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保护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树木;采挖;检查监督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化、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地方为了加快绿化美化的进程,采取“大树进城”的做法,直接采挖多年生树木进行异地移植和经营,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非法采挖、运输、经营树木现象较为普遍,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给执法监管带来困惑。本文对树木移植、运输、经营有关行为的检查监督与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提出如下探讨,以促进规范树木移植,制止乱采乱挖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1 树木采挖、运输管理的政策规定
1.1 严禁采挖树木的区域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及福建省有关政策规定,在区域上,生态区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采伐后难以更新的森林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等一级保护的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除特殊原因(火灾、病虫害、征占用林地等)外禁止采伐。
1.2 严禁采挖树木的树种
在树种上,禁止采挖、移植古树名木,国家和我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珍贵树木,天然阔叶林,风景林,以及胸径大于15cm的珍贵树木和罗汉松、黑松、紫薇、竹柏、九里香、茶花、降香黄檀、含笑、黄杨类、檵木类、槭树类的慢生树种大树。胸径大于20cm的其他福建乡土树种的大树禁止移植出省。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得许可上述区域和树种的采挖,如发生采挖现象,除特殊原因(火灾、病虫害、征占用林地等)外,常常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立案查处。
1.3 树木采挖、运输的许可规定
1.3.1 采挖、移植林木的法律凭证
采伐证是采挖、移植林木的法律凭证,在福建省,采伐证分《林木采伐许可证》和《特许采伐许可证》两种。采挖一般林木使用《林木采伐许可证》,采挖珍贵野生树木和名木古树使用《特许采伐许可证》。采挖树木由林权单位或个人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挖。林业主管部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时要注明“树木采挖”项目,同时应当对批准的采挖作业进行监督管理。珍贵树木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
1.3.2 运输采挖的树木的法律凭证
运输采挖的树木应持有木材运输证;运输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品和野生苗木,还应同时持有《福建省特殊用材运输证明》。
2 树木采挖、流通管理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形
2.1 人工种植的珍贵树木采挖、流通管理
人工种植的珍贵树木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保护对象,只要树龄未达到100a,不应列入珍贵树种管理。
2.2 地方保护的珍贵树木采挖、流通管理
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25种:江南油杉、油杉、南方铁杉、长苞铁杉、穗花杉、青钱柳、杜仲、红锥、格氏栲(吊皮锥)、黑锥、福建青冈、乌冈栎、白桂木、黄山木兰、天女花、福建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沉水樟、黄樟、刨花润楠、闽半枫荷、粘木、银鹊树、银钟花、柳杉。这些树木虽然列入福建省禁止采挖、移植范围,但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2 法释[2000]36号)规定的珍贵树木范畴,如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有违法采挖、运输、经营行为,只要数量未达到法律规定,也不能作为涉嫌刑事案件处理。
2.3 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树木采挖、流通管理
根据《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因此,采挖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树木,可以不办理采伐证,只要向当地林业站报备即可。运输此类树木,由于无法识别是否属于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因此,应办理木材运输证。
2.4 苗圃培育的树木采挖、流通管理
苗木的采挖不是《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采伐行为,不需办理采伐证,运输凭《植物检疫证》或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运输证。如果属于林地中移植到苗圃的树木,则需办理采伐证和木材运输证。
2.5 再生树蔸、树桩采挖、流通管理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03]41号)规定,采挖的树木包括活立木、再生树蔸、树桩。因此,采挖、运输要办理办理采伐证和木材运输证。
3 加强树木采挖、流通管理监督管理建议
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03]41号)文件,采挖活立木、再生树蔸、树桩应以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不破坏森林、树木、林地为前提,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林木采伐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国家规定的重点防护林和古树名木,以及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特殊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的树木,严禁采挖。其中,采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贵树木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
经营(加工)活立木、再生树蔸、树桩必须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未经批准采挖的树木。
运输活立木、再生树蔸、树桩的,要依法办理木材运输证,实行凭证运输。木材检查站要加强对采挖树木运输的监督检查。
未经批准擅自采挖、运输、收购采挖树木,或因采挖树木造成林地、植被破坏的,要依照法律法规关于林木采伐、林地管理、木材运输和收购的规定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 陈颖,张芝敏,张思寻.“大树进城”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2(1).
[2] 宋晓英.省林业局解决突出问题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N].青海日报,2009-02-15.
