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农艺;农机;生产技术;结合
现代农艺应该是一个更为广义的农业生产工艺的概念。每项农业生产要确保达到预期结果,都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水稻育秧温度、小麦播种深度、玉米种植密度等这都是农业种植技术的一些具体要求,农作物生产应该都是通过若干相应的种植业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有机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对农艺的定义,从总体上看现代农艺的概念应该界定为:“规范相关农业技术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的技术与要求。”
现代农艺理念下农机与种植业的结合,则应该是农机技术和种植业技术在农业生产技术规则下的结合。农机和种植业的任务就是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可以看出:农机和农艺种植业技术的发展,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结合发展。农机与农艺种植业的结合的关键不在于农机与农艺种植业技术本身,而在于现代农艺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投放到如何科学规范的制定和现代农艺技术标准上来。
能够组织制定出现代农艺要求与技术规程的应该是一个既熟悉农机又熟悉种植业技术的机构和组织,在这个机构和组织中应该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农学、植保、土肥、农机、水利、气象、农业工程等方面专家队伍。也可以由农业或农机部门牵头组成一个松散联合的农艺技术标准审定机构。农机部门是为农(种植业)、林、牧、副(农产品加工)和渔业等实现机械化的一个专业技术管理部门,无论从农机部门更善于主动贴近大农业寻求联合与协作的特点看,还是从农机化技术进步与科技支撑方面所起到的载体作用看,农机部门更具备综合技术管理与协调的优势。从发展机械化农业的要求看,更应该将其定位成综合技术管理部门,以便与农(种植业)、林、牧、副(农产品加工)和渔业等各部门的协作。所以如果没有条件成立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和组织,则由农机部门牵头组织农机及有关的农业专业人员,制定农艺技术要求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或许是一条保障实现农机与种植业结合的捷径。
黑龙江省大庆市各地自然条件和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差异不大,农业技术要求与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县域为基础比较实际,待条件成熟了,将来可以进行更为科学的适宜不同要求的区域规划。县级可以从示范区建设起步,农机部门应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建立和依托农业示范区(基地)建设项目,主动与种植业、水利等有关技术部门协调与合作,在现代农艺技术要求下进行农机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以获取最佳效益。
1.制定规程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和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品种,在对现有种植模式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实践经验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水利等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选择和确定技术模式,并按确定的技术模式分别制定出产品种植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路线、要求、手段和规程。有条件的县还应该聘请科研、教学和上级技术部门的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和论证,形成指导性现代农艺要求与规程。
2.示范引导
选择示范区既要考虑有代表性的,又要考虑自然条件相对好的,还要考虑各方面投入有保障的。有代表性的示范区一旦成功,就会辐射带动一大片。自然条件好的示范区实验成功的概率高。各方面投入保障非常重要,有保障则无后顾之忧。如果在示范区建设期间,资金、技术、物资投入等得不到保障,有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在示范区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依托原有的农业示范基地,整合相关的正在实施的其他项目。示范区的面积大小应该尽可能接近实现机械化种植最佳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益。一般不小于1000亩。
3.结合发展
在中国,农民的贫穷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也影响到农业传播的效果和质量。试想一下,口袋穷的叮咚响,农民哪里还会有心思关注并参与到农业传播中呢。所以,要解决农业传播中的“知沟”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基础和前提条件
首先,提高农民的收入,要将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之所以高于我国,是因为他们的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产业化生产,能够使生产更加高效,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益。考虑到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可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先从模仿开始,向农业产业化较高的国家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情,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试点,在有条件的区域先实行产业化,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用来指导其他地方的农业产业化。
其次,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对农业生产人员的需求也在减少,所以在农村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分为长年性剩余和季节性剩余,长年性剩余就是长期失业的人,而季节性剩余就是在非农忙时节暂时性失业的人。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使剩余劳动力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市场需求,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有效对接,可同时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农民自身也要提高就业能力,掌握除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提高农民收入,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虽然数量庞大,但人才依然很缺乏,掌握技术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很受欢迎。而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知识能力有限,就业很困难。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除了加大力气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减轻农民负担。农民的负担来自于多个方面,直接的负担是生活成本,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必需承担的,间接的负担包括子女抚养费用、养老负担等。减轻这些负担需要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善社会大环境,而有一类负担是仅存在于农业领域的,即农业杂税杂费。这些费用额外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所以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制,制止乱收费的现象。
2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教育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正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导致城乡之间出现“知沟”,这种“知沟”也必然会反映在农业传播之中。解决农业传播中的“知沟”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基础教育的法律都明确规定将农村的基础教育纳入到政府财政体系当中,实行全面的支持。这些规定,给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将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如果贯彻到位,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为了让这些政策和法律能够贯彻到位,发挥预期作用,就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保障政策能够彻底落实。其次,要提高农村的师资队伍素质。在招聘教师时,就要慎重选择师源,宁缺毋滥。并且要给予农村教师优厚的薪资待遇,并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高退休待遇。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对于长期待在农村的教师,要相应提高他们的津贴补给水平,让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第三,要千方百计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根本的还是教育经费。要加大力气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单位要为城乡之间的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以便供他们交流。让城市的师生走进农村,感受他们的教学氛围,让农村的师生走进城市,参观他们的硬件教学设施,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如此可以让城市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农村教师则可以开阔视野,改进教学方法。
