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典型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
这篇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品德课,小学,报告,开发,研究,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既是工作的需要,职责的要求,又是教育科研能力高低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推广先进经验,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教育论文不同于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存在着时间紧、精力少、资料不足,接触面不广的局限性。本文试从教师的特点出发,谈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和教育论文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题的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英国科学家J·D·内纳也说过: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这充分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选好一个课题,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选题呢?下面谈谈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来源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课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来源。
1、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
这是课题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四个方面。
(1)教育经验总结
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在某些方面积累较丰富的经验,掌握一定的规律,但这些经验常常是零碎的、粗浅的。我们可以从中选题,进行专题研究,使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逐渐完善,形成某种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论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更具有科学性、典型性。
(2)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问题,迫切需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尽快解决。有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好了,不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而且对其他老师也有启发和指导作用,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例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转化提高后进生等等。
(3)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有争论的问题
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常常会出现了些教育热点问题。比如:“如何克服片面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教师下海”,“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等等。这些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很值得进行研究。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还会对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行争论。例如:“小学作文可不可以虚构?”“教师教案要不要检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等等。
(4)一些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每天可耳闻目睹各种教育现象,有的尽管很普通,很微小,只要有心,常常会引发我们作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一些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课题来。比如,小学生喜欢告状,经常来找老师说×××同学怎么怎么,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小学生喜欢告状?如何对待学生告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别人?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只要有心,都可以从中找到我们科研的课题。
2、从教育理论文献中发掘课题
我们经常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文献,阅读各种教育刊物,这些文章都是他人研究的成果。我们在学习阅读时,不仅要了解学习掌握别人的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从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比如:别人已经研究了结果的课题,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对己有定论的观点、方法,可以重新实验论证;可以运用文献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论证自己的教育经验或剖析各种教育现象;还可以把文献中的一些观点方法迁移到另一方面,从而确定新的课题。
3、积极参加各个教育部门和教育刊物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教育科研,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刊物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论文评选活动,提出一些科研课题和论文题目。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当前教育实践,结合教师特点,选题范围比较集中单一,针对性强,很适宜教师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二、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教师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因此,要选择那些紧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对自己工作改善和业务提高有明显帮助,能帮助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课题。
2、实用性。选择的课题要有实际价值,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容易仿效推广。那种比较空玄的纯理论性的阐述推导论证,不适宜教师去搞。
3、可能性。选择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具备了进行相应研究条件的。具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有关这一课题的情况,有较丰富的感情认识和实践体会;已经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等等。
4、专题性。教师进行科研的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应太大,最好集中某一专题研究,容易钻深钻透。范围较大的课题,对教师来讲,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占有众多的材料,也没有科研经费等等,不容易早出成果,甚至会中途而废。
5、典型性。所选的课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研究的成果对多数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启发作用、推广价值。
三、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理论性。要用理论统率材料,不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不是堆砌材料,谈谈体会,而是注意用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教育过程,把感性认识、经验体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揭示教育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典型性指导性的观点和方法来。
2、科学性。材料真实、数据确凿,观点正确,说理透彻,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特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新颖性。角度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充分运用新思想、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揭示新的内涵。
4、逻辑性。论据充分,推理严密,因果相承,前后联系,环环紧扣,浑然一体。
5、辩证性。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防止观点偏颇和绝对化,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全盘肯定,或是贬损别人以证明自己的正确。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徐 丽 课题研究单位: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乡新城堡小学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15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经沈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历经两年的研究,现已完成了课题任务,形成了预定的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1、组建课题组
