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科技可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信息推广;体制创新
一、诸城市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法
1.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诸城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农业技术研究及推广中的主导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及农业技术结构,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鼓励各类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技术协会等进行农业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及推广活动,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使农业科研与生产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及加工环节的有效衔接。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加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畜牧养殖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力度,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有关站所,成立高效农业技术指导小组,注重抓点带面,搞好科技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积极扶持组建各类民间技术协会、研究会,逐步在全市形成以市级专业技术部门为枢纽、乡镇(街道)站所为骨干,民间技术协会、研究会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开发推广体系。
2.构筑农业科技服务平台。诸城市在208个农村社区成立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农业科技进社区工作,并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办公场地近100平方米,电脑、服务器、局域网、照相摄像等信息设备配置齐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心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整合市、乡两级农业技术力量,建立了以乡镇农技人员为主、市级农业技术人员为辅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在208家社区建立起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在社区的综合服务大厅或图书室、农资超市内设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室或农技服务窗口,每个乡级农业科技特派员负责2~3个社区,每周在1个社区服务2天,组织28名市级农业专家,每人每周到社区坐诊1天,面对面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遇到区域性较强或需要紧急到现场诊断的问题,市乡两级专家密切配合,及时到现场“出诊”解决。
3.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下沉”。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形式,实行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巡回坐诊、农业信息网、农业专家在线视频、12316三农热线为主要内容的 “四位一体”联动服务网络,努力使农业科技服务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贴近农民,把农业科技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家里,有效实现了农业科技服务“下沉”。农业信息网专门设置了高效农业、农技推广、标准化生产、植物防疫等农业科技栏目。在诸城农业信息网上特设了专家在线视频栏目,与农村社区联网,组织农业专家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轮流坐诊,通过视频网络服务,跟社区农民进行面对面视频交流,解答农民咨询事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市、乡、农村社区之间的网络视频“零距离”服务。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够健全,科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科技人员配备情况看,诸城市科技推广机构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2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仅136人,从目前人员数量上看,现有的技术人员很难完成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工作。
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没有改变。对于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作用认识还比较浮浅,服务的效果还不够显著。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相对落后,特别是村级网络还未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科技人员的待遇偏低,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科技服务形式单一。虽然全市涉农部门大力创新服务形式,离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巡回技术指导的面不广、农事关键季节下乡科技指导的次数不多,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科技服务内容和领域需要拓展。当前涉农部门在提供技术、生产资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信息服务上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民因为信息闭塞,对农产品营销知识和销售信息极度缺乏,要求农业、供销部门把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要把服务的范围从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转变为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
三、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支持乡镇农技人员面向“三农”搞好服务。要支持农技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可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办法,提高和充实农技队伍。对在岗的,有实践经验、年纪较轻、素质较好的农技人员,可以委托大专院校实行短期专业培训;逐年选派一些专业对口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要努力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队伍,提高服务本领。
2.政策倾斜,壮大服务队伍。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界定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对于不能市场化的公益职能由政府支持的农技推广机构承担。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总体要求,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领域。要大力培育与发展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并通过政策扶持与引导,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涉农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从事一般性或经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适当增加农业部门的人员编制和技术职称职数,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科技业务工作的开展。
3.创新管理体制,盘活农技资源。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中坚力量,应通过改革与适当综合,使之成为当地本行业的技术推广“龙头”。要强化垂直管理,重点是理顺县市与乡镇的关系,加强工作的协调与组织,逐步实现农业科研、教学、科技推广机构之间在组织上的整合,整合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资源,加强人、财、物的管理,确保时间和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适应农业产业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和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也要支持农业科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发展,鼓励它们以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促进农业规模发展,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4.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要尊重农民的自,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以效益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仅要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也要为农户经营管理、组织化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等提供帮助。从传统的“农技推广”转向“农业推广”或“农村推广”,改变过去传统的技术示范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法,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参与式”的推广新理念。有效开展重大项目引导、面上科技咨询培训、点上科技示范指导,探索技术承包、股份合作、连锁配送等新型科技推广方式。要十分重视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新科技的认识,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技术推广之中。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水平。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科技接受能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结合组织实施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等生产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农业科技意识以及对农业科技的内在需求,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及应用能力,培养出一批农业科技应用示范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有力地促进农业科技含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准政策性;贷款;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15-05
准政策性贷款业务是由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自行承担贷款风险的粮棉油收购贷款,是现有信贷产品中一类特殊信贷业务,介于政策性贷款业务和商业性贷款业务之间,既具有政策性贷款刚性需求特征,又具有商业性贷款自担风险特征。在现阶段,开展准政策性贷款业务主要是为防止出现区域性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表明,准政策性贷款业务以其特有的职能和优势,在履行支农职能、实现有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在当前粮棉油市场形势不断变化、信贷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重视和研究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对于做好农发行信贷支农工作,推动全行业务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政策性贷款的基本特点
由于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的特征,准政策性贷款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信贷计划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足额供应,实行基准利率。
2.承贷主体多元化,包括购销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集团客户等。
3.对借款人要求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
4.实行封闭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统一,把风险控制放在突出位置。
5.财政不兜底,自负盈亏。
二、准政策性贷款的作用与成效
(一)鸡西市2006―2008粮食年度粮食生产情况与总体趋势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鸡西市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和商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详见图1。
(二)近几年准政策性粮食收购情况
2006粮食年度收购准政策性粮食72万吨,占商品量的28.57%;2007粮食年度收购44万吨,占14.33%;2008粮食年度收购16万吨,占5%;虽然受2007粮食年度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2008粮食年度国家全面启动托市收购等因素的影响,准政策性贷款发放逐年减少,但其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视。
1.政治作用巨大
前几年粮食丰收,物价连续上涨,粮食销售市场价格低迷,受产业政策、出口退税等因素影响,外地粮商少,市场销售不畅,企业利润空间狭窄,局部地区出现卖粮难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鸡西市分行迅速确认辖区内收储企业的贷款资格,核定最高额度,及时发放准政策性贷款,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保证了农民利益,保持了社会稳定。正如虎林市市长所说:“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使广大农民可以坐在家中甚至田间地头有选择性地售粮,并能卖上好价钱,从中获得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为农村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使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好地方经济建设工作”。
2.社会作用突出
粮食企业季节性收购明显,融资量大,有效资产少,融资困难,不采用全额抵押担保的方式,很难在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农发行顺应粮改的需要,在推动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准政策性这一贷款品种,填补了“政府想办的、农民所需的、商业银行不想涉足的”特殊领域的需求。仅鸡西地区2004―2006粮食年度在国家没有启动政策性收购的情况下,累计发放准政策性贷款22.31亿元,共支持43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收购粮食145.77万吨,收购辐射46个乡镇、459个村屯和11个国营农场,受益农户19.3万户。2006 年以来累计为地方增加税收达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 000余个。农发行也是当地各金融机构贷款增幅最高的银行,充分发挥了支农领域的骨干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经济效益显著
2006―2008年鸡西市发放准政策性贷款20.2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31.62万吨,帮助企业实现收入22.28亿元,获利1.05亿元,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农发行也实现收息7 459万元,间接带动了存款、中间业务等全面发展,为完成全行利润计划等各项经营指标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三赢。
