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改革成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教学管理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教学是一个基础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应该及时对小学管理方法进行调整,让其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效有着直接的联系,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来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满足学校管理要求,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建立监控体系
小学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建立监控体系,是为了监督和控制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帮助教师按照正确、可行的方向来进行教学,让教师能够朝着学校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教学管理方法中,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不仅能够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更能保证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更多教学经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管理方法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管理条例的实施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监控,这样才能达到建立完善监控体系的目的。
二、利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教学的管理方法应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进行管理,将学生的教育工作作为管理重点,并且利用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就能有效地体现出小学教学管理方法的意义。但就我国目前的小学教学管理方法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我国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区别,采用完全统一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行的,只有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教学情况来制定教学管理方法,要实事求是地对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双向管理
小学教学管理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还应将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进行适当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教学管理质量,更能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状况,间接性地帮助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得学生无法健康成长,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联系家长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尤其是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构建评价制度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教学评价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第二,以往的教师评价机制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机制十分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展现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构建新的教师评价机制需要根据学生、家长、教师自身的评价来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第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校需要对各方面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尽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需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管理开放性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现今的社会已经成为十分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现代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不断改革小学管理教学方法,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开展相应的小学管理教学活动,例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或者家长参与小学教学管理活动,最大化开放小学教学管理限度,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参与到小学教学管理活动中来,共同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
六、结语
关键词: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 新方法
一、审美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学习中去,进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实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融通。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从而能快速引导学生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如对于《牧童》这首诗而言,通过对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于自由、安然生活的神往。但是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词的特殊意境很难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种意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风轻轻摇曳着野草,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已经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相信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诗人所向往的“世界”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1.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一旦失去了审美性,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以联系的观点为出发点,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解读。因为,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方面理解,从而体会那种富含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写作的背景,引导学生在社会背景上来加强对人物形象以及整片文章的解读,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带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内在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对一些大喜大悲感同身受,但一些细节却最能够打动人,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细节美。
1.3注重在课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只能算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应注重美育的渗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多举办一些辩论赛、口语交际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展开讨论,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让他们在活跃的活动氛围中尽意驰骋飞翔。在这种活动中,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活动的“自由美”,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课堂不应该是只靠教师来进行讲述的形式课,而是在学生与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学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爱护的原则来处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要求,以关爱来对待教学的每个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堂课。
2.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健康、自由与全面发展,将学生塑造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的社会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事,而不是单纯在教室中“死读书”。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都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有想法也不愿意表达。课堂本来就是借助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问题的想法,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及时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刻意留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鼓励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回答对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供全班参考的问题,会对学生起到极强的学习推动性,会促进学生下一次更大胆地提出问题,以此来达到锻炼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在学习中缺一不可:在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本门课中,如何根据零件图的技术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数控程序,是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对理论的教与学,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强调“授人以渔”。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类比引导,举一反三,深化理解
接触数控编程之初,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加上他们对感性知识的缺乏,因此在介绍数控编程时,可将其与学生熟知的小学语类比。并通过举一反三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把指令的各种应用形式“刻”在学生脑里,解决以往学生编程时出现“不会用指令”、 “指令格式错误”、 “编程规则错误”等现象,增强其信心,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为技能操作做理论准备。
2.模拟仿真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程序段在整个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程,通过现象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引导其思考。同时,通过反复的模拟检验,学生自主完成模拟仿真作品,会产生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拓展编程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路,避免编程时思路窄、思维不灵活、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等缺点。可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并通过反例,让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总结并积累经验。
4.以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开放式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意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其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条件保障。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主设计或选择实践内容,并根据加工要求进行加工准备、编程、仿真校检、加工及质量检验工作。实训指导教师全程服务,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拓展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和培养,为步入社会后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实践验证理论,重视技能的逐步提升,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讲练结合,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讲练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学生从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本课程中,学生在首次接触数控车床时,教师要采用面板操作,程序的输入及调试,对刀及加工等边讲边练的教学法。每一个学习项目也要根据学、练、做结合的总体教学思路,学习一个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各方面的知识综合,通过仿真模拟练习、技能训练来强化所学知识。最后,要通过实际制作零件来应用和验证所学知识。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维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之间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能虚心地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应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注重启发式的提问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点出发,有序地进行问题的导入,通过问题的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索活动;第二,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要注重采取启发式的提问,在激发学生探究欲的同时,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开展搭一搭活动,针对这一活动,教师提出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教师以这一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一节知识点进行思考、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便于学生在日后碰到这一方面的应用题有更好的解决思路。
