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数学教学要侧重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用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分析
为进一步渗透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在了解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如图1所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建模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建模思想是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应用的关键.由于中职的教学情况复杂多样,中职学生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要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深化建模思想,必须从中职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入手,用生活化的教学奖建模思想渗透在数学课程中.如在面对纯数学问题时,已知a,b,m∈R+,a<b,求证:a+mb+m>ab.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增加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提出假设来证明不等式.可以将a克的白糖加水配成b克的糖水溶液(b>a>0),其浓度为ab,然后在糖水中加入m克的白糖,(m>0),待全部溶解后其浓度为a+mb+m,显然,加糖后溶液浓度增大,即原不等式成立.
2.结合专业课程,介绍建模方法
结合专业课程,介绍建模方法是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应用的重要举措.对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寓建模思想于数学课程教学中,应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介绍建模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深入理解精神,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积极开展实践,培养建模能力
积极开展实践,培养建模能力对中职数学教学也至关重要.数学建模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应紧密联系实践,制定数学建模思想实践课程计划(如表1所示),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新疆地方高校数学建模的发展现状
(一)低年级大学生对数学建模知识认识欠缺
大学数学是理工类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大学数学课程理论性强,新疆地方高校的学生本身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中更是无暇讲述和普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数学建模既神秘又高不可攀。
(二)新疆地方高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和专业学习存在脱节
受地域限制,新疆地方高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新疆各地州,包括汉、维、哈、柯、蒙等少数民族,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相比较内地高校数学基础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疲于应付考试,因此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比例比较低,导致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严重脱节,直接影响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质量。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疏于数学教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而且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数学建模经验。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的紧缺和教师专业方向的限制,完全仅限于所授课程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对学学数学课程的促进作用,尤其忽视其对数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贯通作用。
(四)新疆地方高校对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视和投入有待提高
自2012年以来,大部分新疆地方高校开始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工、农、医等应用型学科专业便成为各新疆地方高校的发展重点,在资金有限的状况下,数学类等基础学科便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对数学建模的教育教学热情有所退却。但笔者以为,越是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之际,加强对数学类基础学科的投入,尤其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才能保障应用型学科高质量发展和新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顺利转型。
二、新疆地方高校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建议与思考
(一)根据学生层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新疆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多民族性、数学基础不等性特点对大学数学授课老师的经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需要清楚中学数学的授课内容和欠缺知识点。根据本人近年民族教学的体会,结合学生入学成绩和知识层次教学中将新疆地方高校学生分为三个层次:1.“民考民”和“双语”学生,该层次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汉语言水平不高,并且数学基础较差,该层次学生在大学数学授课中应侧重于对中学数学知识的补充和巩固,否则大学数学的知识和理论学生是无法理解的,而对大学数学的知识点就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掌握与理解,那么对该层次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融入,就要选择部分中学知识点和大学数学中较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典型例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讲授。2.“民考汉”学生,该层次汉语言水平非常好,入学成绩也不错,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数学基础相比较同班汉族学生还是有差距,但该部分学生学习努力、态度端正,是任课教师需要重视的团体,可以偶尔选择晚自习辅导时间或其他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选择一些典型例题,由浅入深的进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培养,从而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逐步赶超同班汉族同学。3.其他学生,新疆地方高校该层次学生主要来自于新疆各地州,入学成绩一般,数学知识差别不大,但基础知识还需要补充,个别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中学就没有学过,例如: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反三角函数等知识点,但这些内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却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二)在大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能够适时选择授课知识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讲述新课,同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例如:在“高等数学”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章节中,讲授利用“微元法”解决做功、水压力、引力等问题时,对物理学和工程类相关专业讲述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便是不错选择。例如:蓄水池抽水问题(如图1,图2)上图便是实际授课中课件,完全是定积分的内容,但这些例题具有非常典型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1)题目符合实际生活问题,具有数学建模题型特点,完全是生活中的问题;(2)具有理工科专业特点,属于做功和热能问题;(3)解题过程本质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解题方法,给出结果,分析结果。只需经常性通过类似问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主要过程: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而且认识到大学数学对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1]。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归纳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渗透。(2)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专业、易接受、有趣味性、实用性的数学建模内容。(3)在教学中列举建模案例时,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初步、举例等少而精,忌大而冷,否则会冲击了大学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谈不上应用。(4)大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应该清楚理论和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的理论是灵活应用的基础,而广泛的应用又促进对理论的深刻理解[2]。
