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swot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寒地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设计方案;对策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一般指北纬45度以北,主要分布于北美、北亚和北欧等高纬度地区。在欧美国家这被称作“冬季城市”;在日本,被称作“北方城市”;中国则习惯称为寒地城市。概括地说,寒地城市应具有四项基本的气候特征,即:
(1)一年中平均两个月气温在0℃或0℃以下;
(2)冬季以雪的形式降水;
(3)昼短夜长;
(4)季节变化明显。
对于我国来说,地形复杂,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跨越了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寒冷地区面积约占国土之半,东三省及的东北部地区都属于这个概念的范畴。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寒地城市进行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精心的对待。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注重追求优美的环境所带来的舒适和宁静。居住区则是人与环境接触最直接并且最多的空间,是一个独立于城市喧嚣之外、能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并且与人交流的家的港湾,居住区应该给人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和舒适感。
二、寒地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1、注重居者感受的原则
寒地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化的设计应该注重居者感受,让居住者感觉方便舒适,尽量营造情景交融的人性化空间。并且应该坚持:绿化环境服务于人,取悦于人。中心绿化设计应该更多体现对人的居住行为,从多层次、多角度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等。注重居者感受原则是小区中心绿化中最重要也最基本得原则。
2、生态环保性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生活的自然环境,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背景。生态原则的核心应该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共同生存。居住区的小区绿化应该尽量保存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并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小区绿化应该与生态自然环境达到整体协调,彼此融合和相互渗透。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在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精神渴望的同时,不能忽视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从而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3、尊重城市文化原则
寒地城市特有的寒地气候特点,使得城市的面貌与南方温暖城市大不相同。两种气候,两种文化。但是,寒地城市的一些居住区景观中出现了一些风格与南方的居住区模式及室外环境设计相似的现象。胡乱的照搬没有针对性的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导致寒地城市特色的丧失。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格,居住区绿地中心景观同样也要体现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又给这一地域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
4、注重成本原则
寒地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要注重成本的节约;成本是一切商业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注重成本开发商也不会有利可图,简单一味的铺张浪费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要有针对性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来有效地完善、优化居住区外环境,以取得最佳性价比。
寒地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策略
1、避开劣势,注重寒地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的小气候设计
对居住区现在存在的一些劣势中,其中前两条劣势进行规避和利用。居住区中心绿地设计要进行合理的“气候设计”,即通过对绿地空间的绿植位置和种类等要素进行设计,有目的的控制居住区开放空间中的“风”、“阳光”,为市民提供相对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如由于建筑阴影引起的日照不足,以及涡旋气流引起过大风速带来的不舒适性。改进的方法可以考虑在风口处增加防风的乔木带,并将主要活动设施外移,以改善冬季的日照状况。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日照、朝向、阴影、烟、废气污染、风等小气候环境对居民产生的影响。
2、利用机遇,注重色彩景观设计
充分利用现在swot分析中寒地城市提供四季分民这个机遇,寒地城市居住区应注重对色彩景观的设计。绿化选择不仅要考虑夏季时的效果,更应注意在冬季时对居住外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绿色植被在冬季时的景观效果远不如夏季,所以,要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布置,做到四季兼顾。
3、注重时空搭配与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景观营造宜选用颜色比较亮丽的树种,能呈现出雅静而柔和的效果,又不会显得太单调和低沉。寒地城市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在不同季节都有丰富的色彩,各种植被不同季节中枝、叶、花、果的不同色彩,在栽种上注重空间和时间上的色彩搭配,配置出色彩绚丽、特色鲜明的人工群落类型。
典型场地设计
(一)老年活动场地的设计
现有小区中心绿地设计在规划设计中过于强调美化作用而忽视其使用功能。第一,活动场地面积设置较少,老年人之间相互活动会造成彼此的干扰和影响;第二,必备的活动设施设置较少,老年人往往会用小树作为工具,使园林中的绿化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差别化战略思想应用在中心绿地的老年活动场地规划设计中,对居住区居民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以确定相应的绿地面积及场地面积,使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居住区中心绿地内老年活动场地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老年人活动区应该和观景区域融为一体,并与其他各区相互联系但又有所隔离;第二:老年活动区应该划分成动态以及静态活动区。
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球类、剑类、跳舞等活动。活动区外应有树荫及休息场地以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提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打牌等,可利用花架上种植藤类植物使得夏季有足够的遮阳和较美观的绿化。而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可设“暖亭”,就是把凉亭用LOW-E玻璃封闭,可提高其冬季的热舒适性,为老年人提供冬季的活动场所。夏天将其开敞通风,冬季密闭,一举两得。
(二)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
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应该更注重儿童群体性的设计,这样儿童在一起乐趣才会更多。因为游戏设施会有玩腻的时候,而与同伴的嬉戏每天总会有些不同,乐趣就会更多。从以往小区建筑情形来看,我国由于资金和用地限制,小区中心绿地中专供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比较缺乏,在居住小区中心绿地的设计中应少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观赏内容,多设一些免费的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游戏设施的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和生理。比如青少年组因为平时学习压力大,所以是小区中心绿地使用最少的群体,但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较大,篮球、排球、足球都是他们爱好的运动项目,有条件的小区可考虑设置多功能球场以满足他们对球类运动的兴趣。
