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

第1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 思考

一、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经过十多年改革计划的实施,总的来说,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相当大的阻力,同时还面临极其多的问题和困难。总结起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国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方案

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极其复杂的工程,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改革方案的前提下,地方改革试点很难推进,直到目前,关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有关事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仍然没有确定相应的具体的改革思路,只是有指导性的、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原则。由于没有统一方案,地方政府只能是先试点再摸索着逐步推开,但是地方政府不敢深入全面地铺开改革,也不敢有所作为,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由于各地方具体制度不同,于此同时也不敢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解释,怕地方制定的相关政策会与今后中央出台的政策有所抵触,到那时地方将面临巨大的转制成本。目前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各有关部门心存疑虑,可以说是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从而导致我国近些年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两难的境地,进展极其缓慢。

(二)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触及了广大职工利益,遇到很大阻力

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触及了广大职工的既得利益,在此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几乎都没有涉及到职业年金或补充养老保险方面,只是涉及到基本养老保险,并且其方向正在逐步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体系逐渐并轨。在当期我国事业单位没有补充养老保险的状况下,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待遇上相差距离过大,因此他们担心自已的养老金在改革以后待遇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因此对改革的态度非常消极。如果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整个改革就无法顺利有效的推进,因为他们不仅是改革的对象,更是改革的推动者。

(三)财政投入逐步减少,基金支付压力逐渐增大

建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家减轻负担,从当前事业单位的实践来看,其结果也是如此。在人事部门确定的养老保险金待遇几乎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投入陆续减少,并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改革后养老金完全依靠基金积累获得,因此我们可想而知基金的支付压力有多大。就近几年来说,一些地方的基金可能略有节余,还可以继续维持,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相对的增加,而在职人员增加逐步减少,从而出现支出增多、费源减少的现象,甚至极其可能会出现收不抵支、不堪重负情况。在目前财政不兜底的情况下,有部分地区只能向当地财政暂时借款,入不敷出现象趋于严重,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基金的承受能力都要受到严重过的考验。

(四)管理体制分散,效率低下

在1998年之前,各地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工作。但是在1998年之后,事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要求,该项工作部分开始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除事业单位的进人计划、离退休审批、机构编制、工资管理等职能保留在人事部门以外,其他主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执行。

人事部门审批的离退休人员的数量、进人计划以及机构编制等情况,是社保部门确定基金待遇的管理、发放和征缴的主要依据。然而人事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可能会为一些退休年龄不符合标准的职工提前办理了退休,不能充分考虑到基金具体承受能力。这种在职能上的脱节给相关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不便。

(五)待遇与缴费联系不紧密

目前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下,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上缴,在退休时,基本养老金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来计发,同时还可以按月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根据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一定值计算出来的金额,支付时限为120月。由于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的计发仍沿用按工龄计算的传统体制下退休待遇的办法,没有进行配套改革,参保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只与个人缴费挂钩,与单位缴费完全不挂钩,从而严重影响了单位缴费的积极性,基本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原则。目前的这种制度从义务和权利对等的关系角度来说,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

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几点思考

(一)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统一的改革方案

在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实践基本上是从各地先试点再推开,由于缺乏统一方案,地方政府普遍反映改革推动乏力,甚至达到举步维艰的程度。然而一些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执行的的顺序上来说与我们是相反的,也就是先在国家的层面上进行方案的制定,以及立法活动,然后再将法律在各个地区进行推动。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试点之路,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此方面的进展并不是很大,需要结合各个试验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继续观望,还是积极推开。如果国家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减少制度转接成本,对各个地方的不同做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规范,使改革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深入和发展。

第2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提法一经公布,立刻在社会上特别是网上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他们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养老金改革到底怎么改?更多的人担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是否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养老金。

普遍关心的

三大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人们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关心三大问题:

一是怎么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是“就高”还是向低看齐?据最新统计,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仅1080元,有人测算认为这个数字“远低于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社保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上不能下”。因而,只能是提高企业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看齐。而且考虑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以来已增长近17倍,财政收入从不足3000亿元增至逾6万亿这样一个事实,事业单位养老金攀升幅度并不大,因此应该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国家的好处。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将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向更低水平工资看齐的“均贫”。人们无疑会非常痛苦。

二是为什么公务员游离改革之外?一位网名叫“天行”的网友说,“如果把公务员也纳入到养老金改革的进程中,就会既有效消除事业单位人员的阻力,也能起到带头作用。”

三是事业单位人员关心自己是否应该提前退休?由于担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待遇大幅度降低,一些事业单位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盘算:是不是该提前退休?

