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研究者对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认识还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也显示出研究的进展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IRM)这一术语;就其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对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研究作出贡献的不仅有专家、学者,如霍顿、伍德等,还有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前者成为IRM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后者则成为 IRM 形成领域之一。
在我国,有志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 ,在西方研究者的带动下也涉及了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探讨。概括起来,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积极引进 、传播西方学者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在吸收、消化西方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见解;在信息资源管理内涵的认识上 ,我国学者在 IRM 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见端倪 。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国家和组织机构达到预定 目的,运用各种手段 ,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其理论研究将随着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深化 ,有关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认识也将逐渐明确与升华。
总之,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般地讲,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息资源”的形成, 根据有关信息资源定义信息资源早已有之,但为什么说信息资源管理直到20世纪中期才出现呢?这里涉及一个观念问题,也就是说, 尽管信息资源随着人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已经产生并广为流传,但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它视作一种资源,只有当信息资源量的积累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人们的认识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观念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仅有信息资源量的积累是不够的,这种量的积累还需要其它因素的推动和刺激;当然,这些激发因素很多,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促成了人类观念的质变,而且还直接促成了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集成发展,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技术条件。而一旦具备了观念条件和技术条件,信息资源管理就必然会在某个生长点上生成,以史实而论,信息资源管理最早的生成领域是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实践条件。总而言之,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观念条件、技术条件和实践条件是互为相关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3个条件,信息资源管理才会形成与发展。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到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最为发达的美国已初步具备了上述3种条件,这样, 信息资源管理就开始萌芽和发育,而其最早的生长领域就是美国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美国各政府部门向来有重视文书管理的传统,本世纪初开始的地方政府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临时增设的各种机构,导致了文书数量和文书管理成本的激增,对此,美国政府运用了行政和立法双管齐下的办法实施整治,其结果却意外地促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早在1942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联邦报告法案》,这是第一个控制文书的联邦政策,其目的是设法减轻公众的统计报告负担、减少报告中不必要的重复,最大限度地利用来自公众的信息。1947年,联邦政府成立了“政府行政分支机构重建委员会”,由胡佛任主席,该委员会也称作“第一届胡佛委员会”,它在1948年—1949年的存在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其中的《联邦记录法案》于1950年获国会通过,该法案涉及与联邦记录的生产和维持有关的标准、程序和技术等的发展与改进问题。1953年,“第二届胡佛委员会”宣告成立,该委员会就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据此制定了一个适应于各级政府的记录管理计划,责成每个机构对怎样削减文书进行评估。在此后20年中,美国政府还制订了许多与联邦文书管理有关的法案,其中,以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案》最为知名,它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利用联邦政府部门的记录,同时还授权公开这些记录。1975—1977年,美国政府再次成立了“联邦文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联邦和各州的政府官员以及来自商界、劳工界和顾客群体的代表组成,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就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在为期两年的工作期间,该委员会准备了36份独立的报告并提出了近800个改进文书管理的建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委员会第一次认识到,应该强调对联邦记录和文献中的数据和信息内容进行管理,他们据此发展了适合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战略,并通过1980 年颁布的《文书削减法》得以肯定和传播,《文书削减》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牌,是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它与配套建立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DMB)一道确保了信息资源管理在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实施。
回顾从文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的过程。首先是文书数量和文书管理成本的激增导致了“实践危机”,而为了解决这种危机又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从事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再应用于实践,如此螺旋式的发展和多次升华,终于铸就了全新的信息资源管理。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马尔香和克雷斯莱因曾谈到,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部门发生了4种主要变化,“第一,许多政府(和商业)组织为了实施战略规划和操作已用数据处理、办公自动化、通信技术等方面的集成管理取代了对这些技术的垂直管理和控制;第二,由于各种组织变得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内部利用,它们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规划在组织的战略规划中的整合应用;第三,设计多功能办公自动化网络的需求对于数据处理、通信、办公室管理、文书管理等方面的跨领域利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第四,许多组织在信息技术方面增加的投资要求最高管理层更多地介入对信息技术利用的监督。”而由于这些变化, 信息管理功能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转移,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文书或记录的物理控制,它更注重将信息视作组织的关键资源,而这种资源如同人事、材料、资本等战略资源一样,是组织获取成功的重要保证。可见,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积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文书管理这一特定领域相结合的产物。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立法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尽管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法律建设发展较快,如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仍处在初级阶段、法律内容粗糙宽泛、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协调性,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对信息立法的需求会越来越紧迫,因此与之相关而展开的课题研究也会日趋增多,如信息公开立法、电子商务法等。
