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

第1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 供应链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4-02

食品供应链涉及食品从田间走向餐桌的整个过程,我们日常消费的瓜果蔬菜、零食饮料等等无不处于复杂的食品供应链中。随着我国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食品贸易增长迅速,食品供应链进一步延长,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将食品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相结合,抓好从源头到整个食品质量安全链条的监督管理,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整合,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1 加强全程控制系统及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建设全程控制系统需贯穿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提取消费者关心的供应链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便能通过这一体系溯本追远,进而达到从整体上掌控的效果。

以美国为例,在他们的食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就如同产品的身份证明,包含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原料生产地、生产厂家等。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能通过食品上记载的信息找到问题所在。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生产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因此导致了监管难度大。为确保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建立可追溯体系需与基层组织建立紧密联系,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记录、运输记录和销售记录,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状况的可监控,逐步形成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信息网络,消费者可以上网查询相关食品的安全资料。

2 抓好源头监管

农产品种植、养殖的整个过程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食品供应链的源头所在。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开发力度加大,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土地重金属超标、水源质量恶化,农药、化学激素滥用等现象屡见不鲜。农民严格按照各项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是做好农产品源头监管的关键。可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并逐步健全产品原料、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操作等的记录,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加工。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农资产品才能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多进村试点,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民选购和使用农资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进行快速检测,可在生产面积较大的基地或大型批发市场设立监测点,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即刻停止流通。

3 加强对食品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整合

质量管理是整合供应链所有工作过程与合作主体关联性的系统环节,一项关于影响我国猪肉加工企业绩效的研究也发现,通过强化猪肉链的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体来说,可通过与上、下游食品企业之间实现纵向或横向合作、联合或合并等途径,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的横向联合方式,有效控制或解决食品质量链上不确定性因素及其负面影响。

福斯特(Foster)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在供应链快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在采购、财务、会计、运营、人力资源、战略、工程等学科中,充分融会质量管理思想,消除组织中存在的质量感知差异,实现质量管理职能在供应链上的完全分配。[1]通过对供应链涉及的各相关学科、国内国际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评判标准等进行整合,可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目前,世界范围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名目繁多,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科学整合,才能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4 坚持社会共治

全球食品供应链是农产品生产资料商、农户或农产品企业、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网络。[2]涉及农业、动物科学、经济学、商业管理、加算机技术、食品科学等诸多专业学科知识。在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地方卫生局的许多部门都雇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检查员以及其他食品科研专家,采取雇用食品检查员、食品科研专家、生物学家等相关人员进工厂,全面监督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监管体系。

在我国,食品安全供应链安全环节越来越多,安全范围越来越广,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采用地方向中央层层上报的形式,导致了“处理速度慢”,“欺上瞒下”等情况的出现。对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预警体系,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等级标准,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并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媒体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使其做到及时、准确反映食品行业的呼声,为政府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实现“社会共治”。

近年来,消费者更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误传、错传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也有所增多,相关部门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应培养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减少外界干扰。消费者辨别产品真伪大都依靠感官和经验,关于科学的鉴别方法了解甚少。“色谱法”是科学的鉴定方法之一,必要时可求助与专业机构,对产品真伪进行鉴定。譬如,国内某享有高知名度的名品折扣平台涉嫌出售假货,有消费者为证实这一猜想,分别从网站和原生产厂家购买了同等数量的产品,之后寻求专业机构帮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产品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对色谱图进行对比,从而证实了猜想。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单纯依赖公共政策法规解决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不仅从政策法规上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监督,还应该从整个行业、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使得企业自觉建立健全自身食品安全体系,同时进一步调动消费者、媒体平台等进行公众监督,综合施策,共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实践中,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并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体验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实际需求,应该合理对不同的教学要素和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联想、去体悟、去欣赏、去感受,进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掌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结合供应链管理课程特点创设科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所以应该在对工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应该结合高校学生成长特点和未来事业发展需求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真正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改革探索中,对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为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

1.重新界定课程教学基本目标

在我国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相对忽视,一般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界定为让学生掌握相关理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课程教学的情况,整体教学活动的设定都将课堂讲解为主,课后实践探索就和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被忽视,供应链管理教学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新时期引入体验式教学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在统筹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实际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应该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完成自学任务的能力以及在特定的情境中合理应用供應链管理知识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增强,突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创造性的教学体验内容结构体系

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构建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教学改革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辅助。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应该创造性的加强对体验式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相关供应链管理知识的深入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具体构建体验式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对供应链管理方面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划分,分割为多个不同的学习项目,并且每个教学项目都按照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适当的编写,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首先,应该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突出教学材料体验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将材料还原到真实的场景中,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设计相关引导问题,将知识点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还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内化理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和规划,就应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体验式教学作用的发挥,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践行体验式教学