结语
寒地城市的发展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居住区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寒地城市居住区中心绿地设计意义重大,使人们更能放松自己,贴近大自然,找到自己真正的家园。
北方寒地城市特有的气候条件影响着景观设计理念,同时特有的北方寒地城市文化也影响着我们的设计理念,不能完全的照搬国外或者南方城市的理念,这样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寒地城市的韵味。充分运用寒地城市居住区存在的优势,规避并用逆向思维运用寒地城市居住区存在劣势,同时兼顾运用寒地城市提供给我们的宝贵机遇,我的一些思维方式希望能成为引玉之砖,在实践中为寒地城市绿地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慧婷. 北方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城市文化;管理
1.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上的认识误区:单纯绿化景观植物绿量的增加。
从整个城市来讲,城市道路绿地从属于附属绿地,它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带、公园道路绿带、广场绿地等。当前为美化城市的需要,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中,质量管理过于强调绿量的增加,使得道路绿化等同于公园或树种展示园,也就是过于注重植物景观的绿色效果。因此,在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认识上,过于强调植物的配置和绿量的要求,而忽略了绿化景观所应赋予的功能和内涵。
1.2 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轻施工前方案设计理念的创新。
道路绿化景观品位的高低,取决于设计理念的创新、造景材料的选择和造景技术的手法等方面,这就要求首先加强规划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现道路绿化质量品位的精髓。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恰恰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管理的严谨度不够。首先,是规划设计人员对道路实地资源特征、文化背景、功能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规划设计的理念缺少实质性的城市特征内涵;其次,是设计优化阶段,过于强调的是视觉色彩的要求,以及新、奇、特植物的应用,陷于一个新树种的应用就是设计创新的误区;再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粗放,设计意图的落实差强人意;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较多,专家论证环节有时脱节,导致绿化景观整体观感效果欠佳;施工队伍管理水平高低也影响设计意图的体现,从而影响景观质量的优劣。
2.提高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的关键环节管理
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而言,绿化景观质量的优劣体现在景观效果认同感上及地域文化展示上,真正能全面体现道路绿化质量和品位的环节是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因此,加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的关键所在,两个环节的管理要达到协调一致,才能保证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的完美性。
2.1 设计环节的质量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有线型、带状、廊道等几种形式,因其结构相对简单、幅度较小,其内涵的表达较大型公共绿地而言较难体现。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绿化景观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只有在设计理念上与城市特质相融合,绿化景观才有生命力,才能使景观具有持续活力,才能使城市具有发展的竞争力。如何加强设计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品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2.1.1 尊重城市规划确定设计思路
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与道路的建筑景观、街景设计、节点景观设计协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一致。并应做好方案设计论证,明确方案后,做好施工图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2.1.2 准确掌握道路现状和绿化质量影响因素。
不同的道路有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功能要求,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取决于对道路现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要经过现场调研,掌握道路所处地域的地理条件状况、植被状况、区位特点,以及项目建设的特定功能要求、社会状况等因子,即对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各因子加以分析,找出影响绿化景观质量的可控因子,克服不利因素,将设计理念与地域特点充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设计,实现生态效益最好、景观效益最佳、管护成本最低的设计理念,构建自然意趣、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体系。
2.1.3 系统分析道路绿化的功能定位。
道路是构成城市整体的第一要素,在城市不同绿地间起主导联系和沟通作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其首要的任务是准确把握好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定位。绿化景观包含景观视觉、生态功能和文化意境表达三个层次。城市道路绿化要坚持规划现行,通过以植物造景为构成要素,确定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所要表达的功能,让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城市生态绿色廊道、城市风貌的表达方式,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平台,进而通过道路地域特征的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功能的适宜定位。
2.1.4 科学确定道路绿化景观内涵。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汉越文化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地,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不是简单地种树、种花、植草,而应注意与文物保护、岭南文化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社会文化有机融合,在地域环境和文化并存的基础上,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生态文化绿色长廊,提升城市景观内涵。
通过设计理念的创新,加强设计环节的论证和评审工作,营造生态自然、文化浓郁的城市绿色道路空间,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文化名片。
2.2 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施工环节对城市道路绿化质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上,而方案中设计交底、造景材料质量、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则是提高景观质量的重中之重。
