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教育信息化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信息化总结

第1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第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1、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数字柯城”和“数字校园”建设目标,认真制定信息化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师资培训为切入点,以硬件建设为支撑,以实际运用为抓手,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教育信息化为目标,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了硬件和软件设施,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组织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方法,逐步发展了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成新知识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2、建立了学校网络信息中心,以校长带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班级电教设备管理规定》、《*二附小网络教研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常抓不懈。坚持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商讨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用严格的科学管理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保驾护航"。

具体分工如下:

一、领导小组

顾问:*

总监察:*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下设机构

办公室主任:*

技术组组长:*

信息组组长:*

第二,健全设施,管理到位,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近几年,学校每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较大的投入,今年我们学校所有的班级及专用教师都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并对一年级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一年级7个班全部换上了48寸的液晶电视,学生基本上每天都能享受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在全校已有90多台的笔记本的基础上,学校于20*年1月,再次为新进的老师采购20来台笔记本,使每个教师人手一台,解决了以前办公室老师用电脑排队情况。同时新增了2个无线网络发射点,提高了网络覆盖率,让每个教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进行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的程度。20*年11月,学校对四楼的电脑房进行重新装修,采购了56台新电脑,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对原先的计算机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搭配、调整,以便于充分地发挥每一台机器的作用。今年起,学校电子备课室也全日制开放,提供给老师使用,且使用率相当高,学校的硬件设备的价值与效用得到充分地体现。学校的网站、教研平台、办公系统等容量日渐增多,为了保证这些系统的稳定,今年学校又新采购了一台浪潮服务器,保证了网站等服务的正常运行,也太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构建良好软件环境,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信息资源保障。

现代化硬件设施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要使它们真正地发挥作用,离不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对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用购买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统筹安排。

一方面有选择性地购买一些大型教育教学资源库(如《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和一些专业的教育教学或管理软件(如"浙大校校通软件"等);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依托网络和学校信息化教育实践,自行开发和建设各类教育网页、网站和资源库。如通过利用网络收集、整理或下载一些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教育软件以及将学校原有的电教资源数码化等手段,我校已成功开发出了如家政教育等校本信息化资源,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和特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9月,我校开通了*二附小网络教研平台,里面包含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师的学习资源(教案、课件、课堂实录、课堂评价、学期评价)等栏目。要求每个老师的教学反思、评课等内容及时上网络,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为此,学校还出台了网络教研考核办法,每个月对各教研组的网络教研情况进行考核。如今,我们网络教研平台已经发表了4300多篇教学日志,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的资料。今年年初还成功举办了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

另外我校负责主办的两个学科网站在20*年区优秀学科网站评比中获得好成绩,畲族民族风情网获得二等奖,中国家政教育网获得三等奖。

第四、落实培训,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我校是较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的单位之一。几年来,学校不断发掘信息化管理潜能,运用"内网外网并举"的策略,努力将信息技术的管理与交流展示潜能变成现实。

今年下半年,为了参加省优秀教育网站屏蔽,对网站版面进行了全新的改版,提升了网站的档次,并对原来网站的栏目进行了重新组合。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电子照片,随着学校的发展,它的内容在不断充实,质量正不断提高,每天都有大量的网络访问,学校网站已成为一座沟通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的电子桥梁,成为受到师生、家长及社会欢迎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校的各个部门、各学科和班级也都在校园网上安了家,通过它,不仅可以查阅学校的最新新闻资讯,了解学校的主要工作安排和班级情况,利用各教研网学科资源进行互动的课外拓展学习,通过网上留言或校长信箱等方式与学校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社会各界对二附小的教育进行关心、支持、监督与帮助。

如果说外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外的一种展示和交流层面上,那么内网的作用则更着眼于校内教育管理的高效运作。为发挥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水平,更好推进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学校于前两年就建设了无线网络,开通了*二附小网络办公系统,经过这两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完全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实现和保障了校内的信息互通。教师通过内网可以随时查阅各种校园通知、公示公告、活动安排、学习有关文件、下载学习资源、信息、传输文件,或进行小组讨论、召开网络会议等等,进入Blog论坛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反思。这就有效打破了时空制约,极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同事督促了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内网平台自动、真实地为学校记录下了成长的足迹,无疑更有利于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不断反思、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效加大民主办学力度。

