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初中几何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几何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几何教学研究

第1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

在现代初中教育体系中,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制约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1]。基于此,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对于实现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助力农村初中数学提档升级

(一)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简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不断革新,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始融入教学体系中,实现了智能化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包括多种形式,核心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在开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课件、XMIND思维导图等,通过多种课堂展现方式,将现代科技融入课堂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现代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目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化程度,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图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体会知识的乐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这样讲,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开始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从现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性质来看,初中数学体现出了较高的学习难度,很多农村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感觉到枯燥和困难[3]。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来看,现在一般学校都配备了投影和电脑等多媒體设备,如何让这些设备真正发挥作用,是数学教研的重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新鲜感,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运用,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现代化程度不足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认为,由于学科内容的限制,教学现代化改革与数学学科的关系并不大。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新媒体和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重要意义[4]。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够,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基于此,寻找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现代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在求抛物线解析式的习题中,一般都是将抛物线经过的点代入抛物线中,进而根据顶点坐标,列出一个方程组,最后分别求出值,得出结果。这样的问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运用XMIND思维导图进行推导,则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减小学生学习的阻力。

(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分布的问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仍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年纪比较大,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有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低。从整个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来看,课程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教育的需求,造成了整体教学效果不高的问题。现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与落后的教学条件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如何弥补这段落差,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难题。农村初中学生认知体系较为薄弱,几何内容一般是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化展现,则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攻克几何教学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增强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一)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从教学发展来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水平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效率普遍不高[5]。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升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效率,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进行理论和流程的演示,提升教学的直观化程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一步创新理念,探索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实现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在开展“单项式乘多项式”教学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线的发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节点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二)利用微课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利用效率,数学教师还要创新理念,采取微课等现代教学模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日趋成熟,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微课一般是利用微型视频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代入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微课视频,通过自主演示或者讲解的方式,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当代数学教育需求[7]。比如,在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班级的电脑自主进行推导,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n-1)/2的结论,强化学生印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提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程度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多媒体信息教学的比重。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数学知识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通过开展多媒体信息教学,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时候,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展现实物,教学过程很受局限,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则可以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就更高了。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极大丰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展现形式。我们都知道,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效调动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而也就减轻了,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比如,欲盖一栋130平方米的房屋,房屋的一个边靠在另一栋房屋上,且长16米,同时在与墙平行的另一侧中间打开一个宽约1米的房门,现有能围成32米长的木板,求房屋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立体化展示,则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四)将教学技术创新抓化为实际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开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除了创新形式外,还必须让多媒体教学发挥实际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思辨性的学科,数学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整合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思索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动脑能力,这也刚好契合了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在网络上,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教师通过搜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也可以激荡起学生之间的头脑风暴,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升数学理解和把握能力。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现代教学不单纯强调知识点的教学,而更加注重学生思维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农村初中數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体系性。例如在教学“平均数和众数”中,出现多名员工的薪酬总计表,此时工资过高和过低的人对平均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讲解,则知识流于表面;如果借助相关社会现状资料,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各种员工薪酬的分布,则更能强化学生的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制约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农村初中数学与教师深入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全发.农村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259. 

[2]张雄.谈谈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3):324. 

[3]柳清华.浅析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11(02):62. 

[4]黎凯.多媒体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5):186. 

[5]王洋.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6):123. 

[6]张志存.结合信息技术的农村数学兴趣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3):112. 

第2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问题提出

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主动自助的探索、合作研讨、积极创新来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满足自己兴趣和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提高自我数学和信息素养。近年来国家基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发展稳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教育部遴选多媒体课程、面向中国基础教育资源的计划等活动。在这种背景下,提倡和发展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变得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增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了多数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有利于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将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数学学习。

二、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内涵

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并承载数学教学信息,支撑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字信息化支持系统、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料和数学信息化教学环境。

相教于传统的教学资源,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得数学教学信息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大容量存储化、超文本化和网络传输化的特点。它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化,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并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线学习的方式还可以突破空间时间限制,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教学者来说,首先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将会改变教学活动的实施。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的展示,加强学生印象。比如可以将平面图形中的旋转、平移、翻折等位置变化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将会提高教师素养。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社会中科学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后,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创建多样化教学平台。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操作

1.实验目的

检验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验证其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

2.实验对象

我校2014级初二二班为对照班,该班共有男生23名,女生20名,学生共43名;五班为实验班,该班男生24名,女生20名,学生人数为44名。两个班在学习水平等方面基本相当;而且数学课教学均由笔者担任,这样方便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控和对实验前后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3.实验过程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实验设计阶段