2.2.1 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前项目业主应组织设计单位对图纸的设计意图、技术与质量要求向施工单位做出明确的技术交底,通过图纸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业主对施工工艺、景观功能的要求,同时审查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指导施工要求,审查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中贯彻规范的情况,确保设计意图的正确落实和景观价值的体现。
2.2.2 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全面、细致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绿化景观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下达开工令前项目业主应委托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苗木、材料、劳动力和设备的计划和质量措施。确保设计意图得到真正落实,营造高质量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2.2.3 加强造景材料质量管理。
一是苗木质量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树种、规格及其它质量要求进行配置,加强进场苗木的验收,确保景观效果的快速形成。二是园林小品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规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的检验,对于涉及安全的造景材料或附属材料,要重点检查其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说明书等,确保园林小品的观赏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应从项目管理制度上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从技术角度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确保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效应,又注重景观效果的优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3.结束语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管理,对于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把握好设计和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将城市文化特质有机地融入到道路绿化建设之中,从而营造与城市文化相协调的绿色走廊,创造符合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符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生态自然、和谐舒适的城市道路绿化人文、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凯云,王浩.营造生态自然的城市绿色走廊.林业科技开发,2010.3
[2]李宇宏.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终端地区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林业科技发,2010.3
[3]侯碧清,晏东方,雷云飞 依托城市森林特质 培育广州生态文化.中国城市林业,2008.4
论文关键词:山地住宅;营销战略;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建设的时间、空间和布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选择自然环境优美、靠近都市的山地进行住宅建设,将成为城市住宅开发的一条重要出路。如今,山居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人偏爱的文化,作为一种住宅发展的趋势,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本文基于对山地住宅的重视,在其营销战略与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1山地住宅的定义
山地住宅:我们一般定义为依山地而建,供人们居住的建筑物为山地住宅。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依山而居历史悠久,大量的山庄、别墅、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都蕴涵着深远的山居文化。这些建筑不仅依地而建,更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和诗情画意的融人。我国传统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是山地住宅的典型。本文研究在现代房地产企业运作下的城市山地住宅项目,农村村民居住的山地住宅以及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项目暂不在研究之列。
2我国山地住宅开发的可行性
1)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不断的扩大,一系列的矛盾和环境问题集中在城市里表现出来,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导致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希望能在城市近郊或城市外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
2)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高收入阶层人群出现,他们已不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开始逃避城内不良生存环境,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人居环境和生活理念。
3)居住环境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消费品,这样就使有较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城市近郊山地成为稀缺的公共物品,某些居民愿意出更多的钱而居住在更理想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行为。
4)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回归自然”人居理念驱动下,使房地产开发商依据这种消费心理会选择这种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进行开发来构建市场,这样促使位于城市内部及近郊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地成为现代都市居住楼盘开发的首选。
5)我国大多数城市距山地较近的空间选址为山地住宅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辅助条件。
3我国山地住宅市场营销与发展现状
1)我国山地住宅现阶段主要作为一个概念在积极推广,但是业界仍然有很多山地住宅的表现形式。如别墅、山地排屋等。山地住宅这种概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
2)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居住观念的改变,城郊房产迅速发展,适合中高收入阶层购买的别墅、排屋更是遍地开花。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附近的山区开发建设了不少山地别墅式住宅,购房者多为城市中较高收入阶层成员,购房目的多为购置满足度假、休闲等需要的第二套住宅。
3)作为山地住宅项目,国内房地产企业重点停留在开发别墅等高级住宅项目上。很多项目都是超级豪华的别墅住宅。山地住宅巨大的市场总量正在逐渐为市场所激活。
4)山地住宅项目开发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不够清晰,营销策略也是停留在普通房地产项目的营销手段的组合,同时强调高容积率,对原有生态破坏严重。这与山地住宅作为住宅发展的趋势是相违背的。
4山地住宅的营销战略
4.1 SWOT分析
1)发展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相比其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居住优势:①环境优美的山地住宅,能最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②山地住宅完全符合中国五千年来对住宅科学选址的居住总结;③山地住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④山地住宅的适应性广,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作灵活调节,这便确定了自身发展的潜质。山地住宅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其拥有的优势将是其他住宅远不能比拟的。绿色的山地住宅势必成为时代居住发展的趋势之一。
