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欧阳询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舍利塔铭形制上分为摩崖(浮雕线刻)和石版(镶嵌于舍利塔中)两类,文字格式上和碑铭差不太多,但没有碑的首和座。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高颎舍住宅为寺,称为真寂寺。三阶教始祖信行禅师自山东来,高颎在寺内为他建院,成为三阶教中心。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称化度寺。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寺被废,次年恢复,改称崇福寺。现存的化度寺位于陕西乾县阳洪锁境内,是近年重建。
僧邕禅师是信行之后化度寺的住持。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年八十九岁圆寂也没有葬在寺内,而是效仿信行,在终南山举行林葬。弟子收拾遗骨建舍利塔,塔上嵌石刻塔铭,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正书,三十五行,行32字,接近方形(见图1,吴湖帆复原本)。《化度寺》字径比较小,不到2cm,只有《九成宫》的80%,最多算是中楷。
北宋庆历初年,陕西都转运使范雍游览终南山某佛寺时,看见断石砌在地下,仔细看竟然是《化度寺》,于是叹为“至宝”。结果寺中僧人以为石中有宝,砸破一看,什么也没有。等到范雍再来,发现石头不见,问明情况,找到被丢弃在寺后的原石,已经碎成几段,于是用几十匹缣交换(真是廉洁啊),把原石带回了家。靖康之乱,范雍后人把石头藏在井中。战争结束,有人把它取出,做了数十本拓片,然后就把原碑彻底毁掉了。
后面的故事主要围绕传世的拓本展开: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成亲王永瑆以白银一百两买下了明王孟阳旧藏本《化度寺》,过了六年,永瑆以白银四百两购入南海吴荣光筠清馆藏本。又过了三年,永瑆将王孟阳本转赠他的侄子侄荣郡王绵亿,因为他认同翁方纲的观点:吴氏本是原石宋拓,王氏本是宋拓翻刻本。
翁方纲(公元1733—1818年)是欧体权威,谁也不可能像他这样,见过几乎所有《化度寺》的宋拓本,花四五十年时间研究,一笔一画的比对,动辄写个上万字的题跋,根据拓本做出了第一个原碑的复原图(图1吴湖帆的碑式,就是根据翁的复原校订),还把各种拓本系统地分类为原石拓本、翻刻本和摹刻本,他的判断谁会怀疑呢?
保存到现在的《化度寺》拓本,被翁氏定为“原石宋拓”的大约有五本:
第一就是南海吴荣光本,存608字,吴荣光在上面钤盖了无数个圆形朱文“吴”字印,以示拥有。翁方纲考定为时间最早的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拓本。现收藏于日本著名的三井文库。民国期间日本博文堂和上海艺苑真赏社都有珂罗版影印,日版又名《宋拓化度寺碑来去原委各札》,收集翁方纲论碑手札十几通。1990年二玄社《原色法帖选》彩色版精印,称为“詒晋斋”本,国内尚无翻印。(见图2)
然后是吴县陆恭松下清斋藏本,存227字,装裱次序有点混乱,入清经陆恭、李宗瀚递藏,题首有李宗瀚钩摹的李东阳篆书,后面还附有翁方纲致陆恭手札。翁氏考定为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范雍的拓本。民国有正书局有大开本珂罗版影印。2011年瀚海春拍,这个拓本出现在“少帅墨缘——张氏家族藏珍”专场上,估价三到五百万,流拍,但拍卖图录作为彩色印本流传了开来(见图3)。
还有一个临川李宗翰静娱室藏本,存438字,比松下清斋本多,但墨色灰淡一些,装裱时有剪配移补,翁方纲认为也是范雍的拓本。民国文明书局珂罗版影印(见图4),建国后无印本。
然后是南海伍崇曜粤雅堂藏本,存600余字,也称为端方藏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翁方纲考定为原石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的拓本。这是翁氏所谓五种北宋拓本中存字最多的,名人题跋也最多,每页都有翁方纲校记。装帧时亦将原碑泐损空缺处都留出来,比较可贵。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珂罗版影印,建国后无单行印本。(见图5)
最值得翁方纲骄傲的是他的自藏本,存498字。翁氏考定为原石北宋熙宁年间拓本,在上面反复题跋,认为是海内第一。今藏日本京都大谷大学。光绪间有石印本,大谷大学1967年《宋拓墨宝二种》中所印彩色珂罗版极精彩,(见图6)国内暂无翻印本。
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罗振玉在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那里,看到了伯氏从一个叫敦煌的地方弄来的一开两页《化度寺》拓本,感觉“焕若神明”,与曾见过的南海吴氏、临川李氏等所谓宋拓本“判若霄壤”。伯希和还告诉他,还有五开十页为英国人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所得,可以搞到照片。1916年罗振玉取敦煌所出碑帖合印《墨林星凤》,第一次在中国发表了伯氏的这二页。(见图7)又过了七年,终于盼来了伯希和寄来的另外十页的照片。1928年,罗振玉增印小本,国人始见唐拓《化度寺》全貌。
敦煌本前两页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后十页藏于大英图书馆。由于篇幅小,在国内很少作为单行本印刷出版。
而在之前的1926年,罗振玉在上海,第一次见到最前面所说的,被成亲王当做人情处理掉的王孟阳本《化度寺》,这时的王本,已经和宋拓《九成宫》、《皇甫诞》一起被潘祖荫作为女儿的嫁妆,嫁到了吴湖帆家里,可以称为“四欧堂本”了。罗振玉觉得这个本子也是“神采焕发”,确定为唐石宋拓,同时觉得翁方纲在题跋中宋翻宋拓的论断是颠倒黑白。