在合理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氛围的营造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着一定的促进性影响。所以高校在积极开展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分析,制定合理化教学措施,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教师在对体验式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深化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首先,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师在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知识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境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并各自从事相关业务活动,根据接受客户的订单综合分析库存、安全库存和提前定制订单等,向其他供应商发货。保证学生能够在特定的体验教学情境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深化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其次,引导学生探究体验。结合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对个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分析业务处理效果,统筹研究如何应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增强客户满意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样在学生小组分析讨论和自主探究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在体验情境中对相关教学内容形成新的认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深入学习各类型知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再次,升华体验。在情境体验教学中,升华体验也是较为关键性的内容,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升华体验的重要性,并在总结分析中升华学习体验,学生才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学习活动中灵活应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解决各类型问题,促进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同时借助升华体验,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形成系统认识,对学生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辅助。

最后,总结反馈。在学生完成对情境创设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活动良好的学习体验后,在教师实践中,为了凸显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完成自我学习成效的总结,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能够在未来学习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习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

第3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本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构建形成适应高职课程特点及自身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涉及到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传统教学理念,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填鸭式教学,作为一名供应链管理老师,应该要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同时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充分了解实时情况,将身边的实例运用到课程当中。当然,要完成这些是需要老师很长的时间,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组建一个供应链管理研讨小组,集思广益,探讨最新的理论以及实例。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支持,在这种教学理念下,需要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高职类部分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是很活跃,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学生的水平,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量,可是本校的教师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知识储备量都很有限,也没有副教授和教授进行引导,所以只能依靠青年教师自己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学习:1、多阅读国内外的专著,可以丰富课堂的理论基础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教材中不合理或过时的教学内容。2、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如:关注供应链管理专家、知名的供应链杂志的微博或微信,每天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以及学习到最新的供应链案例分析;也可以去全国高校微课平台或浙江省微课平台去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可通过慕课的学习来提升专业知识等等。3、参加各项培训。如参加网络培训课程;学习网络直播讲座;观看企业管理者培训视频等等。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讲授法已不适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这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供应链管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从分析一个案例入手,更深一步认识供应链,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案例之外,教师要准备最新的一些供应链管理案例用来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如讲解到牛鞭效应时,就可以让学生做“啤酒游戏”。还有视频教学法,最好能找到能将知识点幽默化的视频,让学生能容易理解。

(四)打造魅力课堂只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这样学习效率才会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学习一些教师礼仪,通过某些言行举止来抓住或强化学生的记忆。其次,教师除了将专业学识带进课堂之外,还需要应将情感、赞赏、微笑、幽默、趣味和公平等融入到课堂上。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通过言语、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展现内容,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常用的考核方法是期末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分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以此得出综合成绩为最终成绩。这种方法很难有效的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所以,现在亟需转变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例如,在讲到供应链信息技术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分别做各项技术的PPT,并且在课堂上演示和讲解,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出部分平时成绩。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可将期末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或课题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结语

第4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势头下,引发了世界对其的广泛关注。物料流动和资金信息流动贯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发展。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如下:采购-供应-再流向需求客户端(即客户)物流。而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归结为置于供应链管理中优化、协调、统一三方面相互运作的有计划整体系统的活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重中之重还是保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端即客户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和数量的双重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想尽办法将成本在一定范围内降至最低,以提供一流的服务。

二、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即信息流,其含义是指在结合统一物流和资金的同时对于交易的主体进行一系列组织,协调,管理的一体化过程,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保证质量和数量双重达标的同时,缩减建议的成本,最终抵达供应链需求端(客户)的需求。而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链接复杂,主要部分包括需求链、采购链、供给链、运输链、仓储链等,在这样一个链长节的状况下,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行业改革对于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

1.垂直一体化垄断

行业改革的形势下,打破垄断机制成为了尤为突出的核心部分,很多公司在这期间都遭受了不可抵御的垄断待遇。垄断机制下,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分解应运而生,无可厚非引来了许多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强大的竞争压力驱使下,产品的价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解。垄断打破后,利润的合理分配逐步提上日程,整个行业的运行利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供应门槛的降低引来了很多的参与者,从而打破了垄断机制局面,这种情况下,供应业务环节趋于竞价。

2.物资管理的影响

关于企业的零库存管理,现大都延行伪库存模式,采用零库存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运输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且降低库存。在采用零库存模式的过程中,企业拥有管理和决策权,而库存的所有权则归于供应商,由供应商应要求将物资原料送至指定的目的地,而这其中包含的资金流向则按照实际的消耗成本进行计算。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很好得进行物资供应的工作,费用方面,运营维持和财务费用归供应商持有,而消耗后计入财务费用的则由企业自行承担,在这一系列的程序下很好得实现零库存的目的。

四、企业供应链管理下存在的问题

1.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国有企业垄断,以计划经济为前提把社会经济效益放在最为首要的位置而并未对于供应链管理给予多方面的重视。很多企业仍然基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供应链管理起步过晚,对于该方面的运用还显得较为贫瘠。由于供应链管理方面意识的不够强大,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至综合素质都还未达到整个行业的相关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将物流管理融会贯通到整个行业。因而,综合专业人才的匮乏、供应链管理的权责不清以及战略目标的模糊,导致了企业诸多弊端,例如员工关系松散、员工效率低下等,成为了影响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信息化程度低

