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

第1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中国国际贸易 竞争力关系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地位是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要想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得到一定的地位,中国企业就要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是现在信息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首要的观点,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上胜出就必须实行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是不断增加,科技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的的的社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社会一科技为第一竞争力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的激烈,随着科技在企业竞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使得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使得人们重视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在科学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方面加大了研究与精力的投入,让科技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与进一步的发展。

(1)科技创新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十分的明显,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是逐渐的加大,中国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上站稳脚跟,就要寻找一个很好的出路与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科技创新,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国还不是贸易的强国,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也是越来越严峻,所以,中国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改革之路,而这条路就是科技创新。

近几年来,科技创新这个词语不断的被人们提出来,也是人们看到了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趋势,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发展到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趋于劣势的认识与醒悟,并且中国人们在认识到这一方面的不足后,主动的在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寻找出路,把中国企业立国际贸易于不败地位。所以,科技创新也就成为了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胜出的必备武器,当然,科技创新也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要想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要想发展,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关键所在,而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步也是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科技创新是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更是取得了更好的成就,但是取得的这些成就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有些落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水平比我国的进步了好几倍,我国在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力中还处于劣势,要想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与进步,就要对我国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面对这一形势,国家也是鼓励我国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而科技创新就是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的主要方面,也是我国地位在国际地位中提高的根本。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越来越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努力也是投入的越来越大,当然收到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使得我国的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得到很高的进步与发展,更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使得我国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胜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重要因素。

(3)科技创新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我国市场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就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使得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更让我国企业在国际组织上有了稳定的地位,让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

二、科学创新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系

中国的国际贸易需要科技创新,而且中国的国际贸易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中国国际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那么就要进行科技创新,这样才能让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上立于不败之地。

(1)科技创新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基础。中国国际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舞台上胜出,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基础,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国际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更进一步的重要标志。

(2)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离不开科技创新。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就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也使得我国贸易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履步维艰,所以我国的贸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而科技创新就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首要解决的问题。

(3)科技创新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国际贸易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且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国际贸易在国际舞台上胜出的基础,所以,没有了科技创新,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失败,甚至会被国际舞台所淘汰,所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要想成功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三、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我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上的道路也是走的越来越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行科技创新,使我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上立于不败之地。

第2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现将国土资源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和实施〈限制供地项目目录〉、〈禁止供地项目目录〉(第一批)通知》(国土资发〔1999〕35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执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禁止供地项目目录》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各地要根据国家两部、委通知的精神,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用地供地的管理,建立必要的监管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供地审查;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引导建设项目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要认真履行国家规定的有关供地审批程序,严禁违反“目录”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列入《限制供地项目目录》,要求在批准供地前须经国土资源部许可和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项目,必须逐级上报许可后,方可申请建设用地。对列入《禁止供地项目目录》,在禁止期限内,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其建设项目用地申请。

对应取得国土资源部许可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的单独选址限制供地项目,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将建设用地项目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建设项目供地方案及其它有关文件,报国土资源部申请用地许可,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批复后,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持批复文件及其它建设用地项目审查报批文件资料,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项目用地。

对应取得国土资源部许可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限制供地项目,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将建设用地项目报请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同时,须将建设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和供地方案及其它有关文件,经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土资源部,经审查同意后,由国土资源部批复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并抄送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批复文件,市、县人民政府方可批准限制供地项目用地。

对依法应由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属于限制供地项目的,国务院批准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该项目即取得建设用地许可。

对列入《限制供地项目目录》,按规定应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严格监督管理的建设用地项目,属单独选址的,在报请建设用地审批前,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地许可。属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在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供地前,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持有关文件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地许可。根据批准许可文件,市、县人民政府方可按规定申请或批准限制供地项目用地。

