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呢?怎样进行教学呢?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懂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数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呢?有的科学家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既然数学是生活和生产中的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所以,生活中也就缺不了数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明确给出了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数学的教学目的有个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得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要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全身心学习的积极性。第一,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以历史作为诱导,让学生对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第三,以现实材料为题材,教育学生要学会学已至用。第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其次: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再次: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反复训练,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要适当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次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狠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绪;初中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中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不佳,忽视了学生的愿望。这就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情绪压抑,忧心忡忡,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情绪的概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到快乐、悲伤、喜悦、愤怒、恐惧等。这些都是情绪。追溯“情绪”来源,其意思是“使驱动起来,使兴奋起来,使触发起来或行动起来”。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也就是说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情绪的体验需要高能量去唤醒;情绪的爆发与消退都十分迅速。它是人们生活、社会传递思想信息的重要辅助工具。情绪是一种积极的复杂心理活动,具有动机功能。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因此,要调节好情绪,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积极的情绪。
二、课堂教学情绪的优化策略
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或表情冷漠,或烦躁不安,或焦急忧虑,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也会感到十分压抑。反之,教师的心情愉悦,学生学习的快乐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一)深入挖掘教材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既要做好教材的因素如知识、技能、思想,也要备好教材情感方面的因素,如表情性、体验性等。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其后者常常被忽略。首先,初中数学应该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用学科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强烈的情感。其次,由于数学学科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把那些枯燥的公式、图形、法则等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从而产生对数学求知的情感。此外,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抽象性都较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如果再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有滋有味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多种途径,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1.以情设境。以情设境就是教师通过引起学生共鸣的方法,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在《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拿出一张很大的纸,然后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如此反复对折30次,这张纸到最后有多厚?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都纷纷说出了不同的答案。当教师告诉厚度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时,学生们难以置信。这时教师趁机引入乘方的概念,在掌握了乘方这一概念之后,这一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2.以奇设境。以奇设境,就是教师通过新奇的事物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动手,任意画一个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取各边重点,再顺次连接起来。这时同学们激动地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连接起来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在感到兴奋的同时,同学们似乎隐约感觉到有规律在其中,并想弄明白是什么原因,于是就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
(三)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教室倾向于少数的优秀生,无论是课堂体验,还是课外谈心都是找优秀生。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关心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差生成绩更差,出现了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后进生在课堂上害怕被提问,十分自卑,他们要么沉默,要么躲避别人的注意。优秀生在课堂上除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还有自我优越感、心理浮躁、心不在焉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教师要察言观色,并针对性地给予处理的办法。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课上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课下找他们谈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心,进而尝试学习数学。对于优秀生,则要更严格要求,认识上给予更大的挑战。教师设计题目的时候,要有坡度,基础的题目要求全体过关,有难度的题目留给优秀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总之,情绪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教学思想、积极的主导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龙.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成绩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俞国良,董妍.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
[3]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关键词: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数学教学
1心本教育的含义
何为心本教育?心是指人的心理品质,心本是指“以心为本”,心本教育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品性的培养和指导。另外是指学校管理和教育以心为本,从“心”开始教育的思想。何为心品?指的是人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个性、心态、自信、认知、情感等等的因素。学校应从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本,加强教育以“心”为核心,一切教育以学生的心品塑造为出发点,加强以良好的人格、性格、自信、情感、意志等等的心品素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从心开始,强调学校的所有教育包括各个学科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意愿,叫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才能更为显著。
2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急剧变化。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促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并且因其思维的独特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会形成不满足现成的理论和说教,出于思维的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固执和偏激。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感情日益广泛,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体验,初中生的责任感不断增强,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情绪比较容易产生波动。面对不良现象会开口骂娘,甚至大大出手。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向社会主流,加以分析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交友,要以态度、兴趣为原则,鼓励学生成立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服务社会,体验民生民情,造福大众。在教学中应当现身说法,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老师要以身作则,不打折扣。比如每到习题,都要亲自做到,和学生比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学生可以和老师畅所欲言,短距离沟通,老师做到这一步,对学生就是无形的感召。
3心本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心本教育要与教学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耐心、专心、虚心的学习态度,要有目标、策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于学生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质疑、探查,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专心、主动的学习。数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指引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信心。