2、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培训考核为抓手,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理念与基本技能

学校每学期都集中培训电脑基础知识、期未进行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校本自培,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落实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现在全校所有班级以及专用教师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学评选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存档电子文稿)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信息化教育为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早期的多媒体教学的成功实践,在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注意到了它的局限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将目光投向了"网络",信息化实践开始从以演示为主的多媒体层面逐步转向了以学生自主参与、信息互动为特征的网络化层面,使课程整合的多样性、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取得新突破,更好地顺应了新课改的实践和要求。

五、高度重视,深化信息科技学科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我校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信息信息技术课,还开设了二个兴趣班,确保每一位学生每周至少接触电脑一次。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习得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区信息科技竞赛活动中,多人次获奖。

六、面向未来,正视困难,坚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信心。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编制管理的规范化,使得学校本已超编的教师队伍严重的阻碍了具有更高信息技术专业能力人才的引入,势必影响学校在信息化工作推进中的步伐。

学校已经重视了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的人才,在指导教师的校本培训上往往是低层次的反复,教师们制作的课件水平还不高,很少出现比较成熟的课件,特别是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良好的课件;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的探索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往往还是教师零星的探索。而这一切,即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加大教师参加区级培训的力度,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校本培训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在教导处举行各类学科教学比赛活动中,应更多加强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策略、方法等的研究,由点到面,提高教师实施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意识。

校园网的开通和不断完善,给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了康庄大道,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才刚刚起步,校园信息化还任重而道远。为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我校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资源库、开发利用各种新的学习平台,在以后我校会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并通过网络与各地网站加强联络,争取更多的近程和远程的资源共享。

我们相信,校园信息化将使我校师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出现新的飞跃。

2009年*二附小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数字柯城”为目标,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现代教育科研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在高水平上快速、协调发展。

二、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必须继续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强化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鼓励放大教师积极投身“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研究中。

2、完善网络平台,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1)重视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一方面以网络为宣传阵地,从细微处着手,扎实建设网上德育教育阵地,全面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年”创建工作;一方面以“家校通”实施家校联系制度,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规范网站常规管理,网站版块责任化,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做到信息畅通,努力使学校网站服务教育、宣传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3)继续建设并完善家政教育网。

(4)继续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在学校资源平台上不断积累各类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不断为学校教学应用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信息平台。要继续添置教学光盘资料,同时,鼓励广教师积极投入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热情,逐步丰富学校信息资源中心。

(4)继续网上教研平台建设,提高校园的网络教研氛围。

3、以教学应用为重点,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为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4、丰富学生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5、“以新技术推进新课程”,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广大青年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本学期要继续大力开展辐射式的校本培训,以点带面,着眼于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究,结合辅导组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引领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网络必须的技能,积极培养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领头人,以些带动广大中青年教师探索网络环境课改的思路和方法,以此凸现现代教育的新亮点。

第2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一、政务信息化工作情况

去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三)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新增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扫描仪、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电脑知识和电脑业务、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打好人员基础。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四)加强服务,完善功能。我局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教育工作特色,让外界了解长安教育工作现状,我们落实了专人对该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电话、电子信函的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及时回复群众的来电、来函。二是切实加强对我局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以及服务功能的开展,及时把我局的基本情况,工作思路,及工作动态在网上。

(五)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今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今年,我局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教育信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提炼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政务信息,使信息报送质量和总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把基层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全市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总结出来,及时进行勾通反馈上报。

(二)着力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工作。按照区信息中心安排部署,及时更新维护好门户网站,上传各类信息,重点加大对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部门动态、疑难问题解答等信息板块的信息上传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及时更新“长安教育网”信息和完善网页结构内容。

第3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废料管理师学会CIWM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建筑技术师学会CIAT会员及CIAT亚洲中心委员会委员,刘镇在专业设计领域具备丰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10多年国内外产品与可持续设计决策及项目管理工作经验。曾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两年、英国拉夫堡大学教师四年。其后获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及建筑工程学院全额博士研究奖学金,并于2014年取得该大学博士学位。

