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

第1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第2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目标技能;课程设计;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随着世纪之交的教育格局调整,中师教育从辉煌逐步走向彷徨,美术教育也日益边缘化。无论是生源、教学目标,还是教材及培养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五年制中职师范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都将走上特岗教师或各级小学、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岗位,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精神,能为人师表;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胜任小学美术和艺术课程教学;能承担美术活动课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富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情感丰富,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计划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语文、英语、音乐、素描、色彩、设计基础、书法、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国写意画、中国工笔画、儿童画创作、简笔画、小学美术教学法、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简史等。

在上述课程中,应体现出专业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元素。应围绕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中,专业基础课、儿童画创作、简笔画、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手工制作、小学美术教学法等课程能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应当着重研究、落实并见成效。

由于生源的变化,五年制师范生既不同于高校扩招前的三年制师范生,又不同于现阶段师范院校的美术学科的学生。他(她)们的文化课起点普遍较低,分数线一般每年都在中考成绩的300分左右。美术专业课水平多数学生基本从零开始。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从内心里接纳学生,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美术专业一年级的课程为素描几何形体、简笔画和美术基础知识,使他们初步懂得造型的方法和绘画的乐趣。万事开头难,老师应精选教材,研究教法,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素描以抓住结构、比例为主,简笔画重在用线,感悟线条的美感。二年级学习素描静物,色彩及简笔动物、人物,中国美术鉴赏常识等,注重造型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学习石膏人像、白描花卉、图案的制作、色彩静物及外国美术鉴赏常识等。四年级主修素描人像、工笔鸟类、平面设计、色彩风景及艺术概论等。五年级主要学习油画、美术课件的制作、工笔人物、儿童画及小学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法等。

三、专业技能

1.能欣赏,会鉴别

著名画家潘天寿说:“学艺之道,首在鉴别。”学美术首先要眼高,懂得造型的规律和美学辩证法,将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运用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欣赏什么是和谐、优美、意境、神韵等。在绘画实践中明了比例、结构、色彩、调子的高下之别。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充满着神秘莫测和人文主义的光辉。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给人一种力量之美,大气磅礴,充满生机和活力。欣赏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可体会到画家笔底涌动的色彩,表现大自然光色奇妙的变化。面对齐白石透明的河虾、徐悲鸿奔腾的骏马,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能写美术字,会画简笔画

在当今读图和键盘时代,汉字的书写功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退化。去年央视科教频道的“全国汉字书写大赛”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美术字将汉字和美术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巧性,是未来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人人会写,且有相当的书写水平。实际上,写美术字要比写毛笔字容易。只要有一定的素描功底,写好美术字就不是十分困难,但要写出相当高的水平却另当别论。简笔画造型较简,容易入门,学生较感兴趣。学好简笔画能为今后的儿童画辅导打下基础。简笔画重在用线,要求学生画出均匀、有力、流畅的线,结合有趣的形象,画得既快又生动。

3.能出黑板报,会设计制作

黑板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编排黑板报是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它涉及构图、文章内容、书写、图案、美术字及色彩等综合知识技能。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指导学生编排校园生活题材和青年成长题材的黑板报,要求内容健康,主题突出统一,版面美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设计制作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制作一个小动物、一个人物、一个建筑物,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力戒浮躁和马虎。设计制作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材以廉价、易得和环保为宜。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变废为宝。

4.能教学设计,会评价反思

学会教学设计,又称会写教案,是毕业生参加招聘考试的需要,也是教师未来从业的需要。首先必须告诉学生教案的结构。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时及教学过程等。教学目标应包括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节课应有一个重、难点,有时重难点是重合的。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可切分为导入、活动(老师和学生)、评价、小结、反思等几个部分。导入应新颖,可多样化。而活动部分又是重点,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学写教案者不易把握,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才能抓住关键。如教小学生画树、花、鱼等动植物,可进行关爱自然及环保教育的渗透,又如教《我的妈妈》《今天我值日》等美术课,可进行亲情关爱和热爱劳动的教育。

评价即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进行评述和鉴别。以鼓励为主,但要真诚,实事求是。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吹捧,应恰到好处。评价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师评、生评、学生互评等。

反思即教师或执教者对所授课的得与失进行的自我小结。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有不足的败笔,可理解为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教学水平越高,其反思和小结的水平就越高。这正如高考生的自我估分,成绩越好的考生,估分越准确。