(三)组织鼓励各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了广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自2007年开始,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近十年的学习与摸索,形成了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经大学数学任课老师推荐和动员,不同专业学生报名后,培训工作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每年4月至6月的建模竞赛初级培训、暑期集训和赛前强化。三个阶段培训内容均以数学知识模块化,分别由相应专业方向老师进行包干培训。知识模块主要分为初等数学模块、运筹学模块、概率统计模块、方程模块等。初级培训阶段主要培训理论知识,补充巩固不同专业学生大学数学理论知识;暑期集训阶段主要讲述不同模块的典型例题,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赛前强化主要是选例题,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进行赛前仿真模拟比赛。对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我们经过统计发现:(1)参加过该竞赛培训和实践比赛的学生,在各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尤其毕业论文和设计的完成质量高于其他同学;(2)参加过该比赛的学生在此后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萌生继续深造提高的愿望,并且开始主动备战参加考研,考研成功率也高于其他同学;(3)该比赛中的各类生活科研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赛题大都为生活和科技中的热门问题和前沿科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前瞻性,经过该竞赛的洗礼,激发了这些参赛同学的创新能力,很多同学在比赛后仍继续研究比赛中的该问题,并把问题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能高质量的完成,甚至有同学以此为出发点,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锻炼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其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数学化、数学应用普及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实际就是数学研究,就是数学建模以及数学理论的探讨。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其数学素质上,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科学的研究工具,数学建模是架于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3]。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新疆地方高校的学风建设,提高了新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的数学建模组织活动、日常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手段、规范的数学建模管理、方式多样的培训方案、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等已然逐步形成了新疆地方高校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模式。新疆地方高校的特殊性也给新疆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搞好数学建模教学工作,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实践研究,本文仅是一个初步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刘福国 马燕 单位:昌吉学院数学系 昌吉市回民小学
参考文献:
[1]晁增福,邢小宁.将数学建模融入大学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ConferenceonCreativeEducation.2012:1136-1138.
关键词:建模思想 小学数学 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
三、小学“数学模型”的构建
(一)建模的策略
1.精选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建模的兴趣。数学模型都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育建模的基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可能。
3.组织跃进,抽象本质,完成模型的构建。具体生动的情境或问题只是为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如果忽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组织,那就无法建模。如“平行与相交”一课,如果只是让学生感知火车铁轨、跑道线、等具体的素材,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动手实验思考:①在两条平行线间作垂线。②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完成从物理模型到直观的数学模型再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4.重视思想,提炼方法,优化建模的过程。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都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它是数学模型的灵魂。如“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学,在建构体积公式这一模型的过程中要突出与之相伴的数学思想方法:一是转化,将未知转化成已知;二是极限思想。
5.回归生活,变换情境,拓展模型的外延。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还原为具体的数学直观或可感的数学现实,使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不断得以扩充和提升。使模型的外延不断得以丰富和拓展。
(二)建模的途径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关注的是建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模”的视角来处理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建模活动。教师要多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精心设计和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情境,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2.上好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模仿建模甚至独立建模提供有效指导。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整合各知识点,使之融进生活背景,产生好的“建模问题”作为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安排这样的问题:“找10盒火柴,先在小组里拼一拼,看看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3.改编教材习题,加强建模教学。
教材中有些问题需要改编,使其成为建模的有效素材。如图:
“图中正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可以利用它开展以下的建模活动:设圆的半径是r,探讨出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后,建立起关系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四、小学“数学模型”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摄取数学知识的精髓。作为数学知识核心内容的“数学模型”,它的作用自然处于所有数学应用之心脏。
1.用模型解释。如果建模的过程是“归纳”的话,那么用模更多的是“演绎”。用模型去解释,是对模型的提取、解读和应用。
2.用模型解题。要学会把复杂问题纳入已有模型之中,使原有模型成为构建和解决新问题的思考工具。
3.用“旧模型”构建“新模型” 数学的概念、法则、关系等都是数学模型,并且总是建立其他数学模型的材料,模型的应 用还应体现在对新知的建构上。
关键词:建模思想;数学分析;渗透
什么是数学建模?真正的数学建模就是把现实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建立起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而运用数学方法、数学结论以及数学公式求解模型,最终得到满足实际意义的模型结果的过程。显而易见,数学建模思想的本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将数学建模的思维在平时数学分析的学习与讲授中渗透呢?