在向校方汇报并且经过同意之后,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为实验的开展寻求理论指导与经验参考。并初步搭建完成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平台,并初步实现了网上答题与批阅等功能,为开展实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5年3月――2016年2月实验实施阶段

在选定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后,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在实验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学教学。再次期间共哉沽酱窝习测验同时发放了3次调查问卷,之后,完成了相应统计工作。

2016年3月~2016年4月实验总结与反思阶段

分析研究统计数据,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并且总结出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教学活动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在总结实验成果的同时,客观评价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四、实验结果

1.学习兴趣

为了研究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笔者对实验班的44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

2.学习成绩

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两次考试,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前测:

从上表中显示,两个班前测的数学成绩无显著差异(IZhO.25,Po.05=1.96,lz|〈Po.os)

五、结果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实验班经过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之后对于数学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说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同时,实验班学生的优良比例和及格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因此,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兰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政策的文本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4(1):117

第3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核心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现代教育当中。这些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在促进教学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当前,信息技术和方法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覆盖了辅导教学到实现教学的所有方面。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之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使得信息技术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是形成了一种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物理学习的关键在于探索,而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对学生自身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趣味性与直观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在。在物理课程教学时,通过一个提前制作好的Flash课件就能够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形象而直观的表现出来,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对物理学原理的实施模拟,带给学生新的学习感受,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有了兴趣作为铺垫,后续的教学将容易得到开展。

1.2 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尚处于形成阶段,往往停留在静态分析的层次,对物理学当中的一些抽象性概念比较难以理解。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常规教学中难以模拟的实验进行虚拟演示,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有效的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例如,在讲解内燃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传统的讲解、挂图方式难以将原理表述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形象的将其工作原理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有效的突破了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1.3 可以实现实时反馈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这种方式虽然在教学方式较为简单、直接,但是其在时间和效果方面却相对滞后,教师难以通过实时的反馈来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试验机房中上课。在讲授完毕之后,教师将题目传输到各个学习终端,而学生的练习结果直接通过局域网里传送到教师的终端,教师通过分析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对之进行详细讲解。而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则可以单独进行讲解。这种反馈的及时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的典型模式

一个典型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的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几个步骤:情景的创设——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总结评价。

该模式的实施具体程序:其一,情境的创设。该过程主要是创设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场景,同时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形成既包含物理学知识,又体现生活场景的学习情境。这样,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并不遥远,其实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迅速的引导学生进入物理课程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其二,通过分组讨论来探讨学习的内容或者是实验分组设计方案的实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分组的方式可以是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分组,或者是通过物理仪器设备来进行分组、探究;其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课堂局域网的交流、汇报得到正确的讨论结果。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这样几个问题:(1)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授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导入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2) 提前展示学纲。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展示对应的学习提纲。而学习提纲的形成可以是直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3) 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上理解知识的能力、接收知识的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每小组3-5人为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从旁指导的方式提高他们讨论的针对性和效率,促进他们共同提高;(4) 学生动手实验。在完成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学生即可进行小组实验,通过物理实验设备和虚拟的网络环境来完成小组探讨的问题;(5)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实验完成的讨论、汇报和交流,师生可以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教师则对学生所学习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了解,以针对性的进行后续的练习;(7) 后续的反馈练习。在对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由浅入深的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考查,发现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与弥补。在布置习题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习题尽量做到少而精、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结语: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作为初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整合相关的信息教学技术,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习题变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1.前言

数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等数学定理中,通过将题型转换数据、将图案变换形状,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称它为变式教学[1]。经过这些习题的变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在生活上、学习上能够更灵活的解决问题。初中数学中,几何的教学是比较重要但又比较难的部分,将习题的变式方法应用到里面,它将教学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让学生学会“以不变来应万变”,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2.变式教学上的原则和作用

2.1原则

习题变式和习题课堂具有差异性,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上,习题变式不应采取同样方式。它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将新授课、复习课以及练习课结合在一起。选择上,习题变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授课类型来具体实施运用。同时,教师是习题变式课堂的重要组织者,而课堂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在变式过程中必须适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开展教学。此外,也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变式教学上,并将他们引向积极的,开放的学习模式上,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变式教学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参与性的特点。首先,变式教学显著体现在教学例题上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课堂性质和要求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2]。其次,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已学知识点是习题变式的主要目的,在变式中必须把握好“度”,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选举难以程度适中的习题,使其趋向于合理化。最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习题变式教学上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变式中寻找“变”与“不变”存在的相关规律,促使学生不断创新。

2.2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很多教师固守城规,上课从不拓展知识点,一味的盲目照搬书本,书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这既限制了解题方法,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教学枯燥乏味。但是,变式教学的发展应用则克服了这些不足。它一方面增加了题型,让学生多方面思考学一道题会一类题,另一方面又促使教师学会举一反三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

