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美术生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生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生学习方法

第1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使聋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呢?笔者认为,不仅要上好美术课,更要依据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一、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残疾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对听觉系统发生了障碍、以目代耳的聋生来说,感知范围的狭窄导致了他们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的不完全、不准确,看问题带有片面性,导致了抽象思维弱,具象思维强。对此,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一种低效学习,其结果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扼杀学生学习欲望,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通过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观察事物,使学生对创造性的培养与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针对学生在写生中照搬照抄,不分美丑盲目作画的问题,笔者给学生讲了《国王请画家画像》的故事,同学们在理解故事的同时悟出了写生绘画的真谛,那就是既要尊重实物的原有特点,又要根据画面审美需求有所取舍。

目的和兴趣是相互联系的,在学生接触美术课伊始,笔者不急于讲新课,而是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解释一些常用的美术术语,深入了解学生并做各种调查,了解其以往和现在对美术学习的认知态度和已有的绘画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为以后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能力与弱点,将期望值保持在其能力范围内,做到“因人施教”。比如,在教学生“画圆”这节课时,首先发给每个学生两张正方形纸,要求剪成正圆形。第一张不许折叠自行动手剪圆形,第二张在教师指导下剪成圆形,然后让学生把剪的方法用直线画到纸上。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为知识的再现提供了思维的表象,增强了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画圆的要领,而且懂得了先方后圆所蕴含的深意。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十分重要。

1.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宽松、激励的学习情境,是促使聋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因此,在每节课前,笔者都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讲解,并对某一学生的作业师生共同讲评。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上的构思和环节设计外,在评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谈看法、谈观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2.教师要胸中有“问题”,脑中有学生。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有自己的“问题储备存库”。备课时,不仅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备教材,更要紧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学生,备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3.教师要善于创设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古人说“乐而善”,也就说喜欢的才擅长。为使学生喜欢画,乐意画,在上课时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画得有多糟糕,从不批评学生“笨”,以免伤害其自尊心。教师要从多方面寻找学生的发光点,先鼓励学生,然后指出其绘画错误处,再提出改正方法。教师要用微笑的眼神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产生画好画的冲动。

第2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准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美术。

1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如何让学生喜爱这门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认为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因此,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激发其热爱美术的热情。应该给学生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这样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追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2 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美术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审美观,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就会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形态各异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时,调动了的积极性,激活了内在的兴奋点,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3 扩大知识范围,增强想象的新颖性

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学生们新奇的想法也来源于生活,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姿的生活、丰富的知识浓缩入课堂中,运用相关挂图、各种电教媒体,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把生动形像的图像进一步丰富到学生的大脑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加工改造出各种新形象,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很少有机会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欣赏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色彩艳丽、姿态万千的海洋生很快就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他们深深陶醉在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里,这时,教师适时启发他们想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从中体验到美术的美,领略到美术所特有的丰富精神内涵[1]。

4 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视的,所以老师要有正确评价的艺术,前面提到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们所绘画的内容风格也会有不同,比如有粗犷的、有精细的、有生动的、有形象的、有想象的、有色彩单调的。这些作品都是学生的创造和真是想法,所以不论什么样的作品,老师都应该多鼓励和褒奖,在教师的正确评价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在进步中巩固与培养兴趣。

5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发展。

小学美术课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美术环境等多种方式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减负增效,才能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

参考文献:

第3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并未明白给出的,但经过一定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到的条件。有些常见的的隐含条件较易记住:如“光滑”即表示不考虑摩擦力,“同步”卫星即卫星的运行周期是24h;“近地”卫星即忽略卫星所在地面高度;提到物体“克服”重力做了10J的功时,就是指重力-10J的功,“双星”系统即告诉我们双星的角速度相等等等,不再一一列举。所以我们平时要注重读懂“物理语言”能力的培养,找出隐含条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我列举几个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隐含条件。

一、“自由”

现代汉语词语中,“自由”的意思是: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但在物理学中,“自由”有着特定的含义。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这个物体的运动并非真正的自由,“自由”特指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的条件。

例题一:下列运动中,可以看成自由落体的是( )

A.冬天下雪时雪花的下落

B.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

C.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

D.跳伞运动员下落的运动

解析:由于“自由”特指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的条件,所以正确答案选B。

二、“缓慢”

现代汉语词语中,“缓慢”的意思是不迅速,迟缓。在物理题中,缓慢指的是很慢很慢的极限,慢到可以静止下来,静止对应的状态是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的状态。读懂“缓慢”二字,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例题二: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缓慢地移到Q点,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 )

A.mglcosθ B.Flcosθ C.Flsinθ D.mgl(1-cosθ)

