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

第1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2012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教育部联袂公布了《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中色协人字〔2012〕253号)。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这是为了保证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实现我国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而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行政系统与工业产业部门共同就职业教育联合出台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各行各业加强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宋凯主任是这个指导意见的主要起草者,他向我们介绍说: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锰、铬以外64种金属的统称,在统计上主要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础产业和科技先导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现代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现有100多个产业中90%以上的部门需要使用有色金属产品,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与国家GDP的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同时,有色金属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水平成为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有色金属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大国,201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078家,从业员工达350万人,有色金属工业总产量3438万吨,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润约1990亿元,同比增长53%,产销量均实现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但我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加强行业职业教育,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宋凯,1973年11月生,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俄罗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航天器控制专业,2000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2001年回国参加工作,2003至2008年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处处长,2008年至今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担任培训处、网络信息(招聘)处处长。他曾先后主持制定了《钢铁行业“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实证研究”的有色金属行业子项目研究,并受教育部委托组织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研究。本期专栏特邀这位长期从事职工培训与职教管理工作的行业专家,谈谈职业教育如何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在资源上,要注重资源开发、回收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控制力;在市场上,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培植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影响力;在科技上,要着力突破制约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加强先进技术普及推广,大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引导力;在文化上,要求企业注重内部凝聚,塑造良好形象,主动为国分忧,为民奉献,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文化感召力。

一、深刻认识发展行业职业教育对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重要意义

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成功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色金属产业大军的重要力量,是有色金属行业“转方式”“谋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仍然是我国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色金属行业只有把发展行业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有色金属强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普遍追求。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是企业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有色金属行业金属品种多,生产工艺复杂,装备种类多,必须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行业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家现代职教体系的有力支撑

行业职业教育既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强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引导和带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能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科学发展,也能促进国家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二、职业教育为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设有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300多所,初步形成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来看,有色金属行业职教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近年来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从师资上看,设有有色金属专业的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各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地、测、采、选、冶、加等生产流程的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物加工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硅材料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0多个学科体系;从规模上看,一批以有色金属专业为主体的学校得以建设,如2011~2012年就新增了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3家高职院校。

(二)校企合作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近几年,有色金属企业在各方面加大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力度,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铝业公司决定以山东铝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成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建设资金、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职教集团打造成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局筹措巨额资金建立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稀土冶炼、加工、重金属冶炼等有色金属特色专业;新疆有色金属集团为化解招工难问题,变招工为招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云南冶金集团积极增强文化感召力,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文化育人,促使工业文化进校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职称评审的优先条件,有力促进院校兼职教师工作;湖南株洲有色金属集团设专人专岗接待学生实习,将学生实习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为有色金属铅锌和镁工业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三)行业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职业教育,2009年在中国职工教育与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中成立了院校工作委员会,2010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有色行指委),吸收行业特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作为成员单位。2011年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又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陈全训会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面向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有色行指委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连续两年组织了“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对话”活动,三届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参与“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等多个课题研究,组织制定金属矿山类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铝冶炼、铜冶炼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

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职业教育要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行业职教机制须健全

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肩负着三个重要任务: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提高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多元办学格局。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行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脱胎于政府主管部门职能转变,采用政府指导下的开放型分权管理模式,其基础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其方式是以信息引导为手段,其特征是行业组织在运行机制中承担重要职能,在主管部门的间接引导下实现自律管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的产教结合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校企融合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包括校企合作自律性制度、政府鼓励政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等很多问题现在都没有明确规定,校企合作难以步入正轨。

(二)行业职教能力须提高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但行业技能人才存在层次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失衡、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还有待完善;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亟须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相关职业院校应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

(三)行业职教环境须改善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影响着企业的识才、用才、育才制度;同时,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很多企业将职业教育视为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仍不够畅通,尽管不少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发展通道,但对于技能人才而言,身份界限并没有完全打破,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此外,部分有色金属企业招收、录用员工还没有按照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而影响了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完善行业参与教产融合新机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旨在加快建立健全有色金属行业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2010年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2011年又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下设办公室即挂靠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这一领导小组的成立促进了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而有色行指委作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家咨询组织,目前为止已根据生产流程与工艺设立了有色金属矿山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职业院校的52名委员组成,在今后的工作规划中还将组建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色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力量和工作平台。与此同时,要搭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有色金属行业大型企业、研究院所应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工作机构,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岗位,职业院校要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办学咨询、专业设置评议和教学指导机构,并加强对接机构(岗位)的沟通协调。

(二)发挥行业作用

行业协会对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要对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员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为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信息。要建立有效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首先要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内重点品类产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先围绕重点品类发展情况,定期开展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进行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对策研究,并定期紧缺人才目录,使之系统化、信息化、常规化,并逐步扩展适用至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各个品类;及时有色金属行业机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国内外新技术、新产业动向,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为制定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有力支撑,使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2.为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定标准。一要制定教学标准。制定行业相关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明确教育教学应达到的具体要求,指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有色金属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积极研究建立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规范、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和标准体系,构建社会(学生家长)评价信息反馈途径和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途径。二要为行业制定就业准入标准,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认证与评价体系,要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促进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补充、完善有关专业、行业的职业资格种类和标准,严格制定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认可制度,提高有色金属行业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将职业资格与有色金属行业岗位要求挂钩,对于企业录用员工,属于行业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职业院校要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就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学识和技能。

3.为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支持。行业组织要根据国家产业、行业规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协助制定培养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调动行业自律组织和经营机构的积极性,推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资源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国际交流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着力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素质的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提高职教质量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要满足社会与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的实际需要,要渗透现代产业体系中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和核心技能要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指导职业院校紧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企业急需专业、职业的紧缺型人才,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定期开设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班,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

