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Hospital Informat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ui Ming
(Shengzhou Shen's Eye Hospital,Shengzhou312400,China)
Abstract:The work of deepening into the depth of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development stage,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five key reform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tasks to improve the health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levels of refinement,with Information means to improve health care quality and efficiency,so that people and residents feel the convenience of medical reform measures so 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Hospit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当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五项重点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有效落实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提高卫生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决策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让百姓和居民感受到医改便民惠民措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和全面系统规划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其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医院管理方面的作用已日趋显现。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说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
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例如:医院拥有光学相干断层成相系统(OCT)、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系统(UBM)、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opcon TRC-50X眼底照像机、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CT-60、全自动系列化分析仪、美国(VISX-STAR S4)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总价值10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这些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不仅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要求,而且是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的大趋势,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是用现代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其成功实现取决于医院管理规范化。
21世纪将是信息化时代,现已成共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成度的逐渐提高,如何将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的模式,从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医院的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一个以相对合理的成本为基础,跨整个护理流程管理、临床和行政信息管理、由经济核算到经济分析的机会,从而帮助医院建设起高效、全面的质量管理服务平台,达到患者满意、管理者心中有数的目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改变很多医院的传统管理模式。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卫生工作现代化新的发展点。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医院管理的水平,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继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为服务病人做出应有的贡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及收到的效果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了就医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患者看病时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时划价收费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收费放心,还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劳动力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照顾和交流。例如:医院通过对HIS运用后,其在收费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如下:
(一)缩短了就诊时间,简化了缴费手续。患者缴费时由于全部为计算机处理,故划价时间缩短,多数医院已将划价与收费和在一起,从而简短了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有利于患者及时就诊。
(二)收费价格统一、准确。医务人员只需每天将更新的药品价格或增加的药品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在收费时只需根据药名就能提取出相应的数据,从而使得价格统一、准确。在费用计算时,可由计算机进行计算,从而避免了漏、错等现象的发生。
(三)查账简单、透明度高。如住院患者对收费信息进行了解时,可随时随地给予查账处理,从而详细了解每项费用的支出情况,避免了医院乱收费的现象。
(四)催款由被动为主动,医务人员只需将相应的患者信息与就诊费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设定一个最低押金限额,当患者的押金低于此额度时,可立即给予提示医护人员在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处理。对欠款的患者可在计算机显示欠费警告,并利用闹钟功能协助催款,达到一定欠款限额后,HIS系统将自动冻结该病人记帐,导致病人取不到药,得不到有效治疗,待病人缴入一定的预交款后,系统将自动解冻,方可记帐、取药、检查等。
(五)自动生成报表,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自动生成各种信息的报表,并还可随时给予打印。这样使得管理人员更加准确、直观的了解医院的收费情况。
目前由于多数人均办有医保、农村户口的患者多数有农保。故对此类患者进行收费时,需将HIS与医保系统或农保系统相连接,医保或农保药品目录及诊疗目录的对应匹配,计算机后台进行数据的交换,在进行数据交换的前提下给予医保或农保的费用实时结算,结算,省去了患者往医保、农保中心与医院之间的来回跑的次数。自2010年7月1日起,绍兴市医保实行了市级统筹,更加扩大了周边县市的医保病人的就诊,大大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关键词:医院管理;现金流量;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01-02
广义的现金是指医院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其他货币资金,是医院最强的流动资产。通过现金流量可以了解医院经济活动的全貌,为医院管理者、上级有关部门提供非常有用的决策信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全国的全面推行,现金流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信息日益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流量的内部控制管理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也会日益突出。
一、医院现金流量的主要特点
1.医院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同。由于国家对医院的物价实行强制性、指令性的管理,只有国家批准开展并且有收费标准的项目才能在医院开展,所以医院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的价格和药品、耗材的单价,并根据病人在医院接受的诊疗项目和所消耗的药品耗材等进行收费。医院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按医疗项目与国家公布的价格作为收费依据,通过门诊、住院等窗口收取的医疗服务收入与政府补助。医院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人员经费、购买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以及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支出。由于病人的千差万别、病情的错综复杂和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对药品和各种医用卫生耗材的质量要求严格并且不能缺货等特殊性规定,医院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出也呈现出开支项目多、数量大、并随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数量波动而产生季节性的相应变化。