解析:很缓慢地移动,意味着小球在移动过程中可以认为处于平衡状态,小球的速度不变(始终为零),外力F对小球做功的效果仅使小球的位置逐渐升高,转化为球所增加的能量(重力势能)。小球从最低点位置到Q,升高的高度为h=l(1-cosθ),所以力F对小球做的功WF=mgh=mgl(1-cosθ)。所以正确答案选D。

三、“绳”

绳字的本义是“可以无限接续延长的索带”。古代的绳子用草麻纤维搓成,必要时,可以在端头处散开纤维,把另一股草麻纤维接上去。绳是日常生活用品。绳一般有塑料绳、麻绳、尼龙绳、棉绳等种类,以实心塑料绳为佳。跳绳握把(握柄)有塑料制及木制两种。中学物理中的绳一般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轻,即绳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

(2)软,即绳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由此特点可知,绳及其与之相连接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背离受力物体方向。

(3)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

根据绳的这些特性,绳子问题就隐含了很多临界条件:

①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mg=m■ v临界= ;

②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 ,

当v>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例题三: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某点,当绳竖直时小球静止,再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v0,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并且刚好能过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球过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B.球过最高点时,绳的拉力为mg

C.开始运动时,绳的拉力为m■

D.球过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

第4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有缺失的趋势,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儿童教育心理学表明:1~4 年级(一般6~9 岁)学生的绘画处于意象期,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下笔果断、大胆、夸张,他们的画是概念化的,模式化的,他们反复以同样模式化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念和快乐,是兴趣最浓烈的时期。到了中年级,随着他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的提高,绘画开始倾向具体实感和逼真。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年级儿童绘画是模式阶的末端。到5~6 年级(一般10 岁左右),小学生知识面的渐宽,心理变化较大,观察力和鉴赏力逐步提高,在绘画心理上进入写实期,他们常把自己的画与现实对比,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的有关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支持绘画的写实意向,眼高手低,以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果断自信变成了涂改频繁和犹豫不定,往往产生对自己的画不满意的情绪。” 这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过程,虽然会影响其在美术课堂中的表现,诸如其完成美术课堂作业的质量下降、对自己绘画的能力产生不自信的情绪等,但是这是儿童必经的成长过程,美术教师如果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去调整教学内容,设置适合的作业要求,也能够帮助高年级的小学生保持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然而,除了有这样的一个客观的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由于进入高年级时学生进入写实期后,逐渐对于美术学习产生“习得无助”的现象,“习得无助感( Learn helplessness) 指有机体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 面临问题解决时, 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状态。它的发现源于Seligman和Maier( 1967) 以狗为对象进行的操作制约学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个体所经历的不可控的失败经验会对其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 使其因恐惧、焦虑而丧失斗志, 放弃尝试与努力,消极接受命运。为探究如何防止习得无助感产生,Seligman( 1975) 又重新设计实验, 进行了后继研究,发现经过练习的狗, 以后很不容易陷入习得无助的状态。另外, 对在笼子里圈养的狗和自由的狗对比研究发现: 自由的狗不容易陷入习得无助的状态。” 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也是屡见不鲜,由于在某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一系列失败的经验而产生的信心的缺失,最终导致的将是对该学科兴趣的缺失,以至于没有信念、动力在进行相关的学习。愉悦的体验每个人都会期望获得,如果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经常获得这种积极的体验,他就会期待这种体验的再一次发生,期待美术教学活动的进行,相反的,消极的体验是每个人都想避免的,如果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是这样痛苦的体验,他就会想要避免这样的体验再发生,也就会厌恶美术学习活动的进行。教师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行为,让学生重新获得那种愉悦的体验,也就会改善这种“习得无助”现象的产生了。导致“习得无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评价方式不当。简单而生硬的量性评价,让一些“画的不好”的学生经常得到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无法仅仅从“B”或“良”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就无从改善自己的作业情况,一次一次的不理想的成绩,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己没绘画天赋”、“再努力也就是这样”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习得无助”。一旦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就会抵触美术课程的学习,不再付出努力,更由于他们无法在美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不仅不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进行,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美术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标准进行评价,寓评价于教学中去,最大程度的体现评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课堂评价是一种涉及学生进步的反馈,它能解释反馈如何强化学习的理由。根据8000例研究的评价结果,研究员约翰?哈迪尔(John Hattie,1992)做了如下的评述:“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力的改进方法是反馈。改进教育的最简单处方必须是‘一定程度的反馈’”。” 可见教学评价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对于该学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课堂评价的范围不仅指针对作业的一个简单的量化评价,而是将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情、状态、作业或着作品做出的表示和评价这类对学生的反馈也包含在内。“教师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学生此后的心情和学习兴趣,所以应该慎重对待。”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和不同美术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对待所谓“画的不好”的学生,应多采用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一方面要发现学生在绘画上的优点,及时的鼓励其在美术学习上的进步,同时用婉转的语言给出改善作品画面的建议,用既有效又不伤害学生信心的方式进行评价。着重采用鼓励的方式,而非批评惩罚的方式进行评价,也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原则,因为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每个学生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对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实际操作中也会表现得不尽相同。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体现出发展性评价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阐述,笔者对课堂评价的方式提出一下的建议:

