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艺术的社会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大众化
电影和电视是一种具有传播功能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介,以电影和电视为载体的影视艺术在为人们提供愉悦和审美的同时,也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影视艺术本身也是属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消费的内涵,可以说其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众的消费,所以说影视艺术也是具有很强的消费特性。随着影视艺术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的普及和现代化,使得影视艺术的传播路径更广泛,传播的量也越来越多,大众的接受方式也越来越便捷,这就为影视艺术的大众化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影视艺术的商业化。在这种环境下,现代影视艺术也为了满足大众的感性享乐和时尚追求的要求下变得越来越娱乐化和通俗化,出现大量的以娱乐消遣、消费赢利为目的的影视艺术作品。
1 影视艺术的娱乐化
在现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及其发达,不少影视艺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视听感受,而特意通过采用高科技的手段为观众营造出奇特的视觉特效,从而来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例如《十面埋伏》、《七剑》和《神探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这些影片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美伦美奂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也为我们编制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梦,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仗剑行天涯”的感觉。而这都是影视艺术作品娱乐化的表现。另外,影视艺术作品的娱乐性也表现在其宣传炒作的过程中,在宣传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和口味将影片本身的人文深度置之不理,只是片面的强调影片的娱乐性。
2 影视艺术的产业化
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作品要想得到肯定,就一定要符合大众的胃口,这也是影视艺术作品趋于模式化的原因。随着影视作品的模式化,也必将扩大其数量,也就推动了的影视艺术作品的产业化。而现代化的影视艺术作品要想广泛的传播就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媒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而这就需要一个完整地组织机构来对其进行有机的组织,在影片的拍摄、制作、发行和销售等各方面都需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影视作品要想在全球各地都能够获得认同,就必须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产业,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网络、电视和光盘等,来帮助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众文化氛围。
3 影视艺术的快餐化
经典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符号意义,蕴藏着与时俱进的社会本质,并且具有一定的人生真谛,而大众文化则不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作品只是一种文化快餐,像其他商品一样具有商品价值,并且只作为一次性的文化消费品,使大众得到其娱乐的目的。“快餐式”的影视艺术作品的人文内涵往往较浅显,只是泛泛地对现实社会的情态进行平面化的描述,并未进行形而上的进一步挖掘。影视艺术作品的快餐化正诠释了大众影视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本质区别。“文化快餐”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机制,丢弃了影视艺术本身应该具备的启蒙和引导的作用,也注定不能再对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在进行审视和探索。虽然大部分影视艺术作品归入了“文化快餐”的行列,但也不乏饱含“文化精英”的影视艺术作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人生和社会价值。
4 影视艺术的模式化
我国影视作品还具有机械复制、模式化的趋势,并且目前已经比较严重,出现了大量的相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其特点包括“戏说热”、“宫廷戏热”、“武打热”“穿越热”等。以宫廷戏来说,包括大量的宫斗剧,如《甄传》、《金枝欲孽》等;穿越剧则更是引起了一阵狂潮,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神话》等。另外,还出现了各种与家庭相关的一系列影视作品,如《婆婆也是妈》、《当婆婆遇上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各种家庭剧不胜枚举。影视作品的模式化注重其共同属性,具有数量庞大的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由于影视作品制作单位为了避免市场风险、求得最大市场份额所导致的。影视作品的模式化一般是要模仿成功的影视作品,迎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完全将影视作品商业化。虽然模式化的影视艺术作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其作品本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却也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不单单是中国,外国的影视作品也有这种现象,一般都是旧瓶装新酒的机械复制。
5 影视艺术中的偶像崇拜
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偶像崇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存在“英雄英雄情结”;二是对影视明星的盲目崇拜,也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英雄情结”一般都表现在武侠片、科幻片、暴力片和战争片之中,在这列影视作品中,主人公往往具有很强的英雄特征,可以说是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的,因此更加具有吸引力。而有些暴力片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影片《骇客帝国》,这在个影片中暴力、恐怖的场景的影响下,使得哥伦比亚中学上演了真实版的《骇客帝国》。另外,影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外貌佳、身材好、性格好的完美女人,使得众多男性将她们这种完美人物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这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现。
而“明星效应”既是大众文化推动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的动力。明星在大众心中已经具有了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由他们演出的影视艺术作品的知名度也会随之提升。因此,“明星效应”成为了影视作品开拓市场的重要武器,无论是收视率方面还是其他的媒体宣传和广告活动,明星必定能够引领大众的方向。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明星的价值显得异常特殊,以致有些明星为了提升自己知名度而故作绯闻。
6 影视艺术的商品化
