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组语文科潘丽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肩负年级组长、两个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对教学工作毫不怠慢,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中考在即,我即将完成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根据计划,认真抓课堂效率。九年级下学期是备战中考的关键时期,各科老师都在争分夺秒的争取时间巩固知识点。我所任教的1802.1808班我采用的方法是——向课堂要效率。预备铃响起后,组织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对学生的弱点进行专项训练,查缺补漏,帮助学生补齐短板。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提倡自学,主张给学生留白,依据教师教的表格梳理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养成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的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将群文复习理念贯穿其中。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我组织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整理,用读一首诗的方法去复习一组又一组的诗歌,将群文复习理念贯穿其中,增强学生的感悟。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重点突破高频考题。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运用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整体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古诗文的课外阅读和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由掌握方法到形成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面对面指导写作。为了提升学生审题能力,提升写作速度以及作文质量,我经常要求学生写作文提纲,心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有神。坚持面对面批改作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顺势引导,在模仿中得到提高。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吃透课改精神,明确课改的目标与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安排年轻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和走出去的方式听专家讲座,观摩新课程教学示范课。在我们的语文课的教学改革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悟了“授渔者”和“受渔者”的关系,知道了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人组成的群体,是一个个不断变化着的人,是一个个动态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了解学生,将学生的潜能挖掘,然后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满足多种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以往我们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教学结果的体现,在今天我们更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探究和实践,也就是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我讲你想”的过程。今天我们更注重和学生共同探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能够在自觉学习的同时,主动地去感受、领悟生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安排学生每周对社会有一项新颖而具有意义的调查;在每节语文课前利用2分钟的时间听一位学生说生活时尚、新人新事、生活片断、人生理想等;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读报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放在课堂上来公开讨论,等等,都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改变教法,指导学法
课堂是推行课改的主要阵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为了寻求有效的教法、学法,就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按照“备—说—上—评”四大环节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备”即学科备课组组长首先安排好执教教师,并常规地要求教师按备课组的要求提前一天按照自己的方法备好课,“说”即参加说课组的教师对该堂课教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这堂说课作出相应的评价,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然后采用通过讨论决定的最优方案。“上”即执教教师根据同事的综合意见确定的最优方案上课;“评”即随堂听课的教师对该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教师们通过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进步。教研处还要根据学科特点每期有意识地安排研究课,以研讨不同类型课的教法与学法,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总结了这样一些方法:
1、营造民主和谐、快乐积极的课堂氛围。
学习语文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活动,这种活动要求学生思想解放和富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提供环境来保护和支持。
比如:上课时教师尽量做到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态度亲切,站在比学生高的高度,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充分肯定学生发言,即使学生认识上有错误,教师也只能疏导,诚恳地将他们引到正确的方面来,不宜采用简单、生硬的方式压制。真正做到由传统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开放性”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法中来。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质疑、辩论,让学生命题、评卷、互批作业、作文,甚至学生当教师,去尝试课堂教学等。
2、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在“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就是要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有的教师在上《如何调整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课时,补充了部分“名人”的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对名人的崇敬,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情操的意识。有的教师上李清照的《渔家傲》时,用历史上豪放派诗人李白、苏轼的诗、词与之比较,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积累,还学到了鉴赏诗词的方法。