物资和产品流动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更重要的当属信息的流动和传递。21世纪,信息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有关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信息。然而,整个企业发展来说,供应链管理还没有完全将设置物流管理部门提上日程,对于企业内部的硬件设备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密切关注。鉴于企业信息系统的不够完善、库存信息的不够清晰以及企业使用手工记账方式进行信息记录等,完全不利于库存信息的汇总分析以及采购决策。另外,企业还没有致力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企业之间的信息都是呈现的孤立状态,“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了无法在管理经验方面产生重大突破的现实。

3.环境污染严重

有些企业的运作离不开发电无可厚非。发电即把原始能源转化为电能。目前,我国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包括燃煤、天燃气等方式,其比例大约占总发电量的70%,辅以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多种形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巨大的,伴随着发电会产生很多的粉尘、氮氧化物、重金属等,这对于环境的破环是不容小觑的。除此之外,由于物流的不完善以及生产和物流在组织上的分散,各种物流方式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了重复建设和运输的严重现象,在更大程度上加大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尾气中存在着细小的粉尘吸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这些会造成PM2.5含量的上升,并且导致空气中粉尘致病,增加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弊无利,也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五、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相关的对策与有效措施

1.加速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企业管理中,人才对供应链管理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企业意识上的缺乏,既有娴熟的管理知识又掌握熟练的操作性人才着实稀缺。在这样的形势下,组织员工培训,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一支全面掌握生产、管理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具备灵活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样一种整改模式下,还可以紧密员工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明确自身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工作范围,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完善是非常有帮助的。

2.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信息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企业应该顺应潮流,积极掌握和利用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的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如下:(1)要对于企业计划中的预算进行调控,合理地对设备以及材料的采购和储存实施管理,加大合同执行力度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财务成本。(2)加强对于工程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监控,实现动态实时查询,进一步保证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将不可预性引发的事故降到最低。(3)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应该一改传统的信息记录模式,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以创新为目标,在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软件,更好地完善信息化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最终目的。

3.全面应用绿色供应链,控制环境污染

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某类企业运用电力发电产能,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产能的速度也明显提升,伴随着产能的增加,污染程度也日益驱显,面对这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可以通过更改传?y能源方式来解决,更多得发展绿色供应链方式。(1)煤炭的燃烧会产生极高污染,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疑应该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快对于洁净煤生产技术的推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煤炭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煤炭燃烧对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利用联合运输的方式,降低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一改以往我国企业采用“二高一低”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即“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而建议企业的物流采用联合运输又或者多种交通工具联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能够在避免重复运输、重复装卸搬运的同时避免二次倒运,从而减少物流成本,而且还可以对于环境污染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第5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 供应链管理 信息建设 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外零售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它们以规范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方法拉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一直领先,而我国的零售业对国外的零售业却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更缺乏相应的竞争策略和手段。加入 WTO 使我国零售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进而促使我国零售业更好地反思,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零售业宏观失控、观念陈旧

(1)宏观失控。多年来,由于我国零售百货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导致许多城市盲目大力发展大型零售百货商场。在许多大商场倒闭的同时,新商场又在建设,但是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始终没有提高。这种粗放型扩张导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规模经济效益递减,最后大型零售百货商场或是关门大吉,或是勉强维持。

(2)零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我国大部分零售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缺乏、经营能力差;而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多为跨国公司,一般规模较大且以连锁业态为主,其资金雄厚、实力强大。2000年,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全球营业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万亿元人民币,但全国连锁业百强企业销售额之和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沃尔玛一家企业销售额相当于我国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2倍,约为我国连锁百强企业总销售额的15倍。

(3)经营观念陈旧。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我国零售企业更为致命的弱点是经营观念陈旧、管理落后。企业的一般性设施和国外零售企业的差距并不大,但在利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经营管理方面,却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零售企业由于卖方市场条件下的思维惯性,没有真正树立起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意识,没有把“顾客满意”作为经营管理的首要原则,经营行为短期化,服务意识淡薄,甚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时有发生。

2、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1)从“硬件”上看,据对我国13个省市2000多个企业的调查,只有70%的大型企业和 30%~40%的中小型企业拥有计算机。虽然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企业的计算机运用仍停留在局部运用阶段。

(2)从“软件”上看,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更大,其中的采购技术、物流技术等的运作效果尤差。如我国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可以预言,当过渡期结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全部生效,在更大程度上开放市场时,我国的零售企业将面临资金雄厚、规模巨大、管理先进的国外企业全方位的竞争。

3、供应链中物流运作成本高

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和爱好的多样化、个性化,特殊需要、鲜度要求等越来越高,因此在零售业供应链的物流方面,多品种少量、小宗多频度、迅速配货是今后的发展目标。处于流通下游的零售业最了解消费者需求,为尽早发现畅销、滞销商品以及避免机会损失、提高卖场效率,批发商或物流企业就必须扩大进货商品的种类、少量地进货、小宗多频度、指定时间到货等。而目前我国企业对物流服务竞争战略的认识还不到位。