影视艺术作品的商品化也是由电影行业盈利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其商品化不仅表现在影视作品要通过市场流通,相反,更多的是因为当前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而以前的影视作品则是有创作者本身的意向来决定的。好莱坞对影片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否满足观众的视听要求,是否能够赢得观众的肯定。所以,为了满足世界各地不同地区观众的影片需求,他们还特地研究和收集其他国家的观影需求,例如:中国人不喜欢违反伦理的恋爱冲突,而是更倾向于具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特点的完美结局的影片。另外,影视作品商业化的表现还有其对技术的高度利用,因为高科技几乎成了赢的票房的必要手段。因此,不少影视作品中非常热衷于将数字特效奇观应用到影片当中,以提升其视听效果。可以说,当前市场需求对影视艺术作品具有前所未有的导向作用。
7 结束语
影视艺术的传播对大众的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要想使影视艺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要加强影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气息,使其能够正确引导大众的欣赏需求和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林吕建.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趋势[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6(1).
[2] 桂渝芳.现代影视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走向[J].电影评价・影视评论.
[关键词]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张力
大众化趋势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许多人借助于观看影视作品来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艺术的传播更加具有特色,促进了影视艺术的发展,为当前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当下,影视艺术传播的现代化张力越发明显,其大众化趋势也逐渐成为核心特征。
影视艺术传播的现代化张力以及大众化传播特点
影视艺术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快餐化特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使得影视艺术传播工作越发深入,3D、VR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趋向于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缩减了公众和影视作品之间的距离。不可否认的是,快餐化进程使得作品自身不具备更深层次的艺术特征,并未起到良好的艺术展现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影视艺术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及受众,常常不愿意渗透到故事之中进行深度探索,使得影视艺术作品的快餐化趋势越发明显,大众化文化特征也逐渐展现。粉丝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利用明星来提高票房、提升作品经济效益的做法屡见不鲜。这种形式为影视作品的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许多明星甚至会借助于绯闻等手段来吸引公众关注,使得人们忽略了影视作品本身。
网络背景下,影视艺术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发展
电影艺术已经历数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每一次技术水平的提高都为影视艺术带来改变,使得电影的内容、形态以及模式产生变革。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3D视频的应用,影视技术制作手段更加多样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飞速迭代更新,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影视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发展,这是当前影视艺术传播的新形态。视频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影视艺术的形态,改变了剪辑模式以及视频制作模式,而且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带来影响。首先,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各种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以往胶片电影形式的束缚。在传统的影视制作活动之中,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在于前期的片场拍摄以及模拟场景的应用,后期制作以及剪辑通常是充当电影的辅助作物,用以对电影的内容进行提炼及处理。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当下,电影的画面很大程度上来自后期特效的支撑,借助于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其更富色彩。其次,就影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影视艺术的基本形态逐渐朝数字化方向发展,胶片等传统影视艺术制作模式被数字化技术代替,改变的不仅是影视作品的制作模式,还改变了播放模式以及传播途径。从胶片到数字的改变,标志着影视艺术传播作品更具现代化张力。最后,借助于建模、特效制作完成的影视艺术,视觉效果不断加强,呈现出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各种技术内容的更新,使得影视艺术传播工作越发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影视艺术制作、表现以及传播形式,实现了影视艺术传播的代际发展,影视技术和各种新型数字技术相互融合,使得其自身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影视艺术传播的大众化特点以及其视觉美学的应用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之中,影视艺术的传播过程以及其市场定位具有大众化特征以及相应的视觉美学特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及社会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影视艺术朝大众化层次发展,其态势越发清晰。第一,从市场定位着手,影视艺术传播延续了以往的视觉美学的特征,就文化产品的消费定位方向着手,影视艺术作品自身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其从属于带有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同时影视艺术作品自身还具有相应的娱乐功能,这使得其无论是在内容设计还是在审美定位上,都表现出带有娱乐元素的发展倾向,与当前的市场以及用户的基本需要相互契合。其次,就影视艺术作品的结构定位来看,艺术作品主要呈现出类型化的倾向。作品在尚未上市之前可能就已经俘获了部分受众群体的心,所以影视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受众划分。影视作品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科幻片、喜剧片、爱情片、武侠片、动作片等。最后,在当前影视艺术作品的特征莫过于明星效应,由于对偶像的崇拜喜欢,粉丝倾向逐渐成为当下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发展的特征,由此衍生出了“粉丝经济”,特别是对演员热爱的群体,其对于影视作品的影响极大,在许多影视艺术作品之中,粉丝以及受众群体的话语权都有所体现,而在影视艺术作品变现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来自粉丝的支持。就大众传播角度来看,影视艺术作品的大众化趋势在最近几年越发明显,其主要是为了迎合当前的市场需要,从受众的从众心理来看,影视艺术作品迎合市场的需要,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从众倾向。如果某一类型的IP或者影视类型迅速火爆,那么在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作品跟随,其无论是在制作或内容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形态,甚至有大量影视作品来源于社会新闻。就审美意识形态来看,市场化的影视艺术作品一直都在尝试着迎合受众,企图能够和受众的心理需求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共鸣。此外,在市场化环境下,影视作品越发呈现出快餐化的发展态势,在不断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不论是导演或制作者,都需要将完美的视觉元素作为电影的核心目标。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学结构的张力来看,导演对于作品的挖掘往往不足,其关注点普遍在高质量的画面以及具有视觉冲击感的特效上,这种追求画面效果的表达形式,忽略了影视作品自身的内涵及值得反思的核心内容。