至此,翁方纲对《化度寺》的鉴定已经全部翻案。
全本的四欧堂《化度寺》装成册页,极为精美雅致,(见图8)前有荣亲王、沈树镛、吴让之、王同愈等人题签,又有吴湖帆手绘《勘碑图》、复原的《化度寺碑式》;后有翁方纲、成亲王等一大批学者名流的题跋考证和观款,这些还不够,又专门请了伯希和用法文写了题跋(见图9,后附陆翔翻译),册尾更装入罗振玉影印的敦煌本,都是装裱史的创举。
吴氏再托罗振玉交给中华书局珂罗版精印,在拍摄时使用了滤色片,使印出的效果原拓还要清晰些。题签、图式、碑拓、考证一个都不能少,成为中华书局的珂罗版经典。后来的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中国法书选》等选印《化度寺》,都是据此翻印。不过二玄社加印了敦煌本,再和《温彦博碑》合在一起出版,(见图10)现在在书店里能看到的大陆印本《化度寺》和《温彦博》合印,一定是翻印二玄社。
1949年后的大陆的四欧堂印本,基本也是翻印中华书局。1984年第六期《书法》杂志、1985年第五期《书谱》杂志,上海书店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的印本,因为是16开,只取帖心,周边的题跋就减掉了。只有成都古籍出版社1987的12开本基本保持了原貌。
四欧堂本1960年代归上海博物馆,然后转藏上海图书馆。
2005年为了配合展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8开巨册《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选印了几页四欧堂本,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彩印本,但清晰度还不如珂罗版。据说今年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期“翰墨瑰宝”系列会出彩印本,翘首以盼。
不过比较前后印本,会发现一个小插曲:当年吴氏在拿四欧堂本和敦煌本细校时,发现有些不吻合的地方,不免有些心虚。比如第一个“化”字。于是一狠心,将“化”字涂描一番,使之与敦煌本丝毫无异,毫无痕迹,1928年还煞有介事在旁题记:“化度二字经前人描过,校唐拓残字有失”,可惜之前的珂罗版出卖了他。(见图11)
故事还没完:1960年,30岁的王壮弘陪张彦生在吴湖帆家里看了四欧堂本,后来经过仔细比对,下定了翻案的决心。他在后来的名著《增补校碑随笔》中认为敦煌本讹误很多,实际也是翻刻本,只有四欧堂本是从原石拓出。他在1984年《书法》杂志欧阳询专题中发表《欧阳询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详细地用图版阐明了这一观点,激起不小的波澜。翁闿运在1985年《书谱》杂志发表《化度寺碑研究》,也认同敦煌本是翻刻。
其实当年敦煌本一出,其风格和很多人心目中的欧体不相吻合,怀疑者就不在少数,比如1911年杨守敬的《书学迩言》,就直说敦煌本“亦重刻也”。
为敦煌本辩护的是先后见过英法原本的施安昌,他先是在1991年第八期《文物》发表《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敦煌本王孟扬本校碑纪事》,后来在1996年的《故宫博物院院刊》又发表《观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敦煌本补记》等文章,指出王壮弘等人依据的罗振玉印敦煌本照片质量不高,导致误判。敦煌本有些字呆板僵滞,是因为字口经过了当时人的勾描、涂抹。
近年由于国际敦煌项目(Th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IDP)丝绸之路网站的建立,大量敦煌文献的清晰图片在网络被共享,这里面就包括《化度寺》的彩图,(见图12)于是在网络中对《化度寺》的研讨增加了更多新手段和全新角度,大家可以上网搜索,这里不赘述。
还要提几个印本:
天津杨柳青1979年的12开本《欧阳询化度寺》,用的是一个日本传本。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就如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给这条历史长河增添了一分亮丽,并闪耀于世界之林。
汉字,神奇而有趣,古老而丰富,又充满着活力。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汉字的感悟:精灵般的内心、风情万种的外形、深邃的岁月、历史的温度、生命的气息。读了这段话,不仅使我最初对汉字的理解升华成了一种爱,也使我有了自己对汉字的一种有趣的感受: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具备。其实,汉字有时就像是一位少女,在不同的时光绽放出不同的美丽;或是一位少年,散发着特有的阳刚之气。
书法是汉字中一门独特的艺术。不知为什么,我对书法情有独钟,也许是受曾祖父的熏陶。我的曾祖父对书法有着很深的造诣,小时候看他写毛笔字,让我对书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国书法源远流长,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以及审美观的不同,写出的字的形态特征也就不同。王羲之的字清新端秀、妍美流畅,有天下第一行草之称。顾真卿古朴有力、巧拙并用,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还有欧阳询、苏轼、米芾、赵孟?等也都是各创一体的书法家,有的婉若游龙,有的连绵飞动,有的俊迈刚劲,真是各具特长,风格多样。
世界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可见,汉字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书法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书法源于汉字,而汉字的美又体现于书法,她因书法而更神奇更有趣,让我们一起从汉字书法中去寻找知识的灵感吧!