关键词:林业管理; 可持续性; 发展;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目前,国家对林业需求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林业管理以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一、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林业资源是有用的、可更新资源,但是若人类使用完了以后却得不到持续维护的话,我们的后代将再也享用不到这些资源,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善人类的福利,造福后代。但当前林业可持续性发展还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如下:
1、林权结构模式单纯。在我国,森林资源基本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此林业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但却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拥有的比率还是远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还出现锐减现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状况: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采伐后未进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积作为原木运出,剩余的丢弃,且加工后出材率仅为60-80%。
3、生态补偿机制未健全。 所谓生态补偿机制即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因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对资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过努力、付出过代价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但目前这一机制还未法律健全化。
4、林业保护的监管缺乏力度。 虽然目前国家在林业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并派驻森林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进行管理,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来恢复森林植被、挽回损失。但是,一些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缺乏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以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欠落实到位。
二、做好林业管理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要做好林业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部门及林业企业的主管领导应合理全面地分配工作人员,将林业的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年初做好计划、目标,年中进行检查,年底结束后总结。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出现问题要彻底检查,决不怠慢。同时,还要广泛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各林业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尤其是管护人员)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广大员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最终为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在根本上屏弃传统“以砍伐为生、靠木头吃饭”的错误观念。
其次,对生活在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的农牧民也要加强森林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活动、宣传单、报纸、电视广播等,或者局部干部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宣传,最终提高群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2、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林业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保护两大块,林政资源管理又包括林业的法规、林权、资源、采伐及木材经营等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多层保护”的管护机制,既可以明确管护人的责任、权利,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工作,全面实行伐区管理责任制度,采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造房等行为,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完善的管护制度是一切林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林业管理的职工是生态资源管护的最直接施行人员,其工作质量及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为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通过它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更好地落实责任,以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并将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同林地,情况不同,所采取的管护制度也可以不同)。要求林业企业的员工签定管护协议,对他们的管护范围、职责和义务等进行明确,利用协议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那些、作风不良的职工予以更换调整,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
1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1)澜沧县是一森林资源大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57万hm2,其中公益林面积15.7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9.3%。有原始林及其它天然林面积13万hm2,其中万亩以上连片原始林有6.96万hm2,常绿阔叶林占全县有林面积的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
(2)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澜沧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西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境内海拔悬殊较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殖,林地上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300天,年降雨量1700mm,年光照时数2056h,明显的立体气候,湿润的林下环境,为发展多种林业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具有保护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辖区内的惠民景迈芒景古茶园、南岭野阔原始森林、发展河大叉河原始森林和糯扎渡水电站库区等资源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澜沧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重要资源。
2具有有力的林业政策保障机制优势
县委、政府把绿色经济产业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来推进,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了“绿色经济强县”战略,着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问题。县人大先后制定出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关于保护景迈古茶园的决定》、《关于保护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王的决定》、《关于保护野生茶树的决定》、《关于保护铁力木树的决定》、《关于保护景迈芒景古茶园的决定》及《关于对野生竹实行隔年采笋的决定》等11个保护森林资源地方性法规及决定。
3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增强
在国家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全县的交通、通信、通电等方面都有力非常大的改善,与外县连接的公路实现了“国家二级”路面,20个乡(镇)和168个村民委员会全面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建设,民用机场和高速公路及通往缅甸的境外公路正在规划建设,预计5年内可建成使用;通信设施实现全覆盖;电力完成并网。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和完善,有力地推动着澜沧县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林业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1)在发展资金投入、宣传、技术指导服务、林业科技推广应用、资源利用转换等方面与林业发展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投入分配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国家不断加大广大山区的资金投入,大量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对林业的投入相对极少,大量的林地缺少强有力的资金开发,林地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显现,广大山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仍然缓慢。
2林业经济市场运行滞后
(1)林业市场狭小单一,林木交易变现微薄,制约了林业市场的发展。林业市场狭小单一,林业企业少,没有林产品精深加工,“大资源、小产业,高消耗、低产出,经营加工粗放”的情况长期存在。
(2)由于林业资源变现能力低,造成广大林权所有者的伐造意识、荒山造林意识、提高林地生产力意识不强,生态保护观念淡薄,许多地方只伐不造或应付式更新造林现象普遍存在。
(3)森林资源评估市场未形成,林地林木流转、盘活缓慢,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难以变现,全社会参与办林业的积极性不高,林业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
三林业经济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及对策
1科学认识,准确把握
确立林业产业发展地位林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澜沧具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储备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2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发展产业基地。
(1)加大林竹材基地建设。以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农户造林、公司+农户造林等多种经营模式营造速生林竹材基地。
(2)稳步推进木本油料林建设。把木本油料产业建成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产业。
(3)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项目支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主要以发展草果、砂仁、刺竹、森林药材、藤条(竹)、林下养殖等为主。
3积极争取林业建设项目
提高林业经营能力项目是增加社会投资的载体,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基础,是提升林业功能与发展的支撑。没有项目建设就没有林业的发展,要确保林业经济出成效,关键要看如何抓林业项目建设。抓林业项目建设,要学会经营林业,跳出思维定势发展林业,用市场经济观念和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林业,通过申报项目,争取资金;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发展林业。
4培育龙头企业
不断延伸林业产业链在林业产业链延伸的同时,着重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县域资源的可利用情况。以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林浆、林化、林板、林副产品作为突破口,按照“节能环保”和资源、资产、资金相对集中统一的原则,引进、培育、壮大林业特色企业。
四结语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法律宣传
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制意识。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向全社会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知识,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20年依托法律宣传周活动开展期间,我局在全民健身广场设立宣传点,发放各类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资料100余份,同时我局也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日常管理向广大种植户、养殖户、经营单位上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发放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单50余份,通过这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觉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明显增多,形成了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已的这样一个共识。
(二)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办证及管理
2020年我区新增1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单位,主要经营利用中华大蟾蜍,我局通过实地勘察后符合办证条件,已经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我们对已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没有放松监督管理。而是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规范管理。对已经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区西北雪地松鼠松鼠养殖厂进行了执法检查,指导养殖单位依法规范养殖,注意饲养和饲料引进过程中的检验、预防和消毒工作,确保养殖人员和野生动物安全。
(三)野生动物肇事财产损失补偿
