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业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数据质量 质量目标 生产技术 自动检查
中国飞速的发展,经济不断的全球化中,国内数字化建设不断的增加,然而地形图数据的应用在当代的需求是日益增加的。国家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就是1:10000地形图,它具有最高精度的几何,最详细的表示内容,最丰富的图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它是各种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对1:10000地形图的需求日益增长,怎样才能够提供现实性比较强的数据显得越发重要。如今的社会中,产生和更新1:10000地形图的主要方法就是航摄成图方法。
1 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方法
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中数字技术中的关键的就是,利用数字影像获取到全数字摄影测量。航摄测量主要被分为常规航空摄影测量、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DGPS航空摄影测量的模式。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的工作中,DLG、DEM、DOM等生产技术流程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日益成熟,然而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的工作,始终在整个地形图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检查实现方案是研究中的重点。
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的工作中会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着DLG质量,对其进行检查的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利用怎样的措施才能将DLG数据质量进行控制是必要的解决问题。通过实际的地形图生产工作中得出了,对DLG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其已经在实际的生产中投入应用,且工序流畅。DLG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主要被分为下面的三个部分:①根据国家与行业中的相关规定,和生产技术的标准、规范等制定出生产技术和质量的标准,设计出每个阶段生产中的质量目标,根据质量目标来对其进行检查,地形图生产中,其质量的特性需要使用技术设计来充分的表现出来。②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外业控制测量精度。其测量的精度高,能够保证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加密精度,提高对应的立体模型定向精度,收集到的矢量精度也是具有很高可靠性的,减小接边的误差和变形,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工作中的数学精度具有环环相扣的作用。除此之外,控点联测、内业数据生产和外业调绘的质量控制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③地形图是否合格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进行判断,判断其的设计质量是否能够符合要求。对地形图最终的结果进行检查验收,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中的每道工序都结合在一起,每道工序中存在的误差都交叉的呈现出来。结合每个阶段实际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对设计出对应的检查方法,例如:参考数据比对、多元数据套合检查、外业实测与内部检查。方法的实现,可以使用人工、计算机和软件自动检查来进行。DLG数据质量控制中,软件自动检查是最受关注的,也是检查方法研究中的重点。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的实际工作中,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中的功能进行实践和摸索,其中实际应用的方法包括:模型定向精度检查、DLG精度检查、DLG丢漏检查。
2 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自动化技术和元数据生产
(1)地形图航摄成图中基础测绘结果中最重要的说明文档就是元数据。地形图航摄成图形成中,需要使用GPS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定位技术将离线数据处理之后,获取到航摄仪曝光时刻摄站的三维坐标,将其列入到观测值中对其的区域网平差进行测量,最后再使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整体确定点位和像片方位元素。对测量中的平面基准、高程基准、投影方式、图名、图号、收集方式和时间都进行了很详细的说明,利于对基础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将经济和社会价值都进一步提高。元数据从单方面来看是测绘成果的说明文档;结合实际生产来看,在DLG、DEM、文档对象模型技术流程中,都会涉及到元数据;以检查的角度来看,如果元数据的质量不合格,那么整个结果都会被判定成不合格。因此,元数据是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的关键,其各项数据的填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减少元数据的错漏,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相关程序将元数据自动化,为其他技术提供有力的指导。
(2)元数据自动化,促进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进一步的保障了元数据的质量。任何事情都会有利有弊,其元数据自动化也不例外。元数据自动化的优点:1)元数据自动化使用的程序可以在同一时间生产三套数据,也可以针对某一种产品生产出元数据。 2)元数据中具有的数据属性项中的量,都是利用程序来进行自动计算完成,DLG数据中的总层数和层名也都由程序来进行自动统计完成,地形图中图幅接边的实际情况也使用程序来进行自动完成。3)元数据自动化程序中也具有手动的功能,人工可以进行适当的干预。 4)程序中元数据可以进行多次的重复生成,每次生成的时候都会将之前的元数据进行更新。5)元数据中的数据被改动之后,需要1到2分钟就可以将其重新生产元数据。元数据自动化的缺点:①元数据自动化的相关程序中对于数据类型的识别性能不高。然而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过程中的DEM数据必须要将数据的类型制定好。②有些时间,地形图中的图名和图号等文档内容,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造成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③元数据自动化的相关程序比较零散。
参考文献:
[1]李津岭,张道明,赵淑玲等.1:10000地形图航摄成图内业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8):211-2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纺织业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纺织业无论是在为人民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的微观方面,还是在增加政府财政,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等宏观方面都具有也不可或缺的作用。1.我国纺织业的特点。首先,我国的纺织业所生产的产品过于单一,缺少复合型产品,且纺织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少高端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纺织产品品牌,这样导致了中国的纺织品只是单单的以加工为主。其次,我国的纺织业没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纺织业还是采取了一最简单,最原始的人力资源投入为主,没有做到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的生产,即纺织业的科技化程度不高。