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高层建筑新规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层建筑新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层建筑新规定

第1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安全系数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时有施工期结构倒塌事故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和细节引起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结构设计也逐渐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所在。

一 结构选型的问题

1、 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7.1.8条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工程师应尽可能减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结构的超高问题

我国的抗震规范以及高层建筑规范中,对建筑结构的总体高度有着严格的控制,特别是新规范中对以前的超高问题有了明确的规定,不仅把原来的限制高度改为了A级高度,而且还新增设了B级高度,所以我们在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时,应该严格的按照新规定中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注意该设计内容的控制因素,如果结构高度超过了B级高度的规定,那么相应的具体施工技术和方法都会有所改变。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结构类型变更而被忽略的情况,这就导致施工审核没有通过,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二、结构计算与分析

1、框架结构分析

注意柱计算长度系数的选取;柱一般按单偏压配筋、双偏压验算为好,因双偏压存在多解,配筋量与形式不一致;梁一柱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程序自动加12.5;对于大截面的柱,可考虑梁、柱重叠部分为刚域;一般可考虑梁刚度放大,扭矩折减,以考虑楼板的影响;负弯矩向下调幅后,跨中弯矩自动增大。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是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乘的系数的。

2、选择结构整体计算软件

目前常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或大或小有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合理的、哪个可作参考、哪个意义不大,这将是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首要考虑的工作要义。

3、地震作用及结构振动特性

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要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如新规范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藕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应乘以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当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时,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4、有效质量系数与计算振型数

新规范中新增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对于一般工程,取3的倍数,不少于9个。但如果结构是2层,最多也就6个,因为每层只有3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将导致地震作用偏小。按此地震作用设计的结构会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应该增加振型数重算。

三、地基与基础设计的问题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结构计算与分析的问题

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有了广泛应用。但是当前来看,有很多软件只能在相应的计算模式中应用,所以就会产生计算结构各不相同的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结构类型,还要考虑计算机各类软件的特点,选择最为合理的计算方式,并比对计算结果,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哪个结果更为合理一些,这些是设计人员应该做的工作。否则,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出现不安全因素。

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

3、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当中往往为了美观而设置一些非结构构建,其并非是主体承重结构,针对这部分构件来说,特别是建筑物顶端的装饰构件,在设计时为了能够避免地震作用对该部分的损害,我们应该加强对这部分的重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中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这部分工程的质量。

五、梁侧纵向钢筋的配置的问题

梁侧纵向钢筋包括梁侧纵向构造钢筋和梁侧抗扭纵筋。新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梁腹板高度h/w>450mm梁侧应沿高度配纵向构造钢筋,且间距不大于200mm。梁侧纵向构造钢筋对防止梁侧面的开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梁侧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太大,一般以中12~中16为宜。在实际设计中,常常见到梁侧抗扭纵筋很大的情况,这是由于电算结果显示抗扭纵筋的面积较大。对这种情况应在计算和设计上做一些调整。

1、由于目前电算程序在结构构件分析时尚不能考虑现浇楼板对梁扭转的影响,而是由程序给出一个梁扭距折减系数,合理选用梁扭距折减系数对控制梁的扭矩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可取0.4~0.6。

2、对跨度较大的次梁支承于主梁上时,次梁的支承端会对主梁产生较大的扭矩,这时可在电算程序中指定该次梁的端支座为绞接。这种方法对解决梁在受剪扭情况下的超筋超限是非常有效的。

3、有时虽然做了以上调整,但梁的抗扭纵筋面积仍然较大。此时应将抗扭纵筋面积分摊一部分到梁的四根角筋,其余部分面积按梁侧腰筋设置,梁腰筋直径仍以中12~中16为宜。

结束语

总之,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优劣密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结构设计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蒋鲁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8(01):19.

第2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风靡世界的高层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已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但据统计,每年高层建筑因风灾引发的损失远高于震灾损失,这是由于在其总荷载效应中风荷载占据的比重很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可见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意义重大,可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些许不足,为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强化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研究十分必要、迫切。

一、风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风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一般与其几何外形密切相关,不仅具备较强的随机性,而且影响时间较长,频率较高,其中风场分布不均与周围环境有直接关系,其产生的效应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一是顺风向引起的风振,其与高层建筑结构的柔性度有关,通常其效应会随着结构柔性的增加而增大,周期也随之延长;二是动力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其中驰振是以扭转或弯曲中的一种形式为主造成的结构失稳,而颤振是以弯扭耦合而造成的结构失稳;三是横向风引起的风振,主要是由尾部激励和风紊流造成的横向风振动;此外还包括平均风产生的精力效应。

风作用对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不一,其主要形式有:建筑物摆动频繁、剧烈等致使居住者感到不适;因大幅度位移造成结构主筋变形、承重墙、框架裂缝等,即结构损害或开裂;因局部高风压造成的维护结构、玻璃等破坏等。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不足

首先是我国尚未统一高层建筑结构风压等级划分标准,其原则、定义、界定等都不明确,致使风压等级设计不合理;其次是风振系数的计算方式不当,当下我国在确定高层建筑结构风振系数时普遍采用微振实测下的数值,以及30到100年的大风荷载,如此一来,致使风振系数偏大;再者是考虑风振舒适度时不周密,其中的建筑结构风压重现期规定有待调整,建筑分类需要完善,峰值加速度的界定数值应予以精确等;最后是在确定层间位移时虽然符合建筑性能要求,但很容易因局部构件发生变形影响位移限值,进而影响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可靠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可靠性研究

1.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原则

第一,外形和结构框架应合理,尽量设计对称结构和对称平面,如正多边形、圆形等形状的平面可降低因风力偏心造成的扭转影响;

第二,结构的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以此有效控制因水平荷载造成的位移,从而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第三,结构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以提高承受风作用下内力的可靠性;

第四,机构的舒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防止因风作用造成建筑物摆动让其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第五,高层建筑的玻璃、外墙等围护构件,不仅强度要达标,而且应保证其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可靠,以防止因强大风压造成局部破坏。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疲劳破坏因素。