2.加强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合理布局和规范。要加强学科专业布局调整,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区域、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准专业方向,减少专业数量;要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示范专业建设,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依托有色金属大型骨干企业和具有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支持建设一批贴合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就业前景良好、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对小而散的专业要集中到少数职业院校,形成职业院校之间优势互补。

3.创新行业专业人才教育方式。一要积极搭建校企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协调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共同搭建具有有色金属行业特色、校企互动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平台,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二要鼓励开设实时互动远程课堂,鼓励企业将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使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企业技能人才也可以利用生产现场平台开展专业教学,优化整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三要倡导开展技能竞赛,严格规范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根据行业关键岗位及其标准设置竞赛项目,设计比赛内容,组织比赛过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促进办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双赢”,是办好职业教育、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

1.加强校企合作资源保障。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师资培养评聘制度,在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遴选理论造诣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一批专家队伍,参与教师、企业职工的培训,鼓励其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二要在有条件的、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一批“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组织行业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并制定有色金属相关专业教师实践标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三要遴选一批专业优势明显的职业院校建设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加强职工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对企业用工进行岗前、岗中、转岗的相关培训,实行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培训理念,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基地的专业系统培训中。四要探索建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创新成果,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资金扶持;严格规范有色金属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统一规范教育和培训支出,对服务全行业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共享项目,如职教集团、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予以支持,实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积极协助行业职业院校解决经费问题,促动地方政府执行当地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吸引更多的团体、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同时地方政府要将公办有色金属职业院校债务纳入当地职业院校债务化解范围,院校自身也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债务问题,如将长期贷款调整为中短期,使贷款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及时、全额,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2.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协调机制。一要完善实习实训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在校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认证标准,统一制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标准,保障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与专业相匹配,学生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落实跟班指导,组织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人身安全,达到制度有保障、责任有落实、措施有执行;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和跟踪反馈机制,将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形成自律性行规。二要鼓励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规模化、集群化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更多的院校及学生参与其中。实训基地要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同步更新、分别建立。引导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人才需求,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引进优秀企业,举行实习实训现场招聘会,积极鼓励企业走进高校,讲解企业人才需求、选才标准,推进学生的顺利就业。三要鼓励开发推广基于真实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实习实训系统,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职业院校新增经费应优先用于实践教学,满足学生进行仿真化、模拟化的现代技能要求,鼓励改造建立一批“理实一体化”教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基于企业运作平台的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四要鼓励学校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实践教学与校园创业项目的对接,探索校园创业项目实训化,将校园变身为学生实训、创业的综合性大课堂,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就业有基础、创业有思路”,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大的舞台。

第2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过剩时期:盲目扩张

“九五”时期,由于我国电力过剩,为扩大电力需求,在全国许多地方鼓励高耗能用电,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发电企业、供电部门让利和政府财税补贴等多种形式。这些优惠电价的政策对扶持加速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周峰介绍:1998年原国家计委就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的力度,当年免征了电解铝行业2分钱的电力建设基金;1999年发文降低电解铝等有色金属行业电费及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同年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允许各地利用价格杠杆,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消费。在这一文件的引导下,各地为刺激电力消费,纷纷自行出台了一些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的相关政策,额度每千瓦时2分钱至7分钱不等,有的甚至更多。

对于这几分钱的优惠,我们千万别小而视之,这对于高耗能的行业来说,则是天大的数字了,可谓生死攸关。以电解铝为例,电力成本约占40%。平均吨铝的综合交流电耗为15000千瓦时左右,只按每千瓦时2分钱的电价优惠来计算,吨铝成本就减少300元。一个年产1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仅电价一项就减少支出在3000万元,也可以说这就是利润。而这个数字对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盈利水平了。

正是在电价优惠这一政策的极大刺激下,我国有色金属和其他高耗能行业一举进入了大扩张时期,总量迅猛上升,有色金属产能与产量保持多年高增长势头。200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就突破了千万吨大关,并成为世界第一有色金属生产大国。2005年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是2000年的2.8倍,年均递增率达到15.8%,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快报:2005年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1631.84 万吨,比2004年增长18.14%。

而这其中的电解铝扩张更是狂热。从2001年起,我国电解铝每年以百万吨的产能与产量增幅。仅2003年,电解铝新增的产能就达到了284万吨,同比增长52.2%;电解铝产量达到566.3万吨,同比增长达到26.85%。截止到2005年年底现电解铝产能已达1030万吨,实际产量如果不是受制于电力和氧化铝的短缺早就达到800万吨了,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原铝生产国,发展速度令全球铝业震惊与关注。

紧缺日子:备受煎熬

电价优惠带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了电力消费市场。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成为了电力需求的重要动力。

据电力部门的统计,自2000年以来,四大重点高耗能行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始终高于全社会的增长,从2000年的1.73个百分点跃升至2004年的4.54个百分点。然而大量高耗能产业的兴起,又导致了我国电力开始出现紧缺。2000年以后电力供需逐年紧张,从2002年开始,有12个省级电网高峰和枯水期拉闸限电,2003年23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2004年24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2005年1-10月26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作为高耗能行业的有色金属不免首当其冲成为拉闸限电的重要对象。许多有色金属企业由于地方电力紧张,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即使是地方利税大户的有色金属企业也是开工不足。

不仅电力紧张,也由于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快增长,也带动了煤、油、运的全面紧张,并加剧了行业潜在风险,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于是导致了这之后国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的宏观调控。国家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取消对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用电优惠政策,电解铝更成为重中之重。