最后,纺织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纺织行业的低碳化程度不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综上所述,我国的纺织行业还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的行业。2.我国纺织业的现状。在2010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额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金,其增长幅度超过了70%,由此可见,我国的纺织业出口额翻了一番,我国的纺织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们也得看到目前我国纺织业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针对,倾销与反倾销问题等等。所以,我们在纺织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的重视纺织业的发展的形势,利用本土优势以及飞速发展的优势进一步的扬长避短,已达到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取得令人欣喜的发展成果,就目前而言,纺织行业的最大的问题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以便将传统的纺织行业与科技紧密联系,使之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
二、纺织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1.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概述。现代企业与原先的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现在企业运用了更加精益的生产管理模式,企业不单单只是一味的生产,而是更加的追求企业的综合效益,譬如企业出现了聚集效应,也就是运用类似的原料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以便来节省生产环节的支出,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充分利用原料,实现废气废渣再利用,从而扩大生产利润,实现低碳环保的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得到良性循环,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态纺织生产。2.我国的精益模式。目前,我国纺织业的精益模式有以下的特征:2.1将产品作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纺织行业中,通常将产品作为生产的中心,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生产,通常一个产品的完成,需要多道程序相互协调进行,也就是说成品的形成不单单是一道工序,而是多道工序综合而成,这就需要来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精益的模式下,经过严密的计算,充分的利用各方的技术以及专业性的技能,使得一个最终产品的形成是非常合理化的。2.2生产调度是控制生产方式的中心。围绕着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就必不可缺少的就是生产调度,在整个纺织生产当中,将生产的任务进行下放,落实到每台生产的机器上面,每个生产部门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来进行生产。对于总公司而言,是不可能知道每个生产部门的具体的生产的计划以及时间,这就需要将各个部门的生产进行衔接,所以一旦出现某个工序的滞留将会影响整个生产计划,精益模式下,生产调度就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将各个部门的生产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而不再是各个部门关起门了计划自己的工作,而是统一规划,这样就节省了各个部门生产的衔接时间以及衔接所耗费的资源,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2.3生产控制有序化。就纺织行业而言,生产的各个环节是节节相扣的,也就是说,前一道工序的成品就是后一道工序的原材料。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弥补计划环节以及控制本身的缺陷,从而达到全公司生产的有效的控制,在精益的生产管理模式下各分厂在总厂的带领下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安摊生产,由此整个生产是一个并联的生产方式,是齐头并进的模式。这种形式由于严格控制的计划控制和整体均衡,使得整体的生产时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2.4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相对于旧模式,精益的模式管理下,企业更加具有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在一套标准的流程下,更方都是有序而行,各方的配合也是更加的紧密,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都是按照标准来依次进行,各个环节也是有序的进行。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是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各方均衡的有序的发展,企业的认识管理也是具有规范化,不再是过去的家族式的管理,讲人情攀亲戚的局面,而是有着严格的人事制度。2.5管理目标明确。纺织业的工序化流程,以及工序之间的诸多的因素,使得原来计划经济下的大批量的生产方法以及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传统的管理规模越来越脱离市场的发展,这一传统的生产规模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精益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应势而生,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以及世界市场的需求,采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揉合后以取代计划,为企业量身定制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2.6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精益模式将计算机系统引入了纺织行业,这无疑是纺织行业的一大创新。利用计算机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了传统的纺织行业,是一次科技与手工的伟大的结合,这一结合大大的提升了纺织行业的管理水平,改革了纺织行业的陈旧的管理观念。从原始的多层次的人工管理到标准化、程序化的计算机管理是纺织行业的一大进步。只有把握这种先进管理方式的企业,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
三、纺织行业再发展的意义
纺织行业的精益模式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树立了新的观念,譬如管理内涵更加的深化,效率一效益一效果的兼容观念,以及管理思想市场化的观念。另一方面,形成了新的机制,纺织行业不再是局限于过去的传统的机制,而是顺应时代以及市场的需求,柔和了现代的科技以及管理手段,是纺织业的再发展。在科技信息的时代,我们在追逐信息化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将传统的经济产业赋予新时代特性,而不是放任自流,最终淘汰于市场的发展之中,我们应该将时代性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传统的纺织行业再次发挥其经济的职能,重回其经济的巅峰时代。
四、结语
整篇文章,通过了对传统的纺织行业在精益模式下的新发展研究,来表达传统的行业并不是意味着淘汰,利用现代的生产管理的模式,依然能够发挥其在现代市场的经济价值。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纺织行业在精益的生产管理模式下能够更好的发展,发挥其经济价值,巩固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军华.纺织企业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D].
[2]张国华.纺织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J].产业研究,2011(04).
[3]伍国钢.改制纺织企业管理重建模式研究[D].
