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新能源产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1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摘 要:随着现今科技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政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的助推力是显而易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今经济体制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到节能减排,还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多重方面。本文主要对国家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利用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策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扶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对其进行的政策扶持已经涵盖了技术开发以及商业推广的整个过程。并且,2009年,我国已经正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政府对其开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政策保障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不仅在关键技术上取得很大突破,产业配套上已经基本成熟,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示范运营推广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的一种。就目前来看,新兴产业属于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由于在起始阶段,产业的竞争力不强且市场竞争激烈,因此,需要国家实施有效的政策保障。主要来说,政策保障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干预的主要依据是在于市场失灵。新兴产业由于处于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威胁以及影响,导致出现各种市场失灵问题,如进行技术研发的成本过高、投资的风险较大以及产品推广出现障碍等等。正是由于新兴产业在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的力量不足,才需要政府予以支持[2]。其次,为了保证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而夭折,就需要对新兴产业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再次,我国现今的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特殊情况也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这一时期政府承载着对市场主体进行培养以及对技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特殊作用。最后,从国家创新的层面来看,制度安排是国家间出现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3]。现今,我国政府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及挑战的时候,不仅承担着“大国发展目标”的责任,还需要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如何利用政策的保障作用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完善相关政策

201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就已经成为一个大热词汇。不仅国家电网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规模的充电站,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也都积极启动,从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而政府部门在这一时期也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筹划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更大力度的补贴。虽然现今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各种争议,但毋庸讳言,我国的汽车业已经在新能源产业的方向开始大发展了。新能源在现今成为汽车业的主要话题。但新能源的汽车研发费用较大,研发成本很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减免税务的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推广。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应该对美日等国的经验进行积极借鉴,以财税金融的激励手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行加速。如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予以优先优惠贷款[4]。对于一次性购买的用户也应该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从而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以及推广。

(二) 支持关键技术开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其中对其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美日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工作,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都能得到保证。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安排专用的财政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工作,从而对国内缺少的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研究,填补关键技术存在的不足。另外,政府需要设置一定的准入管理门槛,从而实现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效管理。利用这样的措施可以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以及结构性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控,避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限制作用。

结语: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扶持政策,因此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着一个更深层次发展。另外,现今社会上各项科学技术都得到显著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政府的引导以及推动、组织之下,将会促成社会上的多种产业形成联盟,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发展合理,联合推动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产业化进程。利用这样的措施就可以促成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领域内少走弯路,利用最少的投入,最少的时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立治,刘建锋.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6:77-82.

[2]李国强,王军,陈义烽,陈婧.以专利助推发展――以江西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J].科技广场,2011,12:9-14.

第2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美丽中国

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于新能源建设,创建一个环保新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低碳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整个社会都在试图打造低碳发展模式,形成一个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促进整个社会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来看,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能,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也应该顺应形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探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和途径。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这其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够支持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凸显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仍然令人担忧,虽然在新能源产业化建设中一些技术的应用以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却多数来自于国际社会,我国的新能源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值得提高和发展。

例如:生物能发电与发热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能量转化能力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需要提高。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依然处在自发且盲目阶段,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转化速度与规模都十分有限。

(二)缺少健全的制度环境

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做支持,这就使得新能源产业建设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做保证,也就会导致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执行中举步维艰。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与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市场推广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量的投入,然而现实情况体现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家财政力量有限等等,无法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浩大资金量,这样的客观现实就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任何一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参照本国的国情进行,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环境特征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国际形势,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能源技术等 世界来发现自身在新能源建设发展中存在饿问题,不断缩小中国同世界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一)制度先行、政策妥善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也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利益的必要举措。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产业化优良发展就必须首先获得国家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

我国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新能源自主朝着产业化步伐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

首先,打造清晰的新能源产业规章制度,为能源市场的正常规范运转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上要尽量控制和削减复杂的市场监管项目,完善资源配置工作,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技术的创新发展等等。

其次,规范市场准入指标。完善低碳产品的标准设计,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用这种方法来控制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细化新能源市场目标,供应一些能够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科学信息以及更加宽广的舞台。