2)发展山地住宅,有其固有的劣势:①住宅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协调困难,景观设计有一定难度;②山上建筑的工程技术局限。
3)发展山地住宅,存在很多机会:①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山居文化。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依山而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②事实上,在国内许多城市近郊荒山已成为开发热点。近郊山地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③汽车的普及以及道路的畅通,缩短了山地住宅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距离,为城市居民迁出城市中心地区、到城市周边的山地住宅居住创造了先决条件;④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遍使用,使居家办公成为可能,人们即使远离主城区,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⑤科技的发展为山地住宅带来灾害防范、公共卫生等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山地、丘陵占三分之二,平地只有13%,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4)发展山地住宅必须注意潜在的威胁:①城市人们回归自然后,又想回归城市的心态难以把握。叶公好龙的本性又使现代人不能离开城市太远;②风水学是一把双刃剑,风水说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图1中不同的因素不同的组合就成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在现阶段的中国具体市场环境下山地住宅有其特有的目标市场。经济收入状况是住房购买中的决定性因素。而职业构成不同所带来的收入差异在社会区域形成中将会起重要作用,并由此导致购买住房档次的差异。
我国现行住房改革相关政策中,将商品房大致分为高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出租房三种针对不同收入阶层所提供的选择。山地高级住宅区的开发正是上述机制在当前的城市住宅扩散中有很好的验证,考虑其特有的稀缺环境成本内部化所带来的经济成本的增加,导致其房价必然要高于普通住房,要求购房者必须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收入来源。
4.3目标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中产阶层”作为山地住宅的目标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中产阶层”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细分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分属五大类型:
1)白领阶层。包括经理,外资企业白领雇员,国有和其他形式企业的中下层管理人员,特殊垄断行业(金融保险、电信等)的中下层管理人员和雇员。
2)中、小规模企业的商业精英阶层(企业家)是经济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包括中、小型私营企业主,国有、合资等企业的承包经营者。
3)一定层次的政府官员(政治精英),行政职位大概是分属于局级、处级、科级。政治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据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官员已成为中产阶层。
4)专业人士(智力精英)。文化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涉及的领域很杂,包括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学教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科技人才。
5)新型文化人。影视制作人、编辑、记者、专业撰稿人等。大都工作在朝阳型的文化产业,并能从资讯中接触到大量的消费品位、潮流等信息,被称之为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者的文化媒介人。
4.4品牌战略
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呈现这样一些倾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品位消费、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组成。如果用最简单的概括来表述:品牌就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又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心认同度。品牌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比较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差异,山地住宅实施品牌就是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实现品牌文化、居住文化差异化。山地住宅如何在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更进一步的差异化,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选择绿色营销和文化营销来构建山地住宅的品牌。
1)重视“生态”概念,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房地产企业的卖点正向“生态”、“健康”转变。这其实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人居环境“生态化”的根本即是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也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对山地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要尽可能的尊重、利用,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念,注重整体建筑风格的统一,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气氛,处理好单体建筑与环境及背景建筑群在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绿化也是实现生态住区的重要途径,又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品牌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文化品味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人居精品不仅给消费者物质上的满足,而且更多地是带来文化色彩和精神享受,其魅力正是植根于消费者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崇拜,而使品牌经久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之中的文化力.文化并不虚无,要真正将文化融人到社区环境中,融人到建筑作品中,融人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中,融人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功地运用文化所特有的沟通能力,聚集具有类似文化素养的人群,通过项目的开发与之取得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该人群成为公司忠实的潜在消费群。
5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4P&4C)
4P 4c都是营销组合理论,4P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有效沟通。许多学者认为4P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企业,它比较适合产品供不应求或竞争不够激烈的市场环境。4c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消费者,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4c理论并结合4P理论中的分析角度来探讨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