三、 运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学习的更多的是间接经验,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效率难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每节课为了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要费很大工夫,导致课堂容量也大大下降等。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容量及效率。特别是在讲解一些图形方面的东西,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及梯形时,多媒?w技术可以给学生们非常直观的印象,还可以通过变换等手法了解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处等。有了基本认识后,还可以通过演示大量的同类图形来验证学生们的掌握程度。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时间与机会。另外,对于一些立体的图形来说,小学生难以想象出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合理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 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应用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立足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 利用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探究学习
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好语文,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总结出哪些知识点适用于哪些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运用自如,必须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导入方式,如讲故事、放视频等,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课堂效率不高。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然后适当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和声音有机结合起来,使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为学生创建愉快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活动学到一定的知识。
1.角色扮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还可以指定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人物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置游戏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肯定与表扬,使他们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而在对他们提问时,则可以适当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并积极回答问题,多提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重视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并且每个组中让学生自己选出一名组长。在课堂上教师可就某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组长,让组长组织学生一起研究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问题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Abstract: Th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takes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hen proposes measur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76-02
1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平态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应该是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其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各种它们需要的人才,让他们在高职院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因此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我们在给其定位时应该保证高职教育符合平态化的发展特点,而不能脱离市场,发展超出市场要求的所谓“学术研究知识”。
1.2 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使用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薪酬制度以及处理人事关系等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学习与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工作岗位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他们,因此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1.3 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人力资源课程对于高职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职教育的目的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站在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利益上分析,人力资源课程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忽实践 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重点,而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依靠在课堂中照着书本知识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操作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采取理论演示的形式,而不会给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机会。其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这种理论知识又不能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因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这样就会为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2.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落后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此为市场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人力资源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科知识,它与市场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需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相关的内容,但是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其教学的内容并不是以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有的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甚至一直沿用比较落后的书本,其的其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相脱节。
2.3 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建立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评价还不重视,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3.1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知识,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以后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枯燥,而不愿意学习,但是此部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础,它对学生以后的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概念知识的重要性与枯燥性,根据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对于难点知识教师要侧重教师的讲授作用,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实质。具体的教学策略可以按照“合作法”教学策略进行,也就是将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教师提出相应问题,让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根据探讨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的形式可以逐步的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掌握并不是机械式的掌握。
3.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职学生一般来说社会中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的认知不足,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开展,因此人力资源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提高学生的易懂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较多的真实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将校园内的一些日产活动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例如班级干部的竞争上岗制度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真实体现,教师对学生干部的评价就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班级干部的工作范围属于工作分析范畴。可见通过将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日产生活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以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法可以锻炼学生的真实感受,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人力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现实的企业管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课本内容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将知识简单细分化,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实战能力提供了以此很好地锻炼机会,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3.4 导入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弥补教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断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产生,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跟上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5 打造“双师型”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教学思想等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教学改革的成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给教师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到实践第一线进行技能方面的学习或者到更高的院校接受再教育培训,并且教师也要讲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性的东西贯穿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飞虹.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2(6).
[2]李珂.高职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0).
关键词: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仪器分析是用精密仪器测量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随着学科的不断渗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分析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一些高校将仪器分析课程设为许多专业的基础课,使学生适应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
仪器分析是我校制药、生物、化学、环境、食品等专业的基础课,包含的分析方法多,如色谱、极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等。这些方法名称近似,但原理完全不同,而且各方法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知识点散,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或抓不住重点。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讲授仪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加之学生的知识功底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使得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本文以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中心而展开具体的改革,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