再次,立足长远,形成强制性指标,确保制度约束性的长期发挥。新能源相关责任部门要革除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科学灵活地运用相关政策,结合环境因素与社会条件,实现国家政策优势功能的发挥。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化接轨,达到我国环保建设的要求,就要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实现能源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低碳技术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倡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国家政府以及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多的政策与制度支持,通过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行业人士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具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2. 行业合作,优势互助,共同研发。新能源技术的自我创新不是单存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同时需要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协助配合,在三方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形成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道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并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要不断创造商业机会来加快技术市场的进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 积极健全新能源技术配套政策。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技术专利的保护,对于外来技术的引进需要创建一个健全细化的机制,尽量削减技术转让中的繁琐环节。

创设新能源技术信息中心,形成一个技术信息咨询机构,搭建一个新能源技术信息平台,实行能耗企业耗能水平与环保水平比拼制度,通过这种方法来约束更多企业接受与研发新技术,进而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三)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无论在经济发展、资源交易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趋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现阶段,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剧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联系,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只有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一套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优势,实现本国利益。因此,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在发挥自身新能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试着引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创造的新能源技术,同时更要加快自身能源技术研究的步伐,积极开展同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灵活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将自身的专利技术推向世界,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三、结语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科学解决措施,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10).

[2] 黄永山.中国薪能源战略研究[EB/OL].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网站.

[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黑龙江省科技厅网站.

[4]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区域实证检验与政策建议[D].河南大学,2011。

[5] 李响.低碳经济视角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0.

第3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混合动力车;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引言

汽车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高消耗高排放型产业,它在低炭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经济和市场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家来中国发展,带来先进产品和技术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如石油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及交通恶化等。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重要特征,以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取尽可能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我们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传统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汽车产业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转型,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趋势。

一、总体发展趋势

在长期的研究和开发进程当中,各国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及国际汽车大公司都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方面形成了共同认识:即在未来的20年内,汽油和柴油人还会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也就是说传统汽油机仍然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短期内可能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近期的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代用燃料汽车方面;中期的方案则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的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整个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

二、重点领域发展态势

1.代用燃料汽车领域

部分代用燃料汽车已经逐步进入商业化实用阶段。所谓代用燃料汽车是指使用除常规燃料(汽油和柴油)以外的燃料的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分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和煤基燃料(甲醇、二甲醚和煤制油),等等。代用燃料汽车有利提高能量效率和降低排放,从而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且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但代用燃料汽车中的气体燃料和煤基燃料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资源意味着受资源和成本限制,而且这两种燃料效率和排放改善程度并不十分显著;生物质燃料则容易破坏环境并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所以总体来看,代用燃料汽车发展不能均衡,受区域因素限制多、适应能力较差,虽然欧洲国家想重点发展生物燃料汽车,但目前除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巴西外,其它地区普遍推广不太现实。

2.混合动力车领域

混合动力汽车是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混合动力因为采用了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同时兼顾了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越性,混合动力是由单一发动机驱动向纯电动驱动转移的必经环节。混合动力汽车按动力系统结构来划分,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3类;按混合程度不同则可划分为微混、轻混、中混、重混和插电式混合等5种类型。合理采用混合动力技术节油减碳效果明显,成本也能较好地得到控制,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更有实践可能性,目前已成为各国汽车公司产业化的重点。日本最早开始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并最先实现了产业化,丰田、本田是国际市场上混合动力技术的领跑者。将来随着混合动力技术水平逐步成熟,实用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系统性提高,最终将实现向电气化转化。

3.纯电动车领域

纯电动汽车方面,其电池技术是发展瓶颈,有待取得实质性突破。远远早于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问世于19世纪90年代,但由于性能发展不及后来居上的内燃机汽车,一度退出汽车发展历史舞台。如今,随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广,纯电动汽车取得很大进步,在产品研发、示范和试用方面都有突破,小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开来,目前世界上总共有近5万辆纯电动汽车在运行,主要应用领域为市政用车、公交车、公务用车和小型私人用车等。但目前纯电动汽车领域还有非常多缺陷,电池普遍存在价格昂贵、功率密度低、能量密度不高、性能不稳定、充电时间长、循环寿命短、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等重大缺点,各方面技术还有待突破,需辅助采用其它技术满足用户需求,如采用增程式方案,在纯电动汽车上增设常规能源系统为车辆补充电能,或用超级电容器进行功率辅助等。因此,纯电动汽车在电池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前难以大规模市场普及。