2.为了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医院通过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扩建基础设施、增加医疗项目而发生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和淘汰已到使用期限或技术过时的医疗设备器械而发生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医院管理者需要大量的资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增加床位扩建病房以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扩大医院规模、提高医院在区域医疗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只能寻求外部融资筹集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于是便走上了负债经营之路。因此医院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和接受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财政项目补助取得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是归还各项借款本息。
二、加强医院现金流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1.建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对年度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通过现金流量预算实现对现金流量的发生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应根据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编制预算时以现金流入定现金流出,对支付给职工的绩效工资、药品与卫生材料采购支出应以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和预期业务收入情况为依据。预测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还需要根据预期业务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医院发展规划和可筹资渠道等因素合理制定。
2.完善业务活动现金流入管理,建立健全收入、票据、医疗预收款、医保结算款、退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医院主要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入来源于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因此,要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现金流量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每日收入情况,确保收入日表与银行对账系统、收费人员每笔收入的相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空白票据在购销登记环节的信息核对,严格管理手工发票,设立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遗失或盗用。合理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设置专职的会计稽核人员,加强现金的检查监督,对出纳岗位、门诊挂号收费岗位和住院结账岗位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性的岗位现金盘点以确保货币资金账账、账实相符,认真核对每笔存入款项是否在时间上有推迟入账现象,防止医院资金挪用。医院应强化对医疗欠费的管理,要明确医护人员与各病区对医疗欠费的责任,建立医疗费用催收制度,明确各类疾病的预收款标准、催缴款的责任和时间等规定。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医院收入中医保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参保病人在办理出院结算后,医保结算款成为医院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医保结算款的返还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现金流量。医院一方面要针对各种医保体系的结算方式、时间、程序,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力求医保资金结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机制,加大相关部门人员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及时收回医院在医保中垫付的流动资金。为防止虚假退费套取现金贪污公款,对门诊、住院的药品、检查治疗退费必须提供原始发票、药品处方或检查治疗单,经药房主任或检查治疗科室主住及收费经办人签注退款理由,财务科长审查签字后,分别交门诊收费处或住院收费处负责人办理退款手续。稽核人员应严格审核收费人员每日上交的日报表和收据联,审核收据存根联是否连号,若有退票,是否收据的三联完整,相关签字证明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3.加强业务活动现金流出管理,严格现金支出的控制,加强现金支出的制约与监督。医院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并随医院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变化同时结合医院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分部门逐级现金支出的申请、审批与审核、结算制度,所有货币资金支付必须按规定办理支付申请、审批和审核。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各种款项支付,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出纳员只能根据签章齐全的支付申请和会计审核后开据的支出凭证才能支取现金或开据现金支票。要建立部门用款申请制度,严格按现金流量预算的支出金额和时间排序执行。各部门要按年度预算提出月度现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年度预算及月度现金规模提出意见,经医院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预算外的现金流出即对于没有预算或超预算的支出,除按重要性原则由相应的医院管理层特别审批外,还要尽可能在预算计划内合理调配,减少资金短缺的压力。
4.加强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管理的控制。现在不少医院特别是大医院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大型设备购置,所需资金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但这些重大投资的经济会议财务负责人不参加,等到要用资金时,才通知财务负责人。由于所需资金投入的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贷款金额大、利率高、时间长,如果没有对基建和设备的投入做必要的风险评估,如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资金大量积压,有可能会给医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建议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财务活动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医院管理和监督,减少医院财务风险隐患。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购置建立投资项目评价制度,要有切合实际的投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依据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并通过公开竞标、实地考察后才能签订合同,财务部门要参与监督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过程和决算。建立医院工程建设的医院基建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工程预决算、医院工程定额、医院工程合同管理、医院工程招投标、医院工程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措施等。严格控制设备采购和基建项目的款项支出,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
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运行是建立在动态而完善的财务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只有将不同层次的财务职责、职权进行合理的分配、执行与监督,才能保证现金流量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才能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医院管理者要像重视医疗管理建设那样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要提高各环节参与现金流量管理的人员素质,确立全员全过程的现金流量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完善和规范现金流量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的需要。
(一)医保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档案的管理观念较落后,导致了档案的利用率过低。一方面医院管理人员的传统思想过于落后,认为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忽视了档案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档案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程度较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的档案材料闲置了,使这些档案本身失去了在医院建设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和实际的意义。
