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海外并购;技术知识转移;文化差异;知识转移渠道
并购是一种从组织外部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方式。收购海外技术发达的公司,再通过知识转移的形式来获取该公司的先进技术,已成为我国不少大中型企业获得所需关键技术和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从2002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大幅度增加,但许多企业的并购知识转移并不成功。从并购行业看,规模较大的并购多集中在石油、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电子高科技行业。大型的垄断行业的企业并购案例中,海外政治因素及海外法律因素对此有重要影响,我们不做讨论。本文将讨论我国企业面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竞争性行业的并购中,影响技术知识转移的因素。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目的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知识动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扩大企业内部核心技术的积累,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通过海外并购,不仅可以扩大核心技术知识存量,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创新的边际成本。第二,并购可以突破行业壁垒,获得关键技术。我国企业研发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低,部分关键性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而发达国家向我国出口高新技术与产品实行限制,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技术知识。
二、企业并购后的技术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针对80年代美国的并购热曾指出:“公司兼并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兼并后公司能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兼并”。技术并购后的整合对于并购的成功和技术知识的转移更为重要。从知识的微观机理来看,企业技术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实质上也是技术知识的转移过程。
我国企业对海外企业并购后,被并购企业的研发人员的隐性知识即个人知识和经验较难获得。并购后我国企业要获得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以及并购后研发新产品更多的是依赖目标企业研发人员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因此,并购目标企业研发人员的隐性知识是技术知识转移的关键。陈菲琼对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层次研究后提出,知识联盟中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默会性、特殊性、复杂性、经验、合作者的保护、文化差异和组织差异。隐性知识的转移往往需要通过成员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与交流,需要通过模仿、练习、领悟和参研等方式才能实现。庄亚明和李金生的研究认为企业知识联盟中,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知识的默会性、隐性、特殊性、复杂性;合作者的经验、自我保护、文化差异。Cummings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企业R&D部门向其他部门转移知识的过程,他把所有影响因素划分成知识情景、公司差别、接受者特性和转移机制。徐笑君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转移研究文献研究,总结出知识转移的障碍因素有:国家特征、环境特征、技术特征、组织特征、知识特征、知识转移方、知识接收方等。通过对前人研究的阅读和总结,本文认为,并购后影响隐性技术转移的因素有文化差异和知识转移渠道。
(一)文化差异影响技术知识转移
在跨国企业并购中,由于双方在语言、价值观、宗教、信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常常引发冲突,这些冲突和误解常常会导致知识流动不畅和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并购后的技术知识转移。
1.思维方式差异。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导致员工思维的不同,同时也成为不同文化中的企业双方沟通和知识转移的障碍。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我国传统思维注重内向自求,求稳求同,注重情感交流和别人的认同;西方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所以西方人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并购后双方研发人员在合作过程中,西方研发人员对于隐性的技术知识转移的考量标准是能否得到回报;中方研发人员则认为双方的技术知识转移是理所应当的。
2.行为方式差异。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发展经历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在群体行动中容易服从某些特定的权威,不喜欢坚持自己的权力,习惯于中庸之道;西方多数国家习惯于规则的制定和遵守,有非常明确的流程和制度约束,对于问题的表述直接明了。因此,在双方研发合作的沟通交流中,西方员工往往不能明确我国员工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而中方员工则认为西方员工表述方式直接,伤害了自己的感情。因此,在双方的研发合作中,不能有效的进行技术知识转移。
3.企业文化差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特定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一种特定的组织知识转移方式。由于并购双方企业所在的国家、行业、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双方的企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我国企业经营者对待企业风险的态度是尽可能的避免,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强调的是风险与收益匹配。在管理风格上,我国企业注重以“情”感人,而国外很多企业则更注重以“法”治理企业。有关技术转移的研究表明企业组织文化的不同会显著削弱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进程,相类似的文化和制度能使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更为融洽,更容易相互理解。并购后,如果双方企业文化冲击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它会降低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度与忠诚感,表现为他们的士气低落、关键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流失、从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联想自并购IBM起,即开展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整合,结果造成了联想并购IBM仅仅半年的时间,IBM我国部的人员流失就多达40~50人,占IBMPC部在大中华区雇员的三分之一。
【关键词】 海外并购; 融资渠道; 支付方式; 现状; 策略
随着200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确立以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了,并购规模快速增长,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图1列示了2002-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全球资源、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全球资本离我们越来越近。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国企业积极海外抄底,并购活动异常活跃,无论从并购金额还是从并购案件的数量上来看,都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北大清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持续火热,第一季度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件16起,其中披露金额的15起并购涉资总额达13.71亿美元。
一、海外并购融资支付决策的财务意义
与一般融资相比,并购融资具有目的特殊、规模巨大、时间紧迫等特点。跨国并购融资更是深受双方企业所在国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等环境的影响。此外,并购融资通常将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合二为一”。因此,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做好周密的融资计划,做出合理的融资支付决策,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财务意义。
1.提高并购效率。如果并购方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通到所需的资金,就能够把握机会,快速的完成并购交易。一方面可以使有抵触情绪的被并购企业措手不及,没有时间实施反收购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竞争对手因尚未完成融资而无法与之抗衡。
2.降低融资成本。跨国并购中融资的成本既包括利息、股息、签约谈判费用等基础融资成本,也包括机会成本、破产成本等其他融资成本。此外,还要考虑利息的税前抵扣效应。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影响融资成本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融资方式成本的大小,就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方案,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
3.控制财务风险。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国际税收风险等。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合理安排债务期限、交易币种、资本结构、支付方式等,就可以有效控制及规避以上风险。
4.优化资本结构。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现金流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大量举债往往造成资本结构失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但如果企业能够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则不仅不会有上述忧虑,还能对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整合,起到优化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银团贷款。而西方常见的定向发股、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方式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都很少用到。这种单一的融资手段往往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促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来完成并购。海外上市、海外发债、发行美国存托凭证、换股等多元化的融资手段逐渐出现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过程中,还有些国内企业通过联合国外公司完成并购,但这都还远远不能代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二)支付方式分析
我国企业在选择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单一化”的趋势。在TCL并购斯奈德电器公司、上汽并购双龙、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并购尼日利亚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纯现金支付方式。在京东方并购TFT-LCD等案例中,中方并购企业也仅仅只是采用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来降低现金流出。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联想并购IBM时就采用了“现金+股票+债务”的支付方式。2004年5月,TCL集团香港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宣布将向阿尔卡特定向增发5%的新股作为对价,来换取其在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简称T&A)中持有的45%股份,从而T&A成为TCL通讯全资子公司。