二、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图书馆界还有着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将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高级阶段;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跨学科 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并非完全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虽然信息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随着知识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被人们所认识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将逐渐占据到主导地位。
三、信息资源管理教育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都进行了教育改革。结合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培养出将来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如基础知识的更新、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
四、电子政务
从20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步,经过 90 年代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直以来,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这些问题也阻碍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 因此,对于真正的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关键词 银行 资产管理业务 发展趋向
一、前言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渐趋,金融业持续改革,政府监督管理力度愈发严格,资产管理产业迈入高速发展与变革阶段,整体环境进入“大资管”形势下,且该格局已经对相关行业发挥作用,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业务发展方向都会有重大影响。[1]国内商业性银行具有转型的要求,希望市场整体环境公平,因此对资产管理产业更是持续关注。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将会产生创造性变革,其经营理念、产品推广等构成部分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二、资产管理行业变化
(一)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变革,传统的金融市场垄断被打破,行业限制放宽,资产管理业务范围扩大。[2]第三方管理企业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等,具备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精准定位,抓住发展机会,占据了小额金额业务、高端领域市场,成为金融市场中全新势力。在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资产管理行业参与竞争企业机构增多,竞争越发激烈。
(二)投资范围宽广
在金融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产品类型越发丰富,且具有层次特点,传统的货币和资本产品已经得到相对成熟的发展,投资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充。中国受国际化影响加深,来自国外投资比例加大,资产管理也逐渐具备全球化特色。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自身水平,适应全球化经济态势。同时,人民币也走向国际,其资本账户的革新对于吸引更多来自国外的良好投资有促进作用。
(三)重视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金融产业受互联网影响,资产管理业务也开始考虑如何增强服务质量,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当前各大购物网站、支付平台等电子商务企业兴起,向资产管理服务靠拢,同时传统的银行、证券金融机构在网络技术辅助下,创新管理模式,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内,不断融合创造性的互联网思维,设计全新产品,使服务质量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发展速度加快。
(四)业务模式多样化
现阶段,利率、资产证券等金融因素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中,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本和运用,从形式到构成都发生了改变。在资金来源方面,银行存款在市场调控下,对以往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金额较大的存单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渐占领存款的原有份额和比例,选择理财的客户群体将会转移到净值高的个体和机构中去。
三、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
(一)市场广阔
潜在理财客户源将会增多,个人或单位投资方净值更高,从而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调查显示,国内个人财富值逐年增长,数值巨大,且政府对经济金融产业尤为重视,致力于提高人均收入。[3]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所拥有的市场极为广阔,具有高净值的潜在客户将会继续增加。
(二)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政府对待经济发展问题都高度重视,对银行资产管理也支持,同时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和国际经验可以得知,资产管理业务将会接受严格监管,保证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环境。[4]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中,监督管理结构会更加科学并发挥出应有职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此背景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公平竞争,保证收益。政策的支持能促使银行逐步将资金管理业务带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并进入良性循环期。
(三)有成功例子供参考
虽然我国的银行资产管理发展时间不长,依旧在初始期,规模尚未成熟,但这也意味着国内银行可以吸收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例子,弥补自身不足之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学习优点,警惕失败或错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四、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
(一)业务模式转变
银行的资产管理模式将会打破传统模式,部分理财业务不再是附属品,理财也不再是存款或贷款的替代品,而是要发挥出资产管理的特质。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更加关注如何使价值增值,而不是存款的“冲时点”,从根本上独立出来,以全新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真正发挥作用,引起重视,变革业务模式。
(二)产品创新性
产品创新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推进器。在金融改革中,要将产品创新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净值型产品、权益类产品和中长期限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产业转向增值收益、提供个性化需求上,满足不同用户理财愿望。
(三)投资研究力度加大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银行要充分把握市场走向,从而制定出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加大投资研究力度。同时,要提升理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从交易员到经理等,都必须具备充分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市场发展规律。
(四)营销思维打破传统
在“大资管”背景下,银行打破传统营销思维,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市场。在自身充足的客源、信誉保证和政府支持优势下,借助网络支持,融合创新理念,进行产品营销和推广。要重视顾客体验,及时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偏好,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广资产管理业务,满足个人要求。
(五)风险控制增强
首先要把握住与金融行业相关的策略,将风险偏好因素融入资产管理业务中去,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保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次要重视市场风险和产品风险,针对辅助的产品设计,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判断。最后要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做好充分应对风险的准备。
五、结语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全新挑战,为抓住发展机遇,提升效益,银行必须要认清当前局面,并能够把握住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资产管理业务近期发生的变化,要明确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投资范围扩大,服务质量提升,业务模式逐渐更新。而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优势显著,客源稳定,有政策支持,同时可以参考国际上成功例子,并吸取先进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业务模式转变,持续创新产品和营销策略,加大投资研发和风险控制力度等方面。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国英,梅欢雪,王文星,等.工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金融,2012,07(02):28-30.