2.医疗信息档案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的医院对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只是拘泥于形式上,执行却是不严格。而目前,信息化的时代,档案的信息资源逐渐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医院人事考核的方案中,尚未将档案的管理纳入考核之中,致使档案工作人员缺乏激励性,无法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统一化的标准。
3.档案信息化的进展速缓慢。由于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软硬件的设施基础、技术保障、以及信息化的建设体系尚未健全,医保档案的信息化较为落后。对于档案的管理没有独立的档案管理网,档案的信息化资源更新的周期较长,信息化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二)面对医保档案信息资源这种状况,做出的措施
1.从思想上改变观念。医保的档案信息资源与人的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更应该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思想意识,逐步认识到档案信息对于医院的服务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确立以档案信息服务于医院的思想,逐步的开发关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2.逐步的完善关于档案信息的设施。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确保了档案实体的存在不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完善档案管理的设施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需求。
3.完善和健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只有健全完善了医保档案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使档案信息资源运作有序,适用于医院。真正的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使档案信息资源工作做到统一的标准,更加的利于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进一步的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档案数据的建设,从而保证了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二、开发利用医疗保险档案资源,对城镇居民和各单位职工带来的作用
1.我国的城镇居民和单位的职工生活能否安康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医保措施的实行,这种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综述
旨提财务风险定义的解释,可以概括为:由于一些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融资不当等因素导致企业丧失正常的账目资金偿还能力,从而使企业投资人的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呈消极背离的危险。任何一家企业都会经历财务风险,这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必然,是企业运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而我们对此,只能采取一定的规避手段和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将其消除的可能性是无法实现的。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活动分为四个方面,即:资金筹划、资金投资利用、资金的回收和利益分配。相应的,各种不同财务风险也不约而同,这需要企业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医院作为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实体,其虽有自身的经营特殊性但也包含了普通企业的普遍特性。在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卫生体制的大力改革,使当今的医院管理工作也不得不逐渐转向。这使得经济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变的更为复杂,对于风险的预期与掌握更加始料不及,造成不同程度的财务收益差异和损失,膨胀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性,使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更为担忧。
二、当前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经济环境因素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当前,国家、政府把卫生事业的主要精力都致力于农村和社区的建设中来,而一些大中型医院,诊疗项目调整,药品价格不断下调等导致医院融资成本和购买设备成本的上升,医疗赔偿增加等原因,造成医院财务风险。
2.内部经济环境因素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备
第一,筹资策略不合理。在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医院由于政府财政补助减少导致资金来源减少,此时医院都开始盲目融资,致使医院的财务状况总体失衡,要承受过多的债务,导致资金不能正常周转。
第二,资金回收不安全。随着政策的不断改革,目前医保定点医院收治的参保患者越来越多,而医保部门不能及时的拨付医保费用,导致医保的定点医院的负担明显大大加大,致使定点医院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也越来越大。
(2)资产管理薄弱,财务控制效果差
第一,当前多数的医院都由于财务资金管理不善从而导致流动资金或现金的无法使用或坏账、死账。如,一些医院并未把资金合理投入到医院的正常运行中,使可利用资金没有发挥其良好的使用价值;或者一些医院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占用大量资金造成资金的短缺,使医院陷入寸步难行的运作状态。
第二,医院应收账款资金回笼艰难,这是造成医院财务管理资金短缺的重要因素。
第三,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日常管理松散,缺失严格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步骤,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由于这样的不善管理,导致医院大量固定资产的使用浪费和流失恶性循环。
(3)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善
成本管控是影响企业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丰盈企业资金之本。我们知道,在医院中,各类药品与各种医用器材是医院资金使用的“重头戏”,因此,对于它们的妥善管理是节约成本的先决条件。在实际中,医院往往忽略了缺货成本、储存成本及管理成本,只是将降低药品与医用耗材的进价来控制药品的购置成本,使得部分紧俏药品与医用耗材缺货、而部分药品与医用耗材大量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医疗资金不仅效率低下,更是导致医院资金周转困难。
三、如何有效的规避当前医院财务风险
1.强化管理体制,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统一领导,集中核算”是医院要执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依据医院的业务的相关特点,严格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应细化核算科目,准确清晰地反映医院业务的经营状况。
2.成本核算和管理,积极开展医院经济活动分析
建立医院成本管理组织和成本核算网络体系,为强化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实施全面成本核算和管理,为医院构建成本经营优势。要在医院建立成本考核指标和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以责任成本为重点,将其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分配体系中,使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使得医院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3.规范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
根据年度、季度的财务计划编制预算,此预算要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对整个财务状况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另外,对于大型设备的购买应该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对于预算外的经费支出需要书面申请,经医院及财政相关部门同意后才能划拨资金。对于预算的制定,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并且应定期对其进行审查和核实,如果发现问题,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规范和完善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是有很大的必要性。
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医院财务管理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领导者通过明确的财务报表和对财务状况的了解可及时、全面的了解到医院整个运行系统的全貌,在这样真实、有效、可靠的数据显示中,领导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和整合医院的管理竞争力,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损失,使医院的生产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硕,崔佳音,韩振武.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2) .
[2] 罗时宣. 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4) .