我国进入WTO已经五年。五年的风风雨雨,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同时让中国纺织企业最大限度地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考验。成绩是可喜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让我们透过对外交流的窗口,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我国纺织企业目前的总体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不论是经营管理技术水平,还是企业文化,员工素质,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不足制约着我国纺织企业的长远发展,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壮大。
毫无疑问我们的终极发展目标是缩短与纺织服装强国的差距,进而超越它们。实现这一目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就是创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指出,中国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要以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纺织行业先进生产力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杜钰洲会长把行业创新归纳为三类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
而创新的最大决定因素是什么?答案是人!人是创新中最本质的主体,一切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2006年度十大纺织创新人物里面,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正是他们的创新行动和创新精神,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比如海龙公司奉建博士主持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集成化研究”,天津大学李嘉禄教授在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都是成功的例子。
已经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这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约1440亿美元,在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是一张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单,这一切都是因为2000万纺织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这十大创新人物,就是全体纺织人的优秀代表,是去年纺织业的亮点人物,也是创新的标杆和行业的榜样。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制造国,但相对来说我国纺织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尤其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跟纺织服装强国相比处在一个低端的地位,大部分出口利润都落入了发达国家的口袋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却不得不看到的事实。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以印度、越南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纺织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分享了越来越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它们对我们国家纺织业形成了挑战。
【关键词】纺织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率
1.引言
企业资本结构是由债务和股权两方面构成,它们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相应的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关系。关于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以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基点,提出债务融资的激励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等公司治理机制,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提高权益报酬率、传递公司信息等作用,从而能够提升公司价值。国内学者分别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实际中,由于融资偏好,许多上市公司热衷于股票融资,即使是股权融资成本较高的企业。
国内学者对纺织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研究的较少。我国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纺织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一直以来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大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作为服装等日用产品的主要原料,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也决定着服装等产业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因此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本文通过对纺织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率的分析,对正确认识债务融资在纺织业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设计
2.1 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7—2011年,这5年最新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所有上市公司及其指标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财经(.cn),剔除ST、数据缺失值、异常值的公司,最终选取了35家纺织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175组观测值。结合运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2 定义变量
2.2.1 被解释变量
公司的治理效率相应的体现在企业绩效上,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全部资产所产生的效益,体现了公司资产综合利用的效果。因此,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其中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2.2.2 解释变量
总资产负债率最能体现企业的整体负债状况,是体现公司融资结构的最基本指标。所以,本文分别采用资产负债率(DAR)为解释变量,其中DAR=总负债/总资产。
2.2.3 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SIZE)=LN(总资产),通常公司的规模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RG)作为成长性控制变量,是因为成长性的不同,会影响到资产负债率的不同,;股本结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比例大导致链过长,会对公司治理水平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选取国有股比例(PSE)为控制变量。
3.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基于筛选的175组样本数据,我们将通过样本统计量描述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其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反映的是纺织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175组样本值的描述性统计。从该表中可以看出,样本的标准差不高,各变量偏离其均值的程度均不高。资产负债率的均值维持在46%左右,但极大值已达到80%以上,极大值极小值相差较大,说明部分公司负债比率过高,公司经营具有较大的风险,投资者在评估其公司价值时应考虑较高风险带来的收益影响;同时另一方面说明公司利用负债筹集资金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考虑公司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收益;公司的规模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公司的成长性偏离平均值稍微有点大,说明研究对象并没因为公司的高速增长而增加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公司的发展战略比较稳定。
3.2 相关性分析
表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变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样本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3.3 回归分析
从以上检验结果,可以认为模型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可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3可知,资产负债率的系数为负,表明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就下降0.028个百分点;公司规模、成长性的系数为正,表明公司规模越大,成长性越好,则总体绩效也越好;国有控股比例的系数为负值,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4.结论及建议
经上述分析得出,纺织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治理效率呈负相关关系;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国有控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效率成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为提高纺织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拓展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并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与投资管理体系;其次,国内纺织业乃至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所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公司的发展、经营业绩的提升大有帮助,同时防止民营企业因筹集不到经营资金而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发生;再者,鼓励企业经营者对筹资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企业不仅可以从内部融资(留存收益筹资)和外部融资即发行股份和负债筹资,还要深入了解每种融资方式的利弊,结合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黄文青.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02).