此外,刘镇还是Andrew Baldwin教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曾任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第四任院长、创新建设和工程研究中心总监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地政学院院长,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杰出会员,现为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英国的关门博士弟子。曾获全球建筑建造信息化领域英文核心期刊常务副主编、国际科学与技术期刊主编特邀担任该两份期刊论文评审。刘镇为国际钢铁协会(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后更名为World Steel Association)所研发的基于真实钢铁厂的虚拟现实钢铁厂和数字教育在线游戏这一项目曾连续获得2004年“欧洲学术软件奖”和2006年英国皇家工程学院教育创新奖。为全球建筑设计和商业咨询公司所开发的交互性模型和数字化模拟内容的英国曼彻斯特Ancoats区中心区域信息模型项目为其赢得了2006年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师协会奖。

除在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外,刘镇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造诣。曾为拉夫堡大学召开的国际BIM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学术演讲,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作主题学术讲座。至今,刘镇荣获了英国各建筑相关学会及组织所颁发的8项BIM培训证书。12月5日,刘镇在重庆召开的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中国西部区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上作特邀主题演讲“英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对中国建造产业的影响”。

留学生:你觉得英国在建筑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刘镇:诺曼・福斯特所成立的Foster and Partners是全球第一的建筑设计公司,在中国上海也有分公司。我在读博期间,有幸采访过这家公司的合伙人。通过接触我发现他们对整个流程化设计都有一个很精确的控制。每一道工序流程、每一个设计细节,他们都抓得很紧。并且他们对我们所强调的建筑设计里面“知识的可循环利用性”已经管理得很好了,就是会把上一个项目所做的知识信息用到下一个项目中去或者存储起来。他们的这种信息管理是我博士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我认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一个方面。

留学生:你为国际钢铁协会所研发的一个项目曾连续夺得两项大奖。能谈谈该项目的设计吗?

刘镇:其实帮助国际钢铁协会获得的这些奖项,我们只是用技术的手段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在他们当时看来是无法实现的项目。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钢铁厂它是多么的混乱、多么的肮脏。甚至有些钢铁专业的博士生他自己都从来没去过钢铁厂。所以,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把钢铁厂三维虚拟化(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用在线的方式使没有去过钢铁厂的人都能够体会到钢铁厂的环境、钢铁加工的流程。这个游戏上线的时候,因为中国的几大钢铁公司都派出了员工加入到这个游戏的竞赛中,所以他们也是这个游戏的一部分。

留学生:你个人对可持续设计有什么看法?

刘镇:关于可持续设计我必须要强调一下,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做过一个讲座,当时我说可持续设计在(国内)名词概念上有一些混淆,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清晰化一下。可持续设计 是一个很广的层面,它包括三层:第一层绿色设计、第二层生态设计、第三层可持续设计。当你回看这三个词时,会发现有些杂志,甚至是设计期刊会把它们三个混淆而论,其实这是错误的。绿色设计只解决单一问题,如材料、能源和减费;强调你用的材质或材料是不是可循环、是不是环保、是不是对生态环境危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生态设计解决一系列的关键环境影响因素,如材料选择、能耗、可回收和耐久性,在这个层面又加入了我们所说的“生命周期”里面的所有阶段对以上环境因素影响的考量及成本,质量和外观需求。可持续设计加入了一个社会层面(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它是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留学生:你能简单谈一下你眼中的英国教育吗?