[2] 程鹏亮.子公司制是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必经之路[J].中国银行业,2015,08(10):74-76.
[3] 宋洁.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机遇[J].商场现代化,2015,09(23):147-148.
[4] 孙永文.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问题与对策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4,12(08):60-63+69.
[5] 王岩岫.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及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与发展[J].国际金融,2014,11(09):3-6.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曲小刚.知识经济冲击财务管理方法.中华财会网,2002
2.李会太.20世纪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经济管理,2000(6)
一般而言,盈利模式是指那些经济体通过投入一定的经济要素,取得的现金流的形式或者其他经济利益方式进行的组合,它的关键就是获得现金流入的关键。笔者就从盈利途径、业务结构、盈利方式以及成本组成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具体来讲,盈利途径就是指可以促使证券公司获得盈利的业务,也就是说,具备的盈利途径越多,从而盈利能力也就越强;业务结构则是指业务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合理的业务结构能够促使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更加均衡;盈利方式则是指证券公司通过盈利途径取得收入的媒介。立足于传统盈利途径基础之上,更优良的盈利方式能够提高盈利能力;成本控制的目标最大限度降低支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能单纯地为了控制成本,影响证券公司业务发展。与此同时,政策、国际环境、证券公司内部环境不断变化,从而也就需要盈利模式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促使盈利模式更好地顺应现代化资本市场的发展。
2 当期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盈利途径有限,业务拓展能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业务主要是依靠传统的业务(即证券发行业务、经济业务、委托投资管理以及自营业务)范畴内,且收入达证券公司总收入的80%多。从而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能力非常有限,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但是传统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这样就使得证券公司只能够很被动地去接受市场,从而就使得证券公司的盈利伴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收入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经纪业务
纵观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经济业务的收入是其主要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非常有限。由于收入结构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结构,与此同时,当期我国资产市场发展还较不成熟,从而就制约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能力。再加上证券承销、兼并等业务非常容易受宏观管理政策以及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市场需求不稳定,再加上市场交易的品种有限,规避风险的工具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业务结构,致使证券公司收入过分依赖经纪业务,深受市场行情影响,致使收入不稳定。
3 新形势下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
3.1 重组证券经纪业务
(一)改成传统经纪业务竞争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就要求营业部由过去的交易通道向着金融超市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营业部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以此来识别有价值的客户,逐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同时建立起证券经纪人制度为核心的营销组织模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优化经纪业务管理模式。首先,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改变分散交易模式向着集中交易模式方向发展,以便为证券公司的发展搭建起一个整体交易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达成整体优势。
(三)逐步拓展经纪业务的外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从而经济业务的拓展模式也就呈现出与企业联盟以及与其他行业共同成长的发展趋势。从而就要求证券经济公司要努力与当期银行等潜在投资者建立起战略联盟。
3.2 合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一)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由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往往是将机构客户作为其主要对象,但是,机构投资者因资金运营能力较强,这样也就意味着资金具备较高的成本,从而所要求的期望收益也就越高。同样道理,由于个人投资者具备较低的资金运营成本,从而所要求的期望收益也就越低,因此,开发个人理财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投资品种结构。纵观当前国际经验,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保本是不常见的,同时证券公司会将大部分委托资金投资于那些能够获得固定收益的证券,用于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这样就可以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由于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仍是坚持股票为主,从而就应该适当调整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债券和基金为主,少量股票为辅的投资结构。而且由于我国的委托投资契约通常都是一年期和半年期的结构,这些也应该属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活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不然的话,受托资产存在变现的压力,就会导致资产利用效率降低。
3.3 逐步拓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关键词】物业管理;发展趋势;产业化
现在物业管理模式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房屋管理模式,人们也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物业管理模式有着全方位的,多视角的优点,这样当我们的住房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得到解决,所以说物业管理模式是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必经之路,对于物业管理今后的发展,势必会更加正规,更加深受人们青睐。近几年来,物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生机勃勃,随着相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日渐正规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这样的变化既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绝佳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对于确定物业管理发展方向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物业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洗礼,物业管理已经作为新型的产业初步的被人们所认同,并且深得人心的服务,渐渐地征服了客户的心,但是站稳脚跟后的物业管理,将要面临的问题更加残酷,物业是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有空间的固定性,供应的有限性、使用的长期性、价格的高额性的特点。一个产业站住脚跟容易,但是能够有所发展,并且发展方向稳固最重要也最困难。在近几十年,我国居民年收入以每年10%的增幅在不断增长,消费也在以每年10%左右的涨幅不断上扬,对于我们强大的内需拉动,房地产业有着十分强劲的作用。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物业管理产业必将走上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社会的城镇化建设迎来变革时期,房地产的投资为物业管理铺开了光明的大道,在随着各种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也预示着物业管理产业必将飞速发展。这样也保证了物业管理产业的健康稳固发展,保证了物业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提高了对物业管理化的要求,能够为客户提高国际化,人性化的服务。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加入,必定将物业管理产业推向更高更好的位置。