关键词 医院 经济管理 重要性 信息技术
一、如今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管理机构不合理
如今,我国很多医院内部所设置的管理机构都不合理,不同的医院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一些医疗机构尽管拥有庞大和先进的技术体系,然而管理模式却不合格,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非常随意。此外,还有一些医院没有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对自身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医院经济增长模式不科学
随着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医院资源也逐渐紧张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相关管理者都采取了这样的管理措施:增加床位。但频繁、过度增加床位使得医院大部分资源闲置。要想提高医院收入水平,除了要增加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更需要对医院的规模进行扩增,从而提高医院的专业技术。
(三)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落后
大部分医院的管理理念都非常落后,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很多管理者缺乏创新的精神,没有责任感,无法与时代接轨。因此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型的,仅仅只依靠提高资源的投入量来促进医院的进步,并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还有一些医院,没有注重自身的实际情况,只盲目的进行扩大。没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状况下,就进行过度负债经营,因此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风险。
二、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建设能使物资管理更加合理
因为医院的物资量大,种类多,需要经常使用,所以对物资进行合理调配,能够有利于经济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医院物资管理提供更多的方便。举个例子,在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清理的时候,采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可以随时明确物资价格的变动、利用率、报废期等等,从而避免因为管理不当产生损失,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提高经济管理的效果。
(二)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因为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同时,这也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各种类型的疾病产生,增加了医院的压力。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计算机根据患者就诊的情况,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录入相关的资料,使得患者就诊的流程被简化,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三)信息化建设能加强医院绩效管理
医院的经济管理中,绩效核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绩效管理包括了医院的全成本管理、收入管理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科学的算出医院业务活动的成本以及收入,反映出成本和收入的浮动状况。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绩效核算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使得绩效核算更加科学、合理。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医院的收入和成本进行分析,明确医院的经济状况,采取措施来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四)信息化建设能使药品管理更加合理
各种不一样的疾病,需要不一样的药品才能进行治疗。哪怕是同一种疾病,也可能因为严重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品。所以,医院需要囤积大量的药品,对这些药品进行有效的管理。除了要对药品出库、入库进行登记盘点以外,还要随时进行清理和核算。但这些工作如果完全进行手工操作,那么不但容易出错,而且工作量也很大。因此,可以采取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软件,对引进的药物的名称、数量、价格、生产日期、规格、厂家信息等进行录入,实施全智能的操作。同时,计算机软件也能够对药品存放的位置和状态等进行分析,使得药品管理更加先进化,也使得管理更加方便有序。所以,这也避免了差错的产生。
(五)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得财务人员提高工作的质量。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便捷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收集和处理一些信息资源,明确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医院的各项事务进行掌控,合理运用各项数据。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保障医院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和准确,也更加科学合理。也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对医院的经营前景、财务状况进行评判,将各种财务指标提供给管理者,从而使得管理决策更合理,促进管理更科学地进行。
(六)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除了有管理者、医生以外,也有技师、清洁工、护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因此,医院的人员构成相对非常复杂,为了保障医院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必须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计算机软件的产生,使得管理可以方便地实施。不管是人员的工作岗位安排、上班时间安排、工资绩效安排等,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
三、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一)和医保信息系统相结合
如今,新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改革,医保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医院内来就诊的很多都是医保患者。为此,医院可以实施信息系统(HIS)和医保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将医保患者的费用上传到医保系统当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费用被划分为患者自费部分、医保承担部分,最终将数据发送给医院。医生可以在国家医保政策范围中,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治。同时也为治疗过程的检查、用药以及治疗提供了庞大的信息支持。
(二)采用成本核算系统
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可以促进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工作人员对医院财务、药品以及后勤物资等一系列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使得医院成本消耗得到了一定的监控。同时,通过相关软件对财务进行分析,还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纫皆旱闹С觥⒕营状况、发展状况等,对成本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提出控制成本的措施。不仅如此,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核算结果发送给管理部门,使得管理部门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从人工操作过渡到信息化管理模式,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工作人员除了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以外,更要在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借助网络来建立经济运营体系。而且医院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他们具备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总结与体会
如今,经济时代来临,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其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医院也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来加强自身的管理。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的大力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 廖丽兰.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7):149.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起步较晚,医院在经济管理上知识局限在简单收付之上,对于财务管理的研究根本就可以使不存在的。一般来说,财务管理就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有实际区别的。医院的财务管理指的是组织医院财务活动,处理医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医院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主体,财务管理带有一定特殊性[1]。如何适应新的经济政策,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在现代的医院管理中极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虽然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但是面对经济大改革的浪潮已经迈向了市场化经济,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是医院的公益性与市场性的矛盾结合使混淆医院的管理目标。以市场性为重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对医院造成了不良的负面效应,影响原来的医疗体制;以公益性为主又会加重医院运行成本,严重降低了竞争力。财政管理目标的不明确或错估都会对医院的整个管理层直至整个医疗体系在成破坏性的影响。