3.1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快乐情绪。快乐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影响着教学成效的重要条件,经过研究表明,轻松快乐的情绪能使人头脑清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力会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好奇心,加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加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讲授新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由这样的直观性教学,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接收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同时感觉直观易懂没有学习压力和困惑,心理教育同样水到渠成。
3.2要科学有效的进行强化训练,必须善于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自信是所有成功的基础,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就会勇于克服困难,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自信心是优良的心理品质之一,和数学有紧密的联系,在学习中自信心强的学生更善于思考,更爱研究,有主见。善于吸收他人正确的观点,于此同时也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敢于提出异议,进行相互讨论,进而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拉近师生关系,善于分析问题,从而敢于解决问题。在培养自信心的用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全面的参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3.3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的科学,看上去数学是抽象的,实际上真正深入进去,会发现数学本身的魅力。在学习中,数学会带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数学符号的语言,会叫学生体验到简洁优雅的美感,球体、圆形体、椭圆的学习,叫学生体会到新颖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数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积极大胆的探索,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提高和认识自己。
3.4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只有主动
参加到学习当中才能显现心性的培养点。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一个师生互动和谐的环境,才能够在交流沟通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心智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要用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促进心灵学堂的互动。当我们真诚的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相处,用心去创作一个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平台。最终能实现师生之间共同的人生生态课堂。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融入心本教育,对初中的数学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一个可爱的比喻还是很有趣的原千惠,都能让学生其乐不穷,进而增加了数学教育的感染力,陕西省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说过:“知识只有插上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的幽默与魅力”,因此初中数学教与心本教育在教学中互相油渗透,互相融和,互相影响,因此,如果想在以后的初中数学中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努力贴近新课程探索心本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来提高心本教育的效率,进而能过心本教育有交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品质,只有能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来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并在实践中感情心本教育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朱自仓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笠山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宋宝和,房元霞,谷焕春.《现代数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自主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扩大知识储备和激发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大有裨益。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获取,达到学习新知,温故旧知识的过程。自主学习与新课标提出的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形式是相辅相成的。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越活跃,讨论越热烈,发言越积极,学习效果就越好,教师教学也就越成功。这是走向教学误区的另一个极端,是片面的教学观念。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单凭教师的讲授和课堂上充满形式化的讨论,那么教学就成了花架子,没有知识的储备,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弗兰西斯·培根有一段名言,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观点。他说:“历来研究科学的人,要么是经验主义者,要么是独断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他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他们自己把网子造出来。但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这一比喻中的采集和消化,正可以看做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自主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上抓住学生求知欲,激发主动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不会只在数学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求解“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法,转化成“求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不规则图形,开动脑筋想办法,计算出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布鲁纳说:“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这句话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会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去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主动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学习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不得,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去学而教师不管,教师主导地位不能动摇。教师要提供方法,讲解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开始自主学习。其次,学生是主体,在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基础之后,教师应该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达到活跃课堂、发动学生、发展学生的最终目的。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效率。自主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教师应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完善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带着目的学习,做好总结工作,一切学习活动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达到目的,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鼓励创新,走进生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杨振宁提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课堂上要利用好教学教具,教师在对每节课的内容经过悉心研究后,为学生选择好对应的教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参与操作,在学习中动手又动脑。例如,讲解立体图形知识时,就可以准备好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模型,让学生观察,说出特点,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试画,提高对立体图形空间感的认知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制作立体图形,对边、角、体积、面积等进行测量、计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达到了教学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应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好。
参考文献:
[1]伍春兰,朱维宗,万雅奇.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2]周根龙.试论数学教学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3(01).
[3]钟建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交流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案
数学学科是对个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两方面他们所具备的都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法这个时候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下自己对数学的教学方案的看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指出,鄙人当虚心接受。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案的创新
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快捷的课堂交流,进而达到优秀的数学教学效果。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显然满足不了当今的数学教育,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做出自己教学方案的创新,跟紧改革的大潮,不能墨守成规,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想对读者提出:
1.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穿插教学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更新了学校设备,多媒体这一工具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理论知识来说,多媒体设备会比传统老师上台讲解教学更具创新性,这样能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方便教师备课,网络上的名师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上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资源。
2.提倡学生自己动手,数学与生活结合
数学这门学科贴近生活,不但具有强烈的逻辑性,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几何这一大类,如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话效果远远比老师讲解的容易得多,我的经验告诉我,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理解融合,这样效果才会好过于传统。
二、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改革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会正确教育,还需要学生好好学习,那么如何使这两者平衡呢?那么正确的学习方法改革就尤为重要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1.“回放电影”法则
我记得我的母亲和我说过,她当年学习的时候,每当老师上完了课,她都会在晚上睡觉前默默回想,在自己的脑海里过一遍今天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像放一部小电影,这样效果十分好,不但能够让自己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还带有丝许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2.“螺旋”学习法
在任何课程的学习中,都离不开“螺旋”,何谓“螺旋”,简单地说,就是循序渐进,没有知识是一瞬间就能全部获得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是知识的累计一定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俗话说得好,水滴石穿,就是突出了循序渐进这个道理,学习亦如此,不可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方能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地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掌握更加完美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6
和谐是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完美配合、协调和有机多元化的统一。而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承文明外,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又必须在认知、情感、意志和态度等方面与社会相结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个人的身心也需得到一定发展,造就一个健康有用的社会人才。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教育家提出了和谐教育,即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需要的原则出发,协调教育环节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从另一角度来讲,和谐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能够在初中数学中真正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为了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可能掌握不到前沿的学习资源,这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采取引导式的探究学习。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他们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协调者、引导者而不是强迫者和发号施领者,主要在于强调教师的“教”应是引导式的、启发式的而非强迫或任务式的。
此外,探究式学习还需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探究式学习通常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虽然有时会增重学生的学习任务, 但实践证明其付出是值得的,很多学生自愿牺牲课外休息时间投入到探究式学习,当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每次都应给学生准备资料、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当堂点评等。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应围绕“引发学生思考”展开,并创造环境和意境,运用娴熟的基础知识、成功学理念和激励理论等,让学生成为自我进取者,在进取中被充分授权学习且承担责任,从而大胆地去发现自己,这样会使学生变成主动型学习者、自我激励型学习者、兴趣型学习者和探索型学习者,让他们感到每个人都有一种“成功人士”的感觉。
二、注重学生情感因素,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进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如课上应结合课本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提高他们的关注程度;对学生课堂表现良好及其优秀作业应予以适当奖励,当然奖励可以是某种奖品或是一个较高评分,也可是口头或书面称赞与鼓励,以利于学生保持努力。同时,更应营造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树立积极向上学习风气,以积极影响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更有甚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眼高手低或过于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现和接受自己学习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培养一定的自我监控、自我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各项测试成绩,并进行合理归因,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不同表现以了解其是否存在学习焦虑,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学生焦虑水平。如教师能及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学习焦虑的深层原因,就能够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缓解或降低学生焦虑情绪,从而避免实际教学工作中引发甚至增强学生的焦虑感。另还需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抓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如课堂提问时可先叫外向型学生回答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其他学生思路,并使性格内向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和组织语言。
三、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要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互动教学是实现这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是教师与学生间发生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互动教学可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和进一步吸取新知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索,以习得一些思维方法,形成好的思维习惯。同时,通过讨论、拓展、引申等互动方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在互动过程中师生通过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定势,进而对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产生启发,而学生亢奋反过来又能激励教师在更宽视野内作更深层思考、探索,以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四、循序渐进式渗透转化思想
新教材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和证明意识、空间观念及转化思想等。而教学中处处体现出转化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多元为一元,化高次为低次。在具体内容中,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添辅助线或设辅助元的转化。转化思想是一种思维策略的表现,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能运用所学知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知问题。如有鸡、兔若干只同笼,已知共有头18个,腿54条,问鸡兔各有多少个?解答此问题,可用化归方法,若鸡兔同时抬起一半腿,则剩27条腿,比头多9个,说明鸡就有9个,兔子只能是9个。转化方法一用,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
当然,在渗透转化思想的同时,仍不能忽视(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6页)“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基础知识是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是构成学生智力、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在自发学好基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本训练是巩固已学知识并准备应用于实践,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值得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谐教育是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实现和谐教育,必须使教师与学生形成有机体,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贯彻和谐教育理念,运用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方法、互动教学和转化思想等手段结合,培育学生健康身心,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正能量发挥的同时,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体,弱化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含芬.国外中学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李镜流.教育心理学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3] 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龚 玲.探索和谐教育模式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J].新,2011(2).