三、重视活动,促进能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新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活动,只要我们有条件开展的,我们都要认真组织。如我们开展的“招聘模拟会”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认识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如,我们开展的“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让学生见识了古代文化的灿烂,促进了积累,丰富了知识。再如,我们开展的“辩论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明辨了是非。还有“课本剧编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展示;“漫游音乐世界”活动,学生通过介绍音乐、评论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情景等环节,培养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认识到了文学与艺术的共性;“读书心得交流会”活动,促使了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了他们文学鉴赏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向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稳扎稳打;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胆创新。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是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课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无定法”,是指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相信:语文教学改革世界虽是一个复杂难题,但只要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不懈地探索,就会不断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找到适合学生的学法,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不断地获得成功,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教学目标就会不断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
笔者和几个初中学生交谈,谈及“语文书中的插图对学习有没有作用”,有的学生说“插图看不看有什么关系”,有的说“老师没让我们看”,有的说“有几次上课盯着插图看,还被老师批评”。显然,教师和学生都没把插图当回事。
语文课本设置了插图,却没有起到该有的辅助作用,甚至形同虚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对于课文插图的使用仅是点到即止。大量的教参、教案、教学辅助用书没有涉及教学插图的使用,甚至语文课本也没有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充分利用插图。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插图犹如未开垦的荒地,陷入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境。
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致力于光影声色的多方展现,认为课件中的图片足以替代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由此忽略了插图。学生忙于备战大考小考:注音释义要考,背诵默写要考,阅读理解要考……但是,不考插图!而且和有声有色的课件图片相比,插图显得呆板沉闷,在急功近利而又追求新鲜多样化的学生面前,插图就只能被省略了。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图片固然丰富多彩,但又何必舍近求远将课本插图抛弃呢?仔细研读课文插图,一样能读的风生水起。
统计六册语文书(以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有200来幅插图:目录前有彩页插图,平均每册约13幅;每单元课文中有黑白插图,平均每册约18幅;课外古诗词共4幅;名著导读共10幅;甚至附录中也有大大小小共12幅字做插图。
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教学资源库,这里有作者肖像、手迹、故居、作品、生活事件;有文物古迹;有历史遗迹……更多的插图是和课文内容直接相关的:有的真实再现了所介绍事物,有的形象再现了课文所介绍的景物,有的形象地概括了故事情节……这些插图补充了文字描绘的不足,直接作用于视觉感官,能使学生的文本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插图,是特殊的艺术语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插图在课堂上闪亮登场,利用插图进行多样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师生应一起读图、用图,使课堂天地更加宽广起来。
一、读图:观察、理解、发现,利用插图完成多种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看懂图,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有的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形象再现,这样的插图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如《湖心亭看雪》,全图左下角是一舟子撑篙缓行,左上角是隐约的群山宝塔下长堤一痕,右上方白雪覆盖的湖心亭上人两三粒而已,其他所有地方全都留给了空白: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雪中景物的隐约模糊、雪中人物的孤独无奈都在观察理解插图中得到了真切感受,那一片空白也成为了“留白”艺术的形象表现。
有的插图内容比较庞杂,如果面面俱到地观察,就会在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时间,须教学生删繁就简。如学习《杨修之死》插图,教师只需指导学生发现杨修被押送出去时的懊丧表情,及曹操出了一口恶气时的如释重负的表情,对前景中刀斧手威武的装束、狰狞的表情和背景中壮丽的廊宇、气派的帷幕则完全不必费时去探究。
学会了读图,就可以利用插图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利用插图,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利用照片、画像及手迹、故居等来介绍作者,会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会激发学生对作者了解的欲望,从而对课文产生阅读期待。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丁肇中先生,细看插图,丁肇中一手抚着下巴、双目凝望前方,正深思着……这样的智者形象拉近了学生和他的距离,也使课文变得更有吸引力。
2.利用插图理解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会有不少差距,这时插图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如学习《老王》时,对于老王的“青光眼”、“滞笨”、“直僵僵”等外形和动作特点,学生难以感同身受。而插图中老王眼白空洞、眼睑沟壑纵横、腰身伛偻下弯、拳头僵硬捏紧……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空间一下子扩大,对老王因病痛折磨而变得干瘦、衰弱的外形及死前送鸡蛋香油时金子般的心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3.利用插图快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突出学习要点。遇到繁杂的说明文,学生容易被众多内容牵绊得无暇抓住顺序方位等重点,适时利用插图,能使学生迅速披沙拣金。如《故宫博物院》选择了全景俯视图作为插图,借助这幅插图,学生能迅速理清说明顺序和方位,抓住学习重点。
4.利用插图培养美感。优美的风景插图,既表现了景物之美,也诠释了语言文字之美。如《紫藤萝瀑布》中描绘紫藤萝:“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而插图中美丽的藤萝花串,有着大大小小的花苞,深深浅浅的紫色,像极了一个个的风帆,插图之美印证了课文语言文字之美,共同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二、用图:想象、扩展、创造,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创造性地利用插图,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给插图取名字,给画面加“旁注”,锻炼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试着给插图取个名字,能锻炼学生对画面、课文的理解概括能力。如给《秋》的插图命名,“霜晨捕鱼图”“渔民戏渔图”“秋在渔船图”,每一个精巧的题目都是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加旁注也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插图运用方法,它能使课文学习轻松有趣起来。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如果能根据外貌和方位介绍给插图中的四位大文豪注上名字,再在旁边注上外貌、动作、语言特征,学生在提高概括能力的同时,还能快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区分人物特点,体会到课文叙事条理清楚、方位介绍的明确,从而准确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写法。