请记住本站网址 白云飘飘网
>> 欧阳中石:桃李芬芳的书法大家 可爱的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书法艺术 “护犊子”的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 学“聪明”的书法顽童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欧阳中石简单而执著的追求 书法家欧阳中石为南雄过村题匾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黄河万里图》题跋 欧阳中石“偷艺” 走近欧阳中石先生 古风巨匠――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再多苦难都开朗 欧阳中石 再多苦难都开朗 欧阳中石 “固执己见” “无奇”之奇:欧阳中石 李铎 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书法大家 欧阳中后:电脑对书法不是挑战是督促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的欧阳询书法浅论 桃李芬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欧阳中石:桃李芬芳的书法大家 欧阳中石:桃李芬芳的书法大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教育家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是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
200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他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造型艺术成就奖”,是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书法工作者。
他治学博涉多优,在逻辑、国学、音韵、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学科都有精深的造诣。
“向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
现任北京师范学院逻辑学教授,兼任书法艺术专业主讲的欧阳中石。学书先从师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用工更勤。常作行书,从法二王,而又取势于王。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部艺术系列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
他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四五岁时,已能撰碑属文了。然而他深知艺无止境,决定造访名师。经过家人亲友四处打听,访得隐蛰济南的武岩和尚是一位书艺高手,于是携习作造访。虽说这位老和尚在苛责了他不会写字之后还是答应了收他为徒,却让他买其5块钱的宣纸来写。5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的月薪。于是就为这5块钱的宣纸,他每次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然而等他学有所成,母亲才告诉他,买宣纸的5块钱老和尚根本没收,每次都退回到了母亲手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石老人如今讲起这个故事,感触颇深地说:“我的这位老师,不但书法好,而且懂得教学法。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对学习机会也一样。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5块钱,就是借此给我施加压力,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这使我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可以说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后来欧阳中石又跟天津的吴玉如学过书法,跟齐白石大师学过画花鸟,跟奚啸伯先生学过京剧。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季羡林、王宪均、汪奠基、周礼全、任继愈;艺术方面,有齐白石、奚啸伯;书法方面,有吴玉如等。他跟这样一批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欧阳中石说:“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只是个教书匠”
欧阳中石高中毕业后在济南某小学任教教过各个年级。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也许是中石老人觉得自己一生受众位老师影响太大,他从1954年大学毕业后也献身教育事业。这一教,就是半个世纪。
很多人因为中石老人卓越的书法成就而称其为大书法家,他却打趣地说:“不要叫我书法家,最多称我书学教师。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带过博士后,也曾教过小学生,教过中学生。作为教师,我教过书法,也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哲学等。”