[2]倪轶文,周咏梅.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纺织业;绍兴;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01―03
【作者简介】王尉东,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浙江绍兴312000)
随着生产和贸易的不断发展,产业活动在全球进行大量的分离和再构,推动了各国、地区生产和贸易的快速融合,使区域经济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应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实现产业升级,通过产业价值的增值来提升其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简述
价值链的概念缘自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是指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过程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全球价值链将视角延伸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当中讨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生产消费直到报废或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含在一个企业之内,也可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也可散布于全球各地。价值链治理的关键是权力的不对称,Gereffi根据价值链上主导者的不同把全球价值链分为两种类型:生产者主导型和客户主导型。在生产者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生产企业是核心部门,由控制着关键技术的大型跨国制造商协调整个生产网络,在汽车、航空、计算机、半导体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较典型;客户主导型主要是由大型零售商、营销商和品牌制造商在一系列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散的生产网络并发挥关键作用,在纺织、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或消费品产业中较普遍。两种价值链各具特色,在现实经济中又相互关联、交叉。在此基础上Humphcry、Schmitz和Sturgeon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网络和企业能力理论把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单纯市场关系、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科层型5种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在交易的复杂性、识别交易能力、供应商能力和价值链各成员的权利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二、绍兴纺织业全球价值链情况分析
从纺织业的价值链看,绍兴纺织业主要以涤、棉为原料,经历织造、染整环节后,分别进入家纺、服装与工业纺织品的生产,通过销售渠道进入市场。上述纺织价值链中,包括纺织机械、化工等,各个行业之间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及由此产生的数量比例关系。绍兴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围绕绍兴轻纺城的轻纺面料集群,上虞以棉纺织和印染染料为主集群,嵊州的领带集群,诸暨的大唐袜业集群、枫桥衬衫集群,新昌的毛纺和纺机集群,6个集群的纺织工业在浙江省都占据重要一席。已形成了涵盖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领域的较为完整产业链。这种以众多集群为主的产业模式有效提升了绍兴纺织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绍兴纺织产业2004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4.52亿元,实现利润50.70亿元,实现自营出口50亿美元。纺织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四个“全国第一”。绍兴纺织业已逐步融入到纺织业的全球价值链中。
纺织产业全球价值链是典型的客户主导型。在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各个企业的地位是不同的,各国企业依据自己特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上从事着相应环节产品价值的生产。特定的环节才能创造较高的附加值,这些高附加值环节也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控制了这些战略环节,就成为该价值链的主导者。反之,则成为价值链系统的从属者,处于被动地位。一般而言,战略环节往往是由产业、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品牌拥有者所把持,从而价值链的治理、领导往往是由这些企业来实施。目前,从纺织业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企业是全球价值链的组建者、领导者,占据着价值链上的战略性环节、支配和治理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相对而言,由于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的控制以及对核心业务的拥有,发展中的纺织业也只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辅助价值生产环节,不能获得对战略环节的控制,只是停留在价值链治理层级结构中的低端。
1.绍兴纺织业位于价值链中的从属地位。判断绍兴纺织业处于价值链治理层级结构中的地位主要依据就是看其是否控制了纺织业价值链这些的战略环节,也就是是否生产高附加值为主的产品,是否拥有核心的技术与品牌。但从现实情况看绍兴纺织业却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绍兴纺织业整体产品层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具体就化纤、织造业来说,绍兴化纤原料的产能很大,但由于近几年化纤低水平产能增长过快,导致企业在低层次产品出现过度竞争。而高性能新产品开发能力差,产品比重较低;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新型的功能化产品,如导电、阻燃、高吸水、水溶性、多功能纤维基本上还未形成生产能力,导致化纤面料开发能力差,既不能顶替高档进口面料,更难以大量出口。
绍兴织造业的产品档次也不够高。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主要以低端市场消费群为目标市场,以化纤为主,而纯棉、纯麻的少;织物以梭织的多,而针织的少。目前绍兴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装备,但缺乏与这些先进设备相配套的技术开发、应用、管理等“软件”;大多数织造企业以模仿为主,抄袭仿制现象严重,造成一些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环保型产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只能依靠“跑量”和低价竞争,如化纤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不到1个美元。
二是纺织业自主品牌、营销力不足。纺织业缺乏自主品牌、营销力不足也是产业附加值无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在绍兴的纺织服装企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企业较少,与宁波男装、温州男装休闲装、杭州女装相比,缺乏品牌知名度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在纺织产业链的中上游企业几乎没有有品牌的企业,大多企业都存在没必要去创立和培育一个品牌的意识,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而纺织机械产品开发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市场中名牌产品比例低。专业市场上来自大中型企业的名优产品仅占市场营业额的5%。仅跟浙江省内几个主要纺织业相比,绍兴纺织业的自主品牌与营销网络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出口企业的国际营销水平普遍较低。绍兴纺织业在市场渗透,销售渠道的开发方面则严重不足,出口企业行为则重于“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
――交货”,很少关注和从事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和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活动。在纺织服装的整个价值链中,商品零售价格是出口价格的3―5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取。
综上分析,由于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的控制以及对核心业务的拥有,绍兴纺织业也只能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下游、辅助价值生产环节,不能获得对战略环节的控制,只是停留在价值链治理层级结构中的低端。
2.纺织产业升级的必要性。由于绍兴纺织业处于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产业附加值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恶化趋势。其最直接的表现一般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降低,绍兴纺织业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利润率低,呈逐年下滑趋势。如化学纤维业,2000年的资产利润率仅为3.4l%,2004略有上升,为3.79%,年均增长率为2.67%。而服装制造业,2000年的资产利润率为lO.59,2004年则为10.05%,年均增长率为一1.3%。
二是企业亏损面扩大。2005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7.5%;从绍兴县的情况看,2004年织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Jk407.71亿元,同比增长34.7%,行业人均销售收入40.91万元,全行业实现利润15.30亿元,同比增长17.6%,人均实现利润1.54万元,销售利润率为3.75%,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014万元,同比下降42.4%。2005年1―6月,织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75.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低于绍兴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28.6%。实现利润4.6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7%。以上数据显示,绍兴县纺织织造业在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出现了两位数负增长,亏损额增长近1.5倍,经营状况日益恶化。
综上所述,绍兴纺织业必须改变所处价值链中的从属地位,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三、纺织产业升级的路径及制约因素