我们从本课题研究的性质出发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和分工见下表。(略)
2、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准备阶段(XX.6—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
实验阶段(XX.8—2010.2):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参与式校本培训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阶段(2010.3—4):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
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特点,确定选择研究专题,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空间与可能,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
典型经验总结法。对学校及同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反思,总结经验,形成规律,从中探求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方法和模式。
学习考察法。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请教授专家来学校对老师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或讲座,组织教师走出学校,与兄弟学校进行相互沟通、学习、相互研讨,总之,一切都要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一切都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训更加实在,更有实效。
文献研究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自我总结法。引导教师在活动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观念和经验,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
我提高,并把学习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经验产生迁移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
课题的研究严格按计划执行,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等均无变化。由于中期验收的需要,完成时间略有提前。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的重视,在实验进行中,我乡的田凯师校长、朱会芬副校长、侯英副校长、陈鑫主任均参加了实验。但未列入课题组人员名单。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况
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发表的成果如下:
1、经验材料《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学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发表,作者:校长田凯师。
2、论文《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发表作者:教学副校长朱会芬。
3、论文《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发表,作者:主任陈鑫。
4、论文《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发表,作者:德育副校长侯英。
关键词:教育教学沙盘;持续式发展;思维创新
Analysi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Constant Development on Thought innovation
Li Xianghe,Wang Xuemei
(Gaochengshan Primary School, Development zone, Dalian 116600)
Abstract: Based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theory, we conduct a systemic research on the major facto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m buildinghing, teaching ecology. Thereby a constant development on thought innovation emerges, which will guid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ble; Constant development; Thought innovation
一、研究绪论
目前,运用思维导图、swot分析方法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较为广泛,但对于某一事物如何能持续发展的思维导图却不曾发现。而把中国经典哲学思想、swot分析方法和工作要素三者有机结合所创新出的持续发展思维导图――教育教学沙盘,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研究所采用的原理
教育教学沙盘原理:首先,我们把教育教学要素物化为一种具象符号。依据《易经》“不易、简易和变易”的哲学思维,布局具象符号。再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教育教学生态系统中动态要素进行客观认知。使复杂的教育教学信息符号化、清晰化、条理化。通过易经哲学分析,开悟思维,启迪思路。
第二,针对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要素没有进行归类研究,往往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见招拆招;不能系统的对教育教学各要素内部联系进行深入性、条理性分析,不能很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的这种现状,我们通过教育教学沙盘对教育教学各要素做动态分析研究,便能找出教育教学的优势、劣势,提前抓住机会,分析、制定进一步发展策略,使教育教学工作能持续、稳步、高效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沙盘原理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效性动态研究、队伍建设动态研究以及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研究价值
关于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的研究,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课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研究的空白。目前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有关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的理论和著作甚少,本课题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的空白。通过对课堂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生态三大方面中各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的整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改善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家校联动,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项优势与劣势,更好地抓住机会、化解威胁、实现教育教学各级目标、高效状态。本课题巧妙地将《易经》的哲学理论精髓与swot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借助沙盘的直观呈现模式表现出来,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们能更好地分析现状、预知未来,同时又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有效的策略应对各种情况、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研究空间大,应用范围广,研究出的理论成果可以促进其他很多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层级的稳步、持续提升。
创新之处
通过经典哲学《易经》与swot分析方法及教育教学各具体要素相结合的动态式实践研究,我们将研究所得理论物化为实物,可以一目了然、直观有效地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借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轻易掌握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明确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源,找出相对应的策略。团队建设方面,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都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明确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管理团队、管理自我,整个团队会始终呈现向上发展的积极态势。教育生态形成方面,家长、教师、学生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家长、教师、学生会明确自身的机会与潜在的威胁,并有效将教育纲要与教育法规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创新、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总之,我们可以形成一套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体系,且将这套教育教学沙盘动态式实践研究体系拓展到更广阔的教育空间,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指导,牵动其他相关的项目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首先,通过资料文献法寻找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接着,通过行动研究法,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反思,提炼经验。然后,运用实践研究法总结与讨论对教学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团队建设过程中管理艺术、政治观点、组织协调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运用合作探究法对教育生态形成中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1、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法、教法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师生生命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方法、途径、和评价,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具针对性、系统性。
