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其在于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职业能力,是一门技术性、 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高质量的经管类高技术人才,结合我校“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秉承“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 力的培养”这一指导思想,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理论够用,技能娴熟的仓储管理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目的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纲领性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文件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要求。何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讲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结合起来,即“理实一体、工学结合”[1]。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以理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仓储操作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培养了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得教师主动地进行企业实习,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前沿,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来指导学生的“学”与“做”。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我校《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以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倡导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结合一个接近实际的仓储作业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编排,以仓储管理的基本作业流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分为5个工作项目,15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设计相关工作任务,引导案例、小结、技能训练题、案例分析题等,具体操作见下表。
(二)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馈
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变传教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动手实践的参与者。
2.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作业、平时测验、综合实践(此环节由小组内互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师资队伍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仓储与配送管理理论知识、仓储企业的操作技能、一年以上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工作经历并且对仓储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把握且具备教学方法改革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4.加强实训资源的建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它要求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实训。我校拥有较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确保“学”和“做”的环境和条件,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将教学场地搬到物流实训中心,上课时教师在物流实训中心边讲边演示, 学生则可以边学边练。
【关键词】物流配送;仓储管理;物流成本
物流配送中心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仓库的仓储功能和扩展出来的销售功能的综合,以“仓储配送业务”为核心,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目的,根据用户订单和市场销售预测,进行集货(采购、进货、保管),按用户订单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时间准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集中向用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将支线搬运与小物流搬运统一起来,使物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通过将众多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进行一次性批量发货,可提高商品末端物流多方面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水平的配送,集中仓储,减少末端仓库,实现生产企业“零库存”生产模式,继而整合、优化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商业流通体制的快速推进,出现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热。那么,物流配送中心该如何建设?特别是建设什么样的仓库最好呢?是建平库,还是自动化立库,各种争议此起彼伏。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意义
现代物流是在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技术基础上,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配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已经构筑了一条更为畅通的流通渠道。配送不仅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更是一种现代化送货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它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将支线运输和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得以优化,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同时,配送中心使分散库存得以集中,加强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低库存或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或商品流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链理论的出现,使仓库扮演的战略角色转变为以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活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为内容的物流目标。如今的仓库不再是长期储存货物的设施,其主要体现了“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即销售一头与生产一头的连通协调;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防止损耗,提高储存效益;三是起检验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仓库的运作大大加快了,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在企业内流动的速度上。
二、仓储库存管理在物流成本中的重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从物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美国物流的运输成本近20年来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则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率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元。因此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仅以一煤矿为例,2009年该矿1-11月份办理物资入库349931664.70元,较2008年1-11月份300516334.79元多入49415329.91元;累计消耗342895580.87元,与去年同期257784235.1元相比多出库85111345.77元;1-11月份储备资金平均占用12023079.29万元,与2008年1-11月份平均占用15439154.56元相比降低3416075.27元,使库存资金平均周转率达到了262.52%,与去年同期145.34%相比加快了117.18%。物资周转率的提高不仅及时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而且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物流配送模式下仓储的功能
由于物流的概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仓储的功能与传统仓储的功能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搞好仓储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提高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仓储活动除以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和出库供应为主外,另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发运等。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和企业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条件下,仓储部门面临着销售计划的多变、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和批量的减少及仓储条件的有限性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搞好仓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不断降低运作成本,是仓储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现代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管理有较大的区别
一、企业传统存货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质,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为保证正常生产或销售的需要,或出自对价格的考虑,企业通常要储存适量的存货。传统的存货管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存货的预算管理,二是确定最佳定货量和定货时间。根据笔者的了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对企业自身的物流资源和第三方物流利用不足。
