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数字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9-02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四、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展望
在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四路并进:通过支持优秀的出版机构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并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提升到现行纸质出版的资源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支持职业院校的数字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提升,尤其是软件和视频解析能力的提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坚持软件优化硬件的思路,大幅度提升教学设备条件;通过“政府+市场”机制的教师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式,努力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普及,逐步将数字教育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技术和表现形式之一进行确定,并提升数字化教育的作用和功能;通过数字教育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和交互学习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便利性,将数字教育的优势有效巩固和突出,并形成稳定的学习渠道、资源渠道和教育渠道。在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将有序实现全面性、泛在化、安全性、移动化、兴趣性和互动化的教育教学目标,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大学英语教师 角色转变
二十一世纪,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类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领域, 教育毫不例外地经历着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共识。大学英语,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和其它学科领域一样正面对和经历着信息化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特点,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正遭受冲击,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迅速调整自已的角色转变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变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
一、课程教学的设计者
信息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得到浩繁的英语学习资源。那么,如何做到既完成教学目标,又确保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获得应有的学习内容呢? 其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统筹规划, 例如课时的安排及教学进度、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都应有明确的计划。教师在执行上述教学设计中, 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反馈信息, 重新调整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信息化教学环境虽然为学习活动提供了支持, 但学生的学习不会自发地完成, 不会自发地达成教学目标, 只有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引导, 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 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协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运用多种形式来充实和组织课堂活动, 传递教学内容。当今的大部分英语教材均提供磁带以及配套的教学光盘, 这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 实际情况是, 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 大部分学生只是肤浅地浏览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很少系统、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提出学习的主题和任务,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教学结果的评估者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 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和运用英语教学信息, 然而, 他们到底是否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还需要英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来评估。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它既是评估手段,又是一种激励方式。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习的结果,指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的成绩、表现与能力所做的总结性评价。英语教师作为评估者, 要定期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组织单元测试和针对词汇、语法结构、听力、口语和阅读等方面的专项考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了解其学习状况,及时通过面谈或网络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自评,包括学习初期的水平测评、监控进步过程、同学互评等。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评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评估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要通过评估不断地改进教学,其最终目的指向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学习资源的建设者这和提供者
学习资源是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来规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信息时代,多媒体及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不仅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学生的直接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信息需要教师去提供和设计。大学英语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学习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及信息呈现的特点,成功地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英语课程教学向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实用化方面发展,实现英语知识教学和英语实际应用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李旭荣, 廖红阳.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的影响[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5).
论文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创造性,潜能
奥地利的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弗兰兹·西泽克开拓了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新领域,在美术教育史上成为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并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主张与实践促进了当时欧美各国美术教育的根本变革与发展。
弗兰兹·西泽克说得好:“我祈求学校成为如同百花怒放的神国花园。教师要用心做一个飞翔于学生身上看不见的精灵与之交往,致力于经常勉励儿童,而绝不可以控制或强制他们。
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行为,生活中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
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这个问题很长时间一直困扰着人们。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认为,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行为,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但是,许多年来人们对于儿童画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不过是孩子们随意而愉快的涂抹罢了,谈不上什么“艺术”。在上世纪末以前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并没有把儿童的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那时的人们还不曾以特殊的眼光关注过儿童,因此更谈不上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关注。
随着儿童绘画艺术的被发现,儿童画的艺术价值也被承认了,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儿童艺术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当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呢?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如何利用绘画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第一,让学生走出被动,尊重学生个性。
中国美术教师如果上一节教画苹果的课会自己先在黑板上做示范让他同学们照着画,学生往往能一次画出最像的苹果。而美国老师会发给每个同学一个苹果让大家观察,然后再画,充分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力。
这就表现了不同的中外教学理念,如果老师过于强大的灌输教育思想,只会导致学生机械的重复,教师应该做的是尊重学生的独创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应该与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教育的关键工作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学习模式并去适应它。
第二,要从研究儿童的心理入手,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对外界事物尚处在简单的辩别和认知阶段,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因此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
第三,要循序渐进,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艺术创造力。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搓弄着泥巴,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儿童。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手段。美术教育面临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未来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所谓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视觉设计,它是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将视觉符号以图形设计的形式传达给消费者。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除了包含传播学、语言学以外,还包括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日益在国内高校中兴起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以愈加多样的形式进行收集和传播。因此,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中把握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已经成为相关高校及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发展回顾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工作才正式在我国高校中兴起,之后便成为了艺术高校中的重点学科,并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需求越来越远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国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及相关教师的教育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视觉传达设计这门学科从发展之处就深受国外相关专业的影响,在如今的时代里,也越来越不能和我国现实情况所对应。因此,相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应当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