凸显影视作品的人文价值及艺术品位
影视艺术作品从属于文化作品,其自身具有相应的大众教化的功能,就当前来看,影视艺术作品的精神文化表达以及商业化特征的表现并非是相悖的,在社会精神文化以及艺术品位形式的双重需求之下,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为深刻的人文价值,强化了作品自身的艺术定位水准,这是影视艺术传播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切合当前时展进程,在影视作品中宣扬时代的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对于从事影视艺术传播创作的工作人员来讲,拍摄具有时代主旋律的电影往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对电影的艺术负责;另一方面需要对当前的文化市场负责,同时还需要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在电影的叙事空间中,要将重点关注的内容放置在市场中,还要充分展现出影视作品独有的教化功能,融合大量能够凸显社会正能量的文化艺术,通过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社会精神来展现当代艺术形态。对于从事影视艺术的创作人来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推动民族前行的指路明灯,这些内容能够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推进作用。影视艺术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思想融入到作品中,提高作品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互通性
一、听觉上的极致享受和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1.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其实就是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中创造出的文化现象,是音乐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现实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的特性:①音乐艺术的非实体性。作曲家创作这些曲子为的是反映现实生活,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表现这些音乐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包括思想、情感、愿望、理想,音乐就是它们的物态化、对象化。所以音乐又具有非实体性。②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音乐的物质媒介既然是声音,它就不会像绘画、雕塑、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那样给人以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具象”,它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把他对于生活的感悟,所要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地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音乐又具有“非具象性”。
2. 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对于我们而言要比音乐艺术更熟悉些,因为它是最普泛的大众文化媒体。它具有以下的特性:①影视艺术的跨文化性。古老的艺术都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去解读,但是影视艺术以“画面”这一世界性语言因素,使人们可以很轻易的去解读。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画面”这一语言因素使世界上语言不通、不了解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轻易地看懂它想要表达的东西。②影视艺术的科技性。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广角镜头,我们不可能看到《公民凯恩》中那样经典的景深画面,没有后来的斯坦尼手持摄影设备,我们也无法看到王家卫《重庆森林》等电影中的快速不规则运动的镜头。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影视艺术是受科技限制或影响最大的画面艺术,是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艺术。
二、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共通性
1. 都是流动的艺术
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都属于动态的艺术。无论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还是时空的艺术(影视),它都不是静止不动的。音乐是靠流动的旋律来作艺术对象的;而影视则是靠活动的画面和声音来作艺术对象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艺术感染力的贯通
影视艺术是通过画面这个语言因素来使人们看懂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节奏、旋律使人了解作曲家的喜怒哀乐。比如通过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梁祝》,两人的情意绵绵,全在大小提琴和鸣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影视艺术更是如此,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通过画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导演要传达的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
3. 艺术功能的异曲同工
《乐记》中早有记载“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音乐教化人心,使社会上的人都去朝着好的一面发展,不去作恶,社会就会很和谐。而对于影视来说,它也具备这样的功能,看一部好的电影,会从中吸取到很多阳光的东西,就会更加的努力去往好的方面发展。
三、声影映画——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完美结合
1 . 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指的是专门为影片创作而被选用的音乐作品,属于音乐的一种体裁,是影视艺术表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如影片《追捕》中,杜丘不想连累真由美,说:“我是逃犯!”而真由美回答说:“我是同谋。”伴随着此画面的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音乐,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氛。凸显了真有美对杜丘那誓死不渝的爱情。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得连贯作用。 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同样,电影音乐最擅长的也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2 . 音乐电视