2.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要点

①科学计算建筑结构风荷载

风荷载是指气流与高层建筑接触时,对其表面产生的吸力或压力,其大小强弱不仅与近地风的风向、风速、性质有关,同时也受建筑物形状、高度、地表情况的影响。在计算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垂直风荷载时,一般以WK=bz ms mz wo为标准计算式,其中WK为标准风荷载数值,bz为一定范围内高处的风振系数;m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m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o为基本风压。在确定bz时,通常遵循F=KS+CS+MS的力学模型,将bz定义为高度为z的位置处,其最大风荷载与平均风压的静力反应之比;mz主要由地面的粗糙程度确定,如海岛、田野、建筑密集的城区等不同类型区域的粗糙程度有所差异,具体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新规定以及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确定mz数值; ms描述的是在风压稳定的情况下,高层建筑表面所受静压风力的分布情况,其主要与建筑物的尺度和体型相关,其取值应借助合理的风洞实验加以细致的计算;而基本风压数值与高层建筑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息相关,通常采用50年重现期规范确定数值,若建筑物对风荷相对敏感,或者该建筑十分重要,可采用100年重现期的相关风压值,至于是否予以适当的调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合理设计建筑物位移限值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其侧向刚度,而水平位移又是判断其侧向刚度的重要指标,可见合理确定其水平位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该数值并未得以统一,不同国家的设计限值存在些许差异,基本处于H/1000-H/200之间,一般情况下惯用结构的取值被控制在H/650-H/300范围内,但其数值会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而降低,直至达到其下限值。就当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而言,风荷载对其结构的效应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用来控制结构变形量的u/H数值,其中u表示限制结构顶端产生的水平位移,H表示建筑物高度;二是Δu/h,其中Δu表示相邻两层楼盖间的相对水平位移,h表示层高,由于不同高层建筑结构的Δu/h不同,且其最大比值往往大于u/H限值,因此用来防止装饰部件、填充墙等的破坏,以及管道、电梯轨道等变形较大。通常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应足够,且处于弹性状态,因此应以严格按照弹性方法,综合考虑框架、剪力墙、筒中筒等不同结构类型计算Δu/h的限值,以此有效控制结构变形,进而提高对风振效应的抵抗力。

③做好结构抗风加固设计

结构加固是抵御风力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实施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时可合理运用加固方法,如当增大屋架、砖柱、砖墙以及梁、板、柱中构件的截面积,以此增强结构的截面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减少动力风荷载产生的影响,但其同时会加大结构重量,因此应综合考虑、妥善处理;在外部在结构施加预应力拉杆,通常用于钢梁、混凝土柱、受弯构件等,不仅具有稳定的加固效果,而且经济合理;针对跨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可以利用托梁拔柱或者增设支点的方式合理调整受力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也利于减少裂缝、挠度等;为进一步保证结构构件正常使用,以及提高其承载力,可利用胶粘剂粘贴钢板和构件,但应以高素质的专业施工队伍为前提;必要时也可将型钢包围在建筑结构四周,虽然在刚度、延性、承载力等方面效果良好,但是耗钢量大,成本高。具体是单独采用还是综合运用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而定。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高层建筑在风荷影响下的震速、振幅和加速度等因素,因目前尚不存在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故可以利用舒适度参数用于上述影响状态的定量描述,即f=V+√n2/(Vr+√n2),其中分子表示某一场地的平均风速及其均方根之和,分母表示该地相关数值的总和,用来描述不舒适感的界值,通常Vr+√n2≤6m/s时,表示不适感觉出现,且该数值越大,不适感越强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会与日俱增,规模会不断壮大,但应以保障其适用性和安全性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应明确风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找出其抗风设计缺陷,并加以纠正和优化,以此提高其可靠性,从而使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静萌.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2] 韦荣华.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可靠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1(20).

第3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建筑结构的设计涉及到了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所以,建筑结构设计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原则如下“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通常情况下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有一个相互限制的关系,虽然建筑设计是在结构设计之前,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结构设计能力范围,而结构设计要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双重质量,我们要解决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建筑结构设计简论

建筑结构设计是需要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之下,按照设计过程一步步完成的。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方案的内容是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建筑地的地理情况、抗震度的要求、地质勘查资料、建筑物的高度等综合内容来选择最优化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在结构的形式选定之后,就需要根据所选结构形式的特征和相关要求来进行结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的布置。第二阶段,计算设计阶段。该阶段的设计工作又分为了几部分内容,其一,对荷载量进行计算。荷载量的计算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一种是来自结构内部的荷载,另一种是来自建筑物外部的荷载,但是,无论哪种荷载都是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计算的,根据规定来进行组合值和准永久值系数的选择,从而结合不同施工状况进行分别计算。其二,结构构件试算。构件试算是需要根据荷载值和构造要求进行的,计算方式可以优选相关计算手册上的计算方式进行试算,从而预算构件截面。其三,结构内力计算。内力计算内容包括结构的扭矩、弯矩、剪力、拉力以及轴心压力等等,而前提是结构的荷载量和构件的截面已经计算清楚。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随着我国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同现代的社会要求不相符,总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那么本文就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行解决。

1. 结构框架的配筋问题

建筑结构中框架的配筋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框架柱的配筋,其二是框架梁的配筋。受到建筑结构设计量的影响,很多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所以他们在进行配筋率的设计时,并没有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常都是凭借主管经验,而忽视了相关规定。在高层建筑物种,“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与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建筑物顶层所承受的风荷载比较大,同时建筑结构传向边柱的问题比较小,这就出现了偏心力问题,所以需要顶层的配筋率相对要较大一些,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这一问题往往没有被设计人员考虑到,就导致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框架设计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在对结构进行建模时,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对屋面梁的尺寸没有进行具体分析,而是直接复制下层结构梁的尺寸,所以就导致了计算出来的配筋量较小,如此情况,建筑物的层面结构如果受到混凝土收缩力以及湿度的影响时,就会因为配筋率过低而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2. 楼板变形度计算问题