一般认为OBM通常是全球价值链中最有利可图的部分,也需要更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能力。根据其掌握的不同能力,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有两种轨迹走向:对于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开始于贴牌加工(0EM),再发展到全球物流契约(GLC)模式,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纳入全球物流体系,以实现市场扩张,最后发展到自有品牌生产(OBM);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可能会沿着另一种轨迹发展:首先从发展技术能力开始,从贴牌加工逐渐发展到自行设计制造(ODM)等自行设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品牌制造。因此,纺织业的升级必须遵循这一产业发展规律。从一个区域具备的条件看,绍兴纺织业应在现有技术能力基础上,从贴牌加工逐渐发展到自行设计制造(ODM),最终实现自主品牌制造。
而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需要来自于经过不断的、大量的投资、创新和升级所取得的高级要素。绍兴纺织业目前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
1.纺织业技术开发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整体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内企业无法开发中高档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与环境的变化则是产品结构低的重要原因。技术创新战略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虚拟创新三种基本战略模式。绍兴纺织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力量、科研资源比较薄弱。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研发力量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完成一项技术创新。许多企业虽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但尚未形成产品深度开发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求投入大,技术创新的风险也大,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从事这种研发。政府对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004年绍兴市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13.7384亿元,总投入强度为0.56%,而纺织业仅为O.3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更低0.15。
2.人力资源缺乏。技术进步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来实现,特别要求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正是由于从化纤到服装设计开发等方面人才缺乏是制约绍兴纺织业整体产品层次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绍兴人力资源力量不足。绍兴科技人员占职工的比例仅为3%左右,在2004年绍兴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1%、3.5%、7.0%、27.4%和62.0%。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6.O%、32.9%和61.1%。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0.9%、3.8%、9.8%、25.4%和60.1%。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纺织产业发展,进而影响产业成长。因此政府须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质量的劳动力推动纺织产业的优化进程。
四、对策
由于与绍兴纺织产业链相匹配的基础技术研发制度、人才培育、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产业升级、企业成长所需的产业环境远未得到满足,尤其是以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为基础的创新体系不健全,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产业升级缺少技术平台,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为推动纺织业的顺利升级,需要政府在创造产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在于创造能激励创新活动的环境,特别是加强产业在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等基础服务体系的建设。
1.加大研发体系与制度建设,增强合作与自主创新能力
地方政府应通过采取多种模式,引导产业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品质的提高。
(1)建立以龙头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政府与企业双向选择等方式有重点筛选若干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倾斜性财政支持,积极吸引国家级纺织研发机构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同龙头企业对接开展研发,扩大产、学、研结合。
(2)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设计力量与资源,吸引外部设计机构在绍兴开展业务,分层次、多形式地培育科技中介机构。
(3)建设行业共性技术支持体系。如设立“绍兴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利用绍兴科技情报研究机构或授权单位,跟踪研究国内外共性技术研究动态,结合绍兴实际,通过调研确定绍兴纺织业共性研究开发的重点。
2.提高劳动力素质
(1)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与完善。企业家培训是人才培训的重要组成。政府应牵头建立“企业家论坛”,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家交流会,邀请专家前来培训,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内信息交流与沟通。二是对员工的培训。政府应以依托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形式,建立起与纺织产业群相配套的特色培训中心,如嵊州领带培训中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资源,共同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张良军走到公司的污水处理仪器前,拧开水龙头接了一瓶“污水”,一口喝掉大半,然后掉头对记者说:“你要不要试试?这水在处理后跟蒸馏水差不多。”他是佛山一家纺织企业的董事长助理。很难想象,如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将排放的污水处理至可以饮用的标准,中国东南部的河流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纺织业最大的制造中心。2010年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总量为413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52%-54%。然而,纺织业大量排放却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土壤和地下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0)显示,纺织行业在中国39个主要工业的COD(一种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排放量排名第4,总废水排放量排名第3,当年有25亿吨的纺织废水流入江河。
不要以为污染只是无良企业的恶行,即便是污水净化系统完善的纺织厂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张良军说,他供职的纺织厂,污水要经过两轮处理,在首轮处理之后,污水的COD值在40—60毫克/升之间,然后将污水一分为二,近6成的污水会经反渗透处理后进入水循环体系,COD值降至10毫克/升以下,达到饮用水标准,而余下4成则排放到河涌里。
为何不把所有的污水处理至可以饮用的标准?张良军坦言,企业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国家的COD排放标准是100毫克/升,我们已经完全达标了,为什么要多掏这些钱呢?反渗透处理的成本很高,每吨要花1.3元。我们每天排放2.5万吨的废水,你可以算一算成本。”
目前,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环保工艺,它们正在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夹缝中谨慎前行。但正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所说,尽管中国的纺织业正面临种种困难,但这个污染行业的清污已经“不能再等了”。
环保组织亮剑
南通依衣公司的高层们就感受到了一种“不得不变”的压力。
2007年,南通市环保部门将依衣公司评为“红色企业(差)”,该公司因而被NGO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列入了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其客户广东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在借助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这一违规记录,随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
溢达是南通依衣的大客户,南通依衣若不做出回应,有可能会失去大批订单。该公司于是致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希望能撤除其在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记录。中心负责人表示,要消除记录可以,但企业必须整改,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加以证明。
最终南通依衣不得不着手开发耗水较少和污染较低的产品。在新产品投产后,又在工艺流程中引入循环用水,整个治污项目投入了140万元。
不过,当地政府也没有让企业独立承担环境成本,给了该公司40万元减排奖金。经企业测算,通过技术改造,每年可节约水费约12万元,节约能源费用约30万元,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可收回成本。
所以说,“纺织业清污,成本固然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部分企业想象的那么难。”马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环保技术的进步,许多卓有成效的环保工艺并不昂贵,而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后,还能通过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更可在改善与政府、企业和公众关系中收获长远的利益。
“中国东部已经很难找到干净的河流湖泊了,纺织业排放废水的很大一部分导致湖泊、河流及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中国的环境问题让马军有一种紧迫感,“水污染应受到特别关注,因为中国的人均可用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纺织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水资源愈发紧缺。”
他认为,纺织业清污难就难在,现有的规则让企业始终缺乏改革的动力。“比如水费,目前企业的用水成本低,他们没有节约用水的动力;再如政府罚款,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对污染企业无法形成威慑力。”有些企业甚至宁愿在年度预算中计算“环境罚款”成本,都不进行环保投入,因为“一些大型纺织企业一天的废水处理成本可能超过10万元”。
