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检验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检验学

第1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关键词:  粪便  检验

        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废物经肠道排出成为粪便。因此粪便检查对许多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粪便一般检查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等组成。

        1.1 参考值 

        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呈黄色或金黄色不成形糊状便。

        1.2 临床意义   

        1.2.1 黏液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以血为主,有特殊腥味。

        1.2.2 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

        1.2.3 柏油样便  呈黑色。上消化道出血50~70ml即出现柏油样便,其隐血试验为阳性。

        1.2.4 米泔样便  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1.2.5 鲜血便  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

        1.2.6 白陶土样便  见于阻塞性黄疸。

        1.2.7 球形硬便  见于便秘。

        1.2.8 扁平带状便  见于直肠或狭窄。

        1.2.9 胨状便在坚硬的粪表面附着少量黏胨,为痉挛性便秘的特点,如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某些慢性菌痢病人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

        1.2.10 凝块样便  为脂肪及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呈蛋花汤样外观,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1.2.11 绿色便  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尚未转变成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腹泻。 

        1.3 注意事项   

        1.3.1 标本取材时应注意留取异样部位的粪便,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第2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400份血液样本,其中男217例,女183例,年龄26岁-64岁,平均年龄为(45.1±4.9)岁。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告知其晨起空腹,抽取其4mL静脉血,分别盛放于不同试管中,并将其每名患者的血液样本平均分成2分,之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将EDTA-K2抗凝剂稀释成不同浓度比例,分别为1:10与1:50,之后分别加入患者的血液样本中。②分别将平均分好的血液样本放置于5oC环境中,放置约30min后使用迈瑞BC6800仪器对其中的一半进行检测,放置约2h后对另一半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①不同比例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②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比例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经过检验可知,与1:50的抗凝剂相比,1:10抗凝剂的各指标含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经过检验可知,与放置2h后相比,放置30min后的PLT含量明显较高,WBC、RBC与HGB含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

第3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温度;稀释比例

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涉及的主要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GB)等;血液样本较易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失去活性[1]。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不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工作,导致临床诊断风险问题的发生[2]。因此对血液细胞检验方法进行探索,并对检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本研究以10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研究患者;不存在精神类或是精神疾病遗传史;意识较为清醒,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各项工作;非过敏体质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丢失或是不全者;存在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存在交流障碍者;存在器质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或是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为(45.46±6.29)岁。本研究工作的开展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

1.2检验方法

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液样本10mL,分别放于不同试管中,并将血液样本平均分成3份,①不同稀释浓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凝剂,使血液样本对应的稀释度为1:5000和1:10000。②22℃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放置时间分别设置为0.5h、3h和6h);③低温放置(-5℃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放置时间分别设置为0.5h和3h。结束后采用BC-6800血液细胞分析仪(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样本中WBC、RBC、HGB和血小板(PLT)值。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稀释浓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5000稀释后的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均低于1:10000稀释的样本(P<0.05)。见表1。

2.222℃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0.5h、3h和6h的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和PLT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BC、HGB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LT呈现逐渐下降趋势,WBC在放置3h的检测结果高于0.5h和6h(P<0.05)。2.3低温放置(-5℃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5℃条件下,放置0.5h的血液样本的WBC、RBC、HGB均低于放置3h,PLT高于放置3h(P<0.05)。

第4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仅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解释、误诊,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因此,应引起临床检验工作者和医师的重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分为分析干扰(体外影响)和生物学影响(体内影响)两大类。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究。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机理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按照药物药理作用,药物首先是对检验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影响。比如咖啡、可待因、杜冷丁、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药物能使胆总管开口处的括约肌痉挛,从而导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这在用药后3~4小时影响最大,24小时后消失。大量服用维生素C者,使尿中葡萄糖、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呈假阴性。酚噻嗪等药物可使尿胆原呈假阳性,服用奎宁可致尿呈碱性,使尿蛋白呈假阳性。维生素A、D,蛋白同化激素、速尿等可使胆固醇检验值升高;而甲状腺素卡那霉素则可使胆固醇检验值降低。

对特定组织的亲合影响:某些药物对特定组织有特殊亲合力,可引起相应组织的损害,如抗凝药肝素能促进组织脂蛋白酶的释放,引起血液甘油三酯显著下降。治疗震颤药物左旋多巴可使测定尿中酮体的显色异常,掩盖原来的反应,难以判断结果。青霉素及红霉素弱酸性药物经肾排泄时可竞争尿酸分泌部位,而使血液尿酸浓度增高。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药由于对肾脏有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钾、钠电解质化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干扰检验程序与方法:药物对检验程序与方法的干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药物产生的药理学效应,比如半胱氨酸可干扰硝基盐试验,导致血中酮体的假阳性。酚酞可干扰酚磺酞排泄试验,使尿液变成品红,同时使酚磺酞排泄变快。吡嗉酰胺可与硝基氰化物作用使尿变为红棕色而影响尿酮测定。青霉素类可使红细胞非特异性结合IgG和白蛋白。另一类是药物或其代谢物对检测方法直接产生干扰。服苯琥珀后尿呈桔红色;服氨苯蝶呤后使尿呈蓝绿色,如维生素可使尿液变成黄色。口服酚酞药物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碱性时,尿液变红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唑酮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后在肝脏分解成乙酚基代谢物,呈橙红色,可使尿液以及粪便、痰液、泪液、汗液呈橙红色。合理预防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措施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创新研制,新特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必将更加广泛而且复杂。为了合理预防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些措施。