(三)准政策性贷款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非传统购销企业所占的比重稳步提升
2006年,将收购贷款的对象明确界定为在农发行开户并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首次打破了所有制的界限,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和转化企业以及其他具有相应资格的企业纳入了准政策性贷款支持范围,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享受准政策性贷款政策的多元化局面。
从以上数据看,随着粮改的进一步深入,准政策性贷款支持的行业覆盖面有较大的拓展。
(四)准政策性贷款效率较高,杠杆作用明显
从鸡西市情况看,准政策性贷款占全口径贷款比的7.27%,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其作用是高效的,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加工企业经营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以质论价。有的还采用订单方式收购,如鸡西市兴达、海泰及农垦爱邦等公司均与农民签订种植协议,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购粮食全程参与,这样就保证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企业也获得更高收益。企业效益提高,带动了地方税收的增长,企业规模扩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仅鸡西兴达制米有限公司一家,在2004年接收鸡西市第一粮库下岗工人就达110余人,同时,对农发行经营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三年来,鸡西市分行此项贷款累计获得利息收入4 000多万元,中间业务收入50余万元。
本次调研重点针对连续三年得到鸡西分行信贷支持的5户企业进行对比分析:资产总额保持增长的有4户企业,占比80%;所有者权益保持增长的有5户,占比100%;实收资本增长的有1户,占比2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有4户,占比80%;利润总额增长的有3户,占比60%。可以看出,通过对加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空间得到稳步提升。如鸡西市兴达制米有限公司,在农发行信贷支持初期,是单一的粮食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几年来,通过农发行信贷支持,成为了以种植、加工、销售、仓储为一体的中型粮食加工企业,是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重点出口企业,企业经营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再如,黑龙江农垦爱邦实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发行支持初期是年加工原粮3万~5万吨的小型加工企业,通过几年投放准政策性贷款的支持,现已成为年加工原粮近15万吨,集粮食加工、麦芽发酵、稻壳发电、城镇供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资产也由原来不足5 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亿元以上,由过去抗风险能力较低转化成现在的经济实力雄厚、物资保证充足的优质企业。
三、准政策性贷款是政策性贷款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续
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主要特点体现为:政策性强、制度规范、管理成本低、贷款份额高。
(一)目前政策性收购存在局限性
1.保底收购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
政策性收购是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调控市场等需要,而实行的国家及地方各项储备的粮食收购,也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具有保底收购属性的最低价收购、托市收购和国家临时储备粮食收购,是政府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必要手段。2006至2008粮食年度,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鸡西市收购中央储备粮共46.36万吨。2007粮食年度,鸡西市启动了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水稻42万吨,启动的主要原因是当年市场价格比国家制定价格(0.82元/斤,国标三等)低,而玉米未启动最低价预案,原因是当年玉米市场购销活跃,市场价格高。2008粮食年度,鸡西市启动国家粮食调控政策,指标218.4万吨(含佳木斯桦南县、七台河市),在鸡西地区实际收购160.8万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经济动荡,粮食市场价格起伏较大,国家推出临储粮收购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问题,确保了农民利益。从几年来的粮食购销实际情况看,政策性贷款应对粮食市场特殊情况具有明显优势,而在市场的常态下,发挥的作用受自身先天特性的制约,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有限。
2.严格的质价政策性有其局限性
一是质价政策性强。2008年度粮食质量较好,2009年度粮食质量较差,等外粮多,农民如何销售手中的等外粮将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二是国家临时储备收购定价限量存在片面性。2008年末,在水稻市场形成稻强米弱的格局,加工企业不敢轻易入市收购,国家及时出台了临时储备收购政策。但计划指标分批下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既给相关部门协调运作增加了难度,又引起了大量农民恐慌性卖粮,使本来能保护农民利益的、较为合理的定价,却没有让农民得到实惠,大部分利润被粮食经纪人等中间环节侵占了,国家的好政策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三是扭曲市场价格。当政策性粮食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较多时,指导价格占据了主导地位,价格信号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丧失调节和引导种植结构的能力,会使某一品种产量居高不下,收储压力增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对各粮食品种价格定位的合理性进行调研,以达到通过利益驱动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目的。
3.代储企业的被动投入容易转化成农发行贷款的隐性风险
有些企业原有条件差,为了达到临储库点的标准,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但临时储存时间的不确定性,极易造成入不敷出的现象,最后形成新的亏损或外欠债务的增加,直接给农发行贷款造成隐性风险。
4.实行政策性收购对加工企业乃至下游产品的冲击
一是政策性粮食大量收购后,对加工企业和相关的农副产品冲击加大。政策性收购启动后,市场粮食价格会被硬性提高,增加了加工企业的收购成本。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成品价格无法相应提高,形成了不收购、不生产、不亏损,收购越多、生产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怪圈。以2008粮食年度大豆收购为例,国家收购临储大豆的价格为3 700元/吨(三等),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为3 300元/吨左右,差价400元。为了减少亏损,有的油脂加工企业被迫采购进口大豆进行加工,这对我国的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二是“国进民退”的情况更加严重,不利于企业间的竞争和粮食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政策性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而指定的收购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粮食企业。因此,其他企业低于政策价格入市收购,根本收不到,高价收购又要亏损,由此,导致粮食大部分都流向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这也是造成2008粮食年度准政策性贷款投放减少的主要原因。
(二)发放准政策性贷款是完善政策性收购的必要手段
1.农发行投放准政策性贷款是履行自身社会职责的需要
一是受政府财力的限制,以增加政策性储备规模来保障收购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国际国内粮食起价较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较小,即便能够启动,客观上存在着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限制;三是粮食产业属弱势产业,利润率低,季节性收购明显,资金需求量大,商业性贷款业务受到资金和计划的双重约束,难以对粮食收购提供有效的支持。总之,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都难以有效解决收购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准政策性贷款是农发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手段。
2.发放准政策性贷款是支持民族粮食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粮食价格也形成对接机制,国际粮商和跨国公司正陆续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对我国民营粮食加工企业造成极大冲击。如在“2004年大豆危机”之后,国内近70%的大豆压榨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国际粮商趁机低价收购和参股。目前,我国80%左右的小包装食用油控制在国际大粮商手中,而且还有继续向其他品种扩张的趋势。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造成我国粮食定价权旁落,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影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多家粮食加工企业,2009年在鸡西市也进行了相关布局的调研和运作。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大对国有或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准政策性贷款支持,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投放准政策性贷款是农发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是多年来农发行对准政策性贷款的投放和管理已经形成了贷款投向的清晰化、业务操作的规范化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化。我们认为,这项业务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二是随着粮改深入,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将逐步健全,粮食物流将会逐步顺畅,国家除掌握必要的储备外,市场流通将成为主导,这是准政策性贷款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三是通过多年来的信贷支持,已发展了一批有实力、有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群体,继续支持,可把他们打造成大型的粮食骨干和支柱企业,实现农发行贷款业务持续有效的发展。四是通过准政策性贷款的投放,对农发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4.投放准政策性贷款是促进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对粮食加工企业投放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是农发行拓宽粮食收购渠道,积极支持多种形式收购的重要手段。鸡西市分行2006―2008三个粮食年度累计对16户加工企业投放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7.72亿元,收购粮食46万吨。
在实际操作中,加工企业真正能够提供优质资产进行抵押的并不多,为方便粮食收购,企业多建于县(市)郊区,部分经营用地的取得方式为租赁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按农发行现行规定,设定不了抵押价值或抵押价值较低,直接影响到地上建筑物的价值。受此限制,农发行投放抵押贷款的额度也较低,职能占到企业贷款总需求的10%~30%,个别甚至连10%都达不到。同时,加工企业自身流动资金不足,原因为:一是大部分自有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二是粮食原料收购季节性强,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三是粮食产业利润率较低,完全是靠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企业的盈利;四是企业多采取先货后款的经营方式,这样就形成一部分结算资金占用,影响了资金的周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商业性贷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加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是因为:①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准入门槛较高,信用等级需达到A-级以上,一般要采取担保的贷款方式;②加工企业可办理有效抵押的资产较少,以全额抵押方式投放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无法满足企业收购资金在量上的需求;③找专业担保机构担保,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原本利润率就较低的加工企业获利能力将更加有限;④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收购粮食的,农发行仍采取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必须做到购贷销还,不能周转使用,这与加工企业的经营方式存在着明显矛盾。所以说,加工企业迫切需要准政策性贷款支持。
四、当前准政策性贷款业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准政策性贷款的社会敏感度提高,政策刚性增强
2010年以来,受物价上涨过快、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和粮食生产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支持粮食收购已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全局,关系到保证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宏观调控、长远规划的重要一环,政策性十分突出。
(二)准政策性贷款的市场环境复杂,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一是粮食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加大。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市场放开后,各类市场主体为争夺粮食资源而展开的“收购大战”频频发生,导致市场供求扭曲、价格波动频繁。二是部分农产品的国际化程度提高,突出表现在大豆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三是企业经营的一体化程度提高。目前,大部分市场主体实行“购加销”一体化经营。生产经营环节增多,市场风险点也在增加,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营。四是市场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程度提高。从市场交易的方式看,目前,除了现货交易之外,还出现了期货交易、电子撮合交易等新型的交易方式和手段。这在规避传统风险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新的风险。
(三)准政策性贷款的对象基础薄弱,倒逼贷款现象使农发行监管责任加重