具体来说,企业存货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注重了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
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的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图一:传统存货管理系统示意图2、注重了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忽视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存货管理中,注重了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重视不够。
3、在管理手段上,注重了运用数学模型和会计帐簿等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但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
二、企业应合理整合内外部物流资源加强存货管理
如何利用企业物流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资金流等处于最佳组合状态,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现代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见图一)。
图二:现代存货管理思路图(略)
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资源,二是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力资源等。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在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果仅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这里主要对如何利用第三方物流加强存货管理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的作用
1、利用第三方物流,有助于降低了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可以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2、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存货储备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3、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了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4、企业物流外包后,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可以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中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二、第三方物流的具体服务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专业企业,即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具体包括以下服务形式:
1、货物运输外包。这是物流作业活动外包的主要形式。
2、仓储外包。仓储管理一般由企业自身来完成。但目前物流企业在目前已经风起云涌,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为企业仓储外包提供了可能。
3、物流系统设计等物流管理活动外包。
三、利用第三方物流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内、外部资源的利用上,要首先整合内部资源。
如企业有大量闲置土地、厂房和运输车辆,就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
2、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还有非经济因素的考虑。第三方物流固然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但对一些特殊要求的企业,如需要安排就业、分流富余人员,则应慎重采用物流外包。
3、企业要注重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或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力量。
把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利用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有现代物流管理经营和精通现代物流理论的人才。企业通过引进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不失为完善存货管理的捷径。
4、在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经营网点的设置,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景资料:
企业物流活动方式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占有着关键地位,是经济改革的重点,所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制度有效的保证了财政改革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守着传统规则和制度不变,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好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就是事业单位中关于经费的筹集、报销、管理、运用以及监督等各项内容。首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务活动,财务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所以,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生产,扩大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账实不符
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实物资产中存在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管理责任和权利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加之政府采购机构的不完善,导致实物资产价值出现虚增。货币资产中,从银行账户方面来说,票据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给审计和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另外,货币资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多种原因的出现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不完善
现阶段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在预算编制中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且在预算的过程中缺乏准确性、科学性,加之预算外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在预算外收入方面经常隐瞒,私自存留财政资金等收入,在支出方面进行长超业务进行大量的支出,审批制度十分随意。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工作缺乏重视程度,缺乏财务管理的相关意识,没有充分将财务管理和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联系,使财务管理的作用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同时,事业单位往往只是重视一些会计基础工作,对于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内容得不到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只是一味的重视资金的使用,而忽视了管理体制。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现阶段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水平不够,观念传统,价值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相对较差,就导致经常出现各种项目的混用和套用等,假账屡见不鲜,财务报告的内同不全、没有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刻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出现。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一)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加强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者进行权责明确,互相监督,同时建立一个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随时对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设备的完整。同时,要在事业单位大宗物品的管理中进行规范管理,在物品采购过程中透明化,完善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和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仓储管理制度,通过仓储制度不断加强在日常中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另外,加强对货币资产的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账户和对收拾情况进行记录,且票据统一由会计人员进行购买和保管,票据剩余部分应盖章作废,不再使用,也避免其他人进行违规使用。不断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重视外来款项的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的使用范围,不保留账外现金,不断增强单位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心,从而从各个方面对资产进行管理。