2、团队建设过程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法,对团队建设过程中管理艺术、政治观点、组织协调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寻找、归纳团队管理和班子管理的具体可行性方法和措施,探讨椭圆式管理方式,提高团队建设水平,使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更具科学性,更具发展的领导力。
3、教育生态形成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通过合作探究法,对教育生态形成中家长、教师、学生、社会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促进教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使教育生态的持续发展更具系统性、和谐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运用“教育教学沙盘”对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后,我们明确了不同研究对象所包含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变化规律,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模式。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应用,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效应。通过“教育教学沙盘”来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加速了工作中问题和困难的查找与解决。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不仅仅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创新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其它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只要找到影响研究对象或领域的要素,就可利用沙盘、swot分析法和易经的哲学精髓对影响本研究对象或领域的要素进行整合和归纳,便能一目了然地看清研究对象或领域的优势和劣势、问题和策略,促进其可持续性地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1、提升教师教学视野的前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法、教法等各大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发展规律,使得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习方法偏差、教学方法偏差、教学环境偏差以及教学目标偏差等背离新课程标准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升教师教学视野的前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2、提升学校团队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的必然发展。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铺平道路,只有团队建设搞好了,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会提高,学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可以将团队建设分为团队管理和班子管理两个方面,从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队伍的整体建设出发,充分考虑团队建设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明确管理艺术、品德修养、政治观点、组织协调、教育理念、制度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规律。使团队建设更科学、更高效、更有的放矢。从而提升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全校师生整体的情感态度与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成为最终受益者。因此,提升学校团队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的必然发展。
3、教学生态形成的高效和实效是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全民素质的时代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是全民重视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子女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将教学生态形成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探讨其中的有机关系和发展方向,明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明确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方向、各个情境中的教育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真正把家长、社会的力量引导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正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梳理通畅,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最终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全民素质内涵得到提升。
大家好!
新挑战,新学年。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期望,虚心向兄弟乡镇和学校学习,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团结协作,勤奋工作,为诸城教育的振兴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镇年教育教学成绩再创新高,今年中考,镇重中上线107人,升入普通高中100人,中专2人。名列山区乡镇第一;九科考试中,有六科进入全市优秀教研组,七年级调考,成绩优秀。调考的四科中,有三科被市教研室评为优秀教研组,均占全市优秀教研组的七分之一。镇小学教学成绩突出,四、六年级调考,4个学科获得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
义务教育学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育人质量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人生的成败决定于教育的成败。所以抓育人质量、多培养人才、出好人才是神圣使命,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实际工作中,学校牢牢抓住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反复强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谁具有良好的师德,教出好的成绩,谁就是好老师、就是名师、就是学校的功臣。谁就应该受到表彰和奖励。十佳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推荐都是依据教育教学质量,年度考核也是依据教学质量产生优秀。今后,仍然毫不动摇的坚持在良好师德的前提下,以教学质量论英雄”
二、优化教师队伍
做法是
尽可能多的派教师学习,1中心校抓住一切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把新的思想、新的课改经验、新的教育理念带回来,迅速传达,使全体教师达到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领导干部全部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2领导带头。而且成绩必须突出,真正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在底部徘徊的个别干部免职调岗。
利用寒暑假学习班的机会,3从师德、教学、班主任三方面充分挖掘并树立本校的典型。介绍经验,让老师们实实在学习他精神、经验。
还鼓励教师每学年至少订一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刊物,4学校不仅为老师订阅大量的教学资料。互相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教师聘任完后,5抓教师的下水作业。每学年初。学校将近三年的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中考试题发到任课教师手中,逐一答卷,并认真总结。对学生的单元达标试题、随堂练习,教师必须全做。