绿色纺织园探索
企业缺乏整改动力,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近年,地方政府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向纺织企业下“逐客令”,广东省早在2005年就出台文件,计划逐步将纺织业等传统产业迁离珠三角。
NGO也不遗余力地向企业施加压力。今年4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5家国内环保组织在京了《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指出一批大型品牌服装零售商在华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并向46家跨国企业的CEO发出信件,希望品牌企业能通过绿色采购倒逼纺织企业的整改提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不少珠三角纺织业老板顺应“产业转移”的潮流,抱团北上、西进,甚至远赴国外,试图在另一片土地上重新开始。
被行内人士尊为“曾爷”的曾祥,是首批到东莞投资纺织业的香港商人之一。见证了珠三角20余年的纺织业变迁后,曾祥认为珠三角已无法容纳污染纺织厂的大发展,北上寻地,发展环保工业才是纺织业的出路。于是,他萌发了设计“环保纺织园”的想法。
到全国各地考察后,曾祥看中了河南漯河。漯河不仅是棉花产地,也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如果将地下热水用于棉纺印染的生产,经过处理,把冷水再注回。将当地生产的棉花秸秆用来发电发热,循环利用将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2008年4月,在东莞举办的纺织业高新科技会上,香港福祥公司和河南宏伟置业公司联合了名为“全球第一座环保节能纺织工业园”的招商项目。曾祥担任该项目的“招商大使”。
“当时很多港资企业都想搬走了,但又不知道怎么搬、搬到哪去。”曾祥认为,如果简单地把纺织业从经济发达地区搬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不会停止,只是换了个地方排放,于环保而言,治标不治本。只有在产业内部解决污染问题,纺织业才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本次年会是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演讲者围绕年会主题,对“加快数字时代的品牌构建”、“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从产业的视角看待工业和零售”等多领域发表了真知灼见的演讲,与会代表积极互动讨论,为各国纺织业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推动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
孙瑞哲在以“中国纺织工业――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国内外市场、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产业配套、节能减排和产业转移等角度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不断增加、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带来的人均纯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为中国服装、纺织品的消费结构升级等带来了巨大的内销市场潜力,中国正由“世界工厂”转变成“世界市场”,从而为中国纺织业和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孙瑞哲强调,未来中国纺织业发展的趋势是从关注“产品”到关注纺织产业的“社会价值”这一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呼吁全球纺织业积极建立可持续生产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承担共同责任和使命。
会议期间,孙瑞哲与国际纺联董事会成员举行了会谈,并正式邀请各国纺织业代表于2014年相约北京,参加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2014年会。会后,中国纺织代表团参观考察了奥地利兰精公司总部和生产基地、德国道尼尔公司、瑞士立达集团和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并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宗边)
全国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评员培训班开课
9月13~14日,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考评员培训班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全国的4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事部副主任、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孙晓音向学员讲授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的课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简要介绍了《经编工国家职业标准》和经编工操作规程。
最后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考评员的考试。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将从获得考评员证书的学员中选拔产生。(李英)
14项纺织技术列入《发展指南》
近日,工信部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电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与生产业等8大领域,共261项技术。其中涉及纺织技术14项。
纺织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高新技术纤维技术,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棉纺成套设备智能化加工体系,纺织制成品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印染在线检测控制技术,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生物基合成纤维关键技术,海洋生物基化学纤维关键技术,新型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生化原料关键技术,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加工技术,纺织印染节水、节能、减污新技术等共14项。(郝杰)
2013年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即将召开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中棉行协色织布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定于10月18~20日在南通市海安县召开。
本届年会将以“色彩经纬,创意时尚”为主题,重点研讨色织布产品的流行趋势,生产、后整理的新工艺、新技术,产品质量控制以及色织生产的清洁化等内容。
主要专题报告有:《色织产品设计与流行趋势》(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超低浴比纱线染色机如何应对色织布行业成本效益需要》(立信染整)等。
另外,本届年会将对参加2013年全国色织布新产品评比活动的获奖单位进行颁奖,对评选的优秀论文进行表彰。(韩大伟)
第三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涉及14家纺企
关键词:工业三废;行业差异;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21-03
0 引言
2009年,江苏省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2009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6.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3.4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4∶54.1∶39.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与2008年相比,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33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5.62万吨,烟尘排放量减少0.4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4.10万吨。可见,江苏省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的治理亦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三废的排放是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方铭等(2009)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了广东省人均GDP和三废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东省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仍呈上升趋势,近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张明龙等(2010)主要研究了国外治理三废的新技术,说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治理三废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梁星等(2010)对北京市各区县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建立了北京市三废处理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和环境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产业结构为出发点,研究部分重点污染行业之间三废排放的差异,希望能为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政策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
2008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对于三废行业污染情况作了以下统计。废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业,这4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为112.2亿吨,占重点调查统计企业废水排放量的5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工业废气排放最严重的三个行业,其工业废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统计行业的75.8%、81.4%、67.5%和84.9%。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方面,超过60万吨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4个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68.0%。由此可见,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均属于重点污染行业。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江苏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经济发展和三废排放指标所占比重均较小。2008年,这三个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317.83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328.7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0.49%和4.64%。所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六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的工业污染的行业差异进行分析。以下是2004-2008年江苏省主要污染行业的三废排放和工业产值数据。由于2007年部分数据缺失,全省废气总排放量由统计行业数据加总求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由水泥制造业数据取代,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由火力发电业数据取代。
