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自动化基础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基础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动化基础培训

第1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趋势;建设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作为现代工业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认真分析和总结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论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结晶,在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工作强度,还能强化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确保工业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由此可见,在现代工业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1]。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必须对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尤其在管理上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企业浏览器对人力资源和财务核算等信息数据及时的进行存取,并对生产全程的画面实施动态的监控,能及时地获取企业在生产方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机器等方面实现了横向拓展,这些设备与系统软件的应用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集成化的组态环境。

2.2 维护更加简便,应用更广泛

就电气自动化工程而言,其发展的主流主要以人机交互的界面为主,并在PC系统的支持下,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集成的特点更加显著,加上其标准系统语言的应用,在便于维护的同时提高了其应用效率。

2.3 替代传统的DCS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不断应用,DSC系统的弊端正在不断的体现出来,不仅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在便于互动基础上降低了维护的价格,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

2.4 处理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采取的集中控制的方式,因而必须将全部功能录入处理器之中,这就会使得系统的处理速度较慢,最终导致机器难以高效的运行,加上电子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极大的增加监控的数量,使得主机的空间不断的下降,不仅提高了投资的费用,还加大了查线的难度[2]。

3.发展趋势

通过多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展望,以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3.1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统一化

这里的统一化主要是指管理的统一化。具体来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不仅能进行周期性的设计以及测试和运行,还能对其进行统一化的调试、维护和运行,从而降低一项产品从设计到制成成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通过统一化管理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开发系统与运行系统的分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必须确保所采取的设施有助于现场设备的控制,并结合企业和计算机的监管体系,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保持数据的畅通,达到统一化的管理。

3.2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标准化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实现统一化的基础上,还能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程序的标准化。并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工程时间,达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与办公室系统的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策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相同PC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与生产厂家进行软硬件的数据交换,从而彻底的解决通讯困难[3]。

3.3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产业化

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体制的改革,着力实现结构的产业化,并在科学技术和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产业化形成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当技术开发和集成系统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时,可以采取外包分工的方式,切实加强与分包单位的合作,实现零部件生产的配套化和市场生产化,确保所有的大型装备的技术开发研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利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各项生产。

3.4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制造的成品安全化水平更高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技术奖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的实现安全和非安全系统一体化的集成空中,从而在非安全系统进行控制的原则下,确保开发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还能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尤其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成品的安全化水平将变得更高,从而更好地将其性能发挥出来,服务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3.5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安装和设计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时,往往不注重对设备控制人员的培训,当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后,才注重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得其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而为了确保其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在安装过程中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参与,以更好地掌握其安装流程,同时深刻的认识到系统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方式以及安装的必要性,同时更好地处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的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最大化的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始终出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必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4]。

4.关于如何建设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确保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成效更好地提升,为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

在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地球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是促进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自身技术含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主要是将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态表现以及多维空间的且与地球有关的大量的信息数据整理成坐标,从而形成电气自动化的数字地球,并将所有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之中,并在网络的辅助下,就能随时随地的对地球的地理坐标进行整理,从而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气自动化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握。

4.2 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基于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系统的长期运行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并在这些条件作用下,使得很多网络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其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不仅为企业的各种电气设备提供通信的同时将其与生产信息和顶层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企业的管理部门就能对自动化部门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达到网络服务工业发展的目的。尤其是与传统的DCS系统相比,不管是在安装成本还是在材料成本以及可靠性方面等均具有较强的优势,并节约了大量的通信和控制电缆,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总线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使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5]。

4.3 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是工业企业应切实加强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校的合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厂区和车间,对现有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接纳学校的学生进行实习,着力打造多功能的生产试验和培训基地,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能力与岗位实习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应不断的拓展,采取订单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培训,使得学校严格按照企业的职业要求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是在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还应对企业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方面的改进,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管理模式,明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项责任的主体,在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有效应用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安全高效的进行。

4.4 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

第一,在教学专业团队的协调组织下,对市场需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群体需要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学校组织优秀专业的教师根据这些岗位群体反应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这就是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形成了更加专业化的课程模式。第二,将教授、学习、实践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真实的生产任务当作对象,重点强调实践的能力,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专业学习中至少一半的学习内容要在实训企业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行动组织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来的工作程序。第三,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实施定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时的引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人力自愿的支持下,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并设置具有激励和约束职能的奖惩体系,以全面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的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快速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尤其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

5.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致力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全面深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性,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整个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2]刘惠彦.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25.