目前,一方面,由于市场主体发育缓慢,导致准政策性贷款投放缺乏足够的市场载体。几年来,受应急、应季缓解局部性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制约,择优投放贷款的空间非常有限。截至2009年末,鸡西地区全辖42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中,A级以上客户13户,只占31%。全市16%的国有粮食企业的贷款资格是由地方政府推荐取得的,实际达不到农发行的认定条件,因而贷款的发放存在着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不到位,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其贷款主要用于委托粮食收购,导致贷款的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如果市场价差超出风险保证金,委托客户续存难度大,就会将风险直接转嫁给企业和农发行。粮食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一年一度集中收购,分期销售,光靠对报表、现金流、产成品的监督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较弱,因此,只能靠加强粮食库存监管来保证贷款安全,农发行监管责任日益加重。
(四)准政策性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较弱,安全措施无法覆盖风险全部
粮食购销类企业一般以贸易为主,流动资金多,固定资产较少,因此,企业第二还款来源较弱。截至目前,占用农发行贷款的粮食企业有效资产值仅为3.7亿元,其中,粮食购销企业2.82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0.88亿元,有效资产抵押值为1.85亿元。而鸡西地区年均粮食收购贷款需求量为30亿元左右,有效资产抵押值仅占贷款需求的6%,而且变现难度较大。大量的信用放款仅靠10%~20%的风险保证金来覆盖,贷款风险难以防控,一旦发生风险,安全措施无法到位。如果要求企业实行抵押担保的方式,一是抵押率不足,难以满足贷款需求;二是贷款费用支出较大,企业难以承担,并且个别企业也难以落实担保公司的条件。
(五)准政策性贷款的发展定位尚不够清晰,在操作中存在两难选择
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作为农发行收购信贷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准政策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对准政策性贷款业务来讲,如果采取积极的信贷政策,增加准政策性贷款的投放量,就会使企业自主收购能力增强,市场价格上扬,导致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下降,政策性贷款的需求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并通过准政策性贷款向农发行集中。相反,如果采取从紧的信贷政策,压缩准政策性贷款的投放量,则可能会导致企业自主收购能力削弱,市场价格下降,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上升,政策性贷款的需求增加,但同时政策风险增加。
(六)准政策性贷款承贷主体的多元化,使信贷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加大
一是客户结构复杂。目前的贷款客户,既有购销流通企业,也有产业化加工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股份企业,也有上市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需要农发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实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二是客户贷款种类复杂。有的企业在农发行既有准政策性贷款,又有政策性贷款,有的还有商业性贷款,各种信贷资金相互交织,分类监管难度较大。三是客户市场复杂。目前,不少商业银行也在逐步向涉农优质客户渗透,客户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型市场主体增多,但发育不完善。不少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纪人或合作组织通过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等方式逐步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但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客户营销与培育方面有所突破。
(七)准政策性贷款性质界定的不足,限制其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现行准政策性贷款的范围界定偏窄,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农发行把准政策性贷款仅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贷款领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副产品收购也需要准政策性贷款支持。二是现行准政策性贷款的业务范围与个别商业性贷款业务存在交叉。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收购粮食所需的资金,目前,既可使用准政策性贷款,即收购贷款,也可使用商业性贷款,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三是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由于对准政策性贷款允许存在一定的风险敞口,使得准政策性贷款所承担的风险要高于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综上所述,准政策性贷款在制度设计上需更加完善。
五、结合鸡西地区实际,提出推动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全局的高度,明晰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战略定位
一是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收购信贷业务的发展战略,应该围绕“因地制宜、防控风险、力争多投”的指导思想,来确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二是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发展应有助于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发展。从综合效益来讲,政策性贷款要优于准政策性贷款。对于粮食收购应尽可能地促成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以提高调控贷款在支持收购中的比重。三是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应为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对既符合准政策性贷款条件,又符合商业性贷款条件的,应尽可能地选择使用准政策性贷款,如加工企业就更适合使用准政策性贷款。
(二)强化管理,准确把握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中心环节
在经营管理中,鸡西市分行始终严格执行“钱随粮走、购贷销还、专款专用、库贷挂钩、封闭运行”的要求,抓好贷款发放、贷款使用和收贷收息三个重点环节,明确工作职责:客户经理负责贷后管理,行长、主管副行长承担相应管理和监督责任,层层签订库存监管责任状。按程序操作,依制度管理,规定动作不得简化或省略,关键环节的制度执行必须有据可查,杜绝在坚持基本制度上走过场。支行承担贷款发放并按进度供应资金,监督收购,市行抽调力量监督库存和法人代表,并严格执行库存动态监管、企业法人离城报告制度。
2008粮食年度,为加强对粮食库存的监管力度,鸡西市分行创新了检查方式,成立了贷后督查大队,重点履行粮食库存督查职能。2009年1至8月份,督查大队对全辖13个新粮库点进行每月两次巡回检查,采取倒查法,直接深入到企业专职检查库存,如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直接追责到基层行行长、主管副行长、驻库信贷员,有力地保证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为全市粮食贷款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如虎林市农垦庆丰粮油加工厂异地储粮,督查大队发现后,及时采取措施,追回了1 000多万元粮款,避免了贷款风险的升级。截至2009年10月末,鸡西市2008粮食年度准政策性贷款实现本息“双结清”。2010年,为加强对2009年度收购的新粮管理,在各基层营业机构正常监管库存的前提下,市分行组建了三个库存监管小组,配备专车,坚持每月50%的时间深入到基层检查库存。粮食库存是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库存有保证,准政策性贷款的风险就可规避。
(三)通过信贷手段创新,破解准政策性贷款业务“两难”的问题
1.监管手段的创新
在加大库存监管的同时,鸡西市分行还加强对企业法人进行全方位的道德风险监管。一是在资格认定时,对企业法人代表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通过查看法人代表出差票据,根据出差日期看前后有无可疑资金流出或流入,通过企业纳税情况来判断企业法人代表是否真正遵章守纪。如法人代表道德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在日常库存监管时,定期对企业法人代表的道德行为进行跟踪监管,并由支行行长最后做出判断,出现问题及时向上级行报告。如2009年,在对某企业监管时,发现一户重点贷款企业法人有做期货交易的传闻,市行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最后发现是竞争对手制造的传闻。三是在贷款全过程中,重视并建立与“法人代表面谈”制度。四是在贷后期间,通过在粮食企业中开展“信用企业”和“信用法人代表”活动,形成讲究诚信经营、防范法人道德风险的良好氛围。
2.贷款方式的创新
发放准政策性贷款时,鸡西市分行在实行有效资产抵押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的基础上,还采取了浮动资产抵押、保险和与法人代表签订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合同等方式,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敞口。目前,鸡西市分行正在探索加工企业联保制,这是一种区域内加工企业联合会的形式,是在企业内部规范行为,形成互为制约的一种模式。
(四)引入准入与退出机制,净化信贷整体环境和提升客户竞争力
鸡西市分行采取“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营销原则,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发展潜力以及对农发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排队。在逐步收回存量贷款的前提下,稳步实施客户退出机制,对市场竞争力差、经营效益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弱、资信不好的企业逐步使其退出鸡西市分行的支持范围。2009年1至8月份,累计强行退出7户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差、抗风险能较弱的粮食加工企业;逐步退出6户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历史包袱重、内部管理混乱、不配合信贷监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确定准政策性贷款支持对象时,始终坚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或遍地开花。特别是经过2008、2009两个粮食年度的审慎经营,明确重点支持:一是大中型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原料;二是有常年固定合同的军供粮加工、外省地储粮收购等粮食企业;三是大型集团客户进行委托收购。禁止:一是对纯贸易类企业收购贸易粮赌后市的企业发放贷款;二是对国有购销企业自营收购发放贷款;三是对政策性与准政策性混收的企业发放贷款。通过实施分类排队和客户退出机制引入,进一步优化了客户和贷款结构,使鸡西市分行掌握了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调整的主动权,有效的预防和化解了信贷风险。
(五)立足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更加有效的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继续拓宽准政策性贷款的支持范围。准政策性贷款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共产品特性,体现的是国家政策和公共利益,受惠的应当是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因而不能把准政策性贷款简单等同于粮食收购贷款。建议根据农发行支农职能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准政策性贷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健全自我补偿机制。鉴于准政策性贷款的特殊性,应该建立比其他贷款业务更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建议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农发行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认同和认可,在财政不承担补贴责任的情况下,允许农发行提高对准政策性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比例,以区别其他商业性贷款业务。三是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从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两个方面来综合衡量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运作成效,要将考核结果纳入到经营绩效考核体系中,与工资、费用以及其他资源分配挂钩。
参考文献:
[1] 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和在科技创新中的意义
1.1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农业科研档案完整地记录了农业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中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情况,其研究成果通常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集合产生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从某些方面记录了农业科研活动中存在和发现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技术和方法。总结、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潜在的这些科技价值,可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利于科研手段和方法的创新。1.2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强项。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以此推动科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前人的科研成果资料往往记录于农业科研档案中,通过对前人科研成果的统计分析,分门别类,尤其是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可系统地了解本单位多年来在哪些学科、哪些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哪些学科或专业是弱势,以便整合优势学科和专业,扬长避短,在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和重视弱势学科建设,弥补短板,促进学科平衡发展。1.3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农业科研档案在记录科研活动取得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对科研活动过程中阻碍科学研究取得进展的各种约束条件如环境因素、理论和技术支撑不足、学术水平和人才限制、资金缺乏等进行概述和分析,归纳、统计和分析既往农业科研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可以避免或少走弯路。1.4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也可以抑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农业科研档案中科研人员的课题和项目研究情况,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已开展过的研究和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开展的研究项目是否雷同或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投入,并给予提示和警示,同时也可以预防和发现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2]。1.5启发新思路,开拓新视野。对自己和他人已开展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可以从中挖掘和提炼出新的思路、研究新的科研手段和方法,结合当今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和国家、地方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新的科学研究,以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