刘镇:其实我之前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副研究员的时候也有教过香港学生。然后我在拉夫堡大学任教期间,就拿香港学生和英国学生作了一个比较。香港学生也是用英文上课的,他们很喜欢揪老师的毛病、挑战权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言论。而英国学生,如果你给他们一个方向的话,他们也会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不会那么顶真,还是会非常的有礼貌。所以在这一层来说,英国学生还是比较好的,这也可能与英国比较轻松的社会氛围有关。

此外,英国教育体系在教育本科学生时,以拉夫堡大学为例,它会要求我在上每一门课时都要有一个很书面性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质量保证”。因为学校认为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确保自己的教学是符合大纲、符合学生需要的。这也意味着每一堂课,我都要对自己的东西进行评估。我在批改学生的课程作业或者考试作业的时候,也必须提出这样一个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必须要告诉学生他哪些地方错了、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需要改进,并且在旁边还要写出“我建议你……去改善”。我觉得这个点很好,它是以如何改善学生做得不足的地方为目的的(因为对与错有的时候只不过想法不同而已)。

留学生:你认为未来的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刘镇: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了,设计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生存下去,如何以传统艺术与设计理念去和电脑技术抗争。但是我个人觉得不管怎么样你头脑中的想法、你的Idea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电脑科技不管如何发展,它永远代替不了你大脑中的艺术创造力。电脑只会按照程序的流程来运行,它不会以一种知识沉淀、文化修养的方式去建造一个Idea,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设计人员是无法被替代的。

留学生:你在产品设计方面,对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要求?

刘镇:产品设计包括的层面比较广,像日用消费品、工业品等都是产品的一部分。如果是面向未来的话,我们一般认为最前沿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设计。也就是说,产品设计的层次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如平面)或是具体的产品构建上,它是基于信息化主导的、内容定义的产品设计。

以日常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家庭用户体验和中央智能(我们所说的智能家庭、智能大楼等)相互对接的一些信息化家电产品时,设计师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以解决个人家庭问题为导向,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留学生:你个人是如何看待“跨界”这一现象的?

第4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教学;意义;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28-02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滚滚扑面而来,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正在影响并改变着学校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乃至师生的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因此,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并将在较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与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

3、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对农村初中教学的意义

由于我们的工作单位在农村,虽然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但是农村的教育信息化的条件和设施还较为简陋、简单,目前,只是建成多媒体课堂,因此,我主要谈一下利用教育信息中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意义。

1、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时一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用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很难讲清楚,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把抽象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同时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样优化了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静态的书本呈现方式,通过播放图片、动画等,努力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课堂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好的课,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联想。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多媒体教学能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活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的眼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里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探究性活动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但是有些探究实验会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地开展,这时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4、多媒体教学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生物复习阶段,老师应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把课本前后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加强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构建知识网络,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更好地将课程内容浓缩。既生动形象,又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列表、画图、擦黑板和用一大堆语言来描述的时间,还可以促进信息的提取和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可以看到,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将带给农村孩子最新鲜的知识信息和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教育资源,加上农村孩子受环境制约,无论是在家庭或在学校,接受知识和学习的空间较狭窄,而随着农村教育信息化逐步渗透,甚至普及,学校的现代化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资源匮乏的状况将会逐步得到改变,农村学校师生与城里师生一样能够通过网络或教学光盘获取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同样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第5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89-02收稿日期:2016-01-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信息化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剧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积极做好哈萨克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必经过程。哈萨克族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加上现有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制约使得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因此做好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任重而道远,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一、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主要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信息技术掌握应用及培训情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方面。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呈现明显的落后性。虽然受政策倾斜的影响,哈萨克族各地学校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设备,现有的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但也面临着更新换代不足的尴尬。并且在信息资源的投入与开发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信息硬件资源的建设上,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对不足,两者之间难以完成有效对接。其次,教师信息技术掌握应用及培训情况不理想。教师信息意识不足,课堂信息应用程度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培训与指导,基础教育信息化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再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乐观。现有信息技术管理与维护人员相对缺乏,学校领导对基础教育信息化重视不够等都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最后,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努力不够,信息化与课程教学脱节,文理科课程资源整合优势不均衡,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来说,哈萨克族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发展初期,制订有效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既存问题的根源分析

1受区域发展影响明显,呈现不均衡性

我国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整体上趋向良性与光明,如果从宏观层面评价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其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课程内容的丰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也一度成为制约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哈萨克族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产值对比中差距明显,这种经济的不平衡性直接表现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层次性差异。这种层次差异的直接影响是不同地区、不同区县、不同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在长期的差异作用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趋于停滞。