试点方案正在论证中

据了解,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先期开展试点地区,对如何改革,还在进行方案论证中。

专家透露,广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具体方案目前还处于收集数据和进行测算阶段,尚未形成具体草案。改革将体现这样一些原则性的内容:

―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就已经按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目前,还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这些公益性单位的情况有差别,其养老保险如何改革,首先要分类明确哪些向公务员方面靠,哪些向企业方面靠,这是一个前提。

―多项措施保证平稳衔接。对于将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事业单位,新旧办法如何衔接?专家介绍,新办法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待遇照旧发放不受影响,可能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为此,在基本养老金计发上,将有“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对此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留给各省进行试点。

―通过“职业年金”等保持待遇总体不降。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退休待遇差别较大也是事实,从长远看,改革后的总体待遇能否大幅下降?权威专家表示,设计“职业年金”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加法”而不是“减法”。国家目前还未出台具体规定,但“职业年金”类似于“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运作得好,其待遇还可能超过目前水平。

山西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郑其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山西省将先对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分类打包,执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一种将划入企业,比如自收自支的单位,也可能包括新闻媒体,剩下的才是事业单位,这部分单位是由财政负担,从事公共公益事务,没有收入。”他说,有的媒体报道养老金大幅降低太不负责任,一些网友言论也太过激烈。“今后企业养老保险金还会上调,事业单位养老金也会增加,改革肯定是朝好的方向改,不会是增加矛盾。”

改革着眼点不是降待遇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点不是降待遇、“甩包袱”,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靠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3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理论依据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帕累托最优理论的基础之上命名的,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

帕累托改进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源配置中是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规定来实现的。具体措施是由在职职工间、退休职工间,以及代际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帕累托改进,以更好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出社会公平,考虑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在改革过程中实现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内容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依照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的比例为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具体情况确定,个人缴纳的比例为缴费工资基数的8%,由单位代扣。其中个人账户的做实起步比例为3%,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份可以适度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蓄额只用于个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若参保人员死亡,则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2、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的工作人员(新人),退休后可按新方案标准领取基本养老金。在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且实施后退休的,个人缴费年限达到15年的工作人员(中人),按照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3、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了实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样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应根据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动,相应调节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

4、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了促进多层级养老保险体系的的建成与完善,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水平,在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参照企业职工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营情况,增加职业年金投资收益。

5、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调剂的试点省份可在改革伊始同步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三、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重重,严重制约着经济和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延续性受到了严峻挑战,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过改革完善。

1、养老保险体系碎片化,统筹层次低

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城乡二元化和城市双轨制的问题,导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局面,难以实现统一管理,也容易出现其他问题和矛盾。在城市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并立着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无法统一管理,导致管理机构臃肿,企业与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无法流动的困境。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目前实行县级统筹分级管理模式,各级经办机构不能进行基金的调剂,省级也没有建立起调剂制度。

2、财政全额缴费,支付压力巨大

在缴费环节上,原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而事业单位则是由所在单位缴费,个人不用交费,也就是由财政全额缴费,在老龄化背景下,长期来看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对于国家财政的支出压力具体可以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的征收与给付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用征收难;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给付机制不完善。

3、替代率过高,待遇政企不公

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退休金待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仅没有体现出公平与效率,反而引起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事业单位几次大规模的调资,更拉大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收入差距。

四、推动山西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建议

1、加强“统一”促进养老保险金平稳过渡

山西省目前的缴费和计发标准存在地域上的分散化,各地区由于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缴费和计发标准,因此统一缴费和计发标准是首要任务。其次要扩大政策规定;最后还要统一改革对象。

2、确立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

遇水平和实际购买力平稳衔接,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资金的供给问题。为了防止在资金问题上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鼓励个人账户进入市场投资增加投资收益,二是快速建立和完善职业年金计划,通过二者的市场化运营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保值增值问题,减轻养老金的供给压力,同时还能促进我国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3、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一要选择合理的投资监管模式;二要促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方向法律法规的完善;三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锋.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分析与设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2]郑秉文.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路在何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5).

