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知识点范文

教育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知识点

第1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是基石,对临床类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其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其中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3]。“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三者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都是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别针对人体的宏观形态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讲解,“生理学”侧重于功能活动和规律的讲解。结构与功能是有机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在讲解结构的时候不能避免功能,在讲解功能的时候要回顾结构。因此,这三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交叉性知识,即某一知识点同时出现在其中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中。目前在职业院校中,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组织胚胎内容合二为一,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同时教学人体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将生理内容单设为一门课程。第二种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生理内容融合成“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同时教学结构和功能,将组织胚胎内容单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一门课程。第三种设三门课程,各自内容分开教学。这三种课程设置各有利弊。将相关性大的课程相融合,有利于学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理解,也避免了交叉性知识点的出现。但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加,若想在有限的教学周数内完成教学,只能增加课时,这样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感。而将课程分开,教学时间长,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但是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容易出现学后忘前的情况,且会出现交叉性知识点。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采取第三种课程设置方式。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内容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大体结构及功能;“组织胚胎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生理学”讲解各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机制及激素的功能。三门课程都介绍了激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故此部分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详细讲解。3.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内容无论在哪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中都是难点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有部分内容相似。脊髓的传导功能、小脑的功能、大脑的皮质功能区和自主神经功能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内容也大体相似。对于以上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

第2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电子白板 中职英语教学 实践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45-02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单词量几乎为零,口语练习机会较少,口语表达能力极差,更不用提阅读和写作能力了,而学习兴趣在逐步下降。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目前都处在思想、心理逐步成熟的阶段,或者说是叛逆的阶段,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代沟,如果严格管理,只会使有些学生更加反感和叛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掌握基础知识都是一项非常高的指标,更不用说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的目标了,所以教师应该从本质入手,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用纪律强迫学生遵守。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进军教育行业时,电子白板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也在不断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而且能够很快融于课堂中,能够被学生接受和喜欢,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课堂质量在逐步地提升,电子白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同时能够吸引学生听讲,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说,电子白板是教育教学的福音,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堪忧,更需要电子白板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电子白板只是教学的一项辅助工具,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在中职英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才是最关键的。

一、电子白板概述

电子白板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其把计算机、投影机、黑板等教学工具结合为一体,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并且能够把一些课堂内容及时保存下来,分为背投式、交互式、复印式、红外式白板和光学电子白板五大类,常用于教育教学中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把电脑与手写板连接起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会直观地显示在白板上,而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和操作,也会直接显示在电脑上,而且在电脑上还可以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保存,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总结,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电子白板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教学。电子白板能够把多媒体和黑板联系起来,便于教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教师身体健康得到保护,传统的黑板教学或者黑板+多媒体教学,教师都逃脱不了粉尘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电子白板,可以免除粉尘对教师健康的侵害;其次,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更方便及时地传递和修改一些临时性的知识点,比如发现电脑文件上的错误,可以及时进行更正,或者在某处知识点上即兴想起需要扩展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及时加上去,对于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非常方便和快速;同时还可以及时保存本堂课所讲的内容,便于教师在备课时能够通过之前保存下来的内容做及时的参照,避免知识点重复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知识点,而且教师在通过以往授课保存下来的内容,可以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或者授课技巧等,便于教师进行及时的工作总结,对于以后工作的调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注意力。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便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电子白板虽然是教学辅助工具,但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加直观地营造出学习英语的氛围和语境。怎样让电子白板发挥成效,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激发浓厚学习兴趣才是电子白板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践的关键。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职英语课程中“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这节课时,首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进行图片展示或者小视频放映,让学生猜想这些图片或者视频传递的信息是什么节日,这样能够很快吸引到学生融入课堂,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一边放映,一边在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而且还可以添加对一些节日吃什么食物和节日习俗等的知识讲解,或者引申一些历史人物、情景故事等,使多媒体与电子白板融为一体,把这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书写出来,以及与之对应的图片展示出来,图片和文字更直观地展示了所学内容,从视觉、听觉、联想等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大脑记忆细胞,使所学内容轻松易懂,学生自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而且电子白板还能直观地展示一些小游戏,在课堂互动环节,或者学生学习激情不高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做游戏,通过这种放松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习激情。