4、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够理想

目前,在我国有些零售企业的商品供应链中,环节已经很少,供应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产商,另一类是中间商。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通常只有三四个环节,即零售商――中间商(分销商)――生产商――原材料(中间产品)供应商,或零售商――生产商――原材料供应商。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是买方市场,近几年,我国零售业在业态及市场营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零售商也具有了领导供应链的能力,但是普遍忽略了与供应链上伙伴进行合作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比较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加入WTO以后,零售企业的竞争不仅在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更取决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我国零售业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简单劳动行业,因而从业者大多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相关学历教育。但事实上,现代化的零售业由于必须运用先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供应链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无论是先进的经营理念、营销技能还是现代化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懂得现代管理技术,能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对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和入世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零售业在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过程中应着重以下几方面:加强信息建设、发展物流体系、加强供应链上成员的协作、加速人才培养。

1、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代零售业经营和物流配送的依托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实体物流的采购和配送及其商品管理为根本依托。因此,要想掌握21世纪零售业供应链的主导权,甚至要想继续生存下去,零售企业就必须抓紧仅有的一点时间,在零售业供应链信息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些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在信息化方面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有的还相当成功。在零售业供应链管理中,零售业一定要注重制定统一、完整的战略规划,确立各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与重点,寻求合适的信息化咨询合作伙伴,建立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注重和加强对人员的立体式培训和企业的学习能力,同时要用制度强力推行使用和培养信息系统的应变和维护能力。

2、在零售业供应链中提升物流水平

(1)整合重组分销渠道,实现物流一体化。零售商业是面向消费者的流通第一线,往往位于寸土寸金的市区内,“小店铺、大流通”是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模式。这种散布在城市各个地方的方便连锁店要以较小的铺面承担多种商品经营的任务,就需要构筑能够满足少批量、多批次的批发物流系统来满足需要,这就对整个分销渠道提出了整合要求。商品的配送成本是零售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对配送中心进行规划和设计。供应链管理就是要让链上各个成员间形成合理分工,以节约供应链上的物流总成本,实现供应链上成员的共赢。零售商和生产商在商品配送上应逐步形成物流资源共享的格局。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对我国多数商业企业而言,自办物流和重整上游企业似乎都缺乏实力,那么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应该是适当的选择。从欧美零售商普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经验中我们知道,如果企业本身实力弱或者对区域地理不熟悉,且所处的环境第三方物流又特别发达,则适宜采用第三方物流。我国中小零售商业企业较多,而且在北京、广州、上海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所以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一些小型零售商来说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3)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并完善商业物流各项服务功能。我国零售商业物流的各项服务功能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不能满足现代化物流的要求,面向消费者的店门也没有完全实现售货自动化和信息化,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等手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物流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信息化,零售商是信息采集的起点,因此,尽快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实现零售商业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前提。

3、零售商应加强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协调

供应链上成员的信任合作、利益及风险共担,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也是我国供应链战略计划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由于供应链上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标,为解决供应链上成员的冲突,需要建立合作、信任、共赢的新的战略联盟机制,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并行工程的思想都要求在产品开发中让供应商、顾客参与其中,以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因而,供应链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让哪些供应商、顾客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如何共同承担开发资金投入的风险和获得的利益等问题。

4、加速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掌握各种管理方法又熟谙与供应链有关的诸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仅有10所左右设置了物流专业和课程,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在许多国家,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我国零售企业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搞好员工队伍培训,建立一支能适应当前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的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加强供应链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要学习借鉴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形式,形成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参考文献】

[1] 周艳军:供应链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赵刚: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骏阳: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5).

第6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分析了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研究了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的流程,并对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0引言

知识地图(KnowledgeMap)~称知识分布图、知识黄页簿,其概念最初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O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客观知识结构可以被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当前。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地图有其特定的含义,通常是指一种能够帮助使用者知道在什么地方迅速找到其所需知识的管理工具,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地图是知识的库存目录,如同交通旅游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街道名称、公交线路、风景名胜等各种资源的地理位置一样,知识地图就是要告诉使用者,组织拥有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地处何处,以便使用者能够快捷准确地寻找到他们所需的各项知识。

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年的定义中,物流管理是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与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对知识的管理,已日益受到物流企业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视,积极绘制知识地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网络实现“共赢”的重要策略。

l物流企业构建知识地图的必要性

1.1有效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金球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工作重心由如何迅速获取信息转移到如何准确过滤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1.2实现智能化、准时化物流

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相应缩短,企业问基于时间的竞争态势已经确立。如果顾客的第一选择未得到及时满足,他们就更愿意接受替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其中包括:订单更小、更频繁,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等。在传统的物流企业中,受信息交流渠道和速度的限制,完成一项物流活动所需的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物流过程的业务流程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中间环节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H。绘制知识地图后,物流企业可借助知识地图,以更低的成本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1.3实现供应链管理与合理配置资源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等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物流企业运用知识网络,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及合理配置,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2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流程

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流程主要分为9个步骤(见图1)。

(1)成立项目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内外多个部门,其成员应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业务部门、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外聘BPR管理专家、外聘IT专家等。

(2)需求分析。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构建不应拘泥于企业内部,而应将其扩展至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网络,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知识获取。对物流企业内部及外部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收集汇总,使之表述清晰。

(4)知识处理。对所获取的知识应及时进行审核、归类、补充等整理工作。行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进行知识处理工作量巨大,且非常重要,它是绘制知识地图的基础。

(5)知识封装存储。可结合企业现有IT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Method)进行知识的封装存储。应保证知识的可继承性、可重复使用性。