教学设计可先仿写,再由学生设计,循序渐进。尽量写他们熟悉的课题。如《美丽的大森林》《海底世界》《大公鸡》等。

教育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中师美术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在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

第3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强调智力和才能发展,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美育作为德育、智育的从属。强调儿童对人物和自然的模仿再现,忽略儿童对生活体验的创造、表现。课堂教学多强调教师主体性,忽略儿童的主动性,将儿童置于从属地位,没有激发他们思考、创意、构图的主动性,并不能真正发现美和感受美。学校和家庭对美术课虽有重视,但美术专业的地位和教学硬件的缺失,加上缺乏良好的校外艺术环境,小学美术教育的局面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小学的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一些有必要的思考。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技能和德育放在美育之前是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特点。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大纲制定教学目来看2004年大纲更注重素质培养,重视创造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再强调对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领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他倡导美术教师不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过程,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美术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美术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这种自我表现的过程远比表现出来的结果显得重要。

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强调用自由联想与童话故事刺激儿童的想象力,给儿童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其表现欲望,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的感受。他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美术教育要遵循儿童与生俱来的生长规律,顺应他们内在的法则,发展儿童这种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通晓并研究儿童的这些发展的规律,建立创造的氛围,给于儿童一个安全的、充满爱心的心理环境。

儿童美术教育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教育,这不仅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儿童美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它既是儿童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只是用心灵对知觉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这种功能是通过造形活动实现的。造形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美术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最重要的内涵。

儿童的造形活动是与游戏分不开的,他们对随手搭合的树叶、纸片、小棍极感兴趣,对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改变一种材料的形也极感兴趣。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关于物质世界的真实信息以及自己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种新材料或新式样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影响久远,在这种体验中培养出儿童造型艺术的基础感觉。儿童在造形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意象表现”和“机能性表现”。这两种表现在活动中都是依赖视觉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幼儿在造形中的着眼点是美术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对“形”(形状、色彩、构成要素等)以及由“形”引发的联想感兴趣。例,当孩子在涂鸦期能画出圆形时,他并非要画什么东西,而只对这种最简单的能把图与底区别开来的“形”感兴趣。在以后出现的象征性符号和各种各样的形象样式及组织形式中也是以形的变化和关系为基础的。

第4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通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美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才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通过美术教育改革,将创造力放在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的智能和才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但是我国小学的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对绘画的表达方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抑制了学生的美术直觉和创作灵感,使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受到压制。小学美术教学彻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沦为简单的绘画训练。美术艺术变得格式化、符号化,教师在授课中对绘画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绘画中的颜色、形态、结构、比例等都进行硬性的规定,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从用色上、线条上都比较夸张,在对绘画对象的描述上具有随意性,在对绘画对象的表现上具有主观性,创作风格不手拘束,但是就是这种创作才更容易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以绘画作品与绘画对象的相似度来进行评价,而要看绘画作品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创作是否新颖和独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绘画,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才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比如,在教授“静物写生”(小学五年级美术下・人教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绘画对象,然后由学生去自由发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教师切不可给学生过多的条框要求,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创作。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角度不同、学生的感受不同,创作出的作品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在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就不能从与实物的相似程度去评判,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内心。

2.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的表现出来,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创作,同时也要能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态度以及讲话方式,要做到态度和蔼,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这种氛围下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能够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美术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最宝贵的精髓就是创新和个性。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创作上比较大胆,不受拘束。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尚未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副科”,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美术教学的地位获得提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对绘画进行创新,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学论;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改革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将近十年过后,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是否适应了“新课标”呢?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之现状

高师美术教育学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看到,现在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教学论课程的兴趣没有上专业课浓厚,敷衍了事。很多学生最起码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都不具备,如钢楷、粉楷等,以至于授课板书时,常常有损教师之形象。更严重的是此问题并没有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和注意,认为只要有美术基本功底就可以胜任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

问题的存在,来自于高师师者及教学过程。美术教学论教学施教者尚有人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没有走进新课程标准,仍然墨守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主宰者,在教学中权威无边且无微不至、尽心竭力。看上去这种传统的做法似乎很尽职,但学生则麻木、顺从或逆反、抵触,在教师的牵引、灌输下被动地接受,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扼杀。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依据固有模式传授现成的知识、演练技能,必须认识“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讲授教学方法的只是空谈理论而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必须变权威为平等,变控制为合作,变独奏为伴奏。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之现状