2.利用插图复述或补对白,锻炼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看插图复述课文的教学活动,可锻炼记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我的第一本书》中“爸爸愁苦地看着我的破烂课本,我怯怯地等着父亲发落”的插图和课文情节基本一致,看图复述,能更加准确地记住课文,并使同学记忆深刻。
给插图补对白比复述更加有创造力,也更能锻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可以给《风筝》中的“我”和“小弟弟”补上对白,表现“我”的专制自负、“小弟弟”的天真可爱,也可给《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补上他和孩子的对白,表现他的善良和迂腐。
3.给插图接画、添画,锻炼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给插图接画添画,可借以概括课文情节的内容。如《狼》中的插图是“屠夫御狼”情节的形象再现,这个情节之前还有哪些画面(情节)呢?学生可以创造出“屠夫遇狼”“屠夫惧狼”“屠夫避狼”等画面高度概括情节。
一、课前预习――务必注意有效时间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在中小学和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中观摩语文公开课。那些“成功”的语文课,听课者不得不为一些学生(往往不是大多数)超乎想象的接受能力所惊叹,一经打听,则是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那些不甚“成功”的语文课,授课教师常常归因于学生未曾好好预习。据笔者所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花在面面俱到的预习上的时间绝对不少于一课时。试想,每堂课一个课时的预习,再一个课时的复习,在如今每日语文课都要上到两节左右的情况下,如此重负,学生如何承受?如果常态授课也如此操作,现实吗?教师、学生能不累吗?
我们提倡当堂预习。据笔者调查,由于学业负担沉重加上天生的惰性,一般情况下,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作业者不超过五分之一。另有五分之一学生以“抄”的形式敷衍了事,而超过60%的学生无动于衷。如果有重大的公开教学任务,三种学生各占三分之一。总之,课前预习所起的作用颇为有限,常态课堂教学更是如此。笔者当年在中学任教时,基本不布置课前预习;如今,因工作需要偶尔也到中学借班上课,总是上课铃响后挤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做当堂预习。可以这么说,授课之前,学生基本不知道教学内容。当然,预习要求必须简明扼要,只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可,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如此,一来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二来学生在教师的眼皮下预习,难以偷工减料,基本都能达到要求;另外,也顾及了心理学上的“遗忘曲线”,当场预习当场巩固,效果特别好。
二、教学环节――力求达到返璞归真
见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教师的教案范本,基本都有硬性的规定,尤其是教学环节,硬性地分为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等;而在“研习新课”这一环节中,又分为整体感知、情境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等等,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纷繁复杂的刻板规定,新教师望而生畏,无法适从;同时,也完全限制了成熟教师的个性展示和才智发挥。
之所以如此,与部分学者的片面言论有关。这些学者,有了设想,搞了科研,当然必须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实践的检验。但是,很少有专家学者能到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亲自授课诠释自己的理论。交由一线教师实践,这是最基本的途径。由于理解上的差距,他人的操作与最初的设想往往有一定的距离,以讹传讹,很可能失之千里,却仍被视为金科玉律。
其次,还是理解上的差距,不同的专家学者的科研基本都从“本位”出发,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是必然;但推广者却搞起了“拉郎配”,将之强扭在一起,美其名曰“优质资源整合”。岂不知,如此“多角色化”的举措却害苦了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他们疲于应付,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就成了必然。
我们认为必须简化课堂教学的环节,达到返璞归真。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每个课时中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整体感知、情境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纷繁复杂的预设规定简化为四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目标必须清楚。实际上,这些小目标就是达到课堂教学总目标的阶段目标。
如在高一年级用一个课时教授鲁迅的《药》,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文本分析深入掌握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以及“体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脱离群众”。其教学环节可安排如下:第一环节的目标是分析文章的主线,即针对“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当然,其间也可有情境创设,之前可以设置导入语。第二环节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副线,即针对“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其间可对比分析主、副两条线索之间的不同。第三环节的目标是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针对“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进行分析,其间细读文本,也可找来其他双线并行的文本作拓展延伸;也可复习旧课,或对比,或类比。第四环节的目标为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针对“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进行分析,也可拓展延伸到鲁迅的其他文章以作类比。这四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直至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如果把课堂教学过程比作为“织布”,这四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的“经线”。在“经线”的指领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文本个性和课堂实际,灵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具体的“生成”,从而产生了“纬线”:或复习旧课,或创设情境,甚至拓展延伸。如此经纬交错,最终成“网”。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这四条“经线”的限制,这就是宏观上的“课堂生成”了。
