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后勤服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 后勤社会化改革理念
[Abstract]back to the hospital social refor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rticle introduced the hospital and hospital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cept of logistic services, logistic services the hospital the need for reform, the refor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refor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social reform philosophy Hospital Logistics
引言
以往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行政管理体制,供给性无偿服务方式,这种被动的体制与方式使事业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对此加以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工作所具有的人才、技术优势,使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发展的轨道。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现状和观念转变,提出初浅见解。
1、 后勤管理现状
后勤工作是单位建设与发展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担负着后勤供应和职工生活等大量的服务性任务。长期以来,靠行政命令办事,只讲服务,不讲经济效益,只等拨款,不讲创收,且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明,层次繁多,工作相互扯皮推诿,有的工作无人管,有的人闲着无事干,正式职工侃大山、不干事,而依靠大量的临时工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由此而产生单一的经验管理,不能充分调动及有机使用人、财、物,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发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目的。近年来,不少单位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革尝试,如:对后勤各项服务分为对内对外,对内无偿服务,对外有偿服务。但是单位投入并没有减少,对外服务的收入流进个人腰包等等。在这种弊端下,后勤工作仍然搞不活,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正常发挥,没有活力与竞争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
2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理念与切入点
后勤管理机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结果,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令性与指导性计划有机结合的商品经济,后勤服务的内涵属于商品与经济属性,服务存在效益、存在价值与交换价值,都要受这一规律的制约,管理服务需要最小的物化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服务本身就是商品,这决定了服务的自身价值。因此,理念必须清晰,观念必须转变,改革的切入点必须找准。总体思路应当是:把后勤工作引入到后勤管理企业化与服务社会化的轨道上来,成为一个实体型的机构,参与社会竞争,激发后勤机构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强成本核算,调整好经济产业、技术结构,使后勤工作产生新的生命力。
3、 稳固基础与实现思 想观念转变
后勤服务是将由过去型转向现代型,由服从型转向自主型,由供给型转向经营型,需要有三个点作为基础,三个转变作为前提。
3.1基础的稳固性
首先是后勤人员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稳固,必须认识到改革的过程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必须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其次,管理是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依法管理,规范服务。制定一系列详尽的可操作、具有价值观念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向管理要效益。第三是物质基础,通过多种方式的股分制、集资式、租赁式,使用于服务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各种设备实现责任制、承包制,使之保持完好,同时采取经营基础。
3.2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搞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受益者是每一个职工,只有服务好,效益才能有保障,旧的观念终将要被新的观念所代替。其次是管理体制的转变,实现管理科学化,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和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发生问题追究当事人、第一责任人及领导责任,切实把“职权”和“责任”结合起来,这种责任管理的优势使过去的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由领导抓管理变为人人想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使管理体制更为科学。第三,是服务方式的转变,应当本着“小中心”、“大服务”的原则强化后勤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型向全面服务型转变。
4、 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几点浅见
完善经济承包制要遵循经济规律,改革领导体制,转行政领导为企业领导的思想行为,使其在宏观上得以控制,而在微观上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静态固定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弹性管理。
后勤管理的依据特点,是企业化的经济结构、组织功能、管理职能、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与对象,部门结构量模拟不但有政策,而且要有原则和灵活性,服务内容与项目,技术要求及服务方式、方法。由于服务范围的扩大,项目的增加,态度的不断改善与优化人、财、物,并能按照经济规律需求趋于合理,改革与经济法规、观念的潜移默化变为人的自觉行为标准,使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强有力地促进单位的服务机制良性运转,为广大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应该进一步使管理与经济管理两权分离,使其在经营上有自,按规定定额给予重奖与重罚,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经济制裁,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映与监督。强化后勤社会经济核算要制定可行的考核制度,对经济核算内容、资金、成本、利润、物化消耗及统计业务等进行严格的审计。
后勤服务社会化,要体现理顺后勤服务实体即理顺生产关系。应当对后勤服务单位实行真正的整建,规范分离,这是一条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的路子,是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根本。
5、 切记服务宗旨,履行岗位职责
医院后勤工作的性质就是“为医患服务,为职工服务”。以被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如果被服务的对象不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即便大家认为是件小事给办砸了,那也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去做好每一件小事,那样大家都会认可你的工作。
5.1注意工作方法,带领大家一道工作
后勤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工作方法上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去办事,更多的是要讲究工作方法,要领导支持你工作。同时,后勤的工作离不开“一班人”去具体落实。要使“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争当主人翁。作为一个“班长”要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工作氛围,使“一班人”精诚团结,互勉共进。
5.2加强服务和管理监督
后勤工作琐事繁多,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工作没有时间之分。假如医院有一个患者,你就必须给其供电、供水,让他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所谓“全方位”就是要大家把工作具体落实下来,并以最少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要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并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竞争,择优上岗、奖罚挂钩,要使每个职工都想做事,争先恐后的去工作,造成一种推动作用,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由于后勤部门是个管家部门(管钱、管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监督,尤其在购物、管物、领物的程序上要分开,做到购物的人不管物,管物的人不购物。领物的人要认真填写有关表格,给职工一个交待,定期公开公布帐物,防止发生不廉洁的现象。