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很多设计者对楼板可能出现的变形度计算的误差较大,准确度不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乏有些设计者投机取巧,在结构相关理念和结构布置措施还没有摸清时就开始进行楼板的变形计算,虽然从数学理论上来说,这种计算编程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楼板的变形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不进行实际的观察分析就进行计算,很容易会出现计算出现误差,这种情况下的所进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一定会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要积极更正设计方案。

3. 抗震设计问题

近些年我国出现的震灾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在西南地区以及有些山区,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有些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实际抗震度的要求而进行设计,通常是直接照抄照搬当地原有抗震结构设计,所以,设计的规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满足现代抗震需求。其次,所设计的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随着地震灾难的发生,我国有些地区对建筑设计的抗震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有些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忽视了新规定的要求,导致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在实际上是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三、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应对策略

为了适应社会公众和时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1. 合理计算配筋量

对于配筋量过小这一问题来说,可以通过附加箍筋的方式进行改善。附加箍筋通常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的截面范围内没有办法进行附加或者箍筋量不足,在次梁两侧补上,像板上洞口附加筋。”,这种附加筋的方式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在相关的规定中指出了,在梁的上部分或梁的截面高度之内的集中荷载量,需要由横向的附加钢筋来承担,通俗来讲也就是指在梁上柱和水箱下部的垫梁是不需要附加筋的,综合来讲需要加附加筋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在梁下集中力处应该增加附加筋,而截面高度之内的是否加附加筋,则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确定,可加也可不加。第二,如果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差距不是很大,同时,次梁的所承担的荷载量会较大时,就应该加附加筋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增加附加筋的方式能够实现提高建筑物结构承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2. 对楼面进行刚性设计

为了保证在进行程序计算时能够反映出建筑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我们要对楼面采取刚性设计方案,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大的误差,要想实现刚性楼面的设计,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尽量不要采用能够导致楼面变形比较大平面,比如说,凹槽的缺口太深、外伸翼块过长、楼层的开洞过大等等方式,都会出现楼板的变形变大。其次,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性布置以及确保配筋率充足。这是进行刚性楼面设计的基础保证,如果结构平面无法保证刚性楼面的设计要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在洞口边加梁、提高边梁或者暗梁的配筋率、采用斜配筋等方式来满足楼面设计需求,这样就能避免楼板变形度计算出现问题。

3.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首先,在进行建筑物框架设计过程中就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地理、水文等情况作出一个综合的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建筑物抗震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单位的资本投入,要把建筑质量同建筑工艺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等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要根据国家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规定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比如对于柱的抗震能力来说,就应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设计,第一,保证柱的截面尺寸。如果所设计的柱剪应力过大,会导致柱受到脆性剪切力的破坏;而如果轴压力和平均压应力之间的比例太大,柱就会产生一种混凝土压碎现象,所以,为了保证柱的延性,柱截面高和宽都不应该小于300毫米、剪切比要大于2、截面高度和宽度的比例要保持在3以下。第二,钢筋配置问题。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最好是要保证对称进行,为了确保柱的延性,其最小的配筋率要根据《抗震规范》中的要求而进行。第三,箍筋的进行。地震作用通常是会反复的,故,为了保证柱的牢固要对其进行箍筋处理,箍筋对于柱有着有效的约束作用,会提高混凝土的压应变能力。通过以上的方式就可以提高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随着建筑技术、建筑模式、建筑规模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把握,本文只是从几个简单的层面进行了论述,并没有一一列举,还望对实际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梁丽芳,都军花.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9)

[2]黄彦计,娄霄楠.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6] 仇秀东.浅谈建筑结构设计及相关问题[J]. 建筑设计管理. 2012(09) (03)

[3]邱俊强.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5)

第4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基设计;承载力

一、岩土工程勘察对于与地基设计的意义

上层结构负载被基础层所传递,而起到支撑作用的土体或者岩体,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里通常所指的地基。一般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地基的土层发生压缩、湿陷、膨胀、冻胀以及收缩等各种变形现象,这种变形如果超过了规定值,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因土层变形而受到的破坏将严重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安全,为建筑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在设计地基时,地基基础地面所受到的单位面积压力与地基被规定的承载力都要考虑清楚,前者不能小于后者。同时,建筑物沉降值要保持在允许的变形值内,不能超出规定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地基如果发生滑动现象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所以一定要避免。

进行岩土勘察能够为地基的设计提供重要的成果资料,勘察工作成果报告中的内容是地基设计的基础。其内容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工程地质概况

地基土层的地质情况是整个勘察工作的基础,其不但对于地基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在进行现场勘察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报告,如有需要,需要对其进行图文说明,以保证其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

(二)建筑地基土层评价

该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就是对地基土层的现场勘查所作出的结论;其二就是在室内进行的土工实验的总结。在评价中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评价说明。在进行评价说明的时候,需要将具体的参数摆出,诸如压缩系数、湿陷性系数、承载力数值等。只有具备这些内容,才能使其更具参考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关于地基设计的要点

(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正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总类繁多,因此,对于我国来说,不能对地基承载力做一个统一的概括的规则,虽然现在有使用查表的方法,但是根据查表的内容也仅能对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做较为保守的地基承载力计算,但是不能作为极其个别的地区的参考依据。因此对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更加倾向于更好地提高设计水平以适应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变形控制,在GB50070-2002中就对GBJ7-89所指定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数以及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废除,而且在新规定中明确指出了勘察单位必须要在试验研究之后方可对地基承载力设计参数进行确认。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不够成熟之处。

(二)修正粉土与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问题

在对粉土与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宽进行修正时,在选择深、宽修正系数时,不能仅考虑粉土中粘粒含量低于10%这一条件,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中密以下粉土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偏不安全。并且粉砂取深、宽修正系数时不适用于很湿及饱和时稍密状态的粉砂。所以,结合实际工程经验,针对中密以下粉土及很湿及饱和时稍密状态的粉砂层要选择不同的深度修正系数与宽度修正系数。