三、拓展深挖――尊重文本和学生实际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拓展延伸”成了香饽饽,几乎所有的贴上“新课程”标签的语文课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实际也是,有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语文课往往就有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语文课的拓展延伸却过了头,更何况仅从“道”的角度展开。某教师教学《斑羚飞渡》,在挖掘文本资源时,为了探究面临危险境遇时刻的人类表现和道德层次,依次引入了日本和我国古代的“弃老”、克拉玛依大火等递增性质的几个故事,深入到人性的高度来探讨危难,研究真知,激发起了学生对于“规则、文明与野蛮”“个体生命尊严”“敬畏生命”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于是,该课被誉为“立足于人文素养的提升,体现出的是大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发展的一种终极关怀,是将养成健康向上、符合社会道德主流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到了阅读实践中。这就既避免了说教带来的肤浅,更激发了学生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做人良知,而这,正是语文学习的要旨所在”。[1]如果这种指向“终极关怀”的拓展延伸是语文学习的“要旨”所在,那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又应该放到什么地位呢?如此南辕北辙,可谓悲哉。
文本需要细读和深挖,这是语文教学的要点,也是专家学者们评价语文课的主要切入口。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深挖也被烙上了违背规律的印记,其标志就是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深挖。某资深教师教授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上)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要求学生通过几个关键的词语,探讨悲剧效果之何以体现,探讨悲剧出现的深层原因。由于当今的初二学生对“”根本不可能有深刻的了解,故一堂课下来,听课教师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全班学生究竟得到些什么,实在不敢想象。
所以,我们提倡拓展延伸的返璞归真。这种返璞归真,一指拓展延伸必须是语文的拓展延伸,也就是说,拓展延伸尽量从“文”的教学目标(即“工具性”的角度)展开,就如上文所说的教授《药》,可拓展到其他“双线并行”的文本。二指借拓展延伸进行语文复习,此点下文将作专门阐述。
另外,我们认为文本深挖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它能激发和引起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2]如果教师不切实际,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教学的成功就是一句空话。在八年级教授《幽径悲剧》这篇内涵深刻的文章,就“道”的内涵而言,一般初二的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深挖;学生只要能理解“美好的事物被破坏”即可。换一个角度思维,如果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该文的对比手法或写景的不同角度,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化解阅读难度,学生定能有所得。当然,如果在高二年级教授这篇课文,就可以做进一步的深挖工作。
四、语文复习――何不借拓展延伸的机会
语文复习中最典型的是“炒冷饭”现象,即教师在语文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早已教授过的知识点,将语文知识以静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走进中学语文复习课堂,可以发现,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之下,为了寻求考试的“万无一失”,复习非常“细致”:全面涉及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从简单的汉语拼音到死记硬背的课文默写,从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到每篇课文的中心意思,内容非常丰富。
不幸的是,很多学生似乎并不愿意吃这样的“冷饭”,面对着那些似曾相识却不甚了了的东西,老师越是强调,学生越是听不进去,导致语文复习陷入了一个怪圈,师生配合出现漏洞,部分学生在复习期间语文成绩不升反降。就高中而言,由于第三年复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于是,三年的新课教授计划就被要求在前两年完成,不少内容只能草草了事,甚至煮成“夹生饭”。这样的教法显然违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提倡教学中的“语文”的拓展延伸,但拓展延伸有文本难寻的苦衷。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建构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板块”,将课文资源重新优化组合,也就是说,将表达方式相同相近的文本组合成弹性的板块。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天上的街市》《蔚蓝的王国》《繁星》《幼时记趣》《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以及泰戈尔诗都有联想与想象的特点。教授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想象的表达方式”,授课中,借拓展延伸的机会复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沈复的《幼学记趣》等等,由此,学生对想象有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理解,岂不妙哉!
更为重要的是,组成弹性板块时必须考虑对本册课本的突破。也就是说,在初二教学时,可借拓展延伸的机会复习初一的旧课;在初三教学时,可借拓展延伸的机会复习初一、初二的旧课。高中亦然,甚至可以借拓展延伸复习初中的旧课。如此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就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语文。如,八年级(上)教授《背影》,可向七年级(上)的《安恩和奶牛》《往事依依》《伟人细胞》《二则》《皇帝的新装》《端午日》《社戏》等文本拓展延伸,组成“人物刻画板块”。同理,最后的总复习,也可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进行,最后一个学期边授新课边复习旧知,以消除学生的“审美疲劳”。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刘祥.主体实践性阅读条件下文本资源的开发[J].中学语文,2004(21).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教学工作所占的时间最多,所占的份量最重,而教育质量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务建设;开展了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教改活动,落实和完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整一个体制教学奖惩体制;狠抓四种歪风(上课迟到、早退、辅导敷衍了事、备课流于形式、作业不讲实效);严格三项制度考勤制度、教职工及班级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考试纪律;培养两种习惯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我校按照省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设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开足规定教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纳和教材进行教学,要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升到执法的高度来认识,在增强执行教学计划意识和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严格管理,以保证全部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品、自、劳,课程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将两操一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使活动课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活动课实现由随机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