第4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工资 困境 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范围非常广泛,且类型繁多,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区别。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我国多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继行政机构和国有企业改革后,事业单位从性质上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现状并不理想,改革效果差强人意,速度缓慢。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情况

绩效工资指以在职员工的工作岗位为主,依据岗位所需技能含量、劳动强度、责任高低、作业风险等级,结合劳动力价格以及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来确定工资定额,根据职工劳动成果及工作时间支付劳动报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01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计划,绩效工资改革对事业单位员工有激励作用,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有着很大帮助。改革计划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滞后,起步较晚,缺乏理论依据,所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情况并不理想,在很多方面仍需完善。

二、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困境

我国事业单位呈现繁而杂的特点,绩效工资改革涉及到的事业单位众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员工工资改革情况复杂,且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理论研究滞后,并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改革中面临诸多困境。从当前改革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改革意识,收入分配思维滞后,甚至对绩效工资改革存在排斥情绪,对绩效工资改革产生了错误认识,对改革政策存在质疑,导致改革计划难以顺利实施。另外,多数事业单位缺乏绩效考核体系,普遍在岗位分析、绩效指标、绩效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分析差异性较大,岗位和绩效指标明显不一致,岗位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偏差。从绩效方案设计方面来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大规模事业单位岗位多、职务杂,工作性质、责任定性与区分存在困难。绩效方案设计若存在问题将给绩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起职工负面情绪,给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带来阻碍。另外,从绩效指标来看,更缺乏操作性和可比性,难以制定统一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

三、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困境应对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实际改革现状并不理想,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所以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对策措施,促进绩效工资改革。具体改革前应进行改革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目标,稳固改革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改革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科学内涵,使事业单位能够对绩效工资改革有一个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改革政策和新的市场环境。另外,政府应组织事业单位改革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消除抵触心理,使其能够配合改革工作,帮助相关人员掌握绩效工资改革知识,使其熟悉基本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在具体改革中,考核体系设计要坚持公平、公开原则,让员工参与考核监督,满足员工知情权。岗位分析时要走标准化路线,制定科学岗位说明书,对事业单位进行定性,分析各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确认岗位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对岗位进行分类,给每一类岗位进行规范,对不同类别岗位设置不同绩效考核指标。指标选取要遵循科学化原则,以绩效工资设计方案为导向,以岗位分析结果为依据,不仅要考虑工作结果,还要考虑工作环境、个人态度、未来绩效、工作相知等多个方面。此外,指标要精确,清晰易懂,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反映员工工作情况,要以可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绩效指标应与报酬金额挂钩,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中不仅要以员工为单位,还要以部门为单位,针对不同考核对象选取不同考核方式,从而提高考核绩效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之,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事业单位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应积极适应新环境,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计划。

参考文献

[1]王斐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员工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29):209

第5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这项涉及数千万人的改革瞬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舆论普遍认为,《条例》将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基本框架,徘徊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终于走出实质性一步。然而,短短数日,牵头制定条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就开始推出让人侧目的“辟谣”措辞。

人社部负责人表示:“《条例》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至于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另行研究确定。” “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原则性规定”究竟能不能制约和影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辟谣”反而使得改革陷入争议不断的漩涡之中。

事业单位改革本已有基本路径的设计。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按照方案,第一步是先对事业单位队伍进行分类,其中行政类事业单位可直接并入机关单位,按公务员对待;经营类事业单位则直接转为企业,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接。最终再逐步实行与目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

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从2011年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部分转为企业或划归政府行政机构;2016年至2020年,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

从2013年至今,各部委牵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多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座谈会。各地方政府都被敦促按计划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并做好与相关行业体制改革的衔接。

看似清晰的路径之下,为何推进“步步惊心”、面临“乌龙”指责不断?

政府向公益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未来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也是国际通行的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然而,改革的设计链条中出现了“断裂一环”。

上述《指导意见》的要点在于,将事业单位本身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按照国际惯例,“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是对政府所购买的公共服务进行的划分,而非对于机构本身进行的划分。政府购买的是公共服务,并非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改革的出发点本应是引入市场机制,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改为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购买。提供公共服务的应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只有资质的合格与否,而无等级划分。公共财政的购买原则是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并非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的级别。

这点貌似细微的差异,会导致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6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一、关于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中部分尚未涉及的机构设置和调整

1、区委“610”办公室作为区委、区政府处理问题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的简称,也是区政府防范和处理问题办公室,挂靠区委政法委员会机关。