(三)融资支付障碍分析
1.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市场容量有限,审批手续严格,对发行主体的盈利能力、负债规模及资金用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导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上市公司和重点国有企业。
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实行核准制,程序复杂,发行条件近于苛刻,不但核准困难,实际操作也有较大难度。此外,我国A股市场非国际化也使得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不可能通过换股方式进行。
2.银行信贷规模有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海外投资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动。2008年末,我国资产结构中对外直接投资仅占6%,而储备资产高达67%。多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只能依靠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融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虽然从2009年开始,具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来,但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都还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此外,国内银行还不能提供成熟的离岸金融业务,国际上缺乏分支机构,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再融资难以提供支持,加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约束,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3.投资银行作用不足。我国现有的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整体实力单薄,业务范围狭窄,实际操作不规范,并购融资方面的专门服务较少,直接限制了其自身的资产运营能力和业务扩展能力。另外,投资银行专业人员的缺乏、国际化程度低、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都制约了投资银行的功能发挥和完善,直接导致其在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4.国际融资壁垒重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发行债券必须报经对外经贸部门的审批,手续极为繁琐,复杂漫长的程序往往使得企业错失并购的最佳时机,因此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通过海外市场实现融资的极少。此外,我国企业对国际银行贷款的规则和程序了解很少,在跨国并购中也很少采用国际银行贷款融资。
5.并购企业基础薄弱。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不高,在跨国并购融资时,外国目标企业不愿意接受知名度不高的企业的股票,因此,在跨国并购中,我国企业很少采用换股并购进行融资。此外,跨国并购的融资和支付环节中包含了众多的新型金融工具,对于初次涉足国际并购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金融工具的操作过程显得过于复杂和难以适应。
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支付策略分析
(一)改善融资支付环境
1.完善资本市场。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基础和依托。我国应当加速构建一个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协调发展,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共同繁荣,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互匹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资本市场。
(1)整合主板市场资源,规范主板市场管理。目前我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功能定位、板块结构等方面分工并不明显,有必要对这两个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大型企业和成熟企业集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突出其作为主板市场的功能作用。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市场监管职能,鼓励上市公司依法推行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经营业绩,将上海建成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心。
(2)发展运作规范的创业板市场。目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分别归属于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及刚刚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过多的板块层次增加了其管理的难度。建议将2000年10月以前上市的主板市场企业调整到上交所,同时在深交所内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监管以及退市制度。
(3)尽快启动债券市场建设。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导致很多企业失去了一个成本更低、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和并购支付方式。我国应鼓励有条件的公司发行债券,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此外,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在联想并购IBM的过程中,因为联想在香港上市,其股票被国际接受,在并购中可以选择股票支付方式。而在京东方并购TFT的过程中,由于京东方在国内上市,股票不被国际接受,则只能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使更多的海外企业和海外投资者认可并接受我国的资本市场以及上市企业。
2.健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规范运作、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中介机构的存在,能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的信息流动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此外,成熟的中介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具有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并购需求。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是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通过股份制、兼并重组等手段使具备潜力的投资银行尽快扩大资本、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以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承担更多的角色。为满足并购的专业化需要,投资银行应重视开拓并购业务,加强对并购业务资源的投入和对并购业务人员的培养。
(二)拓宽海外并购融资渠道
1.允许多种资金进入海外并购领域。首先应当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海外并购专项贷款。在并购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负债比例合理、经营前景广阔的情况下,国家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贷款支持,也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股权收购贷款。
此外,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应当允许证券公司、保险资金以及外资等进入并购融资领域。
2.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与欧美国家20%―30%的设备租赁市场渗透率相比,我国仅为1%。目前,我国没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中尝试利用租赁方法。租赁融资具备了“集合资金”的信托功能,可以根据投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信托计划,是融资、融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单独或者混合。
信托作为灵活的金融工具,对并购方原有的高成本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对已经丧失其他融资能力的并购主体来说增加了新的资本来源。因此,我国应鼓励信托投资公司参与并购融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
3.发展海外并购基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并购基金,对开辟并购重组资金来源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并购基金是共同基金的创新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并购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该基金既具有共同基金“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受益”的共性,又因其有明确的投资倾向而独具特色,主要体现为高风险、高收益、筹资迅速,并能为并购双方提供其他服务等。
公司并购基金的建立,将有利于增加我国公司并购活动中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能够为众多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并购提供投资渠道,起到分流银行存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为公司并购活动提供资本性资金,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增强经营活力与偿债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我国公司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使资金的真正供给者成为公司股东。
(三)综合运用多种支付方式
1.换股并购。相对现金支付方式而言,股票支付方式具有不受并购方获现能力制约、规避股价风险、延期纳税等明显的优势,因而应当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支付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金在海外并购支付方式中的地位将下降,股票将有可能居于主流地位,成为主要的并购支付方式。我国应逐步规范证券市场,尽快出台有关跨国换股并购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换股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与权益法)的具体应用条件,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等,推动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实施换股并购。
2.定向增发。定向增发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向特定的投资者增发一定份额的股票或者将其证券主要出售给经其选择的人士或者机构投资者。当定向增发换取对方股票则为换股并购,如果对方以现金认购增发股票,就是以现金支付方式取得上市公司股权。该种支付方式将成为国际并购市场上一种主要的支付手段。
此外,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安全性和股票的盈利性相结合的双重性质,因此,一些偿债能力较强,有可靠的业绩增长基础的公司可以考虑运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并购支付。
【参考文献】
[1] 潘颖.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问题研究[J] .开发研究,2010(1).