(6)提取知识元。对知识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描述,并创建与其它知识的基本关联。

(7)建知识链接。在知识元与涵盖间接知识的知识库之间创建链接’使用户能便捷地调用相关知识或与有关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8)绘制知识地图。借助IT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建立显性知识和隐陛知识的索引,为用户提供直观视图及分析信息。

(9)维护与升级。知识地图的维护与升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应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使企业知识地图得以持续改善,从而为企业及员工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3物流企业知识地图构建策略

3.1重视项目开发团队建设

知识地图项目主持人是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物。主持人既需要熟悉矩阵制组织的控制协调方法,又要懂得知识地图的绘制技术。理想的情况是,主持人精通复杂产品项目组织流程的管理过程,对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体系了如指掌,并能根据项目特性将知识地图进行个性化处理。同时,矩阵制组织成员及关键用户的参与对知识地图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绘制地图的设计人员提供详细的需求信息。此外,在项目团队成立之前,企业必须为其派遣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和主要协调人。

3.2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合理编码

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人手,将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使所有新进人物流企业的员工在较高水平的知识管理平台上实现知识共享,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与文化中,难以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不易被编码。因此,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先要解决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问题。它要求物流企业培育相应的知识型物流企业文化,为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功能,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标引,并建立与显性知识的关联。

3.3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大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涌入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众多国外物流企业早已着手进行知识管理,而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行业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只有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知识管理。

3.4改变投资观念

把对信息系统构建及知识地图维护的投资作为企业的正常开支(每年编制适当预算);把重点放在应用系统的建立上;加大在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上的投资。物流企业知识地图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企业经营和业务运行不断发展、完善的,没有持续、稳定的投资,不可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

3.5培养一支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管理人才队伍

知识管理是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才最了解企业业务。因此,必须由企业内部具有较高威望的高级经理进行领导,将知识管理应用的学习作为人员培训的重点,建成一支由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学习新生事物的企业管理骨干构成的内部知识管理专业队伍。

3.6提高知识地图的耦合度和时效性

由于知识的产生是动态的,在绘制知识地图时,知识也在产生,因此在绘制知识地图时要注意其动态性、可扩充性及兼容性,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控制,提高耦合度,以期将其设计成开放性的地图结构,使得各类知识都能找到相应的输入接口]。由于企业的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企业知识地图的绘制和维护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应注重对知识的更正和补充。

3.7重视经营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持续改善知识地图不同于CAD等技术性应用软件,它的设计要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我国的企业物流系统还不成熟,在许多业务流程上还需进行重组与改造,删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按照精益化的思想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构(BPR),就是要消除在物流中一切不增值的企业内部活动,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为现代物流工作提供准则。事实上,这才是一切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根本基础,不经过企业变革的知识管理,它的一切都只会成为“花瓶”。因此,面对旧的不合理现象,要打破限制勇于创新。领导者要通过制定能够使系统实现精益化的决策,营造一种勇于创新的氛围,从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提高,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3.8建立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

企业将员工考核制度与其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相结合,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策略,有助于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丰富企业知识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除应运用物质奖励和外部激励之外,还应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和内部激励,营造一个良好的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3.9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

著名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双赢”。完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重视企业外部知识地图的绘制,对物流企业融入涵盖工商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第7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知识供应链;知识服务;战略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性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服务战略研究”(HB15TQ011);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服务战略研究”(2015031270)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8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产学研合作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的有效获取与运用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高校作为产学研合作主体之一,同时也是知识资源的拥有者、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其知识服务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流动与知识运用的效率,将最终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成效。本文拟从知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供应者和转化者,如何发挥知识服务职能,促进产学研合作顺畅成功。

一、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供应链的关系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研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收集、整理、加工和转化应用相关知识资源,开发创新知识资源,为企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利益目标。

知识供应链是一条相对规范、稳定的合作关系链,也是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它描述了知识链式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知识创新的活动,将知识链中各节点及节点间存在的大量分散片面的信息加以整合,扮演知识的供应者和转化者,通过知识流活动将知识服务提供者和终端知识用户紧密联合,缩短二者之间的信息距离。知识供应链在链条中流动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整体最优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其实质就是知识供应链的良性互动。在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供应链实践中,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学术环境等优势,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及产品开发等活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样,企业拥有企业经济管理、产品市场营销、产品供需信息、产品市场开发及资金筹措等优势,与企业合作,也有助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有助于促进企业界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投资,改善办学和科研条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对方竞争实力,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不断创新发展。

二、知识服务与知识供应链的关系

所谓知识服务,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序化、整合,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的信息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并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作为目标驱动力,为用户提供挖掘知识的技术和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服务是新型的服务方法和理念,与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不同,它不是信息传递模式,而是由用户行为来组织业务活动。

知识服务和知识供应链二者的目标近似,都是为用户提供相关知识及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为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品质,加速决策。知识服务根据用户知识需求,给用户提供围绕知识采集、处理、存储、转化的服务,这也正好是知识供应链核心功能的必要组成要素。

高校的知识服务中引入知识供应链概念,就是在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的情况下,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和技术等当作知识源,经过一系列知识开发活动,实现知识的存储、创新和应用,最终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知识供应链动态地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最优化,有利于知识供需双方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引入知识供应链理论的作用