一、建模思想在概念讲授中的渗透
我们知道,广义上看,学习数学分析的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概念其实都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这是由于我们看到的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概念都是从实际事物以及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应当在教学讲授这些关键性基本概念的时候,主动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实际来源来深刻理解概念与定理,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真正体会建模思想、建模方法的好的体验。教师在讲授有关概念时,应尽量结合实际,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提供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归纳、验证等方面的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数学建模活动一般是这样的:学生运用模型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解答后,往往还要回到实际当中去,判断所得的解答是否与基础概念相符合,如果不相符合的话就必须进行检查,看看究竟是数学推理有误,还是选择的数学模型不恰当。有时所建立的模型与原模型差距较大,这时就要建立全新的数学模型。
二、建模思想在定理证明中的渗透
笔者在讲授数学分析的时候,往往能碰到这样的情形,就是上课讲过的定理以及证明学生上课时能够听得懂,但是课下学生会常常说基本上都不懂了,其实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讲,真正掌握数学分析并且学好用好数学分析是比较难的事情,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过程。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应当着重注意授课的方式,应当先介绍定理形成的背景,让学生大概对定理的形成有一个形象的大致的了解,然后介绍定理产生的时代原因,即这个定理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所讲的定理感兴趣,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就开始讲解定理的内容定理的证明以及定理的几何意义等。这样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定理的过程正如定理的形成过程一样,是数学问题存在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一个长的证明常常取决于一个中心思想,而这个思想本身却是直观的和简单的。因此,对于一些定理的证明也可采取“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方式进行,往往可直观易懂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正是体现出数学建模并没有标准模式方法和思路灵活多样的特点。
三、建模思想在考试命题中的渗透
当前数学分析课程的考试命题一般以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形式为主,学生平时只注重盲目做题,机械地学习,而不重视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也不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和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建模对数学学习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数学学习是也是数学建模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简化假设,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模型。因此,数学建模与数学学习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学好数学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采取与传统考试不同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可通过命题小论文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归纳和组织,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及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书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初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建模思想的渗透与升华。
当代高等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其中就包括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其实,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大学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全国每年会举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对于推动大学生数学专业或者其他非数学专业的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尽早让大学生接受数学建模思想的训练,把建模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分析的教学环节中去,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项积极举措。
数学建模与数学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预见,随着数学建模与数学学习不断促进和融合,它将推进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令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兴趣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卜月华.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的思想[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吴姗姗.中学数学建模引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97-100.
[3]叶其孝.浅谈数学分析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M].长沙:湖南教育出
关键词:数学建模;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建模案例教学的环节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实际情境并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进而抽象简化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求解数学模型解答实际问题,同时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数学模型知识的教学,而且还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则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得出关于中学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应把握好的教学策略。
1 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什么是数学建模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1.2 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是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好题材。数学建模包含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诸多因素和作用。数学建模是提高参与者数学素养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内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认识: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全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数学建模正好是一个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2 中学数学建模案例教学的研究策略
2.1 数学建模案例教学应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适时地点拨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了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的转移。课堂的主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提示与诱导,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参与者、询问者、仲裁者和鉴赏者。
2.2 数学建模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建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问题探索学习。发展性教学论指出: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学生主动参与,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就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肯定学生学习效果,设置愉快情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获得新知,解决问题的愉悦。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以一个专家、权威的角色出现,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积极性的策略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建模的思维活动中来,切忌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3 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应强调合作功能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作用.建模过程中,学生之间由于个体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心理构成存在差异,对于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会相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必然也不一样。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观点,进行协商和辩论,发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得出正确的结论,共享群体思维与智慧的成果,以达到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合作、交流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中获得补充,发展自己的见解,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自主、创新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
2.4 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数学思想的教学,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
高中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建模知识的讲授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授建模知识的同时,更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是数学建模中化归思想方法,还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类比归纳与联想思想及探索思想,还可向学生介绍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只要教师在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注重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思想,就可以把数学建模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同时,数学建模活动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抽象、概括、逻辑性强,因而数学建模活动是高中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智力发展的最好的载体,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改变只偏重建模知识而忽视智力发展的现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5 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并不仅仅是指在计算过程中使用计算工具,更重要的方面是在猜想、探索、发现、模拟、证明、作图、检验中使用计算工具。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计算机的使用和“微型的科研”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求解方案、使用计算工具,最终解决问题,进而找到更深入的问题,从而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逐渐得到科研的体验。
2.6 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非智力因素发展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在数学建模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要使学生对数学建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主动进取的心理品质.在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高中数学建模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讲解数学建模的范例在日常生活、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建模的实用性、趣味性.