[2] 陆孟兰.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与规避[J] .财会通讯,2010(5).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 海外并购 对策
一、企业海外并购
1.海外并购涵义和优势。海外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及时对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和规模等重新进行组合的一种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迅速将不同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集中起来,利用双方互补性资源,通过管理和财务协同效应获得战略优势,有效降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和成本。
2.海外并购的战略意义。资源战略性海外并购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这不仅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海外并购可以迅速实现以下目标:(1)扩大市场份额;(2)获得资源与能力;(3)获得协同效应;(4)提升企业能力;(5)实现企业组织的增长;(6)减少竞争。
二、我国石油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挑战
1.石油资源及供求状况。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产量较稳定,位列全球前十。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的《200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l2亿吨。根据较新的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拥有可找到的石油资源为650多亿吨,目前资源探明率仅为39%左右,是一个有石油潜力的石油大国。但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8.1%,又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贫国。
从1993年起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我国净进口数量不断攀升,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根据国家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综合多家预测结果,供需缺口将扩大到1.5亿吨左右。
2.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状况。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始于1993年,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强势出击,探索道路一直延伸到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但仍处于跨国并购初级阶段,无论规模、渠道、市场、经验,还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均无法与世界巨头相抗衡。
3.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内部问题:企业的资金和规模。中国石油企业整体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均不够国际石油巨头的标准;企业的成熟度。我国石油行业直到80年代后才进行改革重组得以市场化,与老牌国际石油巨头相比,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面对国际全球化竞争方面,显得不够成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能力。我国石油企业采取的是职能型的事业部制,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不利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和企业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还面临着对公司管理能力的考验;企业的文化理念。我国石油企业一向以“产业报国”作为核心价值观来激励全体员工,而海外并购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这样的核心文化有点不合时宜。
外部挑战:与国外能源巨头的实力悬殊。通过几次大的并购浪潮,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形成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菲纳埃尔夫“五巨头”。在市值方面,中国石油股市值偏低,将非流通股份与流通股份一并计算,市值最大的中石油,也只是埃克森美孚市值的1/7。在业务方面,我国石油公司主要集中于上游业务,而国外石油巨头业务分散且均衡发展。经验不足。企业并购在西方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全球五次并购浪潮中,前三次属于国内并购,近两次才有跨国并购的特征。这个演进过程意味着西方大部分企业是经历了频繁的国内并购后才涉足跨国并购的。而中国掀起国内并购浪潮较晚,且是受国外影响,比较被动。所处环境也不同,无法复制其并购经验。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缺乏并购经验,尤其是缺乏海外并购经验。
三、我国石油业海外并购的对策研究
一个完整成功的并购包括战略选择、并购实施和整合三个阶段。通过对其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研究对策。
1.成立专门并购风险规避部门。充分估计并购风险,成立专门的风险规避部门,实现“高层”融合策略,科学分析并购“成本”。
2.并购动因明确,要狠、准、快。在有限资源和空间领域抢得优先地位和先发优势,明确并购动因,瞄准目标,看准时间,及时出击。
3.制定长远并购计划、降低并购成本。密切关注并购的准备成本、购买成本和整合成本。做到:并购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以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考虑石油安全战略的同时要坚持效益原则;坚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原则,可在开始做一些试探性投资,待积累经验、完全摸清底细再加大投资幅度。
4.明确企业市场定位,专注于产品价值链中的优势领域,形成克敌制胜的独特优势。在上游业务领域,确保并提升已积累的丰富的油气勘探经验这一竞争优势。在中游的炼油业务上,加速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选准切入点,通过差异化策略来提高竞争优势。
5.跨国合作,实现共赢、长赢。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并购,或与东道国石油公司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多方共赢、长赢。
6.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力度和速度。要在整合的力度和速度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7.加强国际间交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中国政府应积极参加多边能源合作组织,争取在经济领域实行结盟政策,在能源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企业应积极加强与东道国石油公司的合作。
8.完善能源外交战略,培养专业公关谈判人才。应尽快提高能源外交意识,注重培养专业的公关谈判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马克N.克莱门特大卫S.格林斯潘.并购制胜战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关键词]海外并购;中国企业;非市场战略;跨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44-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世界商业舞台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身影。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海外市场环境,认真梳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经验与教训,找到摆脱困境并寻求与发展的突破口,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并购市场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要从战略高度考量海外并购
台湾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中,把产业链分成左、中、右三段,附加值更多体现在左段(技术、专利)和右段(品牌、服务),而处于中段的则是附加值最低的组装、制造环节。企业只有处于产业链附加价值高的左端或右端位置才能可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而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底部,这是源于国际分工模式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造成的,而我国尚处于国际分工和转移的低端。
毫无疑问,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外移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资源需求剧增与自身资源相对贫乏的矛盾,加大了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目前,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如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品牌等。中国企业为了改变竞争劣势,必须寻求新的资源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需求受到约束的条件下,为了获取更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快速拓展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实现市场总体扩张。因此,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是战略行为,而不是短期的偶然行为。吉利成功的战略转型就是很好的例证。一味模仿不是中国企业生存之道,要实现战略转型,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就需要借助外力完成升级。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常表现出一种“无知者无畏”的行为,也都大致走了一条“初期发展—快速并购扩张—短期资金融通—再并购扩张—资金链条紧张—危机—溃败”的路线。诸多失败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往往抱着“抄底”的心态,而不是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考量。