二、物业管理服务类型的多样化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分化出不同的服务类型,主要被划分为设商业物业,住宅物业,行政物业和工业物业四大类型。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
商业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可以产生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大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都纷纷涉足其中。但是商业物业也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物业管理的服务类型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和专业服务等。但在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中基本上只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由于管理内容涵盖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到治安消防、道路及车辆管理等等,物业公司不仅仅向业主提供专业的保洁,保安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可以保证物业的正常营运,正常生活秩序不被打乱。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也仅仅就是必要工作而已,通过物业管理可以积累物业服务的相关经验,开辟物业行业的新途径,也可以对其他物业行业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提供可行性的运营模式,所以说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就是物业行业发展的资金和人力保证的最大保证之一。一些相对能力较强的公司再提供日常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着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专业服务等其他物业服务类型的开辟与探索,争取早日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对于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这几个服务类型提供的公司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小,盈利空间大,不需要大规模的推广,便可以将客户吸引到自己的门内。所谓的资产管理就是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的资产管理,保证客户或企业的财产安全问题;这样的服务是很多大客户渴望得到的,这样的服务一经推出,必将引起客户的青睐。物业经营就是通过物业经纪人或者是顾问的服务从而产生相应的业务收入。物业顾问就是一种专门的物业服务业务,他主要包括房屋估价,租赁评估,项目管理规划和建筑顾问及相应的研究工作等。这样可以使客户不必东奔西走,可避免了客户受骗的风险,直接找物业公司进行房屋估价,出租房屋等相关事宜。想要将物业管理产业做大,必须应该有一颗考虑全面的心,现在我国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营思想与经营理念相对保守,物业服务类型相对单一,企业员工没有真正的将客户作为服务的中心,将客户满意作为工作的宗旨,这样导致物业管理产业不能飞速的发展。
在国内,中航物业就是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中航物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与前进,从一个只能提供房产内部需求的物业管理企业逐步转变为了一个可以房产租售咨询。代办业务等全方面发展的企业。在2006年,中航物业的总收入是三亿多人民币,有一亿多都是通过经营类的工作所得。由于在我国物业管理的相关企业还很稀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物业服务行业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物业服务已经渐渐成为核心的产业,这样就为物业管理产业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开辟多种服务类型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带领着物业管理企业走向更加光明的大路上,必将一路驰骋。
虽然住宅物业相对规模小大,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很难为企业赚取利益,有些住宅物业企业每年的收益微弱甚至会略有亏损,甚至有很多开发商会自带物业管理团队,对于物业管理相对不够重视,对于客户的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于开发商自带的物业管理团队应该严格要求,提高对各户的服务质量也是提升楼盘的销量的重要保证。例如我万科物业,万科物业已经对外表示今后将不接任何除自家公司以外的物业项目,全心全意的辅助自己的房产公司发展业务,这样的事例也比比皆是。这样房产和物业成为一体,必将相互约束,互相促进发展,互相监督工作质量,提升公司效益。
三、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较为重要的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的服务类型来说有着不同的发展。在我国由于绝大数人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买房子要花掉毕生的积蓄甚至负债和贷款,买房的目的就是居住,安居才能乐业,房屋作为不动产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功能,这功能是否实现取决于物业管理,因此住宅物业的发展必将走向建管一体的模式。由于房地产开发的巨大利益诱惑,然而对于客户来说对于物业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已经成为客户购买房屋的主要选择条件之一,所以想要住宅物业的管理得以提高,就必须使物业管理产业直接牵制于房地产产业,这样建管一体模式就变得十分必要和可行了。然而商业物业必将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激烈,商业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将服务类型多样化作为改革的重要途径,日渐完善的商业物业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体,大型企业的加盟与合作。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的服务项目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上马,这也将收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商业物业还应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将客户作为服务对象,将客户作为朋友,真诚的为客户服务,将客户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宗旨。这样使我国的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攀上更高峰,创造更佳的辉煌。
综上所述,无论是住宅物业还是商业物业,将客户作为第一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一定要从客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开辟新的途径,新的服务,让客户满意,让我们的企业的道路越走越宽,效益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这样的物业管理模式才是科学的,也是客户所期望的。
参 考 文 献
[1]黄晓莉.我国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2(19)
[2]王苹,满孝青.论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4)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内容;战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机制;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作为企业核心部分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管理范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拓展,企业的资本运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种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得到广泛的拓展
(一)加大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投入
以往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中,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常常仅限于被动的计价、摊销、转让等方面,而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知识技术有关的专利权、品牌商标权以及计算机操作软件等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地加,这也无形中迫使企业必须更加主动地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投入。相对企业的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由于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的因素而更加难以管理,这也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出了越高要求。在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企业既要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又要考虑企业自身无形资产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新的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的决策方法。
