以农村渔业为主,村民人均收入5350元。
2.2地形地貌
黄金村位于斗门区鸡啼门水道之滨,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情。黄金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渔业为生,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和渔业文化。同时村里还保留着大量时期的建筑,公社文化彰显黄金村公社时期的悠悠历史。规划区总体地形狭长、地势较低,地面标高在-0.4~1.0米之间,其中旧村地面标高在0.7米左右,南端受水浸的威胁,近年沿鸡啼门水道修建防洪堤,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2.3用地现状
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南端码头片区,沿黄金公路西侧布置。大部份为旧村用地(一层楼房275间,二层楼房125间,三层楼房1间)及耕地,西南部、南部大部份南端为耕地(耕地有2601亩,其中香、大蕉1401亩,水稻500 亩,鱼塘410亩,其它经济作物290亩)。最南端为一临时码头,现已停止使用。(见表1)
表1土地使用现状汇总表
2.4 道路交通现状
(1)区域交通:北面珠峰大道为黄金村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干道,南面的鸡啼门水道作为特殊水上对外交通。
(2)内部交通:规划区黄金公路(由北向南,沿黄金冲水道直达临时码头,路长1.7公里,面宽7米,双向2车道)是联系黄金村跟外部的主要干道(黄金公路与珠峰大道连接);村内部有一条次干道(路长1公里左右,面宽2.5m左右,最窄处仅1.8m宽);村内外部通过新、老黄金桥联系(2.5m宽,高拱桥)。
2.5 建筑现状
根据建筑风格,现状建筑大致分为三类:
(1)公社建筑:六七十年代的公社建筑,建筑式样、色彩、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统一,映射着那个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砖石或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见图1
图1公社建筑
(2)临河建筑:历史上黄金村以渔为生,逐水而居,临水而建,形成具有典型水乡特色的建筑空间。主要为民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1至3层。
(3)一般建筑:一般民宅建筑或民宅形式的公共建筑,有传统风格坡屋顶和现代楼房两种形式。建筑质量相对较好。
3 规划设计方案
黄金村“名村建设”重点规划设计工程范围为5.7公顷,包括村委会、旧黄金桥、公社建筑片区、鸡啼门水道河堤湿地等,主要围绕以渔业和种植业为基础产业,以渔业、公社和水乡文化为亮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让黄金村重新焕发活力,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
规划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以水体作为景观特色,将形成大河、河涌和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观。重点保护河道岸边的湿地植物以形成原生态的湿地植物群落。保留现有的民宅建筑,保护和更新有特色的公社时期的建筑,对建筑的立面、细部和造型进行修饰,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商业街和文化街。通过黄金广场的建设,未来将为村民提供体育健身、康体娱乐、休憩集会等场所,广场以体现渔业文化的雕塑象征黄金村的历史。南面鸡啼门水道的滨河步道,结合渔业雕塑群,形成特色的户外水乡文化展示长廊。
3.1环境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自然环境优美,但人工环境差,整体环境不美观不协调。黄金村的建设要结合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公共空间的建设,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对黄金公路等主要道路进行美化;
(2)河道整治,清除河道垃圾,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对垃圾集中处理,防止乱扔垃圾污染河道;
(3)环境整治,增加公厕,对村落垃圾集中收集,禁止随意堆放。
3.2 经济建设
目前黄金村的最大问题是从过去富裕的黄金村变成了贫困村,经济欠发达。名村建设当务之急是提高村民收入。
(1)以渔业、养殖业和种植业(莲藕为特色种植业)为基础;
(2)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支撑,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农产品展销、海鲜美食、观光等休闲旅游度假服务业
3.3 文化建设
渔业、水乡和公社文化是黄金村的特色,名村建设要围绕文化建设,把黄金村建设成“文化黄金村”:
(1)对公社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2)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3)引入艺术摄影和文化创意等文化形态;
(4)点缀雕塑小品等展示渔村渔业文化 。
3.4 特色建设
黄金村的建设,要体现“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利用其渔业和公社文化特色体现水乡的内涵,避免过多的现代化建设冲淡其特色。黄金村的特色建设体现在:
(1)原滋原味的水乡生活和渔村体验;
(2)公社文化的再现、公社建筑和生活场景的体验;
4 分期实施
4.1 实施内容
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按近远期结合,统筹兼顾,力求“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根据黄金村的发展定位,结合全村目前用地情况,村域空间内,村庄周边基本是农用地用地,在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村庄的发展。结合黄金村依托黄金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村庄南部公社建筑的保护利用,确定村庄规划空间向东发展,向南发展。
近期建设以名村建设为契机,对南面的公社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对附近荷塘和河道景观进行整治和利用,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整治和完善,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利用名村建设的机遇和资金,将黄金村最具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区域做出亮点,打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炮。
中期规划在首期名村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往北拓展。首先在荷塘公园北部建设新村民居住片区,然后对河道景观进
行整治和美化。
远期规划在名村建设和新村建设完成后,对旧村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对旧村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从而将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新水乡。
4.2 实施效果
本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融合,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的理念,把黄金村打造成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情的特色水乡――“河道纵横,荷藕飘香,古棉魁梧,竹林秀美,石桥质朴,巷道婉转,民宅古朴,如诗入画,流连忘返”。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见表2