2.建设投资具有盲目性。医院在进行购买固定资产具有很大的自主盲目性,一般就是申请就批准,缺乏可行性评估和有效性分析,随意采购,造成资金的浪费与流失。片面的最求高端、大气、精良,最后却是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设备,使使用与实用价值都得不到完善发挥。
3.债务流失量大。一般在医院的财务上,都会有很多应收的债务无法及时收回。最通常的欠款是一包所拖欠的费用,医保还款不及时就导致了医院财务出现了差价,这就导致了对医药商的拖欠,导致了医院的财务陷入了不良的循环中,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营。医院又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再次加重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4.财务制度不完善。规范的医院财务制度是保证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制度还是沿用以前制定的。大度搜狐还是为了应付检查草率编写的。这就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事故出现时互相推卸,指责,不能及时得到完善的处理。
5.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并非像企业的财务管理那样有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大多数是来自非专业院校,缺乏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更甚至于一些财务人员基本的计算机也不会用。这些财务人员的水平已经难以跟上医院的前进步伐,可以说是阻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6.医院管理者不具备经济管理能力。医院的管理者大多是在医学方面的带头人或专家,对经济管理这一项缺乏认知,全部精力都关注在医术研究上,很难分出精力去关注财政管理事宜,间接忽视了财务的价值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流失,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再加上长期以来都认为财政部是医院运行的辅助部门,对医院的竞争力没有任何贡献,就直接忽略了财政管理的重要性,最终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医院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创新,都是以公益性为主题的,市场化不是医院的改革方向,公益性依旧是医院财政管理的目标。医院是救死扶伤,顾全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服务单位。市场只是医院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政府才是主导者,要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市场优化设置。明确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明确医院的发展方向,准确给其进行定位,完美完成社会赋予医院的职责与任务。
2.做好资产流动管理工作。流动资产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周转期短。在实际财政管理工作中,要对此特别重视,谨防贪污、挪用与浪费,既要保证开展正常工作,又要防止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益[2]。对于资产的使用与调动要从实际出发,各个过程都要严格把关,让资产的使用获得最大收益。
3.加强收账管理。加强医院每位员工对医疗政策与医疗制度的培训,熟悉各项费用的限额与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合法的行为,对各科室进行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督促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保规定,合理收支。时常与医保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医保政策制度新动向。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医院财务管理质量。要开展多种思想道德活动,促进财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履行自身职责,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自觉维护医院集体利益。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业务能力。财务人员不仅要有强大的业务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能力。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观念,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全部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医院效益。
5.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资产都要归档记录在案,认真进行财务登记,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进行财务盘点,核对账目。对于投入和支出的账目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财务内部监控,更新完善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流动,以期达到收支平衡,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小结
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医院的财务制度要积极适应国家财政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新观念,改变财务理念,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增强使命感与竞争意识,使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顾伟忠.财务管理原理与应用一基于企业价值的提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社,2011.
关键词:财务管理 医院统计 有效配置
医院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医院发展、医疗资料的利用,医疗护理质量,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全院的社会效率、经济效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搜集、整理、分析,实现统计服务及统计监督职能。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信息化建立、医院管理对统计信息需求量,统计信息深度、广度以及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统计信息的作用在医院管理中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医院信息的主体,也是衡量医院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能够为医院管理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依据,为医院的管理发挥出统计信息应有的价值。
一、财务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1、观念的转变和学习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发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统计信息资源,并对其深入开发利用,以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为了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财务统计工作要从单纯的记账、算账工作转变为核算、监督职能的财务管理机构,力求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死数据”变成活的有用的信息。通过相关财政政策、法规等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借鉴兄弟医院的成功经验,财务人员自身也认识到积极开展财务统计信息服务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医院发展,而且对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很有益处。
2、健全财务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会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统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也必须建立一种适合的财务统计信息制度,从而完善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体系。我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了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日常工作,还要逐步建立财务数量信息、定期整理和反馈财务制度、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负责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报表分析和资料存储等工作,同时能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做到积极开发和利用财务统计信息,以加强财务信息与核算、统计的联系。
3、从基础做起,由小看大
医院财务基础工作包括报表制度的建立、原始资料的收集、数据的维护以及数据的核算等。要保证基础工作的有效性,责任到人是关键。首先,财务部门应有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维护和计算机的安全,加强与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的日常沟通,防止病毒、黑客的袭击,确保财务各项信息的安全;其次,应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充分做好原始凭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保证财务统计信息资料的科学准确性;最后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系统。从方法、组织等方面对财务统计信息中的数据误差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