(三)地震效应问题

地基设计中的波速测试结果会对场地类别判断的准确性、工程的抗震成本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针对一些抗震重要性较高、甲类及乙类建筑,相关规范强制要求进行波速测试。地基设计时不能仅靠经验对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进行估算,更不能按照区域经验计算覆盖层厚度,否则会影响到场土类型、场地类别判断的准确性。地基处理后会影响到剪切波速值,相应的场地地基土类型、场地类别均会受到影响,这些要在地基设计中充分考虑进来。此外,针对饱和粉土、砂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可以按照年平均最高水位作为地下水水位深度,或者采用近期内年最高水位,不得采用勘察时水位。

(四)差异沉降控制的问题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会引起建筑物各部分的破坏,因此需要设置沉降缝。由于建筑建造时所处的土质基础各不相同,并且建筑物相邻部分的荷载、高度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常会因为各部分不均匀的沉降而导致开裂或错动。为有效防止此类问题,通常在差异处设置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但是,在实际工程效果中,沉降缝并不适用于建筑,因为建筑本身的结构压力会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十分复杂,而沉降缝的设计会对工程(如地下室)在土层中的嵌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额外的压力负担,不利于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沉降缝对于设备安装以及后期使用都会带来不便。所以在建筑中,尽量不留沉降缝,而是用不同的基础类型或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来协调不同的地基条件引起的沉降差异。

(五)静压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问题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D2008)中要求设计采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直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由此可见:静压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只能通过静载试验、原位测试或经验参数确定。比如,我们在审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遇见这样的问题:工程负责人建议采用静压预制桩,要求单桩承载力通过压桩力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勘察单位提供的桩端持力层进行施工,可压桩力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压桩力只有计算值的一半或更少。当停压一星期左右再次施压时,压桩力基本与计算值相当,单桩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压桩过程中,压力表的读数反映的是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受力情况,桩在连续压人过程中,土层被剪切破坏,此时的侧阻力相当于物理学中的动摩阻力,而动摩阻力远小于静摩阻力;二是当桩停压一段时间再次施压时,土的结构强度得以恢复,侧阻力(相当于静摩阻力)大幅度提高,压桩力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于采用静压预制桩的工程,建议勘察报告中单桩承载力还是通过载荷试验确定,不宜通过压桩力确定。

三、地基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地基设计中,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与相互影响表现在建筑地基与基础之间,对此认识不足是有些勘察单位通病,表现在对施工论证不足、岩土工程设计不足,工程针对性不足等是事故发生的必然结果。如果拟建高层建筑物的场地紧邻道路,一般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时除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外,工程施工或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重点的论证,然而这方面的报告常常在工作勘察中被忽略,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与设计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培训学习是关键,当务之急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加强,特别是施工技术人员与岩土工程设计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几十年来根据我国各地区区域差别和勘察经验成果总结制订而成的法规,意义具有普遍性、指导性。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给大兴土木增加了难度。由于环境不同,地质成因不同,其力学性质与物理力学性质也不同,以地基承载力而言,某些地区承载力高,某些地区承载力低,而安全角度是工程建筑规范最着重考虑的地方,所列举的参数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适用的,而对一些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为了使经济效益最大发挥,应尽早制定完善的地方性规程,以准确确定各地区的地基土承载力,使建设出更经济合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与相互影响,特别是对建设在不良质地作用范围的工程,要充分论证建设的可行性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措施和建筑物避让措施等。

参考文献:

第5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建筑防火 火灾蔓延 防火卷帘门标准

中图分类号: TU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大量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运而生,给建筑防火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建筑为了追求空间上的开阔性、建筑的整体效果和生产线的完整性,在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卷帘作为一种隐蔽、美观、使用便捷的阻火设施,在阻止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方便抢险救援人员迅速及时到达起火部位扑救火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消防设计审核时,发现防火卷帘用做防火分隔时存在许多普遍性问题,造成了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二、防火卷帘门的作用

防火卷帘、防火防烟型卷帘是大洞口或大区域共享空间防火防烟必要的产品,是一般平开防火门所不能取代的。现在国内厂家所能提供的尺寸宽度和高度均可达到15m,它平时可隐蔽在天花吊顶内,与温感、烟感探测器相匹配,可达到烟感信号来临时,门降至距地面1.8米的标准,使区域形成烟雾堵槽,防止烟雾向其他分区扩散。当温度信号来临时,确认灾情后门体将降至地面,切断火源,同时发出声光报警,指导人员迅速疏散。如灾区仍有未及时疏散的人员,该门仍可以由门两侧的按钮将其提升到距地面1.8米的高度,在人逃生后门将延时关闭,防止火烟外窜。

在通常情况下,大型建筑根据国家消防法的规定配置了消防集中控制系统。当火灾发生时,安装在房顶的感烟探测器(简称烟感)首先接到烟雾信号,同时向中央控制系统报警,消防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识别后接通火警所在区域的防火卷帘门电源,使火灾区域的防火卷帘按一定的速度下行。当卷帘下行到离地面约1.5米位置时,停止下行,以利于人员的疏散和撤离。防火卷帘门在中间停留一定时间后,再继续下行,直至关闭。防火卷帘门的下行速度和中间停留时间可在安装时进行调整。

另外,针对卷帘门无电源的情况下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有关单位已开发了一种在无电或切断电源的情况下靠温度熔断打开减速离合器,使防火卷帘门靠自重匀速关闭,隔离火情的“防火卷帘门熔断释放放置”,使防火卷帘门能在无电、无人的情况下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一些流量大的通道口、楼梯间,其标准设计是防火卷帘门的一侧或两侧配加固定式单扇平开防火门。当灾情发生时,防火卷帘门关闭,即可封闭较大面积的洞口,疏散人员从防火卷帘旁边的平开门外逃。这种设计固然起到了防火作用,但固定式的平开防火门有时占据了上、下楼梯的一部分空间,使建筑师们伤透了脑筋。一种“带疏散小门的防火卷帘”解决了这个难题。该门在原有防火卷帘门设计基础上开设了一个宽700mm,高1800mm,用卷帘片制作的小门,使用特殊的铰链与主帘片连接,门开启时小门能隐蔽地卷入吊顶,而当防火卷帘门关闭时小门能向背火面打开,待人员疏散后小门将自动关闭。这种带平开疏散小门的防火卷帘受到了设计师们的普遍欢迎。