3 在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3.1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理念受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教学教育模式的影响较为深刻。就教育观来说,基本方式是“苦读+考试”;就数学观来说,依然是“计算+逻辑”。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学生往往能够迅速识别题型,套用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但对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们显得束手无策。
3.2中学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我们的学生对非常规的求异思维,对未知领域的较深程度的探索显得不足。
3.3受社会风气影响,大多数中学生整体素质下移,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对数学课缺乏兴趣,存在厌学情绪。
总之,在中学数学建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当做问题解决的主体,不要仅仅是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问题坏境与问题解决过程的创设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让学生能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工具、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从而提高案例教学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可锋.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育研究,2011(9).
[2]李炳照.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课程的思考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6(10).
[3]袁震东编著.高中数学-数学建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岳卫芬 硕士论文.关于数学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很容易发现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的资料,从知识点的引进,数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教学与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秩序其实不相矛盾.最关键的就是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建模思想充分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新的角度,构建数学教学体系,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根据实例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并最终回归到数学应用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过程的思想;注重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原理以及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循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要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理论的严谨性,保持数学本身的适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要讲练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示数学发现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中心转到学生的身上,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跟你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在教学内容上贯穿数学建模思想
注重学生观念的形成,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以及非常熟知的实际案例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从多方面、从多角度来感受数学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数量关系中的客观事物所体现的数学模型,充分体现了概念的还原性.通过对比实际的原型和筛选出的有用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要深化对数学概念本质的认识,而且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现在数学课程中含有丰富的数学建模的资料,应适当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对一些数学题建立模型求解,通过建模说明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淡化了严格的形式化和推理过程,注重实际应用,这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例如三角函数类型的题.
四、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突出建模思想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应用数学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数学、处理数学、充分的展现数学,必须加强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环节,注重学生实际实践的过程,重视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其展开合理的教学,将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传授于学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
关键词:建模思想方法;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4-0041-03
引言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注重于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授人以鱼而非渔。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到高职数学课程中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形成。姜启源教授认为:“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融合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高职数学教育更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尽量引用专业案例或实际生活案例作为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载体。引导学生产生专注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连贯行为:能够有目的地查阅问题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还要善于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据矛盾的主次做出合理简化假设,建立反映事物内部机理的模型(数学模型),借助恰当的手段求解模型,再回归实际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或给出创新成果。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并重的目标。
1高职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途径