从2004年1月1日开始,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含贫困县农业排灌)、化肥生产用电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目录价基础上每千瓦时统一提高0.8分钱(含税)。对于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未征收2分钱农网还贷基金(电价)的一律征收。除电力较为富余的东北地区外,其余地方的优惠电价一律取消。原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享受优惠电价的企业也仅限2002年用电基数部分,新增电量不再实行优惠电价。调整并未结束,不久国家又再次调整了电解铝的用电价格,并实行区别电价政策。电解铝企业用电普遍上调4分每千瓦时以上。全国电解铝用电平均价格已超过0.36元每千瓦时,比2001年上涨20%,属世界同业的最高水平。

在电力紧张、电价上调,加之氧化铝价格高居不下的双重打压下,我国大多数电解铝企业现处境十分艰难,已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4年关闭的电解铝企业就达33家,还能运行和具备运行条件的电解铝企业只有113家,比2003年减少28家。国家发改委通报目前电解铝闲置产能260万吨。2005年前11个月,86家独立电解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1%,亏损企业达到了56家,亏损面65.1%,亏损额超过了10亿元。而实际的情况比这还要糟糕。

拐点出现:喜忧参半

当国家对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时,我国的电力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仅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全国新增装机5751万千瓦,增速13.4%。2002―2007年,中国在建和投产的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万千瓦。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5年内新增的装机容量增长1倍以上。这个装机容量是十分惊人的。也难怪业内发出“电力建设规模也真是太大了!”的担忧。

过快过大的装机容量投产已开始影响电力市场了,一方面在有力缓解电力紧张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电力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过去一直是电荒重灾区的华东,随着大量机组的投产,现电力形势已有了明显好转。有关的数据表明,2005年10月以来不仅是上海,华东电网所辖四省一市的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发电量的大幅下滑。而地处华中的湖北省也预测报告称,2007年湖北的电力供需会基本平衡,此后大量机组投产发电,湖北电力将出现富余。

来自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称,2005年1-10月全社会用电量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幅同比已开始回落。1-10月全国用电量20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3.75%,增幅同比下降了1.42个百分点。在全国电力供应能力快速增长的同时,利用小时开始下降。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545小时,比2004年同期降低2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4886小时,比2004年同期降低70小时。

这一切表明,电力的拐点已经出现。一旦电力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那些近几年大量流向电力市场的资金将面临风险。一个电站项目投资动辄数十亿元,不可能一停了之,于是这必然会导致电力市场的激烈竞争,而高耗能行业又是消纳电力过剩的最好出路,这也就为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在机遇面前,人们也担忧,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这几年的过度扩张会死灰复燃。这轮始于2003年开始的对电解铝等行业的宏观调控还没有结束,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过剩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消除。在电力过剩的助推下,真有可能导致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再度盲目建设,使调控变得更加艰难。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电力市场的考验。

有色与电力联营发展

尽管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还是要从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待电力过剩给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思考着如何使有色金属与电力在市场的作用下,联合起来,走出一条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有色金属与电力是一个关联度相当紧密的行业。有色金属行业需要稳定和合理的电价。这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相反,如果没有一定比例有色金属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电力也将失去迅速发展的支撑平台。我国的国情预示着我国的有色金属等高耗能工业将保持适度的增长水平,这也为我国的电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几年由于电力的短缺打破了相互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但如今随着电力供需关系的改善,加快电力与有色金属企业间联营已再到时候。

铝电联营是电解铝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经营模式。有色金属与电力两个行业的联营所产生效应早就得到了印证。在我国有色行业中的铝电联营更是被业内所认知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国电解铝行业有50多家企业属于铝电联营企业,占到电解铝企业总数的46%,并形成了煤―电―铝、热―电―铝、水―电―铝的产业链。这种模式有:一是铝企业和发电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电解铝企业,建设、运营电解铝项目,统一还贷,按股分红;二是电力企业投资电解铝项目;三是铝企业和发电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发电企业为铝企业提供稳定、优惠的电力;四是铝企业积极参与投资电厂,以保证企业电力供应。通过这几年的运作来看,实施铝电联营的企业其不仅电价要低于独立的电解铝厂,也供电更有保障。然而独立的电解铝厂不仅外购电价高,而且还没有充足的电力保障,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第3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求职渠道;就业心理;求职压力

我国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这样也就为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1目前大学生就业率

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是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生活的一种人,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生活中更加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有了很多的专业,这样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进行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习,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排行榜》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专业最为热门,其中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等七个专业的就业率到达百分之九十五,在其中列出的六十八个工学专业中的就业率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也是一样,每年的就业率也是很可观的[1]。

2大学生期待的就业服务范围

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也是一样,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就业环境,利用自己的所学来为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做出贡献,根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服务范围一般都会更加的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②实习信息和机会;③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辅导;④就业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也更加的注重就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关注,大学生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负责[2]。

3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求职渠道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一般都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渠道来进行的,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渠道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校园招聘会在各大大学校园生活中,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这个时候大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使得自己能够成功就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可以利用校园招聘会使得自己能够成功的就业[3]。3.2家庭,老师,朋友等关系网络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毕业之前,家长一般都会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来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除了利用家长的关系网或者老师,朋友的关系网来为自己找工作,实现就业的问题。3.3社会及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在现在这个网络特别发达的时代,在网上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各种用人单位也将自己的招聘要求到网络上,完成自己的求职应聘的目的。