在学术上,中石老人经常教导学生“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也是他对于书法的一贯主张。对于这16个字,他解释道:“在今天,‘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印刷的书籍和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书法可以焕发‘文’与‘道’的光彩。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切时如需’,就是要切合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老师,教书更要育人。中石老人始终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德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德是使人成长的关键。这源于教导过他的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在聊到教育话题时,中石老人始终对他的老师们念念不忘。“教我的那些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育我如何做人,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他也如同教他的老师一样身体力行。在公共场合,他十分注意尊老敬贤,从不向前靠。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甘居人后”。尽管现在中石老人的书法艺术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却从未见他举办过书画展。当有人好奇地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坚定地说:“个人终生自鉴,为什么?怕丢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简单的回答就是中石老人治学严谨的体现。
和谐世界 坦荡情怀
中石先生在教学中主张用我们的书法让世界焕发出光彩,用书法展示世界的美。他特别强调,书法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他说:“与时俱进,这个词对于我们认识问题太有意义了!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写字的机会少了,写字更成为一门艺术。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如何继承和发扬;书法,如何掌握时代的主线,写出思想性。这是生活的需要,这是艺术的需要!”
中石先生认为,文化圈子里面保持着古老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尊重。许多国家把学校的第二种语言定为汉语,这对中国书法的发扬非常有益处。中国的书法也将会随着中国文化发展而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普及而普及。
谈到书法艺术的抽象美和具象美时,中石先生认为,清楚也好,朦胧也好,变化是允许的,但要看需要。有一种很好的多元论:书法界有许多流派,有古代的,有新出的,无论哪一派都需要尊重,营造和谐氛围。要百花争鸣,把书法艺术推向更高一层。
先生年近八旬,仍然工作在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的岗位上,为培育祖国需要的青年一代默默耕耘,对新人的成长充满渴望。
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在诗中写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刘禹锡感慨时光的东去不复归,还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中石先生期盼年轻学者,中青年书法家学生早成大气,服务社会,他巧改刘禹锡先生“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诗句为“芳林陈叶期新叶,流水前波望后波。”寄语青年一代。一“期”一“望”,展现大师坦荡情怀!
“一树樱桃春带雨。”总愿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教书匠的中石先生,秉持着自己书法育人的理念,不辍“劳作”,他相信中国书法艺术的未来更加炫目多采。
欧阳中石认为,书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的需求,才能对今天的社会有所裨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汉文是联接结晶的串珠,书法是串珠发出的光环,书法专业要从这个光环切入,研究中华文化,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文学科。”
在瀛台,他看到清帝乾隆写的四个字 “对时育物”,心中不觉一震心想,“时”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乾隆都意识到了,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
为此,他要求自己、也鼓励学生们广涉博学,努力将书法专业办成综合性、跨学科的新型专业体系。他曾在中学施教数十年,几乎教遍了所有的中学课程。他说:“看起来,似乎是不务正业许多年,但这种经历是一笔财富。因为这些经历,在我的心里都有积淀。”至今,他还常常给他的博士生讲起中学的化学课:提纯和结晶是做一切学问必经的过程。
在北大读书时,欧阳中石曾受到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等学界泰斗的指教。一次,欧阳中石将自己写好的论文交冯友兰先生指正。冯友兰看过后,慢慢说道:“这篇文章不能用啊。”“为什么 ?”冯先生一字一顿地说。“一定要言人所未言!”