4.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解决方案。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高效率、零污染、零碳排放、燃料来源广泛等特点,这些优点使其成为最具诱惑的终极汽车能源动力方案。燃料电池通过氢气燃料和氧气的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进而驱动汽车,不经过燃烧。但从目前情况看,短期无法根本突破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依赖于贵金属铂,又导致催化剂又成本高昂;氢存储供应问题也一直无法很好解决,所以市场化难以形成。但各国鉴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始终未放松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攻关研究。其中美国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起步最早的国家,德国和日本从90年代初期也加入了研发行列,美、日、德共同成为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领军者。除了各国政府主导的燃料电池开发计划外,各国各大汽车公司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

参考资料:

[1]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著.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周宏春,著.低炭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第4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一、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经验

作为高效率低污染的产业,新能源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能源产业。美国通过有效的财税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政府利用财政支持来提高居民住房的能源利用效率,还通过出台免税政策来培育新能源产业。例如,1993年美国政府就开始针对居民用户节能设施推行免税政策,特别针对生产性商业性用户加大了免税比例,最高可免征40%的税收。德国于2000年4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优先法》(EEG),规定优生推广应用新型能源,通过提高新型能源企业的生产利润和降低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险来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除了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法律外,德国还针对传统能源产品开征税费,在1999年4月1日对柴油、汽油等传统石化能源产品开始征收生态税,通过国家税收杠杆来抑制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能源市场,同时提高了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新能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以上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案例对于加快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在有利的财税政策刺激下,新能源产品能够拥有成本价格优势,较低价格能够吸引消费者试用新产品。因此,财税激励措施降低了新能源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市场风险。第二,有助于市场营销宣传。调查显示,享有政府财税补贴政策的产品更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国外企业经常利用这一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这一措施也值得我们推广应用新能源产品时借鉴。第三,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政府的财税扶持政策能够对新能源产品产生市场引致效应,刺激和拉升了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市场的良好表现必然带来新能源产品生产规模的进上步扩大,规模化生产就会导致成本的降低,这样有助于形成新能源产品规模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发达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而目前我国主要侧重于政策的规划与引导,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广度还明显不够。美国除了在政策制定等方面支持外,还在资金投入、税收抵扣方面进行补贴和扶持。日本政府不仅支持前期研发,而且还大量推广示范性新能源产业项目。虽然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并未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尤其是财税政策支持,而且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专门政策较少,支持措施较为单一,缺乏长期稳定的财税政策机制。作为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耗大省和“两型社会”综合建设试验区,湖南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从健全财政税收政策入手,加速推进湖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现行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但与湖南优势产业相比,新能源产业在湖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贡献度还不高,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湖南省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仍然存在些许问题。

一是财税政策存在分散性,不成体系。湖南省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但部分政策制度不够健全且操作性不强,特别是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总体不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例如,湖南省通过设立“风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虽然促进了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但对于风电运营性企业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导致整个风电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现阶段湖南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支持政策存在分散性,没有建立针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条的配套支持政策,没有形成财税政策合力,尚不能满足省内新能源产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则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追加0.25元/千瓦时的用电补贴,同时对家庭式光伏电站和符合条件的分布式电站项目给予最高4元/瓦的投资补贴,而湖南目前暂未有此方面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

二是财税政策存在短视性,成效不大。目前湖南新能源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短视性,部分政策是为应对国家政策而做的政策响应,缺乏市场调研,没有从长远推动湖南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视角考虑财税支持问题,只顾及局部和短期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没有从整个产业链出发来对全省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很好地解决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政策诉求问题。例如,2010年湖南省财政厅、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签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显得比较单一,财税支持政策仅限于政府补贴、减税免税等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省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政策缺陷。比如,较少涉及政府性财政投资,缺乏系统、合理的投资政策;直接减税层面的较多,税收激励的方式使用较少。湖南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短视性问题,没有形成支持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财税政策体系。