(二)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在进行预算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安排足够的编制时间,进行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部门在编制过程中,要不断听取各个部门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各部门的资料,经过汇总后交给领导,并在群众中进行探讨,从而实现预算内外的综合统筹,促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健全。另外,在对预算编制进行执行时,要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执行,严禁随意变动预算项目,确保年度收支平衡,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出现需要调整预算或者追加支出的内容,应该按照规定的内容对各项程序逐一报批。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的认识,明确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事业单位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计,不断树立市场化观念,摒弃传统观念中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另外,在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建立内部审计和控制湿度,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及时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不断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对岗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条件必须是持证上岗,通过不断的培训,对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财务主管也应该加入到培训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财务主管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将事业单位资金利益最大化,通过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我国经济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仍需解决,所以,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超,孙淑玉.水利事业单位财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8):28-29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的产物,它能通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手段,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其发展规律,并为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企业会计工作方面看,企业的财务会计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为企业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在社会各方面的开展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会计是利用企业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企业的相关管理信息,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并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等过程中,直接发挥经营管理的作用。管理会计在物理管理的应用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预测、规划、协调、控制物流活动,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各项费用的控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服务,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获得最高的企业效益。管理会计强调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是一套集预测、规划、决策、协调、控制、考核为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冲突,物流成本管理有十分诱人的前景,但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中难以确认和分析。在财务表中,物流费用是企业对外部运输支付的运输费用、向仓库支付的保管费用、企业内部的人力成本、固定资产税费、设备折旧费用等,从中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很难单独核算,这对物流问题的发现及物流方案的优化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从而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边际成本法。
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边际成本,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边际成本法需要引入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会随着工作量变化而改变的成本,以快递公司的行李车为例,行李车的挂运费不会随着发送件数的改变而变换,这就是一种固定成本。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边际利润的最大化。
(二)管理会计的整体管控。
利用管理会计在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对各个责任层次进行有效地监督、控制,从而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就能将物流活动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各个部门协调运作,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各个部门会担负起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并通过物流责任中心反馈整个活动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发现物流问题后,及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管理会计还能对企业内部责任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三)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水平比国内物流管理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外的物流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综合控制方法,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比较晚,还没有明确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核算标准,导致不同的物理企业存在不同的衡量标准,这就对物流核算的全面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企业要以管理会计为核心,以国际通行的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法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并积极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从而为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核算体系。
从宏观的企业管理看,科学、合理的核算物流成本是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均采用物流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根据物流费用及成本,确立成本对象的成本及其效益。物流作业成本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各种资源合理地分配在物流活动中,核算物流活动各个环节所需资源;二是将物流活动成本分配到产品、服务、顾客等身上,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物流作业成本,并对物流活动进行优化。从物流成本的类型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物流成本标准,从而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总体上讲,物流成本可以划分为总物流成本、部门物流成本、营业网点物流成本、车辆物流成本、人力资源物流成本、场所物流成本、作业物流成本、固定物流成本、变动物流成本等。在物流成本类型的基础上,物流企业需要从物流成本框架系统化地衡量物流成本,这样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物流水平,还能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数据的利用率,有利于企业物流活动的优化。
(五)应用管理会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对加强物流管理、优化物流成本核算等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有良好的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控制好仓储成本、物流成本、采购成本就完成了现代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物流企业需要有良好的作业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价值链控制能力,因此物流企业要从企业整体最优出发,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进行有效地管控,利用优质的服务、现代信息系统、高效的配送、物流外包等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物流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扩大企业规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本身的规模,这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高,一个大的企业有更多的成本积累,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一个新的项目,因此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范围来扩大企业规模,从而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如物流企业可以根据仓储服务,兼营配送等增值服务,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二)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是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这里的物流技术包括管理技能、操作方法、物流包装技术、物品跟踪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物流设计、物流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在物流企业中,如GPS技术、GIS技术、EDI技术、BarCode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三)增加人才储备。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缺乏物流人才,因此物流企业要增加人才储备,物流企业不仅要增加外部人力资源的引进力度,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内部人才的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强化企业内部人才的工作责任心,树立管理会计意识,并提高企业内部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总结