4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单位类型

就目前的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单位类型来讲,很多的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就业单位的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国有企业进行就职,在工作地点方面,更加的倾向于省会,沿海开放城市和家乡附近地区进行就职,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单位的选取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的只在意所选就业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所选地区对个人生活和家庭便利的程度。

5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求职压力问题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时候,会具有很大的压力,影响到自己的就业。5.1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但是并不能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也就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求职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很大的压力。5.2求职竞争力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也不例外,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但是就业岗位并不能随着毕业学生的增多而增多,所以就会使得就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5.3自身缺乏求职定位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学习很多与该专业有关的知识,但是这样并不能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很强的定位,使得自己在毕业之后进行就业求职的时候出现自身缺乏准确定位,不能明确自身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产生压力,影响社会发展。5.4对企业不了解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对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了解,这样也就使得在毕业之后出现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现象,在进行就业求职的时候产生很大的压力。

6结语

我国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在经济生活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就目前来讲,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有很好的就业形势,这样也就能够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能够为社会生活更好的做出贡献,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金春.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3(27):230-231.

[2]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就业选择优先考虑未来发展空间2011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4):50-55.

第4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一栋楼”撑起一个大市场

2005年,物资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开拓出专业从事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现货贸易的新业态,上海物贸有色金属分公司宣告建立。到2007年,这个只有36人的经营团队,其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10亿元。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色金属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现货和期货联动最早、关联度最密切的行当。即使在此不利的背景形势下,当年经济指标也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有色金属分公司实现了令人咋舌的高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从2006年的153亿元上升到2012年645亿元,七年间翻了四倍,业绩始终名列全国同行前茅。

有色金属分公司可否在行业发展的历程中突破瓶颈?而相对较为松散的资源——物贸大厦和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可否资源化零为整,形成突破的合力,焕发别样的生机?

上海物贸大厦最初从事钢材、化工、木料等贸易,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前身)就诞生于此。从此,开展铜、铝等有色金属的期货交易,大厦内开始集聚有色金属贸易企业,形成了上海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包括物贸股份有色分公司在内。随着期交所搬迁至浦东,带走了不少企业,交易市场进驻率大幅下降。

2010年,上海物贸有色金属经营团队提出整合已有资源,提升整个有色金属贸易业态的设想思路。具体就是实施有色金属贸易和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资源集聚、联动发展。

做大现货交易,以市兴楼。交易市场管理者实施了“腾笼换鸟”策略,把原来客房改为办公用房,撤走与贸易相关度不高、产业附加值有限的驻户,专攻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为此,物贸大厦进行了设施改造,外立面装潢一新,电话、宽带扩容升级,打造立体车库,使之容量大为增加;大堂翻新,引进便利店,以优良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同时,在服务配套上增加“磁性”,让入驻企业离不开。每天下午大厦内交易“收盘”后,4点左右,各有色金属贸易企业便要去物流公司办理仓库提货手续。原先,各物流公司分散在各层楼面,为办理手续有时要上下跑几趟。为方便客户少走几步路,上海物贸股份公司有色金属分公司总经理、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冠俊决定,将大厦内的物流企业办公室集中到二楼。而将多少年来的入驻客户挪动一下并非易事,经过反复动员、协商,终于说服了那些客户。此举大受楼内客户的好评。

贴心的服务、完善的功能吸引了客户纷至沓来。如今,“一栋楼”集聚了440多家租户,88%从事有色金属贸易,国内外龙头企业均已入驻,为现货贸易配套的仓储、运输、金融等专业服务企业也纷纷进驻。还有几百家客户等待入驻,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局面。为什么客户对物贸大厦趋之若鹜?江西铜业的一位驻场代表这样认为,在这里,有色金属买得进,卖得出;大厦内商户信誉好;配套措施齐全,方便;信息多,可以及时把握市场脉搏。

比如,大厦的现货升贴水反映出交易中心的核心定价功能,每天报出的“首发价”,堪称业内权威信息,对铜现货的全国市场价格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有色金属铜现货价格指数,扩大定价的影响力,掌握价格话语权。

物贸大厦有色金属交易市场集聚了上海六成以上有色金属现货交易量,一年交易额达4000亿元,已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上海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连续十二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和中国十大金属材料市场的第一名。

从有形市场迈向无形市场

2013年3月,物贸大厦外招牌以“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新名取代了“交易市场”原称。其背后的意义是:赋予交易中心完善的线上交易服务,配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研发,大电商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以此撒出的“网”拓展服务面,以多元化的细致服务来提升服务质量,由此谋求走向世界舞台的发展前景。这一名称改变正是物贸股份有色金属业务转型发展的神来之笔。作为大楼的房东,物贸股份不满足于收租金,而是在核心业务上加码。

因特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提起电商,人们大多熟悉淘宝等零售模式的购物网站,但国内从事生产资料的交易网站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典型。如何将现货交易的真知凝练成“动态挂单交易系统”,将线下质押的融资模式探索为在线融资,以此为提升和拓展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的综合功能?2011年,物贸股份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的掌门人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毅然决然要在网上打开新天地,于是开展了交易平台、商城平台、资讯平台“三个平台”的建设工作。

“三个平台”攻关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性、政策性的难关:如制定与现货交易模式相关的各类交易制度,包括交易商入市交易管理办法、货物交割管理办法等;组织开发客户端交易软件,完成“动态现货挂牌模式”和“仓库交易数据实时对接模式”设置。

如今,“三大平台”建设正从平面走向立体……

交易平台建设进入预备上线冲刺阶段,已拟定包括交易交割和结算风控等规则制度。为发挥物贸股份有色金属分公司的资源优势,已率先在线下做了尝试。由中心交易平台首创的“现货动态挂单系统”,“仓储数据对接系统”和“现货升贴水挂单系统”将成为未来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业内领先的商业模式。