三、防火卷帘门的设置

1、防火卷帘的分类和等级

防火卷帘门同防火墙的作用一样起到水平防火分隔,它由帘板、座板、导轨、支座、卷轴、箱体、控制箱、卷门机、限位器,门楣、手动速放开关装置、按钮开关和保险装置等13个部分组成,一般安装在不便采用防火墙分隔的部位。如:敞开电梯厅、自动扶梯、百货大楼的宽大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和建筑物中洞口较大不能用防火门窗的部位。防火卷帘门在建筑工程中,使防火分隔得到了广大的应用。

防火卷帘的品种较多, 按安装形式可分为:垂直、平卧、侧向式, 多数情况下为垂直。当垂直安装不能克服跨度过大而带来的较大变形时宜采用侧向式防火卷帘;当垂直空间较高且需作水平防火分隔时宜选用平卧式防火卷帘;防火卷帘按帘片结构可分为单片式和复合式;单片式为单层冷轧带钢轧制成形,根据需要有时会在帘片受火面涂防火涂料或覆盖其它防火材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一般用于耐火时间要求较低的部位。复合式为双层冷轧带钢轧制成形,内填不燃性材料,如硅酸铝纤维带、岩棉带或外包玻纤布的硅酸铝纤维绳,该类防火卷帘用于耐火时间要求较高的部位;按主体材料分为:钢质防火卷帘和无机防火卷帘,钢质防火卷帘帘片一般采用 0.6~1.2mm 厚冷轧镀锌钢带制成;无机防火卷帘帘片为整片或分块式,主体材料为阻燃布、玻璃丝布、硅酸铝纤维等,配置其它柔性材料和增强材料。GB14102 - 93 将钢质防火卷帘按耐火时间和防烟特性分为F1级(≥1.5h、F2级(≥2.0h)、F3 级(≥ 2.5h)、F4级(≥3.0h)、FY1级(≥ 1.5h)、FY2 级(≥ 2.0h)、FY3 级(≥2.5h)、FY4 级(≥ 3.0h)、(漏烟量均≤0.2m3/(m3·h))。另外根据 GB50045 的最新规定:用于防火分区取代防火墙的防火性能时应采用特级防火卷帘而不设水幕保护,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为防火分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雾式、带喷淋式、喷雾式、无机防火卷帘均属该类防火卷帘,目前特级防火卷帘尚无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仅有地方标准或企业的产品标准。

2、设置部位

在建筑物的中庭,自动扶梯开口部位,建筑中建筑面积超过了规范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因功能或工艺要求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存在困难,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在消防实践中防火卷帘设置的不合理性有:

(一)当两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在门窗、洞口等开口部位设置防护卷帘,这种作法可操作性不强。因为发生火灾时火焰的热辐射是从下向上蔓延的,如果相邻较低的建筑物着火时,较多建筑物外墙防火卷帘不能及时启动,则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扩大。

(二)消防电梯前室设置防火卷帘。因为消防电梯前室都设有正压送风系统,当消防电梯联动时因具有停止功能而使电梯前室形成较大开口面积,影响其防烟效果。

(三)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因设计二步迫降,当手动、自动、机械三种控制方式出现故障后,一方面不能及时有效隔离烟火,另一方面也不便于人员疏散,因此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门比防火卷帘更合理些。

3、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

防火卷帘的控制是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装置完成的。其控制方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火灾情况下防火卷帘能否及时迫降关闭,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在消防实践中防火卷帘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有的设计单位在中庭与楼层房间、走道、过厅相同的开口部位和自动扶梯周围设置的防火卷帘旁,专门设置了感烟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的组合,当烟感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降到距地面1.8m,温感动作后,迫降至地面。以上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表面上保证了防火卷帘迫降的可靠性,但实际中会弊大于利,设想当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远离防火卷帘的探测器接收到信号,但防火卷帘旁边专门设置的探测器因距离较远或者风向影响并没有接受到信号,这样防火卷帘不能及时关闭,失去了防火分隔的作用。

(二)建筑的中庭和自动扶梯周围的防火卷帘一般有多樘,有的设计单位在每一樘卷帘处设置烟感或温感探测器,探测器动作一个,防火卷帘迫降一樘。或者防火卷帘旁的任意一个探测器接到信号后,卷帘全部迫降至地面。这种控制方式也是不合理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火门、防火卷帘的防火分隔作用是不用置疑的,重要的是国家消防技术规范中要进一步明确其设置部位,特别是对设置常开式防火门的场所和部位,应是强制性规定。设计部门要依据规范为建设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经济、可靠的消防设计方案,使用单位要加强对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消防监督部门要严格依法监督,使以上几个环节形成链条不发生中断,才能使防火门、防火卷帘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周伟.建筑工程中防火卷帘设置的有关问题探讨[J].安防科技,2010

第6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消防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消防学习心得1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化学品等高危险物质,校园内部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治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涉及到易燃易爆设备和物品的部门除了定期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研究整改。组织建立义务消防队,不仅可以及时扑灭前期火灾,更重要的是通过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将消防意识和技能深入到重点部门的各方各面。

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轻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后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但前者却可能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重,如老化的绝缘材料、放错了位置的废纸篓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重”、“不小心”引起的,这些轻易被忽略的细节很轻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消防学习心得2最重要的是每个家庭或幼儿园一定要配置必备的消防工具!使每个老师和幼儿都会使用消防工具和学会自救!千万别忘了消防电话119!下面是关于教师消防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全文: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已于5月1日起颁布施行了。通过学习《消防法》,我深刻感触到新法规在操作性和各个实施环节中的“责任”的落实上增强了很多。其中,新增加的“监督检查”章节着重强调了消防机关对企事业单位火灾隐患的监督检查措施,体现了国家对火灾预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法律依据。我是天孚物业投服务管理服务中心的主任助理,我中心的最大管理项目就是天津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政府办公大厦),本人负责消防管理工作,下面我就结合新颁布的《消防法》和业内同仁做一个交流:

一、如何健全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

《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五款和第十七条第三款分别提到相关单位应“组织防火检查”,消防重点单位应实行“每日防火检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以上内容从法律角度提出具体要求。但也是最基础的,强调“建立”层面的要求,如何真正做到“健全”这些制度呢?