2 数字化时代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影响及要求
2.1 数字化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影响
信息的完整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是现今时代对于信息传达的基本要求,视觉设计正由于其展现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成为了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信息传递模式。作为一项以视觉为载体的传达技术,其更成为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表达着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当前数字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下,信息传递的方式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信息传递者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共同建立起视觉传达的基础,通过多样的传播媒介,将视觉传达成果更广泛的传播出去。此外,数字化时代对于设计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其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媒介,当前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已经从书籍、报纸转变为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了,这就进一步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2 数字化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要求
在以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及能力培养已经完全跟不上当前时代的步伐,数字化时代所要求的信息传达是一个多领域、多元素融合的传达模式,是一个注重信息收集和传播双向互动的模式,是一个受众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传达模式,是一个更为便捷、简单的传达模式。而在这样的一种时代需求下,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些需求,整体还存在教学思维和方式老旧的教育问题。因此,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最新时代中,信息传播及媒介的内在规律,并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和改进教学成效,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成熟化和高效化。
3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方式
由此可见,数字化时代对于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终将被历史所淘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是如此。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关高校和教师必须尽快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的推进工作,为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而努力。
3.1 改变教学观念
“以专业为中心”是以往教学中的主要观念,这种观念不但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阻碍了学生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反而抑制了学生的设计灵感。要转变这种教学观念,就要将更多自然常识及人文知识融入到整个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角度的作品设计,以激发其设计灵感和创新能力。
3.2 改变教学模式
相比于以往只限于书本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起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的能力。此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模式还能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案例,多开发那些对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如提问启发式、行为导向式和案例研究式等,能够让其更为独立、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3.3 扩展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内容应当尽量贴合当前实际情况,从传统教学中进行内容的扩展和启发,而不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新型的媒介,将传统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跟紧数字化时代的脚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学科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基础知识与时代背景的结合、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明铭.浅析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艺术品鉴,2016(04).
[2] 李彦艳.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3).
[3] 周文辉.数字化时代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O计,2016(03).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建筑学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方法的转变。面对数字化的时代,建筑学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建筑师对未来的建筑学进行认真的思考,要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来丰富建筑学,从而保证建筑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影响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所得到的全部信息都通过数字信号来表示。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是核心,在数字技术的依托下,将信息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所有信息都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入电脑,由电脑做技术处理和通过网络传达,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建筑学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在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
1.1促进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在进行绘图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依靠手工方法,而这种手工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高。而在数字化时代里,效率化已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建筑师在绘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反复的甄选和修改,从而大大的提高绘图效率。同时,建筑数字化技术,绘图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节省了成本[2]。
1.2数字化对城市的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对建筑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字化时代里,在数字化技术依托下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师在城市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借助建筑数字化的设计软件,如3Dmax、CAD等,将现实的和虚拟的建筑与城市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环境[3]。
1.3拓展建筑学的形态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进行艺术拼接。而建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学形态得到了拓展。建筑学不再是以功能性为主,而是朝着美学性、艺术性的方向转变。
2面对数字化时代建筑学的发展策略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体和建造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哲学、历史、地理、技术以及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4]。而在数字化数字里,显示的建筑和城市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触发线,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创作更好的建筑和城市环境。
2.1加大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学正在逐渐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建筑设计也开始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在这种背景下,对建筑学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学人才是建筑学发展的保障,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应当加强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要求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强化建筑学人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他们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熟悉各种数字化软件,加强建筑学设计实践,在不带内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5]。
2.2落实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理念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的功能性应当建立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在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师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功能、精神需求基础上。因此,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建筑师必须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建造来进行建筑设计,拓展建筑整体环境功能、建筑空间和形态、建筑美学等基本方面的研究[6]。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保护环境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建筑设计和城市建造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未来的建筑学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要积极做好建筑、人、环境的协调发展。
2.3加强国际合作
就我国当前建筑学发展水平来看,与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化时代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这种便捷性也为我国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要想缩短我国建筑学与国外的差距,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学设计水平。
3结语
综上,数字化时代里,我国建筑学迎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的转变,为建筑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数字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建筑学设计方法,使得那些虚幻的东西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真实的展现出来,更好地满足建筑学发展的需求。但是,数字化时代里,新兴的发展形态也使得建筑学必须不断革新。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我们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面对挑战,要自己应对,要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将我国的建筑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起来,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烽.数字化2.0———从数字范式到数字文化[J].城市建筑,2015,(28):3.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4]谢向平.关于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思考[J].四川建材,2006,(01):64~65.