5.3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做到“四勤”
后勤工作要做到用权不越位,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诿。如:大家关心的“滴、跑、漏”问题,清洁卫生问题,水、电、气、暖费用问题,环境绿化、美化问题,以及住房紧缺问题等,我们都应协助分管领导,尽快研究解决。在工作中首先要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手勤。
脑勤,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去思考、研究和改进管理服务的新思想、新办法。腿勤,不怕多跑路,多费力,尤其在建筑方面,购物方面,要货比三家,避免低质高价。嘴勤,多征求被服务对象的意见,主动改进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方式方法。手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既是一名管理者,又是一名服务者,深入到一线去,尽量把大家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真正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创新;工作方法;后勤工作;科学化
当前,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员工年轻化、知识化趋势明显,对煤矿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事关煤矿发展和稳定的重要课题。
完善后勤管理,寻求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公司情况相符合的,优质高效、职工满意、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后勤工作部门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探索一种能为煤矿提供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后勤工作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煤矿新形势的需要。
一、充分认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后勤管理工作在煤矿管理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好后勤工作,才能把井下的工作面、地面上的仓库、宿舍等管理的有序、整洁、美观,可以使全体员工学习时心情舒畅,休息时愉快安逸。因此,后勤工作是办好煤矿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和保障工作。后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内外联系复杂,任何部门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离开了后勤保障便不能正常开展生产生活。
二、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现状
2.1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好坏。尊重人才,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对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同样重要。由于后勤工作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环境保洁、物业管理、职工餐饮、工程维修、矿区保安、矿区园林绿化等,因此从事这些工作的职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技能不是很强,给后勤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后勤人才工作随意性较大,对后勤人才缺乏引进、培养、内部竞岗、人才储备等机制,后勤管理系统缺乏规范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2管理体制不规范影响后勤服务发展。主要是一些管理制度仍不适应形势发展,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且缺乏连续性。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导致管理人员忙于应付会议,学习等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拓展后勤服务工作的业务和思考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发展的问题。
2.3企业对后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通常将优势资产、主要精力放在“煤、电、运”等生产一线上,对后勤系统改革发展的关注程度不够,加之后勤单位自我改革发展意识不强,致使企业后勤管理系统发展缓慢、效率效益低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严重时会成为影响企业文化塑造。
2.4员工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勤服务员工有些还习惯原来的管理模式,大锅饭、铁饭碗思想严重,对当前整体形势了解不多,个别员工不思进取,稍遇改革,思想接受不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对现代知识经济、科技知识的了解。随着煤炭企业改革改制的进一步推进,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认识。
2.5绩效考核制度仍需健全。煤炭企业后勤部门存在固定资产利用不合理,资源不能有效调配,缺乏管理者和专业技能岗位公开选聘制度,考核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因此浪费、不负责任现象时有发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后勤工作缺乏实施精细化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出现工作懒散被动等现象,使得后勤工作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只能提供有限作用。
三、提升煤炭企业后勤工作的对策
3.1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基础。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后勤系统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后勤服务工作是煤炭企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涉及面广泛,涉及到生产一线职工和家属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要想做好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断提高后勤系统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培养一批“情商”较高的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能够处理社会生活关系的员工,是做好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的基础,是保障全矿安全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的必要条件。生活后勤服务工作做好了,就解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会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所以,后勤服务人员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后勤服务工作中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将工作做好。
3.2以煤为主,拓展服务项目是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资金来源。煤炭企业后勤系统以煤为主的同时,还应发展其它经济实体,拓展经营范围,开展对外创收,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树立“一人多职、一职多能、岗位兼并带”理念,安排人员自行实施内部工程,向外部输出物业管理及医护人员,减少劳务用工。鼓励各单位大胆探索服务项目任务(费用)承包量化考核,在看守等岗位进行个人任务承包管理。同时,为了更好的作好后勤服务工作,确保后勤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加大对生活后勤服务的投入,逐步解决企业生活后勤欠帐问题,帮助企业及早解决群众的困难,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尤其是大龄未婚青年和困难职工家属住房问题应放在首要位置。