1.1以点带面,在教学活动中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并重为目标,优化和调整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以机械类专业群数学教学为例,其机械运动、受力状况、承载能力等的分析均是数学建模的典型案例。在函数知识模块讲解前,植入生活中常见的初等数学模型,如居民电费模型等,培养学生学会用建立简单的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极限连续知识模块之后,引导学生用函数连续的性质解决椅子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的问题;在导数概念的导入时用“曲线的切线”、“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为引例;在曲率知识讲解之前,引入工人选取合适的砂轮打磨有弧度工件内表面的案例;在积分知识模块讲解后,引入无缝钢管制成的传动轴的强度校核案例;在微分方程知识讲解后,综合应用微积分思想解决悬梁臂在自由端受力后的扰度和转角分析等等。这样的教学变化使学生对每个知识模块都能有“学以致用”的新认识,对数学为专业服务有切身体会,在有期望的学习中实现对微积分知识的整体接受。
1.2创新方法,让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培养学
生数学素养的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比如在曲率知识讲解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工人选取砂轮打磨有弧度工件内表面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分组探讨选取合适砂轮所蕴含的技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讨论意见。教师从选取砂轮技巧中蕴含的数学原理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进行曲率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最后成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选取合适砂轮的问题。鼓励学生完整讲解问题的转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再回归到解释问题上。课后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对曲率知识原理感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小部分),着重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再提升;对曲率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或几组(大部分),负责搜集生活或专业技能中有关曲率应用的案例,并给出解释;对课堂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小部分),通过反复学习教师开发的免费网络教学资源如MOOC\MOOT课程资源或教学视频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对以上三组学生进行学习监控与指导,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培养目标。
1.3学会精炼,在提升中领会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精华
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养成了学生总是希望一次性得到理想结果的习惯,往往对建模中反复精炼的过程不感兴趣。这样,不仅得到的模型结果不够好,学生建模的水平也难以提升。基于赏识教育的理念,肯定学生所建现有模型的优点,树立学生建模的信心,再通过实际的检验,指出现有模型的改进空间,引导学生不断完善模型。适时穿插一些数学概念、方法不断完善的故事,比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等,加强学生对模型精炼过程的重视,提升学生建模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良好品格,这也符合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
2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引导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获得了学生的认同,高职院校的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堂中仍然难以大范围地推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高职数学教师应有专业背景知识
一是高职数学老师自身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同专业课教师一样,也应该进入所教专业的相关企业体验学生今后的职场环境,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发现工作中与数学有关的工程问题或社会问题。对搜集到的问题分类,简单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手段解决,进行整理、归类,以备课堂选用。二是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老师和专业课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等形成数学建模案例开发团队,一起开发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相关案例,分难易程度交付数学老师或学生完成项目,逐步引导职业院校师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实际服务,其中好的模型结果可以给予推广。这样,又可以吸引更多有建模需要的企业行业加入到题目提供者的队伍中,形成学科为企业服务的良性循环。
2.2配备合理必需的教学环境
为了更贴合学生在实际工作状态下解决问题的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带有互联网的多媒体机房做教室,以“学习岛”模拟“工作台”,将学生分组,成为解决问题的团队。一个团队拥有一个配备电脑的“学习岛”,便于随时查找资料以及团队内成员的交流。或者有WIFI开放的普通多媒体教室,学生自己提供几台手提电脑,甚至是几部智能手机即可实现“学习岛”功能。这样做,可以缩短课堂内外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时间的设置以完成一个建模项目的关键步骤为最佳。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2.3创新学习成绩评定方式
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式考核方式,注重弹性形成性考核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分别放在每一个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和建模结果后,侧重对学生的态度、合作、能力、成果等四方面的考核,形成考核评价表。实施初期,可适度侧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在团队中作用等方面的考核,待学生适应之后逐步加重对模型成果的考察。课前先告知学生考核内容,通过各种公开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考核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比较容易完成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数学素养,提升建模能力。逐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和社会的需要,数学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主要是数学技术。高职数学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一点上,融入建模思想方法的数学课堂比传统课堂迈进了一大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它鼓励创新,认可多结果的合理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这些能力有助于他们迅速适应技术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强调建模思想方法的掌握离不开一定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创新,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颜文勇.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大潜.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与工业间最重要的教育界面[J].数学建模及应用,2012,1(1):38-41.
[3]郑文.引入数学建模,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焦慧平,肖德华.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中州大学学报,2011(2).
[5]徐兆棣,李晓毅.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对策和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刘艳.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3月.
