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关于生物的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生物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生物的知识

第1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单词记忆 词汇学习 自学

一、重视语音和单词的朗读

学习英语单词,首先是要能正确发音。如果不能正确朗读单词,不仅人家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你也无法听懂人家的话。不能正确发音,既不能很好发展听的能力,也不能顺利地同别人进行交流。进入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英语音标,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学都能正确朗读每一个音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读多音节单词时,往往不能把握单词重音的正确位置。因此,在高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有必要重视语音教学,要纠正学生中错误的发音,要帮助学生正确朗读每一个新出现的单词。单词必须首先会读,而正确的读音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单词,因为读音的正确与否往往与词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高中课本词汇表里对每个生词都有音标注释,但好多词学生还是不会读。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有些音标掌握得不好;二是学生平时读单词的时间很少。针对这两个原因,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语音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如每节课前花2—3分钟时间让学生齐读单词或帮助学生复习音标,在英语早自修时播放磁带让学生跟读单词或课文等。寻求一切机会大胆进行交际活动,不怕犯语言错误被人讥笑;积极在上下文中猜测和记忆词意、句意;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记忆单词,在言语实践基础上归纳语言规则等。

二、分散记忆,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单词会读还不够,还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写,而这就离不开记忆。但如今的高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接近或甚至超过50个,若想在短短的一到两天时间内记住所有单词并知道一些词的用法是非常困难的,就算记住也会忘得很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学生应该把单词分块分层次记忆。例如,充分利用早晨、中午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去记忆单词。只有多看,才能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勤反复。学生能寻找一切机会用正常语速的英语理解和吸收信息,参与内容广、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操练和交际活动,这是足量的信息输入和一定量的输出的根本保证。及时地、有计划地经常复习和在新的情景中运用。知识是使词汇防止遗忘和随意提取的重要手段。要掌握词汇就要与遗忘作斗争。心理学告诉我们,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单词。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复习要“趁热打铁”,不能延缓复习,去“修补已经倒塌了的建筑物”。其次复习要注意经常性,做到“学而时习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如通过归类复习,同义、反义复习,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竞赛、讲故事、唱英语歌曲等等。

三、分类记忆,各个击破

教师要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我认为教师可以把课后的单词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短语分为五类。学生可以各块利用两三天时间对单词进行背诵。把所要背的单词分组,比如每组100个,共50组。第一天,背第一组的100个;第二天不要急着前行,先用比前一天快一倍的速度把第一组的单词过一遍,然后再看第二组的单词;几天以后再复习第一天的单词,以此类推。这样做虽然可能影响背单词的进度,但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内容,以“滚雪球”的方式加深记忆。人会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在你正要遗忘的时候复习一下,这相当于对原来记忆进行刺激,会使快要忘记的东西记得很牢。这个方法因人而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力情况,决定复习的周期。如果怕雪球越滚越大,到后来每天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你也可以先把要背的所有单词都背一遍,采取每次第二天只复习前一天内容的方法,等全部背完一遍后再从头来第二遍。

四、快速浏览

第2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 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第3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一、蜜蜂的体色

蜜蜂的体色艳丽夺目,由于它有毒性很强的蜇针,对其他昆虫和动物起致命的攻击,它的体色成为捕食者终生难忘的预警信号,对蜜蜂来说这是它的警戒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

蜜蜂营群居生活,蜂群中包括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为蜂群的“一家之主”,控制着整个蜂群的生活;雄蜂的职能是与蜂王交尾;而工蜂则负责寻找蜜源、采集花蜜、饲喂后代和蜂王、筑建蜂房等工作,三型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三型蜂的群居生活属于动物行为中的社群行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关系。

三、蜜蜂的生殖

三型蜂中的蜂王为雌性蜂,能够在小蜂房内产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在中蜂房产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在大蜂房产受精卵发育成蜂王。

由图可知:雄蜂是单倍体生物,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中的孤雌生殖,而同是受精卵在大蜂房内发育成蜂王,在小蜂房内发育成工蜂也可以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所吃的食物不同)的共同作用。