2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不利于服务科技创新的状况
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有查阅、利用科研档案要求却忽视其归档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及归档制度执行不力,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难度大,服务形式被动,档案利用效率低,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不利于服务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农业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科研单位通常以科研工作为重,“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起来抱佛脚”为常态,对档案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认识不够,对视为辅助工作的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制定了归档制度,但没有配套保证归档质量的奖惩措施,没有将科研档案归档质量纳入科研项目负责人年终考核,造成科研人员长期将研究资料搁置身边,科研原始数据据为己有,缺少研究过程中相关原始记录,文件材料缺少需要签字盖章的原件,人为造成档案核心资料缺失;还有的立卷档案封面标题表述不清,项目名称、起止时间没有标注。这极大地降低或失去了档案作为凭证的利用价值,也加大了检索利用的难度,影响了后续科研人员对项目档案精髓的挖掘和对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2.2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由综合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学历、专业、年龄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始终处于幕后的默默奉献的地位,难以吸引人才,造成从档人员更换不断,档案队伍极不稳定。由于队伍不稳定,一些从业人员对档案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另外,缺乏既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有农业科研专业背景,还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使得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没有人才基础,不能与时俱进跟上现代档案管理的步伐。2.3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低。由于农业科研单位投入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致使档案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和更新不及时,档案存储主要还是采用纸质材料库存的形式,档案载体单一,有的单位甚至没配备电脑,只有几个档案柜,资料整理、分类、摆放都不规范,查找检索极不方便;缺乏针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要设计的专门软件和网络平台,有的单位局域网建设都没考虑档案管理的要求,即使有也只是日常发文收文归档,没有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再加上档案数字化人才短缺,认识不足,多数单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进展缓慢。
3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建议
信息化、网络化便捷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更是要融合高科技手段,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高科技手段离不开智能化、电子化、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对档案进行合理的整理归档,同时促进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活力,助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农业科技创新。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抓住农业科研档案的特点,与农业科研人员一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过去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观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科技创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3.2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既要熟悉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管理流程及技能,还应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及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综合学科的常识,更应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加强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展其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上的应用。3.3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例)合理的科研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是科研档案归档材料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科研档案归档材料质量提高了才有查考利用的价值,才能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3.3.1形成合理的院所两级管理网络。农业科研单位(院所)科研档案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形成院科研处、办公室、专业所协同管理,明确职责,即院科研处负责指导和督促课题组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会同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督查在研课题的档案收集保存情况,检查课题验收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院办公室档案管理部门指导各类科研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协助科研处开展在研课题档案工作督查;研究所确定一名分管所长,专(兼)职档案员具体指导课题组科研材料归档,明确专业研究所课题主持人为课题科研档案归档的第一责任人。3.3.2建档做到“四同步”[3]。实行建档工作和科研工作“四同步”,即下达科研计划任务时课题建档;检查科研计划进度时检查在研档案归档情况;课题验收成果鉴定时完成科研档案归档;成果评奖职称申报时需档案管理人员出具归档情况证明。从而形成项目档案立项建档、过程管档、验收存档、成果归档及非项目档案随时归档的归档模式,文件材料归档渗透整个课题材料形成阶段,确保收集材料无死角,归档案卷材料齐全完整,质量高。3.3.3建立归档工作奖惩制度。院档案管理部门对各所属部门归档工作进行检查,奖优罚劣,将课题主持人科研档案归档优劣纳入年终考评计分。3.4规范农业科研档案材料收集范围3.4.1按科研课题完成的4个阶段确立规范的材料收集范围。①课题准备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申请书、可研报告、调研报告,合同(协议)、年度试验方案、课题经费计划文件。②研究实施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室内(田间)原始记录,发表的论文(论著),考察、交流、调研材料。③课题验收鉴定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项目技术(工作)总结;引进与育成品种(系)区试、生产试验材料及推广应用证明;经费使用决算、审计报告等材料;验收申请、验收材料、验收证书,鉴定申请、鉴定材料、鉴定证书等。④成果申报阶段。收集的材料包括:科技成果申报表、登记表及附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及评审材料;著作权、专利权、各种证书的申请、受理、评审材料。3.4.2完善其他类别项目材料收集。包括国家及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文件材料;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奖牌等;科研过程中取得的新品种权、品种审定、软件著作权、兽药、农药、发明专利等各类证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照片、音像等材料;科研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3.5与时俱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馆藏资源数字化、材料收集网络化基础上的,一方面可通过构建科研档案网络归档平台,将科研文件材料在网络上运行办理完毕后及时归档,上传本单位内网平台;另一方面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在做好保密工作、注意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本单位范围内资源共享、实现档案检索、查询自动化,便捷利用,提高科研人员利用档案满意度[4]。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用户需求出发,按信息化建设要求,在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做到既重视传统纸质载体和内容资源的收集又重视新型载体的收集,构建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档案信息体系,把不同门类的档案合理有序地分类、编目、建立网络平台,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开发档案信息在线查询系统,为用户适时查询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电子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检索,提高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和查找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各单位应加大经费投入,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实施。实现从传统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跨越,也是服务科技创新的要求。3.5.1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切合农业科研档案归档实际应用的系统软件,实现网上档案归档、检索、统计以及部分原文阅读,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单位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以及OA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在线归档。3.5.2馆藏各类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完成馆藏各类档案文件扫描,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对利用频繁、重要的纸质档案建立全文数据库,同时建立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库[5]。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形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室体系。3.6改变服务方式,充分开发、利用、盘活档案资源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做好档案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变坐等利用者上门查询为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馆(室)藏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变“死档案”为可以适时利用的“活信息”。3.6.1编制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编制全宗指南,为科学研究和工作查考提供所需档案线索,帮助档案人员熟悉档案内容,更好地开展档案的整理、鉴定、检索、提供利用、编研、对外宣传报导等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文书、科技、会计、音像、实物等不同门类档案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等不同形式、功能互补的检索工具[5]。3.6.2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开展多种档案利用方式。拓展编研新形式,可以创新思路,与各研究所和相关部门联合编研《科技成果汇编》《专家录》《自主创新成果汇编》等编研材料;编写制作《周年》系列书籍、画册、宣传DVD等,对外宣传、推广应用成果、扩大单位影响力。在财力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档案利用新窗口———陈列室,可以利用馆藏图片、实物、电子翻书、视频等方式展示单位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人物风貌等。3.6.3提供创新形式的的档案服务。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将之引入档案实践,丰富档案服务形式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思考。现阶段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切实可行。以档案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引入社交媒体可以提供新形式、多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社交媒体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交互功能提供了档案实体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的条件。它既能对现有服务进行变革,也能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传统档案服务由人工提供借阅、检索、编研、咨询等,利用效率低,利用者满意度也低。引入微信等社交媒体可以利用广阔的查阅平台,利用者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提出查阅请求,在检索环节上可以增强即时互动性,提高用户满意度;在编研环节可以减低传统编研的出版成本,在编研过程中及时阶段性成果,及时获得用户反馈,接纳批评意见,增加了编研出版的开放和交互性,提高了编研的效率和质量;交互性社交媒体如QQ等的引入与查阅者实时互动交流,能及时为用户答疑解惑。另外社交媒体还能衍生出新的服务方式,如根据用户需求建立数据库,定期向利用者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解决方案;智能终端APP在沟通交流和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引入档案实践,这些社交媒体的应用为手机用户利用档案提供了极大方便[6]。社交媒体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及影响力,引入档案实践后更能让受众了解农业科研档案,挖掘利用农业科研档案,体现农业科研档案的价值所在,从而以此为契机形成管好农业科研档案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良好氛围。
作者:韩千红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裴翠娟,王双跃,王兴发.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32-35.
[2]黄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构建与问题解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9):4921-4924.
[3]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A/OL].(1987-03-20)[2017-01-21].www.pkulaw.cn/fulltext_from.aspx?Gid=10052.
[4]郭秀萍.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49-52.