2受既有经济水平制约,资金投入存在困难

哈萨克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比较明显,资金投入始终是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但是用于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资金仍显不足。造成资金不足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历史上欠账较多,巨大的经济缺口对现有的资金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在沉重的负担下艰难前行,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是现有设备运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更新换代的缓慢,造成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中断,从而干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3信息化关注意识不足,往往重建设轻应用

哈萨克族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重建设轻应用的趋向。错误的教学倾向使得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既定投入难以发挥实际教学促进作用,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始终得不到本质上的提升。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观念落后,协调能力差,使得彼此之间相互钳制,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投资效益的转化,因此既定的信息化教学目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4资源重复性建设严重,信息建设资源浪费

我国哈萨克族地区基础教育不理想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资源的重复性建设。这种本该避免的资源浪费加大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压力。此外,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兼容性差,不同产品之间不能完成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使得信息资源维护成本提升,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浪费。

三、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1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信息关注,做好信息维护

要想真正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建设理念的更新。从方法论上寻找解决当前信息化教学问题的突破口,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信息化面向的对象为学生,因此其目标定位上也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对目标的重新解读与确立,增强当地政府部门与学校领导的信息化关注意识,做好理论宣传与引导的基础上带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信息维护,我国哈萨克族当地信息技术管理与维护人员相对缺乏,成为制约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障碍之一,必须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维护意识,构建起安全稳定的信息环境,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从而推动当地信息化校园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有做好理念的创新与信息技术的维护,才能实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2加强系统配套,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机制创新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与配套服务及保障机制的完善度有密切关系,后者是前者正常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做好制度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才能推动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创新,实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我国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为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完成了对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配套机制。在具体机制的创新中首先加强组织的协调,完善信息配套,对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开展,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渠道的畅通。其次做好项目的论证分析。对项目建立、实施及验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论证,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再次做好资金的合理使用。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多渠道进行资金筹集,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最后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最终效果的评估分析。对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树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监督的实效性。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系统配套与制度保障下的机制创新,做好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的建设。

3坚持实践导向,深化服务应用,推动信息教学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必须落实到应用中,在实践中得到考核与验证。教师只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中,才能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与对接,才能真正提升当地教学信息化水平。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确保信息化理论、方法与研究的融合,建设与应用同步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好信息化教学成果的检验。其次要做好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带动信息化。最后要树立一批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作为其他学校与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借鉴与参考,通过示范发挥榜样力量,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坚持实践导向,才能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落实。

4树立人本理念,加强社会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教学支撑。哈萨克族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充分认识到教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直接推动作用,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与素质,构建起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哈萨克族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师资的培养应突出针对性与操作性,以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升为培训目标,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的教育培养,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灵活选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从而真正提升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也客观上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哈萨克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代表,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做好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通过对既存问题的根源探讨,提出了四大解决策略,以期对哈萨克族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与参考。

参考文献:

柳春艳,傅钢善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电化教育研究,2014,(3):33―37.

杜娟,王宁生态视野下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7):63―69.

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第6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 环境与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并且达成了共识。普遍的认识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由此认识引发的学校的普遍做法是,加强各种技术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教师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深感疲惫。但普通的教师无力改变现状,较重的压力使教师无奈地敷衍应对。我们在与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中发现,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提不起兴趣,分析原因发现,教师为了做好多媒体课件,必须参加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利用学到的一知半解的多媒体技术去做多媒体课件,非常费时费力,甚至影响到自身专业和对教学教法的学习与研究,但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不得不花大力气拼凑课件。

对于拼凑课件、应付多媒体教学的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这是教师“懒惰、不勤奋”,甚至是不努力工作的表现,从而制定相关的制度,督促、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必须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好,这样才能上好多媒体课。

二、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出现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不能单一地认为这是教师素质的问题。平心而论,教师都在为成为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工作,但在每个学校的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总是有适应和不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教师。能够适应学校现行体制的教师,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代表学校管理者的要求,而大部分不适应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教师,始终无法成为学校的教师。现行管理体制造就的优秀教师固然是非常优秀的,但如果管理者换个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师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使大部分教师都能适应,相信学校就能够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角度的改变,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清晰,思路更开阔。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分析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从分析教师需要什么、学校的管理应该如何创新的角度,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起来,总结如下。

