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和谐沟通的正确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77-01
医疗是为人服务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及待患如亲的态度。下面将我院多年来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所采取的措施做一系统的总结。
1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系统培训
由业务院长主持每月召开全院医护人员系统培训,通过讲解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培训,非常形象,培养医护人员的礼仪及日常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医护人员应变的能力和社会知识面,通过系统的,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对于医患关系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医护人员对于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非常注意,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与患者和谐相处。
2 建立健全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对于新下发的规章制度文件作到及时下发,坚决贯彻执行,平时定期组织对各项规章制度及核心制度的系统学习,并定期考核,奖惩分明。人性化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敬业态度。
3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医院培养各科室骨干力量,每年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学习及交流,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整体医疗护理技术水平[3],通过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使急、难、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极大的提高,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率。
4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医护人员是守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通过评比优秀医护人员,卫生系统服务明星,和百姓最满意的医护人员等评比活动,使同志们的责任心及荣誉感被提高了,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
5加强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据统计每年全国出现医疗纠纷有90%以上是由于医患沟通出现矛盾而产生的,好的沟通让医护人员周围出现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许多矛盾消失在萌芽之中。因此医院加强医护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其知识面,通过提高沟通能力,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解决可能出现医患矛盾的信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果
实践证明通过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系统培训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强基石;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手段;提高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工作基础。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使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7讨论
通过我院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系统培训后,医护人员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医疗护理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安全感有了明显提高,真正的达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待患如亲”的目标[4],树立了我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何凤鸣.张励,医患关系不和谐原因及处理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07;2:71—73.
[2]华刚,刘守新.正视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院[J].医院管理杂志2007,1.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工作成效 提高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作为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为此我们认真致力于家长工作,倡导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即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作为幼儿教师不但要关心和体贴幼儿,还要体贴家长,学会与家长交谈,学会做家长的朋友。在做家长工作时要尽力对他们耐心地解释,我们尊重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家长也就会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下面就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和谐教育可以造就幼儿积极性
孩子品质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努力。就家长而言,不仅需要确立孩子人格、社会性发展及培养的正确认识,同时更需要将这种正确认识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如: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处世为人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应向孩子传达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孩子从小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家长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生活环境,但同时又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而是要将爱与应有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应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和培养爱心、自信心与责任心等,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要注意了解、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及策略,并在家庭内部及与幼儿园之间保持经常的沟通,达成积极的、和谐一致的教育。这也是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更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
2.导入尊重感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家长。教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要懂得教育规律。但决不能以教训式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切忌以“告状”式的方式谈话,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时如果教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3.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也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愉快地与教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二是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园情况,谈孩子在园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色彩,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由于每个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孩子个性的不同,家长之间也存在着学历、职位、性格方面的差异,但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关键词】学生;班主任;和谐
马克思有句名言:“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和谐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关键,社会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和谐,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班主任这个角色,在小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方面都会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都会产生诸多显著特点。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探寻构建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首先,来探讨一下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正确的对症下药,搞好班级工作。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感知能力,从笼统地、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意识到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的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并能够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作出自己的判断,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记忆、模仿能力越来越强,想象力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一阶段孩子的想象力是成年人无法预料的。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对情感控制的意志力还不是特别强,他们会表现出对别人的喜欢与厌恶,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控制力会慢慢增强。对于刚进校门的的孩子来讲,他们对学习的概念在大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求知的欲望并不是特别强烈。但是他们的“为什么”会特别的多,他们不管“是什么”,所以面对小学生的十万个问什么,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回答,不要因为他们问的一些问题很无厘头就去训斥。
二、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问题
