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基础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第1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关键词:滨水景观;现状分析;南京玄武湖;沿长江段景观资源;规划设计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规律一般为:发展、繁荣、衰败、复兴,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人文化”的过程。滨水地区,特别是滨临通航水道的地区,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空间,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地区。

南京是滨江城市,但是它起源于秦淮河,滨水区的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夫子庙为龙头的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改造建设颇有成效;玄武湖景区周边有紫金山及其余脉、明代城墙、神策门公园、红山以及一些现代城市景观,一起构成了南京古都风貌的总体格局,是南京城市意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南京沿江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的滨江景观特色尚未得到相应的开发建设。随着省、市加快沿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滨江景观建设遇到了难得的开发建设机遇,滨江景观建设不仅应纳入沿江开发总体战略,并且应与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南京滨江城市形象。

一、南京市滨水景观资源现状分析: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长95km,自然岸线总长198.2km,其中南岸长98.8km,北岸长99.4km。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从南京历史上首先出现的城池,如 “越城”(前临秦淮河,后倚雨花台)、“冶城”(今朝天宫地区),到六朝建邺、建康都城、南唐的金陵城、明代南京城等可以看出,源于人们利用、驾驭长江的技术和能力的不足,南京历史上的城市建设一直是沿秦淮河发展。

(一) 滨水景观资源

1、南京沿长江段景观资源:

长江南京段沿江两岸,有山、水、洲、矶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顺江而下,有沿江而卧的三山矶、西控长江的狮子山、雄伟俊秀的幕府山、峭壁独兀的燕子矶、壮观秀丽的栖霞山和江中陆地江心洲、八卦洲,还有作为滨江景观背景的老山、顶山和宝华山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在沿江两岸还分布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狮子山阅江楼、龙江宝船厂遗址、火车轮渡所、南京长江大桥、现代化港口、电视塔、南京长江三桥等,构成了南京长江段层次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滨江景观资源。

2、玄武湖周边景观资源:

玄武湖景区将山、水、城、林景观融于一体,湖周边有紫金山及其余脉覆舟山、鸡笼山、北极阁、鼓楼、明代城墙、神策门公园、红山以及一些现代城市景观,如火车站、国展中心、太阳宫、金陵御花园等。玄武湖公园一直以广袤的湖水和点缀在其间的岛屿的自然地形为主要特色。湖内以原有的三座神山为雏形,形成了今天的五洲:西北为梁洲、东北为翠洲、东南为菱洲、西南为环洲、环洲包围的樱洲。五洲均覆盖着丰富自然的植被,亭台楼阁和文物古迹错落分布。

3、秦淮河夫子庙周边景观资源: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古时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它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于一体。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由于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关心,“十里秦淮”经过十年努力,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南京城,日益显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三、南京滨水景观资源的主要规划思想:

(一)滨水景观资源主要规划思想和方法:

(1)有机组合不同景观要素,形成由实景、背景和虚景等二至三个层次丰富的城市滨江景观。第一层次为实景,由洲地景观、田园风光、港口景观、大桥景观等组成。第二层次为背景,由城市景观、工业景观、山体景观等构成。第三层次为虚景,主要由远景山体景观如紫金山、老山等构成。

(2)重点塑造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景点,成为沿江景观的重要视点,标志性景点周围,根据观景视域保护需要,设立环境控制区。主要标志性景点近景有三山矶、燕子矶、幕府山、南京长江大桥、二桥及三桥等,中景有狮子山、阅江楼、规划河西新区标志性城市建筑等。

(3)体现城市滨江特色,规划亲水,近水、远水主要观江点。主要观江点周围应设立环境控制区,提供较好的观江氛围,观江视域内所有建设,都应以不影响观江效果为原则。亲水观江点有三山矶、江心洲、八卦洲、燕子矶等;近水观江点有南京长江大桥及大桥公园、二桥及二桥公园、河西滨江绿带、幕燕滨江路等;远水观江点有电视塔、狮子山、幕府山等。

第2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景观环境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设计教育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但是,我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我国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景观设计队伍综合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景观设计作为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素养,而且还是社会经济生活对艺术切实需求的重要方面。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基本上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建筑学以及环境艺术等早期学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我国目前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认为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难以得到不断更新

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不断更新是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教学内容陈旧以及教材大纲的落后,使得景观设计教学严重脱离时代的现实需要。伴随着当前艺术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快节奏的社会经济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思维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变化,这对景观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将新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而且还要求学校管理层给予积极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设置了障碍。