二、要知己知彼,理清思路
海外收购,首先要清楚愿意被中国企业并购的海外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不符合市场发展前景,注定将走向没落的企业,如与强调节能、环保的汽车产业发展潮流背道而驰的悍马;二是凭自身实力难以获得大发展但本身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三是在经营过程中突遇资金瓶颈等困难的企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需要对并购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评判的标准主要有:是否与本企业发展目标相符,能否带来“新的东西”?只要有 “疑问”或“否定”,并购行为就应慎重。
TCL在收购汤姆逊彩电时,只看重了它的技术及研发中心,却忽视了收购后的技术并不适用自己,因为从2003年开始,欧洲彩电市场开始迅速向平板电视更新换代,传统彩电需求急剧萎缩,再加上收购后整合效率太低,直接造成并购失败。
吉利收购沃尔沃,却是对传统汽车产业格局的一大突破,走出了一条自主品牌的发展新路。吉利原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难以轻易改变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而沃尔沃的到来将使吉利有机会扭转这一局面,使吉利品牌迈入高端汽车行列成为可能。吉利在海外并购中,拥有沃尔沃全部的股权;拥有沃尔沃全部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拥有全部福特与沃尔沃相关知识产权的相关使用权。从技术层面来看,虽然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具有吉利所缺乏的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从品牌价值来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由此可见,吉利不只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更获得了先进技术,并一跃成为世界品牌。从收购标的来看,吉利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
在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绝不能贪大求多,应“知己知彼”,思路清晰,“缺什么补什么”。中国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而盲目地进行海外并购,过于关注交易价格,不去认真思考所购资产是否有价值,不着眼于长期战略布局,注定要走向失败。
三、要重视构建非市场战略体系
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相对应。在一般意义上,那些直接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相关的竞争战略被称为市场战略,此外的部分可称为非市场战略。
非市场战略是通过利用非市场资产增加价值。非市场资产有许多形式,如东道国政府、媒体、利益集团及公众的经验与能力等。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处于市场与非市场环境之中。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非市场战略的影响应引起关注,因为东道国公众、政府、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体等因素在海外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如何建立适合于国外市场规范和国际竞争环境的非市场战略,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别是以“资源大买家”的形象出现,往往会激起超乎预料的反对声浪,不仅来自相关交易国的政府、企业,也来自社会舆论。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协调不力,往往一个项目有多个中国企业竞争,让东道国担心一场摄取本国资源的集体行动正在进行;二是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管理经验,总是习惯带着自己的建设队伍来,很少把工作机会提供给当地人,甚至把工厂转移回中国,经常被抨击成撤资而不是投资;三是一些中国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难免成为众矢之的;四是海外一些政客、政党及社会团体仍然难以彻底摒弃固有偏见,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概持排斥态度;五是中国企业包括一些中国的涉外部门不大重视掌握话语权。面对歪曲报道和恶意炒作沉默不语,长此以往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渐渐失去信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可谓是教训多多。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强化了外资并购中的限制机制,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被美国国会否决,2009年中铝和力拓的交易显然也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
海外并购是项综合复杂的经营活动,公关手段必不可少。公关活动不到位,极有可能形成并加深外界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从而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应对海外媒体的恶意炒作,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形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有相应的承受力,也需要提高在国际社会主动化解摩擦的能力。事实表明,善于与媒体沟通,把握舆论主导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外交要务,同样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能力。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当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逐渐增多,但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非市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必须建立适合于海外市场环境的非市场战略体系,使市场战略与非市场战略有效结合。
四、注重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在跨国经营活动中需要跨文化管理:一方面是企业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和相关利益群体等需要跨文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为企业内部的跨文化管理,即针对不同文化背景雇员的管理。
跨文化管理就是要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此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跨文化管理的目的是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确立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力与价值。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总结海外并购经验时指出,海外并购一定要推广“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成功经验,发挥原来的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就可以成功。他认为,中国企业的运营一定要尊重人家的商业文明,尊重人家创造的价值。不是说并购海外的企业,好像说海外的企业投降了,我们就去主宰人家,这个态度会引起对方的极度反感,我们一定要高度尊重被并购的一方。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表明,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是导致跨国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跨国企业内部,各种组织是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组成的,有着不同的语言、教育水平、和工作目标等,而来自不同国家的管理者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如何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协调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运作的效果;在企业外部,跨国公司不仅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求,还要适应东道国的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管理者必学学会有效地协调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互动。
[参考文献]