商城平台今年3月上线。所罗列产品分类有序,货源充足。什么货,在哪里?商家客户只需鼠标轻轻一点,稍纵即逝的商机便可攥在手心。“一杯咖啡,一台ipad,投资现货就这么简单。”B2B模式推动了有色金属贸易方式的革新。预计到2013年末,商城平台将吸引客户200家。

资讯平台已步入正轨。平台网罗了国内外与有色金属交易休戚相关的资讯,从宏观数据到央行数据,从突发事件到追踪事件,从行业调研到机构报告,每日每月及时更新。资讯平台有色金属日评、周评,有色金属行业季度研究报告、年度研究报告。在铜矿大国智利发生地震后,资讯平台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火速发表了专题,驳斥地震将对智利铜矿乃至全球铜价产生大的影响的言论,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中心观点。资讯平台正逐渐从搜集数据的懵懂期迈向分析数据、精炼数据的成熟期。

站在浦江畔遥望全球贸易风云

物贸大厦5楼,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交易大厅外的长廊,一块块展板将企业的演变路径和发展目标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将来所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为进驻大厦的企业服务,而是“稳坐上海、辐射全国、引领行业”,增加对上下游资源的控制力,体现出上海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现代服务业水平,进而打通国际市场。

放眼全球,长久以来,有色金属的价格一直捏在伦敦LME和纽约CONEX两大交易所手中。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才能促使拥有口岸优势、有色金属产销量极大的祖国拿到价格的话语权?在本市各方关心下,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延请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有色金属升贴水价格波动规律,终于编制出了“上海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实时价格指数”。

这个“上海”价格指数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国内外知名媒体争相引用转发。该价格指数直面国内的供需产销核心,对期货市场产生一定的反向影响,伦敦LME场内会员也予以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交易中心与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以及上海市电子商务促进中心(联合国贸易网络上海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授权转发我资讯平台信息研发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与评论分析。行业动态数据等。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在百舸争流的商海,企业崭露头角,抢得先机,首先要有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上海物贸有色金属经营团队从发展上海大宗商品贸易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高度出发,坚持观念更新和理念创新,思考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市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他们经常组织学习掌握国际国内现货期货的交易交割、行情分析、信息、风控管理、物流配套等专业知识,以专家辅导、专业培训、专题讨论等活动,提高团队的实务知识水平。

第5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地质条件;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58-01

引言:西南地区一直以来就被蒙上一种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深深地吸引着外界对西南地区的探究,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所以西南地区近年来主要着眼于在旅游业、有色金属加工业行业大力发展。就发展现状角度看,西南地区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会更大。特别是有色金属的开采更是未来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占到主要地位,所以对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

1.1 地理位置

1.1.1自然地理位置

按照此划分方法,西南地区一般是指居于中国南方地区西部的一些地区,它主要包括有四川盆地、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等地,大致范围是在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以及陕西省南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贵州省、湖北省西部、湖南省西部、广西的西北部。

1.1.2政治地理位置

西南地是指我国西南部地区,按照我国行政区划来讲,西南地区指四川、云南、贵州、重庆、5个省级行政区。

1.2 自然特征

1.2.1地形

西南地区多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云贵高原,其海拔是在500米到1000米左右。

1.2.2气候及自然带

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而横断山脉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因为阳光、水资源充足所以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光独特。

1.2.3土壤

西南地区的土壤基本上是以红壤为主,肥力较差,发展种植业条件是比较欠缺的。

1.2.4资源

水利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难度大;部分省市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1.3 地质环境

西南地区多位于我国第三级地貌单元,喀斯特地貌明显,因为西南地区多石灰岩,所以见到石芽、石林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景观以及洞中石钟乳等地貌形态是很正常的。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如广西桂林的山美、石美,水美、洞美,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闻名于世。

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情况

2.1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状况

2.1.1资源数量

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丰富的,被社会上承认的中国十大有色金属矿产地有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甘肃金昌的镍,山东招远的黄金,江西德兴的铜、大余的钨,湖南锡矿山的锑、水口山的铅锌矿,云南个旧的锡,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丰富的矿藏资源使我国的有色金属数量在世界排行中占据主要位置,对我国的有色金属利用和国际有色金属矿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1.2资源的发展状况

虽然资源总体是丰富的,但是有色金属人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之原先的开发方式多为粗犷式开发,一方面造成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肆无忌惮的开发造成有色金属资源矿源的开发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所以有色金属矿的发展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首先是有色金属矿脉的寻找,加大力度在矿脉的开发上,结合矿脉周边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其次才是有色金属的再加工,提高科技水平,引进新型设备对资源进行加工,而且要注意不能存在浪费有色金属资源的问题,要对有色金属的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利用率并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2.2 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

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多是分布在云南、四川和地区。现将三者进行简单的比较,如下表1所示,可见三地区的相同点与不同。

三、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勘测准确

在进行有色金属矿藏的开采前要对地质环境勘测,勘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勘测准确,避免开采过程中的塌方、下陷等灾害的发生。通过听取专家意见、使用先进勘测仪器等方式科学合理的展开开采加工工作。在特殊问题的处理上要慎重再慎重,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地理环境特殊的矿脉要做好保护工作,不可因为一时利益而损害后代的发展。