欧阳中石觉得,和这样的学人、师长交往是一种幸福。现在,他的学生们也正在感受这种幸福。作为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名家,他的日程总是被安排得非常紧张。但是,不管多忙,每个星期一的晚上,他都要到教室去,亲手指导学生临摹、创作。尽管两年前,他已经把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交给了年轻人,但是,对他钟爱的书法专业和他关心的学生们,他一刻也没有松懈。
邂逅书法是在小学,感谢陈鸿老师带我走进墨香飘逸的世界。初学时即被方峻险劲的欧体字所吸引,每每凝视字帖便心驰神往。可那时幼稚无知,不懂字之理趣,只是单纯的摹仿,写出的字却毫无生动之感。幸得陈老师悉心教导,传授笔法精义,加之自己在练习时认真感受体会,我很快便融入到魅力四射的书法世界中。笔行纸上,观粗细变化、方圆交替,看撇成兰叶、横成阵云。每个字都如鲜活的生命,让人不禁怡然沉醉。
每当端坐执笔,心无旁骛地书写时,似与先贤对话。聆听一个个充盈感动的故事,我便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怀素蕉书笔冢而不厌,张芝池水尽墨而不倦,献之缸中水尽而不休,智永退笔如山而不断,欧阳观碑三日而不去,钟繇捶胸吐血而不悔……古人云:“书,心画也。”临池学书,修身怡情,日月积淀,使我的性格中濡润了沉着,淡泊的气质。我学书一年有余,进步显著,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亦为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中学,曾因课业繁重而将书法搁置一旁。虽觉遗憾,但闲暇之余仍不忘拿出字帖观摩品悟。如今,我转入对硬笔书法的研习,憧憬着手持硬笔能写出毛笔字的气韵。我深知在掌握传统技法基础上,要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不断汲取新的元素,方能提升至更高的层次。
精研勤学是良训,一分努力一分才。满怀热忱,秉持着书法大家教会我“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的执着信念,我相信,我可以在书法这条高古之路上走的更远!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QUANGUODISANJIESHAONIANSHUFADASAISANDENGJIANGXIAOSHUJIA
我叫郭越,今年14岁。我自2006年师从张建国老师学习书法,如今已度过4个春秋。我先后临习了《曹全碑》、《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以及行书《兰亭序》和小楷《灵飞经》等。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被“全国青少年书法级别评定委员会”评定为毛笔隶书临帖六级、楷书临摹九级。我的作品在2009年第二届全国少年书法临帖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 2010年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书法不仅让我一次次收获了喜悦,更带给我快乐和自信。现在我不仅书法上小有成绩,在学业上也不甘示弱。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说:“自信是一种境界,它在承认自己是渺小的同时证明自己的伟大,我的世界因自信而精彩!”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QUANGUODISANJIESHAONIANSHUFADASAISANDENGJIANGXIAOSHUJIA
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未成熟: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写字练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除了培养写字兴趣外,应多寻找优点进行表扬。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对于差生更要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表扬。
例如,我班上有个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差,字迹更是糟,刚开始写字课交上来的作业几乎看不懂什么字,但我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他有完整的作业交上来,并告诉他,老师眼睛不大好,改他的作业很吃力,若下次能工整些就更好了。第二次的写字作业交上来果然不一样,虽然还是差,但可以看出他有认真去写,我便在他的评语栏上写道:“进步很大,老师相信你还会写得更好,加油!”就这样,他的每次作业交上来,我都进行面批,并努力帮他找进步点:多到一行字,少到一个字或一个笔画写好都给他圈出来,尽可能地让他每次都感受到成功和尊重。他对写字课也越来越有兴趣了。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各项作业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幼小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倍加呵护。”若一开始就把这孩子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将破罐子破摔,讨厌学习。所以,对于学困生教师一定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去看待他们的优点。
二、尊重差异,因材激励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激励。因材激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让写字评价的评语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字一直写得很好的,态度认真,可用赞美的语气评上:“你的字总是那么漂亮,看着真舒服!”“评改你的写字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整洁的字迹,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对于进步快的作业,可采用鼓励式的评价:“你的字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只要你努力,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嗨,祝贺你进步了,好样的,继续努力,成功将属于你。”对于一些时好时坏的字,可评上:“如果你天天能写这么好,该有多好啊!”“你对自己今天的字迹满意吗?”对于极差的作业,评上:“老师相信你只是没有认真写,对不对,相信你认真写一定会写得更好!”通过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激励的办法,使优秀生兴趣越来越高,使后进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写字的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另外,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及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写字习惯。