1.优选课程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是从事制药、生物、化学、环保、食品等检验分析人员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是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制药工程、中药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学品、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十多个专业都开设仪器分析课程。从学科角度讲,仪器分析技术比较深奥且内容十分细微和复杂,但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该课程只是一个专业基础课,不是专门从事该专业领域,目的是学习专业相关仪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教学要求相对偏低。
因此,教学内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在课程教学时应先根据教学对象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的基础上分配课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我们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设为几个专业的共同章节,然后对不同专业再增加章节内容,例如医药类专业加开红外光谱法,环境类专业增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这样既可以满足各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仪器分析要求,也解决了课程内容过多而学时相对较少的矛盾。
2.开展仪器分析的教材建设工作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师实现优秀教学之本。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仪器分析教学的体会,我们充分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组织编写出版了《仪器分析》教材,以满足相关专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初步构建了具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自身特色的仪器分析教材框架。
3.采用“实验”-理论-实验的教学思路
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验很关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的安排和设计,将理论穿插于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课程录像、现场教学、实际操作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先“实验”,体会操作技能并和注意事项,然后用理论解释现象和分析原理,在提问和讨论中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任务提高操作技能。
4.结合生产实践,开展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是指将企业生产内容与教学相结合,实际上主要是使实验教学内容与实践生产相挂钩,部分的模拟生产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在教学中,课堂实训的内容可以根据生产实践来设计,比如药厂质量检验室的仪器分析内容、食品苏丹红事件、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教学实习中利用时间较为充足的条件安排一个完整的产品分析过程,比如在实习中将药厂生产的药品拿到实训室,结合日常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完成药典规定的检验项目,要求取样、制备、检验报告等程序与药厂完全一致。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参观企业实际生产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
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
1.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的作用
由于本课程涉及较多的仪器结构、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模拟和实验图谱分析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模拟辅助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模拟和演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理论;同时还可以方便地处理和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和图谱。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静态图像动态化、微观模型宏观化,在《仪器分析》的方法原理、概念和仪器构造、工作原理的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多媒体教学引进《仪器分析》课程,能够有效地增大教师授课信息量,图文并茂动画、声音等都会加速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多种形式理论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作为多层次广范围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重点讲授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实现本课程基础性和创新性双结合的特点。灵活应用大班讲授、小组研讨、课后自学、小组汇报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
3.引入科学、合理、系统的考核评分标准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除了期末闭卷笔试外,将课堂提问、技能考核也纳入课程综合考核, 通过合理、系统的考核评分标准制定,既能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又能全面考察学生,防止部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实际掌握欠佳的状况。期末闭卷笔试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课堂提问主要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技能考核用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结语
我们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接受各方面仪器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随时随地深入课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不断地总结积累科学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不断改进,为进一步深化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家亮,李耀仓.《仪器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夏静芬,唐力,叶汉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仪器分析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2(2):156-158.
[3]杜甫佑,阮贵华,李建平,等.以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州化工,2011,39(3):177-178.
[4] 熊小莉,何平,张廷红.关于《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 5):102-104.
[5] 杨小林,叶爱英,丁敬敏.《仪器分析》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6-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财经类;计算机;交叉学科;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TP301-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行业、证券股票走热,财经类院校成为热门,学生报考自愿也偏重选择财经的会计学、金融学,证券财务管理等专业,同时财经类院校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呈现一片大好局面。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都重财管类专业忽视或者不重视工科的专业发展,表面看专业特色鲜明,实际却是“单腿走路”。按着科学发展规律来看,是不科学、不健康的,只有共同重视,共同发展,学科之间交叉[1]学习,让所有学习的专业内容成为学生的大脑助手才能更佳适应未来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等。大多数财经类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很好的将计算机和财经有效融合、升华,而是和其他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方式如出一辙,没有有效地将财经知识和计算机结合运用,导致学生毕业与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大多数财经院校也呈现财管相关专业就业率高,偏工科专业就业不理想的情况。
基础上述原因,以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提出以计算机专业知识辅助财经类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建设教学培养方案,并逐步实现财经类院校工科专业特色以适应未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课程改革
通过我们对金融市场进行抽样调研,对国内几家大的银行、证券公司进行走访得知目前网络安全、高级网络维护是金融市场特别注重的,这是因为近些年来网上的电子银行系统和证券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借助通讯卫星、微波电路、电缆光纤、DDN专线等公用通信线路进行组网,实现数据传输。从技术角度讲,网络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微波和卫星等都有可能被窃听。而依靠盗取个人电子银行账号、密码以及境内外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缺陷,实施对金融计算机网络[2]的攻击:或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侵入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偷阅、调用或修改数据信息;或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卡、证犯罪等。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极具破坏性,可给金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的高级人才。所以我们将专业方向偏重与web网络方向结合,新增开设《网络信息安全》、《高级网络维护及程序设计》《UNIX/AIX操作系统》《INFOXMIX》等相关课程,删掉数据库课程《SQL数据库编程》,增加高级网络数据库课程《ORACLE数据库》,其适用Linux、Solaris、Windows、AIX 和HP-UX Itanium等操作系统;新增《Java web程序设计》、《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目前最适合网络开发和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删掉除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以外所有与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并且适当开设结合计算机应用的金融,管理类相关课程。这样使得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方向性、目标性。
2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改革
(1)加大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建立模拟银行证券公司的机房,实际操作模拟防范网络攻击:如防范盗取储户存款;防范虚设账户;防范转移资金;防范篡改银行计算机的原始账务记录,防范扩大资金余额,防范虚冲存款,防范盗取资金;防范窃取计算机密钥、口令等机密信息。
(2)与银行证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走入企业深入了解银行证里面计算机专业方向相关都在做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实习期间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更加密切,实现企业需求无需外录,毕业直接上岗。
3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教材改革
大多数非重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基本沿用工科院校教材,独立编写教材的基本很少,这种情况取决于学校教师力量薄弱,老教师基本职称都已是教授,大多不在编写教材,年轻的新教师没有能力编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理解教材里的专业术语能力不一样,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教学证明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好,老师将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编写成教材比沿用它人教材效果更佳。
老教师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把各个学校优秀教材汇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把教学中总结的经验,重新编写适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根本之道。
4 教学理念与教学团队建设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向银行证券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深造专业知识并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平时加强专业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也可以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老师和专家之间更紧密的进行技术之间的交流。
5 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设计,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涵盖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一定体会;这个过程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财经类院校优势专业如会计、金融、统计有了交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培养了必要的专业素质。
6 结束语
我们以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将课程、教材、实习实践内容结合本校自由特点进行大胆深入的取舍,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合了计算机、财经管理等多学科实现了学科交叉应用,体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
市场决定经济走势;市场决定大学培养人才方向;市场需求是学校跟随社会发展、推陈出新的根本动力,是培养财经类院校应用复合型人才本质驱动力。跟随市场需求的教学改革也是大多数财经院校工科类专业发展的根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农业院校信科专业课程设计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12):1672-5913.