把教师按小学初中、低中高年级,6合理搭配教师。中心校立足于本镇实际。不同年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各校定岗定责,7落实全员聘任制。学年初。学校首先将每科的带头教师分配到各级部,并特别侧重起始年级。再由学区校长、级部主任为主吸收党员代表、教师代表组成聘任委员会,依据每位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成绩进行聘任。对于落聘人员,有中心校统一调配工作岗位。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三好学生的事迹,1学校开辟“教师风采”明日之星”等专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学生的激情。
要求学生跑操宣誓,2抓好国旗下讲话、宣誓教育等活动。严肃、庄重、嘴到心到
教室中挂名言警句、行为规范及学生动手制作的激励性图片与标语。宿舍文化丰富实用。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每次考试后都对进步快、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校园中公布学习标兵、优秀同学、进步之星等。4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按照要求编排考场,5抓考风。每次测试我都像中考一样。教师签订责任书,学区之间、两处初中对口监考,统一阅卷,每一个环节责任明确,要求严格,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大大促进了教风与学风。
主要是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6强化时间意识。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杜绝加班加点和加大学生作业量的现象。
更加注重学困生。分类建立档案,7不仅抓尖子生、边缘生。跟踪管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实固生责任制,责任到人,减少学生流失。
其中瓦店初中班班都有多媒体。教师使用率高,8抓投入与使用。今年我镇又投入21万元上多媒体教室14个。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避免出现遗漏环节
四、工作注重过程管理。
各学部明确分管领导、级部主任、班主任的职责与要求,每学期开始。定期分析总结。
提出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总体目标,1第一周:熟悉学生。师生迅速进入状态。
严格落实查失分、纠错、讲评、跟踪练、制定新措施等环节。2第一月:结合学情调查进行分析总结。
即级部会、班级教导会、学生会。学校对评选的优秀班级、学习标兵等进行表彰。3期中考试后:开好三个会。
进行量化,4学期结束:根据考试及考查成绩。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总结,看班级、学生的进步,教师写出总结,把经验总结出来,把问题查摆清楚,并明确改正措施。
注重抓课堂的优化、单元的检测,5教学过程中。不留传授知识上的空白点。
五、持之以恒抓协作、抓竞争
六个学区间业务交流经常化、制度化,1学校间两处初中。每学期统一组织听观摩课、公开课,集体进行评课,共同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课堂效益。组织联考,通过考试发现各自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反馈,资料通用,信息畅通,达到校与校之间各科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同时各学科进行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为我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使教师队伍整体上水平,2教师之间。只有发挥集体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科教师之间的协作尤为重要。建立起促进同科教师协作的量化机制,采取同级部、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教学成绩、个人教学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捆绑评定办法,量化教师教学成绩,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之间的竞争又激发了工作热情。整体提高了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科学的评价教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科研为主导,以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主题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管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充分突显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研组织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切实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服务导航——强化服务意识,创建和谐校园
管理护航——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师生素质
改革——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创新远航——打造精品队伍,促进均衡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牢牢锁定教学质量目标。以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为契机,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意义的大讨论,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育人,质量至上”教育教学质量观。本学期,我们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前班,家长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小学班,各学科综合成绩、学校综合成绩力争处于全镇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二)继续深入开展有效教学主题活动。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县教育局教育质量工程,加强“有效教学”主题活动的领导与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理论学习、高效备课、讲课评课、课例交流、研讨反思”等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微观课堂”为焦点,以“有效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教学问题”为切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突破“无为低效”的课堂颈瓶,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将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作为课改的重点,通过抓“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题活动、抓师资培训、抓典型引领、抓经验总结、抓成果积累与提升,积极有序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创我校新课程改革新局面。
(四)务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牢牢把握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基本层次,深入开展以“集体备课、相互观课、问题研究、推进教改”为主要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认真总结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引领校本教研向深层次推进。
(五)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督导教师把备、教、辅、改、考、评、研各环节工作落实到实处。
(六)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尊重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搭建教师发展成长的平台,我们将主要采用“愉快培养、成功培养”模式,积极搭建教师快速发展的成长平台,让教师在切身的体验中认识到发展的意义,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让全体教师感受到工作是幸福的,发展是快乐的,从而坚定教师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发展的主动性,使较快地成长。
(七)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和学前教育管理。一是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责任制,强化控流保学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在籍生巩固率、毕业率达到100%;其二,积极配合县教育局和乡政府认真做好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顿工作;其三,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目标,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做到“六规范”:规范作息时间、规范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秩序、规范户外活动、规范晨检制度、规范质量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八)规范教学管理档案建设。在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同时,规范教学管理档案建设。每次教学教研活动要做到四有:有通知,有评价标准,有评分记载,有通报;档案建设与管理全优做到“三专”:专项立卷,专项入盒入柜,专人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力求教学质量再创佳绩