2020年我区共受理野生动物(狼)袭击村民羊群事件2起,造成武川乡2户村民11只羊死亡。根据市场调查评估情况,财产损失达11040元,该2户村民提出了财产补偿申请。根据《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第八条第四款之规定:“申请财产损失补偿的,应当申请财产损失认定。财产损失认定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经与区民政局共同确定,财产损失补偿按每只羊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认定,根据第十一条第七款之规定:“野生动物伤害家畜的,对伤害家畜的补偿金额最高按此家畜当地市场价格的20%给予补偿;对死亡家畜的补偿金额按此家畜当地市场价格的80%给予补偿。”最终确定应该给予该2户村民财产损失补偿金额为11040元。市林业局已进行了审核批复。完成2018年野生动物(狼)造成武川乡4户村民羊只死亡补偿款支付工作,补偿资金31440元,在省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野生动物(狼)造成群众财产损失工作均能顺利进行。
(四)其他方面工作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违法经营活动,随着人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养殖经营活动逐步规范,为了震慑少数违法经营利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发生,我们在人员少、执法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下,采取综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检查违法、违规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活动,今年共进行了各类执法检查2次,一是对批准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检查有无违法养殖、经营行为;二是对农贸市场、热闹集市、餐饮场所(农家乐)、各大药店、公路交通干线等地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检查有无偷捕盗猎、非法经营、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三是检查市区内、乡镇街道的各类广告、招牌,有无非法设立野生动物产品的广告、招牌。从综合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区市民总体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较高,自觉性较强,没有发现各类违法猎铺、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没有野外常备交通工具,缺少疫源疫情的监测、防控技术培训。
三、2021年工作要点
1.继续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的意识。
一、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背景
(一)必要性:森林公园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态旅游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的高低,从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是及其必要的,是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盈利性:随着森林公园游的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也日益增加。各林业部门不断统一思想认识,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加速发展全国森林旅游,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稳步增长。
二、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工作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影响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突出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森林公园的了解及其总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充分挖掘并发挥森林公园资源的价值
长期以来,旅游资源开发者及旅游经营者起先仅重视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后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又开始注重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却忽视了森林公园自身具备的可供人们游览、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研究等活动的价值。这样浪费了森林公园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森林公园给旅游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可能性。
(二)保护与开发难以兼顾
开发的同时必然会给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带来破坏。森林旅游是我国一种新兴的旅游消遣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对森林公园的旅游需求更加迫切。许多投资商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旅游法律法规,没有按规划布局,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热衷于一些回报率高的项目。对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给这些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三)建设与管理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直以来,在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方面都存在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未能纳入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不能得到国家和地方的专项投入,缺乏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有力扶植和引导。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森林公园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全国范围内的森林公园中,至今仍有许多因缺少建设资金而未能启动。在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会导致其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或便而不畅等问题,资金的短缺还影响着宣传促销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四)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
近些年来,森林公园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管理型及对相关旅游知识有相当程度了解的专业人才一直是其致命的软肋。由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都具有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工作起来十分辛苦,许多旅游相关专业的人都不愿从事这些让人又累有苦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又去选择其他相对来说较为舒适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流失。没有一个专业的领导队伍,很难促进森林公园的整体发展,更不能曾强其综合竞争力。
(五)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自然景观是国家珍贵的自然保护遗产,应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力度,应该用法律的手段限制对这些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及破坏。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的行为,高举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武器。
(六)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
一些森林公园只注重靠森林景观来招徕游客,旅游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缺乏品牌意识,对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和森林旅游的内涵特点认识不到位,在规划和发展中标准不高,技术水平较差,不注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缺少游客参与性设施,缺乏主题精品。
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对策
鉴于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该用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难题。具体的问题对策如下:
(一)应对没有充分挖掘并发挥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的问题
首先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资源开发,还要遵循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包括重点原则、可行原则、生态原则、市场原则、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殖性原则等。尽量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全面的发挥。
(二)解决保护与开发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1.做好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
在对旅游景区及资源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完善对景区的规划,在开发的同时注重资源的保护。
2.加强立法
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加强限制和监督,同时对景区资源的开发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保护资源少收破坏。
3.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上
首先应加强融资方式多元化,“广辟筹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国家投资、社会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筹集办法,解决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资金不足这一“瓶颈”问题。其次加强投资的多元化,政府应该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将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对于森林公园开发不能单靠政府投资,应由政府一元化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元化的投入。广集资金,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的社会化进程。
4.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上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解决。从政府方面来说,加强人才规划和信息引导,根据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化、经常化的旅游人才信息预测和机制,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实现更好的对接。从企业方面来说,要改变森林公园人才缺乏的现状,实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综合效益,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对在职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吸引旅游人才,促进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5.在法制建设滞后这一问题上
应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机制,国家需出台相应的保护条例及其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制体系,以此来保护林区的自然资源及自然景观。在森林公园的规划管理中,必须参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破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条例》、《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相关条例,做到有法必依。
6.解决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的问题
一、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一是单位自查。各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和局属事业单位落实了专门的人员,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各自辖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着手进行自查。二是公安干警排查。按照县林业局的统一安排,森林公安局全员出动,从22日开始,分组分片区对各乡镇和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同时就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隐患整改未落实的,采取现场填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办法,明确专人、落实专责督促整改。三是落实责任。按照“谁自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和“谁检查隐患、谁督促整改”的原则,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头,凡发生森林火灾或出现涉林安全事故,首先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
二、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
针对集中排查发现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县林业局坚持以宣传发动为前提,以落实责任为重点,以消除隐患为目的,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存一处盲区,实行拉网式排查、搜索式整改,“边排查、边整改”,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采取“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专人、明确要求”的办法,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一)完善措施,强化宣传,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继续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林区、进校园、进场镇、进院户等“五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林区干部职工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二是书写和悬挂宣传标语,并督促护林员规范填写《巡山日志》;三是在林区入口树立永久性的防火警示牌,在紧、急、险、阻的林区路段设置醒目的标识、标牌。