(二)加大了对环境因素的投入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要求企业必须要将环境因素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要素之一来看待,这可以说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新的趋势。当前也有很多的企业由于不够重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而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也给企业的声誉造成的很大的损失,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无形资产造成的损失。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从环保角度来说,企业更多的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出了具有环保意义的绿色财务预算;二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原因,企业违反环境准则所付出的成本代价逐渐增大,这也是促使企业财务措施主动控制环境的推动力。
(三)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会计核算也在企业中逐渐的兴起,这也为人力资源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相比较传统的资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既可以说是有形资产也可以说是无形资产。前者是因为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载体,对其的投入是有形的;后者是因为管理者不能短时间内评判出相关资产的价值有多大,因而又是无形资产。对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套适合评价人力资产投资与决策的新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来判断是否要进行人力资产的投资、到底要怎么样进行投资、是采用引进的方式还是自行培养的方式等等。
(四)对资本运营的投入
企业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是加速企业资本的周转,以实现资本的增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资本使用的效果,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使企业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财务特征。一般的资本运营包括资本投入、资本运营、租赁、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回收等环节,依照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的资本运营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构成了企业管理经营的两个部门,资本运营与实践中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活动紧密联系,并且资本运营要围绕后者的活动而展开。长期以来,由于这种观念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比较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各项资产的有效利用,弱化了企业资本的运用水平。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资本运营的方式也得到不断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上市公司内部间的资本运营、非上市公司的兼并、有限责任公司间的资本运营、以及增资、重组、转让、投资参股、股权转让、托管等等。这些相关的资本运营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而这些资本运作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也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三、战略管理会计成为新型学科,地位越来越重要
战略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有逐渐取代原有的理财方式之势,其地位在财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它综合了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管理会计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整体战略目标和投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内部优化以及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有:
(一)战略管理会计具有外向性的特点
战略管理会计不是局限于单一的空间范围,而是更多地将视角投向可以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所在地区的政治形势、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比较关注长远的、持续性的发展战略规划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有至关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质量、敏感程度、技术领先地位、财务业绩等。所以,战略管理会计超出了单一的期间界限,更多的是注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地位,甚至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牺牲短期的企业利益。
(三)战略管理会计可以提供更多战略信息
与传统管理会计不同的地方,战略管理会计往往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信息包括市场竞争、企业经营战略以及信息技术等。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企业财务信息的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如产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产品竞争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战略规划等。
(四)战略管理会计更具相关性和及时性
由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更具竞争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的加大,信息的及时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性特点可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即对于不太可靠但和企业经营相关的信息,要在信息的同时附带相关的假设和计量方法,这样做可以使得用户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评价风险。与此同时,高级制造企业、计算机集成制造企业以及自动化生产企业在适时生产管理、零存货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方面进行的成本控制,也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
四、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得到优化和创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在管理机制上的也出现了很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效的公司财务管理结构逐渐建立。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股东、经理人员的权责利结构关系,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其次,企业的财务预测、监督机制不断健全,企业在财务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的管理机制。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得到不断的强化,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再次,企业中建立了强化激励与相关约束机制。在企业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可以结合企业所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制定出依照企业人员人力资本价值的激励机制,根据其工作业绩按等级支付劳动报酬。除此之外,企业的问责机制也得到确立,对于因管理者失误而造成的企业损失,管理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的机制也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以及企业中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机制上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而正确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对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07(2).
