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内部审计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审计特征

第1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一、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通过独立测评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控制流程,以此判断其是不是与国家规定标准相符合、是不是与公认方针与程序相一致、是不是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内部审计特征有以下几点:由于内部审计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内部领导,因此内向性很明显;其次独立性突出,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独立的审查,并给予评价;另外还有广泛性,可以审计企业每个部门的经济运转情况,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范围很广;及时性是重要的一点,能够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的风险;内部审计在审计流程等方面采取了简易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比内部审计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是指通过内部控制,保障企业资产、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性,确保企业的政策、方针有效实施和经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生产效益有所增加,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常性、关联性、全面性、潜在性是内部控制的四大特征,合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其遵循的七大原则。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既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的是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同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内部控制范围更广、内容更全面。相关专家和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特别多,但还是以审计部门的规模大小、审计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为主。

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

(一)审计机构规模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企业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的高低。规模越大,代表了企业越重视内部审计,从而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和配合,另外也使审计人员处于竞争之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审计部门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利于企业职能部门潜能的充分发挥。除了这些,审计规模的大小也在能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好坏。规模越大,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缺陷越有利,越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内部审计规模越大,就可以有效优化内部控制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审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审计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从事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审计人员面对同一份审计工作,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恰当的措施,使企业避免更大的损失。反之,缺少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得不到好的效果。充足的经验在保证审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专业水平要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金融、财务等知识越广泛、越扎实,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全方位的开展。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取得审计职称,职称一方面体现的是国家对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能力的很好体现,获取职称的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比普通审计人员要高。另外,学历也是审计人员素质的体现。学历问也会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学历越高,专业水平会越高,综合能力也就越强,并且知识储备更系统、更丰富,更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总之,审计人员的素质为审计工作提供助力,素质越高,不仅利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得到优化或提升,还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对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因此,作为企业必须重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三)企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集团公司、综合型公司的推进,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在内部审计工作应采用“审时度势”、 “化压为动”、 “以挑战为机遇”发展模式,使其形成“高精度”内部审计,从而满足企业?营决策、经营管理、经营作业等环节需求。

第2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逮捕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重要对策和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同时它又总是同人身自由、人权保障等联系在一起。逮捕权由提请、批准、执行三种权能构成。本文中“捕”专指批准权。

本文中“诉”专指刑事公诉权,它是国家主动对犯罪进行追诉的一种刑罚请求权。

捕与诉皆是国家权力,两种权力能否合一,是否可以确立捕诉合一工作体制?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对立观点:

主张捕诉合一观点认为,捕诉合一体制是指现行法律框架内,由检察机关内部同一职能部门依法承担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并履行法律监督的办案工作机制。其实质就是检察机关内部职权的重新组合。

主张捕诉分立的观点认为,捕与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司法行为,属于两种不同的诉讼职能。如果将捕诉合一,其实质在于模糊程序界限,弱化监督制约机制。

除了上述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外,还有一种折中观点:无论从目前执法现状还是检察机关内部情况看,“捕诉合一”还缺乏理论支撑和外部环境的支持,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检察改革方向仍有进一步研究论证的价值,实践中可以做有限探索。

二、两种对立观点背后的刑事法治理念

两种观点,从表象上看,是对捕诉两种权能如何配置上产生不同意见,仅仅是方法方式或技术层面上的分歧。实质上,在捕诉两种权能是否合一不同观点的背后隐藏十分深刻的刑事法治理念。

(一)从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角度分析,实质上反映了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两个模式的对立。

犯罪控制模式主张刑事诉讼程序的最重要机能就是抑制犯罪,即为了维护公共秩序,犯罪行为必须被置于严格的统制之下。基于这种立场,这一模式最关心的就是程序的效率,为了达到快速有效的追诉,使捕成为诉的一种服务工具,那么,捕诉合一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正当程序模式则是以个人优先的观念及为了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犯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观念为基础的。这种模式主张对追诉权进行限制,设立各种障碍制约追诉权力,以实现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因而,在这种模式的支配下,反对批捕权成为公诉权的服务工具或手段,主张捕诉分立,使捕与诉两权之间互相制约。