3.在初中几何教学中习题的变式应用

3.1条件变式

条件变式即是对题目中已知的条件进行稍微的调整,增加或者减少解题线索。其中,增加条件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又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知识。而减少条件则将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升级,已知条件越少,我们需要解的知识点越多,它是特殊问题转换为普通问题的一种方式。

3.2题型变式

在习题变式教学上,题型的改变多种多样。我们接触的主要是解答题、填空题和选择题这几种方式,它们直接可以相互变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变型题的习题变式。比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不同长度的边长,求此三角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出四个选项让学生选择也可以,也可以变换下出填空题和解答题,即已知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那么其周长是?这就将选择题改成了填空题和解答题。将这种题目进行转换,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点,也增加了我们的解题思路[3]。

3.3图形变式

图形变式能够让学生抓住某一图解题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将由简单的一个图形联想到对此类题目的大部分知识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之间的相互变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变换。当遇到题目时,我们应拓展它所涉及的知识,考虑它是否能够和其它知识点相联系,它们直接又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就四边形来说,若两对边相互平行则为平行四边形,而只有一对边平行的话则为梯形。根据它的边长和内角平行四边形还可分为正方形、菱形和矩形;梯形则分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值得思考到的是,这些四边形是怎么变化、构造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3.4结论变式

结论变式就是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原题的已知条件和原题的答案相联系结合,进而求得新的答案。它进一步深入的挖掘了原来的问题,同时在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让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假设原题答案,较快的解决问题。

3.5解题变式

在相同一道题目,运用不同的知识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结果虽然相同,但是会有多种不同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例:证明等腰ABC两腰的高BM和CN相等。可以有两种方式。

法一:ABC的面积S=1/2AB*CN=1/2AC*BM,又因为AB=AC,所以BM=CN。

法二:因为ABC为等腰三角形,BM、CN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所以AB=AC,∠ANC=∠AMB=90°,推出ABM≌ACN,证得BM=CN。

4.习题变式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上习题变式非常重要,但是变式不能随便“变”,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习题变式上我们应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式应紧扣教材大纲,不脱离初中几何的教学要求,适量的变。变式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我们只要看它是否具有广泛的典型性,是否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变式一味追求多,盲目图热闹,只会使学生进入一个思维混乱的情境,这样还不如不变。第二,变式应围绕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度的变。在初中几何习题变式中,应坚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合理恰当的延伸习题的内容和形式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升华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激发学生的灵感,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以,变式应适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第三,变式应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适时的变。变式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4]。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积累,将有助于他们能够尽快掌握变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知识形成和知识深化运用中变式将以知识点以及练习题的形式出现。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都要注意在最佳时机进行变式。

5.结语

综上所述,习题变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解题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丰富教师的课程,提高初中几何教学效率。当然,习题变式教学不能“随变”,否则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思路混乱,所以,要遵循相应的数学几何原则,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

【参考文献】

[1]夏泉生.初中几何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学版),2015,(1):62.

[2]毛晓丹.初中几何教学中习题变式的应用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1):106.

第5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课外阅读积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和学生都不得以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应对考试,这必将占用大量的原本应该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二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喜欢阅读,尤其阅读那些在他们看来与成绩提高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三是部分老师在教学时过分强调课本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产生对课文内容的盲目感,从而认为课外阅读是无用的;四是由于课外阅读教材很多,中学生在挑选时不易找到对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有益的书籍,也会让中学生降低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发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作能力不仅对我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意义。写作如此重要,可他偏偏却是很多中学生的软肋,以至于很多中学生都会谈“写”色变,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积累来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阅读和写作相互渗透,使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快速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就对阅读和写作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阅读和写作类似于计算机的解码和编码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体现能出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则能展现出学生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阅读是接受和输入语言的过程,体现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体现了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和运用的过程。读是写的铺垫,写是读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学生只有通过阅读逐渐领会文章,才能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允档幕?础。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将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读书多的人,通常写作能力也比较好,反之读书少的人很难写错好文章。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通过后天的阅读积累逐渐提升起来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过程就是信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阅读的运用,是信息加工后的输出。写作是阅读的能力的做高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积累量;阅读是写作的重要铺垫,阅读积累的厚度将直接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需要要求学生养成在阅读时积累素材的习惯,只有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才能增长知识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初中阶段是学生增长见识和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的书籍,既可以让中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可以在悄无声息之间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三、阅读积累和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第6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一、“桃花水母的发现与研究”的课题指导