5.1产品与顾客
山地住宅项目不仅通过建筑要素为顾客提供核心利益,还通过环境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人文要素、形象要素为顾客提供附加利益。在统一品牌运作下的山地住宅项目以绿色营销、文化营销为主要营销手段,坚持以顾客为中心,遵循自然改造自然。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和特有的产品设计原则倾心为“中产阶层”打造山地住宅精心之作。
1)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应是生态先行、景观先行。山地住宅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保护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山地的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大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的还涉及水域生态系统。首先要求保护原生态系统,使地形、溪流、植被,鸟类与其他野生生物的活动路径及栖息地等都有其连续性。其次,好的土地规划要尽量地减少现存格局对各种“流”(气流、水流……)的干扰。
2)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是应该做到景观先行、人工与自然和谐。“先造景观,后盖房子”。“中产阶级”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对景观的要求已不是建筑单体中插入绿化,而是对成片规划的景观有着强烈的诉求。
3)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应是景观中景点的主题,故建筑纳入景观中。建筑设计要照顾其形体、色调、环境等要素(即处理好微尺度的景观),同时要注意住宅区的总体布局(即处理好小尺度到中尺度的景观)。住宅如果是联体,则需考虑风格统一的问题;住宅是各自独立、分散的,则可以林木和围墙隔离各座建筑,使其自成系统,其建筑风格可各异、各具特色。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要同步进行,使其风格一致、协调。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要通过对地块山形地貌的理解,找到最有效的构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线随山体布局,形成了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据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台基面积建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顺应山势,与坡地交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住宅的场所,同时也避免了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坚决避免简单地把平地住宅搬到山上,楼型呆板,色彩单调,不能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使建筑与山体有机地融为一体;坚决避免片面追求容积率,在山上建造高密度的小区,使山景住宅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5.2价格与成本
“中产阶层”有强烈的品牌情结。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增强企业形象的定价目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山地住宅定价应该考虑品牌形象与品牌溢价、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与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以及竞争者价格与企业成本。
5.3分销与便利
消费者的购房行为是一个程序相当复杂涉及面较广、跨度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投入的不仅是数额巨大的资金,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山地住宅项目的销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售楼部。售楼部的设置一般有现场售楼处、市中心售楼处、集团公司总售楼处三种方式,山地住宅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并用。售楼部是实现销售的重要战场,也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必须重视现场形象的包装,使之符合公司的统一形象;必须增加对现场人员的培训,提高销售执行力度;必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真正把握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必须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定期分析整理,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现场售楼处便于客户现场参观考察,眼见为实,给客户非常直观的感觉;因为山地住宅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市中心售楼处很有必要,便于促进成交、便于为客户服务;集团公司总售楼处则把公司所有在售项目统一展示,整合营销资源,整体上给客户良好印象。
2)网络。选购房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慎之又慎,反复衡量比较的结果。“中产阶层”经常与网络打交道。选择网络销售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建设一个房地产企业网站,不过网络重点在于展示,让购房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全面了解开发商背景和楼盘产品特色,增强购房者的信心,这对于房产开发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景观;元胞自动机;指标体系
收稿日期:20131202
作者简介:陈鹏(1985―),男,湖南益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陈亮明(1963―),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等各项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1003803
1森林景观资源特征评价原则和方法
石燕湖作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绿心”地带,有着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对该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基本原则
(1)理论性原则。评价指标应符合客观标准,对其森林景观资源做系统性、科学性研究,要充分运用各类理论知识,结合园林景观、艺术原理、自然地理、人文美学等,科学有效地做出分析和评价。
(2)整体性原则。对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分析评价指标应立足整体,逐步剖析研究,研究体系要能客观真实反映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和价值的各个方面,确保系统完备有效。
(3)实用性原则。研究方法应便于实际操作,评价分析方法以利于景观设计者掌握和运用,划分等级标准清晰明确。
(4)动态性原则。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应随时保持独立、动态,互不干扰,同时注重各部分、各指标、各体系的随机动态结合,体系自然生态系统的随机性。
1.2基本方法
本研究运用的工具是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分析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及其动态运行规律,总结分析其森林景观资源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不同之处。具体方法是:在一个三维的表面网格空间上,把森林景观资源的运动特征固定在其上,采用邻居定义的形式,使每个元胞有相邻的8个元胞相互支撑和影响,邻近每个元胞分别代表不同景观状态,以时间和空间的演绎模式动态运行。元胞景观的运动特征初步分为7种特性,并分别用数字对其定义。自然性=0;多样性=1;地域性=2;交叉性=3;永续性=4;脆弱性=5;增智性=6,对7种特性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赋予景观动态:rt1,rt2,rt3,rt4,rt5,rt6。具体演绎规则示例如下:若景观元胞所赋予的景观因素动态变化,其与之邻近的元胞状态变为0,且经计算得出该景观多样性的变化概率大于0.5,则在下一步的计算中,该景观元胞的状态就变成参数1,反之则依然是参数0;当景观元胞状态为参数1,若影响景观因素的时间大于rt1,则密切联系景观元胞参数为0的当即状态,转变成为参数2,反之则一直处于原来的状态,景观多样性状态保持不动,维持现状。以此类推。具体景观元胞运行规则如图1。