[3]余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4:248.

[4]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01:127-128.

第2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途径;研究

1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未达标。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开始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的过程当中使用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的生产,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技术还无法完全支持农业的自动化生产,种植和管理的规律和经验非常的欠缺,从整体上来看,精准农业、集约化农业的实现尚需一段时间;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的过程当中,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缺乏,部分地区虽然具有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但是,这些设备不完善、不达标,无法满足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的要求,从而影响到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和推广,影响到精准农业、节约型农业、高效型农业的建设,无法实现农业生生产的集约化。

1.2机械设备的价格和结构缺乏合理性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设备为了确保操作性和作业性,机械设备的结构非常的复杂,但是,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低下,面对复杂的农业机械设备,无从下手,这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操作的便捷化,还会影响到这些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和费用,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在推广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当前,由于农业机械自动设备的市场刚刚起步、机械设备制作成本高等,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价格昂贵,对于经济水平落后的农民,价格问题成为制约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因素。我国现今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结构复杂、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价格昂贵,这些不合理的因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应用和推广,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应用,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解决现阶段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和应用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当中,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1创新技术

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便捷性的增强以及广泛应用需要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这样能够为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支持,那么,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也就无从说起。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重视,加强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研究;第二,强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研发技术与实际生产活动的结合,确保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既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素质水平,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的研发出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机械自动化设备;第三,保护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知识产权;第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把市场作为导向,发挥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为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基地。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大量的研发出来,并高效的应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精准化生产,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基础设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抓住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机遇,开展大型的工程和大的项目,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对“土地使用、农田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业开发”等等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基础设施,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条件。另外,为了确保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农机维修站,聘用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并定期对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能够为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提供保障,确保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2.3提高农民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也不断的更新,面对先进的和功能强大的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强化农村地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增强农民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例如,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今的教育资源,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将农业机械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深入基层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和指导,实现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培养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实现。

3小结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农业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重视,清楚和了解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操作人员素质的增强,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使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作者:姜明伟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农机监理站

参考文献

[1]于兴龙任波;浅谈推进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的途径[J]更多还原;《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07期

[2]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第3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苏教财〔2012〕177号)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综合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具备教、练、培、鉴、研、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高校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实践专业和学院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托扬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扬州市和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及“三新一网一书”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与中石化下属多个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等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建筑工程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有实践性教学任务开出率和教学效果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中石化班”、“大众班”、“扬农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随着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工作的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创新

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职场化、情境化、生产性”的理念,围绕“一个核心”,遵循“四个原则”,突出“五类技能”培养,打造“六位一体”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是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一个核心: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为核心,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供配电技术、PLC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实训设备建设重点,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二)四个原则: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地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一致、全面建设,面向岗位、改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四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及成效。

(三)五类技能:突出关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三种典型控制技术形成的综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工厂供配电、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流程监测、工件加工装配、系统运行维护操作技能,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系。

(四)六位一体:完善基地功能,按照“生产型、职场化”的理念建成集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技能培训与技能大赛训练、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系统仿真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供配电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集散控制技术(DCS),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供配电控制、生产线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三个控制室和综合中心组成。其框架结构图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框图

(一)供配电控制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二)生产线控制室:以典型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为技能点,完成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等的安装,通过可编程控制技术进行系统控制功能设计、调试与维护,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等,监控生产线全过程。

(三)生产工艺控制室:以典型的工艺流程为控制对象,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通过先进的DCS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组态,调试与运行维护,可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与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可实时监控生产工艺全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对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即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化工仪表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仪表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3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化工类专业近6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主持建设多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成绩,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化工、电气、电子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投运使用以来,DCS系统先后完成了DCS应用技术工程师培训、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兴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化工仪表自动化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和申请专利多项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基于师资队伍及先进设备,将为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广泛的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基地投运后,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本实训基地运行以来,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向校企无缝化对接的步伐更加深入迈进,进一步满足了上海大众、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程公司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是一个立足扬州,辐射全省的特色化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为全省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创了有效路径,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19-21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8-52

[3]魏林.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2):61-62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40-42