(二)落实责任,加强整改,全力消除林区的森林防火和安全隐患。一是由森林公安局负责,对各场站和局属事业单位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再排查,并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专门的领导和人员对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整改。二是由林业局主要领导挂帅,包片领导带队分组分片区对各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健全制度,严格问责,全力确保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林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协调配合机制、隐患排查督办机制及例会制度、监督员制度、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等,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深入检查,工作开展有序
(一)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制订执行情况,以及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检查森林防火。一是检查管护员、巡山护林员是否上岗到位,扑火队员是否保持待命状态,确实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检点林区,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路口等分片分段落实管护人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责任等情况。三是检查对痴、呆、傻人员、边远吊角户是否落实了专人看管,做到定员、定位、死守硬看。四是检查必需的生产用火是否报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审批,是否落实了全程监督其用火。五是检查林区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其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章制度,严管施工人员,杜绝施工过程中引发森林火情。
(四)检查安全基础工作及宣传教育培训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安全宣传、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三、坚持强化措施,任务落实有效
(一)狠抓全民安全意识教育。一是统一部署。各站、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二是加强警示教育。一方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明电[]35号)要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巴府办发[2011]7号)文件精神,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林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职尽责,扎扎实实抓好。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收看以“安全、生命、责任”为题的四川省典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认真吸取教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全民自我保护和识灾防灾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抓好森林防火。按照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抓紧抓好。一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开展森林防火。二是以站为单位、区分层次、分类办班、集中培训《森林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深入学校为突破口,开展森林防火讲座,提高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深入重点林区村、组开展座谈,召开评议会,畅谈森林防火,在林区形成人人防火的森林防火氛围。
四、坚持在岗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一)严格执行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灾归口上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关键词:气候变化;黑龙江省;林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F30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028-02
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06―2005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6―0.92℃(IPCC ,2007)。森林也受到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已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尤其是高纬度的寒温带森林)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生产力。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会增加森林灾害(火灾、病虫害等)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从而危及森林的安全[1]。
一、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一)地理条件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北部,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 是全国重点林业基地之一;气候变率大,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
(二)森林资源情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林区之一,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黑龙江省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从北到南热量的差异,形成了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依次分布为:寒温带针叶林在大兴安岭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而在小兴安岭以云冷杉为主;温带针阔混交林在大兴安岭上由蒙古栎和兴安落叶松组成,在小兴安岭则形成了云冷杉阔叶红松林。
黑龙江省有大森林之美称,全省林业经营面积3 127 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 389 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 895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 6 % ,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 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 余种。
二、黑龙江省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黑龙江省处在由暖温带向寒温带、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 具有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大陆性气候特征突出、气候时空差异显著等特点。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气候的显著变暖,全球气温升高0.3~0.6℃。中国的气温在近百年来上升了0.4~0.5℃,20世纪80年代后期则出现显著增暖。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局整编的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 经过计算得出:45年来,黑龙江省平均升温0.88℃。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强烈的增温趋势,正距平年份几乎占该期的全部,见图1。
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受气候变化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黑龙江省森林的分布与组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已观测到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61至2003年间因气温升高造成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的云杉、冷杉和红杉等树种的可能分布范围和最适分布范围均发生了北移。
(二)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受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倍增的影响,未来森林生产力将有所增加。未来仅温度增加就将使得我国东北主要针叶树种生物量下降,阔叶树生物量增加;若温度和降水同时增加,则有利于东北地区森林总生物量的增加,东北地区森林NPP和NE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更为敏感。
(三)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干旱天气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森林可燃物积累多,防火期明显延长,早春火和夏季森林火灾多发,林火发生地理分布区扩大,加剧了森林火灾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2000年以来,东北林区夏季火严重,森林火险期明显延长,夏季火对森林造成的危害更大。大兴安岭是我国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反应最剧烈的地区。
(四)气候变化对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使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区向北扩大。黑龙江省是我国林业大省,同时也是森林病虫害的重灾区。森林病虫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超过其他森林灾害。根据林业部门统计,近年来,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的年发生面积始终在400万亩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7亿元。加之全球变暖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 。
四、黑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一)制定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法规
应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起草《自然保护区法》,制定湿地保护条例等。特别是在有关法津法规中增加和强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条款,为提高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林业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好依靠森林或生活在森林附近地区的人们的利益关系,通过经济手段保护和促进地方林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森林在吸收CO2,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林业正处于新的增长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从增加森林数量,还是提高森林质量上,都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要继续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和资源总量,以增加林业碳汇。同时,要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对现有林的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增加林业碳汇。
(三)加强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可持续经营
加强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稳定性都优于纯林,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应大力发展混交林。
2.积极推进良种选育对策。遗传多样性相关理论表明,遗传上具有较好缓冲性能的林木种群,能够较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3.加强森林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间伐和轮伐期经营对策。
4.进一步加强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
(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确保稳定高效地发挥公益林生态效益。加强林地征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控制火灾影响范围。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和管理。
(五)加强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基础能力建设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科学研究,紧跟国际研究发展前沿,系统、全面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机理、机制。结合森林的地理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类型特点,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规划和建设,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位观测;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定位观测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加强林业基础能力建设,指导各级林业发展。加强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技术选择、成本效益与适应效果评价等研究,不断提高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五、结论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成为当前全世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如何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首先,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这对今后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应加强林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再次,应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发展低碳经济,使林业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最后,要加强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等.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J].林业科学,2007,43(11):138-145.