3.3不断更新后勤服务理念是后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做好后勤服务工程的前提条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商品概念已经引入到服务中来,服务逐渐被商品化、有价化。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如:程序化的服务工作、服务精品意识、服务后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回访、服务的培训等等。与此同时,煤炭系统后勤管理的思维天地也大大扩展了,目前开滦服务分公司的后勤服务理念仅跟时代步伐,进行了系统改革,将后勤服务产业直接面对服务对象,接受市场规律的约束和消费者的检验,对一系列后勤服务产业已经实施关联交易改革,将后勤服务的价值更好的转化为商品价值,逐步实现有偿服务,使后勤的生产辅质转变为商品交易性质,从而为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些先进的服务理念为煤炭企业后勤服务系统的规范营运、强筋健骨,逐步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3.4后勤系统的技术创新是实现后勤系统发展的技术支撑。煤炭企业的后勤服务工作,表面看来好像没有技术性,但是身为后勤服务人员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个领域非常锻炼人,能够将个人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技术方面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都需要高科技的支持及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滦服务分公司在园林绿化工程、拓展绿化产业、绿色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食品的精制、保鲜、生活美化的各种装饰技术、木材深加工等方面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技术创新,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在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要对单项工程或可量可计的工作任务试行计件工资管理,要向技术手段要人要效益,重点在“三费”收缴上推行“智能化”计量器材,广泛开展科技、生产、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多工种、多层次、多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特别是加强班组长和中高级技工的培训,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所以,只有加强技术创新的实践,企业才能给市场提供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格便宜的服务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摘要: 本文引入全品质管理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按照全品质管理理论的目标和方法,强化服务意识、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组成后勤员工“品质圈”、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等问题。
一、全品质管理是一种追求高品质服务的组织文化
全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全品质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品质圈”(Quality Circle)管理理论。所谓品质圈,就是在企业的计划、训练、起步、作业等各工作环节的各个部门,成立起若干由经过训练的五至十名员工组成的小组,每周定期聚会,探讨本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推行全品质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改善品质要从采用新的观念开始;加强对员工工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员工的领导才能和敬业精神;撤除各部门之间的障碍,使之密切合作和相互协调,发挥机构的整体效益;因才施用,发挥员工的专长,使之得到成功的满足等。
二、高校后勤工作的全品质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立足学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要建设一流的高校就必须有一流的后勤保障,一流的后勤工作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全品质管理思想的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开放的发展总趋势,能使高校后勤工作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强化服务理念:从“一切为了师生”到“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面对成千上万师生,后勤工作要使他们的一切需求都得到完全满足是困难的,而且可以道出诸如“硬件落后”、“条件不足”之类理由加以辩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校后勤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就要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以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在改革的总目标上“更上一层楼”,由“一切为了师生”提升到“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树立起完全彻底的服务观念。尽管各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有较大差异,但员工的服务理念是可以统一到同一水准的。全体后勤员工要树立起“达到师生最高满意程度”的服务理念,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求效益,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挖掘内部潜力,开发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以师生满意率为第一需要,向着“全品质管理”的总体目标不断前进。
2.管理体制多元化: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环境。所谓管理体制多元化,就是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所处的后勤改革环境,逐步减少学校供给及模拟市场等制度供给,更多地采用合同承包、特许经营、BOT、自由市场等后勤社会化特征鲜明的制度,并最终实现全部后勤服务产品的社会化制度供给。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在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障碍,距离“最高满意程度”的全品质管理目标还有相当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环境,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合同承包、特许经营、BOT、自由市场等方式引进社会服务资源。
(1)“合同承包”是指在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学校与社会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签订后勤服务产品合同,学校将一些后勤服务产品经营权转让给社会企业。
(2)“特许经营”是指高校将一些后勤服务业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特许给社会上资质、知名度、规模及信任度较高的某些企业,让他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在特定的领域里提供特定的服务。
(3)“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是不少高校引进外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政府的运作渠道,与非官方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交给投资方,由该机构自行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特许经营期满,将该基础设施无偿交给高校。
(4)“自由市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学校或师生直接向社会企业购买后勤服务产品。高校可将大部分的后勤服务产品通过向社会企业招标后择优发包,并与中标者签订合同,由其提供后勤服务产品。
3.“品质圈”网络: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和队伍的凝聚力。“品质圈”理论与我们一贯倡导的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民主管理有较大的共同之处。充分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组成各类“品质圈”,形成以后勤工作改革发展为中心的“品质圈”网络,发动全体员工由被动接受工作安排的心理状态转为主动参与后勤服务工作,是推行全品质管理的主要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高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实施全品质管理的重要途径。任何部门要想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都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业务队伍。
高校后勤工作全品质管理还会受到社会环境、服务条件、服务对象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也有一个分阶段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全品质管理思想指导后勤工作稳步发展,就能够渐进形成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后勤管理文化,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高品质的满意服务。
参考文献:
西部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矛盾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学校与后勤,学生与后勤之间的供与求矛盾[3]。1.学校的办学需求与后勤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高校后勤文化的基本任务即是为高等学校服务,是高等学校实现办学职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之一。因此,只有当后勤服务满足了学校的需求,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高校后勤才能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动力。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各高校或多或少均存在后勤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加之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这种办学需求与后勤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越发凸显。2.改革与思想观念转变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是高校后勤产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必备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也在快速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仍然存在自我封闭、自我垄断现象,与社会第三产业相比,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都比较滞后。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不断市场化、企业化,原有的高校后勤实体存在着被挤出高校后勤市场的可能。改革意味着“摒弃”、“汲取”,意味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目前,西部地区高校的不少后勤人员还存在很多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仍幻想大锅饭能一直吃下去,思想观念的转变远不及后勤产业发展的速度。改革与思想观念转变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整个后勤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又一阻碍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3.高校后勤的企业化与其自身的教育属性相矛盾高校后勤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其经营的过程是讲求经济效益的,但其本质特征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所有经营服务工作都必须是围绕着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保证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维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正常秩序。而当下,高校后勤的改革逐渐趋向企业化、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与企业追求利润之间也就产生了矛盾,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即是与其“教育”属性相背离的过程。
发展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文化的对策建议
创建一流的高校离不开一流的后勤做保障,就高校后勤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是基础,精神、文化、道德的纽带是保证。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后勤企业的全面发展,更关乎学校事业的发展,在高校这个大系统中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发展高校后勤文化,不仅要从其构成层次上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建设、服务建设,还应从现实出发,寻求发展的合理路径[5]。1.引入有效资本,扩大后勤服务总量在讨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问题时,我们提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矛盾,即学校的办学需求与后勤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但是这种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导致的供求关系失衡并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双方的均衡发展。当高校后勤一方的力量比较薄弱,提供的服务总量有限时,就必须通过改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扩大资源总量,进而实现扩大后勤服务总量的目的。也只有当后勤服务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后勤文化的发展才能得到相应的基础,从而实现文化建设质的飞跃。2.以管理促转变,提供优质服务资源以管理促转变,才有可能实现优质后勤服务资源的供给。观念的转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用现代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武装后勤人员队伍,使高校后勤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逐步提高到现代化水平,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除了制度层面之外,队伍建设也必须跟进。一方面,可以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管理人员,从领导层转变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培训,深化知识型、情感性、教育型的服务理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最终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资源。3.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的碰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后勤资源的配置形式,优化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成本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以外补内”策略,充实后勤实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处理好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之间的矛盾,实现后勤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反哺后勤文化建设。
结语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也就是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努力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高校后勤服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偏差,缺乏成本管理和综合效益意识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实体只能微利经营,通过节约成本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倾向:一是既然后勤实体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就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于一切;二是不能妥善处理好后勤实体与为学校服务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服务关系,不能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因此造成后勤实体在收费成本管理上的问题,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不同类型的服务成本容易混淆,成本核算不实
目前,高校后勤实体内部同时存在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两种核算业务。管理服务主要是通过后勤集团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提供基本服务,在核算上以收抵支,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服务,以盈利为目的,是后勤集团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由于高校后勤实体组建时间不长,尚未建立起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机制,使得一方面管理服务成本核算不完整,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两块成本往往很难区分,很难合理分摊费用,经常出现两种成本相互混淆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的内部管理,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后勤改革的意义,那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服务提供者的劳动价值。