(一)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小学生本是天真无邪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什么是不能问的,但是进入校园,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话学生说错了,老师就是严厉的批评,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惧怕心理,不敢与老师交流。
(二)班主任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心
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是否能把这份工作做到很好。近些年来,媒体有不断报道班主任体罚学生、动手打学生的现象,这些负面的消息我们不能忽视,老师要从中得到启示。有些老师并不喜欢教师这份职业,而被迫选择了去做,所以在工作中也不会有热情,责任心也较差。
(三)班主任对待学生的片面观
自古老师喜欢好学生,这个观点直到现在还在持续。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体系,不仅仅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全面发展。但是,现实中,学生的成绩在班主任眼里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班主任把成绩看做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疼爱有加,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自然就少了关注,没有鼓励与鞭策,导致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日渐下滑。
(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诚信问题
小学生时代,是最单纯的年代,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从小培养他的好的习惯,好的思想。诚信问题,至关重要。然而不仅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没有做到诚信教育这一点,就连很多家长也没能做到。答应学生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到,不要让学生失望,否则彼此之间很难建立信任。没有信任,怎么能够和谐呢?没有信任,班级工作就会很难做好。
三、如何建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沟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没有沟通就没有进步。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一步,只有交流多了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必然存在隔阂,就年龄来看已经是有几个代沟了。如果不能及时的沟通,也就不会了解彼此的想法。所以,沟通与交流是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提高班主任的师德修养
针对班主任老师的师德问题学校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与教育,不定期的抽查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看法与改进的方法。
(三)多组织班级活动建立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增进相互了解,消除隔阂
班级活动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更能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班主任老师多组织多鼓励学生一起参加班级活动。
(四)建立学生档案,增加与家长的交流与联系
班主任要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小档案,多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给予学生信任与鼓励
信任也是一种责任,一旦建立了信任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班主任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在班级管理中要多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建议。很多学生都是在鼓励中变得优秀,要相信孩子单纯的童心,多给与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就有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六)关爱与严厉并存
孟子曾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类需要在相互帮助与关爱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学生需要在家长与老师的关爱中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老师不要偏袒,要公正严厉的进行处理,树立在班级的威信。
影响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的原因很多,除了个人还有社会原因,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够做到不失公允,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各方面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共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华珍.构建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10):34-34.
[2]徐莉红.尽己所责 尽己所心 尽己所能——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家长建立和谐关系[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4):30-30.
【关键词】沟通;医患关系;和谐; 医患纠纷
沟通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这种信息是广泛的,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等关系构成了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种平衡,是医患之间密切合作,相互信任和良好的互动秩序,是一种“性命相托”[1]的特殊关系,由于医患之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性,加之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时甚至演变成医患纠纷,造成医患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医患双方的因素,也有社会舆论的影响。
1来自患者的因素
1.1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患者是疾病信息的发出者,由于所处社会地位、民族文化、生活水平的影响,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的不适与痛苦有着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如果医护人员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就无法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症状的描述,或者由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与疾病轻重程度不一致,而认为医务人员对其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引起误解,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沟通不能顺利进行。
1.2不正确的就医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社会关系演变成了消费关系,有些患者就把到医院看病当成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一旦不能满足预期,便拒绝接受现实,导致医患关系恶化,拒绝沟通。
1.3对医疗工作认识的片面性:人体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整体,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人类未知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同时,由于个体差异造成了疾病的表现与治疗效果千差万别。许多患者仅凭从卫生科普宣传中获得的一些医学常识,对疾病作出判断,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后果不能理解和接受,加上医疗卫生行业腐败现象的影响,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不能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医方存在的问题
2.1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医务人员不能随着医学摸式转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仅从疾病角度对患者进行诊治,而不重视疾病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着专业权威思想,认为你到我这里来看病就应该听我的。对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缺乏同情,从而不能与患者达成对疾病的共识。
2.2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有的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人才梯队不完整,造成对疑难重症病例的诊疗措施不及时到位,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也削弱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2.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是杜绝差错、事故,提高医护质量的关键所在。
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会造成医务人员态度松懈,工作上漏洞百出,不断出现差错、事故,同时难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2.4不重视沟通和缺乏沟通技巧:以往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开设有关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对于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与患者主动沟通的意识。另外,由于缺乏进行沟通的技巧,有的虽然进行了沟通,但沟通的时机、方法不当,患者难以接受,也影响到医患之间关系的融洽。
3社会舆论的影响
几年来,各种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经常在媒体上出现,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得到众多媒体的同情。许多不够客观的、片面的报道,强化了人们对医院的偏见,增加了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戒备心理,这也成为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潜在因素。
4完善沟通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4.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医患之间有效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疾病的原始资料,保证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段选择的正确性、科学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医务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尊重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做到文明、礼貌行医,坚持以疾病为中心、以诚信为原则,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或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同,同时也形成了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