1.学校没有统一的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标准。

对于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许多学校在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如何上好多媒体课,学校认为课件制作的好坏就是多媒体教学的评判标准,但在课件的优劣评判上很含糊。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学校盲目地管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混乱。

2.学校忽视了教师的困难和需求,过于强调和依赖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在没有统一认识和标准的情况下,盲目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在迫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教师施加压力,让教师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创造价值。而对于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学校并没有较好地给予解决。

3.学校管理部门削弱了自身应该为教师提供资源、创造环境的服务和创新管理的职能。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更需要管理者根据教师的困难和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教师所需的技术支持平台和政策环境。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三、用系统的观点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作一个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人员、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平台是四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系统中,人员因素是最基础的因素,他们是教育信息化的执行者,人员中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除了人员的因素外,系统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软件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统一认识,学校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的作用,只强调教师个人的作用,而对于教师对教学资源及环境、平台的需求甚至是教师的困难有所忽视,由此形成的局面是一线教师在支撑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担负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正常运作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应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各因素间有着相互影响和信息反馈。正常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也应如此,作为系统发展的执行者的管理人员对教师有着较强的影响关系,但这种影响关系不是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关系。管理人员在一线教师信息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制定政策、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创建教师需要的环境和平台等方式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系统中的重要影响关系。这些不同的影响关系组成了一个闭环式的教育管理系统,共同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线教师的需求分析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执行者的一线教师时常处于被动教学的境地。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有着较强的需求,甚至有着较大的困难,总结如下。

1.教师有对教学资源如与课程配套的软件、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多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案等有着较强的需要。

因为对教师而言,获取或制作这些资源单纯依靠教师本人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且有相当多的教师有着这方面的需要。

2.教师有着对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强烈需求。

在培训方式上,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给许多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其他个人或工作上的相关事务而无法系统地学习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学校组织得比较多的是课件制作技术。据教师反映,他们很认真地学习了一些制作技术,但由于课件制作涉及的技术过多,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始终不能够做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但教师们又不能很深入地、系统地掌握课件制作技术。

3.教师的困难。

由于教师一方面要顾及授课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抽出时间专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件制作技术以便制作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教师们期望学校能够有专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机构为之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减轻对多媒体技术的恐惧和压力。

五、对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明确教育信息化系统发展运行的规律,分析教学人员对发展的需求,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上采用创新式的管理方式。

1.制定合适的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通过调研与考察,教师们比较乐意接受的是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网络,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且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随意,且不会漏掉培训内容。集中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解决教师自学遇到的问题。

关于培训内容,我们的观点是,教师们应以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为主,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培训应以电脑日常应用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处理与使用为主。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作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和培训内容。

2.学校成立课件制作平台(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技术指导部门,在教师们准备好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设计后,依据教师的申请,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指导和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服务。该机构可以聘请学有余力、爱好多媒体设计的学生为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这样做的好处: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将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多媒体专业人员的指导,课件的质量必将有大的提高;教师依据好的教学设计,配合资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必将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能够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还能够丰富教学课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当然,激励措施、多媒体教学比赛、研讨等手段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多作分析,对多媒体管理制度多作创新,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多作支持,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多作激励,那样,学校的教育信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冬玉.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0-33.

[2]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7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我中心学校共计6个班,公办教师21名,学生73名。拥有计算机室1个,办公电脑21台,全部接入光纤网络。因此,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势在必行。在我校电教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电教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做如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注重职责管理工作,定岗定责,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中能各施其职,保证电教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不断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的各项相关制度。完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各种网络平台。

3、注重校园网络的维护,确保网络的畅通、正常运行。保证学校有关活动信息及时上报,并上传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及时做好学校网上信息的更新。

4、加紧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我校网络学习平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形成规范、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库。

5、注重培训,努力提高运用水平。我校在推进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认识及运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依托平台,强化拓展

1、依托网络教研平台,强化教科研建设。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不仅使学校的资源得到了充实,及时了解教学前沿性问题,同时多数教师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从中受益匪浅。