药品检验工作与信息查询相结合,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公布的假劣药品信息资源,对药品质量不稳定、质量公告频次较多的企业和品种进行跟踪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快检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快检技术的初筛作用,对发现质量可疑随即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确定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做到检验工作有的放矢。抓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要开展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能力实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大设备投入,尽快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适应药品检验工作的需要。

组织开展应急检验工作。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紧急从技术上找出内在原因,或者确定用药质量,是药检机构经常面临的检验任务。一方面加强应急检验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有效地处置好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应加强应急演练,为应急药品检验开通紧急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做好应急药品技术监督的保障工作。

发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的可疑结果,根据病人的用药情况,共同分析有无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尽力将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最多方面的,往往导致实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为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检验工作者应该熟悉可做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程序,对有药物干扰的实验方法,应该用特异性好的方法或作实验方法的改进。总之,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率与精确性,相关人员要忠实履行职责,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主线,提高科研能力,实现药品检测工作新跨越。

第5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1.1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医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核对制度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检验数据和文件管理模式落后与制度不佳等因素均可以使得临床医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而且工作强度大,医院缺乏相应缓解压力、奖励优秀的措施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1.2实验室方面因素。实验室医学检验的医疗器械老化破损或是更新不及时导致其精确度和可靠度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检验的质量;实验室的检测环境不达标或是不符合标准实验室的要求和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实验室试剂未按要求保存或过期变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1.3检验人员因素。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操作、由于不了解注意事项而对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对检测过程的记录不完整或记录错误、与临床医师沟通不畅等;检验人员对检验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是混淆检测项目等问题;由于检验工作强度和责任很大,导致检验人员由于压力过大或是过度焦虑紧张而工作失误率上升。

1.4患者方面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受教育程度低或是对医生不信任而导致其在就医过程中不配合以及不按嘱咐的要求保存和送检样品,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可见,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也是临床医学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应对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若干问题,笔者分别从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2.1临床医学检验前:首先,最重要的是医院相关部门要完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医院要严格落实检验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和仪器试剂的保存和更新制度、对检验人员加强检验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增加相应的缓解压力、惩罚错误、奖励优秀的措施制度等。其次,在进行临床检验前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完整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如性别、年龄、病情及禁忌症等,并详细耐心地告知患者检验采样前的注意事项。

2.2临床医学检验中: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是想要详细的了解并熟知检验的注意事项和医疗仪器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而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定时地对医疗试剂和器械进行相应的保养护理或是更新措施,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过程的有效进行。此外,在检验采样的过程中,检验人员一定要保证患者的正确采样,如果患者需要空腹一定要空腹采样。

2.3临床医学检验后:在临床医学检验完成后,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的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制定具体的临床医学检验的操作手册,建立起统一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且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能。

3小结

第6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临床医学检验与疾控中心其他类别的检验工作不同。理化、微生物检验所面对的检验样品为食品、水质、化妆品等产品,所进行的检验为依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产品检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所面对的是矿山、工厂、企业的厂房、机械等,所进行的检验为依靠仪器采集、监测操作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而临床医学检验所面对的检验对象均为人 - 从业人员、病人及健康人群,所进行的检验为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化、免疫、细菌、病原等检验,故而,疾控中心对所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更应谨慎。

    1.1 因过去临床医学检验在疾控中心承担的检验工作中所占份额较小,故而检验人员相对较少。近几年由于卫生事业改革的开展,疾控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向防病工作,临床检验专业的毕业生慢慢开始进入疾控系统工作,检验、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

    1.2 已经在疾控系统进行了很多年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工作,仅包含了中心的微生物、理化检验,按照计划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考核工作。传染病病原学检验、性病、艾滋病、结核病检验每年参加卫生部的盲样考核,麻疹、风疹病毒免疫学检验每年参加省级的考试、考核工作,其余的临床医学检验现均未纳入认证考核工作。