4.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取得患者信任: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包括技术素质和非技术素质。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自觉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良的就医环境,使患者的身心获得最大的愉悦。
4.3严格制度管理: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化解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应当将医患沟通制度化,以制度的形式来保障和加强医患沟通。明确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时机、内容和方法。要把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治疗护理措施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维护患者的知情选择权。避免事后告知引起患者的抵触与反感。对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也应及时告知其主要监护人。使患者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而不致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
4.4注重沟通技巧的掌握:医务人员应当学会运用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的方法。多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对患者的病情尽量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要在不刺激患者、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对病人讲真话。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当前的治疗状况。让患者有权利选择同意或拒绝某种治疗护理措施。使医患在相互交流中取得共识,共同完成疾病的治疗过程。其次,医务人员也要善于使用与患者沟通感情的语言,交流中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让患者能够理解和领会医务人员的治疗意图,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善于运用移情、暗示等手段,多使用有安慰性、治疗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恰当、有效的良好沟通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帮助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疾病信息,不断修正诊断和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通过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真实的病情,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增强了医患之间的合作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密切了医患关系。通过随时的有效沟通,对病人施以积极的暗示和引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进一步融洽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在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氛围中快速地恢复健康。
[关键词] 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素质,关系,探讨
护患关系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和护理等过程中交感互动而形成的短暂人际关系,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人际关系[1]。护患双方由于各自的社会经济及思想意识的背景不同,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形成这种人际关系可以反映时代的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的特点[2]。故研究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社会上看病难、看病贵、不合理用药、乱收费等医疗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3]。护理人员和护患关系的主要参与者及主导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除解决好费用和技术等客观问题外,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为和谐护患关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护理人员的素质给患者的印象是最直观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设。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1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受经济因素及社会偏见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做到对病人应有的关心与尊重。如护士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不耐心解释,表现出不耐烦地态度,可使患者产生焦虑及厌烦心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责任心不足,未尽到密切观察病情等责任,患者病情变化时未得到相应的处理;对工作疏忽大意,使医嘱错误或遗漏执行;巡视病房不及时,使患者发生坠床、摔伤、烫伤等意外,等。以上各种问题都会引起医疗事故,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1.2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护士与病人接触较多,当患者会病情或治疗有疑问时一般先向护士提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质量的好坏。病情观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如护士专业水平不高,对病人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病情的恶化,影响治疗效果,使患者对服务不满意而影响护患关系。
1.3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就诊患者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及需求不同,有针对性进行护理,与病人谈话时注意语言及沟通技巧的应用,取得患者的信任,初步建立护患关系。
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全面过硬的专业知识
护士应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2掌握沟通技巧
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其心理和生理具有特征性,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技巧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当病人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或心理比较脆弱时,护理人员应把握患者的心理,给予适当的沟通和引导,解决患者的问题。主要的沟通方法有:(1)换位思考:护士应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患者的难处。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及说话方法,如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对专业的医学术语不能完全理解,则护士应该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词语来表达,不可不耐烦或嫌弃患者;患者医疗费用不足,需要催款时,不可在病房里大喊大叫或批评患者,应当尽量温和周到地与病人沟通;注意尊重病人;②积极互动:护士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互动的应用,不可单方面“告知”病人应当做什么,应该用心体会患者的病情和心情。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采取适合病人的护理措施。
2.3认真的工作态度
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对护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护士应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关心爱护病人,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配合医师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不可凭经验办事。对待患者应耐心、细心,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端正工作态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操作并进行详细的病程记录,正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治疗措施安全有效地进行。
2.4优雅的仪表仪态
护理人员应统一着装,穿着整洁,工作期间不可大声喧哗,要随时保持热情的微笑和优雅的气质,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3 讨论
护士的上述素质要求都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3.1加强文化艺术修养
护士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有关医学、文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可以帮助护士增加与患者交流的话题,促进护患关系。
3.2加强在职培训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及素质教育的学习和培训,组织护士定期学习和培训,开展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培训内容,可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3.3加强监督和考核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定期对护士的仪表仪态、专业知识、与患者沟通情况、服务态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对表现好者给予奖励,而表现差者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愉悦、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创造条件。
总之,护士是护患关系的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其自身素质的好坏对护患关系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从多个方面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促护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资料:
[1]肖翠云.护士的情商与护患关系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8.(1):103-104.