图1景观元胞运行规划
2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元胞分析示例
2.1森林景观资源动态变化概率
根据石燕湖公园森林景观资源实际,5种特别所具有的因素是本模型需要重点考虑研究的。分别是生物、水文、天象、地文、人文资源状态,用英文字母:Q、S、W、N、H分别代表。
考虑到这几个因子最能反映森林景观资源特征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体系概率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元胞自动机分析模型,分析计算每一个相邻元胞因子对本元胞景观因子的概率Pi=f(Ni,Si,Qi,Wi,Hi),B表示常量因子,K1、K2、K3、K4分别表示相对的参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i=Ki×Qi×(B+K2×Si+K3×Wi+K4×Hi),ifNi=LandscapeChange
0,otherwise(i=1,2,3,…8)。
研究中,对整个系统当前的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元胞来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景观特征变化规律和价值特点就相当于元胞自动机系统中,各个彼此邻近的元胞动态变化的概率之和。即:
P=∑ni=1 Pi。
再通过运用森林景观资源特征研究的层次分析方法,得出石燕湖Pi的5个基本数据,密切结合Ki各个参数因子,总结计算得出各个彼此相邻的元胞景观因子动态变化的概率之和为0.87。即表示石燕湖生态公园里这5种森林景观资源对整体景观的系统性影响较大,得出要科学规划和组合好这5种自然景观资源,才能发挥其公园森林景观效益的最大优势,凸显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
2.2森林景观斑块因子分析研究
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与元胞因子是密切相关、彼此协同的,通过其所代表的景观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对因子运行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比对研究,就可以得出各个景观元胞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的概率,模拟运行如图2。
图2模拟运行图
具体计算和描述方法如下:景观元胞的运行角度是多样的和动态的,本研究中采用字母S代表这个三维模拟空间的一个基点,与其各个相邻的景观因子元胞用大写字母R代表其相互优势度,元胞景观模拟研究系统是一个三元斜面立体空间,采用四定点固定模式,分别用字母Z表示,4个定点的参数分别设置为:(1,1)、(0,l)、(1,0)、Z(0,0);研究计算中,牵涉到景观资源特征因子的空间结构,其空间结构点可以采用¢函数作为代表,其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分量,可以用¢X、¢Y来表示,用以辅助函数的形式,来计算景观元胞空间运行动态概率。景观资源各项特征在运行中,涉及到其在空间中的横向和纵向斑块投影,所体现的方差间距分别用X、Y来表示。计算函数如下:
tg(θχ)=(Z10+Z11)/2-(Z00+Z01)/2Δx,
tg(θγ)=(Z01+Z11)/2-(Z00+Z10)/2Δγ,
tg(θ)=±(tg(θχ)×tg(θχ)+tg(θγ)×tg(θγ))。
得到:
Sc=arctg(tg(θ))。
景观斑块模拟研究计算中,采取的方式是对该系统中景观元胞和其相邻的景观元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建的一个三维立体动态计算模拟模型,立体空间中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表示其优势度。森林景观资源特征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采取结合型和离散型表示,具体组合的效果用积极和消极来评价,为此,采用大写字母R表示,C表示景观元胞,N表示与之相邻的其他景观元胞。通过对以上函数的计算、分析、比照,可以把森林景观特征资源的类型分为三类,类型一是可持续性的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优等类系统组合;类型二是基本符合森林资源科学开发的良等类系统组合;类型三是基本不符合森林景观资源开发规律的差等类系统组合。在森林景观资源五种类型的综合动态运行中,斑块对它们的影响概率,可以用以下函数来分析研究:
If spread type is not ignitable then
Si=0
Else if Sc>90 then
Si=1.0
Else if Sc>70 then
Si=0.9
Else if Sc>50 then
Si=0.8
Else if Sc>30 then
S=0.6+tg(Sc)/5
Else if Sc
S=0.5+tg(Sc)/5
End if
如果在计算结果中,出现S≥0.45,则表示该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特征显示为紧密结合型,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若出现S=4/(Si×3),则表示其森林景观资源特征显示为离散破碎型,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调整和完善。
本文前期研究中,充分运用了SWOT、3S技术、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归纳提炼出了影响森林景观资源特征的各类动态变化因子,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元胞自动机的数学原理对影响森林景观特征的各因子赋予数学函数,立体化全方位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各模拟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规律的随机概率。通过采用3D景观元胞自动机模拟测评工具,以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五大类型为评价对象,建立综合评价的相对隶属矩阵,进行系统计算和比照,再结合对其数据的综合、整理、分析、检验等程序,得出石燕湖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详细计算矩阵为:A=(05857,03985,00241,00035,00003),系统评价级别为:B=5×05857+4×03985+3×00241+2×00035+1×00003=46018。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斑块特征指数为46018,大于S所赋予的标准指数值045,即石燕湖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特征显示为紧密结合型,符合森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3基本结论
该公园森林资源类型丰富,特征结合紧密。通过研究,发现该公园共有5种特色景观资源,即地文、水文、人文、生物、天象资源,且相对于其他公园而言,特征优势明显。其所体现的因子耦合度和优化度独一无二,自然性、永续性、多样性、地域性得到较好结合。
该公园森林景观质量优良,达到良等类水平。以该公园时间和空间的布局角度出发,采取森林景观特征表现形式的三大研究要素,即景观斑块、景观破碎度、景观连接度,用3D景观元胞自动机的模拟评价方法,构建系统指标体系,得出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协调性好、景观因子动态联系水平得到优化组合,综合得出石燕湖森林景观资源特征属于Ⅱ级水平即良等类森林景观资源特征。
参考文献:
[1] 吴章文.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林越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袁绍荣.中国旅游经济地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6-0074-02
特色学校就是学校办学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境界已成为众多学校的追求。
一、创建特色学校需要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远见卓识,开拓创新,否则,创建特色学校就是一句空话。