(二)从侦查程序构造的理论角度分析,实质反映了行政治罪式侦查观和诉讼式侦查观的冲突。

行政治罪式侦查观认为侦查追诉活动是单向活动,侦查追诉机关具有高度集中行政权力和超职权主义倾向,被追诉对象诉讼地位十分弱化。追诉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实施不利于被追诉方的强制措施。在这种侦查理论中,捕成为追诉机关手段,成为追诉的一种服务工具,捕与诉合一便成为十分合理的选择了。

诉讼式侦查观认为,刑事诉讼活动一开始便具有诉讼特质,一旦进人刑事诉讼程序,便存在控、辩双方对抗,并需要中立方居中予以调节。这种三角结构式的诉讼特质不仅在审判程序中得到体现,而且在审前程序中也应得到体现。捕与诉是两种性质相斥的权力(利),两者只能分立行使,才能符合诉讼式侦查观。

三、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实行捕诉合一体制是刑事法治的倒退

在现行检察体制内,捕诉合一不仅违背刑事诉讼原理,使我国刑事法治走回头路,而且还可能直接危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

(一)捕诉合一体制直接否定了逮摘程序的独立价值。

捕诉合一,不仅把把握逮捕条件的权力分配给了追诉方,而且也使追诉方完全占据了逮捕程序的权力,使逮捕程序服从于逮捕条件,逮捕程序的独立价值受到损害。

(二)捕诉合一,导致逮捕权滥用或不正确使用。

捕诉合一体制不仅不利于逮捕条件的把握,而且还可能导致逮捕权的滥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一是该捕不捕,二是滥用逮捕权,三是导致羁押期限的延长。

(三)捕诉合一体制使检察官客观义务原则受到损害。

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因为检察机关首先是法律监督机关,相对中立,信守客观义务原则,因而由检察机关行使逮捕权,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也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但是要坚持检察机关内部捕与诉两种职能绝对分离。否则,捕诉合一,其结果只能使检察机关客观义务原则受到质疑,进而导致法律监督职能的弱化。

(四)捕诉合一不符合司法制度精密化和检察职能精细化。

随着法律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技术水平的发展,司法制度呈精密趋势,相应的,各司法职能也呈现精细化倾向,各司法机关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职能之间不应相互混同,更不可相互取代。

四、中国特色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几点设想

我们应该承认我国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或无视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之一,以法律监督地位参与审前羁押司法审查活动的客观存在。当然,我国不可能象西方国家一样,逮捕权从检察机关分离出来,由中立司法机构行使。我国要建立和改造中国特色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和控制制度。我们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一定非要套用什么法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中,当前所要做的是,确立检察机关逮捕权的权威,使检察批捕权成为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和控制的重心。具体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逮捕权的司法化特征,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审前羁钾司法审查权。

在我国,与其说逮捕权是一种司法权,倒不如说是一种行政权。我们应把逮捕权变成为审前羁押司法审查与控制的重要权能,增强司法性:

一要强调逮捕职能保持中立,克服长期以来“重配合”惯性思维方式,使逮捕权中本应具备的中立性、消极性、终极性等司法属性逐渐得以凸现,防止逮捕权成为主动性、扩张性的权力。

二要使审查逮捕工作引入诉讼机制。

(二)确立侦查监督集中化机制,使侦查监督成为检察监督的重心。

检察机关监督工作要以侦查监督为重心,以侦查监督为突破口,把现有分散到有关工作部门涉及到侦查监督的职能全部集中到侦查监督部门上,使之围绕逮捕权行使成为审前程序司法审查与控制的主要工作部门。具体的设想是:

一、放弃公诉部门侦查监督的角色,成为纯粹控诉部门,使追诉阶段的一切侦查监督职能由侦查监督工作部门行使。

二、划并监所检察对羁押期限及状况的监督职能归侦查监督部门。

(三)以完善立法为先导,制定相应配套规定,强化审前羁押救济程序。

要坚持以完善立法为先导,以制定配套规定为补充的原则,设置必要的救济程序。

1.完善立法方面

①立法应突出逮捕制度在刑诉法中的地位;②对有关审前羁押的法律规定要予以修改;③要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也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内。