1.存货与存货管理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存货,使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2.存货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有效的存货管理手段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存货管理是企业购销链管理的核心,它将进货管理和销货管理链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购销链管理系统。
第二,存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货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第二,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第三,提供的各种库存报表和库存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第四,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二、ABC分类控制管理法
存货管理控制方法常有三种,即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控制。常用的ABC分类控制管理法,就是把品种繁多的存货,按其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资金占用等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抓住重点,照顾一般。
ABC分析法的理念主要强调:“对一切工作,应根据其价值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努力,以合乎经济性原则”。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可运用ABC法,只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某些岗位的ABC更为看重而已。
三、基于ABC 的存货管理研究
1.ABC存货分类系统
ABC存货分类系统将这些存货等级作了如下的分类,其中的百分比为估计值,而且会随公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第一,高价值项目:其占有全部项目数量的1O%至15%与全部存货价值的50%至70%;第二,中等价值项目:其占有全部项目数量的20%至25%与全部存货价值的15%至20%;第三,低价值项目:其占有全部项目数量的60%至70%与全部存货价值的10%至35%。
2.ABC库存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分销企业实施简单的ABC库存分类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零售商可以通过积累(最有效率的是通过信息系统),收集各品类的数据,包括销售品种数、单价和库存资金占用等。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在月或一个时间段,计算出各库存品种的年度库存总金额和相关库存管理参数。
第二,编制ABC分析表:将各库存品种占用资金的大小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库存金额累积百分比和品种数累积百分比。根据已计算的年库存金额的累计百分比,按照ABC库存分类法基本原理,对库存进行分类。
3.ABC库存分类法控制策略
第一,存储策略:(1)对每件商品进行编号;(2)努力精确地预测需求量;(3)少量频繁地采购,减少平均库存量;(4)与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合作,利用会员制、促销等手段使出货量平均分配,降低需求变动,减少安全库存;(5)与上游供应商合作缩短前置时间;(6)采用定期订货方式,对其存货必须做定期检查;(7)严格执行盘点,每天或每周定期盘点,以提高库存精确度;(8)对交货期限须加强控制,发货和收货设置严格标准;(9)货品放置于出入口附近;(10)实施货品包装标准化;(11)采购须经高层主管核准。
第二,配送策略:(1)使用“定期订购制”,并作短期预测;(2)事先决定固定的订购周期,在周期结束前预测下一周期的需求量,再考虑目前的库存量、订购余额或受订余额来决定。
第三、管理策略:(1)采用复仓制或定量定货方式,节省手续;(2)大量采购,以在进货价格上获得优惠;(3)简化库存管理手段,以最简单的方式管理;(4)每月盘点一次即可;(5)采购仅需基层主管核准。
四、结束语
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是企业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管理存货又是降低企业成本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管理。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信息化是新时代的特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资管理,通过信息在物资管理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不仅可以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物资供应的快速响应速度,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现代的信息化物资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便捷性。守旧的管理模式,物资管理的从业人员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看管账簿的工作,并且时常需要更改和修改。而信息化的物资管理工作省去了人工的时间,而且使用信息化系统,准确率更高。
2.现代信息化物资管理工作可以使采购部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物资的采购及使用情况,建立物资信息共享,有效调剂各项目之间剩余物资的使用,更加有效减少设备、材料准备周期和库存率,从而使得其可以充分对物资采购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有效、科学的避免了购买物资的重复性与盲目性的同时,降低公司或项目采购成本,使公司和项目效益得到最大化。
3.能够实现物资库存信息化。能够使物资管理从合同签订,到货物验收和发放更为规范。在仓储管理中,可以随时或定期对库存和进出库物资进行检查,可以实时掌握实物存量,了解有无盘亏盘盈,有无积压物资、失效变质、报废物资及其原因等,通过库存信息可以及时发现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为日后物资消耗分析和企业的成本分析提供数据。
二、加强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物资管理软件,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物资的入库、领用、库存等情况进行管理,完成企业对物资日常业务的管理工作,全面反映物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及报表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物资。一般而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物资计划管理。对于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而言,通常可以分为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两种,在企业的需求计划中包括物资使用部门自己独立做出的采购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需求计划,还有就是那些已经批准的采购计划相关的必要子采购要求,也就是相关采购计划。在物资需求计划形成的基础上,物资管理部门通过与库存信息的比较分析,最终形成我们所说的采购计划。(2)库存管理。物资的入库过程是经过相应的物资验收后入库并记录在入库单的过程,而物资的出库是指物资使用部门根据需求计划进行物资领料申请,经过物资部门核对后进行发料并将这一过程记录到出库单的过程。(3)存货核算管理。存货核算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账表进行管理和分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应用机制,对企业库存物资的成本组成、资金占用以及资金使用等多种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此外,库存管理还应该考虑物资的调拨、盘点业务,物资管理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各种物资账表的有效管理。
2.重视开发企业物资的信息资源。企业物资信息资源开发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资信息资源既是物资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资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资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资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资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因此,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客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这些物资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以此为基础,企业资源的分配才能更加合理、有效。
3.在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化。在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我们可以有效的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信息的公布,达到信息的网络化。对于物资管理的供应部门来说,在其对物资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进而来预测物资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而且在信息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进而开展对相应物资的调剂和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的储备和定额化的规范管理,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物资储备的科学有效,而不是出现物资的重复储备,也就节约了库存物资的资金,从而也保证了物资能够及时地到位,确保了运营管理的相关需要。由此可见,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有效改善电力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关键词:物流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08-02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然而国内生产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决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物流运作模式。目前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三方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式以及混合模式。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这是国内生产企业客观选择的必然。