(三)在电子白板下形成互动式英语教学。电子白板可以不用拘泥于课件内容、课堂形式,随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课件内容的更改和调整,这种及时的作用更方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这种动态性的随时调整课堂形式、气氛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更利于教师设置情境,通过音频、图文等内容加强学生的参与强度。

比如,在讲解“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节课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的结合,设置一个情景模拟冒险,让学生描绘出“Toby”的冒险路线,先通过电脑把场景中的一些地点设置出来,但是要打乱顺序,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之后在电子白板上对这些地点进行连线排序,或者先采用听力的形式对冒险之路进行放映,让学生先熟悉一遍路线内容,并自行对路线进行描绘,再把正确路线展示出来,之后再对每一个地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印象,巩固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容。这种动态互动式的课程对课堂能够轻松把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样化,很容易提升教学质量。

(四)电子白板可以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评价。英语教学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水平的,所以评价是对英语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中的疏漏,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在复习阶段也能更好地整合知识点,进行整体结构的创建。复习阶段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英语知识点较多,且比较零碎,容易出现混淆记忆,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建立一个复习结构框架,并且其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添加,把半学期或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全部整合归类,对于一些相近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对比记忆,更加系统完整地呈现学习知识点,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加深记忆,而且当教师发现之前的讲解内容有所遗漏,也可以在复习阶段着重讲解。这样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很容易印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不仅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提升学生复习期间的学习效率,而且培养学生对总体架构的把握,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理解学习内容,不仅仅是通过记忆,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的规律。

比如,在识记一些固定短语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遗漏一些介词或者用错介词,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形式,对一些重点词汇或者介词进行专门的添加或者去掉的直观的演示动作,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远远比仅仅是口头上的强调所产生的效果要大得多。因为可以借助电子白板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加深记忆。

总之,电子白板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要如何实践好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电子白板的研究,使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投入更多的实践应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相关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爱萍,李雪.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4)

第3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笔者反思以往的语言知识点教学,觉得也有一些问题:①在知识点的突破上比较肤浅,围绕考点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准,讲解就事论事。②教学手段单一,容量偏小。③仍是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④缺乏配套的分层设计的巩固性练习,很多内容要求偏高,基础较差学生难于适应,语言能力发展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语言知识点教学实践重新进行了思考,提出如下对策。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言知识点的处理上,笔者原先总是引导学生从开头翻译到结尾,于是造成句句皆重要,句句讲不透的局面。为此,笔者打算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先汇总出来,重点讲解相关的句型结构和重要单词和短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句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第三模块第一单元文章中这句话:Once out in the street, she walked quickly towards her usual bus stop。 一出来到大街上,她就很快地朝她往常乘车的汽车站走去。Once out in the street 相当于 Once she was out in the street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在从句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时,从句可省略主语。如Once (it is) seen, it will never be forgotten.又如Once (he is) in bed, he’ll fall asleep.

通过学习例句,再要求学生自主翻译下列句子:

1、从山头上看,这座楼更漂亮。

When seen from the hill, the building looks more beautiful.

2、若被邀请,我就去参加那个聚会。

If invited, I’ll go to attend the party.

3、水加热时就会变成水蒸气(steam)。

When/ Once heated, water will change into steam.

4、尽管他很富有,他从来不浪费任何东西。

Though rich, he never wastes anything.

以上句子的难度有一定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上手,以通过造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重点讲解,来逐一解决难点,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自主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分析比较,建构知识

在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可以头头是道,却不必面面俱到。注重学生疑点的讲解,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例如第三模块第一单元学习名词性从句时,其中的同位语从句和第一模块学过的定语从句很多学生产生混淆,所以在讲解时必须结合定语从句一起讲,否则在引导词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问题。如W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y had expressed.又如W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they would come to China again.第一句中的that 就是引导的定语从句,可省略。而第二句中的that就是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不可省略。在讲解时可先告知学生它们的区别,也可通过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总结它们之间的差异。

三、围绕重点,结合考点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围绕重点,结合考点,让学生在把握重点中体验考点,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例如第三模块第一单元有这样一句话:The face that she saw was that of an old man。她看到的是一张老年人的脸。此处不仅仅要告诉学生that 作为代词的用法,而且还要同时配上it/ one/ ones/ that/ those的用法讲解,并配以相关的练习。