(二)教学理论知识同课外实践严重脱离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但是长久以来的落后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的教学框架已经很难适应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这一问题目前严重存在于理工类院校的景观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能密切联系实际等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需要实践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或者预期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这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广大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缺乏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

伴随着我国目前高校扩招趋势的日益明显,高校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高校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下,从而导致整个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处于相对闭塞、落后的状态下。

三、景观设计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景观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景观环境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原则与方针: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

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深入进行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常用设计策略、审美观念以及景观设计理论前沿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掌握,从而为日后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摈弃那种只重视方法教学而忽视理论教育的不合理方式。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持,就难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艺术设计素养,除此之外,还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依赖性强、缺乏创造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极强的交叉性及延展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涉猎并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例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在景观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中应当对这些学科加强训练,并引导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达到设计合理性。

(二)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教学中以理论和实践相并重,设计为主,讲授为辅。除课堂讲授、辅导和作业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宜将课题设计、创造性思维设计和实际环境调研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并运用组织学生观摩展览、办讲座,提高审美水平;每一小节完成后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课程结束时办展览或师生作品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学生之间相互提高认识,相互学习。这样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教学形成纵向连续性和横向扩展性。

(三)以实践为基础,锻炼和提高设计能力

从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是提高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性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具有良好基础设计知识、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审美能力后,安排学生对已实施的优秀案例分析、学习和实际工程操作,进而开展“真题假做”训练,以实际工程图纸为题目,在实际限制条件下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际方案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做设计打好基础。还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社会实践性强、市场经验丰富的行业优秀人士开展定期讲座或客座教授,使学生直接接触设计前沿理论和实际操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思维以及社会实践的新鲜活力。另外,可以成立设计研究所或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和锻炼学生的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为今后的设计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专业实践平台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还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适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等。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立足本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征去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单位,与其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构建一整套双赢的专业实践模式。就我国高校目前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些高校已经在该专业实施了“3+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三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一年的实践学习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应用

在上述几个方面景观设计教学创新基本思路的指导下,笔者就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景观环境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上的应用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选择PowerPoint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不仅要有文字说明以及图片示例,而且还可以将动态的三维立体透视图引入进来,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增强了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上的应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选取成功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如果仅仅局限于“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开阔的思路,导致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化。通过对一些成功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对景观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增强感性认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分析团体中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表达,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融洽合作的团队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定时开展讨论

在景观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定期开展讨论,通过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使学生初步得到关于方案描述以及答辩等方面的基本锻炼。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景观艺术的设计思维也得到了加强。

(四)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

自学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其中,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更是学生学好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立足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从而有效巩固和充实课内教学环节的学习内容,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了解景观设计领域的新动向,了解和掌握有关规范、启发设计思维、深化设计等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更新教学媒体演示手段

除了运用板书、幻灯片等较为传统而有效的媒体手段外,还应该适时引入现代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动画等,并且自行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中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量。

第3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创新能力;目标;改革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越发的关注,这就激发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者面前必须要去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培养景观设计大师摇篮的高等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解决好景观设计的创新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随着景观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据调查,在中国的大部分高校里面,景观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开设,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包含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没有一个明确的侧重方向,导致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以后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知识不精通!

在我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相对而言比较侧重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虽然被列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但由于周期短,课时少,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加之没有景观相关的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导致教师授课时只能浅浅而谈,浅尝辄止,学生往往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做出的设计没有创意且与实际脱离,很难付诸于实施,以至于走出校园时无法真正适应这个行业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重点,结合市场加强专项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盲目追求课程技能训练