(二)严格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环节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校以《教学常规量化评估》为准则,重环节、讲过程、看实效。教务处把抽查、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序进行。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学生要认真预习,做到难点分明,听讲有重点,上课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或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要留书面作业(音乐、体育除外),学生作业要注意整洁、美观、正确、规范,坚决杜绝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教师对作业要全收全改,精批细致,做到不错批、漏批。对作业存在的问题要作好详细记录,并及时予以纠正。辅导学生要讲方法,重实效。要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个人辅导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素质。
(三)抓教研教改、促质量提高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身边或外地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课;②每学期安排教学活动月;③安排好听课、评课、教案及作业展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教务长汇编成集。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两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教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两年来,我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双溪镇是独占熬头的,张金霞校长的两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教成果特等奖,多篇论文、范文获得省级一、二等奖,石秋燕、杨艳珍、毛怀寅、陈细兵等许多老师的论文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黄志远主任的课件、石秋燕老师的优质课、说课也获得了咸安区竞赛一等奖。我们学校被评为咸安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
(四)着力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教育需要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提高师资质量,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校做到五个重视一是重视培养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抓好学科带头人。二是重视培养常规教学积极分子,以点带面。三是重视发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潜能,搞好传、帮、带。四是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合理任用。五是重视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的学校报销相关费用,否则费用自理。这样,全体教师能积极参与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活动,着重培养能力。
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开展活动是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做到有计划,落实目标和措施;有安排,落实时间和活动进程;有组织,落实指导老师,建立责任制;有场地,落实器材,开放活动场所,确保活动正常化、系列化。结合创新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体运会、庆六。一、艺术节、小发明、小制作、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陶冶了品质,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只有辛勤耕耘,才有可喜的收获。我相信,通过更高质量的常规教学管理和全体教师员工的勤奋工作,努力拼搏,今后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的。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步入教坛已经十五个春秋,谈到教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下面仅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点,谈谈我个人的肤浅看法和体会。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我觉得,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只有艺术才能吸引人,也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我虽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一是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这种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学生也是人,假如我们每天下班后,硬把学生留下,就算是表面愿意留下来了,又会什么高效率呢?学生经过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紧张学习后,我们当老师的还把他留下来辅导,如此长期下去,试问这效率会是如何呢?所以,我从不主张放学后留下学生来辅导,打疲劳战,造成学生厌学,到头师生都疲惫而无所得。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本人带了几个轮回的初中语文教学,从95年开始,以后的98年、2014年三届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在中考中两率均取得全顺德的第一名的成绩,每一个轮回后,本人对教学的艺术都会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也有更高的追求。
那么,如何去追求较高的教学艺术呢?本人在此谈几个例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事例一
为了一节公开课,半夜爬起来写教案。如在参加顺德市中学教师六个一教学能手的竞赛。其中的一个一就是上一节好课。这堂课是到市里面的学校借班上课的,上课前两天抽签,给你两天的时间准备。当时抽签后,心里就很慌,这个慌不是怕拿不到奖,而是怕出丑、丢脸,怕面对陌生的学生控制不好课堂,更怕在顺德的语文老师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委面前出丑。所以,抽签后的两天里,真是寝食不安,心里一直在思索如何去上好那一堂课。有一个晚上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不是很好,恐怕第二天醒来后又忘了,于是就马上爬起来,拿笔记下来。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茶饭不思的境界,但也煎熬了两天两夜。课后评委认为这堂课有三个特色:自主、开放、有序、创新。特别是有序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专家、同行长辈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最后本人也顺利通过了六个一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被评为顺德市教学能手。六个一比赛结束后,本人对这次比赛认真地作了思考和总结,从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成绩面前,心中只觉得手中的教鞭的份量更重,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上公开课、比赛课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青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得的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承担任何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作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例,我要说明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事例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才是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为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在作文教学上,本人就是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备课时我大但地打破常规,不是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作为备课的重点,而是把学生的学法作为备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一、宏观上,将泛读、精读、揣摩与写作结合起来。叶圣陶先