第3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度的标准划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此成为了我国毕业生收入与就业率双高的专业。不过,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以及外贸环境日渐复杂多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渐变成了毕业生收入与就业率双低的专业。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就业岗位。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变得多种多样。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但是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对口的就业岗位?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就业岗位?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主要与该生所受的专业教育内容密切相关,但由于个人、社会、家庭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其所受的专业教育内容部分相关甚至完全无关。因此,要想搞清楚以上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专业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以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内容安排自然是围绕着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来安排。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目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等六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据库应用、微积分上、微积分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英语精读高级上、英语听说高级上、英语精读高级下、英语听说高级下等课程,学科基础课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操作实验、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函电、国际金融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专业限选课包括中级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概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支付与结算、服务外包、国际企业经营、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现代期货贸易、商务网站经营、统计软件、经济法等课程,公共限选课包括世界文化史、汉字文化、欧洲音乐史、广告作品欣赏、中国财政史、会计史、外国经济史、创业经营、商业机会识别等二百多门课程,公共任选课包括合同法、劳动法、法律与生活、网站建设、地方财政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企业文化、证券投资基金等几百门课程。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内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肯定是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就属于部分对口就业岗位,而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则属于完全不对口就业岗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是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是属于部分对口就业岗位,而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则属于完全不对口就业岗位。

为了便于调查和分析,本文选取安徽财经大学2012届和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安徽财经大学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有6个班,共265人,其中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63人;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65人,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9人;另外有28人攻读硕士研究生。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有7个班级,共316人,其中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90人;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64人,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1人。另外有51人攻读硕士研究生。

通过上述的调查统计,可以明显得出,真正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远远少于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因此,可以说,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以进一步适应这种就业现状。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还需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调整培养目标。前面已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以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从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的情况来看,这个培养目标显然需要调整。在培养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还应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广泛经济、金融、物流、证券、营销等理论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都有广泛涉猎,能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从事日常工作和涉外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创新和创业能力。

2、完善课程的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完善课程设置。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能够拓宽理论知识和更好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比如金融投资、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管理心理学等课程。通过以经济学为主,金融学、管理学和人文科学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培养,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提供较为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

3、加强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改革。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训炼,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而这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说,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提升理论素质培养的同时,要加大实践训练,改革考核方式,把实践训练纳入考核内容当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学习。

第4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一: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下,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不断发展壮大,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作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应继续发展创新,通过更新理念,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加强人才引进以及塑造先进的管理文化,有效提升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时刻保持发展活力,不断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关键字:国际经济贸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局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中国,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根据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来看,国际贸易还是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要想提升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从现今的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的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产业水平,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广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基于此,当我国加入WTO之后,这又推动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因为世贸组织出台了许多推动发展的政策,例如贫富国家的歧视性降低、经济透明度加强、阻碍贸易发展的条件取消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各个世贸成员国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民营企业的崛起,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说在2012年的国贸500强企业交流会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会长刘匡元指出,中国除了对外贸易进行500强排名,还要补充一个排名,那就是中国民营企业进口500强的排名,因此不再对中国民营企业进口总额前100家企业排名。这样更加彰显出中国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说明了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所以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国际经济贸易中企业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一)拥有创新型的管理体制

对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来讲,主要做好该企业的管理及经营工作,而且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管理手段。不但要有人文关怀式的管理模式、友情形式的管理形式,还应该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只有灵活的管理办法,才能使企业在拥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平稳有序的运营。

(二)研发新技术,制造自己的专利成果

企业要想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说研发新技术并且制造出自己的专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这样以来企业才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迅速占领市场,同时新技术的研发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生产速度、加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也使企业形成独特且高效的运营模式。

(三)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提高企业综合文化

品牌实力代表着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度,在国际贸易中品牌文化就能让企业焕发光彩,拥有生命力。由于目前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严重,同类产品以多种形式呈现,而且消费者的需求差异也是越来越大,这样以来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企业发展体制来运营企业,那么该企业将会迅速淘汰。只有企业打造出有实力的品牌,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品牌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根,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企业文化水平,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给员工带来工作热情,只有增强员工们的团队意识,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创新意识,加强企业竞争力