三是财税政策存在时滞性,执行不力。目前湖南支持新能源产业出台的财税政策没有随社会经济目标而相应作出调整,部分财税政策无法紧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节奏而存在时滞性,并且部分财税政策缺乏有力的执行和监管。以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2010 年开始,每年从省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企业技术改造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中按不低于 15%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但该项支持政策并未对资金的使用方法和支持对象进行具体安排,也没有明确政策落实的督查机构,导致该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省内各市对本地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水平不平衡,各项财税支持政策没有很好地在各级地方政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新能源产业财税政策的支持效果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耗散。

三、构建推动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体系

虽然目前湖南省已经出台了多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但部分财税政策存在分散性、短视性和时滞性的问题,没有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各项财税政策尚未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应有的支持效应。为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湖南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财税支持体系,使之不但响应新能源产业的行业需求,而且契合湖南产业经济的现实诉求,通过发挥财税政策这一重要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为新能源产业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推动湖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构建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

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并在政府各项支持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预算投入,采取预算拨款、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增加新能源产业财政投入,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1. 财政预算与投入

(1)实施领域。因新能源产业是一种高新科技产业,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要求大量资金投入,政府特别需要在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研究开发与技术示范两大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其一,在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领域。新能源发展涉及到许多基础产业领域,包括风电场的规划建设、太阳能装置在居民住房的普及等,这些大型工程的实施和改建都需要财政投入。例如,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风力发电前期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量是很大的,像风电的主机、塔筒、变电站等设备投入都很大。加上,风电场一般都处于偏远地区,物流运输的不便利也提高了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成本。“一般一个5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电场的投资就高达4~5亿元。”其二,在研究开发与技术示范领域。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产业发展对技术依赖程度高。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基本技术趋于成熟,但这些新能源利用技术在进入商业化阶段后普遍存在效率不高而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经济的规模化进程,需要通过先进设备及技术研发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政府应在以上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是支撑湖南新能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2)具体形式。专项资金投入、政策性银行支持。由于新能源产业项目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且项目经营的风险较大,民间资本不敢轻易进入这个产业领域。因此,政府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财政支持。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在经常性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以帮助新能源企业解决资金困境问题。通过政府部门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持续支持,特别是政府给予关键技术研发领域的重点资金支持可以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

2. 财政补贴

政府财政补贴主要致力于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和产品示范推广阶段,在制定新能源补贴措施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应该重点聚集投资补贴、产出补贴、价格补贴和消费补贴这四个方面。(1)投资补贴。为扩大新能源产业的融资空间,可采用投资补贴的方式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增加对新能源科研创新技术的财政补贴力度,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速度。(2)产出补贴。借鉴美国和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成功经验,政府加大针对新能源产品的生产补贴,通过财政性产出补贴来降低新能源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新能源企业规模化发展。(3)价格补贴。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固定费率建立新能源产品的定价制度,有利于解决新能源产业“高风险、高壁垒”的问题。例如,风电的价格补贴政策能够有效解决风电场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4)消费补贴。例如,风电用户补贴、太阳能用户补贴等。政府通过补贴对消费者进行政策引导,有利于新能源企业的产品宣传和营销,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3. 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借鉴发达国家公益基金制度,将电费附加、排污费等收入建立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创业期、成长期的新能源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研发、系统升级以及大规模推广应用。

(二)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根据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实情况,遵循长远规划和全面综合考虑的税收优惠原则,构建一套能够切实推动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1 .建立新能源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

企业所得税在引导社会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湖南新能源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政府需要建立新能源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制度,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生产投入。为提高新能源企业的产品技术优势,对新能源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相关费用准予所得税前扣除,对于与技术相关的折旧部分,特别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加速折旧等准予抵扣。

第5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一)将发展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举措

1.鼓励各类经济主体进入。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凡允许国有进入的投资领域,一律对外资和民营资本开放。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竞争优势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联合或对接,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合体,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做活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

2.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根据各地实际,利用现有工业园,在全省新设立3-5个风能或核能产业特色园区、10个左右节能产业园区和3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全省工业园开展生态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风能、核能产业特色园、节能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3.支持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使用。对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对使用节能产品的城乡居民,按国家规定给予适当的补助,鼓励我省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加快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建立健全促进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体系

1.组建专门推进工作机构。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发展新能源与节能工作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省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委联合组建,负责及时跟踪行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汇总整理和行业相关信息。