编者语: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另一方面,经济低迷期往往也是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期。很多业内人士都发出了对2009年并购市场抱有很高期待的声音。篇幅所限,本系列后续文章将陆续探讨并购架构的选择、中国监管部门的审批、美国监管部门的审批等问题。在中国国内市场方面,经济危机使中国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该是对失衡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时候了,而经济危机恰恰带来了时机,并购和重组就是调节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政府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必将带来的经济好转,以及中国企业慢慢走向成熟的趋势,中国企业具有大量海外并购的强烈需求,2009年的海外并购活动有可能再次迎来一个增长的高峰。本栏目在今年将推出海外并购系列文章,探讨并购过程中的相关架构及法律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是近几年来持续的热门话题之一。在2002-2007年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五十,其中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集团合并电视制造业务,以及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经典案例更是掀起了一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热潮,并引发了舆论和业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思考和探讨。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演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和市场萎缩,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欧美市场更是成为重灾区。相比之下,中国凭借过去几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稳健的财金制度,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不能说是独善其身,但预期今年仍可以保持较稳定的经济增长。对于实力雄厚、财务状况健康的中国企业来说,此时的全球经济形势可能正是实现其国际化目标的良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把握机会,及时制定和执行企业的发展、并购策略。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和外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似,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企业股东创造价值。而对国家控股的关键行业企业而言,海外并购还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使其获得在本国稀缺的原材料或天然资源,整合其供应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最近市场传出中石化洽购世界第油气化工一体化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Repsol YPF)便是为了扩充其上游油气资源,降低其依赖原油进口的风险。海外并购是开辟新市场的捷径,可以借此增加销售渠道、推广品牌、包揽客户。海外并购也是中国企业引进科学技术和工业产权的常见手段。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还可通过海外并购进行投资和风险配置。
至于并购的时机,无论是海外并购还是境内并购,经济衰退期总体而言比经济增长期较佳,原因是在经济衰退期资产容易被低估。近日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向全球第二大再保险公司增资26亿美元的举动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并成为投资者入市的参考。但是,“低买高卖”的道理虽然人人皆知,在实践中遵循的却在少数。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逆市中收购业务比起出售业务更能在长远期为股东创造价值,然而,在接受调查的约200家跨国公司中少于半数公司曾在逆市进行收购业务,且在逆市出售业务的公司远比在顺市时多。这个问题是值得企业在管理资产负债表和制定发展、并购策略时加以考虑的。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相当的挑战和困境,使许多有实力也有志实现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踌躇不前。首先,企业本身没有海外并购经验并且缺乏有经验的并购人才。该等经验和人才的匾乏可能体现在海外并购的各个阶段,从并购前的企业定位和目标企业寻找,到并购的谈判过程,再到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包括公司架构、管理体系的重组和文化、语言、商业习惯的差异整合等。其次,中国企业不熟悉海外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无法正确地评估海外并购的投资风险,从而导致收购失败,甚至投资亏损。去年华为联手贝恩资本收购美国3Com的计划被搁置的原因之一便是复杂的收购程序,未能获得美国监管部门外国投资委员(CFIUS)的“国家安全”审批。最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和审批制度相对滞后,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机性等方面有一定影响。现行的有关规定仅为相对零星的部门规章,缺乏一致性。可喜的是,商务部将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并已进入咨询阶段,有望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奠定法律基础并提供统一规范。由于上述问题对经验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企业可通过聘请具有丰富海外并购经验的中介机构协助解决。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应尽早考虑聘用专业顾问团,因为专业顾问能在项目早期提供项目整体策略方面的意见并指导项目整体发展的方向,从而大大增加并购或投资项目的成功几率。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也逐步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并购迅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很多风险使其走出去的步伐及效果受到抑制,在这些风险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是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重财务风险存在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如何在海外并购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关键词 海外并购 财务风险 类型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海外并购,这对于我国企业开拓境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海外市场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走出去的同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等,在这些风险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风险,使得企业不得不承担海外兼并而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对财务风险存在的种类进行分析并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种类
1、筹集并购资金的风险。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轻则数亿重则几百亿美元。因此企业需要借助信贷来获得这些资金,如果使用自由资金会加大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因而从整体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和融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企业资金实力不足,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借贷的方式,因此使得企业背上了巨大的债务负担。
2、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在并购企业中,一般都需要承担目标企业的债务,虽然在并购时减少现金支出,但是在并购成功后也需要为其偿还债务,为此会为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3、并购中的多种隐性资金。在并购除了需要支付并购金和债务外,还需要承担多种隐性的资金,如中介服务费、目标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金、多余人员的安置费、遣散费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负担。
4、并购结束后的企业整合和管理与发展风险。企业实施兼并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发展,在完成兼并后,需要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双方业务的整合,进行投入追加,如果企业不为此准备足够的资金,则会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失去并购的效果。
5、在并购谈判过程中出现其他竞购者,哄抬价格,引发并购价格的提高。目标企业为了卖个好价钱通常也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吸引竞争对手前来竞争从而引起价格的攀比,甚至有的专门找来“托”,来达到超高价格的目的,这样增加了收购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并购前
(1)制定恰当的并购战略,着眼长远发展,在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长远效益的关注,在战略组合上可以是策略性投资组合,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用垂直的、水平的整合等方式。