不管企业在我国市场,或者是国际市场之上,它都占据着首要位置,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经济格局来看,由于国际舞台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我国企业应该发挥好市场经济的主导优势,要从企业思想认识上改变,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思想。摒弃传统的生产理念,根据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体制来对企业发展理念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不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而是抓住企业的发展机遇进行创新。这一种挑战及自信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可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还是归于企业的平稳发展及其企业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由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样以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会遇到许多挑战,同时也将会出现许多新颖的事物流入中国市场,当各个企业对待这些新兴事物时,企业领导应该取长补短,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新文化,发现对自身企业有利的事物要为己所用。所以,企业的创新不但能够让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最近几年里,中石化保持着我国对外贸易500强中的第一名,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企业的不断创新。换种角度来讲,如果中石化没有对企业进行创新,那么中石化拿什么在国际贸易中竞争,怎样战胜其它竞争者。所以讲,企业要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改变,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度。

(二)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竞争

品牌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企业命运,它不但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有利地位的体现,也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己最好凭证,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提升自己的品牌实力,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度。每一种企业品牌都具备其应有的特色,从而可以把这些产品同别的同类产品区别开,现在许多消费者都喜欢购买品牌实力较强的产品,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该产品的质量最好,所以品牌实力给消费者带来了鉴别产品的依据,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当企业想在国际贸易中立足,还是要重点打造该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拿广为人知的鞋类品牌来讲,例如Vuitton、Dior、Pra-da、Versace、Louis、Chane、等,对于这些知名品牌来讲,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产品价格也是比别的鞋子高了好几倍,对于质量而言,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当一个企业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时,要把该产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引入到其品牌中,从而让消费者觉得,企业的品牌不单单是企业的象征,而且还将是一份诚信。如中石化,其公司对于企业的品牌非常重视,对其品牌的维护力度也非常大,从整个的商标管理,再到商标的注册、使用、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工作,这些可以看出中石化对其品牌保护力度有多大。

(三)招聘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度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想在国际贸易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且安稳发展,第一,企业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并且对这些高素质人才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得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着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从而使得企业的团队建设更上一层楼。其一,要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改变企业领导及其管理层人员的思想认识,从而使得企业从决策层到操作层进行全面的改进。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企业的领军人物,是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先行军,同时也是企业各种制度制定的参与者,所以企业领导层的培训尤为重要,也是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基本点,同时还是为了培养出我国优秀企业家的重要途径。其二,还应该提高企业人才培养速度,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且专业知识极强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让他们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便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得应有的地位。基于此,高素质人才还将为企业带来新的企业文化,这样以来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实现用先进管理体系来管理高素质员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为人性化的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因此也就促使企业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实力。

(四)融入科学的管理形式,提高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具有符合自身发展的理念,这样以来在世界舞台上也发挥出了切实的优点,如果要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度,那么企业的文化水平还是值得重视的。当我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时,我国企业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所以以此来巩固我国企业在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便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度。首先,一个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企业文化,那么就必须先从企业管理文化做起,因为企业管理文化为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企业自身要明白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再结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借鉴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从而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其次,企业文化的提升还是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涌入,因此企业要制定出严格的人才录用制度及其企业人员管理制度,这样以来可以激发起大家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的投身于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去。更有利的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增强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度,不仅只是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更重要的要从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从而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这样以来为我国民营企业在世界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奠定了基础,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斌.浅谈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J].中外企业文化,2014,(21):411-413.

[2]高勇,邢溪.知识产权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2013,(06):13-16.

[3]耿纪辉.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6):128-129.