1 自营物流模式
1.1 自营物流的优点
1.1.1 安全性
企业自营物流,可以控制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掌握最详尽的资料。可以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果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势必会触及企业的采购计划,进一步到生产计划,甚至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等商业机密,企业自营物流可以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如海尔物流,张瑞敏出于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目的拿出几个亿自建物流。
1.1.2 有效性
据统计,目前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汽车车队,73%的企业拥有仓库,33%的企业拥有自动化装卸设备,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如金星啤酒。企业自营物流可以有效利用原有的资源,盘活原有物流资源,带动资金流转,为企业开拓更多的利润空间。
1.2 自营物流的缺点
1.2.1 投资成本高
企业自营物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输、仓储等基础物流设备以及人力资本,这必然会减少对核心业务的投资,从而消弱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2.2 管理难控制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流仅仅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不是企业所擅长的方面,这样的话,企业自营物流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他所不擅长的的业务活动,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的工作,而且效率较低。
1.2.3 专业化程度低
企业自建物流,难以形成规模,而物流的作用只有通过规模才能发挥出来。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话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1.2.4 效益评估难
在物流成本领域,存在着“物流冰山”现象,也就是人们对与物流费用的了解存在很大的虚假性,很像沉在水面下的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那部分仅仅是冰上的一角,而沉在水面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部分,所以本身企业成本核算就存在这很大的困难,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没有将物流剥离出来独立进行核算,所以企业很难准确计算产品的物流成本,难以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2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使相对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而言的,是由第三方专业公司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与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 1 能够让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提高核心竞争力,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而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学会整合资源,借助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提高企业物流效率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物流并不是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在管理经验、专业技术、人力资源方面十分缺乏,而且物流作用只能通过规模表现出来,单独一个企业的物流量非常有限,物流效率难以提高。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配送网络,专业化的物流技术和业务管理,达到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
2.3 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自营物流,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改造或新建仓库,购买物流基础设备,建设信息系统等等,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而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可以减少设施设备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本周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2.4 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以及灵活多样的增值服务,为企业创造了更多价值,协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比较分析
可以看到,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各有利弊,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你和你的企业,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这些因素,来审度到底是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如图1)
3.1 企业规模或实力
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实力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完善的物流系统,并且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企业,从而拓展利润空间,如海尔物流、安吉物流,除服务于本集团外,还向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而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受资金、人员的限制,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此时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在原有资产的基础之上,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
3.2 物流对企业的影响度
如果物流对企业影响比较强,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低,最好选择第三方物流,如果物流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弱,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强,可以选择自营物流,加强对物流的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3.3 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
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出于安全考虑,企业必须强化对于采购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最好选择自营物流,反之,如果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较弱的话,可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
3.4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食品类产品的分销,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上比较适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准时、准点配送,提高效率并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如冠生园集团,对于食品的配送全部外包给虹鑫物流;对于市场覆盖面比较大的产品分销,可以“入乡随俗”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货源供应,并降低企业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技术性强的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的方式,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如奥运物流,是特有的短期行为,在短短17天时间内,要将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参赛国和地区的上百万运动员、各国代表成员、媒体记者、工作服务人员、观众,将超过100多万件自备比赛器材进行汇集、运送、安置,还包含从赛事筹备到进行阶段,再到比赛结束的回收阶段,雅典奥组委将主要仓库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不参与具体的物流业务,通过签订详细明确的协议,对奥运物流起到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沿袭现代奥运物流的成功经验,2008北京奥运会也将奥运物流全部外包给国际第三方物流巨头UPS。
3.5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物流领域,各功能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例如包装问题,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那么,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其包装收益就多一分钱,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保护效果,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会造成储存、装卸效益的降低。显然,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活动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会造成上百亿元的商品损失;又比如:运输和仓储成本之间,在保障货源满足的前提下,减少库存数量时,可降低保管费用,但需要以增加配送频率或运输费用为代价,反之,仓储面积和费用就需要增加,只有在两项或多项物流成本达到平衡时,才能够保证物流总成本最低,所以在选择自营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时,必须能清楚两种模式下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通过对物流系统总成本加以论证,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模式。(如图2)