第4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因素;对策

前言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为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战略部署,我们应认真查找配电网自动化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研究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有效模式,为提高配网投资效益 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系统有待完善,系统设计缺陷和施工隐患

由于无人值班模式可以解放大量的操作人员,并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保证,因此,许多老旧的变电站也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的改造。但是在施工环节中,由于施工现场具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进行设计或者改造的过程中,如果不认真不细致,就极有可能遗留下较多的安全隐患,并成为日后事故的导火索;另外,部分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或者安全设置冗余不够,也非常容易出现事故。远动无用的告警信息过多。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告警信息繁多,功能齐全。实际运行当中,每逢现场检修、保护年检、装置复位、遥测波动、遥信接点颤动等,自动化远动装置总是多报许多无用的告警信息,这些类似“狼来了”的信息极易淹没真实的事故信号,为安全监控带来隐患。硬件老化问题严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长期运行能力,并且要24 h不间断运行;同时,系统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对温度、湿度甚至是卫生条件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并且远动装置还要受到运行环境、检修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长期满负荷或者超负荷运行的话,系统硬件的老化情况会非常严重,并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1.2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整个生产活动中,人员是非常关键、重要和活跃的因素,甚至可以直接决定生产的状态。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而言,人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安全意识缺失,目前,集控人员和调度人员可以直接、全面地控制电网系统的遥测、遥控、遥信和遥调系统。但是部门已经存在着“重一次检修、轻二次维护”和“重现场操作、轻运行管理”的错误意识,在这样的大氛围之下,有为数不少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负责的工作精神,导致其在日常操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信息技术日益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监控中心、调度中心、远动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操作技能并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但是某些单位的自动化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自动化系统操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例如,某些专业人员甚至不能够清楚地理解、熟悉或者掌握各种运行规程,有些人员虽然熟知相关规程,但是由于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因此在处理各种事故的时候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无法及时将故障点隔绝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甚至出现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事故扩大的情况。

1.3管理有待加强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存在着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首先,管理没有实现和新工作模式、新装备应用的同步更新,因而存在着不少的管理漏洞。对管理影响最为显著的便是无人值班模式的应用。举例来说,在某些单位,值班人员角色错位、职能不清的现象比较突出。其次,重视技术设备操作而忽视现场管理。某些单位在原本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安全基础工作方面麻痹大意,过度依赖于高科技装备,不仅不重视数据备份和现场管理,也没有制订有关的应急预案或者反事故措施。重视技术设备操作而忽视现场管理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2确保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安全运行的对策

2.1增加技术投入,完善自动化系统

对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和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迅速制订防范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使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逐渐成熟起来。对远动装置,首先应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产品和方案;其次要把好施工关;最后在投运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运行期间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应有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针对远动无用的告警信息过多的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进。如:通过改进远动主站程序,实现报警方式组合设置;增设检修状态屏蔽报警功能;利用数字滤波技术,对接点进行防颤处理等。

2.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要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培训和全员培训,就维护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而言,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及相关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有效地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培训形式除了要多样之外,还要鼓励全员参与,促进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并完善各种考核和奖励制度,借此来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认真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狠抓综合业务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保护、调度、通讯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了解各专业的相互依赖关系,拓宽知识面,提高本专业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能力;要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突出学、用结合,杜绝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重点提高职工的实战技能,使其学以致用。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后,就能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应变,迅速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当好安全生产的保护神。

2.3重视运行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如果想要做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仅仅依靠热情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套能够高效运行、完整健全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制度和相关规章的制定和建立,为安全责任的明确、管理执行、有章可循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调度人员、集控人员以及远动人员的岗位职责。在现场管理中,不仅仅需要监督和检查作业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而且对于发现的潜在安全威胁以及其他安全隐患均要进行动态化的处理。在管理中,一定要彻底杜绝形式主义,如果发现目前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存在漏洞,则要采取有关措施对漏洞进行封堵,力求实现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如果违反,便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并要避免出现重视技术设备操作而忽视现场管理的情况。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而言,运行管理非常重要。重视运行管理也是做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例如无人值班的管理制度;对于系统的各种运行指标(如机房温湿度变化情况、系统运行情况、设备健康情况等)进行密切地监视,并将这些运行数据详细地记录在运行日志里;重视远动机房的管理,确保机房内的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符合要求,出入人员均需要进行认真管理,并设置操作间,将人员和设备分离。