2.制定相应统一配套规定方面

要克服目前公安司法机关各自制定配套规定,互相之间出现不协调甚至冲突的矛盾,以保障配套规定与法律相协调,各项配套规定之间相协调。

3.强化救济程序方面

第3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拓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定义做过多次修改,之后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最开始的财务审计、经营审计一直发展到管理审计,再到现阶段的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容,并不断推进审计职能由监督评价向确认和咨询服务转变。

关键词: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定义发展;内部审计职能转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部审计的定义随内部审计实践而发展。IIA依次进行先后进行了7个版本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定义的修订和发展,既记录了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也反应出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过程。针对70多年以来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分析,有利于对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路径的预测,使内部审计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发挥内部审计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IIA内部审计定义的7次变化,来研究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特征,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拓展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

(一)财务审计阶段

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通过定义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审查财务会计和其它经营活动,既处理财务会计相关的问题,也要处理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实践问题。

(二)经营审计阶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渐渐从财务审计过渡到经营审计阶段,1957年IIA将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内部审计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其它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这一次定义的拓展极大的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

(三)管理审计阶段

1971年的内部审计定义侧重于内部审计是以审查经营活动为基础的独立评价活动,同时为管理提供服务,是一种衡量、评价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这一定义取消了“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却依旧保留了“建立在审查经营活动基础上”,这标志着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发展方向。1993年,内部审计定义进一步修改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的评价职能,对其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通过合理的成本促进控制工作开展的经济型与有效性,帮助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各自责任。这次定义修改首次阐述了为组织服务的具体内涵。

(四)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1999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定义侧重于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最终目的,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途径,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不断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1993年的定义相对比,删除了“组织内部”,这表明内部审计未来的活动空间并不局限于组织内部,其活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进一步提出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内部审计目标,这以修改标志着内部审计全新的“以增加组织价值为导向”的新的服务理念。现代管理更加着重于总体管理的理念,联系总体管理控制系统与组织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对目标实现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缜密的分析。因此,重中之重就是将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与内部审计审计程序相融合。风险导向审计虽然属于管理审计的范畴内,但是它更关注组织在完整的控制过程中潜在的决策风险与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过程

(一)审计职能从监督评价向确认和咨询服务的转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评价向服务组织方向转变,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不断与国际接轨,这将是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前进方向。确认服务是在独立评价职能基础上发展而来,之后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又进一步提出了咨询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定义更加强调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内部审计要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就必须要平衡好咨询服务与确认服务的发展与实施。因为咨询服务的提供是否会影响其独立客观的提供确认服务,依然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其存在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是内部审计实现最终目标所必须要进一步斟酌的。

(二)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特征

通过对IIA七次内部审计定义所处时期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分析,可以发现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与环境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形势、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组织文化、业务活动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紧密相关。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具有下列明显特征。

1.动态发展。

从IIA于1947年第一次内部审计定义开始,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组织的微观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必然选择。从IIA历次内部审计定义综述的观点看,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在互动中寻求平衡的状态,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概念。

2.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

类似于古典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对社会经济发挥调节作用一样,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对组织内部治理发挥着有形或无形的调节作用,这种最基本的职能是微观经济体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化的结果,但是,在演化经济中,完全依赖于自然演化的内部审计职能变迁是不现实的,人为设计是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重要补充。IIA对内部审计定义七次“频繁”的修订实质上也是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的人为设计。因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内部审计职能演变具有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的特征。

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共同决定。

现代内部审计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的,并且形成了规范的体系,市场、资本、证券、公司治理等是促进内部审计职能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从这些方面看,宏观环境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因素。微观环境中公司治理的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主要动力,以权力平衡为重中之重的模式并不足以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内部审计的低效率运行,所以要实现最终目标依然需要寻求更为切实有效的审计机制。