关键词:心理健康;员工;和谐基层单位
如何关心员工心理健康,帮助员工促成健康心态,成为营造构建和谐基层单位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以下为相关具体措施:
一、了解和掌握员工心理状态,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和谐基层单位,需要单位内部人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员工自身个体的和谐,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康的良好心态,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是不少员工心里的真实写照。心里的健康和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人们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人生百态,人们的心里状态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个人的心里状态会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会的“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只要留心观察和分析,就能够有所了解。每个人在遇到问题事件时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如领导批评、职位晋升、恋爱、离婚等,都会引起情绪波动,对工作生活带来影响,这些都是心理状态的表现,心病要用心药治,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时,如果不及时加以调节和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不良后果,各级领导要注意和加强对员工心里上的教育和疏导,善于消除和排遣员工不良情绪,如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谈心等,做到和普通群众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扑下身来,深入基层,使不良情绪的员工满足心里上的“倾诉、交流和安抚”的需求,为员工架起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缓解矛盾、融洽关系的桥梁和平台。正确引导员工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要使员工对自己的心里状态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掌握解决自己心里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增强心里承受能力。
二、正确对待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和化解
心病要用心药医。心理健康的问题产生时,如果及时加以调节和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不良后果。各级党委和领导要注意和加强对员工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导。一是要正确引导员工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要使员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认识,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掌握解决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二事要善于消除和排遣员工不良情绪。要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座谈会、谈心等活动,为员工架起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化解矛盾、融洽关系的桥梁和平台。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从制度管理、权谋管理向文化管理、人性管理转变,做到和普通群众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要扑下身来,深入基层,主动开展思想动态调研、谈心活动,使不良情绪的员工满足心理上的“倾诉”、宣泄、交流和安抚”的需求外,对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等进行恰当的疏导和帮助,从而达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员工减轻压力疏导的目的。
三、引导和培养员工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社会系统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机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构建和谐机关,必须注意营造好四个环境:
一、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人际关系融洽,才会有社会的和谐。机关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没有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构建和谐机关只能是一句空话。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关键要做到“三互”:一要互相信任。诚信就是操守自重,一诺千金;友爱就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为构建和谐机关打下基础。二要互相沟通。通则通,不通则痛。特别是机关分工细密,机关干部各管一摊,相互“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缺乏沟通了解。这次先进性教育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通过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疏通思想,化解矛盾,活血化淤,效果明显。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必须把建立谈心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化于制,外化于行,长期坚持下去。三要互相谅解。要在机关中大力提倡友谊和谅解,提倡将心比心,将心换心。要教育机关干部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多律己不责人,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向心力。一是要善用人,以公正促和谐。充分认识营造公正公平的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及机关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机关乃藏龙卧虎之地,能人、高人较多。要通过营造公平竞争这个平台,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有用武之地。二是要造福人,以机制促和谐。要建立健全具有机关特色的干部任用机制、培训机制和交流机制。这个机制一定要有利于公正公平,有利于平等竞争,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为构建和谐机关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要教育人,以素质促和谐。要围绕建设和谐机关,加大和谐教育的力度,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解决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解决经常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注重解决人们因自私、嫉妒等产生的各种人际矛盾和社会摩擦的问题,从法治和道德两个层面促进机关的和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有效沟通;平等;信任;爱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10-01
学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发展时期,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引导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与学生的耐心交流和互动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愿望,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来展开教育和引导,增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一、平等沟通,赢得信任
为了增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和质量,必须将师生的沟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平等是信任的基础条件。班主任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必须要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姿态,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因此,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对待,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沟通关系。班主任在具体的沟通环节要注重摆正自身位置,站在朋友的角度和用朋友的身份来与学生沟通。对待学生不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班主任要注重用委婉的方式指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通过有效沟通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发现学生存在错误的价值倾向,此时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而是要以平等和平和的态度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道理。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构建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平等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爱沟通,引起共鸣