第5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87-01

1 导言

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力,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的电力体系没有较强的稳定性以及自身不受外界所干扰的系统,易出现电力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用电客户的利益,以及给用电客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笔者着重分析了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

2 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能够互通有无,互相支援。但是这种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局部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安稳性。对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系统安全运行主要同如下因素相关:

2.1 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得以安稳运行的保障,但是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管理机制存在很多漏洞,管理权限严谨度不够,使得很多非工作人员也能够进入并使用内部网络。管理中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没有进行加密机备份处理,容易丢失及被篡改,系统容易遭到威胁。此外,管理中管理人员对系统不按时更新,运行中存在不小的安全漏洞。

2.2 外部因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威胁。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尽管当前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有些自然灾害还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出现就会对调度自动化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地震、台风、泥石流、雷击等是当前最常见自然灾害。除这些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也是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稳运行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网络安全因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利用网络通外界连接,通过WEB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身份的认证、权限管理还有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连接,但是如果WEB服务器同外界不进行严格隔离的情况下极易遭到黑客入侵。且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还会通过MIS系统同外界连接,在这种状况下系统极易感染网络病毒。

2.4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想安全运行就离不开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工作责任心,这样的工作态度自然会影响企业利益。而现阶段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转辅助系统为主系统,以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具备较为显著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仍然有部分职工认为主站没有安全隐患,忽视了管理思想,以及部分职工过于注重检修,忽视了日常保养。还没有较高的综合技术业务水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技术革新较快,大部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了解系统运行规则与系统知识等。

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运行安全性受到威{,极易引发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出现如下问题:

3.1 系统标准的选择不当影响运行安全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必须按实际需要选择适宜标准,当前版本就有40几个,这些标准间彼此交叉,如果对标准选择不当,自动化系统就可能出现故障,影响系统运行安全。

3.2 系统维护不当影响运行安全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需要在自动化控制区域、生产管理系统还有办公管理区域等加强安全维护,如对这些部位维护不当,监控失灵,会严重影响自动化功能,从而导致办公系统崩溃,影响系统功能及运行安全。

3.3 人员素质差影响运行安全

部分系统维护人员专业水平较弱,对系统维护能力不高,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系统功能及运行安全。

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维护措施

4.1 创建并健全自动化管理维护系统

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创建防止电网损失管理系统,无论是在线管理还是离线管理都需要做好准备,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减小电网运行的电损耗性。创建与健全负荷管理子系统,从多方面合理分解调度人员的工作,主要涉及供电量与负荷率等,从而提升供电量与符合率,以健全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以及促进自动化水平与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信息管理系统合理分析电网运行实际状况,合理整理多方面的数据并生成报表,如供电有效率、电压合格率、季节供电保障率与照明供电保障率,真正为系统自动化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我们还需要创建规范化的系统机房,选取专业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进而提升系统维护水平,保障系统的安稳运行。再者,在选择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时,选择一些技术成熟、性能稳定、适用于内蒙古这个温差较大地区的产品。

4.2 努力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优秀技术设备需要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支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促进职工业务素质与文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我们需要培训职工的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是保障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基础要求。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职工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利用现有设备开展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使职工切实接触设备及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提升他们对机组的了解,以便在工作中节省精力,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培训需要突出重点。综合业务水平是重点培训内容,所以我们需要着重培训紧密联系自动化的科技知识,主要涉及系统保护与通讯等知识。另外,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本专 业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开阔职工的眼界,提升职工的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4.3 改进与完善系统安全性能

系统数据的安全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系统数据的传输也需要确保传输路径的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实行一连串的安全保障对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传输数据路径的系统安全,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的所有子系统,可以利用微波、光纤等高质量通信通道,保障数据安全。所以必须要加大投入研发高质量高水准的通信通道,构建厂站主―――备双远动通道的运输方式,以此来保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监控区域、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等都需要加强安全维护。其次防火墙是较为普遍的保护措施,通过设置访问权限,较好地避免不良访问者的破坏,以及需要积极优化软件,提升可靠性能,所以实时升级和更新防护软件尤为重要,从而保障运行数据的安全,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束语

总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为现代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安稳运行时电能调度及电网功能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同管理机制、抵抗自然灾害、网络安全关系密切,在运行维护中应立足自动化系统实际,从规范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标准选择,建立并完善自动化管理维护系统,全面提高运维人员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系统安稳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汉凤.县级电网调度运行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70.