【关键词】沼肥;循环利用;发展对策
粮油、蔬果、肉、蛋、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粮油、蔬果是土地经过施肥复垦播种长出来的,而肉、蛋、乳是通过养殖繁衍发展的。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餐饮健康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种—养—沼相结合是实现循环利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途径。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总结出:“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是农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农业循环中沼气是核心,上联养殖,下联种植,是种养、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循环就是种—养—沼(肥)利用依赖的代名词。
1 沼肥定义特性和作用
1.1沼肥定义
沼肥是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无毒青草树叶在沼气池得到充分发酵后产生的腐熟物,是沼液和沼渣的统称,亦称为沼气发酵残余物,是沼气发酵液和沉渣的总称。沼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不仅营养成分全面、肥效高,还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作用。由于有机物质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除了碳、氢、氧等元素逐步分解转化成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等气体外,其余各种养分基本都保留在发酵后的残余物中。其中一部分水溶性物质残留在沼液中;另一部分不溶解或难分解的有、无机固形物则残留在残渣中,沼渣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的有效养分。养分包括有机质、腐殖酸、全氮、全磷和全钾。科学利用沼肥,能够增加粮食、蔬果产量、品质,改善环境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1.2沼肥的特性
沼肥含有丰富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特别含有多种水溶性养分,是一种速效性的优质肥料。因为沼肥中的一部分养分和有机质已转变为腐殖酸类物质,所以它又是一种速效和持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沼肥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外,还含有钙、铁、铜、锌、锰、钼等微量元素,对动、植物生长有调控作用,内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对部分病虫害有杀灭作用,如氨基酸、生长素、赤霉素、纤维素酸、单糖、腐殖酸和某些抗菌素类。它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了农作物从种子发芽、植株长大、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
1.3沼肥的作用
沼肥来自沼气池,沼气事业发展,不仅开辟了广大山区有机肥源的新途径,提高了肥效质量,而且对改良土壤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沼肥是优质的有机肥和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沼肥特别是沼渣中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能产生持续的效果。胡敏酸又是腐殖酸中的重要组成物,施用沼肥后,土壤中自然团粒总数增加1.5~3倍,其中水稳性团粒增加8.5~20.5%,解决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土质疏松。连续两年施用沼渣后,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剧增,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改良土壤。许多农户反映,由于大量施用沼肥,普遍反映土壤疏松,色泽加深,土壤板结情况减轻,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逐步上升。
2 山区沼肥循环利用、山区沼肥循环利用伴随沼气事业蓬勃发展一度成为无公害蔬果种植的支撑
2.1沼肥在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循环利用
山区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沼肥利用,种-养-沼一体化,农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循环转化为特征,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于一体,是代表当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示范作用,探索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子,发挥了为农业服务的整体服务功能。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就要种-养-沼结合,循环利用发展。山区农业园区有独特优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便于发展特色种养。种-养-沼好结合,易排涝,有落差,肥水好利用,节能、环保,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2.2沼肥在山区庄院农业发展中的循环利用
沼气庄院农业发展模式以8立方为主,连接种养,适用发展户用家庭适度规模,庄院中建沼气,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残渣做农作物底肥、沼液浇喷果蔬,肥效好、能杀菌灭虫,村落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极大改观。作物茎藤青储和加工残余物能够再利用进行喂养,循环利用,农户节本增收效果好。
3沼肥的发展对策建议
3.1出台扶持政策,化理论重视为快速行动
目前农村控制排放管理执法不严。针对这个问题,更应对沼渣沼液生产利用给予扶持政策,扶持的对象范围应扩大到生产沼渣沼液的养殖主及使用沼渣沼液的种植主,变废为宝,以提高养殖业主粪便排放法律意识,调动农户利用沼肥积极性。目前,很多地方理论上重视沼渣、沼液的利用,但行动上相对滞后。大多数沼气工程属国家扶持项目,投资高昂,在可研、设计、审批、落实中要沼田“合理布局”“一体配套”,高度重视沼渣、沼液的价值,对无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项目报告不予上报批复通过。
3.2强化体系,健全管理,主抓后续服务
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办法缺乏统一理论指导,管理不系统。沼气工程涉及循环农业和环境保护,需要循环经济理念的统一指导,以前将沼渣沼液作为沼气工程中的一个附属产品进行处理,而不是将其作为循环农业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建设,沼气要重建,沼渣沼液要重用,种-养-沼配套有人管。针对这个问题,应确定责任主体,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沼渣沼液还田,政府确定对应的部门统一制定适宜山区当地种-养-沼发展的方案和落实措施,完善沼渣沼液利用的环节。
3.3适度规模、配套发展,走持续之路
沼渣沼液的利用是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将农业产业体系循环起来的一个节点产业。该产业关系到循环农业的建立,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同的养殖规模产生的沼渣沼液量不同。是否考虑沼渣沼液的利用,养殖和种植的种类、规模及其分布将有不同。养殖规模越大,产生的沼渣沼液量越多,外运距离越远,费用越高,效益越差。山地运输困难,规模不宜大,可利用地势存放,适时利用。建议适度规模、配套发展,走持续之路。
(一)加强经济分析,抓好规划管理,促进区域科学发展
1、加强规划编制管理。作为规划管理的统筹协调部门,我们积极承担起建立规划体系、制定年度规划计划、审议重点规划、综合协调重点规划的调整、修订和废止等职能。一是在年初会同财政局、审计局联合下达了2009年度*市规划编制计划,对规划编制进行综合平衡,避免规划编制重复交叉,同时使规划编制跳出部门利益,站在全市的立场上考虑规划内容,有效提高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了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引领作用。二是组织规划编制和审核把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太平街道社区用房规划》等规划已通过评审,报市政府待批。《市区社会设施专项规划》已完成初审,计划于近期组织规划评审。配合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做好各镇、街道功能定位及基本数据报送工作。积极与省发改委衔接省低丘缓坡规划,*照谷区块作为宜耕区块已初步确定为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之一。
2、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我们认真做好国民经济调研和分析,编制下达了2009年主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将主要调控预期目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计划,下达到各镇、街道、部门。同时,我们深入开展经济运行分析调研,认真做好每月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的监测预测,做到月分析、季报告,形成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篇分析材料和调研报告,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项目推进,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1、落实项目建库申报。,我们牵头进行拟推招商项目的审核,充分挖掘潜力,在原有19个招商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9个项目入库,为成功举办2009上海*商会洽谈投资项目推介会打下良好基础。编制下达了《*市2009年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明确我市今年将重点实施的26个发展前景好、能提升我市产业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我们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列入各级发展计划。*市辉海畜禽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和*市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申报*晶视宝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产150万台DVD电视项目、*西菱台钻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台钻削加工中心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2009年*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其中晶视宝项目被列入省级信息产业科研、新产品试制计划。组织实施市发展循环经济“555行动计划”,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项目被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2009年实施计划。此外,积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的引导作用,对申报20*年度循环经济项目进行了筛选和实地走访,并制定循环经济扶持项目方案。认真执行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和内外资进口设备免税管理试行办法,*市迅达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获省发改委采购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用汇38万美元。
2、推进项目前期。今年我市共安排重大基本建设前期项目32个,总投资近253亿元,其中涉及农林水渔业项目4个,交通项目9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个,生态环保项目2个,社会事业项目4个,三产及其他项目11个。截至6月底,我市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32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有明显进展,15个项目已开始启动前期工作。4个*市重大前期项目中,九龙汇滞洪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现正在土地报批中;梅溪水库工程正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104国道*市大溪段复线工程环评、水保已评审,选址、土地预审工作已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81省道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组织评审,等待土地预审。农水渔方面,市中心渔港二期工程、南海涂围垦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正在征求相关厅局的意见中;白溪水库由省发改委委托咨询中,水利厅审查意见稿已出。交通方面,104国道路桥桐屿至*泽国改建工程*段已完成可研批复,初步设计已编制完成;76省道泽坎线*城东段扩容(高架桥)工程可研已批复,正在初步设计中;沿海高速滨海东连接线已完成项建批复、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等;75省道南延*段已完成选址、环评、水保、土地预审等工作,设计已招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核心区建设已启动房屋拆迁工作;牧长路等骨干市政道路正在规划调整中;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工程中,箬横可研已批复,初步设计通过审查,新河可研已批复,石桥头可研通过审查,滨海、城北项目建议书已批,可研编制完成。社会事业方面,大溪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议书、可研已批;文化中心项目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建已编制完成等待报批。三产及其他方面,中心粮库三期正在进行方案论证;东海塘北片基础设施建设主干道路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三蒜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批,目前进入项目报批阶段;*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综合实验楼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设计中;华东机床交易配送中心、旧机动车调剂市场正在征地;市物流中心已完成农转用报批上报手续;旅游集散中心、民营科技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均在前期调研中。
3、争取项目投资。,我们紧抓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围绕中央资金投向,对在建、拟建和新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储备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等六条投资主线,精心选择项目上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6月底,共计获得中央投资1520万元。其中第一批(1000亿)共有4个项目获得中央投资:滨海安全饮用水工程546万元、乡镇畜牧畜医站24万元、坞根卫生院50万元、沿海防护林建设200万元。第二批(1300亿)共有5个项目获得:大溪镇污水处理站(一期)项目300万元、石塘镇第一中学学生宿舍项目100万元、松门镇中心卫生院50万元、技工学校设备购置150万元、辉海畜禽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60万元。第三批(700亿)已有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获得40万元。同时,我市还争取到1165万元*省公共建设投资资金。目前,正在积极做好后续中央投资计划的项目申报工作。此外,我们还主动联系国家发改委努力争取企业债券的发行。
4、做好项目审批。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非政府投资项目部门联合审批,进一步畅通审批渠道,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时效。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缩减为1个工作日,项目核准缩减为3个工作日,政府性项目审批和初步设计审查均缩减为5个工作日。并实行项目约办制度,特别是紧急报送的申请中央投资项目,我们采取资料后补、合并审查、合并审批等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企业完善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各项审批,并主动衔接向上催批,促其尽快获得核准。1-6月份,共完成基本建设项目备案、核准、审批150项(其中备案12项、核准21项、政府性项目117项),总投资649264万元。
5、加快项目建设。及时下达了《2009年度*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明确了年度投资计划和工程建设形象进度目标,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工程制度。按照年初确定的59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出了“六大十亿”工程的总体目标和狠抓“四个一批”(即新开工一批项目22个,急需推进的续建项目22个,计划完工竣工的项目15个和重大前期项目11个)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及时编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计划和整体实施方案,继续实施“五动工作机制”(即领导联系促动、定期督查推动、创新载体助动、考核激励带动、前期工作联动),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力度。5月份对22个新开工项目和22个急需推进的续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督查,对照年初确定的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目标,就1-5月完成投资情况、具体形象进度和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阶段如何排难推进进行了全面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对全市所有重点工程逐一进行实地查访,了解掌握动态情况,及时帮助出谋策划。
6、规范项目管理。在项目申请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项目的监管,做好中央投资计划的下达及已下达项目的进度报告工作。落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推进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已下达中央投资项目的整改落实工作。会同财政、审计、招标委、监察局等部门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稽查工作,5月份重点对中央投资的8个项目进行了抽查。同时,初步完成了《*市政府性投资项目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项目建设。
(三)优化产业结构,抓好改革创新,行使综合管理职能
1、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我们组织评选了56家服务业重点企业,并在其中初步确定了10位社会影响力好、工作业绩大、社会贡献率高的企业家,准备授予“十大优秀企业家”称号。出台了《2009年度重点服务业企业市领导联系方案》,作为2009年度“两年”活动领导联系抓落实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确定了18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予以推进。5月份,组织了对服务业重点项目的专项督查,及时解决了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一些难题。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确定了50个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奖励和补助,共安排资金600万元,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着重抓好了锦屏公园新天地、市物流中心和总部经济服务业大厦等项目的推进。新天地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公告,市物流中心已完成农转用报批,总部经济服务业大厦已启动桩基工程。
2、深入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一是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试点品种由20*年的8个扩大到11个,并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1-6月份,全市共办理农险业务997笔,保费收入328.07万元。二是全面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投保业务。今年,我市扩大了住房保险范围,将“渔业居民自住房屋”列为参保对象,并对农房信息进行查漏补缺,完善了全市农村住房分户清单及电子档案。1-6月份,全市共有31.24万农户参保,参保率达96.72%。
3、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建筑设计院改制工作已启动,盐务局改制方案已基本确定,并积极做好联运所改制方案的制定。
4、贯彻落实扩权强县各项工作。明确省、*市下放的433项扩权项目的具体责任部门,出台了《关于落实扩权强县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督促落实了83项扩权职能进入办证中心窗口。
5、认真行使综合管理职能。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3月份,对大溪镇东桥村的省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村进行了授牌。抓好了《*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细化与落实,有效解决了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问题。会同公安部门对全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重点单位开展定级评审,提高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散装水泥工作。积极抓好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增产保量工作,坚持做好散装水泥使用的日常检查工作。1-6月份,全市共使用散装水泥28.01万吨,同期增幅为0.7%,完成年度计划的48.3%;预拌混凝土使用量为21.17万立方米,增幅为3.36%,完成年度计划的45%。三是抓好新型墙材工作。强化日常巡查,重点做好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的落实,对市阳天多孔砖建材厂、*家俱城等一批违法生产实心粘土砖的生产企业和使用粘土制品的单位,依法予以查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淘汰落后产业,共拆除瓦窑4座,并启动了横峰建材厂、*宏发多孔砖建材厂的关停拆除工作。1-6月,全市新墙材生产量10254万块标砖,同比增加5.85%;征收项目65个,共征收新墙材专项基金近9000万元;现场核查项目28个,返退项目25个,退还专项基金预交款270余万元。