三、积极自主,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人在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程,是学习者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仅自己要激励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形成自我激励,促使学生自觉的习字练字。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学生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收获,让学生时刻记住: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每天用“我能行”来暗示自己是最棒的。其次,用故事自我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自己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书法家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梦里练字的故事,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的故事,怀素练字的故事……,这些古人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有所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要写好汉字的热情,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激励,写字练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一种内需求。
一、在写字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家,有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因为这不是书本上的,而教师对此进行介绍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在最初的写字课上,我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学生听了课都说古人了不起,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说要把字写好超过古人。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跟学生讲解笔画、方法,效果明显有提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发扬祖国文化传统,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学习写字,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坚持勤学苦练,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事实上,在练字时从学生的表现便可看出他是否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字,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做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从哪里来呢?当然也是可以在写字教学中慢慢培养的。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尤其当他们练了字花了时间发现进步不大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积极性,一方面也是提醒学生注意。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这样的意志品质。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基础较差,尽管花了工夫,却总不见长进,自己也有些泄气了,见此情景,我没有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拿了本有书法家学书的故事的书给他们相互阅读,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果然,他们很快想通了。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些好的品质同样可以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在写字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 多方激趣
1. 环境濡染。教室里、校园中,浓郁的书写氛围,能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心灵。教室墙壁上张贴书法佳作,吸引学生观赏。用书法形式展现的标语、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呼吸墨味书香。“学习天地”里设置“写字乐园”,安排“比一比谁的字写得漂亮、进步快”专题园地,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学生长期处在浓厚的书写氛围中,自信心随之增强。
2. 故事诱导。书法家的学书故事,会拨动学生的心弦。王羲之临池学书、清池成“墨池”;欧阳询露宿碑旁,揣摩碑文三天三夜;怀素习字写穿木板,柳公权勤奋练字,郑板桥卖字助穷人,岳飞沙土练字……教师适时讲解书法家练字的趣闻轶事,师生共同欣赏传世佳作。耳濡目染中,学生敬佩、向往、追随、模仿之心会渐渐滋生,习字的愿望油然而生。
3. 教学吸引。电脑课件,可以显示字的书写过程,观察研究字的间架结构;实物投影仪,可以展示学生的习作,评点书写的优劣,使指导更直观、形象;PPT演示文稿,可以同时展现多份作品,在比较、揣摩中,让同学从中受到启示。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感受汉字形象美的同时,赋予静止的汉字以生机和活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欲望。
二、 歌中学法
正确的书写姿势、规范的行笔顺序、合理的结构布局,是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其编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诵宜唱的儿歌、顺口溜,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1. 记住姿势要诀。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是学习写字的开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和巩固,以保证学生写字时能凝神静气。“头直身正足要安,两臂轻松自如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首“写字歌”。根据《五指兄弟》的故事,我编出了《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上面捏着,老三下面托着,老四老五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靠着。”“削的地方不抓,抓的地方不削。”“胸离桌子一拳,指离笔尖一寸,眼距簿本一尺。”……同学们边吟诵儿歌,边提笔写字,不仅卫生健康,更为写好字打下了重要基础。
2. 掌握运笔要领。写好每个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我针对汉字点、横、竖、撇、横钩的五种基本笔画,与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总结出了书写口诀:“点像小雨点,落笔快;横像小扁担,稍上斜;竖像小树苗,要挺直;撇像小扫把,撇要出尖……”再将提笔、运笔的过程编成顺口溜,如写“横”时,“起笔轻,运笔快,收笔回”;写“竖”时,“起笔重,运笔快,收笔提”等。同学们边说顺口溜边运笔,增添了趣味,加深了印象。