[2] 葛全胜.中国气候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文铎.吉良的热量指数及其在中国植被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1985,(3):35-39.
生态农业建设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县曾一度大面积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为追求农业生产高产出、高效益,又投入了大量的化学肥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高效农业的生产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由此带来的农业污染问题也已日益加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防止农业污染,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已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是通过农业生物的利用加工和改造自然资源,使其转变为有机物,进行动植物生产,从而满足人类对能量、营养以及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产业。所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建立新的农业生产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县是“老、少、边、穷”的山区县,与发达市县相比,我县专业化程度不高,交通、农源和通讯等方面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如果不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就会失去后劲和依托,农业就不可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环境质量也就得不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统一体,也是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多种人为行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概括。我县是国家级100个生态示范县之一,又是创建省级生态县的一个试点县。因此,我们一定要从长远、高度和全局战略来认识生态与经济发展这个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工作。
2景宁县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我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林业大县之一。全县现有土地面积19.4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6.15万hm2,耕地0.68万hm2。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全县已有1000hm2山区梯田、边远山垄田实行了退耕还林。通过狠抓生态林业建设、湿地保护和小河流域治理等工程的实施,全县已有生态公益林8.7万hm2,到目前为止,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7.9%。全县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31个、县级生态村77个、省市县绿色学校26座、企业7个、绿色家庭120户。与1995年相比,境内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其它县市相比,生态环境还很脆弱,形势仍不能乐观。县境内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小河小溪中,造成水质受污染;城镇污气排放,造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TSP等污染物浓度上升,城区噪声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袋料香菇的迅速发展,境内阔叶林面积也在急速下降。因此,生态环保形势仍很严峻,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仍相当艰巨。
3加快生态农业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生态示范县建设是一个大的载体,它涵盖了全县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是一个长期性的庞大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措施,认真抓,一抓到底,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来。
3.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强化生态管理生态农业建设是创建省级生态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地宣传,以利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加领导干部的综合决策能力。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决制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资源的不良行为。另外,要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有关条例,充分利用“水法”、“森林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列入依法治理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以便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2制定生态发展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创建省级生态县建设对有效保护我县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资源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我县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资源多样化的实际,我们既要重视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又要重视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重点抓、长期抓。同时,要依靠生态工程、技术信息等科技成果,努力提高生态建设科技含量。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因此,县里必须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创建。这样才能使生态建设效率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县生态环保工作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市林业建设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如何继承过去,如何应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上完成我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我市林业建设新的跨越,我们必须面对并认识思考。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塑造亮点,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过去的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得到持续增长,森林资源质量得到逐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总结近几年的林业工作,我想这样表达,不一定准确,就是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合力,走出了一条路子,呈现出了五大亮点,积累了四条基本经验。
一种合力:
就是在创新机制上动脑筋,在增加效益上做文章,在强化管护上想办法,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上下通心协力,齐抓共建,大搞生态建设的合力。
这一强大合力得益于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暨森林消防支队成立大会、全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市城乡绿化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大型而重要的林业会议,得益于各级领导对林业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的关注,从而保持了林业工作的强力推动。
一条路子:
就是我市林业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以实施生态建设为主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把林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五大亮点:
亮点一: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方面,以工程造林为带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营造林任务。近五年来(不包括20__年),全市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工程造林25.2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3.42万亩,开展并完成防沙治沙工程造林1.2万亩,完成沿线村庄绿化4500亩,营造农田林网6750亩。如果从人工造林完成的面积上讲,同以往相比,毫无疑问这五年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农村道路绿化取得突破。特别是20__年农村道路绿化,完成了高标准绿化(含“四门”及乡镇2公里)454.7公里,市财政共拨付奖励补助资金343.4万元。无论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是社会各界的影响广度,在我市造林绿化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二:林业产业和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全市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培育各类林业产业基地。近五年来累计营造湿地松、杨树等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12.5万亩,营造优质油茶林4.6万亩,营建林果、林药基地4.9万亩;新增苗木花卉生产基地近4万亩。通过走“以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加快了森林绿色食品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木竹制品交易产业和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我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1.3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了6倍多。