⒈课题的确定及研究过程

在2008年9月2号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在展示腔肠动物时,我结合湖南台报道的衡阳桃花水母的情况和2007年在湖南怀化舞水河发现了桃花水母,着重介绍了淡水腔肠动物――桃花水母的珍贵性和现存的情况。下课后,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最近在小区见过类似的动物,我感到很惊喜,并详细询问她发现的情况,第二天,她便采来了样本,我一看到样本便知道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表扬了她善于观察的精神,并引导她们就此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这些是桃花水母吗?目前还没有在小区发现的记录,怎样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这些“小精灵”是怎样来到这个“家”的,如果是桃花水母,我们能做些什么?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何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初步认定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为了确定它们的真实身份,我启发并协助他们先后带上样本去请教环保局和水产局专家,最后我为他们请来了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来到现场鉴定与指导。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电视台报道后,很多人来到小区想一睹水母的容颜并采集,很多小学生来抓水母,那么该如何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呢?目前还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两次发现桃花水母的报道。这些“小精灵”明年还能否在这里出现?保护桃花水母就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于是他们成立了保护小组,并联系了小区的门卫加入保护的行列,阻止人们来水池抓水母,同时保护这里的水生环境。能否让这些桃花水母有一个新的家?学生发现学校的南校区和这里的环境也差不多,是否可以将一些迁移到南校区的水池?于是学生将10多只桃花水母搬到了新的家园,希望它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桃花水母为什么能在能这一水池中生长?我引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学生对水池内的环境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他们采集水样请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进行科学的测定,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如用显微镜测定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测定水中的PH值、水体重金属的测定,同时调查居民了解水池环境状况。桃花水母还有哪些习性呢?他们在保护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每天记录气温,测定水温,观察和桃花水母早中晚的活动状况,在家中进行小实验探究光、水温对水母的影响,水温与水母的脉冲关系等。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了实验报告。

⒉课题的研究收获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他们了解了桃花水母的特点和习性,明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知道什么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将近一个月的观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坚持,学会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了对照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树立了团队协作精神。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如何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设科技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小组的组建,二是指导学生确定课题,三是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1)活动小组的组建。我们成立活动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学生自行组织,然后上报老师。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参与一个课题,教师对学生开学选定的课题进行统计,并将表格打印张贴在教室,及时督促提醒学生开展研究;因为学生课题与生物教学进度有关,教师清楚学生小组的课题研究项目,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题,并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汇报、展示。每学期末,对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如小论文、小制作、学生制作的网页、课题进行评比,对做得比较好的,由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发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学有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题的确定。按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物学科,从生物学科走向生活”的理念,结合教学任务从教材中和教学中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线索寻找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我们的生物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题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食品安全及营养问题、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问题。初中生物学的课程标准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围绕这一思想来开发。如7年级上生物中重点内容是学会开展探究性实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师生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和7年级上册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如结合“种子的萌发”,师生共同开发了“制作种子萌发的过程标本”“种子萌发自身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装置的改进”等课题,学生从用黄豆、绿豆种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到发豆芽菜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又开展“市场上花生芽的出售情况调查及花生芽的培育”“豆芽苗菜的培育”;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好实验,学校专门将一块长满灌木的丛林开辟成了一个生物园地,同学们将其命名为“开心农场”,师生利用这一“开心农场”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如栽种不同的蔬菜与花卉、为了解决蔬菜的肥料问题,同学们尝试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为了做到培育绿色有机蔬菜,同学们开展“自制有机肥”的研究。围绕“植物贴画”主题,同学们尝试了“用植物种子、果皮作画”“制作叶脉书签”“落花落叶不是无情物、用作贴画、书签更传情”等。学生不但制作了小的书签,还大胆地与室内装饰联系起来,制作了室内装饰画,倡导绿色装修。学生制作了大量的贴画、书签等进行义卖,学生的作品受到了热捧,他们将义卖所得的善款共742元全部交给了怀化市教师基金会捐助怀化贫困山区的同学。还开展了“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植物学具的制作”“参观怀化学院植物标本室”等多个课题活动,在学习植物的类群时,学生尝试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坚持用相机拍摄校园植物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怀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志,开发了“怀化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之志”等课题。结合生物学科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生物学科教师首先要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社会热点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史及生物展望等。

第7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和艺术性

(一)因人设问,统筹全局

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各个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以此因人设问,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语法的提问,而对于英语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基础性知识点作为提问重点。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大局,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二)趣味提问,活跃气氛

在英语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积极有效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提问,事半功倍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尤其注重技巧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并重点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对于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复提问,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如在外研社版本的英语教材中,初中英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该部分内容引入提问范围内。