4、实现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现代化
信息化的到来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信息化的到来提高了财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速率,有效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复杂繁琐,同时也降低了错误率。我院财务部门很早就开展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并用根据医院HIS系统的完善程度,计划逐步加强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使得统计出的财务数据更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管理。
二、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为医院资源有效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每一位优秀的医院管理者都要考虑的问题。而医院财务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者有效开发利用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在财务统计信息中,我院管理者依据财务统计信息的具体情况,对资金流向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而把有效的财务用在医院发展急需的项目上,以确保医院建设的需要得到满足。另外,医院领导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应依据财务统计信息,先进行市场调查和论证,真正做到依据地区卫生资源分布情况来配置资源,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医院服务管理方面,管理者还依据财务统计信息,根据医院的门诊量、业务收支和床位周转率等具体信息,对病房的床位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改善了门诊和住院条件,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肯定,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就诊患者的需求。
2、科学决策的前提保障
财务统计信息是医院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前提保障。通过财务统计信息表,医院领导不但可以了解业务收入、医疗成本等经济效益,还可以同时了解所服务地区的卫生需求、门诊住院病人的平均费用、药费比重等其他重要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制定出了具体的适宜我院发展的业务发展计划,同时调整各科室设置,做到了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在掌握具体数据的基础上,及时确定和调整了我院的发展战略,做大规模,做强重点科室,从而增强了我院竞争力。
3、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依据
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是各种医疗指标和经济指标,更具体一些是指医院同定时间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单病种费用和药品费用所占医院收入的比重等。近几年来,我院利片j这些财务统计信息,不断总结和完善,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医疗费用实行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药品费用的比重,尤其是针对医保病人,保证他们的平均费用能处于合理的水平,从而既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称赞,同时也为医院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因此医院也一直在近几年的市级考评中名列前茅。
三、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院财务统计信息应用的一些实际措施和效果,强调了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综上所述,统计信息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能满足领导者对医院各项量化指标、统计数字的要求。对医院各项管理质量、订作指标达标情况,对医院住院患者动态、疾病构成、单病种的经济效益和达标情况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等定期进行专题分析,可以为医院管理、订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把医院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经济效益统计、社会效益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资料综合利用以及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价值,为医院、为社会、为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岳君,施娟,庞喜珍.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08;1:258
[2]王兴宇,陈琦,戴仕明.基于Web财务统计信息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l(1):17一18
关键词: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对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及监督,提升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对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势在必行。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运行困难
在新医保支付政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行出现一些难,尤其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来说,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大型医院和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使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服务人次减少,各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模式的相继推行,导致医院收入增长减缓,加之本身运营成本高企,导致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二)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化解医院运营面临的挑战,地市级公立医院必须改变经营理念。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存在以规模扩张促发展、单方面注重医疗管理等问题,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经营管理、关注质量效益、关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是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前行的必走之路,细化成本核算,满足成本管控、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绩效评价等管理方面的成本信息需求,使医院决策以成本为导向,可以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1]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目前,地市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投入占医院收入比率非常小,医院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因此,医院要长足发展,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成本信息,并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医院的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
(四)DRG付费模式的实施倒逼地市级公立医院重视成本管理
近年来,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实行DRG付费模式,DRG是根据病案首页的诊断,将主次要诊断、患者年龄、是否手术、并发症等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对每一病组进行定额付费的一种支付方式。DRG实行前后医保付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按照病人住院实际花费核算医保可报销部分的金额支付给医院,转变为医保支付金额按照DRG病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医院要想实现医疗收入高于医疗成本,就必须将运行管理模式从“收入增长”模式转向“成本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从增加医疗服务项目、选择药品耗材,转向控制药品耗材的采购价格、控制次均费用、加强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医院无论花费多少医疗成本,都只能获得医保部门给予的固定补偿,超出补偿部分的成本由医院自行承担。DRG付费促使医院承担了收支不均衡的经济风险,因此,医院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按照最有效、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实施诊疗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耗材支出,缩短住院天数,加强病种治疗的节约性操作,提高医疗安全质量。[2]
二、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效益观念