首先,单位的主要责任人作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消防制度建设。但是,实际情况会出现个别单位领导因忙于公务和其它决策性事务,而未给消防工作足够的和应有的重视。造成消防制度建设工作停滞或不能深入开展完善。长期下去会与实际工作产生脱节,降低操作性。意识决定行为,单位负责人的重视与支持将会为消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消防安全培训、防火巡查检查等制度的建立应与实际项目类型、建筑火灾特点及业主需求要紧密结合。以开发区投服中心大厦为例,该项目作为高层公建项目属于开发区消防重点单位,建筑防火要求较高,于是在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中针对高层建筑隐患的特点严格执行每日巡查及检查制度,建立和健全消防档案,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种类,如何预防和逃生的方法等相关有针对性的内容。

第三,消防管理者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认真检验与实际工作的匹配性和适用性,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或业主需求的变化调整充实相关制度。并及时向员工公示,以便收集建议或意见,整理完善后经领导会议讨论通过后颁布实施。

第四,制度在指导工作的同时又在经受实践的检验,消防管理制度在制定或完善时一定要坚持“适用易用”的原则,避免进入“字多理深”的误区,否则会使员工在实际执行中因为理解偏差造成误导,最终影响具体工作的落实效果。因此建议大家向“产品说明书”学习,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在看过说明书后正确使用产品,正是因为它的通俗性和普遍适用性使我们容易理解和操作。

二、如何加强安全疏散设施、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

《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第七十三条第一款明确说明消防设施指“各类自动灭火系统和安全疏散设施”等。如何加强以上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呢?

首先,依照上文所述的法律条款,必须每年组织一次自动消防设备检测,这是强制性的。并将检测报告张贴于消防控制室内,以供消防机关检查。建筑物配套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将直接影响火灾发生时报警、扑救、疏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对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预防和保障作用。同时,在火灾结束后,自动消防系统留存的各种信息对总结和分析判断火灾原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消防法》第二十九条特别指出“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负责维护管理区域内的公共消防设施。

第二,公共消防设施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可以分派给工程部和秩序维护部负责。工程部负责建立设备台帐和制作设备标识,并区分好保修期内外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以便制定维修养护计划。严格执行设备巡查检查制度,例如消防喷淋水泵必须定期运行检查,防止部分零配件长期停用而锈蚀损坏。有柴油发单机的建筑还应定期启动进行检查,每次十五分钟左右,每半月运行一次,非住宅项目建议选择在夜间进行,否则产生的噪声气味会影响业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部门负责建立灭火器材台帐和制作相关设备标识。至少每季度巡检一次灭火器材,严格按照公安部下发的《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GA95-2019文件要求认真检查灭火器材的瓶体外观有无锈蚀,有无撞击凹痕,压力是否合格等。不合格的应及时分拣汇总交由专业有资质的维修厂家维修。一般情况下常用干粉灭火器在使用满2019年后应强制报废更新。

第三,应每半年或一年通过疏散演习检验相关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如疏散广播、卷帘门、切非电源、疏散警铃、电梯迫降等常用设备。这些设备在实际使用中能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存在故障应立即维修,确保随时满足使用需要。其中,广播、警铃、安全指示灯等疏散专用设备的维修应放在首要位置,因为火灾发生时,一切救援力量都要把人员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而疏散设施是保障人员尽快撤离现场的主要设备。请大家不要忽略疏散的最后一道环节:消防疏散门。紧邻疏散楼梯或疏散通道的门即为消防疏散门,平时往往很少使用,一些单位会张贴标识告知过往行人“非紧急情况不予开启”,却容易忽略它的日常保养,在火灾发生时一旦无法开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议每季度由工程人员对门体、锁具、荷叶等配件设施进行保养维修,使其保持优良状态。秩序部门应建立突况紧急开启疏散门的测试考核,以便在火灾或其他需要立即疏散的情况下能迅速开启供人使用。

三、如何完善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消防法》第十六条要求有关单位“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首先,物业管理企业应与业主签订《消防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火灾隐患的主要制造者是业主,比如乱堆乱放杂物,私改用电线路等,非住宅项目存在业主在公共区域吸烟,下班不关闭大功率电器等违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日常巡视巡查外,还应加强对业主的防火宣传,业主自身的防火意识的提高将有效降低隐患的发生率,最终达到群防群策的目的。日常工作中影响公共消防设施使用的隐患常见的有:卷帘门下方堆放杂物、阻碍消防通道畅通等,这些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整改,个别难以整改的隐患,如装修材料防火等级不合格、建筑防火间距过小等,应通过业委会或当事人所在单位督促整改。隐患级别较高而极易引发火灾的可通过消防机关向隐患所在单位或个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未能整改的将会依法暂时查封。隐患在未整改前,应安排专人监督整改,加强隐患区域巡视,附近配置灭火器材,以防火灾发生。

第二、灭火应急预案是消防管理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必须包括报警、灭火和疏散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应组织全体员工定期演练,使每名员工熟记发生火灾时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预案制定过程中必须明确统一指挥和优先救人的原则,在演练时争取安排业主一同参与,可以增加演练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业主掌握必要的自救和逃生常识并会合理应用,是在发生火灾时能否顺利逃生的有力保证。汶川地震时,一所中学的数千师生在几分钟内无伤亡疏散成功的事实振奋人心,究其原因,学校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在开学前参加疏散演习,甚至每个班都已熟悉自己的逃生路线。因此,通过实践演练达到完善预案和普及知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消防管理工作强调责任到人,重在落实。火灾的发生率毕竟有限,但后果和影响严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可见预防工作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根本,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实,才能确保一方平安。