(三)资源消耗浪费严重,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的宏观调控缺乏科学的技术参数和可靠的计量依据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占用学校的大部分资源,在目前成本管理仍然比较松散的管理状况下,使得后勤服务资源消耗量大、浪费现象严重、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常有发生。虽然目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要通过与学校甲乙方的的契约得以实现,这种模式正常进行也要求后勤服务树立成本观念与契约观念,但多年形成的松散型成本管理模式,使得不少服务部门仍比较关注所垫付的服务成本是否可及时收回,而对于后勤服务消耗的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关注很少。至于做为甲方的学校部门在确定后勤服务需求项目的经费时,目前尚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服务定额进行考核,而只是以近几年服务项目的平均消耗作为学校经费投入的依据,从而形成有些后勤服务实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加大服务成本,增加服务收费的做法。从经营效果看,后勤服务往往价高质低,服务对象不满意。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确定后勤服务项目的定额时应着重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后勤服务定额必须体现客观实际,排除主观臆断,应在收集大量数据反复测算、比较和论证基础上,应反映一定时期后勤服务劳动生产力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二是应分别考虑活劳动消耗及物化劳动消耗的同时结合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学校服务项目的收费规定;三是必须按照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合理确定后勤服务成本费用构成的基础上分清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同时确定服务定额;四是各项后勤服务定额确定与实施必须接受学校各方面的监督,凡与教学、科研及教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服务项目,必需经听证会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以此增加学校后勤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高校后勤服务的产出,不仅包括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更多无法计量的成绩和效果,所以评价后勤服务效果的依据,应以绩效代效益。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幼儿园的后勤工作为保教工作保驾护航,多年来的后勤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创新对于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后勤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后勤工作的创新不是一个口号,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从不断更新观念做起。
一、理念创新――以幼儿为中心多思
任何创新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认识和改变,只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有创新举措。我们必须保持对事物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在充分了解幼儿园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照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主动对工作计划和服务职能进行梳理,对不适合保教需求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内容及时改进,凡是想在先,想在前。目前我们提出“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就是创新”这一服务理念。大家在实践中排查不足解决困难。后勤部门自上而下形成简约而不简单,平和而不甘于平庸,新而不标新立异,规范而不墨守成规的共识。在发展中我们始终坚守,执着前行。把创新的意识牢固树立在每一个后勤人员心中。
幼儿园搬入新的园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园门出入口,给幼儿进出教学区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缩短入园晨检的距离,更方便幼儿,我们思考用幼儿看得懂的标记,和幼儿一起设计入园线路图引导入园,于是我们用黄漆刷15公分宽的一段一段的线路标记,这样每天幼儿按着标记箭头的方向入园晨检,同时画了宽宽的线路可以吸引那些早上情绪不佳的幼儿的注意力,行政值班的老师一边指着标记一边拉着幼儿说来我们今天走小路,过独木桥,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减少入园哭闹的幼儿人数。
又如幼儿晨检后洗手环节,在设计时我们装了不同长度的水龙头,但我们还是发现有部分幼儿的胸前会打湿,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们及时分析原因,在台面的沿边装挡水条,在台面上钻小孔,让积水及时流出。当气温降低水温低幼儿洗手马虎,我们思考又要节约能源,又要让幼儿愿意洗手,我们想到加装电源定时器,自动定时开关小厨宝。让幼儿入园后温水洗手,乐意洗手。
二、标准创新――以人为本多做细做
后勤管理的规范重在体现服务的标准化上,要逐步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与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让幼儿教师家长感受到温馨优良的服务,这既是后勤服务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后勤服务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同样是后勤服务标准创新的一个目标。只有从幼儿、教师、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提供优质服务当成我们的工作目标,建立内部管理工作的新标准,才能从深层次提升我们服务质量并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安全的需要,现在家长都不入园接送,这样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早晨家长的特殊需求不能及时交流,为此我们设计了幼儿护理特需单,家长把今天需要老师特别关注或护理的要求和原因登记在幼儿特需单上,如今天孩子打预防针,请老师多观察提醒幼儿多喝水。行政老师8:45分值班结束后将特需单交给班主任老师,教师则将今天观察的情况和教师采取的措施用短信形式回复给家长。这样每位家长的需求得到满足。
又如现在祖辈烧菜的占大多数,平时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常常为了孙儿孙女今天吃什么而绞尽脑汁,为此我们推出了“崇崇安安营养室”温馨海报,向家长介绍一周中有特色的菜肴的食材,制作方法和营养功效;介绍粗粮或坚果的作用和各种花色粥,也可以向家长推广各季节幼儿食补的方法,引导家长制作各种符合时令的保健茶等等。现在我们的宣传栏不仅家长阅览,附近小区居民还纷纷前来观看,他们说不知道吃什么,看看幼儿园的就好办了。
三、管理创新――以练兵为抓手多练
管理制度创新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保证。科学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高质量的服务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我们提出“以服务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的管理理念,我们后勤不因小事而马虎,不因大事而忙乱,总是精心、有序地演好配角。我们组织保育员开展“消毒比赛”、“保育知识擂台赛”,组织营养员开展“自制营养水比赛”、“切菜、配菜操作练兵”;组织保健医生开展“幼儿常见意外事故急救与处理比赛”在不同层面搭建教职工展示技能的舞台,使她们磨炼成才,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关键字]后勤社会化;员工素质;管理理念;学习;沟通
医院后勤系统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医疗市场的竞争的不断加强,如何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效率,为医院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成为了我们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结合自身实际,逐步而有效的开展了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经营模式,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也慢慢从原来的自己统办后勤改为选后勤和管后勤的职责。医院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关乎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效果的好坏。本文就现阶段作为医院管理人员如何有效的开展后勤社会化管理,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1.严格公正的选择后勤社会化公司