[5]田韧.数字时代的虚拟建筑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1.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
教师利用他们擅长的专业知识,教学、学习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在面对面或者虚拟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教师应该能够:(1)促进、支持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和发现,并以身作则。(2)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和资源探究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3)促进学生使用协作性的工具来思考,以揭示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规划以及创造性的过程。(4)树立同学生、同事以及其它人在面对面或虚拟环境的学习中协同建构知识的榜样。
2.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验和相关评估工具
教师设计、开发和评价真实的学习经验和评估工具,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资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习更富成效,培养《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S)中规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应该能够:(1)设计或者改编可以将相关数字化工具及资源整合进来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2)创设信息技术丰富型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追求个体的自主成长,并成为设定自我教育目标、管理自己学习过程、评估自己学习结果的积极参与者。(3)设计多样化及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的不同以及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能力方面的差别。(4)为学生提供关于内容和技术标准的多样化的形成性或总结性评估,并使用评估报告中结论性数据引导学习和教学。
3.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
教师应展现出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中作为创新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教师应该能够:(1)在技术系统中流畅地使用各种技术,并能够将现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技术、新的情景中去。(2)与学生、同事、家长及社区成员合作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3)使用各种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和方式与学生、家长及同侪就一些信息和想法进行有效沟通。(4)成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来寻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研究和学习的榜样。
4.提高数字化时代公民素养及责任意识并成为典范
在这个数字文化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责任,并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行为。教师应该能够:(1)提倡、示范并讲授安全地、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技术,包括尊重版权、知识产权以及资料的恰当来源。(2)按照“学习者中心”策略的要求,为所有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需求提供平等地使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及资源的机会。(3)示范并促进学生养成与使用技术和信息相关的网络礼节和负责任的社会交互行为。(4)通过使用数字化交流、协同工具,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侪及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示范并发展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全球意识。
5.注重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的发展
通过促进和展示高效应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实践,示范终身学习,在学校和专业圈子中展现领导力。教师应该能够:(1)参与当地或全球性的学习型社区,探索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2)通过对引入新技术的远景预测、共同参与决策、学习型社区建设、提升他人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领导力来展示自身的领导力。(3)定期对当前相关研究及专业实践做出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及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4)为卓有成效的、充满活力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教育事业及学校和社区做出贡献。
2008教师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与2000标准相比,主要有三个不同点:
1新版教师标准更加精练整合。由原来的6类23条指标缩编为5类20条指标。主要体现在2000版“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规划和设计”、“教学、学习和课程”、“评估与评价”三类标准的指标被整合为“设计、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经验和相关评估工具”一类标准,在指标的编排上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简洁。
2新版标准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技术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将2000版“技术操作与概念” 第一大类标准弱化为新版“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典范”第三大类标准下的一条指标,而将全新的“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作为第一大类标准,可见技术概念的掌握与技术操作已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背景性知识与技能,而将创造性提到了空前重要的程度。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数字化资源
近些年在各种数学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成为新的亮点,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很多学生由于读题、审题能力不强,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往往不明白其意思,导致在阅读理解题上丢分严重.所以,我认为要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是重视个人发展和深挖智慧潜能的教育理念,数字化的时代引领着我们教育一线工作者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数字化资源中找到利于教学和适合学生的方法,下面我针对整合城乡数字化资源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来进行说明.
一、数学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学会阅读
科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已经完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考虑到阅读能力是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一种基础能力,我们教师对数字化资源更加关注和思考,关注数字化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思考数字化资源所能够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帮助和效用.想让学生聪明,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任何一个科目都是适用的.为什么说数学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学会阅读呢?因为,所有的教材内容和考试中的题目都是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而后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问题,所以,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整合城乡数字化资源,来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关注度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部分来引发学生的关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来引发学生的关注,首先,找出所讲内容的电子课件,如,“统计”中的随机抽样,先利用视频讲解的形式代替教师的口头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今天所讲内容,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和问题的思考.
(二)求知欲的激发
如果发现我们所使用的教案内容上不够新颖、构思上不具备特点,我们可以参照数字化资源中较好的教案和单篇课程教学思路.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ξ粗和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充满好奇和关心,我们在讲解新课时不妨把这节课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再去反问学生是怎么做到的?如,在我们生活中要检查数量巨大的产品时,做不到对每一个产品都检查,要如何才能检查该产品呢?这里我们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先了解什么是抽样以及抽样对我们的帮助和作用,再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数学成绩和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对其内容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阅读来解答数学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记着引导学生多阅读课本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先从兴趣引导开始
数字化资源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设备等来体现并让学生感受视听效果.如果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引导学生阅读,所以,我们先做的就是利用数字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
(一)数字化资源教学
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我认为数字化资源不是替代我们教师授课的“可怕”工具,而是辅助我们教学提供便捷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在数字化资源中找寻所讲内容的课件和视频等素材,我们可以运用名师讲解视频、名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辅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给我们数学教学提供帮助,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和数字化资源,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兴趣的引导关键是我们在使用数字化资源时,能够把握一个度,不至于“活而无序,闹而无度”.很多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没有控制一个度,导致既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反而耽误了重要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所以,我们在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个度的控制和把握,适可而止,观察到学生兴趣逐渐暴露出来,就引导学生走上正轨阅读课本内容.