四、自主练习,当堂巩固

在课前应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巩固练习和强化练习,适当联系一些高考试题,在讲解后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还能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题技巧,这不但能促进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由于高中的课程表排得很满,因此要做到。

五、设置教学情景,体现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遭到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给学生留下消化、吸收、反思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去思考、多联系,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创新的观点。教师可根据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强化记忆,对高考中占分较多的写作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另外,每课结束前的5分钟可让学生交流收获,提出问题。

六、利用多媒体,扩大教学量

第4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作为既定国策,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受到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广大学生也盼之若甘霖。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系统地塑造适宜教育的大环境,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一、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进行革命性的观念转变

以人为本要彻底取代以钱为本、以权为本,成为社会价值导向的主流。人才不等同于高学历、高职称,坐办公室不比在车间劳动高人一等,社会不需要过多的“管理者”,更需要一流的创新人才、创业者和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后者经过努力也可以变为前者,墨子、爱迪生、斯宾诺沙、爱因斯坦、倪志福就是典型的例子)。对家长来讲,孩子有自身的爱好、特长和潜能,要让孩子学自己所爱、走自己的路,不能强求孩子学这学那拔苗助长,他们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做“人上人”,而是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成才。现在成绩好并不等于将来前途好,因为高考方式和内容已经开始逐步改革,社会对人的衡量标准将不是分数、学历。对教师来讲,教书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崇高的事业,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影响到民族的未来,学生没有教不好的,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待学生应该平等,教学应是互动、开放、活泼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大惯性,但是素质教育正在逐步占据主流,教师自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不能陷入应试教育泥淖不能自拔。

二、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不尽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

国家要改善农民、农民工国民待遇,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保障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要通过优惠甚至免费的职业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为创业致富创造适宜的环境,精简机关和冗员,杜绝灰色收入、黑色收入,鼓励人们不“吃皇粮”去创业。要扭转低成本、低工资、低价格、低质量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创造,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工人的技能化、知识化,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就业需求带动职业教育。只有社会差距缩小,人们的选择面才会更宽广和自由,高考不再是独木桥,素质教育才能立稳脚跟。

三、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我国升学方式和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小学、初中不需要升学考试,就近入学就可以。高考内容和招生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素质化:内容上,现阶段还只能以笔试为主,要拓宽知识面、降低知识点的难度、深度,减少标准化的选择判断题,增加主观题,加大人文学科的分量,降低外语和科学科目的解题难度,增强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形式上,发达大城市和名牌大学可以试行自主招考,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通过口试、面试、推荐、综合测评等途径录取分数不高、具备优秀综合素质或特殊才能的学生。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平时表现与高考成绩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测评体系、廉洁的招生班子、透明的招生过程让高素质的学生进入大学。评价机制的改革要以高考为龙头推广到基础教育全过程,“好”学生的标准不应再是听话、分数高,应将富有爱心和正义感、学习兴趣和能力强、知识面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擅于创新纳入评价内容,将考分制转变为综合评价的学分制。

四、素质教育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改革和优化

在小、中学阶段,要确保音乐、美术、体育的课程量,将学生的体育锻炼日常化,增加社会实践内容,恢复并加强劳动技术课,将外语课由做题背诵型向说写阅读型转变,自然、物理、化学、生物要实现课堂讲解与自然现象观察实验的结合,将数学课由解题型向“概念为主、解题为辅、逻辑为方法、理性为根本”转变,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课传播先进文化和做人道理,加强思想品德、政治课端正世界观、公民养成、理性启蒙(主要是哲学思辨能力,高中要恢复哲学课程)的作用,发挥高雅艺术、经典文化的教化功能(在校园内摆放名画复制品、播放高雅音乐,开设剔除封建糟粕、赋予现代内容的经史子集选修课),开设环境教育课和心理课,把对自然的爱、对人类的爱融入所有课程中。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像小学,甚至可以把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上课时间用来搞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劳动中、实验中、参观中增进知识、提综合素质。要科学编写教科书,书不能太厚而要精炼,减少不必要的辅导材料和“解题”书,增加经典作品的选注读本。教学方式要“教”、“学”结合,通过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以及体验式教学将知识自然、生动、深刻地映入学生脑海中,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式教学,切实减轻作业负担。上述进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免费等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投考师范校院,鼓励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非师范毕业生在接受师范培训后投身教育事业,拓宽教师整体的知识面和能力面,逐步配齐医师、心理专家、营养师(至少几个学校要共享一个),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引进社会成功人士、普通劳动者为学生开设各种临时性的讲座。