表2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县规划局的工作评议,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通过了《关于开展对县规划局工作评议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评议方案,并将此方案和县规划局的迎评方案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建立了评议工作领导组,并于4月25日召开了动员培训会议,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对评议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四个调查小组,分别由四位副主任带队深入到各镇(区),通过召开人大代表、镇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等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建议意见。各镇人大根据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县镇人大代表通过参加培训、听汇报、看现场、走访选民和企业等方式,对县规划局和本镇建设服务所的规划工作进行了联动评议。另外,调查组还召集县政府办、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城管局、监察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农办、水务局等单位负责人座谈,进一步听取对我县城乡规划工作的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及时向县政府及规划局进行了反馈。县规划局高度重视本次工作评议,主动向县镇人大代表汇报工作,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县规划局自组建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和省规划条例,以四个一的工作目标,积极履行城乡规划管理服务职能,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沿海开发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有效促进了我县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1.规划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健全,规划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县的规划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到位,规划委员会职能清晰、运转正常,做到凡是涉及规划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基本能按法律要求和程序进行操作,使我县的城乡建设行为逐步纳入了规划法制的轨道。规划局重视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近两年引进充实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规划队伍。
2.规划的编制不断深化,规划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编制了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环境卫生、电力、燃气、绿化等专项规划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和修编,海洋铁路如东客运站、栟茶货运站站前广场设计以及县城滨河景观等一批层次较高的项目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重点组织指导修编了各镇新一轮镇总体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组织编制完成了五大园区的各项规划和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3.规划的实施不断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近年来,我县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大力推进规划的实施,城市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县城开发建设成效初显,一大批市政工程相继建成或正在推进之中,青园路改造工程、海花桥工程、钟山路南段等5个项目全面竣工,县城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近35万平方米。完成亚萍广场南侧地块、县城通用大东周边地块等10个征收项目,完成开发量110万平方米。规划局加大规划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不少镇区建设有了新亮点。如岔河镇开发建设的恒基广场具有一定的品位和档次。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推动各镇村按照村庄规划,镇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曹埠上漫村和掘港掘西村被评为省级康居示范村。
4.规划的批后管理不断强化,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规划服务审批进一步规范,在全省率先实行工业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即时办结制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建设项目审批后,规划部门按照规划批后管理责任体系,纠正和查处了一些问题,减少了建设中改变规划、建筑退距不足、公共配套不到位和建设强度不够等问题的发生,使我县开发建设行为和项目建设不断得到规范,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的违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5.规划的透明度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规划局通过开展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普及城乡规划知识。阳光规划的实施、规划审批公示和公告制度的推行、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对外开放以及规划局网站的开通,更好地扩大了市民参与面,提供了与市民群众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工作中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积极配合人大的视察检查和调研。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工作,将其作为重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不足和问题
我县城乡规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引领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还不强,规划执行中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由于规划的宣传培训指导还不够到位,少数干部的规划观念比较差,规划修编调整还比较频繁,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和约束性,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规划跟着项目走、建设指导规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未批先建、改变建设规划以及新小区开发擅自提高容积率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一些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正在开发建设的盛世华城小区及周边项目建设密度过大,现在道路已难以承受过密的车流人流。
2.规划的地域特色不明显,城市建筑风格比较单一。县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功能没有更多的扩展、品位提升不明显。城市规划建设中还缺失文化元素,缺少主题建筑、特色景观、亮点地标,没有很好的彰显海滨新城的个性。