消防学习心得3(一)是执勤战斗的法规

新《条令》第一条规定,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行动,保障执勤战斗任务的完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令》。我们可以说《消防法》是规范全社会人消防行为的大“法”,《条令》就是规范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工作的小“法”,也就是说公安消防部队依据《条令》完成执勤战斗任务就是依法执勤,文明执勤。反之就属于违法。通俗的讲只要按《执勤战斗条令》做的,在执勤战斗工作就是合法的、文明的。

(二)优胜劣汰、与时俱进

随着《消防法》的颁布实施,执勤战斗工作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另外,随着执勤工作的一些新规定、新要求的执行,应予以法律化确认。比如,“五个第一”,全勤指挥部应运而生等,都应随之更改。不然,则属于名不正、言不顺。从某种角度说权大于法,从这个层面还可以理解为法大于人,法大于权。

(三)维护执勤战斗者的利益

对于完成火灾扑救,应急救援以及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成功与否的评判,《条令》就是法中依据。如果我们在执行火灾扑救,应急救援以及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保卫过程中,一切战斗行动均符合《条令》中各项规定要求,那么我们就是依法执行了战斗行动,就是有依据的,就是成功的,合法的。即使对我们的灭火过程有异议,我们依法行使,他们也是没理的,上访告状者也是胜不了的,现实中就是一旦发生人员伤亡或者损失较大的火灾,告状上访者很多,这一方面说是全民法律意义的提高,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对我们消防执勤战斗工作也包括防火都是考验。(馆陶火灾)。另外,《条令》对不撤退威胁指战员安全的时候,如当火场出现爆炸、轰燃、倒塌、沸溢、喷溅等险情征兆,而又无法及时控制或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数,伺机再组织实施灭火救援行动。这样以来,对撤离予以法律确定,那么,我们在火灾或应急救援现场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理所当然地果断撤离了,而不需要考虑撤离算不算临阵不前或临阵退缩了。当然这里也是有个度的,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指挥人员现场指挥,不然很难把握的。

(四)进一步规范部队的执勤战斗行动,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

我们大家可以想想,在灭火应急救援中的经历?有何体会?一般的讲,火场混乱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后方定位不准;二是消防水源占据和使用不合理;三是火场通讯不畅;四是火势突变等造成火场的混乱。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不正常,但也属于消防部队的通病了。难道说之前我们没有《执勤战斗条令》吗?回答是肯定的,有。只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在落实《条令》上还有差距,为此,新《条令》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对我们全体消防官兵是一件大事,关系到消防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的能力问题。务必加以认真学习《执勤战斗条令》的每一个章节,每一句话,真正理解含义,吃透精神;真正用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为我们更好的参加灭火救援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保障。

二、新《条令》修改部分对比

(一)指导思想的确定

新《条令》第四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而老《条令》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在作战行动中,要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大歼灭战”的指导思想。从相比看,新旧《条令》都是坚持“救人第一”这一点是一致的;从涵盖面上讲:新《条令》指灭火与应急救援两个方面,而《老条》令主要指灭火战斗;从字面上看“科学施救”包含的面更宽,只要施救行动是科学的,那么施救行动一定也是成功的,而老《条令》中的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又不太适合于应急救援这个以救人为主的战斗行动。这个指导思想重在救人第一和科学行动,也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要求。

消防学习心得4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给自己启迪了消防安全思维,增添不少的见识和实际性理论知识,让我在提高消防安全认识的同时也抓住落实工作,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感和使命感,参加这次培训让我有几点体会:

一、认清消防安全的重要性。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突出,而从麻痹和认识不到所引发的,疏忽而忽视所造成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大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警惕安全消防隐患与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必须做到位,做到彻底,"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消防安全中要警长鸣,做到居安思维,防患于未然,防范于隐患,确实做到安全为天的理念。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灾害无情,火更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保护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采取一些自救措施,那是非常必然的,利用一些物体和地形采取有效的办法,让被动变为主动,给自己生存和逃脱一些生机,要采取果断的、有效的、必然的、灵活多变的办法去为生存找到出口。在平时里要多掌握一些消防基本常识、基本消防要点,作为一名消防工作人员,必须学会有关广泛消防知识,吸收各个案例消防火灾经验,和一些自救,疏散人流,及时采取消防果断措施,利用灭火器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处境".当你面对、或者突然发生火灾,要保持镇静,冷静,认真客观的对待面前所发生一切,首先,看外环境灾情大小,怎样采取有效办法,及时是否打报警电话119,要准确汇报时间、地点、火情范围,在现场中要维护秩序,了解火灾范围内人员和一些实际情况,自己在救援他人中,要首先,采取啥办法,用被子或者其他绝缘空气物体来为别人逃生,逃生的方向是否可行。在室内要采取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放到嘴鼻子之间用来呼吸,过滤那烟雾和干燥环境,等待救援,必要时,不间断呼叫救援,千万要保持冷静态度,不能慌乱。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让我认识也不少,掌握的也很多,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知识,也提高认识,增强了工作实践操作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一、熟悉本岗位的基本消防通道,具体消防基点和基线。

1、你所职责工作范围

,了解和掌握各个消防安全通道以及路线,或一些安全出口。

2、要掌握你所工作的范围消防栓有几个,具体在哪里。

3、要掌握消防栓的水、流程图

,和监控室的报警电路图。

二、要经常性的,检查各个水流线路是否完好,检查消防栓设备是否完好,消防栓是否灵活,检查阀门是否完好,消防软管是否完好,一些消防器材备用是否完好。

三,要一定掌握使用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检查是否过期。

四, 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认识,增强消防安全工作力度,积累一些消防安全经验。

五、遇到问题及时反馈上级领导,遇到火情及时采取边报警,边扑救,采取"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争取在短时间内灭火成效。

六、在工作中要保持交接清楚,有责任、有义务确保安全完成各项指标和任务。

七、不断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消防安全基础,参加消防灭火演练,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共同参与从点滴做起, 防范做去,自身做起。