引入社会单位对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经营服务后,在医院管理模式、运行效率、专业化服务水平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引入社会公司对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经营管理后,医院不需要自己招聘人员,节约了医院运营成本。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是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这种新的运行模式下,应结合各自医院特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从招标到签约的一系列制度,以保证能选择到优质企业、淘汰劣质企业,控制服务价格,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合同制度管理;建议由第三方招标部门主导,在有形市场公开招标。明确监控机构和职责,处理好宏观监控与社会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按照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可以广泛适合医院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应涉及餐饮服务、保洁服务、安全保卫、院区环境、运送管理、基础设施运行保障等各个方面。建立从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资源利用、岗位职责、考核监督、服务效率、价格水平、竞争体系、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制定监管方、经营方和消费方的定期反馈沟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服务质量评估制度、“两个效益”的分析制度、奖罚制度等,这将有助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助于切实维护医院职工的利益。必要时要及时对承包合同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保证各个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2.着力提升社会化公司人员的素质问题
社会化公司的员工通常情况下从事简单的劳动生产,特别如医院保洁,护工等,为节约成本,社会化公司聘用员工多为下岗或一些进城务工的老年人,有些员工已经达到正常的退休年龄,员工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普遍为学历低、素质低、工资低、年龄高的特点。医院工作要求具有紧迫性和责任性,在一些比较繁忙的病区会较明显的出现护工或保洁员动作缓慢、体力不支、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加上员工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上存在差距,特别在有时临床任务多,事情紧急时,会经常影响临床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甚至有员工在临床工作紧急时为待遇问题而要求罢工,随意离职等;常导致临床或病人的不满而投诉医院管理人员。
建议对所有招聘的社会化公司的员工前期统一进行定期定向的业务培训,依据培训的结果,选择一些培训效果好的员工先期到岗位上担当;根据其他员工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同时要在工作中经常而持续性的开展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做到当前与长远,技术与思想,普及与专项相结合,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充实到各个班组,使员工不管在何岗位都能有效胜任。同时通过对社会化公司的考核与激励,让社会化公司员工自我勉励提高;医院管理人员要监督社会化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制度与培训效果的考核,给现场项目经理一定的压力,协助他们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3.协调社会化公司的管理理念与医院发展理念相融洽
医院后勤服务的好坏是医院形象的外在体现,病人到医院就医时任何由后勤服务引起的不满都会将责任归咎于医院本身,久而久之给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优质的后勤服务将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而作为主动服务最有效的内在动力就是员工对医院精神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认同,提升社会化公司员工参与医院运营的主动性,发挥他们主人翁的精神。社会化公司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所招聘员工对其公司的认同感,我们作为医院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社会化公司与医院之间的认同感,要给与他们尊重。同为医院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时刻体现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达到同医院管理理念和医院发展理念相融洽的程度。如定期举办医院文化内涵的教育培训,让社会化公司多参与到医院正常的联谊活动中,加强社会化员工与医院管理层的沟通;在节假日由医院协同开展文娱活动,对后勤服务的一线人员进行现场慰问,对社会化员工在本院就医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等。让社会化公司感觉到医院的人性关怀,提升外包单位员工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4.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
社会化公司多为集团化的公司,在多个地方提供相同的服务,如我院的保洁等均为上海的公司承包;通常他们会选派几名项目经理来管理医院的现场保洁质量,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费用请款及部分物质的采购。现场项目经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现场服务的优劣,我们医院管理人员直接对这些项目经理的服务进行管理,考核。由于外包单位属于医院后勤服务,其中很多还直接涉及医疗的各个方面,如果一旦出现医疗安全上的纠纷,外包公司可能出现服务上的连带责任。因此不管是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是社会化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对涉及到工作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环保,废弃物处理,院感控制等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学习管理类,也要学习相关医学类的常识,相关的医疗职业防护,医院文化以及合同管理,人员沟通,卫生条例等。通过学习,将所学不断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的加以改进。通过反复的学习―运用―再学习来提升我们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各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管理学习,熟悉自己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应急方案等;通过持续的学习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让我们管理人员能很好的把握好医院的现状与服务要点和趋势;甚至可以在医院更换社会化公司时都能配合新的外包单位更加有效的衔接好医院的后勤服务,保证医院后勤的持续性。
5.加强相互沟通
由于服务的最终原则都是为病人服务,为临床服务,管理上都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或想法的快速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就现场而言,有我们医院管理层与外包公司进行及时的沟通;外包管理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外包员工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等。每天外包单位都会与现场临床或病人接触,沟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他们对我们服务评价的结果。因为现在病人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服务对象的变化,服务方式的更改。都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在此期间一定要多沟通,合理沟通。
医院的高速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整体形势,已给医院后勤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队伍是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管理过程中还将不断面临着新的形势,遇到新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认真总结经验,理清思路,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只要我们的思想能与时俱进,就能形成一支适应后勤改革和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后勤管理干部队伍;为医疗服务,为优质医院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8(12).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作者简介:温京明(1962-),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师创公司办公室主任。(河北保定07105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36-02