4.跨学科与边缘化。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完善与调整,内部审计的职能越来越宽泛,空间越来越广阔,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出现了跨学科和边缘化的特征。IIA实务公告指出,内部审计部门的每个人员不必获取所有学科的资格证书,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外部服务提供者或者内部资源在会计、审计、经济、金融、统计、信息技术、工程、税收、法律、环境事务和其他领域的知识来履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

三、结语

现代内部审计经历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发展,反映这一时期组织微观环境要素的公司治理、组织文化、业务活动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及其特征的详细资料并不丰富,宏微观环境与内部审计职能演变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待详细的专业探究,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特征与审计环境之间具有如何的互动关系,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慧娟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先治,滕晓东.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理念转变.财务与会计,2010年第12期;

[2]边琪.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商业经济,2006年第3期;

[3]陈汉文等.审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

[5]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王砚书.审计理论专题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7]程新生.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刘明辉.高级审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途径

在经济市场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业化的发展是内部审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特点

相对比传统的内部审计,职业化内部审计具有其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特特征。

首先,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保障。就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来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始终影响内部审计发展效果,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同时也关系内部审计长期稳定的发展[1]。从本质上来说,经营管理人员并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者,社会会组织管理内部自主组建审计人员,内部人员的工作绩效、人员晋升以及奖惩等都应当由社会组织管理,过去的那种领导与被领导已经转变成为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其次,内部审计职业化必须坚持公正性。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必须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进行审核,同时负责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系统性。审计工作的最终审计报告应当具备高级资质的从业资格人员给出具体意见。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任何违反原则性、发表不适当性意见以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严重的话还应承担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最终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再次,内部审计职业化应当具备社会性。相对于传统审计来说,审计职业化中的社会性应当是一项非常独特的特点。这一特征只有在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独立的社会性组织,并逐步形成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相同或相近的管理模式,以此才能够彻底冲破传统封锁,促使内部审计人员资源共享,反应内部审计职业化社会性特征。最后,充分展现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服务性。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单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服务转变为同时为投资者、债权债务所有者共同服务。事实上,职业化内部审计的这一特性,在企业制度机制方面就有明显的体系ian,且在企业经营与决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标准

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在组织机构、资格认定以及审计程序执行等方面都应当根据职业化标准来实施。首先,专业化的标准[2]从内部审计的理论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有明确的规定,而职业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是从事专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并不是身兼数职。在实际中,判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否专业化,可从两个方面予以评价,即理论标准与法规标准。可以说只要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或是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内部审计业务的,都属于内部审计专业工作的内容。另外,内部审计职业化组织标准,内部审计专业化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

三、建设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有效途径

相对比传统的内部审计,职业化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职业化内部审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因此在实际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建设内部审计职业化。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可有效保证审计的权威性。一是建立合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机构的设置模式可有很多种,但是独立性与权威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内部审计隶属于财会部门,有的隶属于总经理,有的隶属于监事会等等。实际上,根据设置审计结构的模式来看,内部审计本应隶属于董事会。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现代化最佳模式,同时也是领导机构与经营管理机构企业领导机构,可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二是强化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所谓强化内部审计规范化,就是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每项工作都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实施需要根据规范性的标准,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遵守必要的原则标准、程序、目标与方法。最后制定与岗位匹配的责任制度。为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相符,设置合理的审计岗位,岗位的设置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促使不同岗位在职位上相互分离,但是又能够相互制约与监督的作用。为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每隔审计人员都应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完成,并实行相应的责任制,根据工作需要可定期轮换。

(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与形成,必然会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就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各项工作都符合具体的操作,促使审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实际上,也唯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所提高,才能够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3]。另外,在建设职业化的内部审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师的资格考试评审制度,唯有设置资格考试,才能够检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可督促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职业化的发展。

四、结语

在经济市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选择。在建设职业化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标准,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促进职业化内部审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杜亚楠.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途径和方法的探索[J].商,2014,16(51):166-167.