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贯穿于办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办学理念对教师、学生的目标追求起着导向作用,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并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但特色学校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形成的,特色学校建设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要立足学校自身实际,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能力需求。
笔者所在校办学理念的形成,除了脚踏实地的实践与探索,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引进外智得到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获得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学校现状进行“诊断”,明确了学校的优势、弱点、机会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学校的特色资源,理清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形成稳定的办学理念。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立信中专校)前身为无锡立信会计学校,1982年由中国著名教育家、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支持创办。学校校长精读校史,了解学校创办情况和发展历程;访谈历届老校长,整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研究校歌、校徽、校标等沿革情况,传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确立“以信立校,立信育人”的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方向,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信誉满足当地百姓的需要,以“立信精神”为发展动力,以特色鲜明的“立信”文化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立信特色的教育品牌。
二、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形成稳定的
统领全局的特色项目
目前许多学校的发展呈现出“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轨迹。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找准特色项目,制订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所处区域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切合实际、能深层次拓展和有利于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专业、学校文化等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切入点,从整体上、全局上进行长期规划,制订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步骤,逐步形成独特的、稳定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立信中专校在确定与实施统领全局的“特色项目”时,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性。学校与一些企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江苏立信职教集团”,形成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了校际、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为建设学校独特的“生源基地、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实习就业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专业建设,学校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项目。多年来,学校的会计、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品牌专业和商务日语特色专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以“中职生十项基本素质修炼”为目标,坚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创设了“环境―情景―实践”德育模式,建立了“企业文化进校园、专业文化进课堂”的良好育人环境,率先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建立了“立信创业基金”,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和“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建“学生之家”等十多家创业实践实体,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形成了“理论、实务、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创建特色学校应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打造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首先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理念与目标,努力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应整体化设计,细微处入手,让校园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壁都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学校个性和吸引力的教科书。立信中专校实施CIS工程,形成了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校园景观设计以“立信”校训为中心,以职业氛围、企业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处处突出“职业”特点,融合专业、职业、就业、创业主题内容。
其次,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理念与目标,创新职业学校制度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规范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学校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校系两级管理、教研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与学校办学理念都得到认可,大大激发了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
纵观巴黎迪斯尼乐园,却经历了近十年的不景气。由于它沿承了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模式,加之欧洲人抵制美国文化以及公园有关管理人员错误评估了当地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等原因,1993 年巴黎主题公园亏损8780 万美元。面对失败,迪斯尼公司对其经营管理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变革,现如今巴黎迪斯尼乐园是欧洲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主题公园。
香港迪斯尼乐园于2005 年9 月20 日开业。开业初期,经营状况不够乐观,主要原因是员工集体辞职事件以及2006 年 五一的内地拒客风波,给香港迪斯尼乐园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到2009 年已连续四年亏损。对此, 香港政府和迪士尼公司采取了积极态度, 于2009 年12 月启动了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扩建项目, 另外每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地黄金周和寒暑假期间,香港迪斯尼都会推出一系列融合中国传统色彩的活动。香港迪士尼乐园在投入运营后的第七年开始实现盈利了。
二、迪斯尼落户上海的SWOT 分析
1、迪斯尼落户上海的优势
( 1) 政府的大力支持。迪斯尼落户上海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该地的人群消费水平高,消费观念前卫。迪斯尼乐园的餐饮、娱乐、宾馆等设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也有庞大的客户群作为运营保障。