为了贯彻执行《牡丹江师范学院实行三学期制、增加社会实践学期管理办法》,以实施“质量工程”开展社会实践为契机,以推动高师教学与基础教育发展的紧密结合、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实践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为目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师范专业改革发展之路,开拓师范专业生存发展空间。笔者对牡丹江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新华小学等学校进行了美术新课程实践调研。

调研采取与主管副校长、主管主任、美术教师、美术班主任、学生交流、听课等形式进行。基本情况如下:

1.各中学基本按要求开设美术课,有的学校还开设了专业班、特长班、加强班等,有的学校专业升学率也很高。

2.教师教学都执行了新课程标准,主要授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高二主要是工艺、书法、雕塑、数码四大模块。但多数教师教法传统,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不够,有的专业技能、技法不能充分展示到位。

3.有的学校专业教师尚缺乏,专业仪器设备不足,不能全部按要求开课,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大打折扣。

4.笔者所走访的小学则令人耳目一新,美术教学成果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健康的墙体彩绘、每层楼道的学生美术作业、美术工作室里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等。在观摩各年级美术课教学时,常常会使人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每间教室:低年级注重童真童趣教学,课堂上时时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高年级鼓励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分析、比较、观察、分工合作等多种形式,基本上不给学生出示范画,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课后进行适当的课后延伸。

三、适应新课程标准,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国民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所以,教师上课首先要在课程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知识,适当降低难度,不可太专业化,既要注意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意与高考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有用,能学以致用,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上课要情感投入,关爱学生,以情打动学生。在教学方式上要变化多样,在教学方法上要生动活泼,教师要以精致的范作吸引学生,以动听的讲述和熟练的演示激励学生,以具有启发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索,以机敏的智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的愉悦促其兴趣更浓,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就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责无旁贷,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为了适应中学美术新课程的改革,高师美术教学论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也要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除了学好在学校所学的所有专业,还要考虑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新增内容,还应该增加手工、陶艺、媒体艺术等,并充分了解中小学教材。

2.美术教学论教学要贯彻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过去教师是将自己学会的知识想方设法教给学生,而新课程教学的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活动的方法、技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3.美术教师除了胜任美术教学工作,还应胜任诸如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板报、布置会场、搞展览等工作。学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要求美术教师是全能的美术师。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有熟练的专业技巧、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并能在课堂上进行准确、生动、迅速的演示。教师熟练地演示,对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美术教师威信的支柱。任何美术教师都不可能对美术领域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对课堂上演示的内容必须熟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已的“一专多能”。“一专多能”是以一技之长迁移到其他课业的技巧上,形成多方面的美术能力。“多能”是博学、博会,对教材涉及的各种艺术形式技法都会,都能胜任。美术技能区别一般的动作技能,不仅在于它的动作性,而且在于它具有心智性特点。例如,握笔画线是动作技能,但将线条变为树枝形态,且美,既要有技能功力,也要有智慧。所以,美术技能是智慧技能。美术教学很多课业是技能训练,如绘画、泥塑、剪纸、立体造型、木浮雕、绳编、扎染、蜡染、撕纸等,这些技能,只有从美术学科教学中有所悟得,在美术教学论教学中得到强化,否则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才能获得升华。

第6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 美术教育 三维目标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之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新一代开拓型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也应贯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讲美术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美和术。美即审美教育,术就是知识技能。一堂构思完整的美术课必须是美中有术,术中有美,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审美教育是前提,只有发现美、认识美、理解了美的内涵,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技能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人的感官对美的感知、认识和欣赏,充分利用人类的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揭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用艺术的真谛:真、善、美去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才能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庸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感悟美术作品引起我们的关注对我们的感情认识产生影响并激发我们对周转事物做出反应。例如:对于荷花,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它的美丽花朵更能意识到它象征着高尚和纯洁,这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意识升华,就有赖于审美教育的渗透。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观察时、临摹时、练习时,都能发现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平衡美、韵律美、统一美、对称美.……

只有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辨别我们身边事物的美丑,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审美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敏于观察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真、善、美、假、恶、丑。这样儿童和青少年就能利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的一代新人。