第5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88-0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就好像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促使教师们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和生源上尤其特别。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从在黑板上讲课变成了在社会上讲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个性,能胜任社会工作的学生,这是作为基层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目前中职学生的主要组成是中考落榜生、辍学生和部分社会闲散的青年组成。随着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中考落榜生的比例严重下滑。学生的现状就是不知道学习。另外,掌握专业知识,能学为所用,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主体的体现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如何的这个点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启发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当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延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启发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启发式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企业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给学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呢?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做了如下设想:

1.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典型案例都是教学的好帮手,如何使用这些案例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案例与实际任务结合,就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行过案例分析之后,再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要将学生可能的疑问清晰地表示出来,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3.设置合理的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练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补充设计的灵感。

4.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互相启发完成任务。启发不一定是教师提问实现的,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的集体,之间互相来启发完善各自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来设计一堂课应该会很成功吧!

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是起辅助作用的,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就需要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现状。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性格爱好是进行沟通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喜欢上课堂。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叛逆性格,这就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和他们做朋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选择和变化。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2.熟练掌握所讲科目的现状。根据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学生喜欢的是知识面广且平和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补充知识的过程,这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会很好地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教师对所讲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在学生中树立学识上的威信。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6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采用系统化和面向对象的工程化分析方法,针对教学过程,提出教学知识点的模型框架、知识点的层次结构与图结构表示,以及知识点的独立性问题。这对于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点的定义

知识点这个概念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是在70年代以后,以人工智能科学、认知心理学和思维科学为理论基础,构建智能教学模式,建立知识库,涉及到知识点的划分问题。他们或者是按书本的章节将知识从大到小进行划分,构建网状超文本知识库,或者是完全按照知识之间逻辑关系将网状知识库分层的方法构建知识库。由此,知识点被定义为“描述教学领域知识的完整的教学单元称为知识点”。知识点可以看作是阐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学单位,同时包含相关练习及相应多媒体演示课件、相关知识链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如一门课程中的某一章、某一节,甚至某一节中的字、词、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规律、观点等都可作为一个知识点。

知识点包括单位知识点和复合知识点:在结构上具有不能再分割的框架结构的知识点称为单位知识点,而由相关的一组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点称为复合知识点。在不同的知识层面上,单位知识点和复合知识点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一般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来学习新知识,这是由知识点的构成特点和人的认知特点共同决定的。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因此,将知识划分为各个独立的知识单元,特别是将复杂的知识划分为最小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找到某一知识项目的起始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心理学家苛勒认为,学习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现认知的自然单位,但是他始终没有说明这种自然单位是什么。按笔者理解,这种自然单位即是知识单元或知识点。

实际上,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是构成整个知识概念的基本理解和记忆单元,或者说,它是知识的基本构件或模块。当教师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与概念分配到每个知识点时,实际上是分解了整个的教学内容,这种划分的思想有助于在宏观或微观上把握概念和教学重点。当学习者将知识单元关联起来时,就能形成概念的整体结构,并且有益于理解和复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设计课堂的教学模式,但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基本单元—知识点的设计,导致难以设计出符合学习规律的整堂课的教学模式。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针对知识点设计时,就可以发现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即当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着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使用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教学模式,逐个知识点地教学。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建模方法,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知识点模型框架、知识点的层次结构与图结构、以及知识点的独立性等问题。为各学科知识提供规范的、可操作的知识点表示与组织结构。

二、教学知识点的模型框架

教学是以某种系统的方式设计的,现代主流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主张采用模型驱动方法。模型是现实系统的一个抽象,也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所谓建模就是“把问题从问题领域转移到解决领域”的过程。