近年来,江苏省工业生产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但是对于具体行业来说又是存在差别的。从图1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本文研究的6个重点污染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为稳定,而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纺织业在2005年以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出口欧美纺织品数量的增加,欧美对我国出口的限制愈加苛刻。2005年5月,美国对7种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也宣布对2种中国纺织品设限,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贸易争端逐步升级,纺织业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的电力生产能力中燃煤火电比重超过七成,所以煤炭供应及价格问题成为制约电力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003年煤炭需求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供应由过剩转为紧缺,2004年煤炭供应紧张程度升级,需求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煤炭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2005年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近年来,虽然煤炭行业的产量在上升,但是供需之间的不均衡状态依然存在,电力行业销售收入增幅下降,企业利润下滑严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钢铁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体。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影响,以及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上涨,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我国的钢铁行业带来转机。从国内钢铁行业的大环境来看,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4.7%,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58%。
图1 2004-2008年部分重点污染行业的经济贡献率
注:经济贡献率指某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与统计行业规模以上总产值(现价)的比值。
2.2 江苏省部分重点污染行业三废排放差异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省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的总量稳居全国前三,与此同时,三废排放也在不断增长,以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为例,2004-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由5774.00万吨增长到7091.33万吨,增长了22.81%。而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各行业的三废排放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贡献率不同。由于不同行业在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治污投入等方面的差别,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从图2可以看出,废气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08年这三个行业的废气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2.25%、19.40%和9.80%;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废气排放所占比重较小,均不足2%。图3表明了各行业废水污染的贡献情况,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2008年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5.81%和22.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水排放所占比重是最小的,仅占1.30%。而通过对图4的分析可以看出各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贡献情况,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排放比重较大,2008年这两个行业的排放比重分别为43.67%和27.28%,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比重均较小,2008年这三个行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比重均不足3%。
(2)各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贡献率发展趋势不同。从图2、3、4可以明显看出,纺织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发展趋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均为下降的态势。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体现以上两种变化趋势的,都是各行业中排污比重较小的污染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行业次要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是较小的。纺织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呈现出了曲线发展的趋势。以上提到的这两种变化趋势情况,均为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这说明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工作应该是今后工作亟待加强的。
(3)各行业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和其经济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不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气排放贡献率,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废水排放贡献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贡献率,都位于三废排放贡献率的前两位。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其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贡献率都比较高,是应该重点研究的行业。对比各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可以得到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经济贡献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个在前文已经做过解释,而其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却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经济贡献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亦随之上升或者呈现曲线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注意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就是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最早是C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照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其基本涵义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急剧加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污染物排放逐步趋缓,环境质量逐渐变好。按此涵义,在二维平面空间,以经济发展为横坐标,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为纵坐标,则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按照环境库茨曲线的假设,社会发展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前文的分析表明,江苏省部分重点污染行业的三废排放远没达到这个水平。
3 结语
以上研究表明,本文列举的6个重点污染行业,其经济经济贡献率是有差异的,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是近年来纺织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在三废排放方面也存在极大的差异,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的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废水排放是最严重的,各行业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上升或者曲线变化的趋势。结合经济发展和三废排放指标进行分析,江苏省重点污染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目前的情况是,江苏省重点污染行业的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在同步增长,或者是经济贡献率在缩小而污染贡献率却在上升,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的今后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减少废弃物排放,防治环境污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抓住战略机遇期、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方铭,许振成,董家华.广东省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J].环境管理与科学,2009,34(10):46-49.