二、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绘画技能。

这就是美术中的术,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它一切学科无法代替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欣赏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知识的掌握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理论与熟练的绘画技能,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也只有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切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课,丰富的知识,优秀的作品使学生在艺术长廊中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精神境界及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是研究美和理解美最基本,最具体的手段。而通过绘画知识的教学使小学生了解不同绘画种类的形式美特征与表现技法,学生会在具体的绘画实践中提高了造型能力与审美水平,也培养了小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并用适当的绘画形式表现。通过美术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当前和以后学习的相关科学而言,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则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大力的发展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记忆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有利于语文的学习,操作技能的训练对物理实验大有好处……这些为我们的学习以及以后从事美术专业都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可以说使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美术教师的重点,也是对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完善的人格,这是素质教音和历来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都在美术教学中有所体现。有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学画画,陶冶品德是政治课的任务,其实是极端错误的,美术课以其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能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画面展现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启迪对培养学生新始高尚的审美情操,有着特殊的教育力量,美术教学中陶冶品德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绘画的对象对于事物的整体和具体的形态、造型、色彩、比例等视觉形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过程不知不觉地提高着我们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得视觉形象知识的第一步,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后视觉形象成为想象力的基础,从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美术作品,学生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潜力。在接触美术作品后,他们会利用头脑中的视觉形象来进行美术创作,从而对视觉世界做出反应,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所有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生记忆画和默写课中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形象记忆力的提高可以大大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份。

在审美教背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的中心环节就是构筑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7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新课程理念 美术教育内涵 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55-02

当前,《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在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小学美术教育与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深化美术教育内涵;在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新课程下美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多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走向“综合性”。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注重小学美术学科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2.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应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

3.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但对小学教师来讲,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还更应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学习,正确理解这个“矛盾”的内涵。教师,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美术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这些要求促使美术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三、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这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换,如何转换,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1.教师走下讲台融入课堂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2.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引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四、改变教学方法,由经验性教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

我国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注入式”、“应试型”为主。小学美术的教育与教学也是“师傅带徒弟”或“绘画技能培训”的延续,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以经验性教学方法为主,这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是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素质的体现。美术教学是极具直观性的艺术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从多方面尝试研究性教学,并注重学科的审美性教育。

1.注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融现代媒体教学于课堂。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1)突出美术学科的直观示范性教学。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学生恐怕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地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

(2)在绘画技能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事实上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和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和创造力品质。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4.把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学科美术教学中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重视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一)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1.全日制小学的美术教育

笔者调查宝鸡市经二路小学,金陵小学,西街小学等发现,在绝大多数全日制小学每周安排了两节美术课,美术学习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多的。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只需让学生看作品并临摹,不必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临摹课本上的作品,并根据临摹的相像程度给学生打分。教师很少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创作背景,也很少教授美术创作的专业技巧,使得学生在美术创作的学习中缺少了对作品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而这恰恰是美术学习的灵魂所在。

同时,小学的美术教育只局限于课堂,在笔者的调查中,80%的学校学生是在教室中进行美术学习,并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也很少进行室外写生。长期的再现训练使得学生缺少了直接感知客观现实的机会,一味的临摹练习和只以相像程度为评分标准使得学生难以有自我发挥的余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调查,很多小学每年会派选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科幻画绘画大赛,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是遴选和辅导仅限于个别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平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另外,小学美术教师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优秀的美术教师。由于学校教职员工人数有限,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由教授文化课的教师代教,学生的美術学习缺乏专业的指导。

2.课外美术兴趣班的美术教育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素质教育的拓展。于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学习绘画,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学习绘画,尤其是在几何石膏模型的观察和临摹学习中,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文化课中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让孩子学习绘画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有悖于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提高孩子的人文艺术素质的初衷。

(二)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1.普通中学课堂内的美术教育走于形式

随着学生进入到中学阶段,文化课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退出了课外兴趣班,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奥数、英语之类的学习辅导班。笔者走访了宝鸡市第一中学,宝鸡市新建路中学等学校,发现在中学课堂中,由于升学压力增大,美术课由小学阶段的一周两节缩减到了一周一节。而仅有的一节美术课也会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变成自习课甚至直接被换成文化课。

在笔者的调查走访中,95%的学生和家长都对学校的这一行为表示赞同。认为美术课作为升学考试不考的内容,完全可有可无,一切都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2.学习美术成为进入高校的捷径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扩招了艺术生,很多学生家长和学校认为这是一条升学的捷径。于是,很多文化课稍薄弱的学生,在家长的劝说下,不管其喜好和资质,只是为了跨入大学,报考了艺术类院校。经过一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便可得到专业的合格证书。这种将学习美术当做进入高校的捷径的行为,有悖于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对艺术的曲解和利用。