不同的模型模拟本体不同的属性,它可能是研究和描写本体内部结构的.即结构模式;可能是描写功能表现的,即功能模式;可能是描述行为的,即行为模式;可能是模拟本体稳定的常规属性的,即静态模式;可能是模拟本体的动态发展的,即动态模式。基于上述原则,模型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本质是抽象概括,舍弃具体的非本质的特征,保留本质的共性的特征,模型化的结果是构拟出研究对象的结构化框架,这种认知方法体现了面向对象(Object Orentied)的基本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是对教学活动模式而设计的,但在这个领域很少讨论知识点模型及规范。例如,知识点如何表示?它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应包括哪些主要元素?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确实很少去注意和讨论这些问题。

按照我们对教学的理解,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方法,知识点可表示成一个封装的对象模型框架,它由属性和操作(行为)所构成,属性反应了知识点的静态特征,操作反应了知识点的动态特征。知识点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按照这个结构,可把知识模型的结构与详细描述表示成图2。

知识点的模型符合面向对象的特征,通过对对象的操作,日J一以完成对对象属性的访问及修改。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构件,可以构建知识点构件库,每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及重用或新增知识点时,都应该按照此种方式(或某种方式)来访问知识点库,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及表示

知识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内涵及属性也千差万别,但教学中的知识点仍然具有共性。借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中的基类、子类的概念和继承的思想,可将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理解为现行教材的知识组织结构,即层次结构(或树结构),该模型反映了知识点的共性。在这个层次结构中(如图3所示),每一个子层次是其巨一个层次的内容的拓展,当教学内容沿着层次从上向下开展设计时,关注的区域越变越窄,分解的基本单元也越来越细。

图3所示的视图在教学语境内清楚地描绘了层次结构的定义,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来导出。对于课程内容,一般由章、节、小节和知识点等基本单元组成,它们组成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能从整体上理解与把握整个课程,并最终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知识点的树结构,我们给出稍微形式化的定义:

(1)知识点可分为几个级别(层次),组成树状结构。处于教学内容的树结构中第k级的知识点定义为第k级知识点;包含该第k级知识点的第k-1级的知识点,定义为该第k级知识点的父知识点,第k级知识点所包含的全部第k+1级知识点,定义为该第k级知识点的子知识点;处于同一级的知识点定义为兄弟知识点;处于树结构最高级别的知识点是根结点;处于最低级别的知识点是叶结点。

(2)具有不能再分割的框架结构的知识点称为单位知识点(一般是叶结点),而由相关的一组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点称为复合知识点(叶结点以上的结点)。

知识点的划分应该是领域知识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分析的结果,不一定完全与教材的组织方式一致,我们应强调的是将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知识点放人某一级别知识的下级知识点集中。

四、知识点的网络结构及表示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整个课程结构分析,可以看为树形结构。但由于知识点之间又相互关联,又形成网状结构。若干相关的知识点其内在联系构成的网络称为知识点网络。网络的节点表示知识点,节点间的关系表示知识点间的联系。

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基本单元,从学习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的过程是顺序的、转移的和关联的,所以知识点之间也应呈现类似的结构。除起始结点和终止结点外,每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前驱知识点和后继知识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关联知识点。 前驱关系可定义为:若学习知识点A,必须先掌握知识点B,则B称为A的前驱,A称为B的后继。前驱与后继关系定义了结点之间的线性结构。

关联关系可分为包含关系(Include)和扩展(Extend)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知识节点包含了另一个(或一些)知识点;扩展关系是指扩充了原知识点。

知识点关系不仅表示了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还可以用来表示彼此关联的紧密程序。这时知识点网络是一个带权的有向图,其权可在连接结点之间的边上标明。

当用图(diagram)的形式表示知识点的网络结构时,图中的每个圆点表示一个知识点,有向连线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说明起见,假设某个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呈图4所示的网络结构,图中用数字标识的节点为教学知识点,用字母标识的节点表示为关联知识点。例如结点a是知识点3的包含知识点,结点b是知识点4的扩展知识点,它们的边的指向不同。

知识点的网络结构还可以清楚地表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学习路径,例如在结点2及结点3,就有路径选择的问题。不同的学习路径表示教学方案的不同以及对相关知识点认知的不同,并以此用来指导学习进程。

五、单位知识点的独立性

当应用模块化分解原理划分知识点时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了得到最好的一组知识点设计,应如何将教学内容及概念分解到知识点?进一步的问题是,每个知识点中的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如何?知识点之间的内容关联应是紧密还是松散为好?这里面有什么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呢?有见于此,我们把以上的问题可以定义为单位知识点的独立性度量问题。