教育的实质是爱的传递和交换,真正的教育是由内心出发,并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同样需要用爱心来感染每一位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心换真心,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共鸣,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乐于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以及积极主动地进行知R学习。因此,班主任要掌握用爱沟通的方法,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能刻意扮演班主任角色,而是要注重表现自我,给予学生充分的爱心,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地关爱他们。那么,学生也会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并且乐于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班主任分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时,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的教育理念,同时要相信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通过对学生爱的引导和付出能够唤醒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用真心之爱引发学生的共鸣,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尊重之言,打开心门
尊重是人的一种需要,尊重是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为人处世方法,崇尚的是一种宽容和平等,同时也是学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需要着重突出的内容。尊重学生是对学生能力和学习成果的赞赏和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美德的体现,是班主任必须修炼的一种能力。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班主任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会因此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对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要注意端正态度,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例如,班主任在与存在很多缺点的学生进行沟通时,要避免使用严厉的斥责和批评的方法,而是将尊重学生作为前提条件,耐心地询问学生是否愿意为班主任打开心门。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后,也会非常愿意主动地表露自己的心声,逐步克服缺点。
四、智慧之言,启发心智
班主任运用的沟通语言必须要富有智慧,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推动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富有智慧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也会将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融洽和有趣,容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平淡枯燥的说教语言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被动地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指导,也不能真正发挥师生沟通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沟通水平,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并善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针对性的沟通手段,运用自己智慧的语言为师生沟通中增加色彩,启迪学生的智慧,达到教育的目标。
五、结束语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赢得学生信任的手段。班主任必须要掌握沟通技巧,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年龄特点进行有效沟通。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师生关系,在沟通中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尊重,有效运用富有智慧的语言沟通来启发学生的心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3
Abstract For a freshman just entered the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whether in study, life, communication or in the dormitory environment, for them, the university life is a new beginning,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means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entered a small society, in this environment which can accommodate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learn will get along with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Of course, want to do a good job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firs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mmates. Whether to live in harmony between roommates, dormitory environment is clean and comfortabl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members of the dormitory will have a key imp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 the direction of mental health, the reasons for the disharmon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use and the cause of the analysis, and get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ship; mental health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如何搞好舍友关系作为了教育目标的工作重点。因为宿舍成员之间的相处是在校大学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随着舍友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舍友度过的,宿舍是大学生的家,舍友则是家人。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特别重视宿舍的管理,正确地引导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素质健康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
现代高校,产生舍友关系紧张现象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地域差异和个人性格所导致的。我们将大学舍友关系依据舍友之间复杂的关系结构以及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和谐型和失控分裂型
和谐型和失控分裂型是根据舍友两极关系的结构来划分的,和谐型宿舍里所有的同学之间,在整体上能够维持着友好的同学关系,还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使事情尽量保持一致。在对事情的解决意见上经常互相交流并可以保持一致,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就是和谐型关系。而舍友之间有相互对立的情绪,并且在事情的解决上意见不统一,舍友之间关系紧张,相互之间不能够愉快交流即为失控分裂型关系,这种关系下的宿舍气氛一般比较紧张和压抑。
1.2 弱和谐型
弱和谐型是指舍友之间相互间心灵沟通较少,没有深厚的感情,无所谓关系融洽,也无所谓的关系隔阂,只是保持一般同学关系。
1.3 友伴群型
友伴群型是指一个宿舍里存在两种以上关系,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排斥的关系,其中一组成员以弱和谐型关系成为伙伴,另一组成员以和谐型的关系成为伙伴。友伴型关系的存在于男生宿舍的比例要低于在女生。
1.4 孤立单个成员