在目前的“景观设计”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近两年,随着手绘和电脑绘图的热潮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学生错误的认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专业水平的高低,痴迷的钻研电脑的新技术和手绘的新技法,忽略了设计理论的学习和设计创意的提升!加之专业教师在学生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题型设置偏向于广场设计或小区住宅的设计,作业全部用电脑效果图来表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效果的表现消耗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作品普遍缺乏创意,且作品表现形式与外面的景观公司的主要表现不一致,使考核与就业能力要求不接轨,既没有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水平,也没能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设计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3)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弱,过分关注市场效应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一种文化,把设计和金钱过分的挂钩,只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的好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实践,由于缺乏对设计本质的认知,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去创新和思考,一味的照抄照搬国内外的好设计作品,以至于让自己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很大的提高,也很难在未来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从近几年毕业的学生看,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很难很快的去适应和胜任工作的要求,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太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清楚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缺乏对景观行业的全面了解。比如拿到一个景观项目,由于对景观行业的社会形势不了解,无法给与设计项目正确的定位,以至于从接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过程、步骤模糊,缺乏对空间设计的敏锐性,不能准确判断出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劣,理论基础薄弱。第二,没有创新思维,缺乏设计创意。学生整体理论知识匮乏,文化内涵不够,设计总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整体的设计构思没有创新和内涵!第三,综合设计表达能力弱,基本技能不过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图纸表现不规范,整体设计文案的版式不美观,跟方案设计风格不符合。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跟甲方沟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表达出来。第四,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数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缺少团队合作训练和专项训练,导致学生重视个人想法,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在进入公司上班时无法快速融入到一个设计团队中去,影响了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 创新意识在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1]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中所谓的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创新设计能引领时尚,提高大众的品味,传播流行文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观念更新,设计作品就缺乏生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样一个主题,不同的设计师会做出不同的设计,其亮点也各不相同。如果设计中缺乏了创新,也就缺乏了个性,从而就很难成长为真正的设计师!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师的要求已不再是会设计,能设计就行了,它需要的是理论丰富,技能娴熟,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专业理论教育,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社会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素质教能与技能教育并举, 全面提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景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标准。“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间的纵横交叉,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课题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以往教学中以“欣赏项目设计”向“参与项目设计”的过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景观设计大赛,以此来补充教学中的实践课题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途径,使学生对当前的流行趋势和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把握!教学中这样的实践环节,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自我的创新意识!

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反复循环和螺旋上升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理论和实际的反复历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成长为能将这些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须依赖于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结语

经过对景观设计教学中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改革研究的思考,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培养有眼光,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大师!如果我们只通过市场效益来判断设计的好坏,通过就业率来衡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的好坏,那我们即将面临的就是行业的停滞不前!因此,对于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者来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孙敬全,孙柳燕 《创新意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泉涛 , 施国盘 . 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5):107.

[3] 葛丹 .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 [J]. 艺术与设计 ,2009,(7):108-110.

[4] 谷彦彬 . 创 新型艺 术 设 计人 才 培 养 模 式的 探 索与实践 [J]. 装饰,2005,(11):72-74.

[5] 姚玉环 . 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8).

第4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1.行业现状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其专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空间设计、城市规划、装饰艺术、建筑知识、园林景观、风格流派、中西文化、材料工艺、人体工程、工程管理等,无论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在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本地区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提高,居住环境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这个需求,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单位相继设置了景观设计规划部门,各类景观设计(工程)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房地产商的转型升级,大量吸纳景观艺术设计人才,造成了对景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压力,专业人员需求量的急剧上升,该专业已成为十分热门的专业之一。

2.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 中国景观设计产业高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将进人起跑和起飞阶段。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促进了行业岗位细分,技能专精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建设景观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这个迫切的需要。

3.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专业从业人员很多,层次不一,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发展空间差异等都很大,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内逐步呈现出岗位细分、技能专精的趋势,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朝着多样化、职业细分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标准分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颁布的执业资格标准及装饰骨干企业岗位设置现状,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延伸的企业岗位为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设计监理。

景观设计方向培养的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内外空间环境创造相关的设计人才,基于技术职务之分,培养目标的类型有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员、绿化植物设计员、施工图设计员、效果图绘图员等,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为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绿化植物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设计总监等。

4.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

从业人员结构呈现两头缺现象,其一:一线各专业、各工种经专业教育培养或专业技能培养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难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行和生存。

其二:从事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景观设计人才严重短缺,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集中在理论层面、方案设计层面,形成重理论、轻实践、轻技术的现状,进入行业企业大多需要短则一年,长则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

因此整体行业的人才现状表现为:一方面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另一方面合格的职业人才一将难求。

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规格与需求调研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景观建筑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景观设计,三是受过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

1.企业急需岗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员、助理景观设计师、扩初设计师、助理扩初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绿化植栽设计师、景观工程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景观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项目经理、材料销售专员/经理、前台服务等。

2.企业岗位需求规格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作协调、沟通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有责任心、上进心、能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能很好地协助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并能较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专业:建筑工程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3.企业所需人才知识构成

(1)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直接性知识:项目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项目设计的理论知识、工能、工艺,流程运作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数字技术知识、行业法规与企业管理知识。(3)与本专业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知识:基本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初步的文学、艺术、设计知识;现代社会、科技、生活艺术的前沿性知识。

4.企业所需人才能力构成

(1)与景观设计直接相关的能力:设计构思能力;功能分析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审美能力;文案写作能力;新媒体采编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法律常识与写作能力;制图与工艺表达能力;技术理解与认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组织安排能力。(2)相关的整体素质与边缘性能力:现、当代艺术鉴赏、批评、借鉴、能力及艺术思潮解读能力;设计预想图和效果图制作能力;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简要的翻译能力;独立工作与协同工作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在专业内继续深化研修及开拓层学习的能力。(3)创新的相关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及创新的实现能力。