3. 领悟结构要点。利用教材中“写好铅笔字”的训练项目,我和学生一起观察、比较,领悟出一些要点。单独写“木”字,要“撇捺撑开不落地”;“木”字旁,“横要短,捺变点”;“木”字头,“有点扁,竖要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实现从一个字到一类字的延伸。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字,我总结出规律:左右结构,“比比高矮,看看宽窄”;半包围结构,“左半包时要偏右(历、差),右半包时则偏左(句、式),左下包围底部宽(旭、延),左三包围下横长(区、医),下三包围包一半(画、凶),上三包围里靠上(同、问)……”通过这些儿歌,引导学生找出每个字最高或最矮、最长或最短、最宽或最窄的笔画,从而逐步领悟汉字的书写特点和部件构架关系。
三、 评价添喜
及时的肯定、恰当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发挥评价机制的正向激励功能,能增强学生持续练字的内驱力。
1. 晋级奖励。评判学生作业,在考核正确率的同时,我注重从态度、整齐、笔锋、整洁、进步程度等方面,关注书写的质量。即使书写出现错误,但只要书写认真、大小
匀称、行笔有力、簿面整洁、进步明显的,同样给“”以鼓励。只要在质量指标的某一方面做得较好,就奖一个“”;如果两到三个指标都比较好,就奖励一只小蝴蝶。为了加大激励强度,我采取了“累积晋级、得蝶嘉奖”的办法,即每获得十个“”,可以兑换到一只蝴蝶;每得到一只蝴蝶,当天的书写作业可以减半完成。为了获取“积星换蝶”的奖励,学生特别注重把字写整齐、写美观,并且把每一次作业都看作一次练字的机会。日积月累,良好的书写行为成为习惯,学生将受益终身。
2. 定期展示。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我定期举办班级写字展览。“美字展”是班级“学习园地”中最大的一个版面,每个星期都更换展品。展品中,有学生日常的作业、有专门的练字单页、有同一位学生前后书写作品的对比等。日常的“美字展”,没有特定的对象,主要将平时写得好的习作拿出来展览。每隔四个星期,组织一次“个人作品展”,专门展示一到两位学生的佳作。每隔八个星期,组织一次“书写进步展”,褒奖不懈努力的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肯定、同伴的关注,同学们都喜形于色、乐在心头。
关键词:书法;教学;素质;作用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有助于学生书写能力、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其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涉及内容。”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笔走龙蛇,异彩纷呈。书法教学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从理论入手,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了解书法的学问和魅力,教学过程须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庄、整洁、美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书法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做到“八”个字、三个“一”,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一尺、一拳、一寸”“提笔就是练字时”,这些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双姿都不正确,因此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提醒,不断矫正、强化,并给姿势正确的同学表扬与鼓励,还应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及注意书写环境的整洁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二、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学习写字,也是教育其如何做人。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具有坚毅的品质。笔者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古今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以墨当酱,欧阳询睡碑读帖等,学生在其影响下,兴趣大增。“字无百日功”,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
三、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与毛笔兼修,审美与实用并重。书写是人们用手创造美、用眼睛欣赏美、用心体会美的一个细腻过程,鲁迅先生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书法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赵孟頫、吴昌硕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喜欢雄浑的学生写《勤礼碑》,喜欢严谨险峻的学生学《九成宫醴泉铭》等。在长期的写字训练中,学生耳濡目染,心追手摹,其审美能力将逐步提高。
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内心体验,包括爱的情感、荣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如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硬笔写字时,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要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过春节时家家写春联、贴春联。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孤立的,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如在练字时,教师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学生在优美乐声中体会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体验写字的乐趣;在课堂上讲述书法家爱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书法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的最大对手是自身无尽的烦躁。而学习书法恰可以使人们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自古以来,大部分书画家都可以颐养天年,享长寿之乐。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人民教育》中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字之所以让人静心、专心,是因为书法是细腻的、融入情感的。学生长期学习书法,可以从中感受到“静”之美,从而慢慢沉淀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养成恬淡的性格,这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总之,科技在进步,计算机、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学习方式,现代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因此,重视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在书法中提升素质,领悟古人哲思,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陈文建 单位: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