3.各规划之间的衔接还不紧密,部分地块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尚未编制,供电、电信、燃气、污水处理、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还比较滞后,城市拥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与方便快捷的要求还有差距。全县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还有不衔接的地方,县城部分地块的控制性详规还比较粗放,给实施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破坏规划的行为经常出现,在市政道路和老城区改造中表现尤为突出。
4.规划服务发展意识还需增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规划的行政效率虽有所提高,但由于各镇规划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不足,没有在项目审批前对业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没有把好审批第一关。局少数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不深,缺少工作经验,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跟不上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再加上规划、发改、国土、环保、消防等部门协调不够到位,造成一些项目审批中来回修改次数较多、审批手续繁琐、环节多,效率不高,部分业主和群众对此仍有反映。
5.规划执法体制还不明确,对违法建设查处没有形成合力。城乡规划法虽然明确了地方政府的执法权力,但各镇建设部门没有实际处罚权,查处违法行为时常力不从心。各镇城管中队被县上收后,镇级的查处力度更加乏力,执法依赖度很大。这次检查中,各镇普遍反映,对一些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人大代表建议要加大对东环路两侧的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在对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部门间协同配合还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规划与执法两张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6.规划对农村建房的引导和指导不够,农居点规划建设还有不少矛盾亟需解决。近年来,我县农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一层半和一户两宅现象比较普遍,点外违建仍有发生。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村庄规划和农居点规划与我县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村庄基础设施无法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使规划形成一纸空文。农居点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如规划未经法定程序、用地不规范、布局不合理;政策不配套、奖励不到位,政策引领作用不强;基础设施跟不上,镇村无力承担土地征用和配套设施费用;进点农户房产证、土地证难以发放等,对此基层干群反映强烈。
三、几点建议
规划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也是各级政府指导城乡建设和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县政府及其规划部门要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抓好全县城乡规划的各项工作。
(一)对规划部门的建议
1.依法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管控作用。规划部门要把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规划的立足点,吃透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进一步审视已修编的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努力构建科学、合理、严密的城乡规划体系。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牵头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统一协调,切实增强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加强对县城核心区域、重要街区、沿路地带特别是城中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供水、排污、供电、通讯、绿化、美化、亮化等专项规划以及修理、收旧、洗车、排档等特殊行业规划的修编和衔接,使规划真正成为城乡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基本依据,真正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管理的综合调控作用。
2.结合我县实际强化城市设计,有力提升城市功能的配套。要结合如东文化的传承和个性的彰显,加快三号街区、栟茶老街区等保护性规划的修编,加大沿河、沿街小品建筑和雕塑规划设计,打造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做足水的文章,体现海的文化,使得每一处规划、每一处建筑,都能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要按照城市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先行、文教卫体事业布点服从城市功能布局、公共资源培植效率优先的理念,认真吸取老城区市政道路、商业网点以及学校、医院、市场、公厕布局不合理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公共设施的科学规划,切实解决县城交通拥堵问题,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要扎实推进通海路、碧霞小区、灯塔小区等重点地块改造和老小区升级改造的规划。
3.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切实依法维护规划的法定权威。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程序,做到规划一经审批,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坚决杜绝违法审批。要严格执行先有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先有规划后供地,合理确定用地规划和建设强度,真正做到集约、节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批后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规划执法的督查考核机制,实行严格的规划行政责任追究,对建设工程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内容建设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和核实,明确相关制度和责任,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违法工程建设行为,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划要求实施到位。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配合,所有建设项目审批中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偏差,坚决查处和纠正房地产开发中提高容积率、擅自改变规划以及工业用地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别墅和专家楼的行为。