音乐电视,又称music video,俗称MTV。MTV在20世纪末诞生,它的最终目的是在表达音乐所特有的情绪。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音乐始终都处于一个从属地位,它是从属于画面的,音乐形象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或使剧情更加完整而出现的。但是,在音乐电视中,音乐形象却是被表现的主体,而那些画面创作反主为仆地从属于确定的音乐形象。如周杰伦的MTV《千里之外》《东风破》等,画面做的非常精致,音乐也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令人会产生无限感触,使我们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影视艺术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就是影视科技的发展,这一本质体现在电影从无声、黑白、传统摄影发展到有声、彩色、电脑动画,其发展过程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影视艺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拟音、仿真技术、变焦组合镜头和数字式录音等高新技术。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不但能为影视艺术提供物质条件,促进其发展,还开拓了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表现能力,所以,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影视艺术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如借鉴了文学艺术中对复杂生活进行表现的叙事方法,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造型结构和造型技巧,音乐艺术中的音效节奏感,戏剧艺术中以调动等手段展现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及戏剧演员的表演特长。因此,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其不但包含了语言、造型和表演等传统元素,还包含了录音、摄影和剪辑等新的艺术元素。
二、影视艺术具有视觉性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容易忽略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楚。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示人物的感情,而采用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
(1)做好心理准备。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娱乐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节。如果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出发,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明,心理也更为紧张,在视听信息的获取上表现得更积极,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出现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考、分析、联想和判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准备。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3)把握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观众在鉴赏影片时必须对影片进行分解,再以分解为基础对影片进行综合,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观影经验及相关影视知识,合理地整合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鉴赏。二是形式鉴赏。
(1)内容鉴赏可以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及影视风格进行,其中,宏观角度通常与文学息息相关,主要考察作品的社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内涵。首先,用文学方式对主要用故事情节作为其叙事和抒情框架的影视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紧紧围绕人物的活动和事件,把握该事件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的。其次,结合情节及人物安排了解作品的主题及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然而,作品创作者由于审美视角、创作心态及创作手法的多元化,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主题指向往往也带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类影视作品的鉴赏中,既要从情节和人物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对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体会,以把握住作品复杂而丰富思想内涵。
(2)形式鉴赏可以从听觉元素、视觉元素和综合元素的角度进行鉴赏。听觉元素的鉴赏特指对声音,即语言、音效和音乐的鉴赏,合理巧妙的音效能够突出作品中的造型表意。视觉元素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包含镜头、服装、道具、化妆、特技和场景等元素。综合元素的鉴赏主要包括艺术和科技、形式和内容以及各部门间智慧的融合。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响;影视艺术
影视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对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源源不断地进行使用。影视作品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色到彩色、小屏幕到宽屏幕,这些发展变化.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影视艺术开创一片新天地,它使影视艺术在审美取向、生产工艺、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场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影视变革必定会给带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人文思考。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影视艺术制作的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宣传推广以及发行放映全过程之中。