顾名思义,孤立单个成员是指在宿舍中某一成员被其他所有成员排拒。这里单个成员之所以被孤立于宿舍之中,主要是因为他的行为习惯或者道德人品等方面违背了宿舍的集体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导致了宿舍集体对他的排斥和疏远。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模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依据生理学和心理学来对心理健康进行科学解释及其各种阐述,也被称作心理健康模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健康的情绪
当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即是一个人心情是否愉悦以及情绪是否平稳,而情绪是否稳定的表现即为大学生的身心等各个方面是否处于相对协调的最佳状态。大学生整个身心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表现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只有心理健康才会积极主动学习并对一切都充满希望。
2.2 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指大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当然对生活也是充满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因此这也是正常发挥智力的基础。
2.3 健全的人格
要想具备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引方向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刻苦谦虚地钻研知识,拥有饱满的精神和宽大的胸怀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并遇事能够保持冷静。
2.4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
与同学相处心里能相容互纳,取长补短,优化个性,交往中有稳定和积极的情绪,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采取信任、尊重、理解与肯定态度。
2.5 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对自身各个方面的主观的认知。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拥有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恰到好处,才能适应学习和生活,才能提高自己并能努力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2.6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大学生才能够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才能积极地追赶社会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3 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
3.1 学校原因
目前,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开设了与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相关联的教学课程,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效果。在实践方面,由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认识的缺乏以及学校的教学宣传力度的欠缺,即使现在很多的学校已经成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的部门和相关课程,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去咨询。
3.2 个人因素
现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通常都是从自我出发,对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室友进行交流交往的时候总是会目中无人,对他人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样貌品行颇多挑剔。大学生大多都处于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认知的阶段,往往无法独立的处理自己个性中所带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并容易形成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猜忌与闭锁等心理特点,从而比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并且,在宿舍生活中存在诸多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够恰当也会引发宿舍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分裂”。很多的同学感到与他人交流困难,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紧张和纠结,想要改善宿舍关系,却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地处理问题。
3.3 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片面追求“成功”(学习成绩好、学历高,高收入职业等)的社会价值导向。一些学生缺乏自我调控,又没有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心中的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转化成了各种心理问题。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校以及社会中物质化的倾向表现越来越明显,信任危机也延伸到了大学校园之中,它妨碍了同学们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尤其是对于同一专业的舍友来说,他们在学习、考研、就业等问题上与同宿舍其他成员之间有着较为直接的、显著的利益矛盾冲突,相互之间“嫉妒”尤为突出。
4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舍友之间人际关系的措施
4.1 完善宿舍区管理制度,引导良好生活习惯
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体系和宿舍区行为规范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宿舍提供给学生的最基本功能是休息,影响同学正常休息和生活环境的行为,如深夜打电脑游戏、个人卫生脏乱差等,应列入制度约束甚至纪律处分的制度条款,并严格执行,从而制止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宿舍区域的和谐与安静。目前,有些高校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管理组织推行了夜间用电限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端正学风,为校园宿舍区的和谐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2 引导学生合理认知,学会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群体,当这样的群体产生矛盾时,调换宿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校教育管理者只要适时适当介入处理,对其认知偏差进行指导,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教育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纠正认识偏激时,首先,需正确指导大学生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在看待宿舍人际矛盾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理信念,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采用艾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以理服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艾利斯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治疗方法,他主要是通过辩论的方法来对学生用合理的信念替代不合理的信念来进行指引,人们的困扰是对事情本身的看法引起的他的主要的理论思想,而不是由事情本身所引起的,因为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所以要教导学生学会主动换位思考。如果宿舍成员能够学会更多地从对方角度看问题,彼此之间就能相互理解和宽容,也就会退一步风平浪静。当然,还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否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总以为已经和对方沟通过了,但很多时候往往是无效沟通。
5 结语
随着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突出,它的产生具有各种方面的原因,如何改变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现状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这一角度入手来正确看待大学生舍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持良好的舍友关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牛腾雀.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 郜静.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何饶依.“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