[2] 黄鹤,王思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37.

第6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一、电网调度的重要性

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应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保密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应用系统的各个层面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远规划

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充分考虑电网现状及发展前景,在经验不足的条件下,急于上县级调度系统。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许多功能该增减,但是却由于当时考虑不周,基础数据采集不全从而导致系统功能不易扩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等。

(二)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建设

有些县级供电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主站端系统,忽视基础自动化设施”的倾向。在引进主站系统时特别强调其先进性,而对于运行多年已该更换的子站端的基础自动化设施(包括一次设备、远动终端以及通道等),却舍不得投入人力和财力。一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县级供电局调度自动化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从而使我们徒有先进的实时计算机系统,而应用水平却只能在低档次上徘徊。待一次设备、通道等改造完成,高档次的主机系统也已进入了更新期。

(三)重系统建设,轻管理运行

有些县级供电局在进行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时,积极性很高,而系统一旦建成,特别是在通过实用化验收后,却没有花大力气加强管理工作和运行维护工作, 致使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水平不能提高,管理体制混乱,从而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县级调度自动化的硬软件系统比较先进,而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和应用水平却不很高。这说明加强和完善县级调度系统的管理工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调度人员技术水平素质偏低

部分调度人员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操作人员不会用、不敢用、甚至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误操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调度人员素质低的状况不仅影响县级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调查过程中发现县供电局调度人员及自动化专责人的配置基本上是每个县局1~2 人。

三、存在问题防范的建议

(一)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面对新形势,首先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建立一支思想开阔、能管善管的安全管理队伍,以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自动化系统主站由于是各种信息集中的地方, 因而也是实施运行管理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密切监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机房温湿度变化、设备健康状况等,并登记在运行日志里。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

(四)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安全责任,做到有章可循。管理制度化,使人人都有“制度就是高压线”的意识,从而杜绝以技术装备来代替现场管理的现象。

进行通信系统建设时, 需要和调度自动化的通信系统相结合,统筹考虑。有些地区已建成包括调度主站和变电所的光纤通信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通信通道,就近接入变电所以节省投资;有些地区的通信系统不太完善,在进行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时,应为调度自动化、集中抄表等留有足够的余量。

第7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人工智能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电机电器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它十分广泛地运用在每个行业,在提高中国自动化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使用者满意的服务质量水平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 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况

在电气工程项目的实施上,企业实行的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大多以为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将任务分配给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并想象他们会取得预期的进展,这导致了很多项目延迟或虽有目标和总体规划,但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一些电力企业,还停留在管理不当的层面,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存放不规范,现场仪表材料放置杂乱,更不用说整个管理过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

2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1)尽量的满足生产工艺和机械对控制电气的条件,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方案要经济和简练。

(2)处理好电气和机械之间的关联。

(3)电气元件的选择。

3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思维

3.1 统一监控模式

统一监控模式不仅操作维修十分方便,而且控制站不需要过高的防护,系统设计起来也非常简单。不过因为这种方法是把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集中在同一个处理器中,因此难度比较大,任务比较重,同时,对处理器的处理速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所有的电气设备都进了监督控制之中,导致主机的冗余降低,需要更多的电缆,进而使得投资的增加,长距离电缆的干扰也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可靠。

3.2 远程监控的模式

远程监控模式有节约安装成本,节省原材料,节省大量的电缆、配置灵活以及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等特点。 但是因为各种现场总线通信线的速度不是非常的高,从而使发电厂电气部分相关的通信量比较大,因此,远程监控模式主要用于监测小系统,并不适用于工厂电气自动化的系统建造。

3.3 现场总线控制模式

现今,现场总线、太网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并且拥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智能化电气装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都为网络控制体系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现场总线控制模式使系统的设计更具备针对性,对于不一样的间隔有着不一样的功能,因此就可以根据间隔的不同情况来设计。这种控制方法不仅具有远程监控模式的全部优势,还能够减少许多的隔离设备,接线盒等,并且智能设备现场的安装,由通信线路连接的监控系统,节约了更多的控制电缆,节省了大量的投资以及安装维护的工作费用,进而使得成本不断减少。