(四)规范物价管理,抓好监督检查,保证市场价格稳定
1、努力做好价格监测。进一步加强价格预警和应急监测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做好民生商品价格的监测,密切关注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态势,重点加强对粮食、食用油、生猪、农资、能源、原材料等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密切相关商品价格和监测分析。定期不定期地报送市场价格行情、动态,适时提出预测建议,当好领导参谋。
2、切实加强收费管理。认真执行提价申报制度,严格控制政府调价项目的出台,严格价费调整的政策依据,严格规范收费审批的程序和成本的审核,做到不越权审批、随意定价。加强收费许可证监管,改进和完善收费审批制度。
3、积极开展价格检查。一是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价格热点问题,重点开展了义务教育收费检查、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短途客运票价专项整治及水费、电价等涉农收费检查。二是开展了清费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及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及时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编印了《*市涉企收费项目汇编》。三是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的监管。1-6月份共受理涉价举报案件84起,办结84起,办结率100%。
4、着力优化价格认证。1-6月份,共完成各类价格鉴定业务748件,其中涉案物品价格鉴定501件,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评估247件,业务标的额26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价格认证在服务社会、服务司法、服务价格管理的作用。
(五)深入学习实践,抓好队伍建设,助推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4月份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通过抓理论学习、抓观念更新、抓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针对金融海啸冲击下遇到的各种挑战和矛盾,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究和“交流讲学”,提高机关干部能“参”善“谋”的本领,注重边学边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努力在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创新思路、落实抓手上下功夫、求突破,为助推我市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同时,我们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着重从思想认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服务群众、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深入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深刻分析了发改部门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新思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点项目进展不快。截止6月底,全市59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9.88亿元,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4.02%。其中37个续建项目1-6月份共完成投资19.71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9.38%。今年我市安排新开工重点项目22个,1-6月仅开工建设6个,开工率仅为27.27%,完成投资4177万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98%。而且包括*市前期重大项目在内的诸多项目因土地指标、规划调整等因素影响,进展状况不容乐观。
2、投资拉动增量不足。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经营风险加大,企业投资热情明显受挫,今年3月底止全市已供地的68个项目中,1-6月已开工为35个,开工率为51.47%,其中22个工业项目,仅开工9个。同时,由于二季度金融机构放贷总量明显下降,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拉抬投资相当不利。此外,大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面临资金紧缺的压力,如白龙潭水库、东海园区造地工程、铁路站场等项目因建设资金紧缺,其进度均受到影响。投资增量不足,使我市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难度很大。
3、经济下行压力很大。1-6月份,我市主要几个经济指标,大部分没有完成计划目标数过半任务,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其中,1-6月份,我市实现生产总值214.69亿元,同比增加8.0%,少于原定9.5%计划数,压力很大。实现财政总收入24.17亿元,累计同比下降1.4%,完成年度计划的50.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8.28%。而且由于工业生产、增值税转型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高增长态势。同时,在当前严峻的金融风波下,我市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4、破解发展难题能力仍需加强。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发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宏观经济形势,采取有效地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已成为发改局的首要任务。但我们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分析仍然不够深入具体,基础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在破解发展难题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还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需要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综合能力建设,以担负起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三、工作思路
,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紧盯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抓检查落实,确保计划执行到位
1、抓好经济形势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通过下基层进企业调查研究、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等途径,抓好三季度及全年经济运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确保全年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2、抓好计划任务跟踪检查。做好年度各项计划执行情况和国民经济预期目标完成的跟踪检查,初步拟订明年的各项预期目标。着手开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研究,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组织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规划评审工作,把好综合平衡关,按程序审批。
(二)抓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尽快拉动
1、抓项目建设进度。下阶段,我们将集中精力,加大对“四个一批”项目、年内计划完工和竣工项目的督查力度,狠抓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确保省、地两级14项重点工程按计划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形象进度。全面加快中央新增扩大内需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按期竣工并发挥效益。完善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红十字医院迁建、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客运中心、担屿围涂、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大石线路面修复、白龙潭水库等项目早日开工,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以重点工程创业创新立功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各项目单位责任,加强项目推进督查,破解政策处理难点,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抓好企业投资项目的促建工作,着力开展一系列助推活动,加快大溪部渎村标准厂房、*托姆力机电有限公司工业用地等项目进度,推动泽国楼下张村、大溪双凌村标准厂房等工业项目早日落地建设,投产见效。在7、8、9三个月,开展以“战高温、保质量、促进度、抓安全”为主题的重点工程建设宣传月活动,集中一段时间,解决一些问题。
2、抓投资驱动。一是争取政策性投资。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完善项目储备,找准投资方向,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第三批中央投资计划的上报,加强与上级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各级投资计划,获得中央、省、市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做好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草案和储备项目的编报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和信贷资金衔接等工作,努力改善建设资金的供给。二是改善发展环境。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和“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活动,推进“一线工作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环节。建立健全百强企业银企帮扶解困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强化政银企的有效互动,引导利欧、金汇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应用性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降低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资金投入风险。三是打造发展平台。加快东部产业集聚区、上马、松门东南工业区块、工业园区以及镇级工业集聚点的开发建设,加大培育力度,促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我市经济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辐射功能,提升招商选资的区位条件。
(三)抓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1、优化提升服务业。继续实施“三产兴市”战略,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一是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下阶段要着重打造好总部经济基地、城市核心商务区、火车站场经济圈、汽车4S店一条街等几个发展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在选择一批企业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和适当进行政策调整,使分离后的企业有效益,我市的地方税收有增加。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重点建设市物流中心、东部物流基地和铁路专线物流基地等项目。其次要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加快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温西工量刃具市场、农贸城、塘下钢铁市场、华东机床交易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并结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逐步向现代专业市场转变,发展网上“虚拟专业市场”。第三要积极提升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争取装饰城、家具城等项目尽早开业,抓紧启动锦屏公园新天地、餐饮专业街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对长屿硐天主入口的改造,抓紧做好沙镬岛海岛度假、游艇俱乐部、三蒜岛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九龙大酒店、耀达大酒店二个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在城市新区核心区内,尽快招商建设目前*最高的五星级酒店,不断完善梯级合理的酒店服务体系。第四要培育发展会展业,抓紧推进市会展中心建设,并依托我市的工农业支柱产业,办好国际鞋革展、工量刃具展、水泵空压机展和农产品展等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会展。第五要扶持发展科技服务平台,整合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全力打造汽摩配、鞋业、泵与电机三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的支柱产业服务。第六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民泰商业、农村合作两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市外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各大证券(期货)公司设立独立核算的证券(期货)营业部。
2、优化调整外向型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倒逼机制”,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选择具有产品优势的市场进入。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建厂,充分享受投资地国家的优惠政策,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在继续支持机电、鞋类和优势农产品等传统行业出口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电子产品、工量刃具、外籍船舶修理等新兴出口行业,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对外贸易的快速回暖。
3、优化完善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计划,不断完善新兴产业项目库,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对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加强对高技术项目、农业项目等产业类项目的包装上报,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扶持。力抓新兴产业项目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推进,发挥循环经济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抓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督促落实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工作。对全市扩权强县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所有扩权项目及时落实到位,并进入正常运行。结合我市扩权强镇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扩权强镇的各项工作。
2、开展民营经济创新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工作。确定2-3项配套改革重点内容予以突破,积极配合省、*市做好试点申报工作。
3、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争取盐务局改制方案获批,拟定联运所改制方案,择机启动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改制。
(五)抓价格监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开展秋季学期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收费检查;开展涉及农民、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商品价格、经营服务性收费及行政事业型收费的执行情况检查,重点对粮食收购价格、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短途客运票价、农民建房收费等进行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按照“适度、稳妥”的原则,对部分地区自来水价进行调整。开展公益性墓地价格的整治工作,落实《*市公益性墓地价格管理办法》出台后的跟踪监管工作。做好2009年收费单位的收费年审和考核工作,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的收费。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的监管和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工作,按时按质向上级汇报价格变动情况,为价格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知识产权战略;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ki.sxsx.2017.01.020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7)01-0106-06
2016年11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其他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建成20个左右具备下列特征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到2030年,在国家主要城市群中全面形成特色鲜明、体制顺畅、集聚融合、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格局。”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下称“关天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关中―天水城市群(下称“关天城市群”)”也是“国家主要城市群”。具备全面形成知识产权发展新格局、建成以西安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强市,形成引领大西北、辐射中西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的能力。
重视并合理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无论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虽然在2012年陕西、甘肃两省知识产权局就联合签署印发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实施四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P中―天水地区跨行政区知识产权合作的先行尝试,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方向。关中―天水地区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而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则是使这一区域向着科技含量更高、投资特色更明显、经济增长更快速、辐射区域更广大,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产业化基地这一目标前进的重要保障。因此,陕西省、甘肃省相关县市应该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出台“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制度上升到区域战略高度,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区位特点和发展水平,优化关天地区知识产权整体环境,为关天地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关天经济区知识产权特色及优势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颇具规模
关天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拥有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①在飞机制造、重大装备制造、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图1),西安高新区万人专利授权达到了482.7件每万人,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其他高新园区和美国硅谷。2015年,西安高新区申请专利总量达到41782件(其中发明专利8064件,实用新型专利5669件,外观设计专利28049件),同比增长37.2%,占全市的68.5%,占全省的55.9%。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12在西部2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排名第7,其中科技创新指标排名第1,科技创新领跑西部地区。②