亮点三: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公益林保护条例》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51.3万亩,争取到省级地方公益林项目20万亩,今年又新增了1万亩,启动了市级地方公益林保护项目;严格执行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救护各类国家、省级保护野生动物2300余只;通过实施《__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我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损失率连续控制在0.5‰以下;进一步加强了对有害生物的除治工作,有效防止了有害生物对我市森林资源的侵害,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续控制在0.5‰以下,防治率和灾害测报率分别提高到65%和70%以上。同时,__*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有力推进,全市还新增了二个省级森林公园----__县香炉峰省级森林公园和__县__沙漠生态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240万余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5%,远远超过全省6%的比例。
亮点四:林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森林消防队,成立了__市森林消防支队,建立森林消防中队14个400余人;森林消防突击队和义务扑火队177支1.2万余人;建有市森林公安局、(县、区)分局6个,林业工作站20个(__、__还按照省、市要求理顺了工作站的管理关系),木材检查管理站和基层站11个,林业科技推广站7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7个,森林病虫害测报点91个;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乡镇建立野保机构3个,基本形成了全市性林业工作体系和网络,为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亮点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__年5月份启动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
、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覆盖我市4县5区64个乡镇、699个行政村、3669个村小组、19.32万农户、98.37万农村人口,涉及林地总面积183.73万亩,其中国有林地23.34万亩,集体所有林地160.39万亩。到目前为止,我市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为我市下一步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条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职责分明,保证了政策措施落实有力。为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市、县(区)、乡镇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和推行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技术承包责任制、工程建设管理合同制、种苗供应责任制、林木管护责任制、检查验收责任制和督查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实行了领导干部挂点包片、技术干部包乡、包村、包工程的工作机制,落实了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和质量责任,确保了林业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几年来,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分块突破”的治理要求,坚持把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荒山造林以及绿色通道建设、城乡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牢牢把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全局性,做到早谋划、早动手,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以林养农,以农促林,长短结合,加快了名、特、优、新经济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
三是坚持结构调整,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我们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近几年来切实加大了对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拓宽林业发展空间,大力栽植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实施林业复合经营,基本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绿起来”与“富起来”、“被子”与“票子”的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以项目建设支撑林业产业规模开发,在规模开发中调整结构,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有效增长,以经济有效增长率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
四是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全市各地始终坚持科教兴林的方针,发挥“政策引动、部门推动、市场带动”的联动机制,加强了林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与林业建设相结合,增加了造林育林的科技含量。1、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领导对林业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增强。尤其是4.20-21日温总理视察江西林改工作后,省委__*书记专门听取了省林业厅汇报,并与林业厅*厅长一同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我省林改工作,多次对林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__*省长上任不久就专门听取林业工作汇报,并亲自来到省厅调研林业工作。4月1日,书记、省长参加了全省集体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并对全省林业工作及其配套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__*书记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于推进包括植树造林在内的“六大工程”,把村旁绿化列入了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建设内容,对我们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省林业厅表示将全力支持南昌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新一届市、县区领导对林业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按照今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__省森林条例》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这为强力推进林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市财政对林业建设逐年的投入有了明显增加。这几年市财政对林业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倾斜,特别是在实施耐水湿项目、地方公益林保护、南矶山保护区建设、森林防火、乡村道路绿化、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加大的资金投入。三是林业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明显增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__”的目标,这些战略和目标都赋予了林业建设新的含义和更高的定位。为提高全市对林业的认识参与程度,市委市政府目前已连续两年正月初八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于参加义务植树,将植树造林列入了全市机关干部新春佳节后的头件大事。四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高。回归自然、保护森林、呵护生态等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林业具有维系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这已逐步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赞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激情也空前高涨。
2、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发展基本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按照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园林__”和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森林资源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实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林业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3、“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工作主要目标
(1)在造林速度上体现一个“快”字,以加快发展为主线,继续保持营造林的高速度、快增长。
计划实施营造林面积4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7.5万亩,义务植树3980万株,绿色通道建设2397公里。确保20__年实现森林覆盖率比“十五”期末增长4.05%,达到20.1%。
(2)在森林经营上突出一个“质”字,以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为重点,全面提高森林质量。
计划实施中幼林抚育30万亩,低产林改造30万亩,加强对商品林的经营指导,林分每亩均生长量提高到0.4立方米以上,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资源保障。
(3)在商品林基地建设上坚持一个“强”字,大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和商品林基地,壮大林业产业。
全市新建工业原料林基地12万亩,名特优新果木经济林基地6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6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全面推进林产品加工业、苗木花卉业、野生动植物驯养(化)繁殖业和森林旅游等“四大产业”发展和工业原料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名特优新果木经济林基地、油茶丰