四、蜜蜂的个体发育

蜜蜂的个体发育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在生物学上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在计算种群数量时要包括某一区域内所有同种蜜蜂的卵、幼虫、蛹和成虫之和的个体数。

五、蜜蜂的遗传特点

蜂王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所产生的配子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但由于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生物,所以有关蜜蜂的遗传现象比较特殊,下面将以两个例题的形式加以介绍。

例1: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在褐色雄蜂与纯合体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体色为

( )

A.全部为褐色

B.褐色∶黑色=3∶1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为黑色

D.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为褐色

例2:雌蜂和一雄蜂产生F1代,F1代雌雄个体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雌蜂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第4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实验;生物教学;质量效应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生物本质的理性思考,由课本知识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领域的转变。尤其对于当下,更加应当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兴趣的有效方式

1.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死板客观,对于现在学生学习的吸引力比较局限。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吸收具体、形象的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使用已有的传统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生物挂图、简易模型、生物标本、制作的实物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Flash演示等,为实验课程教学带来形式丰富的教学环境。

2.实验模式引起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简单讲授,那么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感官层次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学生亲身实验和切身感悟来激发兴趣,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书本中举出的大量简易实验,尽可能地通过提前布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再进行授课教学。通过实验结果和授课教学结果的互相印证和相互比对,一方面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深刻、更牢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实验兴趣更加浓厚。

3.生活实践深化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深入培养生物学习兴趣,仅仅满足于课堂讲授和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确保持久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身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处处都是生物,也处处离不开学到的生物知识。教师要利用生物课程,多带学生到校外采风,到大自然里寻求生物的奥秘。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种种生物问题。通过这样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交相互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主动进行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掌握生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发挥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有序引导的前提下,更多地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手把手地教,不要让学生按部就班、亦步亦趋模仿书本上的实验流程,而应当鼓励学生去探究、寻找实验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2.通过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平时生活中的生物问题,鼓励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相互释疑解惑,鼓励学生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利用实验进行探索和发现,形成科学的实验结论。

3.精心安排实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在设置实验课程时,既要落实教学安排,又要结合学生实际兴趣和心理特征进行精心备课。通过实验,把课本上的知识、实验中的结果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实验发现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

三、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更新时代教学观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实验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技能与智能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逐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2.突出实验教学重点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好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重点实验、重点章节、重点篇目,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案,设计好不同的实验流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加深实验理解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择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讨论、富有探索性的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发动班级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

第5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职业指导 服务模式

[分类号]G250

“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显现出来。一方面,国家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及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就业问题研究中的职业指导研究是主要课题,如何开展和推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指导刻不容缓。

1 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学习负担都较为沉重,他们的生活几乎是“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基本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多以能否考上某学校或某专业作为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很少顾及,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大学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由于我国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缺乏相关的职业指导,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强化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对职业的适度体验,目前高校承担这一教育任务的主要是职业指导部门,但就广大学生群体来说,职业指导部门的人员配置与学生的比例失调,大量的工作导致职业指导停留在较浅层次。其次,职业指导部门较多停留在理论上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激烈的竞争对学生提出的高要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高校职业指导主要以就业信息为主,偏重就业政策、面试、简历等有关择业技巧等信息,有关职业具体指导的信息较少,特别是职业类型、行业发展等更新较快的内容较少顾及。另外,高校就业指导以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培养较少涉及。高校主要利用讲座和课程讲授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至于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团队协作的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职业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则较少组织学生参与。

从有关职业指导的综述文献可获知,近年来有关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很多,不少文章致力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但现有文章着重从经验出发,陈述事实,较少从现实和实践的角度去拓展职业指导的研究,更少有触及探讨校内多部门合作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服务基本模式

针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传播学的基本模式出发,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和服务功能,探讨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服务基本模式。

2.1 传播的基本模式引进图书馆学

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把传播过程分解为5个基本要素,即“5W模式”,主要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如图1所示: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至今仍然因其简明直观而受到重视。

2.2 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传播基本模式图

根据拉斯维尔的学说,结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特点以及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用图形将高校图书馆、职业指导部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如图2所示:

2.3 图书馆、学生、职业指导部门在传播模式中构成有机循环系统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职业指导部门是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引领环节,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配合部门。图书馆在传播基本模式图中处于传播者的地位,学生是受众,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宗旨及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其为广大学生受众服务的意愿,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学生职业指导相关的内容传播给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渠道,使学生职业指导更趋完善。在整个传播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始终处在信息中心的位置,既给学生提供相关职业指导的信息,又给职业指导部门提供相应的动态信息,反之,职业指导部门将工作实践中需要的信息反馈给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扩大宣传教育,两者互相配合,利用自己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在传播服务的整个过程,职业指导部门也是图书馆的指导部门,图书馆通过学生的借阅情况及咨询服务等将学生的一线信息和需求反馈给职业部门,职业指导部门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部门的指导工作和内容;与此同时,职业指导部门采集学生的信息需求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渠道,广大学生受众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为图书馆和职业指导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需求,从而获得到越来越丰富的职业指导,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至此,整个传播模式构成了一个有机循环系统。图书馆和职业指导部门以及学生在这个有机循环系统中自身能力不断得到的提高和发展,图书馆也实现了拓展自身服务和宣传的途径。

3 改善服务的内容和渠道,提高图书馆参与职业指导的作用

3.1 图书馆主页建立职业资源数据库

作为信息传播者,图书馆首先需要从相关部门获取信息,通过整理消化,把实用的信息传播出去。为更好地完善职业资源数据库,馆员首先要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和收集各院系的职业特征及需求动向;诚恳耐心地研究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于理解不透的问题,虚心请教院系的教师或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对各个专业的认识,采集更切实际的职业教育信息;此外虚心请教职业指导部门的教师,获取更多有关职业指导的信息,充实职业教育信息库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判断和处理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馆员之间应互助互学、共同讨论、总结经验、紧密配合,不断提高和强化自身的传播者形象和工作效率。

结合实际采集的资料,馆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网络上收集、整理和鉴别相关职业或创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职业资源网络导航。如今网络资源庞杂繁多,学生由于阅历及技术

所限难以评价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源,针对这种情况,馆员可对网络中各学科及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对其内容和来源作简要的揭示和评介,并用链接的方式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目录式的学科职业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信息资源导航,使庞杂的网上信息资源变无序为有序,方便学生鉴别和利用网上的职业信息。

3.2 图书馆开辟职业指导宣传专栏与职业指导部门的宣传形成优势互补

图书馆开辟职业指导专栏可以分两个途径:首先,图书馆的网页是对外的重要窗口,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图书馆的网页开辟职业指导专栏可以和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信息形成优势互补。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网站的信息注重官方信息或政策动向等,而图书馆收集的信息可以利用馆员自身的专业特长从社会和互联网上及时、全面地获取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情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存放在图书馆的网页方便大学生获取。其次,将有关专家、教授的报告或讲座录像如“毕业生如何进行自我推荐”、“求职心理特征”等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成方便大学生用电脑、MP4或手机观看的格式,存放在图书馆网页方便学生下载观看。再次,设置留言功能和电子邮箱,接受大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资料需求和心理动向,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将有关问题及时反映给职业指导部门,以便协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除了图书馆的网页,图书馆里面或外面显眼的宣传栏也可以适当开辟一个栏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技能的宣传,比如,把校友成功创业的生动典型案例制作成图片,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 馆藏开辟职业指导专区

传播者的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整理、制作、发送等环节,只有把这些环节做好,受众才能轻松、愉悦地接受信息。图书馆内设立职业指导教育专区并配备专门的馆员与学校职业指导部门联系,整理和收集职业指导部门的意见,配合社会的形势和学生需求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制作和指导。职业指导专区主要是收集和整理与学生职业指导有关的图书、报刊、图片、音像资料等,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指导、求职训练、心理咨询、名人传记、职业适应、自我创业、相关政策等内容。其次,收集一些非正式出版物如用人单位的宣传资料,附近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义或培训记录,各种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班的教材,劳动部门每年的关于各个层次职业者的工资水平统计等。再次,馆员自编或从报刊上剪裁较新的就业信息和新职业类型,比如人才市场需求目录、用人单位索引、应聘信息、新职业的动向和特点及已毕业校友的成功事迹等。此外,还可以收集有关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音像资料,挑选部分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音像资料,利用图书馆的播放室或会议室免费为在校生播放。