按照工程化方法,单位知识点的独立性通过两项指标来度量:即内聚和祸合。内聚是知识点中的内容相对某个概念联系紧密程度的度量;祸合是知识点间相对依赖(关联)的紧密程度的度量。知识点独立性的概念是内容分解、模块化、局部化概念的直接推广。就其单位知识点的独立性而言,我们一般提倡“高内聚,低藕合”。或者可将这个观点解释成在概念分解成知识点时,内聚是指这个单位知识点的内容都是为说明一个或几个概念而组织在一起的,而低藕合是指当一个单位知识点间的相互影响或关联较弱,当对某个单位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或定义时,对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影响较低。

在具体分解或定义单位知识点时,这里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度量指标,用以反映内聚或藕合的程度。

1.藕合的度量

.非直接藕合如果一个单位知识点能够独立地解释某个概念,而不需要其他知识点的引人,即知识点彼此是相互独立的,则称为非直接祸合。在这种藕合中,单位知识点中的内容都是为解释或阐述某一个概念而设计的,其藕合程度最低。

.内容藕合如果一个单位知识点不能独立地解释某个概念,而需要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引人与说明,即知识点彼此是强关联的,则称为内容祸合。这种藕合程度比非直接藕合要强,属于中度藕合。

.外部藕合如果一个单位知识点所涉及的概念不仅需要本课程知识领域其他知识点内容的引人与说明,而且需要其他课程或学科知识加以补充或说明,则称为外部藕合。这种耦合说明本知识点设计内容过于复杂或宽泛,并不利于概念掌握。这种藕合程度最高。

2.内聚

.偶然内聚一个单位知识点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概念,且概念之间是松散的,彼此关联性不强或者是无关的,这样的单位知识点设计显然是不合适的,它的内聚性最低。

.逻辑内聚一个单位知识点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概念,且概念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或存在其他维度上相关性(如顺序或时间上),这样的知识点由于包括的概念有多个,实际反映了知识点分解得不充分,可以将其分成更小的知识点单元,这样更有助于知识点的把握。逻辑内聚属于中度内聚性。

内容内聚一个单位知识点中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某个单一概念而组织的,冗余的信息都排除之外,且知识点的内容与规模适中,这是比较理想的知识点划分,它的内聚程序最好。

事实上,以上提到的三种祸合与内聚级别,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单位知识点的独立性如何。为我们能够更好地分解与定义知识点提供了某种度量或参照标准。

第7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之前,有人对传统教育做过这样的生动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课桌整齐排列着,一个讲台,一个老师,一支粉笔,墙壁上可能挂上几幅画。这样的教育场所,是有利于“静听”的,它标志着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只“静听”是不符合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新观念的。因而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内容,改革不适合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新形势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时至今日,有些教师还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工具,把教育过程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注重处理以认知为核心的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习惯于沿袭过去的一套做法,对新的思想和观念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师应该是改革教育现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

二、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现状着眼,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设计。

(一)职业高中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语文课作为“基础”、“载体”,与专业课密不可分,应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从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的语文教学目的着手,在各种各样的版本中对教材进行了精选,我们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教中心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出“侧重读写,兼顾听说,能力为本,训练为主”的编写意图,具有时代精神和职教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编写体系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更便于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语文领域。

有了切合实际的教材还要面对现实。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这对于重视基础的语文教学而言,影响很大。我们从近3年新生入学考试情况分析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根本达不到初中语文合格的水平。那么如何让语文学科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让学生掌握其应该掌握的知识呢?职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所选读的专业很重视,也很有兴趣,因此在让学生学好选编教材外,应该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无论是选编语文课程还是自编校本,都应该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从实际出发,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组织,以取得实效。

(二)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职业学校招生的对象是学习的弱势群体,语文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个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去教授他们,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本来就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由此可见,职校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才可能真正创设出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果把语文知识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那么,学生经历了语文知识的实践过程,就能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实践。如果是电脑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与集体的整合性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中的说、写能力与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专业化”要遵循它的原则,那就是“最佳组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专业化”教学方法时应顾及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基础略好的班学习重点宜放在“读写并举”上,可以把教材中有特色的篇目进行精读,采用自学指导法、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语文底子薄,而且普遍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需“以教带学”。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具体教法,都应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并向专业化过渡。这就看教师的“导”的本领了。我们期盼的教法效果是“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有发展智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亲身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教会学生学习”,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突破难点;培养情感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课堂,如何把握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是我们亟需研讨的问题。