4.创新规划服务发展的理念,有效促进项目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城乡规划服务于招商、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企业作为规划部门推动全县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努力查找自身不足,强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身服务,为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出新的贡献。要坚持依法审批与合理调节相结合,有效化解部分项目办理了土地征用手续但后因规划调整无法供地问题。要重视各镇不在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改扩建的规划问题,研究出台相关意见,有效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做好做精土地经营文章,坚持整体开发、配套开发和成片开发,认真做好房地产项目的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小区住宅、公建配套、宜居环境一体化设计,建立精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优机制,提升城市品味。三是要强化对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的规划指导,着力推进栟茶、丰利、马塘等镇旧城改造,加快岔河、长沙、洋口等中心镇的建设步伐。
5.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规划管理效能和执法水平。规划局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开展对规划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业务指导和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规范规划管理行为,提高规划行政服务水平,全面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正常开展活动,通过规划咨询制度、专家论证制度、项目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进一步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规划的透明度和规划的执行力。要进一步强化快办、传递意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在规划审批环节最大限度缩短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在服务中要实行网上服务一次性告知,不断增强规划服务的透明度。
6.加强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规划意识。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的重大意义,坚持不懈地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执行规划的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把城乡规划法纳入公务员培训和普法的重要内容,切实提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执行规划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提高政府对城乡规划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馆对公众开放的力度,各项规划和方案要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布。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利用公园、商场、旅游景点等场所,通过以案说法等直观效果的教育,广泛宣传规划法律常识,让群众了解规划,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规划,不断提高全社会规划执行的法制意识。
(二)对县政府的建议
1.严格规划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好规划委员会的作用。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县规划委员会要切实改变单纯谈规划要求规划执行要有刚性,遇到具体项目要求规划执行时要有弹性的思想认识。(Fwsir.com)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这一原则组织好各项规划的编制,特别是全县产业布局规划的编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要充分发挥规划决策作用,在项目选址、重大规划决策中要进行认真论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规划的可操作性。要实行科学的规划预警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体现规划的权威和刚性,严格规划修编程序,避免规划频繁修编和非法定程序修编的现象。
一、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的责任目标圆满并超额完成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的责任目标共14项。具体目标和完成情况如下:
1、全年计划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0天次。实际完成30天次,占年任务的100%;
2、全年计划组织大型文化活动8次。实际完成11次,占年任务的137%;
3、全年送戏下乡任务130场次。实际完成141场次,占年任务的1*%;
4、农村电影放映工程5000场。实际完成5260场次,占年任务的105%;
5、全年计划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活动3次,文化经营业主培训2次。实际完成“扫黄打非”集中活动6次,组织文化经营业主培训4次,分别占年任务的200%;
6、北阳平遗址群的规划、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方面。3月5日,*已由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我市文物开发保护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7、全年创作的音乐、美术、摄影、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6篇。实际完成6篇,占年任务的100%;
8、依法管理全市文化市场,确保我市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文物保护,确保库存文物和田野文物安全无事故。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狠抓责任落实,保证了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库存文物安全无事故;
9、完成国有土地租金缴纳任务。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确保了此项工作完成率达100%;
10、按月完成城市规划区内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污水处理费缴纳任务。该项工作完成率达100%;
11、计划生育“四率”达到100%。我们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完成率均达到了100%;
12、通过文化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强化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3、认真做好了兰—郑—长输油管道工程的服务协调工作;