    1.3由于基层疾控中心的临床医学检验不像医院那样,检验项目全而广,仅进行与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相关的医学检验。成本核算、检验项目的局限性等使得大多数疾控中心未如医院般大量购置现代化的全自动血液分析、生化分析、血气分析、免疫分析等大型仪器设备,仅有卫生部配发专用仪器、半自动老式仪器,或借助试剂盒进行手工检测,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1.4质量管理未全面规范开展,参加卫生部、上级主管部门考核项目时能按考核要求进行质控,而未参加考核的检验项目基本上仅按成品试剂盒要求进行盒内阴、阳性对照试验,无外部质控对照,无相应的质量控制规范文件、方法等。

    2 基层疾控中心临床检验管理模式探索

    现今的医疗环境要求实验室的工作应具有有效性、准确性、时效性、经济型和安全性,而实验室的检验项目、检验技术、分析仪器、实验人员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建立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实验室管理文件,定期审核和修订以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

    2.1.1依据 ISO15189: 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国际标准,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积极准备参加 ISO15189 实验室认可。

    2.1.2结合基层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尽可能的将ISO15189 实验室认可纳入现在疾控系统广泛开展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之中,以节约有限的人力、物力,减少浪费。

    2.2积极参加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同时完善实验室室内质控,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实验室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的全面质量控制。

    2.3在人体健康的评估中,临床实验室是不可缺少的部门。如高血脂、高血糖、HBsAg 携带者等往往可早期发现。

    2.4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流行时的诊断工作也离不开临床实验室的检验。2003 年 SARS暴发流行时的诊治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2.4.1基层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现在依然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危险因素,因而临检实验室工作在疾控系统应得到充分关注。

    2.4.2人群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对传染病的防治情况如何,接种效果评价是近年来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疾控中心的临检实验室应尽快开展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滴度检测工作。

    2.5资源是实现实验室工作目标的基础,没有资源作为保证,任何形式的组织目标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如实验室的检验周转时间工作目标非常明确,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没有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就不可能满足医师尽快返回报告的要求; 如果没有既了解实验技术,又熟知临床、预防医学的检验技师,就不可能达到对预防、治疗提供咨询服务的检验工作目标。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就无法开展相关的检测项目; 没有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实验室就失去了实现其工作目标的基础。

    2.6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近几年被频繁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会忘记 2004 年实验室 SARS 感染事件的深刻历史教训。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标本接种、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生化、药敏、血清分型等不同试验操作时都会暴露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害因子中,而且无法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种类,所以更应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逐渐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实验室安全氛围。

第7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共41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6例。实验组,男100例,女106例。对照组,男97例,女10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实验组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时要认真审核患者的基本资料、受检项目、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方式等,确保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选择即将进行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检验方法,与临床医生充分进行沟通,在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步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医护人员认真对待每个环节,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到核收结束,都必须小心谨慎的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做好样本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的样本不同,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把握最佳的采集时间,进行样本采集。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采血,选取合适的采血,止血带使用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对血液样品进行颠倒,防止出现血凝块。在样本的传送过程中,提供合适的光照和温度等,防止样本出现变性而影响结果,保证样本的安全,以防出现污染。严密包装高危性标本,防止传染他人。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不能立即检验的样本。在检验方案确定之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由于对自身疾病缺乏了解,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失去信心,医护人员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消除患者的抵触情绪,鼓励患者放松情绪,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加强数字化管理,定期维护检验设备。保证检验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掌握工作状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实验试剂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采用计算机管理试剂,大大提高试剂的使用效率,弥补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失误,保证供应良好,储备得当。根据具体的仪器性能选择合适的试剂,按照规定流程,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做好准备工作。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试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审查,建立数据库,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临床检验报告多且复杂,如果管理不善,易导致检验单丢失,影响患者诊治。对检验报告单进行妥善保存,便于复查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和临床各个科室的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交流,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检验工作的效率。

2结果

2.1检验结果准确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准确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出现5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97.57%。对照组出现21例数据不明确,检验准确率为89.81%。实验组的检验结果准确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5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0.29%。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8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重要内容,可为疾病诊治、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诊断和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故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1]。本次调查选取临床检验患者,随机分组,就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成效展开对比,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检验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别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检验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重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质量控制问题:

(1)标本采集问题:受检者饮食、运动、所用药物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民族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集标本时,需嘱患者将正在使用的药物停用,在安静或正常活动下对标本采集。但若操作不当,如完成静脉血采集后,将血液直接在试管内注入,而针头不拔掉,会出现标本溶血。从正输液的手臂血管行采血操作,会稀释血液标本。

(2)试验和检验设备问题:仪器保养不妥、仪器老化,均可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在准确性上出现问题;因检验人员水平有限,或未掌握仪器的功能,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引发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试剂更换时,相关仪器参数未改变,规范保存样品的意识不强,诱导操作失误,促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所应用的试剂,未按规范要求设定,有误差事件发生。