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作文训练时,我都会找一些文章,作为范例,这文章的内容不一定与此次的作文有关。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中吸取养料。
二、微观上,通过范例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
如标题的艺术,人物描写艺术,文章开头、结尾与过渡的艺术,文章的修改等。作文教学的备课,我就是将这些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远的不说,就上学期,我所担任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均获好成绩,班上的周志成、盘洁霞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全国有影响的杂志《中学生阅读》上发表
事例三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课堂上已经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然而,现实的课堂教育实践仍然存在许多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情景化的表演法,有些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由于教学设备匮乏,师资水平较低等原因,有效教学难以在课堂高效率的实现,尤其是在小学课堂,这种教学的有效性更需加强。所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顺势研究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本研究也是根据现实情况对有效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应用进行研究,力图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清晰的解释呈现研究的对象,必须了解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及相关研究。
为了使有效教学及其应用的现状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呈现与分析,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关键词“有效教学”,时间跨度是1979-2012年,选中数据库为“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全文论文库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是“教育与社会科学”。总共检索结果是3071 条。通过整理分析和筛选,共得到论文25篇,其中优秀博士论文6篇。优秀硕士论文15篇。另外参考了关于有效教学的专著等。
1、有效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有效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2、 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现状研究
(1) 有效教学基本概念的界定
1.定义
欲讨论有效教学的应用,我们便不可忽视核心概念的界定。对这一界定,目前学术界出现了多种视角。先看一下什么是有效再看有效教学的定义。
所谓“有效” ,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第一,从教师实践的角度看,“有效教学即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有效激励学生的教学”。说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以这个概念广为接受。
第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而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而不是教师是否教完了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给有效教学下定义,可以更全面的解释有效教学。
第三,“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第四,从有效教学内在的结构看,“表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中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是潜藏在好教学背后的教学逻辑;深层上,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有效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但是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
2. 特征:仁者见仁
关于有效教学特征,可是众说纷纭。姚利民 教授把有效教学的特征归纳为九个方面。 这九个方面分别是: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地利用了时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
宋秋前教授 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有五个: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还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六个。分别是关注学生全体;关注教学效益;关注侧性量化;实施反思教学;有效教学核心;有效教学策略。
(2)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靠采取一些策略或教学技能就可以了,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影响着有效教学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师是有效教学的主导,所以教师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加里D.鲍里奇认为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执教者具有一些特别的能力,那就是有效性,教师也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具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态度,丰富的经验,较强的能力即教学技能,要很好的与学生互动并对其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是教师的观念。教师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具备了进行有效教学的条件,要想在课堂中发挥有效教学还必须从思想上催生有效观念,有效观念催生有效教学,这是内因。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教师苏爱美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人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高度的情景相关性。有效教学并非要求教师遵循一套死板的行为规则,而是要求教师依据有效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具体的情景中做出专业决策,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活动,统筹安排好活动的各个衔接部分,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事想做。只有教师自己内心的观念是有效的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的自己是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提高的,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学生也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不是教师简单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内容都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使教学适应这种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作出许多有关学习者的决定。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外在的设施,如教室的布置,学习资料的准备等等。加里D.鲍里奇认为教室里物质的质地,多样性的视觉效果等都能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有效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否则再美好的教学技术也实现不了有效教学。