同时,通过网络、卫星等数字技术手段,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形式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在电影院观看,也可以选择在有线电视以及网络上观看,同时大大地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1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1.1使影视艺术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影视艺术的生产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为影视艺术的生产提供新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使其拥有全新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挑战传统影视的表现极限,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影视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数字高清摄像机可以对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视角进行拍摄,使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奇妙的景观,而且数字技术使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更简单,不仅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还能够制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影视艺术非常注重对影像时空的呈现和构建,数字技术则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为影视艺术多维空间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摄影机只能完成现实画面的再现和重组,在应用了数字技术后,影视创作不仅能够模拟真实,还能够建造真实空间,甚至可以超越真实,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听奇观,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具吸引和欣赏价值。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纪实美学的影像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论,拓展了影视作品的功能性,使其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复原现实,还能够完成对现实的虚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虚拟美学论,从而成为影视艺术的审美拥有了新的取向。
1.2对影视艺术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一种超越真实的表现,它淡化了影视作品中的人为干预痕迹,同时也使其视觉感受越来越完美,使观众越来越难以察觉到其中的破绽,彻底颠覆了纪实美学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影视艺术本体的态度。数字技术给人们带给的全新体验,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这也使影视艺术创作的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形式轻内核的现象,使影视艺术更趋向于景观艺术方向的发展,这使影视艺术发展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到底是该重内容还是应该重形式。其实这也与影片的创作环境、观众的审美需求等因素有关,不能单凭一点来断定影视艺术创作的倾向。我们要认识到数字技术既能够给我们带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也能够展现人的精神内涵,所以数字时代的影视创作发展方向是要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数字化浪潮迎合了影视艺术改革的需求,但也有一些人对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数字技术确实给影视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影视创作拥有多样化的创作手段,也大大地降低了影视制作成本,同时还能够充分地展现作者的创意,解决传统影视艺术中一切的不可能。但一些资深摄影师不能适应数字摄像机的操作模式,更依赖自己的拍摄经验,但我们不可否认数字化影视艺术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艺术建议
2.1注重影视创作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目的在于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悟和情感交流。但目前数字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更趋于形式化,过分注重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而忽略了对人真实情感、审美体验的表露。人文关怀也能够充分地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
2.2避免影视特效的过分应用
数字技术虽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但同时也影视了观众对真实信息的判断力,尤其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在影视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要考虑上下语境的衔接,而不仅仅是特效的制作,以便于观众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影像识别。要能够将叙事与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有选择性地借鉴西方影视艺术理论
为了保证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能够汲取本文影视艺术理论中的养分,以此为参照和依据来推动我国数字化影视艺术理论的发展。首先,是视觉文化理论,视觉文化是建立在图像学、艺术史和媒体研究等多领域之上的一种多元化学科理念,它着重于视觉意义的制造、视像的中心性、幻像的构建和传播渠道的权利关系等核心问题;其次,是数字理论,它更突出表现为一种新的娱乐类型、新的交流系统、新的表现系统和新的音乐风格方面。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影视艺术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使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不能看成是决定影视艺术发展的唯一因素。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影视艺术主要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方面发挥其综合影响作用,使观众不仅获得超乎寻常的视听体验,同时在情感方面也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将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使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惠恭健.数字技术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03).
[2]申偲.数字技术下的影视艺术[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1 审美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德、智、体、美作为教育的四个方面,各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方式,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
2 影视文化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影视做为一种艺术,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一座桥梁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影视艺术是一门“既接近戏剧、又接近绘画、也接近文学,但这既不是戏剧、又不是绘画、也不是文学”的“第七艺术”[1]。是具有相对时空结构的视听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开创和发掘出来的一门崭新的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独特审美对象。通过学习影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影视文化的理解。