2、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途经,一种策略。教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我们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组经过多次学习与探讨,确立了今后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和重心:将不断完善校园平台的多项管理建设、学校教学平台建设、学校资源库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建设等。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专业人员的短缺,致使好多网络故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校园内网建设不能开展,导致学校一些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力争人人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会制作常用课件的一些软件,能制作简单的课件。

2、积极争取资金,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

第8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 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第9篇: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教育部门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初具规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误区,本文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资源建设方面,开发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其中数字图书馆、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走在国际前列。并且移动教育的逐步启动,也大大地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因为中国的手机用户要远远大于在线上网的人数。

    其次,在建设标准方面,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推出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为异构系统互连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了可能。

    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日前建有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5所、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80个,还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2010年,要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现阶段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水平要有明显提高。2020年,真正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支撑。包括形成支持我国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知识共享渠道和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部分领域的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上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误区

    纵观教育信息化近年的建设,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简单的总结就是“投入高,增长小”。

    1.重硬轻软现象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教育信息化几年建设总体程度来看,基础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的建设步伐,使软件匮乏成为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的瓶颈,从而导致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处于一个低水平。同时也存在在落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只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处理速度,仅仅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手工管理系统和业务流程,而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其量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的劳动,其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

    2.资金问题,影响信息化的普及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资金一直是困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不管是基础环境还是软件环境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以政府投入和自筹资金为主,吸引资金的范围比较窄,再加上地区经济状况差异使得有些区域投资捉襟见肘。再就是一些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主要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意识淡薄,思想保守,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依靠国家和赞助来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不知道用市场理念或方式来解决,从而制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3.教育资源质量不高

    开发人员与一线教师或者资源使用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使资源的建设资源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资源建设本身有其特殊性,投入大、资源组织复杂、建设周期长、收效慢,种种因素导致教育资源建设一直没有质的变化。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数量众多且良莠不齐。

    4.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中西部的地区差异。单从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看,东西部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差距较大,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各高校和中小学的信息化发展很快,基本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城域网;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信息化的投入明显不足,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而且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提高的障碍。

    5.信息化资源的维护与安全问题

    资源是由人来使用并且从中获利的。但是某些地区和学校现有的管理人员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偏低,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为此,对全员进行培训,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教育改革的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有就是某些地区和学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忽视标准和安全,给信息化的发展留下隐患。因此,要加强标准的贯彻宣传,安排信息安全专用建设经费,加强信息安全工作。

    三、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提高教育界各级领导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模式的改进,促进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涉及学校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程序的变更等许多敏感性的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作用及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从而引起相关人员的抵制和不合作。目前教育界很多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因此必须让教育界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担当主要角色,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

    2.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作用

    通过主管当地教育的部门推动和示范点取得的成绩,可以非常有效地推动信息化在整个教育行业、区域中的应用。因为取得了成绩,其他地区也可以效仿,节省人力物力,使软硬件的结合点恰到好处,不浪费资源,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培训骨干,全员参与。抓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是建网、建库、建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师资队伍是成功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建立了信息技术培训班,为教师提供了应用信息技术和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平台。

    3.统一领导机构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协作,更需要有很好的理念、优秀的项目管理和优秀的建设队伍。因此必须有领导的重视和统一的组织机构、各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建设思路,考虑到各个棋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让每一个棋子孤军奋战,相互合作交流,才能够打赢教育这场持久战。

    4.注重资源建设的实用性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上,除需对现有教育类门户网站进行必要的管理外,还应加强现有网络内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因此,探索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应用水平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每一个教育资源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能够用来撑门面,我们要做到真正地使用起来。特别是不能有攀比的心理,每一个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只能形成浪费资源的恶性循环。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四、结束语

    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提升综合国力,是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找到缺陷和薄弱环节,不断整改、完善和健全,并且要从发达国家或者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国家中得到启示,使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能够与世界接轨,真正地实现中国式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伍昭嫦.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10).

    [2]钟伟.2007年教育信息化:高投入低增长[N].中国教育报,200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