[2]张明龙,张琼妮,章亮.国外治理“三废”新技术概述[J].生态经济,2010,(2):124-126.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纺织业是我国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能否持续稳步地发展纺织业出口贸易,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其中前三项是影响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因素。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包括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这里采用卖方集中度。它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所占的销售份额。集中度越低,市场支配势力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市场集中度(CRn)一般定义为行业内市场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销售额(或企业资产、生产量等)之和占整个行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CRn的取值范围为:0
CRn=第1年出口额前n位企业出口总和/第1年出口总额
出于增加样本空间的考虑,本文采用CR4指标大致衡量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竞争情况,通过上式可以计算得到1992~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市场集中度CR4,如图1所示。(图1)
从图中不难看出,近年来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市场集中度整体出现下降的趋势,从1992年0.48降到2005年0.037,约为1992年的1/10,可能受到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低迷的影响,其中1996年和1997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自1998开始,市场集中度降至0.1以下,且波动不大,持续偏低。这些也从出口市场的整体角度,证实了学者们对纺织行业过度竞争的论断。
(二)产品差异化分析。产品差异化是指行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商品的物理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产品间存在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生产同种产品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竞争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差异化。
我国纺织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导致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和销路的产品。
(三)进入退出障碍分析。进入退出壁垒简要地说,是指潜在的进入者进入产业时或行业的在位者要退出该产业时所必须承担的成本或面对的障碍。总体而言,纺织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资本开支占成本的比重很小,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同时行业退出壁垒亦很低。但是,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遇到了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国际贸易保护形式趋于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转移、低成本优势渐逝等。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它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一)价格行为。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纺织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化的市场,因为缺乏政府指导和行业自律,常常在出口中出现同业间过度竞争互相打压、在国际市场上集体遭遇反倾销的尴尬局面。由于生产资源的不集中,众多纺织品厂商分食一个出口市场,造成“价格战”层出不穷,其目的是抢占尽可能高的市场份额。而纺织企业低水平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能力是导致我国纺织企业陷于频繁低水平价格战的主要原因。
(二)非价格行为。目前,初级产品价格的明显上涨使得纺织行业的成本压力继续加大,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价格竞争优势。因此,我国的纺织企业不能仅凭借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还应该在产品质量、品种变换、广告宣传等非价格方面展开竞争。
(三)组织调整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主要以产权关系的变动为主要特征,主要是企业的合并行为。我国纺织业缺少大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实力相差不大、科研水平相当,很难有大规模的兼并行为产生。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转轨已是势在必行,纺织服装业应加快实施企业重组或产业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市场绩效分析
(一)市场利润率。据发改委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纺织业界的平均市场利润率为3%,2007年的3.97%是最好水平,纺织业属于微利行业。由于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的纺织产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或贴牌加工产品,因此其附加值一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低价策略,往往导致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丰产不丰收”,即出口额增长而出口效益下降。
(二)X效率与X非效率。X效率也称内部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X非效率,是用来描述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使企业在每一产出单位水平上达到低成本,该企业就实现了X效率。从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来看都是X非效率。
四、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改革建议
(一)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因此,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应推行“品牌战略”,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尝试自主品牌的出口;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同时纺织行业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发展。
(二)加快产业重组,发挥行业优势。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企业的规模太小和行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造成的。按照产业组织的理论,纺织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产业,只有实现了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优势。另外,在区域结构调整中,要充分重视产业群区域经济的形成。
对于纺织业,产业集群经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集群区域围绕一个专业化市场形成,充分接纳产业集群区内生产的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二是以某一类产品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这一区域集中,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专业服务和产业技术充分自由活动,实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自由组合,降低经常性开支成本。
(三)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总体能力。根据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创立的价值链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在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以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互相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由于总体上纺织品供应链长、上游技术开发和下游市场销售环节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使我国仅在中下游生产制作上保持优势,具有相对性(加工环节)和局部性(中低端产品)的特点。要保持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品与服装出口的大国地位,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纺织品制造出口的整个产业链,寻找增值环节。
(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冲破出口限制。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高档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比重,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价值,从而提高售价。另外,就纺织品出口材料来说,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多采用绿色环保、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材料,从而避免出口时受到国际准则的阻碍。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O06.1.
[2]童霞,吴林海.基于出口贸易视角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现代财经,2007.12.
[3]陈卫红.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