2.2 影视是一座大学生容易穿越的桥梁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当今社会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足以让其深入了解影视文化的便利条件。一方面,互联网的发达和电脑的普及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影视的发展让影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影视表现形式更为精彩绝伦,科技的运用更是给影视锦上添花。无论是内容的表达,还是画面的呈现,乃至故事称述的方式都足以满足大学生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影视文化教育的确是高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2.3 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方式中,影视文化独具特点
美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音乐、美术、建筑、文学……,诸如此类可以诱发美的体验的事物都能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产生审美激情,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而影视,从内容到形式都像一个大熔炉,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建筑、服装等等汇集在一起,同时激发欣赏着对美的感受,其效果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 影视文化的美育功能
3.1 接受多重艺术熏陶,有利于提高艺术品味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审美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审美素质绝大部分来自于艺术的熏陶,而影视艺术正好是传播各类艺术的载体。一部电影电视剧,必将融入音乐、戏剧、文学、服装及人物整体造型、绘画或色彩等艺术元素。大量艺术性质的电影电视剧、还有高雅音乐、高品质绘画、工艺、建筑等的赏析评价,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接受到纯艺术的熏陶,逐渐提高其色彩感、节奏感、造型能力等。同时,电影电视也在传播和领导着人们的审美时尚,广泛地介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艺术,观看这类电视片,不仅赏心悦目,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时尚中所蕴含的社会因素、文化意味等,进而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使之转换成创造美的能力,自觉地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3.2 愉悦身心,有利于生理和心理健康
影视是一门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优秀的影视不仅反映社会、观察人生,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喜剧片的幽默风趣、轻松愉快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开心大笑。笑还有宣泄功能,这对处于学习任务繁重或有其他压力时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剂舒缓药,缓解紧绷的神经,释放心理垃圾,促进心理生理的和谐发展。爱情片里的主人公绝大部分对爱情忠贞不渝,这些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对青春激扬的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看到爱情的美好,从而在心理上正确面对爱情。现在绝大部分的影视都会选择风景秀丽或场景特别的地方拍摄,这就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欣赏到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足不出户并能欣赏到名山大川,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能让心情放飞、精神振奋,给人以愉悦体验。审美教育重要的一点是人格铸造,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2]。
3.3 扩宽视野,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幻片、动画片、科普片以及现在已广为普及的3D片等能够通过电子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使宏观和微观的科学世界以动感画面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现代科技在影视制作上的运用,又使现实中无法看到的景色、场景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阿凡达》中迤逦奇幻的景色,《侏罗纪公园》活灵活现的恐龙等让人明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人类智慧的熏陶,激发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4 以影视人物为榜样,正面激励人心
优秀的影视作品里反映大量各行各业的积极向上的正面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精神、所作所为将会对观影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以此为榜样,做出一番成就。比如医学片里主角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可能会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数字电影;摄影机;小型化
引 言
纵观当下,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时代应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数字大潮的不断崛起使得我们今天的美学已然有了一番全新的面貌,当然影视制作也不会例外。眼下我们的电影、电视等都在不断朝着高清的方向逐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影视设备也在紧随其后发生着改变,他们已经朝着更加便捷更加小巧的方面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品使得我们的艺术作品焕然一新。这些全新的影视作品与银幕形象也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灵一定的冲击力度,使得我们产生了全新的审美感与思考,给了我们对于影视制作与美学艺术一定的启发。这是一场全新的变革,让我一起拭目以待吧!
1 影视制作中小型摄影机应运的优势
一个优美的艺术作品的展示都必须借助于摄影机的外力,它对于这些艺术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映入我们眼帘的摄影机的种类复杂又繁多,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小型摄影机在影视制作中的应运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足以说明他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小型摄影机的优点:与绝大多数的摄影机有的工作原理一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光学图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此来帮助我们储存信息或者是传输信息。在我们使用它拍摄我们想要拍摄的物体时,通过将物体上反射的光用摄像机镜头收集起来,使它们可以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视频信号”了。一般而言光电学信号很微弱,我们需通过预放电路将其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准确的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又或者是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这样的小型摄影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功能较为齐全,质量有相对的保障、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较其他摄影机更为便宜,社会中人们更为关注这一点。所以在生活中它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人广泛地使用开来,现如今就连教学课堂中也都在使用它,比如说微格教学。影视制作中关键点:对于影视制作中的关键就是视频清晰度,因此显而易见的小型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被影视行业广泛的使用就在于他能够具有高质量的、高清晰的拍摄效果,而且轻巧又灵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色彩的处理,这是影视制作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影视制作中色彩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度,美的艺术可以个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他们都是一种直觉动物,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之后的观看欣赏的效果。若是一开始就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之后的内容无论多么的精彩,多么的独具一格,人们都可能会融入不到这个画面中去。因此,这样的情况下色彩对于当下非常潮流的影视制作中的动画画面也是格外的重要,它会直接地影响到影视作品的画面效果、角色的情感表达、气氛的营造等等。而这一切要得以在影视画面与美学艺术中被表达出来都得借助于摄影机这一外力的帮助,而小型摄影机的出现更使得影视制作中的这一切将近完美地实现。