[2]陈承.金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2002(03):1007-2985.
关键词 课程改革;纺织品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教学
一、确立“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源自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就是“教、学、做”合一,即“寓教于做”,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种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进行学习。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纺织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任务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意识,能够初步具备进行纺织品市场调研、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划、产品设计、公关销售等岗位技能。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架构设计,理论课模块立足于纺织品营销所需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大量行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与教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所有实训项目的设计既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又结合学生的实际。
纺织品市场营销课程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学模块的设计如下:
理论课模块:纺织品市场营销概述;
实训课模块:纺织品市场营销理念;
理论课模块:纺织品营销环境;
实训课模块:纺织品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纺织品营销环境;
理论课模块:纺织品目标市场策略;
实训课模块:纺织品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
理论课模块:纺织品营销策略组合;
实训课模块: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
理论课模块:新产品设计;
实训课模块: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新产品构思,将其概念化,并形成新产品开发文案;
理论课模块:产品销售;
实训课模块:模拟销售场景,现场推销;
理论课模块:活动策划;
实训课模块:参与纺织品促销活动,制订策划书。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采取这种方法实施教学,使模拟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给受教育者尽量多的模拟机会,让他们在模拟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才干。例如,在推销的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设置了一个仿真的纺织样品现场销售场景,学生既是推销员,也是购买者。
情景一:看而不买
应对策略:首先针对顾客的需求,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强调服务的及时、方便;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产品的说明书、宣传品供顾客了解。
情景二:接待结伴而来的顾客
应对策略:细心观察,明辨主次;统一意见,当好参谋;主动、热情、耐心。
情景三:接待脾气粗暴的顾客
应对策略:冷静对待,彬彬有礼,得理让人,和颜悦色的讲道理,恰到好处接待。
学生在仿真现场工作过程中,作为推销员,他们必须灵活运用有关推销的技巧,掌握顾客消费心理,针对目标市场(人物)的需求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销。从而使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推销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作为购买者角色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销售员的语言、体态对自己心理的影响,了解推销的知识与技巧,同时对顾客购买时的心理状态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2)案例教学。教师结合纺织品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实施教学,是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市场营销的真实性、 实用性以及复杂性,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教学中的案例内容进一步延伸,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如在讲到纺织品营销环境这部分时, 教师引入了浙江纺织品服装集聚案例,纺织品看绍兴柯桥,湖州织里童装,嵊州领带城、海宁皮革城,女装看杭州,男装看宁波,嘉兴看丝绸,并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利于直观深刻地理解营销环境变化对纺织品经营的重大影响。
(3)深入行业实训.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课外行业实践实训,中国绍兴柯桥轻纺城得天独厚,我们学校有一大批高品质的校外实习基地。例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柯桥纺博会”产品展销策划,参与学校招生宣传营销策划,组织学生进行“柜台推销”或“上门推销”,节假日顶岗实习、节假日调研、开设“格子铺”、在淘宝上注册手机套商店,让学生亲身经历营销从了解市场需求开始到售后服务的整个市场营销工作流程是如何操作,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的。既能有效的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很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三、小结
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本位的传统模式,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对纺织品营销课程的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逐渐消除了畏难和困惑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编排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学力,将实际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给出具体任务,在任务中介绍有关的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领悟所学要领,解决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即:弱理论,强实践,最终达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