(一)整合图书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随着信息资源数量急剧增加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或者更加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网络信息供应商、出版商、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纷纷进入信息服务行业,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知识供应链能够将供应链上相关机构的人员和知识资源有效整合,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适用的信息资源,形成稳定的知识供应网络,促进各成员单位人员和知识资源的合作及创新,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二)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目前,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还比较落后,这不仅表现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单调,同时服务手段和方式落后保守。经调查,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基本上还是以馆藏资源为主,对于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图书馆提供的文献多为原始文献,缺乏对文献进行二次、三次开发,不注重对隐形知识的开发和转化;服务中较多沿用传统的参考咨询方式,同时对于后续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缺少必要的管理和反馈。引入知识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将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机组织起来,对于知识流的整体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促进了隐形知识的转化和共享,使得图书馆更加重视知识服务方式和效果,提高了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知识作为一种原材料,通过加工、制造,价值会得到很大地提升。知识又可当作战略资源始终贯穿于高校知识服务中。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借助政府的相关鼓励政策,加工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专门的知识库,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新知识、新产品或新技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政府、财政、金融、税务等职能部门所形成的具有反馈知识流的环式知识供应链,集产学研以及相关部门为一体,统筹安排各类知识资源,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知识产品,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实现学研机构知识价值,促进产学研各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主要的知识资源集散地,通过研究调查图书馆服务情况,基本就可以了解高校知识服务的大体情况。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这些院校中“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占6%左右,它们与普通高校之间在资金、人才、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一)“211工程”、“985工程”等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211工程”、“985工程”院校师资队伍素质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条件比较先进;具备一定数量的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点;科研经费较多,成果显著,对国家建设贡献较大,办学效益较高;国内外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校建设经费比较有保障。这些高校图书馆服务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能够共享图书馆所有资源和服务;建立了本校的学术资源知识库,收集、提供本校学术成果、论文、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构建学科资源导航;为教、学、研提供咨询、讨论、研究的网络和实体空间环境;有馆员和专家提供专门服务,随时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与研究服务。

(二)地方本科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地方本科大学与重点大学相比,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济基础等方面都相差较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现象。相应地这些院校的图书馆很难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了适应网络新环境、新技术的大局势,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采取措施,根据本校本馆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者服务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为了增强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主动宣传本馆可用资源和最新服务项目;第二,为了弥补馆藏资源不足;积极利用网上开放获取资源和免费试用资源,同时积极利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取资源;第三,嵌入读者学习科研过程中,提供图书馆全天候服务;第四,为了方便用户查询信息资源,也便于与馆员的沟通,组建移动图书馆,让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校园内随时可以检索图书馆资源;第五,为了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或自学,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获取资源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知识产品,主动推送给读者用户。

五、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

不同层次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经济基础相差较多,导致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产生很大差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环境下,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地开展知识服务,满足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是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与知识供应链各方的沟通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既要与科研机构、信息中介组织等联合知识提供方密切合作,同时还要得到相关技术支持方、资金提供方、政府政策制定方、媒体传播方等大力协助,才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或产品,保证知识服务的高质量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产学研实践中要与各相关合作方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收纳各个方面的优质知识资源,构建良性循环的互利共赢知识网络。

(二)加大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财政投入力度。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产学研合作团体的创新能力有赖于高校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要发展,就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更需要资金的支持,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需要得到政府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合理投入财政经费,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一系列社会性知识服务活动,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职能。

(三)挖掘和引导新的知识需求。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不仅局限于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整理,还要针对目标群体,积极开展和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行业动态和国际竞争环境预测评价等相关服务,引导和开发用户新需求,促进企业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提高发展实力。

(四)拓展深化知识服务范围和内容。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产业技术需求信息、技术研发创新信息、新产品展销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等,加强产学研各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利用通讯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无障碍阅读、虚拟现实阅读;通过OPAC 系统查询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享用图书馆服务;利用数字电视建立交互式个性化知识服务。总之,图书馆可通过各种手段与产业部门联络沟通,将自身丰富的知识资源提供给知识需求方,扩展知识服务范围、深化知识服务内容。

(五)共享知识资源,促进产业创新。在产学研知识供应链中,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隐性知识的整合利用。比如,组建由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咨询服务中心,专家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等网络通讯途径和手段解答用户提问,将交流过程和解答方案记录、积累起来,可以形成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隐性智力资源数据库,方便类似疑问和问题能够迅速得以解决;还可以搭建知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根据产业部门的需要,为它们开发设置新的专业课程,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为产业部门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研究地点和设备,支持产业部门开展科学实验;组建科技开发园区、产业孵化基地、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资源的作用,提升产业部门对知识资源的吸收能力,加速产业部门创新。

(六)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政策支持环境。为减少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和障碍,需要政府牵头,产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起来,建立产学研合作领导机构和监督合作执行机构,同时遵循产学研合作各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制定财政、金融、税收支持政策,颁布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科技、教育、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实现知识供应链内知识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高校图书馆作为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服务主体之一,需要更加重视与知识供应链中相关主体的联系和沟通,挖掘和引导知识需求,扩展知识服务范围和深化知识服务内容,按照知识服务战略部署,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服务策略,以保证知识服务目标最终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悦,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