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并在评价过程中善用成败归因理论。在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有利于保持学生对与美术课程的信心和兴趣,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将他们的进步归因,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盲目自信的情况,“通常,人们会把成功归结为四个原因:能力(ability)、勤奋(effort)、幸运(luck)和任务的难度(task difficulty)。其中,勤奋是最具鼓励性的。” 因此,美术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因素,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一因素,教师在帮助学生对其成功进行归因的时,应强调勤奋的作用,让学生信任勤奋的作用,养成一种努力的学习习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采用形成性评价,并保持形成性课堂评价的高使用频率。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进步和教学行为的缺失,通过过程中的若干反馈,及时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强化。” 形成性评价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都及时地得到反馈,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行为,使学生更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正视自己的不足,也让老师清楚自己的教学情况,它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拘于形式,简便快捷,信息量大。此外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形成性评价,还要经常性的使用形成性评价,寓评价与教学中,养成学生时时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让学生更能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加强自评和互评的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评和互评环节就显得更有意义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显然是没有一套固定的评价标准的,更谈不上用这样的评价结果去区分作品的优劣,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却对学生提高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深入了解自身美术能力的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发现了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评价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显现,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同时,这种新颖的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学行为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主人公的感觉,自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因此,自评和互评不失为一种值得在美术教学中提倡的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多元化,着重纵向评价。有的学生绘画能力也许并不很强,但是在他的作业画面上,可以看出他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学生虽然绘画基本功很强,但是在他的作业画面上,看不到新意和创造力。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还应该采用纵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跟过去的自己比较,这样不仅让学生更能明确自己的绘画水平和风格,更能在对比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美术学习更加的自信也更加的感兴趣。

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随着年级的递增有缺失的趋势是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作为美术教师如何避免“兴趣缺失”、“习得无助”的现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实践中和研究中都十分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可以利用多元的课堂评价的方式,将这一问题巧妙的改善,让“兴趣缺失”和“习得无助”的现象化解于无形之中,用更加灵活的课堂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留住,那么不仅可以是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可以更多一些爱好和乐趣,更会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

[2] 陈广春. 浅谈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 (A), 2013 (11): 63-64.

[3] 孟小红. 习得无助感研究对儿童挫折教育的启示[J]. 教育科学论坛, 2007(04): 79-80.

[4] 马尔扎诺, 妍妍, 春艳. 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5

[5] 美术教育学新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35

[6] 顾美华. 立足学生发展 关注生态评价--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研究[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2012.5

[7] 马尔扎诺, 妍妍, 春艳. 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7-8

[8] 美术教育学新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01

第5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小学美术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中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美术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观察、体验、欣赏、表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饱满的学习热情。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上有自和选择权。这种学习方法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特点,按照自己的学习愿望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儿童学习美术艺术是一个特殊阶段,它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特殊的思想情感。如果教师不解放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儿童的创作灵感,而是给它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限制孩子们的绘画,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的绘画难免死板,没有生气。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相反会使儿童的思维受到限制,创造力也被受到限制。

为了儿童的未来发展,为了造就儿童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为了培养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尊重、保护儿童的自由活动和想象力,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个性,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共同提高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形式下,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传统的师生单向互动,改变为多向互动。并在讨论、交流中才能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学习,通过这样互动交流,才能使学生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也能养成他们能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更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共同完成学习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融洽,使学生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和谐、友谊,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和积极参与的乐趣。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第6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 兴趣; 课堂主角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18-001

我任教初中美术课多年,发现学生起初对美术课挺感兴趣的,可是慢慢又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上美术课,为何?没有让学生成为美术课的主人。怎样让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天堂”,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美术课痴迷呢?我在平时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做起,感觉效果不错,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爱学生,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培养其兴趣。如:在八年级《苍松翠柏》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学生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则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乖乖地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学生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得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中自带的画图软件,教学生用电脑作画,因为操作简单,只要教他们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电脑上随意涂涂抹抹,并用工具上色,自由自在地去表达、去抒发、去体验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个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应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有条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另一方面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较适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如水彩画和版画、国画和雕塑的学习方法就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指导,而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自己探索学习或学生相互讨论学习。

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学习方法的选择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个性需要和已有条件自由选择,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法。在美术评价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作业评价不该全部统一成一个标准,而应因人而异。细腻、成熟、完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残缺、朴实不也是一种美吗?带着这样的观念去评价学生作业,换个角度去解读学生作业,更能使他们的个性在意识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我们在评价美术作业时应做到,对优生提高标准,好中求异,优中求新;对差生要降低要求,寻找进步点,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艺术实践能力,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三、尝试体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第7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方法 策略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执教已有数年,从这几年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专业方面刻苦努力,认真踏实;然而他们的进步却不大,专业水平提高速度较慢。许多同学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艰苦摸索,收效甚微。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进步与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总结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策略。现就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学习。