2、区广播电视局保留不变,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3、区体育事业发展局保留不变,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4、区档案局(档案馆),为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由区委办公室管理。

5、组建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6、区经济协作办公室为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区发展计划局管理。

7、区移民办公室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区民政局管理。

8、区委办公室对外挂区扶贫老区办公室牌子。

9、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外挂区外事办公室牌子。

10、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区老龄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区委老干部局不变。

11、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作为区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挂靠区政府办公室。

二、关于非独立机构的设置形式及班子配备

1、合署办公机构

(1)一套班子,一个党组(党委)两块牌子,两个印章。

(2)合署机构的行政正职配备一名领导。任命两个合署机构名称的职务(不含纪委机关与监察局),副职领导互不交叉兼职,分别按两个不同机构名称配备。

(3)综合性、公共性科室(办公室、纪监、政工、财务、后勤等)不重复设置,相关事务统一管理,业务科室可合设,也可分设。

2、挂靠机构

(1)有牌子,有印章。

(2)挂靠机构的正职领导由主体机构的正职领导兼任,专职副职领导可按主体单位副职规格配备,专职副职领导可参加主体机构的行政、党委(党组)班子,挂靠机构不另设党委(党组)。

(3)综合科室不重复设置,相关事务由主体机构统一管理,挂靠机构业务工作相对独立,根据任务轻重设置相应科室。

3、对外挂牌机构

(1)有牌子,有印章。

(2)其牌子名称上的正职领导原则上由实体机构的副职领导兼任,不再配备副职领导。挂牌机构不定级别。

(3)职能并入实体机构后,一般不单独设置专门职能科室,如业务特殊,也可设置专门科室。

4、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

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其规格与政府工作部门相同。

三、关于部门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

1、保留机构和变更机构名称的部门

由新任领导班子负责本部门机构改革“三定”意见的研究制订和上报工作,并组织实施本部门人员的定岗分流工作。

在“三定”意见研究起草过程中,涉及部门之间重要的管理职能需要转移调整的,由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

2、合署办公部门

由区分管领导召集合署办公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机构合署办公的具体工作方案。由新任领导班子负责制订和上报“三定”意见。

3、挂靠实体机构的部门

由主体机构的班子研究制定“三定”意见,以主体机构的名义,上报“三定”意见。

4、相关机构合并共同组建新机构的部门

组建新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区分管领导召集下共同研究新机构的组建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由新组建部门的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实施,统一制订和上报新机构的“三定”意见。

5、并入实体机构对外挂牌或并入实体机构作内设机构对外挂牌的部门

由区分管领导召集接收部门、并入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机构整体并入的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以接收部门为主,并入部门配合,共同作好并入交接工作。由新任领导班子结合划入的行政职能,统一制订和上报新的“三定”意见(挂牌机构不另制定“三定”意见)。

6、由原事业单位直接转为行政机构或由行政机构直接转为事业机构的部门

由新任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制订本单位新的“三定”意见,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好资产的清理和交接工作。

7、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

由新任领导班子研究起草部门的“三定”意见,提交议事协调机构讨论通过,以办事机构的名义上报“三定”方案。

8、部门管理机构

部门管理机构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三定”和人员定岗分流工作,“三定”意见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予上报。

上述机构的人员定岗分流工作,均在组织实施“三定”方案时,由新班子统一组织进行。

四、关于部分委、局更改名称、撤并、行政职能划转后,原归口单位的隶属关系问题

1、部分委、局仅更改名称的,原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其隶属或归口的关系不变。

2、合并组建或机构并入的部门,合并前或机构并入前的原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统一划归合并组建的新部门或并入后的新部门。

3、部门行政职能划转到其他部门的,原与其职能相关联的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也随之归口到职能接收的部门。

五、关于机构改革后印章使用问题

1、机构改革后设置的部、办、局(含对外挂牌机构)的印章统一按正科级机构规格,使用直径4.2厘米(含外框)的印章。

第7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差额事业单位的水库管理单位,如何在这场人事改革中谋求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事改革带来的变化?将面临重大挑战。该文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淄博市;萌山水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较大变化,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特别是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了以往的“铁饭碗”和“终身制”,实现了人员的“能进能出”,全国3000多万的事业编制人员也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虽然《条例》没有明确工资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险制度,但依然标志着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合淄博市萌山水库的管理实际来说,应当在认真研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单位发展的方向,给出积极地应对。