14、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催查、催办和信息等重要工作。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年”活动。自全市开展“廉政建设年”活动以来,在市廉建办的统一领导下,市文化局党组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领导,严格程序,狠抓落实,注重实效,推动此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专门召开了班子会议,学习吕书记重要讲话;局党组成立了文化系统“廉政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文化系统“廉政建设年”活动方案,逐项目、逐内容、逐环节进行了部署安排。二是大力宣传发动。为推动我局“廉政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我们从深入宣传发动入手,强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制作“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等宣传标语;利用宣传橱窗开辟了“廉政建设年”活动政务公开栏;以“*文化网”为阵地,专门设立了“阳光行政”栏目,对规定的内容和项目全部予以网上公开,使文化管理工作达到权力清晰、职责明确、流程规范。三是注重素质教育。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健全了领导班子廉政档案,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廉政建设知识测试,坚持上好廉政党课,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率先垂范,先后为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3次,分别就“怎样当好领导干部”,“怎样当好正职领导”,“怎样当好副职领导”进行了深入讲解。四是注重创新途径。以“廉洁勤政”为重点,把“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狠抓单位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制作了宣传橱窗,对各项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和执法人员状况进行公示,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考评、卫生环境、办公程序、考勤考核、财产管理、文印登记、档案建设、门卫看护、车辆停放、会议秩序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团结、严谨、敏锐、实效、敬业、公正、诚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二)全面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大跨越”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意见,编制了学习计划,确保了大讨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我局通过网站公开单位电话、邮箱,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跟踪报道大讨论活动的动态情况,认真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组织职工填写《解放思想大讨论调查问卷》;局班子成员身先士卒,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文化工作大局和“五破五立”、“五查五看”的工作要求,对照自身的职责分工,通过“职工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法,广开言路,深刻查摆单位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相继召开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民主生活会、专题会等,组织干部职工认真传达局下发的实施方案,学习和掌握活动内容,领会精神,研究对策,狠抓落实。并针对查找出的影响我局整体工作的有关思想观念、思路措施、工作作风、发展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逐条分析并汇总,制定具体整改方案,狠抓落实。市文化馆、图书馆、铸鼎原文管所等二级机构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认真调研,书写并递交了科学、详实、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针对自身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整改提高,推动文化系统大讨论活动有声有色开展。按照活动安排,我们还积极开展工作百日“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大解决”活动。局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安排,设立了领导接访日,抽调6位同志,深入阳店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大下访”,组织各二级机构对单位内部的隐患进行系统排查,及时消除了隐患,维护了全系统大局的稳定。
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全力服务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我们把市文化活动中心的“三馆一院”建设,作为今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市北区指挥部认真做好设施内部设计论证、档案资料整理、项目申请、业务技术指导等。目前,市文化馆、影剧院、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成,图书馆、科技馆的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11月28日,我市博物馆陈列大纲论证会在函谷大酒店召开,省、市文博专家到会对我市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并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
二是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我们按照上级关于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精神要求,积极与市委组织部衔接,筛选确定了85个示范点,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共享共建。通过积极努力,已争取到了市财政配套资金24.5万元,并与上级配套资金一起上划省文化厅。在此基础上,我们和中标单位签订了供货合同,年底前安装调试完毕。
三是强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我们坚持以建设豫西文化长廊为载体,以农村基层文化大院、社区文化辅导站和乡镇文化站建设为切入点,先后在涧东区、涧西区各设立了1个社区文化辅导站,配备专业文化辅导员7名。举办了全市文化专干培训班,培训文化专干20余人次。开展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普查活动,澄清了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底子,建立完善了全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以310国道沿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为重点,新建成了故县镇盘东村,尹庄镇尹庄村、前店村和官庄村,焦村镇乡观村、东村和坪村,函谷关镇孟村村和梁村村,城关镇五龙村等10个标准高、设施全的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认真排查,我们筛选确定并向上申报农家书屋25个,着力拓展基层文化网络阵地。通过狠抓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戏剧振兴工程成效显著
蒲剧是我省的稀有剧种,*蒲剧团是我市唯一一个国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今年年初,我们下大力气对瘫痪一年的蒲剧团进行了整顿重组:一是在剧团内部组织演职员工积极开展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理顺情绪,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二是投资10多万元,购置了服装道具,更新了演出设施,充实了硬件设备,使演出质量和舞台效果大幅提升。三是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调整利益分配关系,使曾经流失于外地的一批优秀演员重新回团上班,提高了剧团的演出实力。四是新排大型剧目《狸猫换太子》(连二本)、现代戏《罪孽》等三部大戏,恢复了《反西梁》、《表花》、《取头》、《杀庙》等原有经典剧目,极大地丰富了演出内容。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行,使剧团面貌焕然一新,演出质量直线上升。今年,共组织戏剧演出366场次,所到之处观众好评如潮,获赠锦旗20余面。我市实施蒲剧振兴工程的成功经验,分别被《中国文化报》、《三门峡日报》、《金城*》等新闻媒体刊登,*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报道,剧团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空前提高。