[7]李宏平.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3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实践;创新思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人们常常把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比喻为如虎添翼。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我们常说的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数学公式、数学法则等都是数学模型,甚至可以是一个图表,一个图像,总之就是得到的结构一定要蕴含着数学意义,再经过不断的修改和检验,得到合理的结论。这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没有统一的数学工具,可以根据建模者知识水平决定采取何种数学手段,因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但是具体步骤大体相同: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优化与推广。我们看到数学建模整个过程是“实际一理论一实际”,即从实际问题中获得数学模型再指导实际问题,这也就是数学建模的核心思想。
当代丰富的数学理论为数学建模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数学建模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广泛应用,数学建模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逐渐走进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课堂。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生活中的实践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数学建模中的题目对于人们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如“公交车调度”、“SAS的传播”、“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出版社的资源配置”、“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等。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是人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要解决它们,就需要他们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有关的知识,他们通过从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选取信息及大量的数据处理,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类实际生活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足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的特点,数学建模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生产中的实践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对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还比较少,虽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国家每年都会举办相应的建模大赛,以此来促进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比赛的方式,提高应用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比赛的题目就是实际问题,如果参数的队伍中,能够有好的数学模型,企业就可以直接作为参考,由此可以看出,竞赛题目是目前我国数学建模思想应用的主要方式。对于工业领域的日常生产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解决问题,首先受到企业自身生产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使用的生产设备比较落后,还处于传统的机械设备水平,信息化的水平很低,要想在这种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采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显然不够现实,其次就是数学建模理论自身的限制,现在对于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实践的机会少,管理者对数学建模的了解有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数学建模思想应用的发展。现在,数学建模思想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自身的理论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依然是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而工业领域中,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的改造,可以知道,目前机械设备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要想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只能提高自动化水平,而数学建模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如果能够应用在工业领域中,在促进软件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解决日常生产中的很多问题。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它包括知识技能、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素质。从数学素质结构的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数学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数学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因此,作为大学数学教师,在授课及其它相关教学活动中,着力进行数学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基本数学素质
1.数学意识与数学思维
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把生活问题数学化、量化的基本技能。比如我们最近几年的数学建模竞赛所列出的题目:彩票中的数学模型、公交车线路的数学模型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而这些问题正是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应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技能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学习数学所需的较广泛的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计算能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的空间想像能力,现代社会要求还必须具备“把问题数学化”即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要想更好的应用数学,还需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3.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备准确性、专业性、简洁性、逻辑性、启发性等特征,培养数学素质就应该有意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语言的培训,要求学生尽量用专业性较强的数学俗语表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数学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数学建模来提升数学素质的途径
教学渗透包括:教学中数学语言的渗透;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渗透等。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某种特征的本质的数学表达式(或是用数学术语对部分现实世界的描述),即用数学式子(如函数、图形、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来描述(表述、模拟)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或系统在某一方面的存在规律。由于数学建模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数学建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以数学建模作为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的突破口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努力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通过数学模型能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可以突破实际系统的约束,运用已有的数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以数学建模作为培养数学素质的突破口是可行的。它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使得它成为提升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结合课堂教学,适时介入数学模型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前提下,更新课程的理论体系。适当降低理论难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淡化运算技巧,适当增加精选的建模案例。将建模思想和方法逐步渗透到数学的主干课程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思维。并通过具体事例的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且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养成表述数学思维的习惯,改变学生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标志。
2.建模思想在习题课教学及作业安排中的渗透
利用课本已有的纯数学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改编,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建模;适当布置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3.适当进行考试命题渗透
由于建模思想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切记操之过急。为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及建模思想的掌握程度,在教学期间布置建模的小论文,根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初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这种尝试不仅是建模思想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建模思想的升华。
4.开展数学建模课程
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大学生升入大学后对所学课程常常持以“实用”性观点,即:我学它有什么用?由于大学很多基础课无法立竿见影的体现其应用性,所以使得学生没有兴趣。而数学建模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这个观点。他们通过一些建模例子的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因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竞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模竞赛,以赛促学,以学助赛。通过参加竞赛不仅可以检验所学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建模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以数学思维考虑问题。并通过竞赛逐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6.成立建模协会
建模不能停留在个别数学爱好者身上。通过积极扶持学生建立数学建模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讲座,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宣传、相互带动作用,使得数学建模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远远胜过老师的宣传作用,建模协会的成立使得数学素质的培养成为一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