3.2 安全开采问题

生产要在勘测准确的基础上来进行开采工作,在开采当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注意的。首先要有安全生产意识,每个工作人员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树立起安全劳作的思想观念,其次在规章制度方面要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以制度规范人,对人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有事情发生就要用制度来解决。最后就是要注意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开采矿藏的过程中,要规范使用生产工具,按科学安全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在发生意外时,工作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采取正确的避难方式和逃生方式。

3.3 工厂的选址

工厂的选址要符合工厂建造的标准,选址条件要合适,西南地区多地震带,工厂的选址定然不可以在这些危险地带,而且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条件等是工厂首先考虑的因素,在符合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不可污染水源,工厂不可设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影响城市生活的空气质量,总之在很多方面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选址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3.4 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虽说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平比较低,在资源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资源可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对一次加工过后的有色金属进行二次再加工,通过延长产业链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而同时更能增加经济效益。

四、结语

本文结合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的认识来研究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矿藏的发展,探讨了有色金属分布的地理位置还有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有色金属矿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个人见解从而希望能对西南地区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帮助,相信西南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岩依山,张守城,魏军,等.西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分布的地质特征[J].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09-12.

第6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今年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市稀有稀土金属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与十二五规划的大原则、大趋势背道而驰。这一突出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在2010年底提出规划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能使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历史性跨越,而且为拓宽我市区域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搭建了平台。有色金属产业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主要地位,如何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这一富民强市的命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稀有稀土金属工业发展及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现状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健康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深加工及应用产品的产业链,发展态势较稳定。2010年,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1.6亿元,实现利税481.5亿元。其中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占40%,利税14.9亿元;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49.5亿元,占32%,利税21.2亿元。2010年完成仲钨酸铵30553.79吨、氧化钨3977.2吨、钨7260.4吨、稀土化合物25724.6吨的产量。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已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然而,近几年有色工业越来越明显的遭遇到了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效益不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了保持我市有色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已于2011年1月31日获得省发改委的批准。稀有稀土金属产业基地地处县经济开发区红金工业小区,面积4600亩。县现有钨冶炼及加工企业17家,钨冶炼能力2万吨;稀土原矿分离企业4户,年分离能力9000吨。其中钨产业方面,华瀚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钨、钴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和加工,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废碎料回收加工企业之一,采用国际上最先进和最成熟的废钨回收工利用技术和装备;鸿毅实限公司具有年处理l.2万吨钨、钼等尾矿、废料的回收的生产线。稀土产业方面,从事稀土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有力赛科、南环稀土、步莱特新资源、金鹰稀土、友力稀土等8户企业,年处理稀土废弃物能力3万吨,每年吸纳浙江、广东等省市的稀土废料近1.5万吨。

二、稀有稀土金属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重开采、轻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及“散、小、弱”的现象。产业组织结构过于分散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聚集发展度不高,产业配套能力差,平均产值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延伸速度慢。长期以来,大部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几乎是以原矿采选和粗加工产品居多,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一级加工,并未达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完成三级以上产品层次的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产业链延伸速度慢,稀土、钨、钼等有色矿产品的冶炼和深度加工不够,直接影响了有色金属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造成资源的浪费。

2、研发投入少,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有色金属应用产品及深加工冶炼工艺的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目前缺少具有高水平人才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导致研发能力投入薄弱,很难产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成果,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未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行业整体竞争力差。同时由于技术落后,造成不少有色金属矿种选矿回收率不高,开采回采率低,有相当一部分有色金属矿种暂时无法得到利用;一些矿种虽然在采选和粗加工较为成熟,但高精加工方面仍然受到技术制约,产品结构长期停留在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上,产业链(下游产品)难以得到延伸。

3、环保形势严峻压力大

有色金属原矿开采过程中留下来的采空区及堆积了大量的废石废渣。随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崩塌、塌陷、地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矿山基本建设、废石堆零乱堆积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冶炼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达不到排放标准,随意排放,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经过综合利用仍然有部分只能进行堆存,占用了大量面积的土地,经日晒雨淋,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4、资金不足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高,从原料到产品的加工周期长,产品卖出后的资金回收周期也较长,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量大,直接限制了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引进、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扩大再生产的规模,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如何积极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培育发展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已成为持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任务。

三、发展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的对策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应以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循环利用金属资源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大力整治矿业秩序,努力发展精深加工,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是对我市发展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的几点对策。

1、以发展规划为先导,科学规划和建设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

要根据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统筹考虑资源、环境、能源等因素,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对进驻基地的企业要求全部通过科研院所这一科研平台,科学安排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促进基地产业结构最优化。

2、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制定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创立环保、生态、清洁、可循环产业基地。

对整个基地进行统一排污及“三废”等环境保护处理。打造形成一个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运行和环境管理体系为一体的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3、以产业招商为主攻方向,打造稀有稀土金属产业集群聚集地。

要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有色金属深加工的优惠产业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深加工企业落户,推动基地内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要着力抓好项目储备、积极编制有色金属招商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力争五年内培育5家企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税收达5000万元大企业。把基地建设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高地。当前,重点要借助中瑞新材料、江钨钨合金、红金稀土等企业。以及己落户其他有色金属企业的销售客户优势,主攻有色金属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有色金属链项目。形成以产业集聚项目,以项目带动企业发展的新机制。

4、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强化基地科技人才支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有色金属产业,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能、低效率的产品,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要加大科技投入,主要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形成投入-开发-应用-增值-回收-再投入-再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着力构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要积极鼓励集群企业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重点围绕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织创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整体效益,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科研院所人才队伍。要紧紧围绕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发展,培养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熟悉掌握企业管理、现代经济运行的创新型、开发型、经营型和复合型人才。