3 开展技能培训
农业传播中“知沟”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农民的能力欠缺。虽然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相比较而言,传播者的学习能力强,相同时间内比受传者获取的知识要多。所以,要缩小“知沟”,受传者就要快马加鞭的追赶传播者。两者能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是不太可能的,完全消除差异太不切实际,但要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对农民开展的技能培训属于针对性教育,所以培训内容的选择要分类规整。比如,可以针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而对于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越细化,就越有针对性,农民在选择起来就更容易,学习效果也更好。其次,培训人员的选择要慎重。培训人员首先对于培训的内容要熟练掌握,提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在培训过程中,要把主旨内容和主要精神向被培训者传达清楚。培训人员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劳动模范,凡是能够起到能力提升作用的人都可以也应该作为导师来传授经验、分享技能「5i]。第三,要努力开发本土化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的编制和选择要体现出地域特色,要切实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农民的求知欲。比如对一项崭新的技术进行推广的时候,要考虑到这项技术在本地区的使用程度和使用范围。一项技术可能有多种用途和多个开发层面,全部推广不见得会收到良好的成效,但如果有选择性地、接地气地进行推广,反而能够起到足够的启发作用。第四,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示范。示范是形象具体、有事物参照的规范化教学,培训过程中要加入必要的示范。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示范空间,各个地方和相关的责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在培训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使技能培训有连贯性,实现规范化、程序化。
4 农民自身要转变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加上封建思想曾根深蒂固。农民曾经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伤害,长期在奴役下生存,导致如今的农民仍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无法摆脱小农思想。总体上看,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有点闭塞,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从接触到理解到消化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由于它涉及的内容广,综合性强,常常是困扰学生的难点。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点处理此类问题的规律以供参考。
一、解题要领
要掌握好指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以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
二、考点例析
(一)不等关系
例1: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解题要领:考虑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析:在NH4Cl溶液中存在如下过程:
强电解质电离:NH4Cl=NH4++Cl-
水的电离平衡:H2O?葑H++OH-
NH4+的水解平衡:NH4++H2O?葑NH3・H2O+H+
如果不考虑水解因素,则:
C(NH4+)=C(Cl-)>c(H+)=C(OH-)
实际情况是有少量NH4+水解变为NH3・H2O,而使NH4+的浓度略微减小,并使溶液呈酸性,最终结果是C(Cl-)>C(NH4+)>c(H+)>C(OH-)。
(二)守恒关系
1. 电荷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微粒,溶液整体不显电性,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
2. 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因素,都会造成微粒种类发生变化,但任何一种原子的数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此时,某一组成成分的原始数目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数目之和。
3. 质子守恒
依据水的电离,所产生的C(H+)和C(OH-)应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水解因素,虽然H+和OH-完全来自于水的电离,实际存在的C(H+)和C(OH-)却不相等。
例2: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弱酸HX溶液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中c(Na+)>c(X-),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c(H+)>c(OH-)
B. c(HX)
C. c(X-)+c(HX)=2c(Na+)
D. c(HX)+c(H+)=c(Na+)+c(OH-)
解}要领:对于一些不容易辨出属于哪类守恒的式子,可以先列出各个守恒式,然后通过加减代数关系进行整理。
解析:(1)已知条件:c(Na+)>c(X-)
(2)电荷守恒:c(Na+)+c(H+)=c(X-)+c(OH-)
(3)物料守恒:2c(Na+)=c(X-)+c(HX)
为期两天的**区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已经圆满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结业典礼,首先,我向广大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继续参加农函大培训,学习科技知识。
两天来,在区妇联的组织下,广大学员按照培训班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农业实用技术、家庭装潢、家庭烹饪、妇科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等课程。虽然此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但在全体学员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农函大科技班的举办,给我区广大妇女提供了一次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培养了大家学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大家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素养,为下一步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引导劳动方式的变革、管理方式的改善,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学员以此次农函大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努力做学科技、用科技、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第一、要做学科技的带头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学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科技的重要性,带头学习,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科技素养,争做新时代的学习型妇女。同时,积极发动和带动身边的妇女群众参与到科技学习中来,在全社会妇女中形成浓厚的学科技氛围,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