地市级公立医院忽视成本管理,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建设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根据财务软件输出数据重复进行成本初级加工,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对间接成本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医院成本管理停留在各科室间的简单分配。二是由于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的限制,在一些管理层中,对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医疗业务,缺乏市场效益观念,甚至部分业务分管领导认为成本管控会阻碍或限制业务发展,成本管控的限制过多会影响医院业务的发展。三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尤其是业务科室没有参与成本管理的观念,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难点,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单靠财务人员很难解决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以上问题影响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医院效益。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成本核算制度,片面地把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没有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制度。有的医院虽然有制度,但是制度不完善,科室属性界定不明确,导致直接成本计算不准确,间接费用分摊系数的确定不符合实际,门诊与住院成本的划分不清晰,内部服务定价不科学,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在成本考核制度上,对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较随意,成本考核指标不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各科室,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脱节,甚至有的医院没有将成本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奖励相挂钩,考核流于形式。[3]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会计系统“孤岛”化
地市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首先,系统建设没有规划,不能将医院的财务系统、his系统、oa系统、护理系统、收款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系统之间相互脱节,口径不一致。其次,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理念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投入少甚至无投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失。医院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成本数据,不能对成本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忽视成本控制过程管理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编制阶段,成本管理执行不到位,成本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漏洞,医院层面对成本过程控制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比如金额较大的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前未做可行性论证、使用后未做成本效益分析,造成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三、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提升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探索和研究
(一)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完整有序的成本管理体系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结合相关文件,制定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并对涉及成本管控的药品、耗材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其次,制定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核算结果及时运用到部门和员工的考核中,将成本管理与员工的绩效奖励挂钩,奖惩有别,成本节约按照比例奖励给职工,成本控制不好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给予惩罚,提高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4]
(二)加强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实行科室成本管理员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管理科、人力资源部、医保管理科、物价管理科、运营管理部、设备科、信息管理科、采购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其决策和协调的职责,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位。建立科室成本管理体系,从科室内部选拔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担任本科室兼职成本管理员,由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员统一培训,让成本管理员有能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报送本科室的成本相关数据,对本科室的成本异常进行定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科室其他人员整改,促进全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与科室的工作环节中,建立由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
(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打造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调研讨论,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平台,对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医院的相关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利用,如: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手麻系统及医院其他各种管理系统,将医院现有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统一口径,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其次,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平台,实现成本数据直接从信息系统汇总,减少人为干预,为成本监督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做好成本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医院要创建物资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入库、出库、保管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公立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各种成本指标的控制提供数字基础。
(四)强调成本预算,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建立事前成本预算理念,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科室按照过紧日子及经济管理年活动要求,厉行节约,结合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开支定额标准等情况,充分考虑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从实际出发编制成本预算。为防止各科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成本预算过松,由支出归口管理科室在归口管理范围内对各科室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平衡,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成本预算进行整体平衡。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编制成本分析。地市级公立医院要重视成本报表的编制,对其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可控成本等成本项目,定期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报表应包含科室成本、诊次成本、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成本(DRG成本)、病种成本等报表。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成本分析。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加强成本执行控制,把成本分析结果运用到目标考核中,利用多种奖惩措施规范成本控制行为,对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成本管理的科室和人员予以奖励,对效率低、懈怠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建立编制成本目标预算、监控成本执行、定期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数据、反馈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结果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内部审计
为了实现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对医院财务人员转化为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熟悉医院流程,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加强宣传,通过召开成本管理相关会议,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增强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层面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地解决问题,避免医院经济损失。同时,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特殊事项支出与成本监管力度,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六)重视DRG成本核算