(三)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亮点突出
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群众所办的十大实事之一,主要采取政府出钱、群众看戏(看电影)、文化局运作的操作模式。为把此项工作办好办实,我们分别成立了市送戏、送电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管理机制,加大了投资力度,完善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演出档次。其中在电影放映方面,购置了40部农村专用电影拷贝、30部备用拷贝,组建了18支专业放映队,充分满足影队的放映需求。针对我市农村地域广、村镇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放映与分散放映相结合的方式,对镇村相对集中的地区,由电影公司组织车辆和放映队,分4个区域集中放映,实现每晚每区安排放映3—5个村目标。对偏远和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实行影队包干责任制,确保放映活动一村不漏,一场不缺。全年累计放映电影5260场,达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规定要求。
(四)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全面铺开我们按照全省文化系统创建方案要求,成立了局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加强对此项工作领导。制定实施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对局机关环境进行了整修,刷新了墙壁、楼杆,对供水管道进行了整体维护,改造了供电线路,安装了走廊照明灯。实行机关卫生区域轮流值日制度,强化督查,优化了环境。重视宣传发动,利用宣传橱窗、会议、文化网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动态,营造舆论氛围。制定实施了依法行政工作各项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组织人员到市地矿局、林业局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经验。认真搜集整理各项资料,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档案。结合政风行风评议活动,面向社会开展文明执法承诺服务,提升了文化部门良好形象。通过不懈努力,我局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工作全面铺开,为迎接省里验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在对田野文物的巡查保护工作上,我们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制作文物普法宣传标语,张贴文物普查宣传画报,开展文物法规咨询活动,先后8次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全市17个乡镇(区),共普野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新发现31处;建立文物保护单位业务文物保护小组30个,发展业务文物保护员170名。按照普查时间进度安排,目前我市寺河、大王、阳店、川口、尹庄5个乡镇的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在馆藏文物上,我们一方面开展经常性的文物安全教育,邀请专家老师授课,组织专业知识测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不断完善内部设施。自筹资金对单位内部用电线路和展厅风化损失严重的部分进行整修,保证了馆藏文物安全无事故。
二是积极主动做好我市秦函谷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年10月,我市秦函谷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上级暂定为不列入首批申遗名单后,我们针对审议专家提出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大量的钻探和发掘,发现了汉代古道路基,确认了函谷关战国城池走向、范围及面积。并在鸡鸣台、瞻紫台及东西两个瞭望台下发现了大量夯土层。在此基础上,20*年2月,我们又邀请国内有关文物机构专家学者,召开了秦函谷关考古调查汇报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秦函谷关应被列入丝绸之路各遗产点名单。20*年5月,在洛阳召开的全国申遗工作反馈会上,国家申遗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再次提议,将*函谷关列入申遗名单。我们根据省、市文物局通知要求,重新启动申遗工作。6月上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根友,市政府副市长冯俊珍受市委、市政府委托,率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亲赴郑州向省里递交申遗规划、文物本体保护规划和文物修复方案,使我市秦函谷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迈入了正常化轨道。8月下旬,我们邀请中国建筑设计院规划专家,对函谷关景区及周边十多个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的遗迹、遗物点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地理环境、文物构造和分布状况,为下一步规划提供科学、翔实的资料依据。11月21日,省丝绸之路申遗专家、省文物局外事交流合作处处长陈炎堂深入我市,对我市“秦函谷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为我市下一步申遗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积极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的文物勘探工作。我们认真搞好国家电网背靠背二期、西气东输二期、兰—郑—长输油管道和郑西高速铁路等国家大型工程及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的钻探调查,配合三门峡文研所抢救性发掘古墓24座,收回出土文物73件。完成我市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钻探项目43个,钻探面积65.7万平方米。
四是积极做好铸鼎原文物的调查和宣传力度。一方面做好铸鼎原遗址群的调查了解。5月份先后2次组织业务人员,分别对蚩尤山和荆山进行考古调查,确认了该地区的文物考古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多种展览活动,加大对铸鼎原地区50处古文化遗址的保护宣传力度,充实“北阳平遗址群考古成果展示厅”版面内容,吸引了有关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多次参观考察,使其成为社会各界熟悉铸鼎原、了解*文物的平台。3月5日,耗时两年搜集整理的《北阳平遗址群·西坡遗址规划》被国家文物局研究通过,为我市西坡遗址今后的保护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一是认真抓好节庆和广场文化活动。我们配合市委宣传部,认真做好“金城之光”春节晚会的节目编排,协助焦村镇完成元宵节期间“金鼠旺春”大型社火表演。5至10月份,我们参与指导了市委宣传部大型赈灾义演,以及市交通局、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3个单位举办的19场“金城之夜”广场文化活动。为营造城市开发建设浓厚的文化氛围,10月上旬,我们诚邀山西省临汾蒲剧院、河南省豫剧二团等国内知名剧团,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建设工地义演23场,在全市引起强烈轰动。