第5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一)在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非景观专业课程

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景观专业课程改革时,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方面的课程加入其中,想借此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容易找工作。殊不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本来就短,如此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不但导致学生学起来不专业,觉得学得“很杂”,并且效果并不好。

(二)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缩短理论课的讲授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特点,很多学校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时间,一般60个左右学时的专业课程,理论讲授被压缩到了不到10个学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实践教学。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所表现的就是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画”。对于学生而言,表面上似乎更适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也更容易促成学校短期目标的实现,即学生就业。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画图工”。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画图,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从长远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

(三)教学方法改革存在问题

目前教学方法改革用得比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一定程度地促进了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项目教学法,利用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本来是很好的初衷,但是实际上拥有景观设计项目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年轻教师。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虚拟项目”来代替,设定项目内容,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组进行项目设计。由于设计的项目不是真实的,教师自身对项目的把握不准,缺乏经验,学生无法从该教学法中学到实际项目能学到的知识。由于教师理论知识又讲得少,因此学生对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而过程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都是以经验教学为主,虽然表面上成效快,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做眼前的事情,效率低而且进步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专科生毕业后比本科生难找工作,除了学位学历方面的原因,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成长方面也明显处于弱势。

(四)改革学习景观专业课的时间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一些院校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为其将来更容易就业,也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将景观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提前。一般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在大三时进入公司实习,而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大二的后半学期就让其进入社会实习。这样在校学习时间就被压缩到了一年半,而一般大二的时候学生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专业课就被压缩到了半年,在半年的时间内要学好景观设计十分困难。因此,很多学生由于专业还没学好,不具备公司要求的专业技能,而有实力的大公司一般门槛高,一般高职高专生难以进去,中小公司对于实习生的要求又高。这样学校把学生“赶到”社会上,但是学生又没有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期基本上就是待在家里或是报考其他的专业资格证。如此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也极为不利。

二、原因分析

(一)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

自2003年北京大学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起,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才走过12年的历史。而短短的十年间相当多的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课,虽然专业的名称各不相同,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内对其需求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大学教育起步较晚,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方向设置都有差异,景观专业定位也不明确,有的学校景观设计专业是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转化而来,有的学校景观设计直接置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被称为景观设计方向,但是上课的教师基本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因此经验明显不足,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是必然的。

(二)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置、教学计划不合理

景观设计专业的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掌握景观设计与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需要的工作为出发点,在调整培养目标分析能力的景观专业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订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安排实践教学,理论课作为一类教学和课堂实践一起丰富教学内容,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如前所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景观设计专业设立的时间不长,很多院校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而设立,因此办学思想、教学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下大力气去研究专业课程,只是拿来主义,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再加上很多专业教师并非本专业,从而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形成以偏概全的行业错识体系。

(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改革的作用,以致为了教学改革而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形势所迫也是必须经历的,但是很多院校及教师过分强调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上课本来要讲也必不可少的理论内容省略掉,而直接让学生上项目,学生因此感到无所适从。就笔者进行的学生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教学改革后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如一个课程没上几节就进行讨论法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跑题或是“没什么可说”。其实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有个基础,就是在学生知晓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否则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从长远看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不利的。

(四)信息滞后,教学改革脱离了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对景观专业人才的诉求

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及招生后,接下来的工作没有深入细化下去。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是搬过来或是赶出来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如果不从源头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恐怕效果都不会好。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是以本世纪初景观设计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改革。当时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景观设计行业人才缺口很大。那个阶段进行教改效果很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很满意。但从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往纵深发展,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要求由实用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景观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会做设计,还要做得有内涵、有档次。就现有的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模式恐怕已经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就课程而言,例如,现在专业的软件十分多,很多易学易用的软件都开始出现,而有的学校还是教授“3DS-MAX”课程,而景观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很多学生没兴趣学。

(五)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改变及需求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学生大多是“70后”、“80后”,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00后”,快速变革的社会导致现在的学生和当初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教学改革不注重学生特征的改变而只是一味地为了改革而改革,甚少考虑学生的需求,而将原来的课程设置内容改得“面目全非”,那么学生学起来将没有连续性,课堂将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教学改革没有成效。

三、解决方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应多与本科院校交流,并多学习交流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法