3.4 馆员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并协助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做好工作

负责职业指导专区的馆员可对进入专区的学生进行导读和主动服务。馆员需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动向,在搜集资料时有针对性进行适当地增添或减少,必要时自学一些职业的心理指导,对于就业有困惑的同学可适当辅导。比如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有年龄相仿影响力更大的心理特征,就能以刚毕业不久的优秀校友成功找工作的事迹鼓励找工受挫而沮丧的学生。在掌握部分学生的心理动向时,可向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反映相关信息以便职业指导部门快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与高校职业指导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辅导活动,比如邀请一批刚毕业不久、成功找到工作的优秀校友回校与在校生座谈。根据我馆曾经开展过的有关活动发现,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母校的邀请一般都能比较热情地响应,在校师弟师妹的很多问题也是他们曾经经历或苦恼的问题,母校的邀请刚好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敞开心胸和在校生交流,从而解开在校生的一些心灵困惑,引领他们更好地前进。

3.5 招聘学生馆员,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

知识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稳定的素养,这是传播者根据受众的特点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知识传授多,技能培训少的问题,图书馆可适当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学校团委等联合,招聘学生馆员,建立相关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学生馆员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图书馆正式员工的监督和评分。学生馆员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个星期8小时,既不影响上课,也可以有空余的时间安排学习,实践周期为两个月,既有利于正式馆员对学生馆员的考察又不至于让学生进入疲惫期,图书馆划分专门的区域给每个学生馆员,具体的工作主要有负责图书的上架、排序,发现破损的图书要及时修补。此外,学生馆员需要与其他学生馆员或正式馆员合作参与职业指导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考察期结束,对实践优秀的同学颁发实习优秀证书,并直接与奖学金挂钩,鼓励学生学习与职业实践两不误,并从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及职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能力。

3.6 信息检索课程适当渗透职业指导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信息检索课程一般是由图书馆的老师进行授课,目前有不少学校将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或基础课选修课,这是传播职业指导信息和内化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授课教师可以设计从如下方面人手,比如,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就业或创业信息,对于网络上及社会上的就业或创业信息如何进行深入搜索,搜索到的信息如何进行整理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信息检索课程中适当渗透,让学生多方位的了解职业指导内容,进而提高职业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国发展观察.[2009―04一05].hup://news.省略.com/theory/2009―02/05/content_10769453.htm.

[2]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

[3]闫哲.传播学在当代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18―19.

[4]王华.图书馆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中的要素研究[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3.

[5]王跃虎,袁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业信息环境保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70―72.

[6]袁曦临.从封闭走向开放:关于创业型大学图、书馆的思考.图书馆杂志,2008(10):46―50.

[7]徐黎华,郭梅香.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调查与分析.高教研究,2007(3):84―86.

第6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古诗文,爱国主义的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

1、爱国主义的情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许多篇章,高扬着古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是伟大人格凝聚的结晶,理应为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继承。教师应积极开发古诗文中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爱国主义的人文情怀教育。

《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九死不悔之意志去追求探索“存君兴国”的理想直至生命的终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疑问,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博襟;《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五人墓碑记》中,视死如归,勇于赴死的民众……,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需要的范本,也是用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最好的精神食粮。这些优秀的作品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作为中学生,欣赏和学习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接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2、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团结、气节、孝心、谦虚、节俭、仁爱、责任感、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重视。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教育学生宽厚待人,真诚交友;《训俭示康》可教育学生养成务行节俭,力戒奢侈的良好习惯;《陈涉世家》一文则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不可见利忘义。《左忠毅公逸事》则可让学生学习左忠毅公面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王忠肃公翱事》中的王翱处理任何事情都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不徇私情,廉洁自守,忠于朋友的无私品质在当前社会则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道德洗礼。

此外,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刘禹锡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博怀,……都是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优秀示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并行之有效地贯穿于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3.严谨的治学精神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古诗文作品,有许多都是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与他们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对于其今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现书有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短歌行》) 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它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可以说是出言警策,催人奋起。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名作《满江红》里也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态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他更以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予后人有力的鼓舞和鞭策。《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给后学者以深刻的启示。