4 电气工程的应用

电气工程包括电气和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五二级。

发电、输送电、变电、配电、由电气设备和辅助系统构成的汇集能源生产,运输,配送和使用的系统被称为电力系统。在同一时间完成电力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度的过程很短,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的电力系统,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等都是电力系统的特征。

5 电气工程自动化研究的偏向

5.1 智能防护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电力系统防护新原理的探究,把国际最新的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理论,网络通信,计算机新技术运用于新的继电保护装置上,从而使新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级别。变电站自动化体系的长期钻研,开辟的分层分布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备可以应用于多种品级变电站。在国际领先水平的微机防护领域钻研基础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范畴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

5.2 电力市场的理论与技术

由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具体情况,电力市场的需要以及电力工业技术的经济形势,仔细地研究电力市场运营方式,深入研究、明确操作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中国目前的电力市场运作方式的期货交易,具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地围绕着中国现阶段电力市场模拟运营中急待解决的理论性的问题。

5.3 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

对电力负荷监控,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模型的建立等进行了钻研,建立了一个高校第一所包含实时仿真设备的实验室。这个仿真体系既可用于多种电力体系稳态和暂态尝试并提供许多的实验结论,还能和各类控制装置组合成闭环体系,帮助研究人员测试新的装置,为智能防护和快捷交流输电体系提供优良的研究条件。

5.4 运行电力系统的员工培训仿真体系

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系统是为满足中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要求,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最新成就和传统理论共同结合,利用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智能教学理论,实施电力系统的知识培训的强有力手段。该系统设计创新,教学资源配置分布合理,系统硬件扩充容易且方便,所以学员可以在理论上无限延伸。

5.5 电气装备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方式

通过把光纤手艺,数字信号处置手艺,传感手艺,计算机技术和模式识别等一起组合,细心研究监测的基本方法和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机制,开发了开关设备、发电机等基本电气设备的监测体系,大大提高电力设备和供电体系的运行安全。

5.6 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的运用

按照电力工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模糊逻辑和进化理论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计划、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基于该软件研究,还进行了电力智能控制理论和在电力系统智能监控中的应用的研究,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水平的智能化。

5.7 电力系统中当代电力技术的运用

进行了电力装置的控制原理和算法,各类电力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一些新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6 结束语

现今的发展前景,电气自动化在中国拥有三个目标:开放化、信息化和分布式。这三个目标决定中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及工业自动化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无可取代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昌南.浅谈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状况[J].金属加工,2005(19).

[2]杨耕,王雄,窦曰轩.对自动化专业"电力拖动""运动控制"类课程改革的一些探讨[A].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3]徐德淦.电机学[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8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一、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总体短缺

1.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发展空间受限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由于受企业性质、地域特征、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作业生产辅助单位的技术人才,化工仪表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发展空间有限。经常是在一个岗位上停止不前,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

尽管目前各企业均较为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但在实际培训当中,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重理论、忽视实际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的存在着。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的特点,在化工仪表维护人员的培训中,纸上谈兵的现象很普遍,很难在实战中检验培训效果。特别是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的老同志,常常是会干不会说,会干不会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经费不足

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费作为支持。化工仪表的主要特点是的先进性,而其研发,需要高投入。因此,需要巨额资金作保证。出于技术保密等需要,化工仪表生产厂家一般都对此严格控制。除非特殊需要,才会提供有限的相关技术资料,并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才肯提供培训机会。作为老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均较为困难,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生产经营、设备改造,因此,提供给专业人才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二、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缺失

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也对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1.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产生与收集的脱节

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主要指各种设计图纸、仪表使用说明书等。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出现部分真空,使专业技术档案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和遗漏。特别是由于部分人员跳槽,为提高身价,利用工作之便,带走部分技术资料,更使企业应有的技术资料出现空白,影响了后续人才的培养。

2.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要求

当前,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多游离于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范围之外。特别是一些较先进的技术资料,如新进仪表的说明书,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某种程度存在着人为原因造成管理真空的现象,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断层,难以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

三、改善当前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的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对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做好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从制度上提高辅助单位的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为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2.要努力形成重视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的氛围