[4]吕劢.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2,(19):169-172.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国际经济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提高了效率,给全球化贸易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电子技术和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网络兴起和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电子商务以因特网技术作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从90年代,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才几十亿美元,到2014年,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亿美元。到如今,我们对电子商务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要客观地认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经济的便捷,另一方面,要规避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国际经济贸易的稳健性。

一、网络经济概要

网络经济,是基于高新技术,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的要素配置,以互联网为载体,整合相关的经济资源,达到推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及技术与商业间结合的目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由三大块组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对于网络经济而言,不只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带动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以高新技术作为推广、改革及宣传手段所受益的传统产业。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给经济模式和管理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基本实现了无国界对接,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网络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效率

传统的国际贸易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中间环节才能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因此贸易的成本在无形中提高了很多倍。如一件成本为18美元的上衣,加上运输、关税和各中间商销售环节后,价格至少能翻五六倍。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通过B2B或者B2C方式,直接从企业对企业及企业到个人的方式将商品传递到终端消费者手中,因此节省了商品流传的中间过程所需的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国际经济贸易成本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

2.有利于贸易全球化的形成

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贸易对于地域和商务环境的依赖,逐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贸易市场。其次,网络给广告宣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广告宣传已经成为过去时,降低了贸易的成本。最后,电子货币的使用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贸易全球化正在缓慢地形成和完善。

3.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便利

除了能有效地降低我国服务贸易的成本与提高贸易效率外,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石,我国的商业贸易不能只局限于传统企业如大型工业、物流及旅游等服务的应用中,还要结合网络时代的优势,开辟网络采购、销售、移动电子商务等多种创新的商业贸易方式,促进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2]。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作用

网络经济在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增加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国际经济贸易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的安全程度严重制约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而网络黑客的入侵、商品提供方式、付款的信用、技术及质量等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还需要面临经济犯罪的威胁。近些年,互联网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际经济贸易的安全带来了一些隐患。

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暴露了我国的劣势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极大地依赖于物流体系。但是与国外先进、完善的物流相比,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未能形成物流一体化,因此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此外,电子商务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拥有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商务贸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商务贸易的准确性及高效性,但是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很严重,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不良影响[3]。

三、结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要增加网络的安全程度,尽量避免互联网犯罪等事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从物流下手,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规范。最后,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春阳,孙硕,吴天鸣.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商,2015,20:107.

第5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国际经济法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为。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也就是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经济活动范围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及其相关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服务贸易;国际金融业务及间接投资活动,涉及货币、有价证券的跨国流通、交易;国际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由这些活动引起的跨国收费问题,和国际争议解决问题。在以上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从而形成了国际经济法律规范和制度:1、有关国际货物贸易法律制度;2、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3、有关国际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法律制度;4、有关国际货币金融的法律制度;5、有关国际税收的法律制度;6、有关国际争议解决法律制度;这法律规范和制度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和范围,他们构成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以上是按照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活动的不同领域对这一法律制度的范围进行界定和分类;从法律规范自身的特点看,还可以把国际经济法分为2类: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实行意思自治,这类法律例如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中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属于私法或曰任意法。第2类是宏观经济管理法,是政府对国际经济领域活动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就是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体现国家对国际经济经济活动的干预。这类法律例如,货物贸易领域中的世界贸易法律制度,各国国内贸易管理法,它们是公法,是强制法。微观的交易法--调整横向的经济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意思自治--私法或曰任意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纵向的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政府进行管理与宏观调控、干预--公法,是强制法。国际经济法是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法律部门,在内容上它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各国国内经济法。说它有边缘性是指它仅涉及有关法律部门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国际经济法在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调整对象、法律渊源等方面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内经济法、国际商法有联系、有区别。参加农场经济将发展。