《石钟山记》则告诉我们要想获得真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事不目见而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养成不畏艰险,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游褒禅山记》的作者以游褒禅山的见闻为喻,阐发了富有哲理性的见解,讲述这篇文章时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

此外,像《论语》中提到的“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都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治学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身处逆境之时,是消极避世,自暴自弃;还是积极乐观、奋发作为,不少古诗文作品也给我们做出了经典的回答。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可以说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报任安书》中的作者司马迁为了“成一家之言“,完成巨著《史记》,身处逆境,隐忍苟活。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给予后来者提供了一种人格榜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报任安书》和《渔夫》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司马迁和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为后人做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抉择,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抉择。从而可以让学生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并进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经典诗文的学习,可以培养中学生为理想和抱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能力,尽管遭遇许多曲折和坎坷,也要具备不懈追求、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将自我塑造成有勇、有谋、有智、有识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

中国古诗文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最丰富、最生动的载体,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作家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纵使十分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其间包含的思想也可能存在落后的东西。例如,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充满着壮志豪情,然而他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却明显地带有封建帝王的狭隘与自私,他所认为的天下不过是一已之天下。岳飞的《满江红》高唱着精忠报国的旋律,但他的爱国是与对封建君主的愚忠交织在一起的。《陋室铭》中,既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也包含着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

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其“以优美的意境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独特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姚伯登《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南方论刊》,2008年第6期。

[2]文娟《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8期

第7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一、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所称的父母,包括自幼(十六周岁以前)抚养职工长大的亲属。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二、《规定》中所称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三、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规定》的待遇。学徒、见习、实习期满后,即可享受。凡在六月底以前期满的当年可以探亲,六月底以后期满的,下一年度开始探亲。

已经定级的职工,因工作需要调动当学徒和服役期满的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占招工指标招收的城镇或农村的复员军人),分配当学徒的不论是否转正,可以享受《规定》的待遇。分配在三年制学徒岗位的服役年限加参军前工龄不满三年的,不能享受探亲假规定。

四、县属企业,经批准在常年性生产岗位上使用的计划内临时工,和实行招聘用工制度的单位使用的招聘工,可以按固定工的规定享受《规定》的待遇。

五、实行公休假日轮休办法的单位,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可以将轮休假和探亲假合并使用,但轮休假一次只限使用十五天时间。

六、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休病假期间,经单位领导批准回家探亲的,可按规定报销往返路费。其探亲假期间的工资,仍按休病假期间的规定执行。

七、已婚职工,当年因各种原因与配偶团聚累计达到三十天,和未婚职工与父亲或母亲团聚累计达到二十天的,不再享受当年的探亲待遇。

已婚职工,当年因各种原因与父亲或母亲团聚累计达到二十天的,从第二年开始计算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期。

八、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探望配偶时,经单位领导批准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可以到职工工作地点探亲,职工所在单位,应按规定报销其往返路费。职工本人当年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

九、夫妇双方分居两地,其中有一方享有休假制度,原则上应由享有休假制度的一方享受探亲待遇。

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如果军队干部一方已经利用年休假假期探亲,职工一方因有特殊情况需要再到部队探亲时,经所在单位领导批准,可给予一次探亲假,假期最多不超过三十天。假期内本人的计时标准工资照发,探亲往返路费由职工自理。在同一年内,如果职工已经享受《规定》的待遇,而军队干部一方又利用年休假假期进行探亲时,职工原报销的往返路费,原则上应该退回。

十、职工原与配偶,未婚职工原与父亲或母亲同在一地,后因被借调到外地工作,或被派到外地进修学习,与配偶或父亲、母亲分为两地,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当年不再享受探亲待遇,从第二年开始应由到外地工作或学习的职工回亲属所在地探亲,按规定报销往返路费。

十一、符合探亲条件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期前往未婚夫(妻)或他(她)的父母所在地结婚时,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假期待遇。如果探亲往返路费超过本人原来探望父母所需的往返路费,其超过部分由本人自理。职工在新婚当年不能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十二、符合探亲条件的未婚职工,如果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后不再享受未婚职工探望父母亲的待遇。