二是积极发展民族文化和书香文化。利用双节、老子诞辰纪念、传统古庙会、双节、端午节等节日举办大型书画展、书画联谊、有奖灯谜竞赛等各种类型的推介活动,扩大文化工作的社会影响。3月份,我们在函谷关举办了书画展,共展出作品400余幅,并组织书画作者6人、剪纸艺人10人进行现场表演,真正把优良的民间传统技艺带到农民群众当中,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4.23”全民读书日之际,我们组织和引导全市各中小学校纷纷开展了“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竞赛活动,涌现出了市实验中学、市一中、市一小、市实验小学等全民阅读先进集体。同时,长期开展图书借阅、下乡追集服务活动,全年先后接待读者3.6万人次,流通7.2万册次,开展“送书下乡免费展读”活动45天次,展出图书1000余册,杂志300余册,接待读者8000余人。
(七)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一年来,我们围绕“科学决策、繁荣发展、规范管理、热情服务”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法规培训。我们始终把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培养作为重点来抓,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坚持亮证执法、持证上岗;积极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文化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资格证。先后举办网吧、印刷、图书经营业主培训会,印发《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培训资料》,强化经营业主的依法经营意识;配合“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展出文化法规政策宣传版面30余块次。二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从3月中旬到10月下旬,我们先后在音像市场、图书销售市场、印刷复制市场开展6次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出动执法人员89次,查处盗版音像制品631盘,收缴盗版图书5212本,对6家印刷复制经营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立案查处了市黄河印刷厂印制含基督教标识广告宣传单,对市五高使用盗版教辅“高考一本通”案件进行处罚。三是做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有关证照的审批和年检。共换发《文化网络经营许可证》73件,《娱乐经营许可证》15件、《出版物发行许可证》检证36件,《印刷经营许可证》换证34件,办结率达100%。四是强化对网吧经营的整治和监管。通过开展“春季行动”、“零点行动”、“奥运安保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治理网吧未成年人进出、等级不规范和超时经营行为。全年共检查网吧60次,依法处理违规网吧60家次,处理群众举报网吧违规案10起,结案率达100%。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综合监督体系建设。7月份,我们投资50余万元与市网通公司联合建设了网吧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43家网吧安装摄像监控设备。9月24日,三门峡市政法委组织六县市政法、通信系统负责人,深入我市网吧监控中心,现场交流和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为强化社会监督,11月份我们聘请文化执法社会监督员16名,积极参加市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栏目,细心解答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八)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整体上台阶。一是积极搞好函谷关老子文化园建设规划。我们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旅游数字技术研究所对我市函谷关老子文化园进行规划,拿出了总体规划和核心区详细规划,为下一步开发建设函谷关老子文化园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面对文化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我市各乡镇、各部门制定科学、翔实的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引进技术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故县镇河西村加快汉山旅游开发步伐,投资800多万元,制定了汉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硬化进山道路3公里,修建人行步道5公里,筛选确定旅游景点30余处,建成了休闲宾馆,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入住。今年“五一”、“十一”期间接待游人5000余人次。焦村镇女郎山景区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人行步道、观光水库、漂流渡槽、旅游公厕、地质博物馆等设施,吸引城郊及周边群众纷纷前来观光旅游。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发动经济能人兴办了具有浓厚文化品位的万菌苑、神泉山庄、信达生态园、风情苑等5处休闲文化园,全年文化产业经营收入达120余万元。朱阳镇立足资源优势,一方面强力打造“虢州砚”优势品牌,广泛吸纳祖传艺人,强化技术研发,推动“虢州砚”产品走俏市场,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另一方面围绕当地丰富资源,举办了首届“核桃文化节”,并通过积极努力,被上级命名为红色革命老区、佛山省级森林公园,使该镇成为继革命传统教育、天然休闲观光旅游和商贸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大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焦村镇杨家村的灵芝盆景不断引进先进工艺,积极参加各类型推介活动,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知名度,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三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导扶持产业经济实体走上市场化发展轨道。在市文化局和尹庄镇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剪纸民间艺术家郭丽萍创办了艺苑民间艺术传承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我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营企业。该公司集人员培训、手工制作、贴画装裱、工艺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采取“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公司整体实力。该公司出品的《千古雄关道家之源》、《紫气东来》等大型剪纸作品,在国家农民艺术展览馆、中央美术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组织的展览中均获一等奖。四是西闫乡、五亩乡群众千方百计引进资金,各投资上千万元,新上凯乐、凯越两个彩色印刷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凯乐公司于3月份被中央党校、中央文献出版社《红旗飘飘》编辑部确定为总承印单位,总印数100万册,金额达6000万元,从而一举跻身全市乃至全省的印刷企业龙头行列。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业务能力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还不能充分胜任当前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