(二)科研教育资源集中
关天地区,尤其是西安地区科研教育资源较为集中,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教资源。也是关天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高地,截至2014年,拥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 684个,其中科研院所80个,高等院校4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 061个。有研发活动的单位共计403个,科研单位48个,高等院校4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244个。③具有明显的优势,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西安市专利申请16619件,其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就分别占到了7385、1020件,占比分别为44%、6%。④咸阳、渭南、宝鸡等其他城市也拥有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为代表的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关天地区高校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技术、产业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合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了由31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参与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经举办涉及人才培养、政策研究和医疗服务的联盟合作项目8个。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两所大学也分别建立了中亚学院,经济区内的科研机构都在尝试与丝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
(三)文化、旅游资源极具知识产权开发价值
关天经济区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下表1所示,关天经济区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而且关中和天水在拥有资源方面既具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经济区内也拥有大量的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艺术、西安鼓乐、天水泥塑等都是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传统艺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巨大的知识产权开发价值。由西安长风集团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原型的文化创意产品――秦亲宝贝,给憨厚、笨重、凶悍的兵马俑赋予了新的生命,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虽然这个产品一开始就发生过版权纠纷,但由于他们妥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建立起了行版权、商标、专利立体保护体系,这个文创产品成长迅速,并成为了近期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是关天地区丰富文化产业资源知识产权化的一个缩影。
(四)现代农业产业、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突出
关天经济区内拥有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杨凌示范区拥有6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杨凌建设成为次核心城市和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杨凌农科”品牌在2015年品牌价值评价中测评价值达661.9亿元,在参评的61家参评区域中位列第二,具有极大的品牌价值。同时, 2000年9月农业部就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杨凌)分中心,年测试品种权申请品种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1年度年测试玉米、小麦、甘蓝型油菜、大豆、苹果、梨等各类植物品种权申请品种、遗传资源 登记品种、数据库已知品种1200多份,测试植物学性状260多个。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状况发展极不平衡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30个国家,东起古丝路起点西安,西抵知识产权制度的发源地欧盟,其中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013年中国和俄罗斯GDP分别为9万亿美元和2.03万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为72亿美元,塔吉克斯坦为85亿美元,后者人均GDP仅为461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0096美元)的46%。①并且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极不均衡,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的程度差异也较大。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新兴经济体的积极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国内知识产权制度也基本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但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为代表其他发展中国家尚未充分融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内知识产权制度也不完善。截止2015年4月底,孟加拉国知识产权方面的国内立法仅有9部,巴基斯坦虽然相关国内立法有22部,但是其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立法仅有2部,其他均为相关性立法。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中,必须面对各国国内基础制度迥的现状。[3]
(二)经济区内知识产权秩序尚未成熟
与东部沿海地区不同,关天经济区虽然属于西部经济较为发达、活跃的地区,但仍未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产权秩序,很多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更注重短期效益,忽视研发投入,很少有专门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和人员,企业研发、营销、服务、决策等各层次的人员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即便一些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常常处于被动管理与后置管理的状态。在竞争层次不高的低发展阶段,他们不太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不申请专利或侵犯他人专利,在没有全面介入国际竞争之时问题还不够凸显,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走出去是他们的必然选择,知识产权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跨国公司围堵的对象。在西安市中院的2015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陕西汇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就是很好的例子。陕西汇丰公司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在登记企业名称时未尽到合理避让义务,客观上利用了汇丰银行、汇丰中国银行“汇丰”商号的知名度及商誉以及因此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将“汇丰”注册为企业名称字号使用,构成不正当竞争,最终败诉。风靡一时,被视为电影经典的《大话西游》虽是西影厂的作品,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直至2015年才将“大话西游”申请注册商标,而网易游戏则早就将“大话西游”设计为网络游戏,数年来已为其带来近300亿的收入。巨大的利益与西影厂失之交臂。这都是关天地区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知识产权秩序不成熟的体现。
(三)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成为主流,企业“走出去”需求迫切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世界接轨的保障。中国和国际上很多国家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差异,比如知识产权部门的职责分布不完全对应、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完全一致、知识产权保护和救济途径不完全相同等等。这些差异是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不可回避的挑战。[4]陕西省首趟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的常态化运营就是典型的例子,自2013年11月“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以来,已累计开行231列,合计运输货物34.8万吨,已实现每周3班的常态化运营,货物品类涵盖原材料、机械设备、工业零配件、建材、食品以及轻工产品等6大类,共206个品种,承载了西北地区工业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需求。中兴西安基地是中兴公司的重要研发基地,中兴公司目前拥有6.6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超过2.4万件,连续6年位居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三甲、蝉联PCT国际专利第一、芯片专利中国第一、物联网专利全球第一。根据西安高新区的统计,中兴西安所申请的PCT位居高新区榜首。以中兴西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走出去,加强知识产权对外战略布局,强化重点领域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对于整合经济区内知识产权要素,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为保障的需求就愈加迫切。
三、关天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构建
(一)知识产权创造战略
1. 突出知识产权特色领域,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关天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突出,知识产权创造应围绕自身产业特点,分别布局,差异化发展。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园区高吸技术发展迅速,多年来,西安高新区重视区内知识产权产业化成果显著;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关天地区同时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颇具基础;以杨凌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也在全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支持园区建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相关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和保护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加强服务外包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
着力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对传统知识、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做好相关产业的基础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关天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集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旅游、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等各领域的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现代科技等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农业转型中的带动作用。充分运用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形式保护农业产业,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促进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与科研院所联合育种的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动植物新品种,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结合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扶持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稀”产品。加大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制定对应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特色农业标准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一所一标”工程。积极探索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标准相结合的农业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构架。培育一批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单位产量。①
2. 激发现有园区创新活力,促进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新功能,建设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关天地区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加强重点实验室、工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统筹军民结合、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二)知识产权运用战略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建立统筹科技资源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5]如前文所述,经济区拥有较强的科技资源储备,尤其具备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但这些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与所提目标仍有差距,而且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内唯一的科技中心,其他地区的科技资源与西安存在较大差距,在科技资源结构和利用上仍然存在不足。建立统筹整个关天经济区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需求依然迫切。
打破中央与地方、军用与民用之间的壁垒,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关天经济区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6]杨凌要打造成为统筹现代农业科技资源的改革示范基地,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陕西省、全国,以及全球三个层面的现代农业科技资源,引导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从而将杨凌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高地。
(三)知识产权服务战略
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关天经济区仅具有科技、人才优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知识产权服务业作为辅助,才能将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指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知识产权的确权、维权、用权,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开展以知识产权、转让、诉讼、许可、评估、咨询、培训、信息检索和分析、质押融资等相关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现代服务行业。
关天地区现有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2家,在数量上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应支持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服务集聚示范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入住关天经济区,将经济区打造成为丝路起点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高地。
(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积极推动西安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管辖包括关天经济区在内的跨区域知识产权案件,并作为西北或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的统一管辖法院,以优化“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合作的知识产权司法环境。[7]同时,探索经济区有关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集中于一个审判庭,专门负责审理或协助有关法院办理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案件。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工作中注重兼顾审判质量和效率,结合关天地区地方知识产权特点,探索司法审判过程中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
提升涉外知识产权审判能力和涉外法律适用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知识产权的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和壮大、国际知识产权关系日益发展和繁荣,不远的将来会有大量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涌入关天经济区内的各级法院。以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知识产权争议,促进公正公平、规范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的建立,促进关天经济区知识产权司法形象的树立。
(五)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 突破行政区域界线,打造“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关天经济区内各级地方政府、各知识产权相关主题可通过非正式的协力合作及行动,例如通过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委员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分管领导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县市区、各知识产权相关机构担任委员,推动本区域的知识产权的发展和建设,在短时间内并不对现行的体制作变更的前提下,快速建立起知识产权合作平台。因为,经济区不同于行政区,一般而言,区域的控制权由地方政府执掌,行政区的权利排他性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8]而要实现区域内知识产权要素的有效流动和最大效能的发挥,实现良好的区域知识产权治理,就必须协调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的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区域合作组织就不断出现,上海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辽中南城市群等城市区域的相关区域协作组织相继成立,泛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江浙沪地区也在进行相应探索。
2.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环境。经济区内的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战略实施等工作由区内相关地市知识产权局统筹协调,树立以行政服务为主的管理与服务理念,理清基本权力范围,明确管理职责,创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方法,扩大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范围和作用。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适当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使管理与市鱿嘈调,积极向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普法宣传等,扶持知识产权创造主体。
(五)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战略