产林基地和野生动植物驯养(化)繁育保护基地等“六大基地”建设。(4)在森林资源保护上落实一个“严”字,以林地和公益林保护为重点,做到“管”、“防”并举。
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地保护工作,加强林地监督管理;在逐步增加对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基础上,把生态公益林管严、管好;进一步加强木材市场监管,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积极做好萧氏松茎象、松材线虫病、北美一枝黄花等监测防范工作;以__*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加强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5)在管理体系建设上注重一个“实”字,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着力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抓好我市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要素市场)建设,为林改后林地林权的规范化管理和森林资源流转搭建一个高效服务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重点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六大体系”,即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完备的林业政策法规体系、开放的林业投融资体系、高效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布局和结构合理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强有力的林业保障体系。
在依法治林工作中,各地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使林业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我市林业建设的新跨越。
过去的几年可以讲,是我市林业建设史上任务最重、发展速度最快、保护力度最强、资金投入最多的几年。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__林业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林业生产力仍处于相当低下的层次,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不高;城乡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林业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滞后;林业基础建设薄弱,支撑林业快速发展的行业活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经营方式仍然简单粗放;一些地方对贯彻林业工作部署落实不力,“等、靠、要”的思想比较重,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好现象等,对此,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来加以克服和解决。
4、打造林业工作品牌,努力争取更大作为。
要实现我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艰辛与希望并存。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要实现__林业发展的新跨越,如果穿新鞋走老路行不通,刻舟求剑、固步自封则更不行,我们一定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一定要有有的放矢、紧跟形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一定要有敢为人先、敢与争先的品牌理念和特色意识,多出精品、多出亮点。“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除了要在森林防火、苗木花卉产业、湿地保护和农村道路绿化等方面继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外,还要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争取有更大作为。
一是在发挥生态建设主体作用上要有更大作为。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我市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加快林业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和生态园林__的主导作用,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全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使我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更大改善,为人与自然和谐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更大作为。
林业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将日益扩大,林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我们要有“没有产业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危机感,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林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打造出我市林业的新亮点,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拓展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要通过加强乡镇、村组和道路的绿化美化,充分发挥林业在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在有效巩固造林成果上要有更大作为。
我市今后大规模在山上人工造林不现实,但保护好、巩固好往年的造林成果,是我市林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再走边造林、边破坏,重造轻管的老路,那么林业效益的发挥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切实做到不但要造好林、而且要护好林,使“幼林”变“成林”,让“成林”出效益。要在不违背国家大的政策的前提下,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合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有利于整体林业发展的机制活、效益好,群众愿意、政府满意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就拿近几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来说,别开粮款兑现和政策执行情况不说,各县(区)在工程建设上差异很大,有些地方采取了措施,做了工作,而有些地方这方面的工作经不住时间考验。只是泛泛的造林,不注重对中幼林管护,林地内杂草纵生,致使林地保存率低下,经不起检查。随着国家造管并重,加大保护投入的工作和导向的变化,我们必须尽快把这一课补齐补好。否则将在今后陷入被动。现在可以讲,我们在造林上有成功经验,但在管护上还缺乏好的点子、好的谋略、好的措施,从总体上来看造林后的管护形象不佳。
四是在平原林业建设上要有更大作为。
平原林业我们也叫了很多年,但目前抓出的成效其实并不尽如人意。我市有岗地平原面积约636万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7.2%,除少量片林外,有四旁树1478.87万株、活立木蓄积54.3万方,按亩110株推算仅占森林覆盖率1.21个百分点,单株立木平均0.0367方。__*市有国土面积1688.7万亩,除丘陵山地9.4%外有岗地平原面积约1530万亩,占90.4%,全市除片林外有四旁树1.5亿株,活立木蓄积950万方,按亩110株推算占森林覆盖率8.08个百分点,是我市的6.67倍;单株立木平均0.0633方,是我市的1.726倍。相比之下,我市的平原林业差距明显,换句话说,我们平原林业可谓是大有作为,发展空间相当的大。按徐州平原林业建设水准,在现有基础上可直接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3.89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平原林业,不仅是实现__*林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变思路,见锋插绿。荒滩荒地、农田埂地、村旁闲地等宜林地要全部绿化。并根据各造林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杨树、江南桤木、湿地松和赤桉等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树种,合理营林模式,定向培育出各工业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二要给政策,规划扶持。将平原林业造林绿化纳入到年度造林规划重点,列入血防林、新农村绿化等项目予以资金扶助。明年想在__、__*两个垦殖场进行平原林业试点。三要活机制,激发活力。全市要按照“明确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收益权”的思路,创新林木产权机制,将林木所有权落实到群众;创新土地资源有偿流转机制,鼓励通过拍卖买断、协议承包、合同租赁等方式出售闲散荒地使用权,实现宜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盘活宜林地资源;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机制,调动千家万户的造林积极性。四要强服务,跟踪指导。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上户,对平原林业培育进行信息、技术和政策服务指导,确保建设质量和成效。
五是在抓好林业项目建设上要有更大作为。
林业项目是聚集生产要素、增强发展后劲、形成新型生产能力的平台,是林业发展的载体。在目前我市财力和农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的着力点还是要依靠项目来支撑;而且解决林业内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要靠项目来保证。各县区要立足长远,积极争取林业项目,想方设法抓好林业项目建设。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好项目就是促进发展”,“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思想,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握林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和方向,积极探索抓项目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政策潜力,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真正用政策指导我们的项目建设。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争取林业建设的投资领域不仅仅是退耕