课程改革不是某一个学校的事情,每个学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和特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经验,如果这些信息可以共享,那么会使一些学校少走很多弯路。本科院校虽然跟高职高专院校有很大差别,但是其办学时间长,比高职高专院校有经验,高职高专院校要学的还很多。各高职高专院校之间更应加大交流力度,可由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成立教学改革示范院校,进行教学观摩,或是成立教学改革示范专业,积极推广教学效果好的。以教学改革为纽带的教学交流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学改革进度,提高教学改革的功效。

(二)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设置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景观设计课程

要明确教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来设置景观设计课程,那些照搬其他院校景观专业课程设置的“拿来主义”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利于各个院校发展的。比如将“三大构成”与本专业的课程的结合,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时考虑将立体构成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设计更有根据性,学习有拓展性。可将现在景观公司常用的SketchUp和Lumion代替“3DS-MAX”课程。另外减少相似课程的设置,如有的课程要补充的,可以安排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此外,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不但要求学生会画,还要会想,因此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涉猎各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如在学习设计课程的同时开设民族或民俗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加强学生设计的深度,培养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三)教师应统一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景观设计学本身就充斥着各行各业不同的理念和思想,因此师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统一不是固化教师思想,而是让他们在明确学校的教学的思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保持课程前后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学习是系统有序的,从而为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不应概而全

第6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1“嵌入式”教学及其内涵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1.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嵌入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02:72-74.

[2]吴顺发.渗透性教学法探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04:33-34.

[3]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71-73.

[4]郝培尧,李冠衡,尹豪,董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01:68-70.

第7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园林、环境艺术、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园艺、室内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但课程教材种类繁多,每个学校选择的教材也不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分为园林景观基本要素、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剖析3大部分内容。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园林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学生易接受,紧扣专业所需,充分利用案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但该教材缺乏地形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这两方面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学习内容,如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植物篇)、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知识,以弥补所选教材的不足。

(二)整合教学模块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能够帮助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总学时7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教学分为36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和36学时的实践教学两部分。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模块教学探索,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即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模块,其中实践模块是考察理论知识模块教学成效的手段和主要方法,通过实践模块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中将36学时的实践教学又具体分解为3个课程设计任务,每个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及设计目标各不相同。第1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别墅花园设计(中式庭院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A3方案,用时2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小空间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融入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学会传统的造景手法,掌握基本的景观设计方法,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第2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街头绿地设计(山地水系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组合为2人小组完成一套A3图册,用时3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地形和水系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园林景观中的人工和自然要素,把握各景观及广场建筑之间的关系尺度,进一步提高学生造景手法的运用能力,学会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各功能布局、用立面图表达景观层次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第3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广场设计(西欧风格景观)项目,要求学生分为3人小组完成一套投标文集,用时4周,主要目的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技能,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创新设计元素,学会协调建筑与环境风格,具有相应的景观处理能力,学会编制设计文本及图集。通过以上2个模块的教学和3个课题设计任务的具体实施,既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改进教学方法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任教教师,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及动手能力。这需要教师除了积极参与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提高实践能力之外,还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科研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课程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笔者依据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在理论模块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讲授法为主,在讲授理论中穿插优秀景观案例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实践实训模块教学中,采用项目实验实训、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和对比教学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在课程教学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文字直观展示和讲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水体、建筑和地形等四大元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选取一些成功案例利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构思的理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思考的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网站,让学生课下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案例教学+现场参观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参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立竿见影的。笔者在理论教学之余,常带领学生去市区及学校周边各大公园、广场绿地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绿博园、紫荆山公园、校园中的景观设计,分析景观中的铺装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景观设计的美,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借鉴并超越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三是项目实验实训教学法。这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教学方法紧扣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导入—思维启发、设计引导—课堂集中指导、课后单独辅导—总结评价”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与高校和设计院建立项目合作关系,让学生熟悉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模拟中学生可以成为项目设计的主角,以设计评标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对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方案设计过程,在互相对比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创新和完善考核体系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规划师,要求学生具备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和景观设计能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灵活的考评体系。传统的期末考核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不能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和3个课程设计任务,构建了“2+3+5=10”的考核体系,即学生第一个独立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2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合作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3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景观设计能力等;最后一个合作完成的投标方案文集的成绩占总评成绩50%的权重,综合考查学生对方案设计的理解、创新程度。通过上述3次测评,可以动态显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另外,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考核中,还制定了无不及格的考核原则。笔者认为,任何设计都有其独到新颖之处,没有不合格的作品和学生。对一些设计能力较弱、实践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跟踪指导,直到学生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设计构思和设计实践能力。

结语

第8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第9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