[5] 余丽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2010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教育策略
对于数学,长时间以来产生的误区就是被认为理性的逻辑推理,还有枯燥的分析。在当前教育课改之后,对数学都有了关于情感因素的认知。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学生人格的升华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对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从数学本身来看,数学知识就是客观的一系列的分析,这也是长期以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认知。切换角度来看,数学知识的利用在这客观的世界中发挥着很多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都有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的搭建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的搭建需要一个很有意味的过程,还附加着创新精神在里面,来自于生活但又回归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这些意义的认知,只有附有情感因素的教学,才能调动课堂气氛。
二、用积极的情感状态感染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里,教师的情绪很重要,情绪是会传递的,好的情绪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习。一个人只有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中,他才最能发挥潜力。因此,在智能的学习中需要这种心态。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爱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努力并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体验情感教育,促进身心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中的体验肯定会存在差异,获得的也不一样。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适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加以鼓励,展示自己和发挥自己。在充满好奇心的数学学习中,知识会给学生带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完整的数学课堂有很多环节,在每个环节里我们要把具体的教学理念切实传授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情况,利用生活情感,导入数学情感,在课堂里无形之中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彩,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温暖的教育下,可以摆脱数学的冰冷,数学的温情是课堂中最珍贵的礼物。例如,涉及行程问题,可以说到,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行程,体育课跑操场,常见的公交车行驶,父母上下班回家的距离等等,用生活的实例代入问题,学生发现这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老师再提出问题时,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也会提出很多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大多学生本身是懒惰的,对复杂不易懂的知识学习容易退缩,在教学中要把复杂的问题拆解,分解为易懂的一步步地前进,这样学生走完了大半路,就不容易轻易后退。
四、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我们的教学意义在于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好教学活动和开展活动,这是我们教学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枯燥的学习中可以挖掘数学的乐趣,用乐趣带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通过网络寻找一些有关的介绍,要采艇不同的方式教学,消除枯燥死板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意义的视频和图片,从中布置任务,最后再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可以通过视频很形象地解说,这样既能活跃学习气氛,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用视频解说,如圆、圆柱等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并处理好视频播放速度,以在重要的时候让学生能记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摆脱单一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此外,还可以设立小组讨论,设计数学游戏,以学生为主体,目的就是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引导了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还原生活,丰富生活。中学数学的难度逐渐加大,只有加大兴趣培养,拓展活动,才可减轻学习的压力并提高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知识讲解、谜题等手段,丰富学生的生活,并根据活动内容引出课堂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学习知识。活动的设计也来源于生活,数学的美也来源于生活中的美,感受到其中美的存在,是更好的情感感受。在生活中也形成一个善于发现的习惯。情感教育对中学数学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传授有很大的帮助,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方式是培养学生情感学习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由知识传授延伸多种学习乐趣,加以情感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左二平.对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
关键词:再创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将小学数学的知识承接下来,帮助学生运用小学数学中简单的学习思想学习初中数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启发着关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将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选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数学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而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消失。为了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再创造”教育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创造兴趣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对于刚踏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知识灵活不易理解、逻辑性较强、对思维的严谨度要求较高,大多学生很难适应,需要一个思维的过渡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过渡期,只注重数学课本知识的教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在进行课后作业时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再创造”的思想就在于摒弃数学教学中的陈规教条,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节知识时,因为课本上的概念讲解过于繁杂抽象,学生不能清晰地理解,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对其概念进行阐述。生活中处处都是平行线,数学课堂上同样也是。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让学生自己指出我们身边的平行线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用自己更易接受的方式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改变课堂模式,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
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思维要求较为缜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直接选择向教师求助而不是自己思考,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思维也渐渐封闭。而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直扮演着主演的角色,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照搬给学生,主动地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挑战,思维得不到发散。
创新思想的发展是“再创造”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改变课堂学习的模式。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用了很多时间,主导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失去了自觉思考的能力。虽然数学这门学科单独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但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允许改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鼓励学生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课堂实践,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更为重要。“再创造”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数学学习的思想指导。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时,不能单纯地将它看作是一门学科,更要把它看作是一项技能。在以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例题,在课后却不能解决相同知识不同题型的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大多抱着完成学习任务的心态,没有根据所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依旧不能借助数学知识来解答,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为生活而服务的,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如几何图形这一章的知识就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学习几何时,根据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几何的意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主动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和理解图形。充分剖析“再创造”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数学逻辑思考的同时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创造知识,提高自己创造能力。
总之,“再创造”教育理论被提出以来,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符合国家人才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再创造”思想的核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创造能力,以更积极自信的状态学习数学,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增强了实践中对知识运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政治思想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有意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生活作风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勋坏用数学。”社会上流传着“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结合数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些反映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数学家对祖国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的感人事例。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激励他们勤奋向上,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刻苦学习数学的动力。使他们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学习结合起来,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革命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客观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发展都充满着辩证因素,教材中“数的概念的扩充”、“角的概念的推广”,各种定理,法则的发现,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有意渗透这些观点对学生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诸如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直线与曲线”等等,在教学公式与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较多的学生对未知的问题感到棘手,我就略加点拨,指出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体现的“抓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的哲学思想,所以学生解二元―次方程组时,就采用消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使学生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教材中多处提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经典著作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和世界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我在给初一学生上代数课时,介绍我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首次把“algebra”译成“代数学”,从此我国正式使用“代数”一词,它对算术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讲“方程”时说明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在讲“圆”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周髀算经》记载“周三径―”。数学家刘徽在公元三世纪用“割图术”求得丌的近似值为157/50,到南朝祖冲之父子对数学的贡献,尤其是其密率:355/113,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好的结果,比十六世纪进入欧洲人得到同样的结果早了一千多年。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介绍了“杨辉三角”等这些我国古代史上的重大发展,是以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伟大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以这些数学家为榜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勤奋学习,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严肃认真、刻苦学习数学的思想品德
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品德是每一个同学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任何―个好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要求,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由少到多,逐步养成。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畏难情绪时,就以我个人切身的经历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怕牺牲,永远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说得好:“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自己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们―定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