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66-02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教学;安全;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剧增,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验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使用率也很高,加速了实验设备老化,增加了事故隐患。同时管理松懈、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物理、化学、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强化高校师生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 生物安全 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首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北京等陆续发生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不仅是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2003年以来,国家及卫生部相继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中明确提出“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中的菌种、毒种、血液制品及一些生物制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重大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1.2 化学危害 许多化学物品如一些苯环类物质、溴化乙锭等具有致癌作用,有一些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类物质和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等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有一些物质如乙酸乙酯等对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甚至能造成窒息。
1.3 物理危害 机械伤害,如粉碎机、离心机等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使用玻璃物品和锐利的金属器具时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射线,在紫外线消毒时,如果不小心暴露在紫外线下,容易被射线伤害;热伤害,如高压锅中产生的蒸汽,一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电伤害,如漏电,操作时不小心接触有电物品;放射性物质伤害,如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时,有时会用到一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2 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存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问题。
2.1 硬件方面 主要有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等。
2.2 软件方面
2.2.1 安全管理观念不强 只注重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多投资,存在着实验室只要实验员注意就不会出大事的麻痹思想。
2.2.2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制是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负责,职能部门是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没有落实法人代表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副职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难度大;二是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2.3 制度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对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落实不细等问题,如随着实验室业余时间开放,进入实验室人员逐渐增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又不能及时增加配备工作人员,让学生到实验室协助管理的情况也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却没有落实,不安全因素增加,埋下事故隐患。
3 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3.1 实验教师要有安全意识 教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前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教学仪器需要用电,实验需用各种试剂、药品、动物。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或损害仪器,腐蚀性试剂、药品对人体和实验器械有损害,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动物尸体亦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此,及时提醒自己和学生注意各种安全甚为重要。实验教学中,要采取大功率仪器分时使用,避免用电超负荷;有毒试剂、药品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带有细菌的物品高压灭菌后再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统一集中处理等措施。实验教师要严格制度,勤督促检查,及时提醒,强化安全意识,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安全进行[1]。
3.2 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核心是危险评估 实验室主任或主要研究者有责任确保完成充分而及时的危险评估[2]。危险评估一旦完成,就应该形成检查制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补。
3.3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3.4 实验教学中要增加安全教育内容 每学期的第一节实验课定为安全教育课,并将安全知识贯穿在以后的整个实验教学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如自救、应急处理和逃生等能力。
3.5 努力提高实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2]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
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如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实施安全行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制度必须遵守”的准则,同时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和谐文明的环境。
3.6 实验员要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对陈旧老化的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加强线路安全载流量;执行防火和用电安全标准,加强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复杂设备运行,须有专人操作;下班后要切断电源、水源,消灭火种,关闭门窗等。
3.7 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外,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讲,就是要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3.7.1 实现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 对各实验室的每项实验严格操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
3.7.2 实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 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7.3 实现实验室安全设施标准化 保证实验室用水、用电设施的规范,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布置要合理、整洁卫生、通道畅通,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保证安全设施达到相关标准。
4 讨论
实验室安全不仅影响个人健康,甚至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声誉、国际地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安全问题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就专门增加了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的条款,更加强化了安全工作的责任与责任的追究。
我国实验室安全要发展,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卫生部、环保局等部委正积极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各实验室设立单位也正逐步完善本地区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范等的制定为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让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努力形成人人自觉、主动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文化。
总之,实验室安全是伴随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设计和建立实验室开始就应融入安全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跟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于深入探索和实践。
5 参考文献
[1] 李文平,朱辛为,齐华文,等.实验教学中的责任意识.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1):61-62.
[2] 王宇.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法律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15-316.
由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能够使学生与古代大师进行直接对话,深入了解古代历史,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高中文言文就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书本中的注释又对学生的理解,甚至教师的教学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教材中的注释问题。
一、孤立解释,有注释但不够确切
如必修四《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课文注释中将“去来”解释为:“去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无义。”这样的解释有误。该词与“兄弟”“妻子”等词一样,属于偏义复词,侧重于“去”字。
再如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课文中没有注释“必”,而许多学生易将其误认为“实在,一定”,但是结合文章内容,该词应解释为“假使,倘若”,可以在《辞海》中找到例证。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强化版本选择意识。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而言,其选择的文言文在对勘、注释和版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版本选择意识,对教材版本进行详细校对,择善本而选,恰当选择版本注释。这样能够对原文进行经常性查对,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当注不注
如必修一《赤壁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课文中没有对“慕”字加以注释,因而许多教材将其解释为“倾慕、爱慕”,但是结合文章上下文可以将该词解释为“悲伤”,这样更加符合文章的感彩。