高校后勤就是通过服务关系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室、食堂、寝室、校外实习等等都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这说明学生服务场所与社会上的服务场所在性质上有明显不同,由此就决定了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不仅要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而且还要提供育人服务。如何在服务场所内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切实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是后勤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一、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服务育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后勤服务育人工作要取得突破首先得着眼发展,围绕发展来定位后勤服务育人工作,要坚持用发展的思维思考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束缚员工思想的旧观念、旧模式,创新服务育人模式,尽快适应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其次,要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增强服务育人意识,提高服务育人工作水平;最后,要协助学生管理部门解决管理模式创新带来的教育问题,引导学生适应管理模式变革。
二、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服务育人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让师生满意和服务育人作为检验后勤服务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提高后勤保障效能的主体也是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内驱力,从根本上提升后勤服务育人质量,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体现在每一项具体服务工作中,让广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使学生有“家”的感觉。
三、要将“服务育人”的宗旨始终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后勤服务一定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服务热点,不断开辟深受大学生欢迎又具有鲜明文化特点和服务特色的项目,让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吸纳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精髓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高校后勤建设方面的特殊需求,使之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魅力,又兼容服务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全力打造服务育人的和谐育人环境,不断满足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服务质量品牌化、经营管理诚信化的新型校园需要。
四、服务育人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机制
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建章立制使服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机制,提高服务育人能力。使后勤员工能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且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实行规范服务。规范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极大地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积极探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加科学,使服务更加规范。
二是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后勤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就要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的问题,开展“文明用餐”、“当一天餐厅服务员”活动;针对学生浪费水电的现象,开展“节约文化”系列活动;针对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差的情况,开展“健康身心月”等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是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积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学生困难,关爱困难学生,定期举办校园“美食文化节”,将饮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家一样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培养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是服务育人还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学生所提意见建议的回复情况要督促落实,设立服务热线,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并实行服务首问负责制,让师生投诉有门,论理有道。
五、提高员工服务育人能力
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后勤服务文化始终起着示范、辐射、导向和熏陶的作用。高校后勤的发展与建设必须适应大学校园文化,锻炼与培养一支具有育人理念、态度严谨、作风过硬、技能娴熟、讲究信誉、爱岗敬业的后勤服务队伍。
服务育人是衡量后勤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是后勤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服务育人既是服务对象的需要,也是服务者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和扩大社会效益的需要,要使服务受到尊重,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首先要使后勤服务员工具备服务行业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将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对员工进行系统的集中轮训,使员工掌握各项服务技能,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通过后勤服务工作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内涵。
六、服务育人需要创新服务手段
一是可以通过各种大学生管理委员会(物业、饮食、公寓管理委员会)、后勤服务联络员等渠道,吸收一些对物业、食堂、公寓工作关心且乐于奉献的学生加入后勤管理委员会,其既代表后勤,又代表广大学生,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与纽带。让学生直接参与对物业、食堂、公寓的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监督员工工作,参与市场原料价格调研工作。学生在参与物业、伙食、公寓管理工作中学到了宝贵的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
二是设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QQ、电子邮件、网上报修、网上征求服务意见等形式长期接受师生反映后勤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请师生帮助查找后勤服务盲点和服务短板,提高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以校为家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召开座谈会。通过学生工作处、管委会、后勤联络员召集学生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内,学生工作处、后勤领导与管理人员共同听取学生意见,并现场回答。学生代表反映意见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情、锻炼了沟通能力,后勤管理人员也能掌握一些信息。
四是实行接待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后勤服务部门管理人员接待学生,听取个别学生意见与投诉,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进行解释与说明,安扶学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五是开展勤工助学。在各餐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岗位,选出家庭贫困的学生到食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和食堂员工一起吃饭。学生在食堂劳动,可以真实体会到炊事员的工作辛苦。使学生在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好的劳动教育。
服务是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永恒主题,规范是后勤服务质量得以不断提升的有效保证,育人是检验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的重要尺度。高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重视教育与管理工作,还必须关心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这就需要进一步夯实后勤服务管理基础,加强和改进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育人”服务理念,创造服务育人的影响力,营造服务育人的新风气,构建服务育人的和谐环境,把服务育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耀成,石征锦.高校后勤服务与育人[J].科技信息,2008,(23).
