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第1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范文

(1)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遵循人本主义原则,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学案的设计。①一般设计原 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②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学案编制好了,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自主地开始学习,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舞全呈现给学生,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多表扬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学案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78―80.

第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范文

由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能够使学生与古代大师进行直接对话,深入了解古代历史,发扬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高中文言文就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书本中的注释又对学生的理解,甚至教师的教学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教材中的注释问题。

一、孤立解释,有注释但不够确切

如必修四《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课文注释中将“去来”解释为:“去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无义。”这样的解释有误。该词与“兄弟”“妻子”等词一样,属于偏义复词,侧重于“去”字。

再如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课文中没有注释“必”,而许多学生易将其误认为“实在,一定”,但是结合文章内容,该词应解释为“假使,倘若”,可以在《辞海》中找到例证。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强化版本选择意识。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而言,其选择的文言文在对勘、注释和版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版本选择意识,对教材版本进行详细校对,择善本而选,恰当选择版本注释。这样能够对原文进行经常性查对,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当注不注

如必修一《赤壁赋》:“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课文中没有对“慕”字加以注释,因而许多教材将其解释为“倾慕、爱慕”,但是结合文章上下文可以将该词解释为“悲伤”,这样更加符合文章的感彩。

再如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文章中没有解释“喻”字,而一般参考资料中将其理解为“打比方、比喻”,这种解释存在明显的错误,这是因为该字在先秦时期没有比喻的意思,与“谕”字一样,是指把事情说明白。所以教师要强化科学研究,做到“咀嚼、深究”。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恢复原生态”的教学态度,做到“咀嚼、深究”,准确把握历史文化背景、古人思想系统和语文系统,尽量对文言文中词与字的原生态加以还原。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语文教育行家、文学专家和古汉语专家等在古汉语方面的成果加以积极借鉴,以保证文言文选文质量。如蒋传和王力等学者以不同文言语料为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来系统研究与精密统计文言文常用词,其对古汉语文化现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师生准确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训诂学的方法,对训诂、音韵和文字这三个层次的价值加以考订,创通词义的不同研究方法,创新发展汉语训诂学的内容。

三、注释没有与语境结合

如《谏太宗十思疏》文中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一句,注释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民众。”就注释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由于没有结合语境,使多数学生感觉云里雾里而不知其意。在具体的注释中,应该引入上一句的“貌恭而不心服”,将注释完整的表达为:“招致臣民怨恨的大小事情,都是不能做的。”

由此可知,在直接翻译注释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之时,有必要结合语境进行意译的补充,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对单个句子和字词的理解也会更为丰富。教师还要强化阅读与训练,加强师生交流。

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有争议的字词的意义分析及文本蕴含的文化内涵讲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发展。注重版本的选择和教案的研究,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文言文问题加以概括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加强自学,并通过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和训练发现与课文的共通之处,通过对比强化自身的文言文学习。鼓励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领悟文言文本身的阅读美感和文化内涵,而非仅仅依赖教材注释、参考资料和教师讲解。特别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若经自学仍无法理解,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

第3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 困境 原因 对策

在北师大的演讲中提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高职语文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有利于传承中华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这些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基于此,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往往被学校、被老师、被学生忽略,逐步被边缘化,举步维艰。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感受到职业危机的同时,又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得出:唯有找出原因,想出对策,让学校、老师、学生意识且认可高职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可找到出路。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先且不论它是否有所偏颇,但无疑从侧面反应了南通对于教育的重视。目前,除去民办类学校,南通市区高职类学校共8所,而语文这门学科的处境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高职语文课程界定不明

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而职业素质的人文性、知识性、技术性在教育 与被教育的关系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载体,是实现客观与主观联系的媒介。因此,作为一门基础型科目语文,在职业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很多高等院校,并没有认识、意识到这一点,忽视语文学科的开设,专注于专业课程,对语文学科缺乏规范性、统一性、明确性的界定。