第5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摘 要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内部审计,但审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分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控制措施

企业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企业内部的运作,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然而,随着社会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仅仅使得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更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使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受到威胁。正是因为这样,必须积极的做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从而真正的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通常人们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其实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一是客观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内部审计风险不会控制到零的程度。二是普遍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出现偏差,形成内部审计风险。三是潜在性特征。内部审计风险无法通过数学计算精确得出,只能依赖于职业判断;同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以审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审计责任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潜在性。四是可控性特征。虽然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风险面前无能为力,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内的。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素质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必要的关注,且需要审计人员做到审计时客观、公正。但是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自身的素质和经验不足以审计相应的业务和对象,采取的审计方法不适当,这样也就导致了审计风险不可避免。

(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企业审计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业务相关.不同的企业业务会导致不同的审计要求.对审计的方法和主要采用的手段也有所取舍。企业业务如果较为特殊,则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可能较为特殊,而企业复杂的业务对象和流程也造成审计较为困难,对审计的方法也有可能有特殊的要求。可以说,这也是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之一。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在无法独自作出判断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外部人员.从而导致结论不可信;另外一方面,复杂和特殊的审计对象也给了管理人员舞弊和违法经营的可能性,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

(三)企业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环境变化会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职业胜任能力和必要的关注.这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对企业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企业的业务有一定的知晓。而企业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带来了挑战,使得部分审计人员面临经验不足的困扰,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管理人员在环境变化下进行舞弊的可能性(即动机)加强,相应的舞弊机会也有可能提升。而舞弊很有可能无法被审计发现。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加大。

(四)内部审计人员选用审计程序不当

由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不容易确定。如果审计程序和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审计时间延长,成本增加;还会使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约束内部审计活动以及审计人员实施工作的行为,其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终形成科学的、有序的以及合理的审计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真正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就必须积极的、主动的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完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符合制度的要求,制度的最初建设也必须能够适应审计人员,只有做到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审计模式。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条件来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使制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第二,实施层层责任制,让企业领导、企业管理者以及审计人员都能够从本质上适应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且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运行质量。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案是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指导性工作,使企业后续所进行的审计工作更够更加的科学、有序,进而通过工作的完善来避免风险的存在,即使出现了风险,也能够因为方案的科学、合理来有效的获得规避。具体的制定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严格的审核自身企业已有的内部审计方案,客观的展开评价,充分的了解已有方案的优势以及不足:第二,根据自身企业的条件、现状对审计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修订,使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案能够真正的促进工作的展开;第三,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实施动态性的管理,冈为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在不断的转变,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必须给与动态的审计方案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内部审计方案的实效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将直接的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质量,而不少审计风险也往往是由审计人员的行为、操作所引发的。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去控制好内部审计风险,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整合自身的审计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完善自身企业的审计人力资源结构,从而发挥出审计人员的作用;第二,给与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的机会,比如说大力的开展培训活动,使审计人员能够从客观上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工作的能力:第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环节,比如说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以及人格上的培养,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投人工作 并且从最初的意识上端正对工作的态度。

(四)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质量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二是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韵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定的合法审计行为,也是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行为,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内部科学管理制度,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它能与国家审计结合在一起,从内到外实现审计职能,对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应该有效地预防审计风险的发生,对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鹏.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1.

第6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路养护企业;内部审计;审计管理

路养护市场的放开,使得公路养护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公路养护这个市场最终会打破区域及行业界限成为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简而言之,公路养护企业市场化是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公路养护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其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因此,调整公路养护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点,将基础点从财务领域发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将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内部管理服务,是公路养护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的新特征。

一、公路养护企业市场化的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通过内部审计完善企业管理

公路养护企业的特点是点多、线长和面广,同时还有资金比较分散的特征。这就需要在公路养护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除了对财务进行审计外,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日常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审计,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可以发现自己自身所具有的缺点,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全面的动态审计来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公路行业养护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财务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较多,而通过公路行业内部审计的控制可以促使领导者对企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简而言之,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

(三)通过内部审计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

公路养护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相关活动的审查,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判断企业的经营的经济效益及经济责任,通过审计结果为企业的领导决策层提供完善公路养护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结果具有客观公正等特性,同时公路养护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管理需要,针对特定的事件或对特定时期进行审计,通过审查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四)通过内部审计维护企业经济利益