1纠正落后观念,积极转变管理思路

1.1要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与创新,得益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实践,在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过程中,任何居于改革潮流之中的团体、组织或个人,都应该开拓眼界,反观自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何组织,不管是事业的、企业的、民间的或是政府体制下的,都应当遵循发展的规律,任何违背潮流与发展的必然会停滞不前、直至被社会淘汰。具体到目前的事业单位来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和人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每一个单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改早与改晚的问题。

1.2要积极转变管理的思路现代人事管理视人力为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是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开发职工的潜能,以不断激发其工作动机,不断完善其工作技能,使人力的产出最大化。总之,解决认识问题,一要明确事业单位改革是必然,二要明确改革要以“人”为中心展开,从“人”上下功夫。每一名事业单位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理智地选择与适应。

2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事业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奖惩等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根本上打破铁饭碗,提升全员团队意识和执行力。在推进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稳步推进,稳定发展,改革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计划、一步步地推进。目前就水库来讲,要划好分界线,归好实验田,原事业管理的严格按事业管理政策和上级决策稳步推进、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要积极探索思路,为单位改革积累经验。通过平衡规范的管理探索,在确保水库基本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推动水库事业加快发展进步。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1找准问题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有公益性、服务性、公有性、实体性的特征。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已经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政事不分,职责不清;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管理自不到位;机构性质行政化;价值取向偏离;管理不规范;人员无法进行合理流动;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等。要组织学习《条例》,让水库全体职工明白改革为什么,改革怎么改,改革难在哪儿,改革带来什么,以确保职工支持改革。

3.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要建立岗位管理体系,制订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部门职责,让职工知道该干什么。2)建立工作管理体系,制订管理标准,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让职工知道该怎么干。3)建立工作考核体系,明确奖惩制度,提升员工工作执行力和积极性;按要求修订基础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进出、职称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等制度。4)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以优化岗位配置、完善薪酬体系为中心,激发工作热情,活化工作氛围,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5)深入岗位调研,全面开展岗位分析,理顺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充分考虑员工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结合每个岗位的工作条件、素质要求、工作内容、职责任务等,制定岗位优化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编制体系。重点岗位定岗定编,有效避免岗位配置的随意性;逐步探索岗位活化、流动机制,在部分岗位试点定期轮岗、竞争上岗。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实现能上能下。6)按照中央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适时推行薪酬体系改革。以岗位分析和优化配置为基础,逐步探索与水库管理发展相适应的薪酬体系,充分考虑岗位差别,结合每名员工的实际价值体现、业绩贡献等,逐步建立结构清晰、分配合理、科学简捷、激励性强、兼顾保障的薪酬体系。

3.3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强化执行力、提升管理质量为目标,以安全生产和经营服务为重点考核内容,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地开展好检查考核工作。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4找准突破,积极探索

4.1实行企业竞聘上岗水库领导敢于实践,周密部署,印发了《企业岗位设置方案》《企业管理岗位设置方案》《2014年度企业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竞聘动员大会、报名及资格审查、竞聘人员抽签、竞聘演讲及答辩、评委打分及分数统计、组织研究、聘任形式顺利开展了企业干部竞聘,使水库的一批年轻骨干力量走上领导岗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此次竞聘对今后岗位合理流动、优化组织配置、激励员工职业发展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中,这将有力解决水库企业职工的职称聘任问题。

第8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一、方法步骤:

1、学习动员阶段:(10月27日-11月1日),集中时间组织学习《青岛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等相关文件,认真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对本单位事业编制人员的情况进行摸底、科学设岗、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2、组织实施阶段:(11月2日-11月5日),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要求,按照“公开、公正、民主、依法的原则”,做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签定聘用合同、做好后续工作,完成改革人事制度的各项任务。

时间安排:11月3日上午由街道处级领导、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社区代表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和作为聘用的依据;11月5日前完成聘用合同的签定工作。自收自支人员暂不签定聘用合同。平安路幼儿园聘用合同的签定工作,由幼儿园定出具体方案,提交党工委研究后再行执行。

3、总结整改阶段:(11月6日-11月8日)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自查自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接受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二、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事业单位改革,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办事处为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庞明刚同志为组长;纪工委书记王兵同志为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宗立祥同志、工会主席陈德钧同志、员时鸣华同志、党政办主任王立新同志、政工科科长王好南同志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

第9篇:事业单位改革具体方案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时按质,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