( 2) 地缘优势。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渤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靠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此外,上海的地理位置还可以吸引东部沿海一带城市的游客。
( 3) 经济中心与人口大市。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投资环境、对外开放程度、城市综合功能及配套设施在中国的众多超大型城市中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迪斯尼的建成与上海的城市经济利益是吻合的。近些年上海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在基础交通、铁路航空方面投入巨大,便捷的交通对于迪斯尼吸引周边城市甚至是亚洲国家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保障。上海有2400 多万常住人口,为迪斯尼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周边人口将进入上海成为常住居民。
( 4) 香港迪斯尼的经验借鉴。有了香港迪斯尼近五年的运作经验,在上海这样一座与香港有着很多相同的地点建设迪斯尼主题公园,会有许多的参考。
2、迪斯尼落户上海的劣势
迪斯尼公园旅游属于高端消费,其落户上海,游客人数可能达不到预期,加之过高的票价会限制回头客的数量,且票价还不包括园内其他消费款项,这一点可能不会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以香港迪斯尼为例,第一年仅仅吸引了520 万名游客, 低于其560 万人的目标。第二年下降20%,跌至仅400 万人,在2007 至2008 年增至450 万,但仍低于其设定的目标游客数。所以,上海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面来支撑,才可能保证长流不断的营业收入。另外,东西文化差异也会使得迪斯尼这种娱乐方式可能不会被一些国人所接受。
3、迪斯尼落户上海的机会
迪斯尼落户上海,总投资额将超过500 亿元,预计成为迄今为止上海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该项目也恰逢这座城市努力推动经济转型之时,所以该项目被上海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项目。就长远而言, 米老鼠很有可能成为上海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新的抓手。上海迪斯尼开园后,预计每年将迎来3000 万的游客,可为旅游酒店、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机会。
4、迪斯尼落户上海的威胁
香港迪斯尼、香港海洋公园成为上海迪斯尼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锦绣中华主题公园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后又建成了 中国民俗文化村、 世界之窗、 欢乐谷三大景区。景区年入园人数达1350 万,是亚洲唯一进入世界八强的主题文化景区集团;上海以外地区的消费者是否了解迪斯尼,并是否真正接受迪斯尼也是一个潜在问题。
三、上海迪士尼的发展策略
1、上海迪斯尼的运营策略
首先,迪斯尼主题乐园单凭主题乐园中的文化和娱乐不足以保证它的成功,还需要依靠乐园区周边的配套设施来完善乐园所没有涵盖到的其他服务。如乐园与其他交通要塞的便捷交通设施、乐园周边的配套餐饮、住宿设施以及乐园中的其他便民设施( 如无障碍通道、母婴休息室等) ,这些配套设施的完善与便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园能否成功运营以及游客人数的逐年上升。上海还可充分利用世博会促成的便利交通设施与乐园连成一线。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乐园周边配套设施的后续工程建设,以保证乐园建成后的顺利运营。
其次,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后对乐园的大力宣传和拓展都将决定它的最终营运效果和旅游人数的多少。因此,上海迪斯尼投入有特色的宣传才能将这种文化娱乐的内涵和实质传递给大众消费者,并且还要实施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娱乐宣传活动。由于中西方文化底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所以上海要找到符合中国人心理的最佳营销宣传方案,以保证上海迪斯尼乐园能够最大程度地被内地游客所接受,创造预期中的利益和价值。
2、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要学习和借鉴美国迪斯尼推广自身文化品牌和产品的方式和方法。迪斯尼最开始只是专注于系列卡通片的开发和制作,满足的是未成年儿童这一小部分群体的精神需求,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这小部分群体,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价值,并逐步拓展文化产品的业务领域:先从电影出发再到电视;接着开发以迪斯尼的品牌为内涵的其他产品,如书籍、服装和各种文具等;再推广到以迪斯尼文化为精神载体的其他服务业,如酒店、餐饮等;最终把整个迪斯尼文化浓缩到一个主题公园中来,使得人们身在其中可以享受到整个迪斯尼文化带给它的快乐。在很短的时间内,迪斯尼整个文化的精髓和内涵都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加深了对迪斯尼文化的认识和领略,最大化地了解了迪斯尼文化。
3、全球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营销策略
上海迪斯尼乐园的营销其实是一种全球范围的营销,因此在营销方面要针对特定的市场进行适应性和定制化,使之满足目标顾客的不同需求。
考虑到文化的相似性,上海迪斯尼乐园在进行市场推广宣传时,不妨借鉴香港迪斯尼乐园中被实践证明了的、富于成效的营销策略,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还可借鉴巴黎迪斯尼乐园经验,如巴黎迪斯尼乐园在经历不景气之后,选择了与日本迪斯尼类似的路径,主动加入更多的欧洲故事传说,推出欧洲当地风味菜,允许在乐园里卖红酒等。香港迪斯尼乐园则是加入更多的东方元素。上海迪斯尼要将中国文化特质融入进去,如中国神话、美食、园林设计等,建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魔幻王国。饮食与风俗习惯要本土化。风俗习惯的本土化体现在乐园的自然景观设计上。要认识到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考虑风水因素对中国游客的心理影响。在饮食方面,中国人自古信奉 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很有一番讲究。因此,上海迪斯尼乐园在规划餐厅时,须考虑到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合理分布一定数量的中式餐馆。比如在香港迪斯尼的8 个餐厅中,有2 个是中式的正餐厅,还设计了多样化厨房,准备了几种不同的菜谱,以适应多元化客源需要。渠道营销的本土化。首先,可以借助旅行社的销售网络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来扩大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顾客可以很便利地实现游玩上海迪斯尼公园的愿望。其次,上海迪斯尼也可以利用企业、学校等市场,安排销售人员有针对性地建立对接关系,使得顾客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上海迪斯尼乐园,集体组队前往。另外,中国是一个重视亲情纽带的国家,人员推广和公共关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可以通过一些公共关系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后,还可精心设计上海迪斯尼公园网站,除了向顾客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浏览者的感官,引起顾客的消费欲望。
4、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要借鉴东京迪斯尼的经验,东京迪斯尼服务质量在全球迪斯尼的服务中最好。东京迪斯尼引进美式服务方式,以一种朋友式的接待,使游客倍感亲切,从而更加放松,能够尽情地享受,让其获得很大的满足,从而保证了游客在乐园内享受优质的服务。特别是每年东京迪斯尼都会招募数以千计的临时员工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而这些得到很好培训的临时员工离开迪斯尼后会分散到日本全国各地, 在不知不觉中把迪斯尼的服务水平也带到日本各地。因此,东京迪斯尼的服务质量促进了日本服务业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