公路养护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因此要强化公路养护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来保证企业的工程按期、保质、高效的完成任务的同时发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用审计来把关,通过审计及时进行做好养护类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现的对方的各种违法、违约行为按企业规定进行监督,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公路养护企业市场化的内部审计现状

(一)对管理审计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对于市场化的公路养护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审计是一种约束及评价机制。但目前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的领域、范围受到限制,甚至有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过于抢到审计的职责而增加了审计风险,造成审计人员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逃避责任的现象。

(二)缺乏管理审计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

我国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业绩评价的没有相应的标准。在实践操作中,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公路养护企业内部管理因企业市场化的发展而日趋复杂,因而审计事项的复杂性也日趋增加,这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条件下要求审计人员掌握除审计、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外,还要懂得工程、质量控制及经济学等与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的知识,并熟悉与养护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制度规定。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大受传统影响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其水平亟待提高。

三、公路养护企业市场化的内部审计策略

(一)健全管理审计职能

公路养护行业企业的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协助企业的管理者履行其职责,协助企业的管理者监督企业内部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及财务状况进行时时监控,通过健全管理审计的职能来完成审计不但查帐而企业还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保证,通过健全企业的管理审计职能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法律法规因而我过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结合结合自身特点并根据公路养护企业的实际开发适合自身的管理审计标准来指导实际工作。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及激励约束机制

受传统审计方式的影响,公路养护行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需加强培训以适应企业市场化的发展,在公路养护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等方式来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再教育与培训工作。同时养护企业的审计员工需了解相关的公路养护管理流程,同时对业务水平较高的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不断进步。

(四)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

优化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加强审计流程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的优化及管理。通过动态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来完成公路养护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在开展公路养护企业内部管理审计的实践中可以名曲同一行业的企业由于环境、公司治理机构、人员结构等不同,其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每个企业选择管理模式是同本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公路养护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当如此。具体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重点围绕本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管理审计试点,逐步探索路子,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也可通过广发的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曼婷.小议强化公路养护单位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13)

第7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4)01-000-01

摘 要 通过阐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再是提出关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评价中的几个问题和看法。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内在关系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和考核的重要工具,也是用以确定内部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相反,内部审计又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各类意见和建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信赖,才加速了现代审计的变革,促进了审计效率、效果的提高。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和改变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而得,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

3.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其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具有独特的身份,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相的对独立身份,肩负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再控制的职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利用自身相对独立性和对本企业的情况了解优势,以及在长期审计中积累的经验,通过监督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落环节及时提出建议,促使以合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改善组织内部管理状况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1.对内部控制有效咨询评价

随着风险管理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控制被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与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其充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财务与运营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运营的效率与效果。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内在的局限性,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由于不能涉及到临时性或未预计到的业务等导致其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第三方对其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内部审计恰恰可以填补空缺,又是相对独立性,具有特殊地位和优势,更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咨询和评价。

2.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主导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到来,企业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这个关键流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点,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管理的风险,往往不是由其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这样最终会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全局考虑,各个业务部门很难做到这点,也恰恰只有内部审计能从客观和全局出发进行风险识别,提出防范措施建议。二是控制和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可以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决策的协调人,进而控制和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3.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活动方式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授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防范各种舞弊、差错的发生。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重要控制活动方式,就是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策略,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以合理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

4.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监督力量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检查主体。内部审计人员定期组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和评估。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应当分析其缺陷或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及时向董事会及相关决策机构报告。

三、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中的几个问题和看法

1.对内部控制审计中风险控制问题

随着风险管理导向性内部控制发展,对其内部审计评价也必然按风险导向方式进行。风险导向审计中主要通过重要性水平进行审计风险控制。由于内部控制以流程控制、互相牵制为主,其内容以事项、控制点为主,但没有具体金额也就是很难进行量化。在对某一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评价中,审计重要性水平以业务关键控制点的性质为主,以财务报表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为辅,即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双重标准作为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水平。这样有效解决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审计风险控制问题,也是符合现代风险管理导向的企业特点。