(2)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如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目标企业的实际一手资料,对目标企业要提前进行相关的关注,获得一手的最新且准确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规模、负债状况、资产状况、技术能力、发展前景、盈利水平、员工组成等。
(3)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要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处理好自由资金与权益资本及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债务关系,尽量避免国内企业资金的外流,用并购的资产向海外银行贷款,在海外发行债券、股份等来减少金融风险。
(4)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可以混合使用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及混合支付。根据自身企业的资金流动能力合理选择和分配,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负担和风险。
(二)并购中
在并购过程中主要涉及防范风险的谈判问题,尤其是在价格的协商方面,注意谈判的技巧的使用,如果目前企业首先开价,购买方需要摸清目前企业的实际状况后再还价,否则即使压低了价格,也可能存在支付价格过高的问题。
(三)并购后
(1)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问题的处理。在并购后首先会涉及到工作人员的重新分配问题,特别是一些岗位的重大调整,因此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波动,为此需要着重注意,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这种波动影响的出现,对并购公司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派人员担任目标公司的主管。
(2)企业并购后的企业之间文化的整合。在兼并后作为新的分支企业,兼并公司一定和母公司存在文化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子公司在文化方面进行整合,进行相互的渗透和融合,使其企业文化能够逐步融合为一体,让企业文化发展规范性和领导性的作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作出努力并借鉴一定的方式和形式。
(3)加强管理,整个经营。在成功企业并购后还需要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母公司与目标企业的管理整合,以母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方式带动目标企业向前发展,发挥母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优势,提高兼并后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整体创造更大的利益。
三、结语
对于企业的海外并购,在财务风险预防方面,要着眼长远,进行充分的调查,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多采取风险分散和防范的方法,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有力策略支持。
参考文献:
[1]钱菁.我国汽车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国际商务财会.2011(9).
这已经是光明食品集团(以下简称“光明”)今年的第三笔海外并购。
10月17日,光明与新西兰肉联企业银蕨农场(Silver Fern Farms)达成协议,并购其50%的股份。本次交易金额将达6亿美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并购将于明年3月至6月间完成。
就在半个月前,光明刚刚斥资1.1亿欧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完成对西班牙食品分销企业米盖尔(Miquel Alimentació)100%股权的并购(光明股权占比72%,战略投资者股权占比28%)。
而在今年3月,光明完成了对以色列乳业企业特鲁瓦(Tnuva)76.7%股权的并购,为此花费了86亿谢克尔(约合138亿元人民币)。
若银蕨农场顺利交割,自2010年完成第一笔海外并购以来,光明将成功完成8笔海外并购。不仅如此,光明副总裁葛俊杰近期透露,目前已在欧洲储备了4个并购标的,未来将继续加大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力度。此外,还会将并购区域拓展至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区。
光明在海外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力,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贝恩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交易量2690起,交易总额达4200亿美元。仅去年一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就有405起,交易额达790亿美元。另据晨哨网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达249起,披露交易金额约为726.78亿美元。
中国企业,为何在海外“买买买”?
分析光明在海外“买买买”的路径,或许能找到答案。
借海外资源做强国内市场
光明走上海外并购之路,还要从2008年说起。
那时,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的光明制定出国际化战略,提出要围绕乳业、糖业、酒业、食品分销和零售终端等主要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并购。
随后,光明便参与了多起海外并购活动。起初,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参与了澳大利亚糖业西斯尔(CSR)、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等多个海外标的,但最终并未成功拿下。直到2010年11月,才以4.31亿元人民币成功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公司51%的股权。
这之后,光明的海外并购势如破竹,先后成功并购澳大利亚食品分销企业马纳森食品公司(Manasen,75%股权)、英国维多麦食品公司(Weetabix,60%股权)、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公司(DIVA,70%股权)、意大利橄榄油企业萨洛夫集团(Salov,90%股权)、以色列乳企特鲁瓦(Tnuva,76.7%股权)、西班牙食品分销商米盖尔(Miquel Alimentació,72%股权)6家公司。如果算上即将完成并购的新西兰肉联企业银蕨农场(Silver Fern Farms,50%股权),光明海外并购总企业数将达8家。
“光明希望通过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科技、品牌、资源和网络优势,作为转型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光明加快建设成为一个本土化的跨国公司。”光明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支点》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光明通过海外并购引进品牌、技术和资源等优质资产,进一步做强国内市场。”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进一步对《支点》记者解释说,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他们对食品的丰富、安全和健康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外并购能获取高质量的食品行业资产,并将这些产品引到国内市场。
就拿米盖尔并购事件来看,光明能从中获取不少“好处”。创立于1925年的食品分销企业米盖尔,旗下拥有500余家零售网点、6个物流配送中心,拥有的产品种类超过14000种,去年销售额为9亿欧元(约合62亿元人民币)。
据葛俊杰透露,米盖尔销售的西班牙橄榄油、火腿、饼干、巧克力、糖果、葡萄酒等食品,年底将会到达国内市场,今年在国内预计可做到9000万元的销售额。
除了引进差异化的产品种类,在生产、采购等方面也能为光明节约不少成本。目前,由于西班牙原料较便宜,光明不少粮油类产品开始通过米盖尔的网络渠道在西班牙加工,再回销至中国。
再来看今年3月份并购的特鲁瓦。其成立于1926年,是一家综合食品企业,主要销售牛奶和乳制品,这两者的销售额在以色列的市场份额超过50%,去年销售额达109.4亿元人民币。其主打的黄油、奶酪产品,在国内消费市场正呈快速上升之势,而这些产品技术研发也会带入国内市场。不仅如此,国内一头奶牛年产量最高水平9.4吨,但以色列最高水平可达12.5吨,这些领先的养殖技术,也能用于提升光明的奶牛养殖水平。
“曲线”进入国外市场
“国际化,也是光明的重要战略。”
这是潘建军多次强调的观点。在他看来,通过海外并购,能使光明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自开展海外并购以来,光明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已升至20%。在其目标里,到2018年这一数字要达到25%。
光明在海外并购的不少企业,本身便是跨国企业。米盖尔的分销渠道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特鲁瓦的产品广泛涉足中东和欧洲市场。在光明的国际化战略里,首要的便是将这些跨国企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做大做强。
以特鲁瓦为例。目前,其在北美市场开拓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光明方面表示,特鲁瓦美国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未来将积极寻求与美国同行建立合作关系,不排除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的方式加速其在美国市场的开拓速度。同时,满足当地消费者口味的新款乳制品,也正在积极研发中。
与此同时,这些海外并购的企业,也成了光明将国内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优势渠道。还是以特鲁瓦为例,通过并购特鲁瓦,光明能和以色列、中东、欧洲等区域和国家之间,建立得天独厚的商品贸易政策许可渠道,把光明乳业旗下的莫斯利安等明星产品,“曲线”打入这些市场。
那么,光明通过海外并购,为自己带来了哪些业绩呢?