第8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概论 工学结合 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1-01

1 课程特点

《电子商务概论》不仅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它系统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是了解电子商务概念、模式及发展的入门课程。其主要内容有: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技术、网络银行与电子金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等。使得该课程具有两大突出的特点:

1、新技术密集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到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而且涉及到安全加密技术、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繁多的新兴技术。

2、实践性很强: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师准备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能够应用网络技术参与商务活动的劳动者,其知识结构是以商贸业务为核心,以所涉及的金融、营销、物流管理和法律知识为依托,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为手段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讲授的理论和模式多且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且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并且是鲜活的水。作为一名电子商务的专业教师,更应该多方面的学习专业技术。如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技术,电子支付,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等有关知识。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本课程中的专业术语非常多,书本上又没有一一解释,只能利用网络和有关参考资料来学习和补充。近十年来,各种技术如电子支付、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发展也非常迅速,更需要通过网络这一即时的学习工具大量学习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专业环境。这就使得我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过程中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 教学探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手段,如果只是课堂讲解,时间久了,也难免学生乏味。在讲课时我大量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到较为现实和有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分阶段让学生上机完成一些任务,从中找到学习的焦点。例如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部分,通过案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是与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大课堂密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络上有许多教学素材,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经过精心组织,就可以做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讲课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效果。

3、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

《电子商务概论》的许多知识实践性很强,仅从理论上讲述学生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不深,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来深入浅出地分析相关知识和理论,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解决了哪些问题,为将来的灵活应用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4、加强实践环节

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除了进行基本的理论学习之外,也适当地安排上机实践课。通过实践课让学生从会员注册到网上交易,从签署订单到网上支付,从企业合作到物流管理,从网站建设到网络推广,全方位对电子商务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从而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5、工学结合

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虽然可以使用模拟软件,初步了解处理流程,但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效果。工学结合注重的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具体的说就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对本专业的学生安排20天的企业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安排相关的实习内容和任务,最后视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或闲暇时间,到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探索,本人从03级到09级的许多班级的教学中,逐步将以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在《电子商务概论》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最近组织的一次技能考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拿到了“四级电子商务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对现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完善,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地址:莱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邮编:265200

第9篇: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疆;乳品;供应链;应急管理

一、新疆乳品行业概况

1.1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现状

乳制品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直以来是生活必需食品,如,新疆地区和内蒙古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几年,人民对自身健康更加关心,牛奶的消费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另外所有包装形式的乳品消费季节性不强,由此乳品也越来越受我国民众喜爱,乳品行业也快速发展。中国乳品行业目前有如下特点:

(1)主要产品特点。乳制品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奶,有纯牛奶、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保鲜奶、酸牛奶、各种果味奶、奶粉、奶酪、奶制品雪糕等等各种乳制品。乳品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所以乳品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对环境温度、卫生条件以及时间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不同种类的乳品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也不同,这使得乳品企业在乳品原材料收购、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运输设备、质量检验设备和技术等等各方面有不同于别的企业要求。

(2)生产特点。因为乳制品自有的很多特点,所以它的生产也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有生产计划要求稳定、技术设备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各步骤要求严格。乳品生产工艺、各种生产加工工具和设备都是为专门为产品设计的并且一经研究设计好后就是固定的,同时对乳品配方的安全性、保密性的管理要求也很高。再者,乳品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这样就要求对设备管理维护较高。

(3)行业竞争特点。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国内乳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和空间吸引了大批企业,吸引着不光国内不同行业的企业转战乳品行业,同时,国外乳品行业也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乳品行业,并且国内、国外的乳品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使得我国乳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表现为品牌竞争、价格竞争、市场占有竞争、新产品新概念竞争等,而过度竞争的结果是产品和技术严重的趋于相同,乳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居民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下降,行业效益下降等问题出现。随着中国乳品行业发展和改进,我国乳业的竞争开始转向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乳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应对市场中的变化做出快速放映,加强供应链下的应急管理。

1.2新疆乳品行业发展现状

新疆存栏各类奶牛、年产牛奶,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六位,万人占有奶牛数、人均生产牛奶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四位。但是新疆的乳品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现代化乳品工业起步晚,形成生产规模也是在最近几年。

新疆现代乳品工业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市天山经济地带、昌吉经济开发区、阿克苏地区和石河子地区等地,乳品企业的主产品为液态奶,销售对象主要是本地区及疆内的城镇居民,市场相对狭窄。新疆液态乳品要走向内地市场又存在运距远、运费高、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因此,新疆乳品工业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固态乳品和特色乳品的比重,从而是新疆乳品与内地乳品区别开来,形成新疆特色。新疆有别于内地其他地方的乳品有马、驴、骆驼等家畜的乳汁,可以在这些特色方面加大投入研究。干酪是消耗牛奶最多、经济效益显著的乳制品,酪具有营养价值高,便于贮存运输,食用方便等特点。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少数民族多,并且干酪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干酪的耗费在新疆占有很大的分量[1]。