(四)积极引导,共同学习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即教师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是如此,教师要秉承引导原则,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教师引导式的提问有利于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畏难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在进行口语练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对话,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能与学生共同进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展示提问的艺术性。

第8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整合策略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是指集知识、素养、工具三要素于一体的具有文化特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是被国外学者称为“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指导下,在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其操作范式体现出多元化、综合性、个性化等特征,课程整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它需要科学的描述、解读、成型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Authorware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自己编写演示文稿或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编后使用,使用的方式主要有:

(1)在阅读开始前呈现与阅读材料主题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等素材,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熟悉话题,预测内容,预测词汇,明确阅读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为阅读的开展做好铺垫。

(2)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略读、找读、填表、连线、排序、补全信息、判断真伪等,逐层深入地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旨大意。

(3)在阅读结束后通过课件呈现课文要点、关键词、引导词,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转述课文内容等活动内化所学内容;通过展示与阅读主题相关文字,影像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讨论、辩论,交流思想,在真实交际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布置学生完成与课堂主题内容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阅读,收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通过演示软件展示活动成果。如在有关Uniforms制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绕“Uniforms” 这一主题自愿组成3~5人的小组,确定一个子课题,如学生校服,搜索、浏览、下载网络中的文字、图片材料,经过筛选、重组后制成课件。课上抽选两组展示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成果只是一种手段,旨在促进学生在收集、加工信息的过程中主动开展阅读实践。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并借此提高他们进行阅读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学生阅读材料的局限性

(1)教师可以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大集体力量,分工协作,围绕教材中的各个话题,在网络上收集与之有关的阅读材料。对收集到的语言材料要进行筛选,分级,力求能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适中、梯度明显的阅读内容。经过分类、挑选的材料要按照体裁、题材整理,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阅读。如电子阅读材料在某一方面不能满足要求,还可以将所选到的优秀书面阅读材料输入电脑,作为补充。最后将收集、整理的内容统一存储在学校网站上,提供学生自主访问,选择使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在留言板上告诉教师,有专人定期解答疑难问题。

(2)教师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寻找适合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网站,向学生推荐,与此同时,可以组织英语基础较好、使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在网络上读到的好文章收集起来,推荐给教师和同学,进一步扩充阅读资源库。对这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收集网络资源使他们阅读的兴趣、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其他同学来说,不仅获得了共享的资源,而且好奇心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也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有所减轻。

3.利用论坛和电子邮箱等手段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信息技术提供给阅读教学的交流工具可以打破学校学习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各自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不见面的交流,沟通思想,解决疑难。

(1)教师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学校网站,设置学习论坛。学生登陆后通过留言的方式,就上课时讨论的某个问题和教师继续交流看法,告诉教师自己阅读中碰到问题,向教师讲述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向教师提一些阅读教学方面的建议。教师在阅读留言板后予以答复。有一些阅读中的理解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在留言请求教师帮助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在论坛上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就某篇阅读材料中的某个问题在论坛上发起一次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做既能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又能激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教师和学生互相告知电子信箱地址,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教师在答复留言、电子邮件的同时,可以定期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利用课上的时间就共性的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提出学习建议。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新形式下,教师应学会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协同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获取的能力

原来的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结束了,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主动地、有目的地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刊、电视等,功者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

收含集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不不定期都适合授课内容,因此必须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的传递给别人。

4.信息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功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功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第9篇:初中几何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程;有效;整合;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

一、整合的意义

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正逐步进入课堂。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尤其忽视发现学习。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笼统模糊的印象向确切清晰的感知过渡。在这种过渡中,学生要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到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以分析和综合。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其形象化的功能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把握事物本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内容的整合是关键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目前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一大不足就是教学内容偏旧,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枯燥无味和神秘难学之感。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处理,使得一些物理事物和现象由肉眼不可见变为可见、“把大变小、把小变大、把隐变显、把快变慢、把慢变快”等,使学生更易从现象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理解物理规律或知识的得出和实质。

2.方法的整合是核心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

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学习过程互动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形式全球化。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乏自主、合作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内容。我们力求在每一节物理课中都安排了分层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逐步深入。计算机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也可使教师从中获得众多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三、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1.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

创设课堂上难于直接观察到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内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有限,实验室器材也未必能够完全满足物理图景演示的需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信息技术的模拟辅助课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便捷直观的平台,创设愉悦、直观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极大地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媒体的整合,能够优化课堂中理论教学和习题课教学,立体多维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认真培养,而培养观察能力又只有从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中获取,因此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在一般的物理演示课堂上,由于受到常规仪器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人意。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仪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比较复杂和难以演示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