2、樊伟军.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J].河北财会,2008(6).
3、王化成.浅论会计管理环境[J].财会月刊,2008(3).
4、杜兴强.当代财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8(6).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发表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难芯恐氐闶欠煞ü婧推笠的诓靠刂啤V饕莆裱芯砍晒校好拦甯ィ?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话闳衔?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商战,竞争的一条必由之路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本和企业的扩张,惟有如此,才能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伊力特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走质量、规模效益型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按照“资产大重组,机制大转换,结构大调整,走大食品之路”的发展战略,吸收优良资产,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依靠自身优势,不断拓展经营领域
公司上市后,为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集约经营,将已形成的生产格局通过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调整,以达到专业化生产,资源配置最优化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从公司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稳定白酒主业和发展高附加值的相同行业为重点,发挥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找、构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伊力特品牌能量进行最大限度的释放、发挥,公司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资本运作手段壮大扶持优势产业,重组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行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具有伊力特企业特色的质量规模效益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道路。
精食品战略。公司在持续稳定发展酿酒主业的同时,以“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为立足点,按照“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的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以“伊力”牌为主品牌生产的中高档粮食酒,以“伊”牌为辅品牌生产的新型工艺酒,走“白酒的风格,果酒的工艺,功能酒的性质”之路,开发营养保健白酒,新型果露酒,到2005年白酒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以野生果公司为龙头,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瑞士布赫・贵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浓缩汁生产线,在新疆野生苹果、野生黑加仑资源最丰富的巩留县建设伊力特野生果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依托团场原料种植优势,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建设果品基地,开发新绿色精制果蔬制品,到2005年,力争年产浓缩果汁2500吨。
充分发挥沐林食品的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发展谷物类营养早餐系列食品。2000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参股湖南沐林现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运作良好,销售市场逐步扩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时尚消费的需求,该产品正向“天然,营养、卫生、方便”方向发展,到2005年力争实现销量3000至5000吨。
整合兵团糖业,组建糖业集团。伊力特公司作为兵团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现已成功收购整合了原兵团两家制糖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具备资金、管理、市场和品牌优势,能够成为引领兵团食品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将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对破产的新疆湖光糖厂、西域糖厂收购,实现联合重组,组建工农一体化、产权清晰、兼顾各方利益的糖业集团。通过集团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甜菜种业、种植、加工、开发、营销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化制糖优势。到2005年,该公司生产能力要达到日处理甜1.5万吨,产糖30万吨的能力,建设60万亩优质高产甜菜基地。
充分利用尼勒克县境内天然牧场资源,依托巩乃斯畜牧科技公司,发展兵地融合经济,积极寻求与内地著名乳晶企业、驰名品牌联合,借助品牌、技术、市场网络优势,稳步发展,生产精深加工的绿色乳制产品。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奶农的农业产业链,带动县团乡场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拓建材战略。以南岗建材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人股等形式对周边水泥市场与企业进行整合,伊力特公司投资2600万元控股发展新疆伊力特北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该项目在技术水平、质量档次、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它的建成对提升兵团建材在新疆的竞争实力,调整新疆水泥产品结构及技术结构,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到2005年,该公司将达到年产水泥100万吨的能力,为兵团建材行业进一步占领北疆市场奠定基础。
强印务战略。公司为更好地带动伊犁地区印刷业发展,2000年投资3000万元组建伊力特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加拿大、以色列生产的彩色扫描、照版系统,并引进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及中外合资上海生产的全自动彩盒、彩箱制作设备,从制作到生产,全部采用电脑数码控制。生产设备的先进及生产规模,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公司将以伊力特印务公司为主,整合公司印刷制造业,带动伊犁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本战略。公司将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实施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投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监管,逐步建立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制定公司参控股单位管理办法;建立参控股单位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参控股单位的管理与控制。选派优秀的管理、财务、生产技术人才到参控股单位任职,加强对参控股单位的资金、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督控制力度。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公司科学决策水平,规范公司资本运作,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
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