5、以构建公共服务为平台,全面优化基地发展环境。

优化政策服务,制定出台培育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土地、电力、资源运输等方面有限给予支持。最大限度的缩短企业立项审批,环境评估,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周期和事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用工难题、人才培训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企业融资平台),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作用,鼓励和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的信贷支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的瓶颈。

第7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7800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5%,占国家GDP总量的1.9%。行业现有规模以上的企业8984家,资产总量达到1.5万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了2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占全球的生产量、消费量平均在30%以上。

2008年10月后,受全球流动性急剧收紧与下游需求快速下滑的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下跌幅度普遍在50%以上;市场萎缩,下游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需求迅速放缓,2009年一季度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6.46%;企业困顿,行业亏损,普遍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氧化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40%左右,电解铝停产产能占总产能20%左右。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国,但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色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得以出台,并在规划中多处体现了以结构调整促科学发展的思路。

调整重于振兴

本次出台的规划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规划中,既有“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又有短期促进行业发展的多种手段。总的来看,“结构调整”还是本次规划的重点,调整重于振兴。

一是重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通过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开发境外资源,加强资源保障能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明确要形成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使铜、铝、铅、锌骨干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二是重供应总量调整。主要通过严格控制总量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计划在2011年前,淘汰80万吨小型预培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小型铜冶炼产能,以及40万吨铅锌产能。这表明国家对一般有色金属新建产能将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将把重点放到调整产业产能布局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从而实现总量控制和产能结构调整并举。三是重产品结构调整。我国虽然是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是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提出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实现替代进口、增大出口的目标。此外,规划还要鼓励加大技术改造与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与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国内有色技术装备制造业。针对金融危机下所面临的困境,规划还提出了鼓励收储、税收调整和鼓励并购等可望短期见效的措施。

规划初见成效

自规划公布实施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规划中确定的政策措施,总体看,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良好,短期振兴的目的初步达到,但由于部分政策实施难度较大,实质性进展不大,长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在出口税收政策措施上,今年已多次提高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并注重结构调整,鼓励深加工产品出口,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成卷的精炼铜板、合金镍条、杆、型材、铝合金制空心异型材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如上半年,铝合金型材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出口税收政策对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税率调整幅度不大,涉及范围有限,且国际市场价格低迷,总体对企业扩大国际市场销售尚未起到大的作用。

在国家收储机制建立上,政府根据形势需要,研究进一步扩大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的方案,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收储机制,并采取了实质性行动。自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储备局从铟着手启动收储,完成30吨的铟储备收购,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至少已经收购了30万吨铜、59万吨铝及15.937吨的锌,分别占到中国2009年1~4月表观需求的12.9%、14.7%和10.7%。国家收储对缓解国内金属需求与价格急剧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上半年国际金属价格的大幅反弹的重要因素,起到了拉动需求、稳定市场的作用。但这一政策一定程度导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显著高于国外市场价格,使有色金属进口数量的激增,对国内生产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鉴于上半年收储的量较大,且金属价格回升后收储成本大幅提高,估计后续如果金属价格不发生大幅跳水,国家和地方收储的规模都将相对较低,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较小。

在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上,国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2009年,国家整体投入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改专项资金共计200亿元,其中新增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中,安排给有色金属领域的共150亿元。5月2日,第一批总投资近75亿元的两年期贴息贷款已经下拨给了41个有色金属技改项目;而第二批支持项目也即将启动。技改专项资金有利于产业整体技术进步与集中度的提升,获得技改专项资金需满足项目和企业两方面的审核标准,要求加工领域项目应为高端深加工专项,在矿山领域应为低品位、难选冶的选矿冶炼和综合利用专项,新材料研究也得到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从对企业的要求来讲,只有银行信用等级在AA以上,资产负债率不低于70%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技改专项资金的支持,对于那些规模较小企业希望通过上马大型项目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也将被排除在外。由于有色行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后续国家将会继续安排相应专项技改资金,但由于需要投入的行业较多而国家财力相对有限,预计后续投入量仍主要靠挖掘企业的自身潜力。

在推进直购电试点上,规划提出重点支持符合国家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电解铝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活力。3月27日,电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关于开展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通知》;7月11日,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又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就直购电企业准人条件和结算等实施细则作出明确规定。之后,云南铝业、山东铝业等15家电解铝生产企业被列入试点名单。实行直购电政策,按目前工业用电每千瓦时0.6元计算,按20%

折扣,每千瓦时可优惠0.06~0.12元。若直购电政策能够落实,对于电解铝、电解铜等高耗能行业的大型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购电成本的大幅降低,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直购电政策的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细节问题较多,目前总体进度依然较慢,预计在试点阶段之后,进程可能加快,相关企业能够增强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竞争优势。

在完善企业重组政策上,规划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推进企业重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由于主要有色金属企业经营形势不佳,资金较为紧张,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重组进度有所放缓,总体看,央企的收购力度仍要大于地方企业。仅仅在9月就有两起较大的央企整合,一是中国有色集团重组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二是江西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保利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探局赣南地调大队在赣南宾馆举行了钨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投资不低于25亿元设立保利赣源钨业有限公司。目前工信部正联合其他相关部委制定促进企业重组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值得期待。随着有色金属行业伴随金融危机影响出现的大起大落,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对于跨区域重组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许多有色金属大省都在其自身的有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引入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优势企业,参与区域内企业重组。