总之,企业的物流模式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抉择时,无论是选择第三方物流,还是自营物流,都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做出慎重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孙秋菊.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形势;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一、引言
新形势主要是指一段时间以来经济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如流动性收紧、通胀水平高居不下等。新形势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从财务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筹资、投资的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以及资金流动性的影响。物流企业在筹资方面受到的挑战主要是表现在利率水平上升导致的融资难度增大,以及通货膨胀引发的资本贬值需要企业增加筹资的额度。而在投资方面,物流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则与国家相关政策变动息息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投资方向的错判,都将会使物流企业承受较为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面对经营环节存在的经营风险。而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与企业的支付能力有关。在新形势下,很多物流企业都从互联网思维入手,对财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以应对上述挑战。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无论是从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是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如何用财务指标制定企业战略,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发挥相关作用
(一)财务管理如何发挥支撑决策的作用
1.财务管理对物流企业的生产决策具有支撑作用。财务管理的水平与物流企业最终的绩效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相关性主要依赖于财务管理对生产决策具有支撑作用。物流行业具有自身特殊的行业特征,因而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物流企业的成本主要由运输营运成本(主要是指在进行货物运输中所需要的车辆、燃油耗费成本)、仓储成本(主要指在对货物进行储存是对于仓储费用的支付费用)构成。其中,在运输营运成本管理上,物流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运输所需要的车辆或者服务进行计划。有的企业选择自购车辆,而有的一些物流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后,发现将业务外包出去,所需耗费的成本更低,因此选择了业务外包模式。在人员管理方面,物流企业通常也是通过财务管理来最终确定企业要采用哪种方式。财务管理是物流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基础,而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都是与生产决策密不可分的。因而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生产决策是具有支撑作用的。
2.对风险管理的支撑。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针对物流企业在新形势将要面对的财务风险、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对物流企业来说,因为自购车辆资金投入大,并且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驾驶员及维修人员,提高了人工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相比之下,外包型运输中的资金投入小,不需要配备驾驶员及维修人员,人工投入小;但是外包型运输也存在其特有的风险,把服务承包给外部供应商,不确定性增加,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此时,企业需要挑选资质良好的运输企业,并且在合同里明确提供运输服务的细节,减少管理风险。
(二)财务管理如何发挥企业核心管理的作用
1.财务管理有助于物流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财务管理是物流企业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工具,因为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进行财务管理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实现物流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种情况常见于物流集团公司之中。因为子母公司之间分开核算,导致子公司闲置大量资金,通过财务管理可以解决这种资源错配的现象,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水平,进一步使集团公司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2.财务管理有助于物流企业进行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的另一个主要的工作是实现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方案。物流企业拥有很多资源,如运力资源、人力资源、现金资源等,如何将这些资源合理分配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物流企业通过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及现状的深入了解。同时,各项会计要素也可以对财务状况相关的一些指标进行完整的反应。例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方面。物流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整体的资源状况、经营水平会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按需分配,将稀缺的资源分配到最急需资源的环节,通过重新优化组合,可以使企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物流企业的资本增值。
(三)财务管理工作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与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关,更与企业的管理状况密不可分。好的财务管理,会促进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物流企业在资金流入端,以尽可能低的利率成本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流动性,而在资金的使用端,物流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及时发现每个环节中可以进行节约成本的地方,及时整改,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耗费,提高物流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登上新的台阶。例如,在人力资源方面,物流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对每一个派送员的成本收益进行核算,通过减人增效等手段,可以提高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一定的企业竞争力。
三、财务管理在物流企业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通过融资投资、可行性研究等相关活动为企业的重大经营行为作出决策
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企业的融资投资活动的决策提供支持依据。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物流企业要采取的配送计划、人员安排等活动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到每个项目的净现值或内部收益率,通过与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对比,物流企业可以对相关的重大经营行为作出决策。财务管理工作是物流企业进行类似经营决策时所必需要进行的,其在公司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通过财务分析、信息传递等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找出原因与规律
财务管理工作除了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可以进行分析之外,还是物流企业寻找自身经营中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的途径。物流企业通过对过往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哪些瓶颈,也可以得到企业发展的规律。
(三)通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为企业发展减少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内部控制需要依赖财务分析提供的相关指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风险点及时的纠正,以实现内控工作的科学合理性。而对风险管理工作,物流企业的风险点主要在收到货物之后的运输环节、仓储环节。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核算这两个环节所需要合理的成本,为其配备合理的人员安排,从财务资金的角度将这些环节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以此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保持足够的财务敏感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财务支撑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使物流企业保持足够的财务敏感性,物流企业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很强,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越来大,物流企业只有保持足够的财务敏感性,才可以以合适的成本融入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动,如营改增政策等,为企业做好合理的纳税筹划,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论
财务管理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冲击。物流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实现长远的发展。
作者:施清 单位:攀成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1]陆松铮.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会计师,2013,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