国家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及法律渊源。先说主体问题。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的实际参与人和实施者。不是指立法主体,也不是执法主体。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个人:个人作为一般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货物卖、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国际税收征管方面,在国际争议解决中,个人的可以成为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不过,个人受财力物力的局限,他们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不是主要的主体。法人:包括公司、跨国公司与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这是国际经济交往中最重要的主体。法人可以参与所有领域的经济活动。国际组织:是国家直接提供条约、公约、协议建立起来的法律实体,根据建立该组织的条约、章程行使权力和义务。国际组织有自己的资产和资金来源,具有参与特定的经济和民事活动的能力,例如,联合国下属机构就从事某些采购活动。此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规范对国家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主体。国家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行为,通常由其授权的政府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机构实施。国家可以参加2类经济关系:作为管理者,依据国际经济管理法对跨国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管制;作为一般民事主体,可以参加各种民事活动,受国际经济交易法调整。在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调整对象方面,国家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有所不同,国际公法的主体只是国家和国际组织,它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在政治、外交、军事、领土方面的关系,经济关系虽然也属于其调整范围,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也不一样,国际私法是冲突法,它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参加一定的民事关系,但不占主导地位,国际私法只限于为调整跨国民事活动提供寻求准据法的指引,并不直接调整国际经济和民事关系。再说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经济法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也不同。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正式的国际条约、协议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对于参加国有约束力,经过一定的转化程序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国际条约按照其内容不同,有限可以直接在司法中适用,有限不能直接适用,有的属于强制性规范,例如,wto规范,有的属于任意性规范,例如gsg。国际商业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以正式文件形式颁布的规范化的商业惯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习惯和习惯做法。虽然国际商业惯例本身不具有强制性,但是由于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承认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由于许多商业合同中直接并入了商业惯例,承认他们的约束力,致使国际商业惯例成为调整商事交易的,事实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广泛地使用商业惯例,这和国内商业交往不同,是一个特点。国际商业惯例如:《国际商事合同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内立法:包括国内判例法和制定法,不是所有的国内立法都属于国际经济法范围,只有那些调整国际经济领域活动的民商立法,涉外经济立法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围。通常,一国的法律只具有域内效力,当某种国际法律关系与该国具有属人或属地的密切联系时,或者法律关系的当事人采纳了某种国内法作为调整国际交易的准据法时,该国的国内法具有域外效力,于是,国内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部分。国际组织决议:一项重要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ibrd)都主持制定了某些国际协议和决议,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般原则和规则,该组织成员国在制定国内政策法令时,应遵守国际组织制定的协议文件和的决议。国家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通常是经过国家完成的。

第6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一、关于国际经济法发展阶段的几种观点

陈安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学专论》将国际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1)萌芽阶段。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l7世纪,以罗得法、罗马法中的“万民法”、中世纪的国际性商事法典、“汉萨联盟式”的商务规约为主要内容。(2)发展阶段,时间为17世纪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以及近现代各国商事立法为主要内容。(3)转折、更新阶段,时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目前.主要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得到发展.出现了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各国的涉外经济法不断发展.而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国际经济法面临新的挑战认为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往往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格局、结构或模式,即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变迁,取决于国际社会各类成员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对比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表现的是国家利益的维护和争取国际经济法是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巩固与发展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前后相承.又各具特色。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各国均以争取最大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郭寿康、赵秀文主编的《国际经济法》[,]认为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是:(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他们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任何法律部门的产生都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国际经济交往和商品交换活动的发展.是国际经济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调整各民族间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当事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私法规范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政策.而自由资本主义是当时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商品生产.故此时为国际经济法的产生时期l9世纪末出现了少量的国际公约.作为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规范。各国间频繁的经济交往和商品交换.是国际经济法产生的物质基础.而大量出现的调整此类交往和交换关系的国内法、国际公约、国际惯例,是国际经济法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张晓东主编的《国际经济法原理》•]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国际商法时期.这个时期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规范。中世纪时期.在欧洲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商事习惯规则.继承和发扬了罗马法的内容商人习惯规则时期是国际商法的萌芽时期.这时的规则大多是习惯性规则这些规则严格说起来不是法律规则.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产生的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各国采取的是自由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活动干预很少.也就不存在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国际立法和国内强行法.就不存在国际经济法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因此.国际经济法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O世纪60年代末和7O年代初以来为国际经济法的现状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跨国财产流转关系和国家对其管理、管制关系的综合体,国际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中必然有管理、管制的强制性规范。对跨国财产流转关系调整的法律规范中有强制性规范存在.是国际经济法产生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与发展阶段的讨论