2.对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程序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应深入到业务内容中去。由于每个企业的行业特征不同,也就存在不同的业务内容,其业务流程和制度设计都会千差万别。在对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中,可以通过描述、问卷、流程梳理等方式进行,也就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恰当的设计,才能符合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内容、特征。在对某一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中,按照房地产行业特征和具体单位特点,结合业务实际,重新设计了内部控制审计调查程序和具体问卷,取得了良好的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总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和实践了在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中客观性、层级、审计风险控制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文化 作用 途径 方法措施

Abstract: audit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shouldering the audit, establish the audit value idea,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audit. Outstanding advanced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culture both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focu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powerful motive for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rnal audit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nal audi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work, discusses the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culture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pproach.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culture function approach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内部审计文化的内涵

审计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文化属于一种职业文化,是内部审计群体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共同认可、遵循的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总和。内部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时所恪守的理念,所追求的价值,所遵循的规范,所体现的文骨,所展示的形象。

内部审计文化的内容应当包括:依法审计、真实公正、恪守独立、清正廉洁、勇于奉献。其中“真实公正”是核心,其他的内容都是围绕“真实公正”而展开的,为能实现“真实公正”这个核心目标而设置的。

依法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所发生的审计行为要依法进行,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实现审计和被审各方面要素的法制化、规范化。内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履职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

真实公正,即查问题要真实,处理问题要公正。这是内部审计文化的核心,也是内审事业存在、发展的内在生命。审计人要敢于讲真话,敢于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它要求内审人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也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和左右。

恪守独立,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所站的立场要客观独立。独立,是内部审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真实、公正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内审人员应以第三者身份检查、监督、分析、评价和服务于组织的各项经济业务。

清正廉洁,廉洁才能真实、公正。廉洁是真实、公正的保鲜剂、防腐剂。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要克己奉公,力戒来自各方面的不良诱惑,自警、自律,廉洁从审。这是实现真实、公正审计的个人素质的保证。内审人员只有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才能做到一身正气,无私无畏。

勇于奉献,这是内审职责客观上决定的。作为一名审计人,就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要耐得住寂寞,严格要求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恪守职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精气神”,做到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

二、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必要性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德”“礼”,其实就是“人文教化”的载体,也就是文化的建设。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中,对内也必须强调“以德治审”的内容,这是从内心深处解决约束源动力的根本之策。审计必须在文化方面进行补课,将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予以吸收,以便在传承中得到提高。只有通过加大文化建设,内审人员才能在心中筑牢抵御各种诱惑的坚固的防线,才会减少出现偏差,维护审计公正清廉形象。

为了内部审计事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积极的构建内部审计文化。内部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在推动内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作用

内部审计文化是内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对内审工作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内部审计文化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文化对内审事业起到导向性作用。内部审计文化贯穿于内审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寓于理想信念、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先进文化内涵中,大力弘扬和倡导爱岗敬业、勤勉务实、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理念,建立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使内审人员在正确先进的导向下,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而奋斗。

(二)内部审计文化在内审人员中具有凝聚力作用。内部审计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审计目标和的目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每个内审人员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内部审计文化只有得到广大内审人员的认可并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其强大作用。因此,建设内部审计文化应该把人本文化的亲和力、创新文化的竞争力、团队文化的向心力、服务文化的号召力与严格的组织内部管理和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三)内部审计文化有利于优秀思想的沉淀继承。内部审计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审计人的言传身教,日积月累,不断加以创新和提升,使之更具有时代的特征,推进内审事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使内审人员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建设内部审计文化的途径

第9篇:内部审计特征范文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导向

金融企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企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加之互联网等新技术对金融模式的变革,使金融企业的风险呈现出涉及金额大、波及面广和扩散速度快的特征,因此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加强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金融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和治理为目的,运用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深入了解金融企业的文化、运营和风险框架,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流程方面增加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包括:

1.审核财务信息,评价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后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一方面,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利用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对财务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关注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关注资产负债的构成及重大变化,运用应有的职业审慎合理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满足金融行业监管需求和金融企业高层决策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评价内部控制环境,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内部控制缺陷而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2.审核运营数据,完善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运用专业的审计方法和模型,审核金融企业的运营数据,提示金融行业风险点,以达到充分的风险预警,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例如金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贷款业务的历史数据,与竞争对手横向对比,与往年数据纵向对比,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找出规律,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建立严谨的风险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建议,进而达到高效的贷前风险识别,贷中风险评分,贷后坏账预警。

3.提高公司业绩,增加企业价值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对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审计绩效。例如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流程进行统计、分析和梳理,为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金融业务流程提供合理的改进方案,帮助金融企业持续稳健地拓展金融业务,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战略目标。

二、 金融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客观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根本属性,如果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客观性,会严重影响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实务中,金融机构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缺乏全面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缺乏权威的内部审计制度来保障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利,造成审计范围、审计职责等方面的分歧;存在利益冲突,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例如有的上市金融机构虽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主要成员由管理人员组成,独立性不强,达不到公司治理的实际作用;有的金融企业未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领导部门级别较低,审计活动受到限制,未真正达到风险管理的效果。

2.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增值服务能力不强

增值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以“过程为导向”,针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的审计。

实务中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限制了其在金融企业的成长、财务和运营等更高层面发挥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未充分了解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无法充分识别和分析影响金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内部审计人员仍使用传统风险评估和审计计划方法,无法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未关注关键业务流程的改进,制定的审计计划和实质性审计程序的针对性不强,审计增值服务能力不强。

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存在职业道德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细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化、网络化在金融业务中的不断应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审计技术和方法无法适应金融企业日新月异和复杂的经济业务,例如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对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专业知识,不熟悉金融、贷款等业务流程,会严重影响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和审计证据的有效获取,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人员未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未充分披露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经济违纪违规问题,存在职业道德道德风险。

4.内部审计建议执行力低,造成审计资源浪费

审计业务结束后,金融机构管理层未按照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经营风险制定相应的纠正方案;或者未及时将内部审计建议的纠正措施落到实处,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成为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的桎梏,造成审计效率低、审计资源浪费。

三、完善金融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1.保持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第一,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制定符合行业特性的内部审计章程,并获得董事会的批准。内部审计章程必须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做出明确规定,以书面形式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和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第二,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建立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汇报业务工作,向管理者汇报行政工作的双重报告体系。第三,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与董事会保持顺畅的沟通,定期参加审计、财务报告、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会议。第四,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聘任及薪酬。第五,定期轮换实施审计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避免利益冲突或人情审计。

2.更新审计理念,从合规性审计向增值审计转变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金融产品和服务特点,与顾客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识别重要的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保持与金融企业风险战略和经营计划的一致性,将高风险的领域优先列入审计计划,对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实施进一步实质性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金融企业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对新业务的管理规则和制度、新业务流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努力提高审计增值服务的能力,使金融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地拓展,降低经营风险,帮助金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3.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从事金融机构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掌握会计、税收、金融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在充实风险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提高识别和分析金融企业的潜在风险的能力。《职业道德规范》确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金融企业比一般行业面临更严峻的职业道德考验,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严格遵守这四项基本原则,并将这四项基本原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确保内部审计实现增加价值的目标。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以上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建立适应金融企业目标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满足和超越金融机构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期望。

4.重视内部审计结果在金融企业的运用

审计业务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应与金融机构管理层充分沟通审计发现的问题,指导管理层采取行动纠正错误,监督管理层执行审计整改方案,以确保改善金融企业业务流程,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重要的内部审计建议,应要求管理层或董事会迅速反馈意见并采取行动,例如不相容岗位缺乏职责分离,对高流通性的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制度控制,道德缺失造成的舞弊等内部控制缺陷,内部审计部门应持续监督,直至问题被纠正或建议被采纳;又如金融企业未按照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跟踪审计,如果管理层未做出令人满意的反应和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向适当的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通报。

四、结束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为金融企业提供确认、咨询服务,协助金融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提高金融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治理、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效果,帮助金融企业实现其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基础(第五版),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2014.7.

[2]内部审计实务(第五版),北京兆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