2.完善项目建设协调、产品认证、监管等机制和体系。建立健全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项目核准(备案)、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大力推进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安全评价等企业取得国家认定的资质,加快构建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成立相应产品检测机构,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管,开展产品认证,促进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3.强化产业发展考评。逐步将风能、核能以及节能和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纳入政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或节能减排和信息化发展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好和信息化社会的考核指标之一予以考核,依法强化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执行,保障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确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依法纳税、无违法行为记录、信用良好的企业不安排例行检查;对同一企业不得重复进行监督检查,上级机关已安排的,下级机关不得重复安排。尊重企业经营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企业生产经营,侵犯企业经营自;除国家和省确定的定价目录外,其它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律放开,由企业自主决定。保护企业财产权,禁止无偿占用企业财产,禁止违法强制企业拆迁或拆迁不给补偿,禁止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禁止对企业“吃、拿、卡、要”或收受企业财物。未经省政府批准和公布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征收。企业有权拒绝“三乱”等一切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

(三)制定和落实鼓励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

1.加大政府投入。制定《省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办法》,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增加省高新产业重大项目扶持资金规模,强化对新能源及节能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节能及循环经济、信息化试点以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专项资金,支持我省风能、核能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2.强化政策扶持。在全省电网建设规划中制定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方案;重点支持风能、核能、节能产品应用以及配套产业项目和基地建设;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风电、核电、公共节能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省企业生产的设备和原材料,带动装备产业发展;完善核电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并保持对辐射危害的有效防御体系;引导和支持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企业,积极争取建设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通过碳交易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扶持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并加快光伏发电和LED节能照明等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拓宽相关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

3.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组建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公司和省节能环保投资公司,负责政府主导的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示范项目与基地建设,承担政府对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投入的管理工作,加快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利用推广,指导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东华理工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健全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增强人力资源的保障。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协调机制,引导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企业互相配套,带动产业发展。

4.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企业利用法人资本、民间资金、国外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和引进风险投资。优先为己核准的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和核准(备案)的节能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安排或申请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贴息支持。优先支持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重点支持绩优上市公司择机再融资,支持企业集团适时整体上市,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借壳上市。对注册地在省外的上市公司迁入我省予以支持和奖励。广泛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投资资本等进入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企业。

5.加大税费优惠激励力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快对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企业所得税、进口专用设备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的减免办理,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节能和电子信息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省市县权限内,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制定对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的具体税收优惠措施。

6.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将风能核能及节能和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国家项目,使用国家用地计划指标,争取国家项目确有困难的,优先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和省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会,按照优质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的原则,依法依规保障其合理用地需求。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意向性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批、环评审批下达前,使用设区市计划指标的,可以申报用地。

7.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新能源与节能和电子信息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制定产品的标准,组织好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专项的实施,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全省新能源及节能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8.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力引进和扶持风能、核能以及节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再创新等方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先进产品。加强整机产品生产企业与配套产品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以整机带配套,不断提升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率。以技术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为依托,建立整机及主要零配件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不断提升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水平。

第6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低碳经济以高效能源运用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应当具有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特点。目前,传统汽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从而造成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估算,每减少一辆燃料汽车使用,一年可减少温室气体5吨。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

1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

1.1汽车市场要求

当前,汽车的主要消费成本是大量油耗,然而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增加汽车消费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国家积极号召低碳经济,作为消费者将选择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造价比较高,市场定价比较昂贵。因此,一旦提升相关技术,降低市场价格,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从而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2消费市场要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汽车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因此应当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首先,应当运用锂电池,促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其次,运用更新材料,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重量,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便可以提高6%~8%。此外,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路程可减少5克。

1.3出口客观要求

目前,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准入标准。例如,2012年欧盟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克的汽车进行惩罚,期望到2020年降低到每公里90克。2009年美国制定能源安全法案,2010年对燃油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对拒绝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汽车排放法规,保障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环保。