1.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跨国协调合作机制。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发展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功能,而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是实现该功能不可或缺的保障。[9] “一带一路”建设和关天经济区建设都是着眼长远服务本地区域发展带动跨国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而要突出关天经济区在跨国区域范围内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宣传并完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工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和科技合作,《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具体措施中,就包括许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举措。
2. 依托现有平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子平台。在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中,除面临需要了解和熟知贸易国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制度的困境外,还面临知识产权合作伙伴的联络,贸易活动中专知识产权机构的选择,专利技术的信息的检索,知识产权贸易争端解决等方面的困境。[10]而这些信息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重新进行平台搭建也似乎显得捉襟见肘,一时半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关天经济区内拥有很多既有的国内、国际合作平台,可以依托既有平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子平台,将相同或相近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统筹。关天经济区内已有以“丝博会暨西洽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等高层次、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国内产业盛会;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并相关子联盟;西安高新区则在2015年12月18日揭牌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依托这些已有的平台可以在发挥平台现有功能基础的条件下,再加强其专利服务功能,不仅促进行业内建立自律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局面,开拓海外国家市场,而且可以承担推动该领域的专利创新角色,并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
“关天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重点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优势突出,文化旅游资源、可研究资源丰富。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状况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区内知识产权秩序尚未成熟,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成为主流和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西安市困境和要求。因而,应当突出知识产权特色领域,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激发现有园区创新活力,促进政产学研有机结合,进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跨国协调合作机制和现有平台的知识产权合作子平台,探索构建具有关天水特色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保护、管理、国际合作”六位一体的跨行政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新模式。
“关天经济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将是我国跨行政区知识产权战略构建新的尝试,对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整合区内知识产权要素,引导企业走出去具有极大意义。当前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往往以行政区划为边界,而知识产权要素的流动却从来不以行政区划为限制,国家划定“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将是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全面形成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小钦,易长清.知识产权战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34-36.
[2]黄瑞霞.关中―天水经济区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5):106-112.
[3]李晓鸣,翟全军,平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知识产权合作保护机制研究[C]//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15年年会暨何梁何利学术高峰论坛,2015.
[4]尹怡然,黄亦鹏.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J].广东科技,2015,(8):14-17.
[5]查斯虎.统筹科技资源助推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2,(7):11-12.
[6]李晓鸣,马治国.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立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2,(2):189-194.
[7]陈晨.中西部需要知识产权法院[J].t望,2016,(29):43-43.
[8]任宗哲.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合作机制构建刍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11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 运行管理 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n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mak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some undeniable with questions,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engineer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is how to strengthen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pital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4.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个工程而言其具有工程规模小、投资少、建设地点分散的特点,但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看,其与江河堤防、水库枢纽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具有相同的特点。
一、抓好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工作
按照我国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
设必须进行工程项目的前期和设计工作,并履行相应的申报、审批程序。
1.1 项目规划报告及项目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规划以地市或县(市)为单元组织编报。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项目区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项目区各种饮水不安全类型、村组、户数、人数、供水现状、水资源条件等情况,才能准确提出项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详细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要选择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写项目规划报告:近阶段主要依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编制好项目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目标,并逐级分解任务,将需要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类型和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实行名册管理。同时将供水现状分析与评价,水资源条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详细论证,将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期、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的管理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证措施等情况编入规划中。第三,认真履行项目规划申报和审批程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立项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没工程项目的立项不同,项目区规划报告就相当于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因此项目规划报告完成后要经过反复论证和充分修改完善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规定履行申报审批程序和手续,使项目立项合规合法。规划报告经批准后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分步加以实施。
1.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申报和审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批准的中长期规划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采取方案比较,最终形成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工程的技术和经济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对拟建工程项目在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要求,在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资源状况等充分勘测及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现行管理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要求在批准的项目规划内以年度进行编制,而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规划是近期或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因此,每一年度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依据项目区规划目标任务,遵循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单个工程规模小、地点分散、投资少的特点,以地市或县(市)为单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强化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水文、地质、水质、水资源等状况的勘测工作,按照工程勘测设计规范提供详细准确基础资料,避免发生因勘察工作粗糙造成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损失浪费问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编制工作,规划设计单位在详细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基础上,更要具体说明采取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及其措施依据,为下一步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奠定基础。第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不得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反复论证后,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报省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和水利部门审批。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动,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1.3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勘测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工程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要求在饮用水水质方面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井设计应符合《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和机井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要符合《泵站设计规范》,以及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IV型、V型供水工程的设计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应符合《农村实施准则》的要求等,按照不同工程的工程措施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初步设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择优选择具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必须严格保证设计质量,承担初步设计的合同责任。同时初步设计在报批前,一般应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初步设计中的重
大问题进行咨询论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补充修改优化。然后按规定权限上报审批。但这里须注意的是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主要内容不得修改、变更,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基础性技术文件。
二、工程建设质量
1)工程项目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工程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实施方案建设的工程必须是批准的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项目。
2)编报的实施方案必须根据年度资金计划将项目建设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工程要细化到户。
3)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同时将工程建没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工程措施等在报纸和当地村屯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4)强化对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的选择,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自的职责,形成项目法人负总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对集中供水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集中招标采购,以便在保证工程材料、设备质量的条件下,节约工程投资。此外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检查机制,加强政府工程监督机构作用,及时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而有效进行。
三、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法人或有关地市或县(市)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自行验收,依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文件和年度实施方案,逐项检查对照完成情况,包括完成工程数量,质量和达到的技术要求等各项指标。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发展与改革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工程投入使用。
1)项目法人组织工程自验,着重验收工程措施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水质、水量和水源保护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工程自验要按照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以及实施方案的指标和规范要求进行逐项验收,主要是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取水泵站质量和安装,供水机电井成井技术,供水管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水窖、水池土建工程实际质量和施工技术规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供水水质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是否满足设计和实际供水范围的需要,水源保护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并对工程相关实体质量和水质进行必要的抽检,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相关资料加以检查核对,以求证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建设管理的资料归档管理奠定基础。
2)注重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工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在组织工程验收中,要充分发挥受益村屯和受益人口参与工程验收的作用,对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工程质量和水质标准的实际情况,及补助资金情况,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具体情况,采取受益人签字或村民代表签字验收的办法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缺少此环节工程不得竣工验收。
3)强化政府机关竣工验收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应着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或优良和水质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受益村屯和人口签字和补助资金到户,集中供水工程村屯、农户代表签字情况,以及工程建后管护措施等。
四、建后管理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它是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建后管护工作要重点明确工程管理体制,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
4.1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首先要明确工程管理主体,否则,很难长期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根据饮水工程的特点特性确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主体。
1)一家一户的水池、水窖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2)规模较小,多户供用的供水工程,应在受益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对工程的运行、维修、养护、用水等行使管理主体责任;
3)规模较大,跨村跨乡的集中供水工程,应组建有受益农户广泛参与的股份制供水管理组织。
4.2落实供水工程运行资金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农民的饮水问题,而建后工程投入使用后供水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能否落实,是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尤其相对集中的公共供水工程,供水使用的电费、设备管线的维修费用、管理人员开支费用等工程运行必要费用要依据供水工程受益范围,规模大小由供水合作小组或股份合作组织落实相应的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根据不同供水方式由供水组织制定相应的筹资办法或保本微利水价机制。
4.3工程运行规范化管理
结合不同供水工程,制定工程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定期维修制度,水源保护管理制度,水质定期化验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涉及工程运行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规范。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活动,真正做到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工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结语
农村饮水是否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更好更快
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加强管理.使饮水工程发挥长期
效益.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7
[2]许青祥.互助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建设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