广大妇女同志不仅要学科技,而且要用科技,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为促进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在座的广大学员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不仅要自己运用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带头搞试点,带头技术革新,而且要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妇女群众运用科技,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把所学的科技知识毫无保留到传授给群众。主动向群众传播新技术使用方法,通过言传身教,将群众用科技不断引向深入。
第三、要做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解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能灵活运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水解平衡,抓住溶液中实际存在哪几种粒子,再结合水解规律、守恒规律,得出正确的大小或守恒关系.
一、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首先要明确绝大部分可溶盐完全电离,电离出的弱离子部分水解(电离强烈、水解微弱);其次要知道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故其对应盐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最后还要考虑水的电离.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分步电离分析.如H3PO4溶液:
c(H+)>c(H2PO-4)>c(HPO2-4)>c(PO3-4)
2.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
c(Na+)>c(CO2-3)>c(OH-)>c(HCO-3)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 ②NH4HSO4 ③CH3COONH4 ④NH3・H2O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
4.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首先要分析混合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若发生反应,则要进行过量判断(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然后再结合电离、水解等因素进行分析.如0.2 mol/L的HCl和0.4 mol/L NH3・H2O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H+4)>c(Cl-)>c(OH-)>c(H+)
等体积的两溶液充分反应后,相当于0.1 mol/L NH3・H2O和0.1 mol/L的NH4Cl的混合溶液,NH3・H2O的电离与NH+4的水解相互抑制,NH3・H2O电离强于NH+4的水解,所以溶液呈碱性,c(OH-)>c(H+),且c(NH+4)>c(Cl-)
二、三个重要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Na2CO3溶液:
Na2CO3=2Na++CO2-3 H2O H+ + OH-
CO2-3+H2OHCO-3+OH-
农业局的普法依法治理总结: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依法治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围绕我县依法治县战略,强化机关服务意识,转变机关作风的需要。根据县委办、县府办《德清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县农业局立足自身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落实“四五”普法实施规划,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依法治农工作,为我县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环境。现将前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我局对四五普法工作、依法治农工作十分重视。年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定了《“四五”普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普法宣讲员和信息联络员,局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并落实人员和经费,每年向县普法办提供普法信息多篇。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领导带头学。领导干部学法是“四五”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领导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局认真贯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做到领导带头学法。一是多次派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参加县、市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二是领导参加县委中心理论组学习《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等法制理论扩大学习会,参加人员为副局级以上领导;三是按照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完成县普法办布置的全县党政机关干部的《〈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四是局领导结合局里中心理论组学习和局长会、党委会等时机,按照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的要求,学习《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材料,增强依法治农的能力。
干部认真学。首先加强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这是我局推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快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常抓不懈,除定期安排人员参加省、市的培训之外,还多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讨论。通过观看电教片、听讲座、集中学习、分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加深执法人员对《农业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和《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并以学习为契机,及时总结,及时整改,切实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在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执法大队成立以来查处的件农业违法案件中,无一错案。
另外我局还以周一晚学习为契机,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法制学习和教育。以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及浙江省公务员培训教材《基本规则与公共管理》、《依法行政读本》等为基本内容,坚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定期学习法律知识。××年我局还从浙江大学请来专家,做了“与农业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些学习,普遍提高大家的法治观念,增加了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宣传,认真普法。
年—××年的春季,我局都开展送科技和法律下乡活动,除了给农民送科技,还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等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四年来供发放有关农业法律法规资料份,普及了农业法律知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另外几年来还在德清电视台《新农村》栏目制作和播出了《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等有关知识的专题节目,进一步宣传和普及农业法律知识。
除法律宣传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对管理相对人进行农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组织农药经营人员培训期,人次;兽药经营培训期,人次;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法律法规培训期,人次;动、植检培训期,人次。通过这些培训,使管理相对人进一步了解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执法工作的开展。
(四)普治结合,依法治农。
普法是基础,治理是关键,依法治农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因此,我们认为依法治农工作必须“经常抓、抓经常”。我们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围绕中心和全局,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机制、制度和操作程序,做到了常抓不懈。