1、成立毕业班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学校领导年级负责制。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每一节课。牢固树立“教育靠质量立业,学校靠质量立校,教师靠质量立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坚定抓质量的信心,提高抓质量的勇气。②学校成立以校长的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教学质量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以《县2016年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标准,注重加强提高教学质量全过程管理。③健全考核制度,实行“捆绑”考核。每位领导蹲点一个年级组,每个年级学科教师帮扶一位新任教师,每位被帮扶的新任教师跟踪辅导一个学生。④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上学年度教学质量创优成功经验,引导教师树立教学质量的荣辱意识、竞赛意识和挑战意识。
2、加强质量检测管理力度。
3、注重薄弱学科的跟踪管理与督导。对教学质量(以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成绩为准)不达标的学科,学校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采取“问责、共诊、督查、跟踪”等方法,促进各学科质量整体提高。“问责”就是调查了解情况,询问造成质量不达标的根本原因;“共诊”就是指定优秀学科教师共同分析原因,共同拟定改进措施;“督查”即全面检查该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重点检查备课、作业批改、单元考试(含质量分析、讲评)、教学辅导情况;“跟踪”即学校领导、学科教研组长全面跟踪该学科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听评课、说课、教学反思),并组织跟踪单元考试检测督导效果。
题
报
告
范
文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研究有效途径
课题类别
心理健康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盖章)
xx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年
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是在xx年xx月杜林乡代营小学开题,评议专家是:参与人员是本校全体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题目是: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研究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是: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组织分工: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
通过印发《校园文明公约》、《校园文明歌》,召开师生大会,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小广,
国旗下讲话,出墙报,出专栏,张贴文明标语,出文明礼貌内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舆
论,使师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认清其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讲文明礼
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文明进步社会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日常行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体制,强化监督,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项机制,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色彩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1、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主抓,教室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别分管学校的一个年级组,活动中要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领导例会制度,每周领导例会时专门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定期将各自负责的年级组活动开展情况做以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
2、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儿童学礼仪,用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班级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示范班级礼仪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教师的督导评估,并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研究进度:
我校本着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实践育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树实
验形象,创和谐校园’’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明确目标,分段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随
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策化、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师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让礼行,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文明习惯伴学生健康成长。第四阶段:以国际礼仪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国际礼仪的宣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国礼仪,在与外国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书达理,展现少年儿童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课题创新程度: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利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研究目标:
本研究目标是积极探索礼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开辟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使小学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成长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课题研究基础:
1.研究人员精干,业务出众。课题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科研能力。他们年轻有为,在各自的岗位上曾获得了不少荣誉,同时,他们又十分好学、工作热情高。
2.对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动态有了较好的把握。阅读和研究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其教训,并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新的起点。
3.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特色已多年并成为沧县示范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省市课题,均已结题,课题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途径:
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2、征集礼仪文章、组织小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3、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小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学生、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学生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4、举办中队会拉练。全校各中对相继开展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文明天使在校园”“文明之花出处开”“文明用语我先行”“文明上网我做到”“礼仪花香满校园”等贴近儿童实际的主题队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学生在准备队会,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5、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送礼仪知识读本,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6、社区实践、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校不乱扔杂物,一走出校门就有乱扔的现象,对此,组织各班走进社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开展了“我为社区添新绿”“做清洁小卫士”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分配金额: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此课题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参考资料,学校并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其它经费上予以保障。
预期成果: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以
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1
2018.