曹霞,姚利民,黄书真三人一起论述的《论教师、学生、学校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揭示了高校课堂有效教学是高校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证实,它受到教师自身、学生、学校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影响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责任感、教学投入、教学知识、教学效能感以及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实现;学生的影响通过学生对课堂有效教学配合、鼓励和投入实现;学校的影响通过学校对课堂有效教学重视、鼓励、支持以及学校其他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鼓励、支持与帮助实现。
(3) 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
研究有效教学的含义,特征和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找寻实施策略,并在课堂中进行应用,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我们教育事业的飞跃。对于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教育界已经提出来很多的方法政策。
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四个方面:一,引起意向。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要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明确内容。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都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调适行为。教师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教学语言,促进学生理解。四,关注结果。需要对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评价标准在具体可测,以便依据结果及时调适教学行为。
而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 研究认为促成有效教学的有五种关键行为,一,清晰授课。就是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二,多样化教学。灵活多样地呈现课堂内容,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提问题。三,任务导向。这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教师用于教授特点课堂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与任务相关的问题,教师必须予以回答的有:(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又用了多少时间?(2)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3)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关键在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Evertson ( 1995)& Tauber ( 1990)已经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意见。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和程序性的需要,不必每次都得到老师的许可;教师四处走动监督学生课堂作业,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他们的进步;确保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干的,并且要足够的简单,让每一个学生无需教师的指导就能够完成;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比如发出指令和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和活动,它们或者适合略高于的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避免时间安排的错误,阻止不当行为的发生或恶化,以免影响其他的同学。五,确保学生成功率。就是确保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产生较高的成功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的态度。
除了总体的论述有效教学的策略外,很多教育者也从各种不同的科目来叙述有效教学的应用。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来研究采取何种措施,可以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官思渡从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角度来阐述有效教学的应用,通过对教师教学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为教师在如何把握和运用课标版教材,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将课标的理念有效地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薛炳群在常态下对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潜心的研究,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探索着的足迹,教学模式的尝试,汉语拼音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写作与习作,精品教案赏析等。
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不足
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教育现状就会发现:
1.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很多都束之高阁。建国以来,尽管我国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但是,这七次改革,主要偏重于教学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式上想了不少办法,总结出了不少经验,然而对于课程,对于教材,改革的却不多,触及的太少,力度不大,深度也不够,不少弊端没有根除,甚至没有都受到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对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人们发现,基础课堂仍然是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尽管在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本,但是很多学校仍然追求高分,实行题海战术,根本就没有考虑有效教学研究的策略,而是依然采用原先的教学方式。既忽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能力。于是有效教学再次引起热议,广大学者教师希望通过有效教学促进知识的传承,发展,创造;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现代化社会。尽管有效教学的研究已经很是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议与不足。
2.教师思想僵化,教学技术能力不强,缺乏灵活多样性。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引领着课堂的发展。而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弊端导致教师依然固守原先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很多地方的教师素质不高,所以教学能力有限,很难实现有效教学,还有课堂效率的提高。