新疆目前主要的乳品生产企业有麦趣尔、西域春、盖瑞、天山畜牧、兵地天元、维维乳业、花园乳业、银桥乳业、凯达乳业、阿尔曼乳品、阿勒泰新农乳业等。新疆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烘焙食品的连锁经营。其中乳制品主要包括灭菌乳、调制乳和含乳饮料三大系列20余种产品。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呼图壁种牛场的优质奶源,生产多种酸奶,开发出益生菌酸奶、大果粒酸奶、全脂调味果料酸奶等新产品在全疆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产品和品牌在新疆乳品企业中享有很高荣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供应链相关概念

目前,国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物流管理问题、客户价值创造研究、供应链的设计与重构问题、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问题以及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供给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强调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最高[2]。

乳品行业比较特殊,其涉及的供应链长,有奶农饲养、原奶收购、运输和贮存、乳制品加工、乳制品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供应链上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乳制品行业供应链,进而诱发突发事件。

三、新疆乳品行业中的危机

如今的乳品行业急功近利、浮躁思想浓重,盲目上项目,结果导致过渡化无序竞争、概念炒作盛行、与奶农合同违约、铤而走险生产假冒劣质产品等道德缺失行为,给整个乳品行业环境带来了很大风险。在这种大的乳品行业情况下,新疆乳品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行业亏损面急剧扩大,大量的新疆中小乳品企业明显感受到了全国性乳品企业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目前新疆乳品行业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行业风险正逐渐加大,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同时国内乳品行业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新疆乳品行业主要面临的危机有以下几种:

(1)原料奶环节危机。对于乳品行业供应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商也就是奶农来说对新疆乳品行业造成的危机有:饲养管理水平很低,奶牛的单产水平低,原料奶质量不合格;奶农的不诚信、不合作;奶源不充足,没有或很少有长期合作的奶农,奶源来自于散户,质量无保障

(2)加工环节危机。目前,新疆大多数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运作方式依然落后,内部信息化、信息化设备和技术人员方面都与国内外乳品企业存在很大差距,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变革急需运用到新疆乳品企业中去。牛奶及时加工、牛奶保质等准备不足;资金紧张;硬件和软件落后或出现不工作、损坏等问题。

(3)乳品企业环节危机。不顾行业发展状况盲目扩张;乳品企业自身没有诚信,生产劣质乳品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管理水平低下,现代营销意识淡薄;人才缺乏,培训机制、组织结构、技术等落后。

(4)运输环节危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路途运输工具、冷链设施不到位或缺乏,造成路途上乳品的毁坏。

(5)分销商环节。乳品由于鲜活易腐的特点,分销半径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其销售覆盖面狭窄。分销商环节位于乳品企业供应链的下游,分销环节的效果直接决定乳品是否成功出售,又因为分销环节涉及参与者比较多,他们对信息技术、设备等等的要求参差不齐,这使得分销环节不易控制。

(6)竞争危机。新疆境内目前共有乳制品企业70多家,而新疆的对乳制品的需求是有限的,国内乳制品企业也数不胜数,大型乳制品企业如蒙牛、伊利、三元、光明、完达山、夏进等等已在国内各个省份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品牌树立口碑较稳固,这就限制了新疆乳制品在疆外的竞争;同时疆外、国外的各制品企业纷纷在新疆建立代加工厂,这给新疆本土的乳制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7)公关危机。现代社会,网络、媒体、电视、手机等等的存在使得事件一经发生,消息便会立即在公众面前传播,这也就应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古话,所以在任何环节危机事件发生时,公关做到的不好将会对企业造成毁灭行的灾难。

四、解决措施

(1)加大奶源建设与管理。加强了对奶源的控制,在销售需求比较大的区域设立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缩短了产销地距离、提高价格和市场竞争。积极为奶农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对奶农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奶农提高原料奶生产率,保证奶源质量,避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双方签订长期合作合同,通过强制手段来制约双方的行为。

(2)加大加工、运输环节的技术和设备投入,加大质量控制。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组织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制,从奶源到最终消费者保证其质量。采用先进高效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如,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仓储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拣选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和逆向物流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乳品在途信息实时传输;为远距离监视冷链系统运行情况,可以采用全自动远程监控系统。

(3)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买方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达成的承诺或协议,包括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担由于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和风险等。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在竞争中获胜,企业应该注重在供应链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与其他企业更好的合作。

(4) 控制乳品在各级经销商、零售商处的贮藏温度。乳品根据不同产品种类,对贮藏温度要求不一样,要求乳品在各级经销商处、零售环节要求具备冷藏和冷冻环境,并严格控制好温度。

(5)危机事件发生时决策要迅速。事件发生当天,企业主要领导就要立刻组成危机公关应急指挥部,全面协调各方面关系,并及时准确地向各部门下达了危机公关的各项指令,迅速正确的做出决策。运用良好的媒介资源关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消除负面影响,求助政府公关力度,请求政府的支持。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新疆乳品行业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及新疆乳品行业供应链上常见的危机,并为新疆乳品行业供应链应急管理提供了具体策略,对促进新疆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然而受研究时间和本人能力的限制,本文的论证深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陆东林.新疆乳品行业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乳品工业,2010:31-34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6-15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