还林、长防林、公益林补偿等几项,平原绿化工程(包括农村道路绿化)、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森林公园建设、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__植物园建设等林业项目同样值得我们去做工作、去争取。我们要不等不靠,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信息,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和资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林业局在人手紧的情况下,派出局班子成员__*同志到国家林业局去学习锻炼,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加强与国家林业局的勾通与联系,多争取一些国家林业项目。除了林业这一条主渠道外,还要有跳出林业行业抓林业的思想,只要有利于我市林业的发展空间,水保、扶贫、世行等方面都可以争取项目,手可以伸长一点,面可以拓宽一点,千方百计将林业事业做活、做大、做强。六是在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要有更大作为。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我们要在继续完成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扫尾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省、市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的部署与要求,深化六项改革:一是抓好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改革,通过成立林权交易中心,初步形成合理规范的森林资源流转市场,有效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有序流转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林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二是抓好林业投融资改革,在资金投入的原则、方向、结构和方式上开展相应调整。在投资上,生态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以社会为主;在融资上,加强与财政、农信社的联合,探索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组建林业担保公司,开展林权证抵押、林地储备制度的试点工作。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制定林业小额贴息、抵押贷款等操作办法,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重点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问题,为我市林改后的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三是抓好林业经营方式改革,根据林改后经营单位变小的实际,合理引导以亲情、友情、资金、技术为纽带,组建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主体,提高林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并在资金、贷款、采伐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鼓励市内林业原料企业通过租赁、合作、联办、委托等多种形式,与林农合作建工业原料林基地,实行林企一体化经营。四是抓好资源保护体系改革,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创新森林资源保护“三防”机制,引导农民自愿成立民间护林防盗、防火和防病虫害的组织,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生态公益林以政府为主、商品林以业主为主的群防群治的森林“三防”体系。五是抓好林业科技支撑改革,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生产技术培训,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人员结对子帮扶活动。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六是抓好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落实商品林的林木采伐自,确保广大林农能够公平、公正拿到采伐指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保护、服务、科技、管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体系,强化支撑,保证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立足实际,攻克难点,全力抓好20__年各项林业工作。
20__年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第一年,对完成我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步伐,全力推进20__年林业各项工作。
(一)上半年,我市各项林业工作进展顺利。
通过大家的努力,今年上半年我市林业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有些工作完成得还非常出色:全市去冬今春完成人工造林18.12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计划任务;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市、县、乡三级党政干部与群众共同参与的植树活动和一年一度的省市领导义务植树活动都举办得非常成功,反响非常好;全市农村道路绿化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传佳绩,共完成农村道路绿化702公里(其中,高标准道路绿化316公里);4月份全国血防林工程建设现场工作会在__召开,因为参观现场和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得到了一致好评;苗木花卉产业继续壮大,在能源树种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__省花木交易大市场筹建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扎实、成效突出;全市“绿色旋风二号”行动初战告捷,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__*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公益林和采伐限额等各项迎检工作忙而不乱;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知难而进,无论是在进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新的起色,等等。当然,还有些工作不尽人意,有的工作还有些欠帐,如,各县区营造林质量参差不齐,森林资源保护还存在薄弱环节,林改工作进展不平衡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希望大家在抓下半年工作时注意一并落实到位。
(二)下半年,要以全市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力争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贯彻一个文件。
就是要落实好即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通过落实文件中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进一步巩固我市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解决制约我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于生态公益林逐步建立市、县(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问题,将林业专业“三防”体系建设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问题,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成立市、县(区)两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问题,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妥善解决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等。
二要紧抓一条主线。
就是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这是下半年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好、落实好省、市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当前特别要在提高以下“三项指标”上下功夫:一要提高分山到户率。以村组为单位,以户均山林面积在5亩以上分股不分山为重点,充分了解群众对分股不分山这一林改形的真实意愿,凡群众强烈要求分山到户的,必须尽快实行分户经营,对原属集体的山林没有分山到户的情况,都要核实其是否有合理原因。二要提高纠纷调处率。当前要以排查跨设区市和跨县(区)之间山林纠纷为重点,切实加大调处力度,确保7月底前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96%以上。三要提高确权发证率。坚持户均山林面积在10亩以上的争取一户一证,户均5亩以上的联户构图联户发证的,要尽量分户发证;同时,认真核实、校对图、表、机、地、证是否相符,把已打印好的林权证及时发放到村组和老百姓手中。
三要做好三项工作。
1、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贯彻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方针,体现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纠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厅将对全省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排在前3名的设区市林业局予以表彰,对排在最后一位的设区市林业局予以通报批评。按照省林业厅的部署,局党委已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综合组、评议组、宣传组等三个工作组。各县(区)林业局也要及时成立相应机构。同时,认真制定本单位的具体
实施方案,做到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责任、要求“六个明确”,并要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真正把这次民主评议工作的各项任务及相应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岗位和人员,并考核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的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注和反映的问题入手,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确保我市林业系统在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取得良好成绩。2、抓好中幼林抚育工作。近几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和长防林等大面积的中幼林和今年18万余亩的新造林都需要抚育管护,任务十分繁重,各县区要切实采取一些过硬的措施来落实管护责任,这是巩固历年来造林成果,提高我市“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的关键所在,再也不能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老路了。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