(3)人为问题:医疗科技在近年发展迅猛,检验仪器渐趋高端,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但仍需人来对各项操作完成。故检测试验中,检验人员操作误差是引发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样品暴露时间过长、操作习惯不标准、样品检测峰面积积分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及对检测结果的重视度不足等,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

(4)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即室内质量控制,重视室内质控的开展是监测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操作环境、过程、试剂等稳定性检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获取正确检验结果的风向标。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为室间质评,加强室间质评,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评价,确保结果与其他单位一致或具可比性。

(5)检验分析后问题:医学检验中,结果的复查和审核为最后一道保障质量的防线,检验人员通常对先进仪器设备过分依赖,易有出错报告的情况,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未按人工规则复查,出具错误报告等。

1.2.2应对措施分析:

(1)检验前质量控制:①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样本前,重视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解释,对病情、情绪、生理变化了解,将所需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采样和自留样本注意事项、影响检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从,在平静、安静状态下完成采集,保障了样本的真实、合格,避免了由此引发的误差事件。②样品合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采集,确认和核查患者信息,标本采集时,对时间、部位、、取样方式、数量严格要求。如采集血样,通常在空腹16h内,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静、安静正常状态进行。尿标本采集时,患者需饮食规律,避免性生活、体育运动、饮酒,女性月经后采集,需注意清洁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被经血、阴道分泌物污染。样品一经采集,即具实效应,需及时送检,若不具备及时送检条件,需正确存放,以防变质或变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

(2)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仪器维护:仪器正常运行在检验过程中意义重大,检验人员需做好保养和维护,定期性能评价和校准,确保性能稳定和正常运行,一旦有问题出现,需向供应商及时通知,更换或修理。同时培训检验科医技人员,防止人为操作失误。②需保证检验试剂合格,对试剂保存环境、时效严格管理,启用前需注意防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因试剂失效或变质诱导结果错误。建立保管和使用试剂制度,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现代仪器均为精细化操作,检验人员需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和业务学习,娴熟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干扰因素、检测结果的图形、数据,报警的含义及如何维护,保养调试,掌握性能评价和校准标准,防范操作失误。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与自身技术水平结合,针对患者疑问,合理做出解释,主动与其他科室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与临床症状结合,对结果是否准确做出评估,以使自身检验能力提高。

(4)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检测标本前,校准仪器,行室内质控,对仪器设备各项检验参数和性能检测,正常状态下,才可对标本检测。如失控,需记录,并分析原因,积极纠正,再行检测。注意质控品精密度。重视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其他单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显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水平[3]。引发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较多,需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积极防控,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针对检验前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员、仪器设备、试剂等因素引发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并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如重视采集标本前与患者沟通,加强仪器、设备保养和检测,重视针对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加以培养,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降低检验失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4]。本次结果证实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莉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72-2673.

[2]毛颖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50-51.

[3]董大光.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43-1144.

第9篇:临床医学检验学范文

1.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1.1.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①做好准备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对其进行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交代;②做好样品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要的采集样本不同,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为患者制定采集时间,对于患者符合采集要求的情况,以不影响患者疾病为前提不对其进行采样,确保样本的高质量[2]。

1.1.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①仪器设备:检验时先要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后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②试剂:检验使用的试剂必须准备好,在使用时根据检验项目的需求来使用不同的试剂,确保试剂的有效性;③数据管理:将获取到的检验数据进行处理,保障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规范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3]。

1.1.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①审核检验结果:严格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交接,如:录入检验信息、采样编号、审核检验操作仪器、完成检验报告单、反馈检验结果等一系列工作,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建立报告签收制度:完成检验后,由专人将检验报告单统一送达,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4]。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果准确率对比从开展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开始,实验组A和对照组B的检验人员都对其本组的检验样本进行检验[5],检验人员需要恪尽职守,按照检验流程来完成检验项目,保障检验数据的真实性[6]。实验组A临床检验准确率是97.1%,对照组B的检验准确率是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对比实验组A的患者满意度是98.7%,对照组B是92.4%,实验组A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B较高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在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整体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导致检验的结果发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多,在对检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应该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积极的避免。临床中进行医学检验时的一些问题,在刘英杰等的研究中表明,存在非疾病因素和检验人员因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让检验结果具有可用性,需要对人为和物理因素的影响进行削弱和避免。

检验技术人员必须要能够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每一项实验都尽心尽责,将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规避,避免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降低检验结果的可用性。检验人员的经验可以为检验提供帮助,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发现检验实验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从工作中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失败和误差的原因,对各项实验的细微变化给予重视,获得经验,这是工作经验对于检验质量控制的一个非常可靠的帮助。获取高质量的检验样本也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对于检验样本根据检验项目的需求来制定采集时间和条件,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对检验室的设备仪器进行养护和管理,减少因仪器设备问题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