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章立制是促进文明执法、规范行政的前提。几年来我们相继制订了《农业行政执法办案程序》、《农业行政执法处罚〈处理〉错案责任追究程序》、《农业行政执法廉政制度》、《农业行政执法八不准》、《农业行政执法建设目标》、《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职责及执法人员工作职责》和《周一晚上学习制度》等多项制度和内部规定,并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由局法制科负责监督。
另外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将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利益。我局结合县统一办证的机制,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管理事项的办事依据、办事制度、办事结果等都向社会公布,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地推动了我局农业行政执法的内部建设。年至今,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现象,未发生一次与执法检查对象的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⒉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农的关键,我们将普法与治理相结合,平时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年至今,共查处农业违法案件起,其中简易程序起,一般程序起,查处较大案件(处罚没款元以上)起,每年处罚没款—万元,共收缴罚没款约万元。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案件有:
()年年,我县东部地区家蚕“辛硫磷”农药中毒案件,我局依法对当事人处罚没款万元,并与厂方谈判争取农户的损失赔偿金万元。
()年,我局开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共捣毁制假窝点六个,没收并销毁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吨,我局依法处罚没款万元。
()××年—年,对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家企业销售没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转基因食用油金龙鱼等的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共处罚款万元。
()××年,对新市丰顺酵母蛋白饲料厂销售“抗生素药渣”一案进行了查处。经举报由省、市二级执法部门联合查到湖州市农垦总公司牧场使用已禁用的“抗生素药渣”,经查该“抗生素药渣”是由德清县新市镇丰顺酵母蛋白饲料厂销售给他们的。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局做出了处罚没款元的处罚。
通过几年的严格执法,我县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一些传统的农业违法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如经营假劣农药(兽药)案件,已从未规范时期的每年数十件下降到现在的一两件。经过几年的普治结合,以普带治,以治促普,普治并举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已在社会上树立起“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素质
作者简介:周宁,东北师范大学会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05-03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给出过明确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人力、人的知识和人的技能的综合。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人力资本的概念引入对农村劳动力的研究,合理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职业技术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的情况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的影响有着重大意义。
一、低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结构
从人力资本角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划分,可以按照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5类。按接受技能培训的情况可以分为接受过培训与未接受过培训两类。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倾向于九年义务教育,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素质不高。从农业部的课题报告中获悉:目前,我国农民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仅有7.3年,与城市相比少3年。而92%的文盲与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含有文盲数7.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以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以上程度仅有0.6%,同时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仅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有5%。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初中文化程度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体。
农村人力资本素质偏低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正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偏低,造成了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下面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在改革中得以调整,提高了生产劳动中的技术含量,需要大批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补充到就业大军中去;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是文化素质低、不懂技术的人员。因此,即使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实的农村人员也难以胜任。
二、低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就业行业和岗位选择的影响
(一)导致在就业行业和岗位选择上处于劣势
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的高低,是其选择就业行业和岗位的前提条件。不同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决定其在就业行业和岗位的选择上不同,进而导致其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上的差别。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技术含量越高的产业资本要求与其匹配的人力资本质量越高。由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因此, 在就业行业选择上处于劣势地位,农村劳动力往往集中在脏累险的工作环境里,与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资本相匹配。工业、建筑业、服务餐饮业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行业,而对于要求人力资本投资大、质量高的几个行业,诸如金融保险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地质勘探业等,他们只能望而却步。来自农业部的2005年调查数据表明,在2004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工业行业中就业的最多占28.3%;其次是建筑业占20.5%;餐饮、服务业占18.3%,商贸占6.9%,运输和农业分别为5.5%和4.9%,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仅占1.8%,其他行业占13.9%。现有低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决定了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到制造业和不可忽视的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主要是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正规部门,具体表现为大量在城市里的自我雇佣人员和小时工、零时工、季节工和自由职业者以及经常变换工种的从业人员。尽管非正规就业的收入低、无组织、不稳定和小规模,但由于就业成本低廉,是富有效率的就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生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从产业结构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从事三次产业的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其90%文化程度在初中程度以下,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其文化程度在初中程度以上的超过80%。这表明文化素质稍高的农村劳动力集中在第二、三产业,通过城镇工业化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再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建设,通过人口聚集发展第三产业, 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时也表明文化素质差的劳动力集聚在农业,这实际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导致转移后职业的不稳定性