八、不断了解四种灭火方法:冷却灭火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不断用不同的方法,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去消灭火灾。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消防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成效,扎实工作,巩固、完善自我要求,求上进,在工作求实效,为更好的推进而不断奋进。

消防学习心得5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由安检提提出的构建防火墙全面推进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的学习。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在这期间要经常性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2、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提倡扑救初级火灾不提倡发展阶段火灾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十八个字是--同志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但通过这次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不够的。不论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火灾风险和消防通道等消防相关设施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火灾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专家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根据这次学习和部分案例的分析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及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到消防知识的重要性,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这些对我公司员工的一种认知,让我们时刻记得安全。,在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为了提高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也提高抗御火灾的能力。公司安保部门结合人资组织为公司全体成员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

20--年4月23日9点,安保部经理首先为制造班组长和职能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火灾的危险性和防火措施。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级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并有序的组织引导员工疏散的能力

通过几个小时的培训也掌握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譬如:燃烧与灭火器的常识,常见灭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懂得了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消防安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今后更好的在班组里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24日 上午, 一段段生动的火灾现场,开始了本次的培训。其中有一案例火灾,发生于20--年3月29日凌晨,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烧死74人,这个事件引起了大家深刻的思考,每次火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面对火灾我们如何正确逃生等。

火灾的危害,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被人们忽视。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 预防 工作是最重要的“,预防为主,消防结合”才是消防工作的主要方针。针对这一案例郑总组织部门经理,班组长带领员工分组进行讨论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如有故障的设备,老化的电线路 ,电暖气,小太阳等。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落实到责任部门,并落实到责任人。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公司所有人员对自己岗位可能涉及到的消防器材和疏散通道有了充分的了解。

作为班长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把学到的消防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使班组每一位成员提高消防知识水平 !

为了践行公司的安全理念,由韦总号召,安保科牵头组织了一次为期十天的消防安全强化培训,将各车间班长和车间骨干员工组织在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实战演练。在培训期间既有个人的体能训练,也有消防水带的40米对接训练,穿戴空气呼吸器50米往返跑,还有以部门为单位的3人5盘水带的组合连接的集体训练。在本次训练中我收获了很多。

我们此次训练是军事化培训模式,上午训练前有3000米的跑步训练,主要锻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意志,在前3天的训练中有不少的人都掉了队,但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掉队的人是越来越少,并且跑完这3000米以后,都感到很轻松。从体力上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强。接下来就是消防水带的对口连接练习,每人两盘水带和一个水枪,接两个口和一个水枪,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开始因为动作不熟练,我们的用时都在15-20秒之间,随着训练的不断加强和深入,我们的训练成绩不断的向前提,训练中我的最好成绩到了9.96秒,于维志跑到了8秒左右。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在此次训练中于维志同志因为原来他是消防兵,他把自己所学到的消防知识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动作要领,水带的不同拿法,前进中的注意事项,接口的动作要领,等等。

在体能的训练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训练方法,有100米接力跑,100米冲刺跑,高抬腿跑,俯卧屈伸腿加s型跑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各个队员争先恐后,个个都像猛虎下山一样,没有一个是掉队的。在训练中的集体项目是最热闹的,为了集体能拿到一个好的名次,每个小组都是非常团结一致,相互协作,没有一个给小集体落后腿。我想这也是此次活动的目的之一。

火灾发生时,逃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个人防护器材也一定要会用,如果有防护器材不会用,那只能是一种摆设。在此次训练中个人的防护器材的使用和理论知识,也是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空气呼吸器是在有毒环境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个人装备,会使用它这是我们精细化工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简单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就会失去作用,只能用空气呼吸器。我们先从理论知识学起,学习使用方法,佩戴时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使用后的清理消毒,如何佩戴空气呼吸器是就合适的等等。并且在考试考核中也有这项内容。检查、佩戴、往返50米跑。用时最短的只用29秒,我的成绩是35秒,在学员中间是中等水平。

处理初期火灾时,队员的相互配合和速度决定着损失程度的大小,发现险情时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配合会大大减小损失。因此在这次训练过程中我们也有这样的集体配合项目。那就是3人5盘水带的对接,距离是100米。在此次训练中2#位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此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巴豆醛车间有我和张忠厚、曹佰峰为一小组,我跑1#位,曹佰峰跑2#位,张忠厚跑3#位。在训练时我们就发现2#位就很关键。因此我们安排曹佰峰跑2#位。1#、2#位每人都有两盘水带,需要在跑动中接口,这里面有很强的技巧,训练时我们的成绩就跑到了22秒,与化产车间这样的强队相差不多,在考试考核中我们三人暗下决心,要与化产车间争一下高低。考试中我们相互配合,积极跑位在行进中都是一次性接好口,并且没有脱口现象,最后我们的成绩是20秒,比化产车间快了一秒中,在这个集体项目中我们巴豆醛车间得到了第一名。成绩的取得固然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我自己觉得是三人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一个默契的配合,才是这次培训的目的之一。

以上的培训只是一个基础工作,在这次培训中实战演练才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我们模拟了粗苯大库泄漏后,在抢修的过程中不慎产生了火花,引起了火灾。然后展开了公司级预案。接到报警后,首先是警戒队赶到了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紧急疏散人群,禁止一切过往车辆。应急小分队到达后,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耐酸碱胶靴和手套,戴上空气呼吸器,4人一组,进入现场查找泄漏源头,发现不能处置,需要抢修抢险小分队支援,在抢修的过程中不慎有人产生了火花,发生了火灾,围堰外的消防分队立即开启水枪和泡沫枪,然后将火扑灭。由于泄漏的物料比较多,在回收时有人中毒,有应急队员和抢修队员,将伤员抬至上风处,然后有医疗分队给予简单的救治,等待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到来。在整个事故的预案演练过程中每个小分队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配合越默契,事故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在演练的过程中娄科不断的纠正,总结在演练中的错误,经过我们不断反复的演练最后基本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结果。一次一次的演练每次都在逼近现实。让我们的演练和预案非常使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