(一)自由贸易与国际经济法的起源

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因国际经济交往而产生的国际财产流转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国际财产流转的管理与管制关系.它的产生涉及私人间国际经济的交往而更多的是国家对跨国经济关系的干预.包括相关法的废除和创设国际经济应当是自由发展的经济.国家对自由经济的立法规范和保护应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开端在古代至中世纪.国内法中涉及的国际法规范主要是由于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的出现而形成的私法性的习惯规则.调整的是各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关系.很少有调整国家之间或国家政府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规则中世纪末期.北欧国家首创了调整国家经济关系的商事条约.其中最有名的是“汉萨联盟”城市国家间缔结的商事条约“汉萨联盟”更多体现的是14一l7世纪期间北欧各城市国家结成的商业和政治联盟.它涉及城邦国家间的商事关系.但还不能与现代的国际商事条约相提并论.因为在当时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还没有出现且在英国的《谷物法》废除之前,这些商事法律规则主要调整的是商人间平等的商事贸易关系.还没有出现国家对跨国财产流转关系的管理规范。所以这一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规范并没有正式形成.直到英国《谷物法》的废除。1815—1846年间,英国《谷物法》的变革是保护贸易制度向自由贸易制度过渡的典型反映,《谷物法》是英国自由贸易进程中一个最难逾越的障碍。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进行贸易保护了,而这个法律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不利于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对外经济交往的开展。1864年《谷物法》的废除象征着自由贸易的开始.是国家对国际间财产流转关系管理的开始之后.英国与欧洲大陆各国签订了自由贸易的协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自由贸易随着垄断经济的产生而淡出.这个时期应当是国际经济法的起源阶段

(二)垄断经济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阶段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十预.制定了一系列对跨国经济行为管制的国内法规范.并与他国订立了协调彼此对跨国经济行为管制的国际条约。这其中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有一定区域内的,也有世界范围内的:有专项性的,也有概括性的从国际贸易到国际投资.从国际货币金融到国际税收.都无一例外的成为国家间或国际组织之间的谈判内容,如《英美金融协定》《欧洲经济合作条约》《围际砂糖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等等此阶段的国际经济规范更多体现的是大国间的利益维护和争取及大国对世界统治范围的再划分,是殖民经济的新发展。故此阶段是建立公平公正、自由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法的调整阶段.是弱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和为平等参与世界经济往来的斗争阶段。

(三)合作经济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可以称之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全面合作阶段其中有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更多的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和利益博弈.部分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崛起对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7O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大量出现.它们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美元与黄金兑换脱钩,美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绝对统治地位丧失.欧盟建立.一些国家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合国.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进行不懈斗争,世界经济自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经济法发展阶段的主要表象国际社会力量的对比调整.使得国际经济法有了新的表现方式和内涵现代国际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中承认和规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除了政府之间的交往外.大量的是政府同私人、私人同私人之间的交往.对他们行为的规范也是发展着的国际经济法的具体内容此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博弈,大量国际协议和规范得以签订.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创立和维护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支持。

第7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趋势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74-01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逐渐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传统经济贸易形式的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紧跟世界经济的潮流,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了解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

1、革新企业意识,开阔企业的视野

与国内的经济贸易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遵循的是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必须接受新的规则,了解新的制度,有利于革新我国传统企业的经济贸易意识,使得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只有打开自己的视野,摒弃传统的观念,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案,才能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自己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P2P平台的推进使得线上线下交易成为了可能,快递行业的发展使得国内新鲜水果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产品的售后问题,沟通时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发展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助力剂,促使科学技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繁荣,技术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3、促进我国和国际经济的共同繁荣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不可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国内经济转变为了多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的增加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与可能。