9
《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
2018.10
《春风化和雨
绽放礼仪花》
论文
3
2018.11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途径》
论文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2
项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8.12
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有效途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乡、镇中心校(县办学校教科室)意见
盖章
年
月
校本研修这一新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的推广,为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提出了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刻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去爱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社会有用之才。我愿用这一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播种与收获。愿我们的生命在收获与播种的海洋里飞溅出璀璨的花朵。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厩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教研室是按学科或课程而设置的教学组织,其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一、着力加强教研室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等传统职能的教研室,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科建设、教师培养及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其工作方式与内容需要有效推进,教研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将职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是基地,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在学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因此,教研室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和作用,重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工作机制,下移工作重心,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
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要端正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从高职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教研室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研究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以及社会需要出发,围绕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原则、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教研室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及工作方式,努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避免将教研活动单一化。因此,教研室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努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研脱节、理论与实践低层次结合的问题。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亲和力、指导力,便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只是一种概念游戏和文字堆积。因此,通过教研活动,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注重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改进和完善教学理论,把教师的经验总结通过反思和探索提炼成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教研向纵深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二、着力完善教研室工作机制,健全教研室工作
教研室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研室的工作水平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教研室建设对于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应从以下8个方面着手。
1.帮助教师增强教研意识,使他们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师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2.制定完善本教研室内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等,促进教研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健全教学文件,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教研室建立学习制度,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学习业务、交流经验,研究、检查、总结教研室工作,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改革提出建议。定期的教研活动需要我们做好下列工作:认真填写《教研活动记录》,严格考勤;尽量选择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研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4.不断研究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的方法,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教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5.组织或参与制订学生的专业实习安排计划。
6.制定师资培养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7.建立正常的文件、资料管理制度,注意收集和保存重要教学文件和资料,以备各类教学评估、上级检查。每学期末,要将各类教学文件、相关教学资料、教师业务考核等材料送系部档案室归档。
8.通过互动式、专题式等教研新形式,开阔教研新思路;通过典型引路、课题带动、活动推进、专家支持等有效措施,促进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关键――选拔教研室主任
教研室主任是学院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教研室建设要以思想好、作风好、业务精为标准选好带头人。
1.有责任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作为教研室的领头人,要以身作则,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时刻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教育、教研是一项责任心很强的工作,需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积累和探索,要有责任感,把握“紧中有松、宽中有严”的辩证统一。
2.有求实感。求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把求实、务实作为工作的准则。教研室主任要克服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的思想方法,按教育规律办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有效的基本要求,把教研室工作任务分层次落到实处,这样教师才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有融洽感。教研室领导的首要问题就是掌握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即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研室主任应做到“三宽”:待人宽容、对事宽大、工作气氛宽松,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研究气氛。良好的气氛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巧妙利用良好的气氛,敏锐捕捉情感转化的契机,有意识地帮助教师获得心理平衡,可使他们保持良好情绪。
4.有危机感。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虽然教研室的工作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但作为教研机构的基础组织需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局面。
5.有创造感。负责教研室工作一要善于从教育教学理论上去思考;二要善于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具体的教研工作中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同时,深入钻研教育教研论著,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得出的结论既富有理论色彩,又具有普遍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研路子。
6.有前程感。教育是一个永恒的社会现象。知识要不断更新,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教研室的工作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以后工作上的新发展、新变化、新路子,尽最大力量开创出教研室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职业院校也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纲要,教研室在新的工作任务前要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强化集体意识,不断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敬业精神,努力培养教师锐意进取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才干和能力。同时要做好研究室之间的交流活动,做好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养工作,使广大教师都能一心一意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努力为职业教育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胡友彪.对现代教学活动中教研室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7,(1).
[2]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3]刘献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