2 小型摄影机在影视制作中的应运所带来的美学思考
影视制作的效果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美学的观点、角度与思维方式,毋庸置疑会在这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指导着所有相关的艺术的制作与表现。伴随着当下影视业与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小型摄影技术的优点已经得以在影视行业中得以广泛地展现出来。当下艺术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合理地运用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国内的艺术再现一个新的。所谓的美学思维,通俗地来讲就是将我们的一般思维方式与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物品基础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并且揭示美感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与常规规律的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文学课程,现如今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以及高校中都有涉及。美学思维也并非是在片面的研究一个单一的层面,而是倾向于整体形象。它的研究不仅仅是以前那些静止不动的物体,现如今更多的是倾向于那些活的生物。在这其中我们更多的是涉及感性层面并非仅仅是理想的认为;它的对象不只是抽象的个体,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展示。由于现如今美学艺术已经较为普及地走进课堂,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到对学生兴趣培养,设立明确的教学方案与目的。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给予他们正确的审美思维引导。给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上中华文化、爱上美学、爱上艺术,将来更好地为我们国家民族的艺术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影视制作、影视美术、舞台效果等等艺术情景的表达都被强烈地渴望能够以完美的姿态展示给观众,因此小型摄影机对于他们的发展将会是必不可少的。
3 小结
正如我们所切身感受的一样,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几十年之内我国无论从哪些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内的变化更是深受各国人民瞩目的!而且千百年来有关于对艺术的探讨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时代赋予我们的优势将小型摄影机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眼下小型摄影机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我们应该着力于它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及美学思考,我相信未来它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 宋迎:《浅析分镜头在电影艺术创作的作用》,大众文艺,2003年
[2] 刘婧:《浅析绘画基础教学在动画分镜头创作中的重要性》,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五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 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 精英文化
影视艺术从一开始就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什么是大众文化呢?金元浦在其《定义大众文化》中,这样说道:“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主要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现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大众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它的消费内涵。甚至可以这样说,“大众文化”的生产就是以刺激大众消费为目的的。没有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要么内容不够适销对路,要么根本就不属于“大众文化”产品。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消费内涵抱着明显的批判态度。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特性”。“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导致扼杀个性。”“大众文化是一种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他认为大众文化“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总之,“大众文化”的消费属性、商品属性决定了它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影视媒介是大众文化生产的主力军,既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推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生产的主要力量。
关于“消费文化”的定义,费瑟斯通认为:“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认为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关于“消费文化”的涵义,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的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按照这样一种解释,影视视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