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的高低,对其转移后职业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中,文盲高达21%,初中和小学为17.16%,初中以上只占9.46%,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回流的则很少。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主要原因是文化素质差,思想保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虽然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还可能是由于乡镇企业改制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或者是在大中城市中因国企改革劳动力相对过剩而引起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劳动力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进城就业的空间更加有限,以致在转移就业的路上走走停停,形成不稳定性转移。
科学技术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肯定,而各产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各类人才凭借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在人才市场上选择自己所需的职位。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的岗位就越多, 就业率也越高。低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本在进城务工时首选岗位必然是“脏累差”的体力活,就业岗位的选择面很窄,这是他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人力资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技能以及掌握的多少、深浅、快慢和熟练程度。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在转移中可以担当技术的重任,产生的绩效相对较高,职业稳定性也就越强;而文化素质低的劳动力在就业中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单的再生产操作,就业面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高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一般都是率先转移就业,而且转移时间较长,稳定性也强;相反,低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比较迟缓,且绝大多数是临时性就业。可见,文化水平决定了农村人力资本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有效的转移就业。
三、农村人力资本在就业收入上存在的差异现象
人力资本结构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个人的收入水平与他所受教育的程度成正相关。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其知识面越宽广,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也就越强,因而预期的收入也越高。而且,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与劳动生产率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0.73。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效率高,其收入自然也就会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由于从事脑力劳动比例大,随着年龄增长,收入水平会不断增长,而且到达收入高峰后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同时,文化素质高、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工资增长幅度要快,因为劳动市场上急需的是懂技术、有文化的人员,而农民工经过培训提高素质后,会增加就业的竞争能力。可见,人力资本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收入的差异,同样也造成农民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差异。
外出挣钱,提高生活水平,是每个外出务工农民的愿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具体表现在收入增加、就业时间长、相对稳定等方面。当预期收入超过转移成本和生活费用时,转移才有意义;反之,当预期收入低于转移成本和生活费用时,农村劳动力则会返乡务农。人力资本拥有者其能力的高低与其投资教育的程度有着极紧密的相关性。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投资于人力资本,尤其是投资于教育与健康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的重要性。托达罗模型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人力资本投资高的,预期收入就高;人力资本投资低的,预期收入就低。文化程度的高低,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和行业分布, 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民收入的增长, 主要来自非农生产性纯收入的提高, 非农生产性纯收入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幅度提高。文化程度与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收入较高;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收入较低。
综上所述,农村人力资本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以及获得的收入和享有的权益,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对教育培训的投资。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的重要性,就要扩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使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结构层次不断上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先唤醒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宣传先进和现代的思想。农民对知识和教育的不重视以至不愿投资是阻碍进步的原因,所以国家财政加大补贴力度,各级政府建立培训机制,以适应本地的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就业。另外,还要发动本地企业建立培训用工制度,定向培训,定向上岗,使农民工既掌握了技术,又不用离家去工作。在普及技术的同时还要对农村劳动力的法律和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进行传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多半是因为基础教育落后。发展职业教育与强化基础教育应并重。
农村劳动力同样是一种人力资源,有着无限的增值空间,在建立科学系统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机制后,这种劳动力也会经过学习成为一种人力资本,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