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以DRG病组为核算对象,才能顺应DRG付费模式对医院收费方式改变。统一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每个DRG病组对应一个成本权重,DRG成本核算使医院更好地掌握治疗成本,更好地进行DRG病组费用的成本分析,使医院更好地进行学科发展的决策。医保办、病案室、质管科、信息科、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职责分工和明确目标后,各部门跟踪、收集、分析和测算DRG分组相关指标,收集、整理并分析基础数据,采集项目和病种的资源消耗数据,进行项目、DRG病组的成本分析、科室收入分析、效益分析、各DRG病组的效益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推广,成本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充分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才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小凤.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研究[J].当代会计,2018(5).
[2]杜天方.基于DRG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10).
[3]袁文保.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与体系建设重要性探讨[J].财经界,2021(32).
关键词:医疗保险;病案质量;对策
病案是医务工作者为病人诊疗护理过程进行全面记录的重要医疗档案。对医疗保险来说,病案不仅具有原始凭证作用,也是医疗保险公司对参保人是否承保,理赔的主要依据。因此病案在医疗保险市场主体之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强病案管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本文谈几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病案中存在的问题
1.1.有些病案首页记录病人的姓名、与投保人实际情况不符,如姓名中出现“立”与“力”、“小 ”与“晓”不分,甚至将患者的姓名写错,如“章虹”写成“张红”。身份证号码是病案资料最可靠的标识,他可以准确地识别某一病人,而大部分医师填写身份证未带或乱编身份证号。性别写错、婚姻状况写错、职业笼统填写为“工人,干部”,工作单位及户口地址填写不详细,城镇无具体门牌号,农村无村组,甚至将户口地址填写为x x x派出所。联系人与患者关系不问清楚,写个“亲属”了事,致使保险机构对投保人住院治疗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1.2.某些投保人为了骗取保费,或者由于投保前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有意向医生隐瞒病史,或对入院症状作虚假陈述,致使病案无法如实地起到应有证明作用。还有一些投保人员家属假冒投保人姓名住院,因医院很难做到每一位住院病人与身份证核对,故保险机构无法从病案记录中发现问题,导致利益受损。
1.3.医师未按规范填写病案首页,诊断名称填写不规范,不符合ICD-10的要求,填写太笼统,如“颅脑损伤”。诊断主次颠倒、选择不当;确诊日期写成出院日期;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填写过于简单,如“车祸、外伤、中毒”等。因此影响到主要情况的选择。医疗保险机构是按病种与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支付费用的,主要情况的选择错误会导致统计数据失实,医院要支付病人实际费用与医疗保险机构定额支付费用的差额,造成医院的损失。主要情况的选择又直接关系到单病种费用,而各医保医院同一病种费用比较,又是医保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诊断的选择错误也可导致医疗纠纷。
1.4.病案记录不够详细或有误,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的描述,对保险理赔至关重要,现病史是医生对病人主诉的进一步阐述,医生记录不详细或有误;医嘱用药是否合理、有无理赔和定额给付疾病以外的检查治疗;医嘱以外的检查、护理、治疗等费用,保险机构拒绝赔付医疗费用,由科内、院内承担;不是医保保险项目录用药,未经病人同意,而给医保病人使用的,病程记录中无记录等因素的存在;则造成医患之间、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1.5.出院病案不按时归档或归档出现差错,出院病案有时由于病人不及时结账,或有的医生由于某些原因不及时完成,个别检查报告单延迟报告等,影响病案的及时归档。病案经常被医务人员因各种原因借出使用,不按时归还;有时由于病案管理人员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个别病案归档出现错误,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医保病人、保险公司和医保中心对病案的使用。
2管理措施
2.1推行患者住院实名制,做为一项规定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主动出示有效身份证明,住院处人员必须对患者姓名、性别、详细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作详细核对,并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医师接诊后,认真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2加强住院处人员对基本信息录入重要性的教育工作,详细录入每一项内容,清楚每一项内容对医保病人、医保机构的重要性认识,将医保卡交到病区医护人员核对验证后,在进行治疗,防止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由于急诊入院的医保病人证件不全,为不影响治疗,应由经治医生在病人住院期间,将病案首页中遗漏部分补充完整。
2.3.加强培训,举办病案首页填写的知识讲座,因为部分医生对于如何填写病案首页不清楚,对国际疾病分类不够了解。我院将加强学习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知识,与时俱进,经常参加培训班学习。遇到疑问的诊断时,认真查看病情记录,多与临床医生沟通。病案录入人员对录入的病案进行核查,发现缺陷及时纠错补漏。强化职责、明确责任,各级医师对疾病诊断的书写都负有责任。加强对各级医师进行病案首页填写意义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加强质量意识,加强医生对病人、医院和医保单位的责任感,强化疾病诊断名称对医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好病案规范化和病案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详细采集病史,做到及时、准确,制定自控、互控、院控三级管理制度,不但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病人、医院、保险机构负责、做到医务人员对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有详细记录,增加保险机构对医院的信任度。
2.4.病程记录是指住院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包括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等重要事项.规范用药是医保审核的重点,而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了用药的重要依据,也是医保支付药品费用的依据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医生要认认真真、详详细细记录病程中的病情变化,用药的依据,用药的途径,用药的剂量,用药的适应症。明确记录医嘱执行、停止的时间。尤其注意贵重药品和贵重耗材使用应及时记录在医嘱单上,由于病情需要,但又不符合医保报销规定,在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情况下使用自费的项目,需逐条签订文字协议,保留在病案中备查,同时也作为医保费支付的重要依据。加强医保管理,医保管理人员既要了解临床流程、医学基础、熟悉医保法规制度,又要善于沟通。在费用申报前,医保办公室进行费用审核把关。对预审清单中有疑问的可查阅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需要相应的描述、医嘱单需有准确的记录,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如发现问题与医生及时沟通,做到查漏补缺。结合医院信息化发展建设,将医保规定和限制条件直接整合医生工作站,当医生操作时,计算机直接提示相应的复杂多变的医保政策。如超剂量、超疗程、超范围用药等提示,当违规操作时,系统进行强制锁定,做到及时避免违规行为发生,将“事后惩罚”提前到事前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纠纷。
2.5完善监管管理制度并严加落实,对出院病案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医务科和质控部门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病案管理制度,对病案归档时限做了明确归定。对超期归档的病历与各科医疗质量管理挂钩,与奖惩挂钩。建立完善的病历监控机制成立了病案三级质控小组,一是各临床科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的病案质控小组。做好出院病案出科前的把关、尽量把问题控制在科内,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临床医生病历书写的技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是医务人员书写病历的准则。医务人员病历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病案室与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对于不及时归档的病案,或借阅不及时归还的病历,负责通知科主任或主管医生或借阅医师归还。对于特殊病案和少数未签字的病案,及时通知科室到病案室补签。及时与科室主任协调沟通,督促科室积极改进。病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要处处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份病案完整、准确、可靠,严防丢失或损坏与弄虚作假,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好病案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医疗和病案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晓云,赵卉生.病案回收管理电子化{j}中国病案,2009,10(5):36-37
<2>晏晨阳,郑兴东,等.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3>张灵宝.病案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5,6(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