一、视听并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可感的多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场景,让文字动态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展示过程,活跃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有教师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时,先让学生观看剪辑的录像——村庄下面的地道结构(形象思维),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对照课文,边读边议,边想边画(抽象思维一形象思维),尔后投影于屏幕上,学生判断正误,教师随机点拨(形象思维一抽象思维),最后请学生指着屏幕说说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形象思维一抽象思维)。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巧妙铺设,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造成的。教学难点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地突破解决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的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铺路搭桥,减缓学生攀援思维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实践证明,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第9篇:教育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工技能与实训;先会后懂;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30-02

《电工技能与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鉴于这一思想,我们坚持了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思路,颠覆传统的“先懂后会”的学习模式,采用“先会后懂”的顺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课程设计

教学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对电工知识技能的要求,即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根据中职生的培养目标、电子电工专业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得该专业学生电工知识技能的要求,如表1所示。

在得到表1之后,教师设计一些任务来包含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这样的几点:(1)完整性。每一个任务尽量独立地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功能,要能看到效果。(2)实用性。任务尽可能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定实用价值。(3)趣味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务尽可能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先进性。注意不要用到已淘汰的内容,尽可能结合目前较为前沿的知识。(5)顺序性。即考虑知识的传承、衔接等,合理安排各任务的先后顺序及各任务包含的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设计者进行综合考虑。

下页表2是教师完成的任务设计。从表2中可以看到,这些任务已基本涵盖了表1所列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

课程实施

确定了任务以后,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做中学”,使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来掌握技能,学习相关知识。教学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带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

以下通过一个例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是学习电动机控制原理的入门电路。教学时,先简单地描述一下该电路的功能,让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电路。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敢发言,可以请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先发言,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教师再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指出它的核心电路其实就是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要把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再让学生参照教师已经安装好的样品进行安装和接线。接好以后,进行通电测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开心的、有沮丧的,有询问的、有帮忙的。对学生的活动教师并不需要以维持教学纪律为由立即制止,可因势利导,分组进行讨论碰到的问题。讨论时,借鉴创造学中的奥斯本激励法,给学生规定几点要求。如不考虑机械损坏等具体问题,不允许对别人的见解进行嘲笑和驳斥,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讨论时,教师不参与其中,把学生的意见都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把接好的线路分成正常控制的和有故障的,由2~3个人一组进行查错和检测,找出故障及原因,教师在旁个别指导或指示,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人为地设置故障,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经过努力找到故障后,会很有成就感,激发出潜在的学习激情。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检查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途径查找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安装工艺和排故技巧。

这样的任务教学法,成功地实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探索,在探索中掌握知识。

课程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达到“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上课打瞌睡,到下课不愿离去”的效果。通过实践,任务教学法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情况与预期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学习动力问题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采用了增加刺激强度的方法,如布置学生安装指示灯和报警电路,分组进行独立进行功能的创意设计,仍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者乱做一气,甚至影响其他学生。虽然最后后进生能在其他组员的带动下开始思考,但总体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与预期有差距。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都是外因,仅有外因不够,还要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因,才能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改革中注意到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强调程度不够,没能够把这些因素的重视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实操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工具、器件放置进行严格要求,学生操作时桌面较为混乱,器材损耗严重,与工厂实际生产有较大差距。

评价问题 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需要完成一份作业,有时是思考题,有时需要查资料,有时是类似于传统考查知识的题目。学生解答不积极,抄袭作业现象屡有发生。学生评价有难度,如果仍按传统的方式出卷考核,很多在操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成绩很差,而一些考试较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又很弱。可见,难以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应该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如将学生的表现分成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否针对任务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工作态度(如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其中,后三项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出评价,最后给学生的成绩是综合评价成绩。这样多方面的信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

总之,在《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中,大力推广任务驱动法,采用“先会后懂”的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祥富,汤勇.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金恩培,钱守仁.如何开好设计性实验[J].物理实验,2000(7).

[3]许孟烈.对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4(16).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维修电工(初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赵正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马玉青.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