国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产品、服务质量的升级,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则推动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1、贸易发展高速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都不断提高,贸易数量也不断增加,极大地拉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便利,人们在进行产品、服务的选择时,跳出了传统的国内范围,将视野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国际贸易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反之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2、区域合作程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主要的贸易大国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大区域之间的合作这一战略方案,加强大国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多变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

为了应对大国的策略,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签订区域合作战略、降低关税等方法,发展中国家也加强了自己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使得周边国家的产品、服务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产品、服务也能以相等的对价进入国外市场,强化周边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巩固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3、贸易规范化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必须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在我国刚加入世界贸易时,就是因为不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吃了不少亏,甚至输了许多场十分重要的官司,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惯例不仅仅包括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和原则,还包括了尊重不同国家的特点、不同民族的风俗等原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加,不同国家在进行交易时,逐渐重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基本的交易规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更为规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贸易范围选择性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贸易更为自由,随之而来的,贸易之间的摩擦也会加剧,发生的矛盾逐渐增加,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些保护政策,如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保护国内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避免与对自己设立了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往往会选择将交易的范围扩展到其他地区,通过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实现贸易的顺差,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措施

1、树立全球性的战略性眼光

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国际经济与贸易,摒除传统的贸易眼界和贸易方式,抓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才能正确把握住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战略。

2、重视信息技术,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贸易方式

当前时代时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购买产品,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站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国外的亚马逊、ebay等网站也为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贸易的新方式,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并革新现有的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革新传统的交易方式,以科学技术打破过去的交易壁垒,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

3、遵守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

遵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和原则,是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然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的。

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在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下,建立新的更为便利的交往规则,使得国际交流更为便利,国际交往更为便捷,为双方提供交流的新平台与新方向。

建立国际交往新规则需要注意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尽可能地实现多方主体的平等交流,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将新规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相结合,避免存在不同时期的规则的冲突,对于不适用于当前的过时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应予以摒弃。

四、小结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的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必须紧紧地抓住其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规则,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交易双方的互利互赢,共同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5(5).

[2] 章云.浅谈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2015(2).

第8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众所周知,财经类专业应用性很强,实践能力是财经类高校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所属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亦不例外。对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通过仿真环境,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以及《海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实验教学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的助推器。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教学,应使得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深刻了解各项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技巧,为参与毕业前实习和入职提供支持。具体而言,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应使得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及《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初步具备开展函电撰写、报价核算、托运订舱、进出口货物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能力,以为其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尽管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实验教学日益重视,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依旧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境。

2.1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清晰

实验教学是培养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形成共识,但是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与实验课程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紧密相关。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实验教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使得,实验课程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科学的定位或定位不够清晰,进而影响了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

2.2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有限

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资源投入的强度相对较小。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实验教学的硬件不够完善。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同,经管类高校的实验教学通常需要计算机、服务器以及机房等硬件的支撑,而受到办学资源的制约,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门实验室通常较少,并且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软件的类型和数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实践类课程的师资较为短缺,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从业经历,对最新实践活动缺乏深刻认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已成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短板”。

2.3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教学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实验教学是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有效渠道。但是,另一方面,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实验课程安排在毕业前夕,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学习热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这使得,一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有限,并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满足于完成基本实验任务,很少对实验任务背后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进一步挖掘,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对专业实践活动的理解不够系统、深入,难以形成全面的实践创新能力。

2.4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实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实验过程的演示,其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与沟通,其效果通常难以直观观察,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才能对实验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的管理基本上是通过系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缺乏或不够完善。这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难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实验教学中一成不变。显然,这不利于实验课程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

3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其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于促进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上文分析,笔者认为,关于如何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破除实验教学困境,未来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科学定位实验课程的地位,不断优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对实验课程进行科学定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外向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总学时一定的情况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合理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并注意不同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各种渠道,不断加强与涉外型企业和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变化,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整理,了解实验教学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力求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新颖性。