十三、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如其父亲或母亲与配偶同居一地的(同居在一个县或一个市“包括市属县”)不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如果职工与配偶父母亲分别居住三地,职工可以分别去两地探亲,其探亲假期和往返路费按《规定》中第三条(一)、(三)和第六条办理。

十四、符合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自《规定》公布之日起,在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即可探望。

职工享受探望配偶和父亲或母亲的待遇,应以其配偶和父亲或母亲的户口所在地为准。

十五、职工利用探亲假回家结婚或料理丧事,可按规定另给婚丧假。

十六、职工探亲假期原则上不能分期使用,如果职工本人确有困难,需要分期使用的,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由职工本人申请,经单位领导批准,可以分期使用,但假期不能超过规定的探亲假天数,路程假只给一次,并按规定只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十七、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因患急病,不能按期返回的,其超过探亲假期的天数,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证明,个别离县城较远的,由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例如坍方、洪水冲毁道路等,造成交通停顿,职工不能按期返回生产、工作岗位,必须持有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并经所在单位行政审查同意后,其超假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

十八、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发给的标准工资,有生活费补贴的,可加生活费补贴,但不包括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

职工在探亲假期间除发给标准工资外,并发给付食品价格补贴。有增发固定工资、保留工资和粮价补贴的,也应一并发给。

实行计件工资制单位的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支付的工资,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计时工资标准发给,没有计时工资标准的,按本人前三个月内正常工作时间的平均收入发给。

十九、单位要作好政治思想工作,合理安排职工探亲假期,务求不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得因此而增加定员编制;对职工探亲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请假、销假制度,无故超假的,按旷工处理。

第8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摘要】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应将文化因素作为一个活跃的开放系统,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下流行文化中的可取元素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融入其中,使之与制度建设进行有机调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9]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应尤其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正视学生作为独立、自主个体存在的现实,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使学生进一步参与到自身事务的管理中来。通过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有力地推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发挥文化作为潜在教育载体的持续、稳定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推进学生事务管理,应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方向,同时积极推进校园组织文化建设,在实现有效管理的过程中提高效能。

一、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理论溯源

“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概念发端于上世纪中期的美国。在《学生事务观点》(TheStudentPersonnelPointofView)一书以及1949年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年度述评中,要求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进而全面关注学生的生理、社会、情感、精神和智能发展。[1]根据SLI理论,学生事务管理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为核心,充分反映了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SLI理论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有名词,是涉及学生所有课外活动和非学术事务的所有概念、项目和活动的集合和总称)。在该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根据管理的项目设置专门的人员,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生事务方面的专业培养体系,从而实现了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一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制度分析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稳站一席之地。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共同构成新制度主义。这之后,新制度理论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与探讨。罗万和密斯科尔的《制度理论和教育组织研究》(1999),对新制度理论及其在教育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麦耶的《教育中的新制度理论》(2006),也对新制度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将教育组织和教育活动放在一个宏观的社会制度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已经成为新制度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两个明显特点之一。[2]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应该在认识问题、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对于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经历都至关重要。由于制度规则所具有的强制力使组织目标最大化的实现更有保障,在探索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制度分析和制度建构就成为致力于提升管理效能的必需路径。