三、利用数字化资源中的电子、网络教材
数字化资源内容丰富,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数字化资源整合一本电子、网络教材,我们需要利用的就是动态的网络教材,可以学习达人的方法找寻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和章节的内容,将具有难度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规整,有利于我们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材内容都是我们重点搜集的内容,学生学习完课本上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其通过网络教材进行阅读和问题的思考,网络教材充分利用并延伸了有范围的纸质教材的内容,是一个教学的良方.
数字化资源不是替代我们教师的工具,而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在有具体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来作为我们的工具,更好地提供给学生,以至于其在学习上不再那么费力.
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和思考的问题.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直接影响我们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为学生合理、正确地规划和整理这些资源并利用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谈新课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东方教育,2013(8):64-66.
[2]王静.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讨[J].才智,2010(22):98-100.
[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化作用
一、数字化引领教育技术化
当今社会已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领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使得学习者能够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相应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从传统的集体授课改变为能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定制,教师的授课习惯需要实现从关注教材的呈现到重点分析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需求的转变,让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合作学习者。
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而技术也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是使人成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必然先天地以人的价值判断、以人的需求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育技术的存在基础是教育与技术之“和”———使学习者不断“文化”和“人化”,从使得教育与技术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美国新版NETS•T中十分注重数字化环境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完备。数字化的学习教育环境使得教育逐步呈现技术化的特征。
顾名思义,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或者满足某种需要而人为规定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变换方式及其对象化的结果。技术规定了如何将一种物质(形态)变换为另一种物质(形态),将一种能量变换为另一种能量,将一种结构、形态的信息变换为另一种结构和形态。教育技术化是指在教育与技术“之间”的,特征式微妙转化,“教育技术”不在教育中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技术中。同时,“教育技术”是教育与技术的相遇,“教育”是实质内容,原本作为载体的“技术”也日益呈现教育的特征。在此前提下,教育与技术相济相合,育生教育技术,并促使其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对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技术是多维的,人的价值和需要也是多层次的。
二、教师在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作为教育功能的技术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解决学习者学习效率的问题,二是解决技术应该怎样为学习者人文化服务的问题。而教师恰恰在这两者的兼具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如前所述,进入新世纪,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此中教师运用其学科知识教和学,并运用数字化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以便获得促进学习者学习、激发学习者创造力与创新性的经验。可以说,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必然应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和学习的表率,教师应展现出全球化和数字化社会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方法。
通过展示与推动有效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在学校和专业共同体中表现出领导力。如果说20世纪末还可以成为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E-learning)学习方式的混合。如今后者已明显在挑战前者的管有地位。例如我们说教师最常用的技术是PPT,而PPT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代替粉笔黑板来呈现课堂讲授内容。但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造成教师改革理念的滞后,并由此引发对其他先进技术的降格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技术的深层影响。
在当今教育技术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培养学习者具有高度创造力为目标,能够决定何时选择何种技术,从变革需求出发,创建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架设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文化以及相应的组织方式与学习关系。
这一点在语料库语言学领域体现比较明显,数据驱动语言学习是语料库应用于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可以建立在语料库的研究基础上,同时吸纳语言习得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语料库语言学的授课教师看来,教学研究所依赖的真实语言数据只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这种可观察、可量化和可描述的数据是探索社会文化语境中语言的意义与功能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数据,教育在这里已经体现出明显的技术化特征。
三、有效利用教育技术化的价值特征
柯利认为,技术本身不负载价值,而是在技术的使用中,人的思想意识和经济利益导致了技术的价值负载。教师作为数字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的使用者,教育技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掌握好各项技能的使用。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替代了教师的部分教学活动,但不管技术怎样发展,在教育这样的人文学科,更注重的是人本主义的发展,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教育技术化的价值特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此外,学校的管理人员也要正确地对待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发挥其价值的正向导向作用,而不能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须知技术是手段,达到教育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有学者成技术化是人类存在的方式。只要人存在,他就要追求自由,而人类追求自由离不开技术化。教育的技术化必然使得教育技术学成为显学,而教育技术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教育实践的面貌,而且也会带来理解教育的新方式———一种基于复杂性理论和开发取向的理解方式。
参考文献:
[1]安涛,谢英军.关系思维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图景.电化教育研究,2009,(10):10-14.
[2]程桂芳,徐恩芹.新版NETS•T对我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9,(11):59-60.
[3]王勇,杨晶.数据驱动的研究路径在英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外语学刊,2009,(5):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