2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瓶颈突出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失,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许多零件需要依赖进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热衷整车项目,忽视关键零件以及基础设施研究,某些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件需要从国外购买,缺乏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客车使用美国变速箱、电机以及电池组。新能源企业更多地是进行组装,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2.2消费市场需求不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忽视大众消费群体,并且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昂贵。首先,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相比同样动力的传统汽车价格高了大约50%的成本;其次,新能源汽车各种税费、保险随着汽车售价的提高,这类费用也相应提高,并且目前电池更换、维护等费用也较昂贵,造成了其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对于市场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假如国家不大力给予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不高。

2.3市场竞争无序

我国新能源的汽车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高几倍。合理的汽车价格才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需求主要是公交车以及出租车。消费群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市场需求有限,与大众相距较远,然而国内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地方政府以及车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基础以及市场竞争力,促使消费市场打开。

2.4资金制约发展

新能源的汽车研发、宣传、推广、制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问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基金,并且鼓励社会资金参股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中;其次,相关金融机构也需要响应低碳经济号召,对拥有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当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3.1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环境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从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例如考虑引进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相关政府应当对土地以及资金给予一定优惠;其次,规划当地的汽车产业园并且搭建汽车产业平台;最后,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人才培养、车辆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环境。

3.2制定推广政策

不但制定相关推广政策,而且成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领导小组。此外,规划研究具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措施。在市政、物流、邮政以及重点景区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政府采购重点。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应当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并且力争5年之内更换市区的传统能源车。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探索多种资本进入到推广运行的发展模式之中,寻求汽车产业以及城市和谐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加以融合。

3.3加强技术研究

3.3.1加强技术研发以及合作,并且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建新产业研究中;其次,聘请知名人士以及专家学者,从而加强加大新能源产业研究力度。促使电池、电机等技术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最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

3.3.2应当优先研发领域。首先,优化电机电控技术。大力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机,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机效率以及减小电机体积,开始研究出高效率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其次,研究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模块,从而建成产品供应链并且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最后,电池管理技术上,实现电池性能优化,并且保障电池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此外,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对自主创新技术,应当积极鼓励企业申请国家或国际专利,精心培育以及打造名优产品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

3.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积极引进以及培养专业人才。依据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人才现状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以及培养计划。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重点引进自动化人才以及引进材料专业。管理人员人才引进上,大力引进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专家研讨会等平台,促使人才互相交流沟通,有利于汽车企业发展。此外,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聘用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3.5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存在技术不成熟以及单位成本高问题,因此相关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首先,政府部门对规模大以及实力强的企业,应当支持其大力开展研究以及自主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但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而且走多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对于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应当促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且打造出知名品牌;最后,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此外,加大新能源产业补贴的力度,新能源汽车不但节能,而且环保,相关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4结语

由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缓解压力、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汽车市场竞争能力,保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从以上方面真正落实到位,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作者:汤思佳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

[2]李钦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许鹏飞.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第7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

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

刘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陷入两难境地.中国能源报,2010,10.

第8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由于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多种类型,新能源产业则包括生产与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关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经济活动。河南省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河南省的自然资源以及工业发展实际情况,选择若干新能源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发展,而不能面面俱到。通过调研分析,根据河南省的工业发展现状和客观自然条件,河南省应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实现突破。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抓住产业升级机遇,积极发展光伏产业

河南是全国较早涉足光伏产业的省份之一,具有良好的光伏产业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河南光伏产业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目前,河南已形成豫北的安阳、鹤壁,豫西的洛阳,豫西南的南阳、平顶山,以及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整体而言,河南光伏产业已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1]。

2012年以来,由于欧盟、美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政策,以及全球光伏行业疲软的市场需求,我国太阳能行业整体发展步履维艰,河南光伏产业也陷入了发展低谷。但是随着中国与欧盟之间就多晶硅产品达成“双反”有关协议,国内光伏行业正在逐渐复苏,河南光伏产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河南省光伏产业应抓住新一轮产业机遇,加速产业技术升级,通过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组建光伏产业技术联盟,发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效应,共同克服行业难题,重点发展转化率高、抗衰减、成本低的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配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高端产品,严格限制高耗能晶硅材料项目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二)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加强太阳能多元化利用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 200~3 000小时,辐射量在5 020~5 860MJ/cm2,具有相当高的利用价值。如果把投射到河南全省16.7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太阳能完全利用并按10%的效率折算,相当于一年内可获得236 221亿千瓦时的电力,是目前全省年发电总量的1 135倍。长远来看,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河南省应结合太阳能光伏产业及配套生产体系发展情况,优先重点支持洛阳、安阳等太阳能资源较好、光伏产业集聚地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以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以及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标准厂房屋顶为重点,建设一批屋顶光伏电站和光伏发电示范小区。此外,在国家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统一进行每千瓦时0.42元“度电补贴”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居民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同时,鼓励在城市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及公益性建筑物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稳步促进发展太阳能发电。