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上,规划提出按照互利共赢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简化境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注入、外汇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3月和6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分别《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促进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活动;6月和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重点支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以稳定外需。多部委6月份还联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实行总量控制,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近年以来,由于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需求旺盛,保障程度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力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批大项目得以有实施可能。上述政策的出台不仅进一步规范了企业“走出去”程序,而且减少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政策障碍,但各资源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对中国的收购活动提高警惕。今年以来,以中铝收购力拓失败为标志,一批境外资源收购项目遭遇失败;中色集团终止了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矿业公司LynasCorp51.66%股份的交易;澳大利亚国防部以武钢在南澳Woomera Prohibited地区台资开矿有违澳国家安全利益而宣布不支持;吉恩镍业收购加拿大皇家矿业计划受阻,等等。在众多海外收购中,也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主要资产等少数几个亮点。

在修订完善产业政策上,相关政府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修订完善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提高技术装备、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率等准入条件,严格用地标准,制定深加工产品分类细则等。据报道,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以下简称《稀土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可以预见后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线,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台更多有力度的政策措施。

除上述政策外,规划提出的合理配置资源、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建立产业信息的交流和披露制度、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等政策措施,在项目审批、信贷投向控制等方面也都已经有所反映,整体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央带动地方

在国家有色金属调整与振兴规划带动下,部分主要的有色金属大省也纷纷根据国家整体规划导向,出台了地方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如安徽、河南、湖南、江苏等。从内容来看,各地规划中明确的政策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对国家有色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第8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有色金属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报告 环境绩效信息 指数法

有效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目前有色金属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年度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其中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研究。

一、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情况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选取截至2009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有色金属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截至2010年6月中旬2008年和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样本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及商道纵横网站,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2008年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见(表1)。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50家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中,有25家了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占总数的1/2。在25家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有24家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1家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的附件与年报同时。而截至2010年6月中旬,我国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有54家,其中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有26家,占总数的48.15%。与2008年相比,上市的有色金属企业正在增多,但社会责任报告的比重并没有随之提高。

(二)比较分析 为了分析社会责任报告组和未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本文将对以上三个指标分组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见(表3)。研究结果显示,规模大、净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负债率低的有色金属公司更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不过规模在1%的统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后两项则差异不显著,说明规模是决定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因素。

二、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分析

(一)内容分析法 2008年、2009年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及其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均不理想。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最长的包钢稀土有20页,其中环境信息仅有4页,披露内容相对较多,也使用了表格和图形进行披露,有助于投资者阅读和分析;其他企业则均较短,大多数企业都重点在于突出成绩,定性内容多,主题较为分散;恒邦股份、鑫科材料两家虽然了社会责任报告,但其中并没有提及任何环境信息。2009年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页数相对于2008年总体有所提升,也未出现2008年恒邦股份、鑫科材料未提及环境信息的情况,但总体的环境绩效信息所占比重仍是不理想。云铝股份了64页长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9页半是环境信息,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但从环境信息所占比重来看并不理想,在其环境信息方面,报告中运用了大量图形和表格,给出了横向、纵向的比较,有助于投资者阅读和分析,其余企业的报告与2008年报告情况无明显差异。

(二)指数法 披露指数是依据指数法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状况进行量化。具体做法:(1)核心指标:披露较详细,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数据的5分(满分);定性分析和定量数据都有,但披露不充分3分;仅定性描述1.5分;未披露的0分。(2)对补充指标:披露详细的3分(满分);披露不充分的1分;未披露的0分。另外,如果报告设有指标索引,可以增加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明晰度,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设有指标索引的另加1分;报告有第三方审验(或评论)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环境绩效信息的可信度,使报告更具公信力,因此有独立第三方审验(或评论)的也额外加1分。披露指数为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标披露实际得分之和与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标最佳披露得分的比值。本文依据G3中的环境指标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及量化的指数评价,结果分别见(表5)、(表6)、(表7)。在2008和2009年未披露的环境绩效指标中,核心指标所占比例均在60%左右,也就是披露的核心指标仅占40%左右,不到一半,由此可见,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总体披露状况不佳。从(表5)中看出,2008年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EPDI)最高的为中金岭南、云,铝股份的0.20,其余都相对较低。披露较详细的环境绩效指标中,紫金矿业的核心指标有4个,包括初级能源的直接消耗量、二氧化硫及烟粉尘排放量及减排量、按照水质和排放地区分类计算的排水量、环保管理体系,其中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为有色金属行业重要指标,其他企业披露较多的核心指标主要是排放物污水和废弃物、初级能源的直接消耗量,均为有色金属行业重要指标。从(表6)中看出,2009年环境绩效信息情况没有太大变化,只有披露情况最好的云铝股份披露指数有所提高,达到了0.32,其次江西铜业为0.27。披露较详细的环境绩效指标中,云铝股份的核心指标达到了6个,包括原材料、能源、排放物污水和废弃物、产品服务等,多数为重要指标,报告中还列出了指标索引,有助于清晰地传递环境绩效信息。对2008年、2009年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EPDI)进行统计和独立样本检验,具体如(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组与2009年组的均值分别为0.078和0.072,中位数分别为0.06和0.045,2008年指数高于2009年,不过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Mann-Whitney u检验的P值分别为0.772和0.373,说明两年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环境绩效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上市地和控制人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控制人性质对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绩效信息。

三、结论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规模因素对其社会责任报告存在显著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其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内容总体情况不理想,披露的环境信息较少;与G3标准的对标则显示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数较低;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只有控制人对其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绩效信息。

参考文献:

[1]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第9篇:有色金属行业研究范文

英文名称:Nonferrous Metals(Extractive Metallurgy)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7545

国内刊号:11-1841/TF

邮发代号:2-46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4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