1 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画好一张作品的前提

观察是认识过程的感知窗户,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正确把握物象,表现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习美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强调“整体”观念,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只盯着局部孤立地描绘,缺乏整体的观察比较,被动地照抄对象。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一张作品的开始,无论素描还是色彩,静物还是头像,首先要对对象进行整体的观察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先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意在笔先”。作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避免了盲目涂抹的被动局面。其次:具体作画时,要用整体观察的方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要明白所描绘的对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从大关系着手,尽可能做到整体把握画面。画某个局部时要看这部分在整个画面里的相对位置,大小和虚实,才能确定这个局部应该画到什么程度。比如画鼻子,就要看到与眼睛、嘴巴的关系,而不能去孤立地描绘;还有的同学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在画面中的实质意义,全盘照搬,看到那里画到哪里,造成画面的“灰,脏,乱”等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察及绘画表现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这一习惯始终如一地贯穿到学习中。

2 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进行全面分析与理解

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的协调一致性。所以学习美术不仅要“会观”还要“会思”,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用脑”“用心”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认真思考、进行全面严谨的分析与理解。比如有的同学在画静物的时候不加分析,只一味照抄外形与调子;在画头像的时候也不主动理解人物的内在结构,而是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重点,哪些地方浅点。至于这重和浅体现什么结构等却一概不去考虑,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所以,摆脱盲目学习的被动状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

3 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古人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的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第8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1.发掘材料美的魅力,从鉴赏美的角度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描绘方法上各有其独特的方式、笔法、肌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再根据其特点,读画讲画、挖掘材料中美的魅力,开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案例1]《创造美的纹理》(选于浙美版第9册第12课)一课中,需要学生去发掘身边各种各样美丽纹理的材料,在课前事先准备好自己所找到能创造出纹理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更好地掌握、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2.开发创造性想象力的学习方法。有些美术作品,特别是同龄人的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按照作品内容、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内在因素。[案例2]《自己做帽子》(选于浙美版第3册第18课)一课中,在学生了解帽子的基本结构后,围绕帽子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索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制作出有个性、有创新性的帽子作品。在这一课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探索造型是难点,解决这一难点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上做文章,教师不要规定让学生用什么材料做或大致要做成什么样的形状;只要确定我们做的帽子是实用型的,可以戴在小朋友的头上;在形状上不做太多要求,只是把做帽子的几种基本手法讲解一下,“捏、拉、扎、剪、折、画、贴”等方法。对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做什么样的帽子可以适当提示一下,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上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做出各种各样的帽子来。所以,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有时甚至动口讨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3.利用悬念的学习方法。利用悬念的学习方法就是先给学生提供某些前提(如准备某些材料),又不让学生知道这次作业的做法,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神秘感,在脑海中存储着对老师设计作业的猜测,在某种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学习方法。[案例3]《刮出来的画》(选于浙美版第3册第14课)一课中,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较普通的绘画方式,很少有小朋友接触过刮画,所以这一课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再加上材料的准备,让神秘更具有悬念性,利用这一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有效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之后,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的有效性问题。通常说当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后,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动力之后就要看学习的效果了。所以有效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而有效学习也还得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方面入手讨论。1.学生学习方面(1)明确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方向是有效学习又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分发题目的方式,把学习要求都写在上面。学生打开题目就明确了任务,积极性很高。有的是全班统一研究一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任务越明确工作效率就越高。所以有时候,开门见山地明确任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法。(2)分享学习成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心得,应和集体共同分享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也是一种重要方法。美术课也需要小组讨论,在经历了这个学习过程之后,学生的眼界将更加宽广,学习会更有方法,也会更有效果。2.教师教学方面(1)教师要有较高的美术素养俗话说得好:“要使学生有满杯水,教师必须有满桶水。”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水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有很高的教学水平。(2)课堂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教学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动力,在课堂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要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有利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真正做到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美术知识。(3)要有机地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实现美术课既学到美术知识,又学到其他学科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在提高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也要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长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多彩的教学手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置身于美术教育的良好环境中,不断地吸收美术知识和美术情操,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学设施会越来越完备,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前沿科技,把它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加乐学,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美术教育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作者:王超超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

第9篇:美术生学习方法范文

(1)五年级学生在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审美能力上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还是非常的浓厚的。每星期有两节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值很高。

(2)在实际情况中,有些综合开放性的美术活动不能组织起来。所以,大部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2、教材分析:

第九册教材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3、学期目标:

(1)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2)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难点:

熟悉美术工具,通过学习能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完成简单的美术活动。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5、教学措施:

(1)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2)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1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3)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