首先,从教材来看,五年制高职教学介于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之间,同时又带有职业性质,因此不可全盘复制高中文本,亦不可将课堂变为欣赏课、文学课。而就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来看,不少篇目与高中教材课文相似,且不乏一些枯燥、深奥,没有实际教育价值的文本,且高职语文教材为通用型教材,重视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而忽略了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其次,从课程性质来看,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职业环境大趋势的影响下,变得无足轻重、不痛不痒。在一些学校语文学科被视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或是被文学欣赏、戏剧欣赏这类的课程所替代,处于被逐步弱化的境地。

(二)学生、老师的不重视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一些中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学校逐渐向三年制高等院校转型,随着学校规格、档次的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诉求愈来愈严格。然而生源的贫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上录取门槛的些许降低,使得在一定在程度上,高职类学校的学生语文文化基础较薄弱,跟进能力较低,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因看不懂,理解不了,自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学科实用性的不突出、不鲜明,使得学生看不出语文学科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联系,无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自然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起着讲授、传授的作用,更能引导、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质的转变,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着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与良好的职业操守。而有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并非由科班出身的老师来担任,相反由行政人员,或仍在受教育的学生担任。另外,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不重视,导致语文教师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自我认可度不高,骨干精英人才流失,普通语文教师缺乏前进、提高自我的动力。这些都导致一部分语文老师本身就不重视这门学科,教案过多借鉴网络资源,缺乏自我创新,课堂没有激情,完成任务式的教学。

二、改善高职语文现状之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语文处境艰难,被边缘化、弱化的现象亦不是新起之象,正因此,改善高职语文之现状刻不容缓,且需持之以恒,随着情况的转变,灵活应对。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理应担此重任,切不可怨天尤人、漠不关己,或者躲在背后、暗处,等待他人的奋起一击,坐享其成。

(一)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可利用语文教材实践板块中的访谈一栏,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他们采访一些用人单位领导,访谈内容要求涉及用人单位对于招聘人才的要求。而事实情况是,用人单位对于应届生的基本文化素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与文章写作能力,而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所带给他们的。用人单位可从字迹来判断人的性格,看他(她) 适宜什么岗位; 从自我介绍中测试高职生的表达能力、教育背景和吃苦精神(做事情的耐心) ,判断高职生是否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

另外,鉴于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流与实践版块,老师可适度增加这一部分的课时量,在授予学生相应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得以充分锻炼、展现自己,突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例如在口语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为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将课堂分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自由讨论发言环节,第二环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在第一环节给出一些当前具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例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11个月大女童被扎12根钢针事件,要求学生谈谈对于这些事件的看法,并说出相应的原因。第二环节,将学生8-10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不指定小组组长成员,给出世界500强公司经典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要求学生积极讨论,给出方案,并说明原因。由于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形式新颖且与就业面试密切相关,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参与度高,给出的方案、观点较有见地,且原因叙述有条不紊,大大突出了高职语文的实用性。

除去口语交流与实践版块,文本的学习也是不可忽视的,而面对干枯枯的文字,如何才能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关键。本文章认为,可以适当延伸文本,联系课本以外的一些内容,比如作者的有趣事迹,相关的新闻热点话题,亦可以短视频,动感十足的画面,帮助学生缓解短暂的疲劳,获得听觉以外的视觉享受。借此来提高高职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加强外部力量的有力支持

哲学认为,内因与外因构成一对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然而,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这些矛盾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该事物的总体特性,其中每一个矛盾规定这个事物的一定特性,并成为决定其相关特性存在和变化的根据。正因为如此,外因在一定条件下也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事物的转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无疑给高职语文带来一份生机与活力,对于扭转现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学校等外部力量要纠正其对于高职语文的认识误区,真正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术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适度加大语文学科的课时量,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来看待。其次,要重视高职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给予语文教学及研究政策性的支持,引进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专门的备课小组、资源共享,交流提升,多为语文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多组织大型教师技能大赛,让语文教师能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获得自我认可,从而做出更多的贡献。再之,要支持与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读写听说标准模式,与全球化、信息化大趋势相融合,引进先进设备与先进理念,例如注入类似翻转课堂、微课这样的新鲜血液,从而使教师跟上时代步伐,学生耳目一新,突显出高职语文之地位。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