在发展太阳能发电的基础上,河南省还应加强太阳能多元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新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研究应用季节性储热技术。鼓励新建公共建筑优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集中供热制冷、太阳能光电照明等。

二、生物质能产业

河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每年产生各类秸秆资源约9 000万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是,河南省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只有70.08%(2010年),其中能源化利用率只有4.63%。同时,秸秆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一)促进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投运17家生物质发电厂,但却有一半出现停机状况。其主要问题在于布局不够合理、缺乏稳定的燃料供应来源和资金支持。为此,河南省应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的县(市、区)合理规划建设生物质能电站,探索新的燃料收购模式,建立更有效的补贴机制和加强金融支持,加快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河南省生物质能发电产业获得良性、长久的盈利和发展。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研究表明,秸秆发电厂的燃料收集半径对其经济性有较大影响[2]。在区域秸秆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生物质能电厂分布过于密集,势必引起秸秆收购竞争加剧,造成秸秆价格不断攀升,增加企业发电成本,同时也会造成部分电厂因缺乏燃料而不能正常生产。因此,合理规划生物质能电厂布局,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燃料供应,避免电厂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是促进河南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2.积极探索新的燃料收购模式。目前,农民收割打捆加上运输秸秆的人力成本往往高于卖秸秆所得,还不如直接焚烧省事。于是,各地出现一边是生物电厂原材料难以为继,一边是秸秆燃烧屡禁不止的矛盾局面。为此,一方面河南省相关管理部门可研究给予农民一定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建立秸秆打捆收集和运输补助机制,提高农户正确处置秸秆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秸秆经纪人的作用,使秸秆收集能够常规化、规模化,从而有利于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解决原料保障难题,降低生物质发电的成本。

3.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从产业整体状况分析,河南省生物质能发电产业仍处在产业成长期,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金融支持,为其提供更多低息贷款。同时,鉴于生物质发电所适用的电价仍不能实现盈利的现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生物质发电企业秸秆处理吨数给予适当补贴。此外,相关生物质能电厂可积极试水国际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取发展资金。2013年新乡市天洁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将18.64万吨碳排放指标以每吨8.2欧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国际,交易额高达1 209万元,创造了国内民营企业碳排放交易的纪录[3]。

(二)积极推广发展纤维乙醇先进生物燃料产业

生物液体燃料指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是我国今后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生产,极大地限制了燃料乙醇的发展。纤维乙醇则是由木屑、秸秆或其他植物而制造出的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河南省已经在纤维乙醇开发生产方面建立了领先的技术优势,正在积极进行产业化发展。

作为中国纤维乙醇产业化的领军者,河南天冠集团自1997年开始纤维乙醇关键技术研究,现已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成套关键技术,首次建立了秸秆乙醇产业化工艺路线,填补了秸秆乙醇产业化成套装备的空白,各项工艺技术及经济指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具备良好的纤维乙醇发展条件和基础。未来河南省应依托天冠集团秸秆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优势,以推广应用天冠集团纤维乙醇技术为核心,强调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阶梯利用方式,在“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先进生物燃料及生物化工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示范和政策示范,努力建设“国家先进生物质能化示范省”。为此,应重点发展五大领域:一是推进纤维乙醇产业化;二是加快沼气高值化利用及农村新能源体系建设;三是开发相关生物化工及综合利用产品;四是推动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化;五是积极开展其他先进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

三、风能产业

(一)因地制宜建设风电场,合理利用风能资源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的地区,风能就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4]。河南省年平均风速在1.6~4m/s之间,其中豫北平原年平均风速4m/s左右;京广铁路线以东的平原地区,年平均风速3m/s左右;豫西山区及太行山、大别山山区,年平均风速在2m/s 以下,其他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m/s左右[5]。