去年,光明总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国际业务营收收入为133亿元,占集团营业收入的11%。今年上半年,光明实现总营业收入684.73亿元,同比增长17.15%;实现净利润12.09亿元,同比增长22.85%。
潘建军表示,净利润增幅比营收增幅高出5个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并购的资产,光明整体平均毛利率为18%,但国际业务的平均毛利率要高出6个点以上。
在资金上形成“自我造血循环”
这样的成绩,让沈萌认为,光明的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买买买”,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是因为,尽管近些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速度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并购后的融合问题却不甚理想。
“很多企业走出去只是因为自己有钱了,对于为什么走出去,走向哪里,要做什么,并不清楚。”沈萌分析称,这些企业首先应学习光明目标明确的原则,也就是选择与自身业务有着协同作用的标的,这样融合门槛的标准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增强协同作用。
的确,梳理光明所有的海外并购不难发现,这些并购都是围绕着其乳业、糖业、肉业、粮油、蔬菜、现代农业、品牌食品、分销零售、地产物流和金融的“8+2”主营业务展开:要么是与已有业务相关的,旨在增强某一领域的竞争力,如特鲁瓦乳业;要么是自身并未涉及的业务,但在国内市场前景良好,如萨洛夫橄榄油;要么是加强构建全球食品分销网络,如米盖尔食品分销商……
这也得到了潘建军的认可。
“光明在海外并购有个5+1原则。”他解释说,也就是符合战略、业务协同、价格合理、风险可控、团队优秀以及基本符合3到5年能够上市的条件。
潘建军所提到的风险可控和能够上市,说到了沈萌的心坎上。
在控制风险方面,光明除自建有投资、法律、产业、财务等海外并购专业团队外,还尽可能地利用第三方机构做好尽职调查服务。在沈萌看来,很多企业在标的筛选、估值、尽职调查等方面有所欠缺。
事实上,也有不少企业明确知道海外并购要与自己现有的业务协同发展,但却高估了标的能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双汇集团,便是被“诟病”的企业之一。去年6月,万洲国际又完成了对西班牙肉制品企业康博菲尔37%股权的并购。但就在今年6月,万洲国际却宣布以3.54亿美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康博菲尔全部股权售出,并声称交易将产生一笔现金流入,可以在综合基础上缓解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不仅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双汇集团的营收、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各下滑2.86%和1.37%。
贝恩全球合伙人梁霭中认为,双汇集团预计会形成双赢局面,双方在上游资源、高端产品市场机会和先进经验上都可以分享。然而在尽职调查阶段,双汇集团对利益点缺乏足够的压力测试,不仅上游供应不稳定,还高估了市场对高端产品的接受度。
不仅如此,因为涉及的资金并不少,有些海外并购带来的效益往往不能很快见效,资金“供血不足”也导致海外并购融合发展受阻。
“在这点上,光明深谙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沈萌表示,它已经从最开始用自己的钱运作,慢慢演变为利用国际资本运作,在进一步改善海外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后,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从而在资金上形成“自我造血循环”,释放资金风险与压力。
目前,光明在2010年收购的新莱特,已于2013年在新西兰上市。
企业海外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企业通常可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
一般而言,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并购企业的资金结构。(2)企业负债经营过度,财务筹资风险恶化。(3)汇率波动风险。(4)国际税收风险。第五,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在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并购一家企业的融资风险要比在政治稳定的国家高得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求的利率和风险回报相对要高得多,他们也害怕自己的投资无法收回。
而影响并购企业的融资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1)是市场环境因素。资本市场是企业并购中迅速获得大量资金的重要外部平台,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都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方式有限,企业融资大多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成本不容易通过多种融资槊道降低。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融资程序比较复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的成本与风险。(2)是政策因素。在海外并购活动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海外并购给与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我国政府积极参与海外并购融资政策的改革,在政府的支持下,银行贷款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重要来源,因此,政府贷款利率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
从内部来看,首先是融资能力。融资能力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两方面。内源融资能力主要取决于该企业可以获得的自有资金水平及有关的税收折旧政策等,一般内源融资资金成本较低。但受企业自身盈利水平的限制,而且过多的运用内源融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外源融资能力主要指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等融资方式,取决于外部融资渠道的多寡、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及市场对企业的态度等。其次是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包括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实际经营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就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对外发行新股意味着将企业的部分控制权转移给了新股东,如果普通股发行过多,原股东可能丧失控制权,并购企业反而面临被收购的危险,而且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
2海外并购的融资风险控制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遵循资本成本和风险最小化原则。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企业在综合考虑融资成本、企业风险以及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应该以先内后外。先简后繁、先快后慢为融资原则。当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融资还面临着重重障碍,企业在积极开拓国内外多种渠道融资的同时,可以通过融资方式的创新,顺利完成海外并购。