【关 键 词】 服务;学校;后勤
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其发展既要适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随着后勤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创新能力。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创新,以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学校后勤服务与后勤管理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一种产生价值的行为,一种自发、主动、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服务意识是服务工作的灵魂,是服务者素质的标志,只有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服务质量。
后勤管理与服务两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是为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过程。而服务则是为集体或他人工作,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行动。管理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实施调控;服务则是最实在、最直接的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体现管理的效果。学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与管理两种功能。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履行育人职责。在工作中,既要千方百计地搞好服务,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要进行严格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和正常的秩序,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发展,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树立服务理念是后勤管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本身不是目的,“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后勤工作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具有服务属性。服务过程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中,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必须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首先,服务至上是所有后勤工作的目标。因此,所有工作者应改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经常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定期到各服务点检查,了解掌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服务对象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
其次,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服务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后勤工作者应加强对师生的了解,增加管理服务的透明度,通过宣传栏、座谈会、专题听证会、集体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后勤的政策、后勤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后勤工作的运作,并努力使师生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来,密切双方之间的联系,达到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第三,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考虑到师生利益。后勤部门考虑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为师生着想,应充分注意这些工作的特点,避免影响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的事件发生,导致师生对后勤管理工作产生意见。
三、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学校后勤工作的途径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对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用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后勤工作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所以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次,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而后勤服务是这个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管理育人,以服务育人,以环境育人正是后勤发挥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式。
再次,每个后勤工作者要信守承诺,身正为范,给学生以信心和榜样。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后勤服务中,全面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要创造“团结勤勉、理念新实、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后勤。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市场、服务、创新意识
目前,学校后勤工作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等、靠、要的思想还未彻底清除,因此后勤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竞争、市场、服务、创新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习惯了没有竞争的日子,人人安于现状,缺乏奋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后勤社会化的今天,参与竞争已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广大后勤管理人员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认真建立岗位竞争和创新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这是后勤内部开展竞争的关键;同时,后勤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积极主动地投身改革,在社会化中把自己培养长大才能参与竞争。要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分析市场对后勤服务的要求,巩固已占领的市场,积极开发市场,这是后勤创新求发展的关键。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是衡量学校后勤工作好坏的标准。提供服务不单指服务态度的好坏,而是包括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环境与服务条件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要克服简单承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只有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的东西,事业才能够不断发展进而成功。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校后勤工作都是面临第一线的服务性工作,务实的成分很多。因此,在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中,对定岗的条件、规范的标准要更符合实际,不能以学历、职务、职称为主体;聘用高级岗位的人员时,主要选拔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德才兼备、工作努力,有成绩、有效果的人。
其次,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立足于后勤内部按需设岗、定岗聘用职工坚持就地就近原则。一是有利于稳定后勤职工队伍;二是有利于后勤职工自己竞聘更合适的岗位;三是后勤职工互相都比较了解,谁有什么能耐,有什么招数,大家心中都有数,有利于把有能力的人选拔到高一级的岗位上工作。
第三,坚持择优用人的原则。按需设岗,岗位公开,实行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充分激励全体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富,褚洪启. 学校后勤工作实用全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蒋雪峰. 浅析中学学校后勤管理的规范与创新[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3] 唐召进. 树立服务理念推进学校后勤工作创新[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