3.2逐步增加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

未来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的投入结构,逐步加大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另外,应注重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保证各门实验课程均能拥有一支高效、稳定的教学团队,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资源,为实验课程的有效开设提供坚实保障。

3.3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当前,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鉴于此,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验软件的特点,科学选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逐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另外,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和实验完成质量,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探寻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切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同时应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易出错地方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以切实保证每次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折不扣地实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3.4构建有效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

第9篇: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范文

(一)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拙

经济法是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时,为了调和社会化大生产‘J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渴望更良好的秩序。但是经济个体在社会化大生产面前是肖目的,不顾及整体的利益,不择手段的追逐利润,各个环节的冲突不可避免。因此,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核心的经济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战后,二战前,由于金本位崩溃,世界经济危机的加剧。仅靠一国政府实行的关税壁垒、外贸统制、金融管制己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从国际立场出发,从普遍性多边条约的角度确立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法由此产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产生的社会基础是相同的,是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

(二)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

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二者都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关系,非经济关系都不涉足。这其中即有公的关系,又有私的关系。但具体而言调整对象又有所不同:经济法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关系。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各个国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私人贸易、管理贸易、税收、私人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关系。

2.二者都是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内容丰富,但从法律体系而言,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法体系。

3.二者都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但经济法主耍是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而国际经济法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主体方面都包括自然人、法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还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经济法主体中还包括企业内部组织。5.渊源上,有人认为,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习惯法和判例,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的规范性文件,而一国涉外经济法律是一国制定的,属国内法范畴,是经济法渊源,而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洲源[l]。这显然是混淆了法律渊源与法律性质的概念,我认为一国的专用实体规范既是经济法的渊源,又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二、实践中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协调

如果将经济法一与国际经济法各自要调整的内容分析,我们会发现二者有对应的关系。经济法中有公司、企业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要研究跨国公司法律问题。经济法中有税收、财务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中有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经济法要规范外商投资法律关系;国际经济法中有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规范。经济法要对银行、金融进行监管;国际经济法同样要对国际金融制度进行管理。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正确的认识二者所处的地位。有人认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川。我认为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下而从两个方而说明。

(一)国际经济法规则在国内经济法中的适用

1.国际法在国内法中的适用,世界上有三种做法:转化(t,一ansfer)、采纳(adoption)、混合式。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采取的是混合式。人世后作为国际经济法渊源的wTO规则和中国签署的各项协议一部分已经被采纳为国内经济法的一部分。一方面,对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己修改完毕;另一方而,在宏观调控管理中,为了执行《服务贸易总协定》,我国补充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执行办法》、《外商投资服务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办法》等。由于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实施没有具休的规定,所以不能指望也没有必要都转化为国内的经济法予以执行,可以直接适用。

2.在市场准人方面。我国原来的经济法规对某些领域的主休严格限制,如金融、保险、银行、电信等。现在,根据中国政府的四项承诺之一,服务业开放,外国人可以进人到这些领域中来。但《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只是成员国的对外开放义务,而不涉及对内开放义务。所以,不能以允许外国私人在中国开办银行、外资公司、货运服务公司就推定中国私人也当然的享有此项待遇。因此,国内经济法规必须在主体上有相应的配套立法,以避免超国民待遇。

3.由于国际经济法和国内经济法的共同作用,一国私人也可以和他国对外经济(尤其是贸易)方面的法律发生更密切的联系。根据wTO规则,一成员方境内的私人因另一成员方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通过DsB(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如美国的301条款:如外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法律违反了该国与美国签订的条约、协定,损害了美国贸易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向301条款委员会申诉立案调查,之后.与该国政府协商直接采取单边制裁。所以中国也有必要将私人诉愿与政府申请相结合,使国内经济法律一,刁国家经济法律制度得以有效的衔接。

(二)经济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