(三)普通类高校的美术教育

如今,高校开始逐渐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笔者所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开设有与美术相关的选修课。在这些课程上,专业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然而,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仍需改进的问题,如:

1.师生从观念上都存在对公共美术课程不重视的问题。教师因为学生的不专业性对学生要求不高,而学生则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轻视人文素养,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课程设置单一。如今普通高校的公共美术课程仅限于美术鉴赏,艺术导论等课程,很少开设实践性强的美术类课程。就丰富的美术门类来说,远远不够。

综上,对中小学及高校的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比较得出,高校的美术教育相比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更加系统,但是都存在着单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二、当今美术教育现状成因

(一)重视程度不足和对美术学习的观念错误

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因此不注重人文艺术素质的培养。即使一些家长为学生报了美术班,但是学习美术的功利心太强。

(二)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学校不重视美术教育,很多中小学一位美术教师会带几个年级的美术课,教育教学水平因为教学人员的不足而受到影响。并且很多教师自身对美术的价值和内在意义认识不足。

(三)有关教育部门督促和宣传人文素质培养重要性宣传的力度不足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也曾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虽然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一再重申和强调,但是各级教育部门仍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

三、针对于当今美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

改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其中,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全的人。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师生以及家长应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和忽视,真正重视起美术教育。

(二)加强对美术师资队伍的培养

如今,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中学还有一些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师,但小学和农村的学校专业教师很少,在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上水平和经验不足,学生很难学习到专业性的美术知识。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培养一批批专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优秀美术教师。为中小学和大学提供师资力量,解决当今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职的美术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为美术教育事业尽职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課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美术教育课程应从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两方面进行。

美术包含有很多门类,学校在设置美术课程上应不限于绘画。美术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播基础美术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尽量丰富多彩。

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如绘画,雕塑,欣赏,设计,手工等课程。在绘画上应开设手法形式多样的课程,如:素描,线描,水粉,水彩,油画,工笔画等。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利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健全美术教育体制

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专门的美术教室,在其中陈列绘画作品,如石膏,静物,多媒体等美术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避免美术课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或者当做自习课的现象产生。学校还应给学生提供外出写生的机会,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去感受大自然,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创作出来,而不是闭门造车。

第9篇: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 中学美术 现代教育 教学 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农村美术课程受各方面的影响改革仍不乐观,进展缓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是形式。根据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思考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专职教师缺少,中国传统的填鸭子教学方法和美术设备缺乏以及经费不足等,直接使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打着新课程改革口号却没有起色,由于农村旧思想旧观念使得应试教育偏面重视中英数,长期以来美术学科成为被遗弃的学科,可上可不上的课程。所以在各种美术竞赛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使学生失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针对上述现象,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农村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学校重视中英数忽视美育,多数人认为有“主科”、“副科”之分,注重升学考试,使得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大部分农村中学毕业班没有开设美术课。临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美术课就给让位于其它科任教师。学生课余时间画画、练字,也被家长斥责为“不务正业”。学生很难正常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不能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农村学校专业美术老师队伍薄弱

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多数农村的中学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只能把美术学科搭配的课程,大部分美术老师都是由稍微懂点美术的其它学科老师转化专业或者兼任美术科的,缺乏相应的美术专业培训,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美术的认识,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发展。

(三)农村中学美术课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学具短缺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的教与学均需要多样的资源。中小学的美术学习需要基本的工具和材料,美术教学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工具和材料,还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料,以及基本的设施和设备,但各级学校及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经费投入缺乏应有的力度,农村中学基本没有多媒体教室;家长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的重视性认识不足,或因经济状况限制,不愿意在这方面有所投入,农村地方难买到需要的工具。由于资源的匮乏,导致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难以实施。

(四)农村美术老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素质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处理,中国的传统美术教学填鸭子教学法,导致美术课缺乏吸引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在美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二、创新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对策

通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的问题,我认为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要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普及美术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评价,美术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掌握如何绘画或制作手工的方法,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提高,必须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二)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质,解决农村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

美术教师应通过培训、进修,提高美术专业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育部门及学校及时解决好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

(三)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美术多元化课程

由于农村中学美术课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学具短缺,我们更应该利用好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使得美术课多元化。利用乡土文化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比如: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利用家乡的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新课程的改革以及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美术教育,解决学生的学具问题,为学生学习美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多元化美术教育,来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实现现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 《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