再如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文章中没有解释“喻”字,而一般参考资料中将其理解为“打比方、比喻”,这种解释存在明显的错误,这是因为该字在先秦时期没有比喻的意思,与“谕”字一样,是指把事情说明白。所以教师要强化科学研究,做到“咀嚼、深究”。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恢复原生态”的教学态度,做到“咀嚼、深究”,准确把握历史文化背景、古人思想系统和语文系统,尽量对文言文中词与字的原生态加以还原。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语文教育行家、文学专家和古汉语专家等在古汉语方面的成果加以积极借鉴,以保证文言文选文质量。如蒋传和王力等学者以不同文言语料为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来系统研究与精密统计文言文常用词,其对古汉语文化现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师生准确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训诂学的方法,对训诂、音韵和文字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加以考订,创通词义的不同研究方法,创新发展汉语训诂学的内容。
三、注释没有与语境结合
如《谏太宗十思疏》文中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一句,注释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民众。”就注释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由于没有结合语境,使多数学生感觉云里雾里而不知其意。在具体的注释中,应该引入上一句的“貌恭而不心服”,将注释完整的表达为:“招致臣民怨恨的大小事情,都是不能做的。”
由此可知,在直接翻译注释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之时,有必要结合语境进行意译的补充,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对单个句子和字词的理解也会更为丰富。教师还要强化阅读与训练,加强师生交流。
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有争议的字词的意义分析及文本蕴含的文化内涵讲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发展。注重版本的选择和教案的研究,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文言文问题加以概括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加强自学,并通过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和训练发现与课文的共通之处,通过对比强化自身的文言文学习。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领悟文言文本身的阅读美感和文化内涵,而非仅仅依赖教材注释、参考资料和教师讲解。特别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若经自学仍无法理解,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
关键词:高职语文 困境 原因 对策
在北师大的演讲中提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高职语文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有利于传承中华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这些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基于此,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往往被学校、被老师、被学生忽略,逐步被边缘化,举步维艰。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感受到职业危机的同时,又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得出:唯有找出原因,想出对策,让学校、老师、学生意识且认可高职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可找到出路。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先且不论它是否有所偏颇,但无疑从侧面反应了南通对于教育的重视。目前,除去民办类学校,南通市区高职类学校共8所,而语文这门学科的处境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高职语文课程界定不明
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而职业素质的人文性、知识性、技术性在教育 与被教育的关系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载体,是实现客观与主观联系的媒介。因此,作为一门基础型科目语文,在职业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很多高等院校,并没有认识、意识到这一点,忽视语文学科的开设,专注于专业课程,对语文学科缺乏规范性、统一性、明确性的界定。
首先,从教材来看,五年制高职教学介于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之间,同时又带有职业性质,因此不可全盘复制高中文本,亦不可将课堂变为欣赏课、文学课。而就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来看,不少篇目与高中教材课文相似,且不乏一些枯燥、深奥,没有实际教育价值的文本,且高职语文教材为通用型教材,重视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而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其次,从课程性质来看,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环境大趋势的影响下,变得无足轻重、不痛不痒。在一些学校语文学科被视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或是被文学欣赏、戏剧欣赏这类的课程所替代,处于被逐步弱化的境地。
(二)学生、老师的不重视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一些中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学校逐渐向三年制高等院校转型,随着学校规格、档次的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诉求愈来愈严格。然而生源的贫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上录取门槛的些许降低,使得在一定在程度上,高职类学校的学生语文文化基础较薄弱,跟进能力较低,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因看不懂,理解不了,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学科实用性的不突出、不鲜明,使得学生看不出语文学科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联系,无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自然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起着讲授、传授的作用,更能引导、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质的转变,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着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与良好的职业操守。而有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并非由科班出身的老师来担任,相反由行政人员,或仍在受教育的学生担任。另外,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不重视,导致语文教师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自我认可度不高,骨干精英人才流失,普通语文教师缺乏前进、提高自我的动力。这些都导致一部分语文老师本身就不重视这门学科,教案过多借鉴网络资源,缺乏自我创新,课堂没有激情,完成任务式的教学。
二、改善高职语文现状之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语文处境艰难,被边缘化、弱化的现象亦不是新起之象,正因此,改善高职语文之现状刻不容缓,且需持之以恒,随着情况的转变,灵活应对。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理应担此重任,切不可怨天尤人、漠不关己,或者躲在背后、暗处,等待他人的奋起一击,坐享其成。
(一)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可利用语文教材实践板块中的访谈一栏,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他们采访一些用人单位领导,访谈内容要求涉及用人单位对于招聘人才的要求。而事实情况是,用人单位对于应届生的基本文化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与文章写作能力,而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所带给他们的。用人单位可从字迹来判断人的性格,看他(她) 适宜什么岗位; 从自我介绍中测试高职生的表达能力、教育背景和吃苦精神(做事情的耐心) ,判断高职生是否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另外,鉴于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流与实践版块,老师可适度增加这一部分的课时量,在授予学生相应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得以充分锻炼、展现自己,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例如在口语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为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将课堂分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自由讨论发言环节,第二环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在第一环节给出一些当前具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例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11个月大女童被扎12根钢针事件,要求学生谈谈对于这些事件的看法,并说出相应的原因。第二环节,将学生8-10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不指定小组组长成员,给出世界500强公司经典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要求学生积极讨论,给出方案,并说明原因。由于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形式新颖且与就业面试密切相关,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参与度高,给出的方案、观点较有见地,且原因叙述有条不紊,大大突出了高职语文的实用性。
除去口语交流与实践版块,文本的学习也是不可忽视的,而面对干枯枯的文字,如何才能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关键。本文章认为,可以适当延伸文本,联系课本以外的一些内容,比如作者的有趣事迹,相关的新闻热点话题,亦可以短视频,动感十足的画面,帮助学生缓解短暂的疲劳,获得听觉以外的视觉享受。借此来提高高职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加强外部力量的有力支持
哲学认为,内因与外因构成一对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然而,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这些矛盾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该事物的总体特性,其中每一个矛盾规定这个事物的一定特性,并成为决定其相关特性存在和变化的根据。正因为如此,外因在一定条件下也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事物的转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无疑给高职语文带来一份生机与活力,对于扭转现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学校等外部力量要纠正其对于高职语文的认识误区,真正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术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适度加大语文学科的课时量,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来看待。其次,要重视高职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给予语文教学及研究政策性的支持,引进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专门的备课小组、资源共享,交流提升,多为语文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多组织大型教师技能大赛,让语文教师能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获得自我认可,从而做出更多的贡献。再之,要支持与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读写听说标准模式,与全球化、信息化大趋势相融合,引进先进设备与先进理念,例如注入类似翻转课堂、微课这样的新鲜血液,从而使教师跟上时代步伐,学生耳目一新,突显出高职语文之地位。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