二、关系梳理———制度建设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必要性论证

在学生事务管理领域论及制度建设,就是要制定和运用各种制度对学生非学术事务进行管理,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管理效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修订并执行的规章制度,共同形成一个规范体系。这种体系不仅规定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职能和工作程序、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也对学生的成长方向发挥着有力的、保障性的引导作用。(一)制度建设是学生事务管理效能提升的内在要求从当代学术界对于学生事务的界定上看,学生事务可以分为管理性事务及指导与服务性事务。管理性学生事务强调的是按照规章制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指导;指导与服务性事务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技能支撑和规范的流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工作。[3]从二者定义及功能可以看出,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基础与必备条件。从学生事务的参与主体来看,学生事务管理是涉及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事务,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通过规范的制度来建立。制度把学校学生管理的任务、服务内容逐项分解,以求分级管理、权责明确。从管理实践的角度看,美国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以依法治校为指导思想,制定了健全的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如《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等。这些规章制度为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有效的手段。[4]我国近年来大力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工作,如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都充分说明了制度建设既是学生事务管理性质的体现,也是加强管理效能的内在要求。(二)学生的差异性是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出生于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长于社会变革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不同个体在不同的区域、家庭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不同人之间的价值观、个人需求、目标以及表现行为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很多学者对学生差异性进行过研究。其中,伯顿?克拉克指出:大众化教育,甚至是普及化教育的实现不仅意味着学生人群的增加,而且还意味着更多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出现。[5]制度作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能够对不同人进行统一的引导与规范,这就使得用制度进行管理成为高校事务管理必然途径。通过不同制度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规范管理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辅导,也节约了管理成本,使管理可行且有效。(三)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特点是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首先,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对外在的、刚性制度的服从是内化成为其个人品德的前提和有效引导。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指出: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先他律而后自律的,因此要培养优良的品德,宜先教个体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6]在学生阶段对其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将制度内化为其个人的规范,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其次,制度化可以引导学生向优的方向发展,形成榜样与示范的引导力量。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77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7]。这一理论认为榜样的影响很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虽然同一制度在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产生的引导效果有所差异,但是如果通过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将引导有效的学生树立为榜样,就会对更多的学生产生影响并使制度的影响不断扩大,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四)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是学生工作精致化的必然要求“精致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深层次推进的必然结果。”[8]学生工作精致化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深层次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工作实现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同时,精致化强调要“把技术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规律转化为现实性的可操作的实践体系,必须要有终结性的因素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即主张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8]而这首先需要的就是制度体系的建立,通过制度的不断修订、完善加强这一工作的效能与公信力,从而在探索与实践和科学优化对学生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引导等职能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第9篇:关于生物的知识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因素,本文拟就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作新的审视.

    一,对教学目标设定的新审视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已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迈进了一大步,如仅以认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尚有差距.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教学目标的素质化.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应向非认知领域转移.当前,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大多仍是以认知为核心的,非认知目标仍是一种附属和点缀.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设定中非认知目标往往可有可无或空泛含糊;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定向,调节和评价大多以认知目标为依据,学有余力时才顾及非认知目标,或者有人听课时才"贴"一些标签.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诚然,作为基础教学而言,认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一定的知识具备,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即使有着创新的火花也会熄灭.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主要提供的是材料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是较为被动和次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知识并不难,人们常常可以直接应用前人创造的成果,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造,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因此,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目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相同的,这种按统一标准设定的目标,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要制订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制订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二,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的新审视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重点和难点设定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也反映了人们观念并没有真正的转变.

    目标的多元化要求重点难点的多元化,非认知目标比认知目标的落实更重要更困难,更难见效,因此在许多时候我们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非认知领域的.如高中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部分内容,如果仅从认知角度来看,只需几句话就可概括,然而这些部分的教材内容中却包含了丰富的非认知因素,如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这理应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新审视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多年来,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的.但由于教师"自我中心"意识的顽固和沿袭传统的惰性的影响,或者是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状态还未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例如,"自学辅导法"不失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好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是帮助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同时将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计划都是教师帮学生订制订的,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定向的机会.教师期待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着教师指定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也是依据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评价指标和准则来完成.又如,"引导发现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是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往往已不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和甄别;在"发现"过程中也不会遇到困境和挫折,也没有新的思路和方式;"发现"的结果自然也都是教师所预期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从得到真正的体现.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①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④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 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⑤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包括动机,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落差较大,课堂教学起点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习惯的"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实际上是以优等生为教学起点,放弃了中下等生的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但最终以落脚优等生为归宿.有的教师提出"抓中间促两头",以中等生为教学起点,这比起"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来得公正一些,但这是以优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部分无效和低效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中,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对教学媒体选择的新审视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先进.除了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及实验设备外,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也已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运用也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但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来看,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一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我们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实践活动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我们的教材与国外的相比,实践方面已明显不足,而在我们相当部分教师的教学中实践又被大大削减了,许多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或教师讲实验.如果不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成了空话.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