参考文献:
一、传统的教学策略
1.故事
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书法小故事、小常识。这些是教师书法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缓解学生大脑的疲劳,防止过长时间握笔导致的手指肌肉疲劳,提高练习效率。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
故事,自古有之。无论是3岁小孩还是八旬老翁,都喜欢听故事。现代书法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故事。运用在课中穿插书法故事、课后收集整理书法故事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里特别推荐的是“分析字形结构”故事法:教师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字(如日、月、水)和会意字(休、采),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故事法,不仅能够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还能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板块中,有一个“走近书法家”的板块,或介绍书法家其人,或介绍某种书体。任何关于书法的故事都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我们可以把讲书法故事看做是传承文化的一个过程。
讲述书法小故事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活动,在书法课堂上运用书法故事开展教学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趣味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强,他们学习书法主要是出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运用书法小故事教学时,应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的书法故事能丰富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娱乐与学习相结合,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适时性:教学目的是教师选择故事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中预设达到什么目标,则选择什么样的故事,不要变成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毫无目的。如,欲让学生明白读帖的重要性,可讲“欧阳询观碑”等历代书家读帖的故事。在学生对学书兴趣下降的时候多讲一些激趣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书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可选择“张芝临池,池水尽染”一类的故事等。
时间性:书法课不是故事课,它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可能整节课都讲故事。因此从时间上看,应选择比较短小的、易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穿插的书法小故事。
2.讲授
讲授法是每一位教师都习惯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具有通俗和直接的特征。针对小学书法课程中的书法技法、理论,书法教师更多的是借助于外化的语言形式,形象具体、浅显易懂地教给学生。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在书法教学中曾尝试借助学生的“看帖——读帖——议帖”环节换掉“讲授法”。结果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学生学得“含糊不清”,不尽人意。在反思中,我们发现“讲授法”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由于讲授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如果教师控制不好时间,学生就有可能失去耐心,教学效果较差。在实践中,除了要做到精讲,也就是讲授的内容一定要条理清晰,简洁明了,把讲授的时间控制在一定长度之内,还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如与多媒体手段、示范书写相结合等,为讲授的内容增加直观性和新鲜感,以此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行为,把讲授内容传达给学生。如在讲授楷书“错落有致”结构美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懂得这一特点,教师制作了课件:一幅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图,借助多媒体技术,勾勒出青山的“错落有致”。这时教师的讲解语言就可以减少了,教学的目标反而达成得更快。又如在结构教学中讲授“水”的结构时,教师用多媒体制作了几个小动画,在竖钩上先给出一条射线,通过这条射线,竖钩端正、挺直的特点不道自明。在横折撇的转折处与竖钩之间给出一个闪烁的圆环,横折撇与竖钩的相离关系一目了然……制作“水”、“永”二字的分合动画效果,剖析结构异同、特点恰到好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手段,教师讲授的趣味性增加了,也保证了讲授的质量。
同样,讲授的同时结合着教师的示范书写,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它可以融进“看帖——读帖——议帖”环节,“师说”与“生说”相结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简单的“多媒体”融进书法教学
书法是视觉造型艺术,书法欣赏和实践教学是以传递书法艺术视觉信号并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为内容的艺术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电脑、投影仪、电视录像诸媒体先后用于书法教学,改善了书法教学条件,书法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2007年,哈尔滨市延兴小学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电脑、电视。在此基础上,经过几次尝试,学校把摄像头搬进教室。摄像头+电脑+电视=一个“视频投影仪”。这个简单的多媒体,也把学校的书法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本字帖的单一教学手段。
1.“视频投影仪”下的教师范写
在现在班额较大状态下,传统的书法示范展示是一大难题。学校在自己创建的“视频投影仪”下,教师的范写展示不再是困难。教师的示范书写过程以及其中具体的书写环节,如教师的执笔、运笔、线条表现效果以及字的结构等,通过“视频投影仪”的协助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也大大节约了教师用于示范的教学时间。教师做到所写既所摄,所摄既所展,教师书写示范的过程即是全班学生仔细观察的过程,相当于微型的“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