3.策略很多但缺乏实际操作性。尽管很多的认识多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但是仍然过于理论化。在我国,小学教师较多的是具有实践性技能,理论素养不高,所以要求有限教学的策略要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在我们国家这么一个地广的地方,学校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教师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理论化的策略是不适应硬件设施不够,教师质量不高的学校和地区的,所以应该尽可能的简化有效教学的应用的方法策略,是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在全国范围的小学得到轻松的请用,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
(2)展望
1.具化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现状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的方法策略忽略了地方教师的差异性,一次很难得到有效的运用,因此,要具化教学的方法策略,使其简单化,形象化,不用担心因种种差异导致有些地方,有些老师无法实行,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可以从课堂提问,理解自己的学生,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入手。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刘涛川著有《有效方法全集》,还有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构建了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从课堂提问,理解自己的学生,直接间接教学从策略,课堂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美国的荷烈治的《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指南》,都非常适合小学教师借鉴。
2.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促成其为有效教师。使教师不再墨守成规,而是要与时俱进,接受有效教学的理念,以这种理念为先导,指导自己的教学。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希望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尽可能的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使其可以更好的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并能自觉地运用。苏爱美在有效观念催生有效教学中指出,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它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同时,有效教学更加强调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科学》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具有有效的教学观念,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精心选择和设计探究活动,科学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美)Janice Skowron. 教师备课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美)荷烈治(Orlich). 教学策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美)加里D.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陈全席. 有效教学与“依标脱本”评价[M].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0.
[5]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林黎华. 杏坛求索[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7]吕渭源. 有效教学草纲[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8]石义堂. 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肖成全. 有效教学[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许芳芳. 有效教学,站在教育原点的诗情守望[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2]杨明春.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3]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郑桂华. 语文有效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5]高兰香. 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2011.
[16]何善亮. 有效教学批判[D].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2007.
[17]黄晓颖. 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2011.
[18]李晓莉. 《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2009.
[19]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2004.
[20]张林英.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2008.
[21]陈卫,种即飞.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说[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2).
[22]刘伟龙.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基于QAIT模式[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
[23]刘玉娟. 教师教学要考虑“有效教学”[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24]施丽华.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1).
[25]谭平,彭豪祥. 有效教学反馈形成的基本心理条件[J]. 当代教育科学,2011,(23).
[26]王国芳,刘玉明. 展示评价 把课备“活”——小学英语“展示+评价”75321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备探索[J]. 学周刊,2012,(3).
[27]王琨武. 有效教学“预设”不容忽视[J]. 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2).
[28]王月芹. 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1,(12).
[29]魏志红.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导语设计的技巧探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0]熊艳. “师生互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佳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31]袁玥. “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论坛暨第二届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综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12,(1).
[32]张春红. 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5).
[33]张利. 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范式研究[J]. 安康学院学报,2010,(3).
[34]张昕. 论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师的特质与特征[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4).
[35]赵清枫. 有效教学浅说[J]. 科技信息,2009,(32).
注释:
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