[2] 李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 .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农村经济一个热点问题。因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解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解决加入WTO后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乃至解决农村稳定的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结构的调整。调整农业结构,农民是主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农民培训教育,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当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把农业结构调整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资金投入、市场开拓、种苗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但忽视了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影响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本文就二者的互动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一)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农民提高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从而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
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随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地动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且由于市场的蛛网波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这种调整应该是超前的。为适应这种动态的调整,作为调整主体的农民就需要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市场机会,果断地调整经营方向,拓宽经营领域。而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必须要得到较好的教育培训。否则,只能盲目跟风,被动地跟在市场后面。近年来,句容草莓事件、东台的西瓜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自从93年中央政府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应该说,市场经济体制宏观上的确立,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度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观念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效益观念,缺乏竞争观念,从而使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主动性。良好的教育培训可以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而后走向市场,适应市场,主动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帮助农民掌握适用技术、技能,从而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是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在生产内容上,过去只种水稻的现在要种蔬菜、经济作物。在生产方式上,水稻生产要改双季为单季,或套种油菜、蔬菜,诸如此类等等。生产方式、生产内容的转变,使得农民原有的生产技能已不适应,必须要进行更新。很显然,良好的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为他们主动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了他们调整农业结构的信心。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外部驱动力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保证,以效益为目标。这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否则无法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将从外部要求上客观地推动农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撑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国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还不高,用以教育支出的收入十分有限,地方各级财政用以教育培训的支出也十分有限(据统计,农村教育经费不足GDP的2%)。而需要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民还非常之多。教育经费不足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可能。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用于自己及其子女接受教育支出的承受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财力,从而为政府增加教育投入提供基础。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市场引导
目前,农村的人力资本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原因在于现有的人才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不相吻合,而造成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又在于缺乏有效的市场引导机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引起教育结构和教学培训内容结构的变化(例:普高和职高的比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面向市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供了有效的引导机制。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激励机制
目前,农村的教育个人收益率十分低下,有专家估计,还不到5.32%,总的看来,教育和个人收入的关联度不高,即受教育年限越高而个人收入不一定越高,这一现象削弱了农民投资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普遍认为关键因素在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刚性的农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激励机制。
三、政策建议:人力资源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统筹
(一)落实教育超前发展战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力保证和支撑
如上所述,教育培训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因此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必须把教育放在超前发展和优先发展的地位上,优先保障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不能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名义挤占、蚀食教育培训经费,真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统筹协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尤其是加入WTO后的农村经济,两大基本课题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者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教育培训侧重于长远利益,具有较强的社会利益,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注重于当前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协调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人力资源开发,另一手抓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三)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机制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强调条线的作用,形成部门分裂,就农业论农业、就科技论科技、就教育论教育,造成教育脱离农村经济实际,教育的经济功能大为削弱。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时必须注重能适应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人才培训,加强农科教三结合,提高农村工作的整体效益。
就当前而言,加强农科教三结合关键在于广泛开展绿证培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四)探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结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