河南省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估,统筹风电资源勘测开发管理,因地制宜建设风电场,合理利用风能资源。在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重点推进集中并网风电场开发建设;在风能资源较为一般的区域,采取集中并网、分散式接入与其他发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风电场建设;在风能资源分散的区域,开展以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微电网示范工程,推动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的风电开发。同时妥善解决由于受风力资源特性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影响而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局部地区风能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风电随机性较强、可调度性较弱,随着风电规模扩大,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增大等等问题。

(二)加快发展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业,积极探索风电服务新领域

目前,我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已接近1亿千瓦,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未来五年内全球(下转157页)(上接41页)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将实现翻番,由2012 年的282GW发展至2017年的536GW,年平均增长率为13.66%。

长期以来我国风电产业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成本高且适应中国电网的能力差,特别是风机及其零部件关键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河南省在风力发电装备的关键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上已经形成初步优势,具备了发展风电产业的坚实技术基础[6]。2009年由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河南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围绕风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为联盟风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共同突破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河南省应通过该联盟在风电产业上形成合力,提升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风电设备的系统成套、工程施工和设备运行保障服务能力,加快发展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业,在风电机组的整机国产化方面努力实现突破,使河南成为我国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

同时,河南省相关风电制造企业还应积极开发风机的运行和维护业务,拓展新的发展领域。风电的运营维护主要指业主(也即发电企业)日常运营出问题后的各种运维服务,执行风电运维业务一般包括定检、定修,以及一些事故检修。据业内人士估计,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场每年的运维服务费用大概是400万~500万元。根据我国风电装机容量2020年要达到2亿千瓦的规划,未来风电运营维护的市场总量在千亿元级别,且风机的运营维护利润率远远高于风机制造。目前,风电运行维护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多数风电设备生产商尚未关注该领域。河南省相关风电制造企业应密切关注该市场的发展,积极探索风电服务新领域,为行业未来发展开拓新的战略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庆丰,范晓伟.河南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5).

[2] 秸秆发电厂缺料为哪般[N].中国经济导报,2012-06-26(4).

[3] 碳排放交易折射生物发电困境[N].大河报,2013-08-29(F13).

[4] 卢明华,康艳,刘国顺.河南省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新能源,1999,(6).

第9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范文

为了让更多的LED灯具走出国门,照亮世界,江西检验检疫局南昌高新区办事处(以下简称高新办)积极策应南昌高新区,全力打造以LED产品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加快转变监管方式,全面对接,大力助推高新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服务

目前高新区LED产业链制造企业有晶和照明、晶能光电、联创光电、唯冠国际、荣晶科技等一批大型企业,产业集聚规模初步形成。为帮助LED产业链企业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检测、研发仪器和专业模具,高新办建立并完善了“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缩短工作流程,加快验放速度,量身打造服务举措,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及时投产和推进科技研发提供便捷。

MOCVD是LED照明光源核心设备,企业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高新办一方面为企业详细介绍检验检疫政策法规和进口设备检验流程,另一方面及时指出设备中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技术法规要求的内容,同时提出整改方案,使企业设备早投产、早运行。据统计,相关企业进口的此类设备已达4000万美元,目前均运行稳定。

帮助企业突破壁垒

近几年世界各国不断提高LED产品进口门槛,如美国对进口LED照明产品除了安全、电磁兼容要求外还提出了能效要求;欧盟要求进口LED产品必须通过CE认证,符合RoHS和WEEE指令的环保要求以及ErP指令中的能效要求等等。

高新办充分利用部门信息优势,帮助企业收集国外相关技术指令和法令法规,指导企业按照进口国认证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送检样品、迎接国外机构考察,通过获得国外的“认证认可”来跨越出口贸易技术壁垒。

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针对部分LED照明产品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不明确、标准要求不熟悉的特点,高新办主动派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检验标准培训、进行现场指导和分析讲解,帮助企业梳理原材料采购、进料检验、关键工序控制、成品把关等环节的制度流程,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和质量管控水平;依托中检集团江西分公司的技术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水平;利用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检测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对出口和退运产品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检企在标准研发、科研攻关方面的深入合作,优势互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高货物验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