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生产工艺、设备的领导和部门,要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和使用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发挥推动作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积极制定政策,对于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土专家,要采取科学考评,综合认证等形式,做好首席技师评选等相关工作,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提高收入水平。

3.健全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制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意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坚持依法治档,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大力宣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制定细则,做好协调工作。化工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研发、设备、档案管理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管理细则,使每一环节均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到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主要产生单位,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为收集整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

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要与把该工作作为企业员工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加强对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要主动与生产、设备、研发等部门,共同促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企业的仪表自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第9篇:自动化基础培训范文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1.1信息集成化

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层面上纵深方向的延伸。在企业中,管理部门对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等数据信息的存取需通过特定的浏览器实现,且对生产过程动态形式画面的监控也有赖于此。②电气自动化设置、系统、机器中信息技术的横向拓展。近年来,微电子处理器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逐渐模糊了原来明确规定的界面。

1.2WindowsNT和IE的标准语言规范

人机界面是电气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PC系统具有控制灵活和易于集成的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在应用标准系统语言的情况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维护、处理更加简便。

1.3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

近几年,DCS系统的缺点逐渐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来。该系统具有模拟数字混合系统的特点,且仍然沿用传统型仪表,因此其可靠性无法满足要求,进一步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同时,生产商家之间还没有全面建立起统一标准,维修、使用的互换性难以实现。另外,由于当前电子自动化工程系统的不断创新,控制系统更新周期逐渐缩短,相应投入大幅增加。

1.4利用集中监控方法的控制系统

通过一个处理器实现所有功能是集中控制方式系统控制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行速度。在监控中放入所有的电子自动化设备不仅减少了主机空间,使电缆数量大幅增加,还提高了相应的成本,降低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在集中监控的联锁与隔离刀闸的闭锁使用硬线的情况下,设备将无法继续操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反复接线会大幅增加维护工作的难度,并极易引起误操作,从而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操作。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当前,我国已经将电气自动化工程纳入了长期发展规划中,通过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对此,相关企业应当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着力于构建自身的电气自动化产品知识产权,进而形成电气自动化工程自主创新的有利局面。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明确电气自动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利用优厚的政策和科学、完善的机制推动国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的实行。

2.2构建统一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

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维护运行、开机调试、测试实行和周期性设计的实现需以统一、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为基础,同时,从产品设计到完工之间的资金和时间也能在此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压缩。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不仅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能将开发系统从运行系统中真正独立出来。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网络构成能够实现控制现场设施、计算机监管体系、企业工程管理体系中的一般通讯数据传输。在具体的网络体系计划实施中,在使用通讯系统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时,需要对控制元件级到办公室环境之间整体的自动化通讯进行有效控制。

2.3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通过微软公司标准技术的实施,工程的时间和成本被大幅压缩,办公室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资源数据的共享交换也得以实现。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非常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在window8系统环境下连接相关系统,这就需要通过PC系统建立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两者之间的重建接口。厂家之间的软硬件数据交换问题可通过程序标准化接口得到有效解决,为通讯的顺畅性提供了保证。

2.4市场产业化中的工程控制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企业应充分重视结构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实施体制改革,有效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充分关注市场产业化形成带来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在企业过度关注集成系统和技术开发时,可将零部件的配套生产通过外包或社会分工的方式转移出去,从而将有限资源用于研究大型装备技术,实现提升自主装备制造比例的目的。

2.5电气自动化工程和产品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系统是当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安全和非安全系统控制的一体化集成则是实现该系统的重要基础。在非安全系统控制的情况下,用户安全方案的制订通常使用成本最低的方式,这一点需要慎重考虑。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系统安全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亮点,并从安全级别需求最高的领域向其他危险级别相对较低的领域逐步延伸。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与防范设计应当遵循“由工厂设施层到网络层、从硬件设备到软件设备”的顺序。

2.6系统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

对设备控制人员的职业培训是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安装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厂商和系统工程单位对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岗位培训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始运行后进行的。对此,系统工程单位应提前组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人员参与到系统安全工作中,使他们全面了解自动化系统;同时,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穿插于系统安装过程中,让相关操作人员熟悉相关设备的安装原理和运行原理。另外,设备操控人员还应掌握相关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维修措施和保养措施等。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