(1)与国外企业结为联盟,寻找适合的跨国战略投资者,共同完成收购。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多是独立完成,这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并使企业承担很大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可以与海外企业合作,在利益上共享。这样既可以解决部分甚至全部的融资问题,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这种合作是双赢的,我国企业从中可以积累与海外公司合作的经验,通过结为战略联盟来共同完成并购,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蓝星集团便于2007年成功引入美国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作为其战略投资者,同时百仕通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集团20%的股份。百仕通对化工领域非常熟悉,了解这一行业的收购与合资机会,成为在蓝星集团的国际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支援力量,在今后的海外并购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引入百仕通后,蓝星成为具有一家国际背景的公司,一定程度上还可避免政治风险。
(2)利用有形资产进行产权嫁接融资。利用有形资产进行产权嫁接融资是并购企业将自己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生产线、部门等嫁接于目标企业,成为目标企业的一部分,从而获得相应的股权以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2000年5月,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将其麾下的雷诺工业车辆公司的所有权全部转让给瑞典沃尔沃公司,沃尔沃公司则将其15%的股份增发转让给雷诺汽车公司。此外,雷诺汽车公司还在股市上收购沃尔沃公司5%的股份,使之成为沃尔沃公司第一人股东。雷诺汽车公司的产权嫁接融资利用有形资产作为并购支付手段实现并购,为大型并购融资尤其以小并大的融资提供了成功范例,对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3)融资方式的多样化选择。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在企业的海外并购中,银行贷款也成为企业获得海外并购资金的主要渠道。同时,由于海外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只进行国内银行贷款往往不能足额筹集到所需资金,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融资时,多利用银团贷款。银团贷款又称为辛迪加贷款,是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而组成的银行集团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资的贷款方式。国际银团是由不同国家的多家银行组成的银行集团。对于贷款银行来说,银团贷款的优点是分散贷款风险,减少同业之间的竞争;对于借款人来说,其优点是可以筹到独家银行所无法提供的数额大、期限长的资金。即一般来说,银团贷款金额大、期限长,贷款条件较优惠,既能保障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又能降低建设单位的融资成本,是重大基础设施或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
一、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企业间并购行为越发激烈,并购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完善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市场资源整合程度虽然逐渐加强,并购行为日益增多,但企业间并购也有可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成功率不高,根据麦肯锡机构的数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仅为40%,但通过并购方式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资源优化,仍然是加快中国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分析企业进行并购的不同并购动因,有利于企业针对不同并购动因的特征实行不通的并购方式,促进并购绩效的优化,从而使企业资源通过并购方式得到优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优化。
二、并购动因综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从事并购的动因各不相同。Brouther(1998)?⒉⒐憾?因分为三类,分为是经济动因、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 Weston等(1998)则将并购动机分为四类,分别是战略驱动的并购、管理层无效驱动的并购、管理层利益驱动的并购、股市无效驱动的并购。关于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新古典综合派理论、协同效应假说、委托-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主要认为并购的动因主要有规模效益、市场力假说以及税赋效应理论,这三种理论分别将并购的动因归为规模经济增加企业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减轻税负。协同效应则是指通过并购的方式产生规模经济、低成本取得内外部融资、企业效率的提高。委托理论则是指通过并购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者和股东在经营方面的冲突。
魏涛(2012)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并购进行不同的分类描述,并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即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促进无形资产的优化升级,并进行该项资产的资产整合。其次,结合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并购现状,构建出针对无形资产资源优化的海外并购流程,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源、企业间关系资源和企业文化在整个并购过程中的影响,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跨文化进行文化整合、创新企业间关系维护的模式等建议。
谷峰(2014)在针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中认为,中国石油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特征主要有:并购规模较大、以国有企业为主、多为横向并购并且支付方式单一。石油企业进行并购的并购动因则多种多样,例如:为增强自身实力、获取石油资源、进行全球化战略部署、国家政策支持、调整战略结构等。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则主要有:并购后期资源整合计划不完善、并购时机选择不恰当、宏观因素(政治因素、地缘因素)的影响、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大。最后,针对目前中海油海外并购的情况,从政府层面和石油企业自身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在理论层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动因的理论发展不断完善,各种理论通过税收、、规模经济等不同维度对并购的原因进行分类;在案例分析层面,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征、市场选择的不同,并购的动因也各不相同。根据行业特征,并购的动因多与企业目前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状况,以及未来企业的战略选择相关;而根据市场选择不同,并购的动因则主要基于未来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划和长远图景。不同的并购动因可能会导致企业采用的并购方法不同,在完成并购后进行企业资源整合的方式不同,并购动因的多样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间并购绩效。
三、针对并购动因的影响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