影视艺术的大众化程度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高,影视艺术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这与影视艺术的现代化直接相关。影视媒介的传播手段、渠道和方式不断现代化,传播的面越来越广、传播的量越来越大,传播的质量越来越高,接受方式越来越便捷,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趋向大众化。影视艺术的这种大众化趋势构成了大众文化的客观环境。这种客观环境又反过来对影视艺术的文本原创、拍摄制作和传输播出产生巨大影响。其结果是.影视艺术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并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逐步融合。精英文化日益融入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在接纳精英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格调和品位。这就是影视艺术传播表现出来的非常突出而重要的趋势。展望未来,进一步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的对象再也不是局限于某一狭窄的社会阶层中(如贵族或是精英),而是基本失去了阶层差别的大众。以此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决不可能沿用传统文化载体,它要求的、适合自身的新型载体,必须有为大众所享有的特点。影视艺术无疑是这样的媒介。大众文化有别于精英文化,它是以满足大众娱乐和消遣为主的商业性消费文化。随着大众文化的兴盛,以深度、抽象、严肃为特征的精英文化逐步向平面、直观的大众文化转型,以娱乐消遣、消费赢利为目的的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由于现在影视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影视文化的商品属性日益凸现,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趋于模糊。当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公众享受和消费的产品,大众文化也就是公共文化、消费文化。于是,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通俗化走向。既加速了当代文化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使当代审美文化的商品属性更加凸显。影视文化市场受大众文化的感性享受、追求时尚的刺激,也变得越来越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刺激着享乐主义和时尚文化在大众文化中普遍开来。综观影视艺术发展现状。其大众化的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快餐式”
大众影视艺术不象经典文化那样。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符号意义.负载着人生真谛.揭示社会的本质,它仅仅做为一次性文化消费品,满足大众娱乐消遗的需要。大众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可以贴切地比喻为“文化快餐”。“快餐式”影视艺术作品的特点是无深度和平面化。这种作品往往作一般义理的传达,仅仅扫描出现时生活的人间情态和世俗表层,局限于平面化的展示.对影片的人文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现代大众影视艺术与传统的经典影视艺术在审美形态和审美内涵上产生了质的区别,它消解了作为文化的启蒙主题和意义深度,不再具有精英文化的沉重和焦虑,虽然也能给不同层次的观众带来愉悦,虽然不少作品也有一定的思想主题和教化功能,但主要的还是一种游戏消遣和感官刺激。
2.商品化
影视艺术的商品化不仅仅是指其制成品通过市场流通,更意味着影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市场导向,而传统文化多以文人的自我创作为导向的。好莱坞从娘胎里就孕育市场意识和娱乐观众的意识.普特南强调,在好莱坞“没有一种艺术的规则、义务和标准能替代这一娱乐观众、打动观众、赢得观众的中心职责。”好莱坞将世界市场纳入自己的版图.煞费苦心地收集他国观众的观影需求。早在1927年,美国商务部便过一份由驻华领馆人员提供的中国市场报告,对“中国人电影趣味”的把握相当细致。特别提醒制片人“三角恋爱和两代人冲突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不受中国人欢迎”,又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归纳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市场的原因。市场导向对艺术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大众的文化需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过度追求普及导致了文化水平的下降。人们发现,市场导向并不能直接提升文化的水准。畅销和优秀之间决不能划等号。
3.技术化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对于科技的依赖可谓登峰造极。巨额资金的投入。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几乎成为现代电影的票房保证。最具文化意味的文学、戏剧成分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好莱坞大片越来越热衷于用数字特效营造荧屏奇观,我们中国观众 从那类大片里感受不到我们民族的情感生活、理想追求与人文内涵,难以满足我们的审美期待。人文理性遭到科技理性的严重挑战。技术不仅体现在制作过程中.还体现在发行和销售过程中。网络、卫星电视、光盘等现代技术使影视作品越过千山万水,渗透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大众文化氛围。
4.组织化
大众媒介本身既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组织机构,其内部严格按行政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单个的大众媒介又组织起来结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传输网络.传统传播方式中,传播的中心集中在参与传播的人。而在大众传播中,其中心集中于传播机构,组织成为联系传者和受者、规范传播内容方式与内容的中心点。传播媒介的组织化使得文化特征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一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将制成品交付给大众传媒,在提供给受众消费。这意味着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永远不能处在即时的互动中,在文化创作过程中,消费者是缺席的。这即是大众传播的单向性的典型表现。二是受到组织规范的制约。大众文化既然以组织化的大众媒介作为自己的传播媒介,就不可避免的受到组织规范的约束。文化创造再也不是个人的性情的表露,而是依据组织程序群体运作的结果。
5.机械复制
影视圈出现的“戏说热”、“纪事热”、“宫廷戏热”、“武打热”等现象表明严重的类型化倾向。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市场份额,避免市场风险,影视艺术作品日益向类型化方向发展。文本能够大量复制,是大众媒介产生并存在的技术性前提,大众媒介的这一特征同样反映在大众文化中。大众文化之所以被称作“文化工业”,就是采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制造文化产品,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既是机械复制,对大众媒介而言,传媒产品复制数量,左右着产品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制作原则。同样的定律在大众文化中依然有效。大众文化的制成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以庞大的数量为标志的。接触的人数的多少,几乎是判定大众文化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6.标准化
标准化是机械复制的直接结果。大众媒介产品的标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模式化,流行的大众文化大多有人为熟知的惯用模式。二是语言的相似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众媒介是整个社会语言的制造器,它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越来越趋向同一。标准化的影视艺术作品往往压抑独创性和主体性,尚失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而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价值应该体现在个体生命对世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上,也体现在个性化的审美创造上。当前,无论从国外的影视艺术作品来看.标准化的程度都很高。
7.偶像崇拜
偶像或明星成为影视作品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由他们扮演的英雄和美女在影片中起主导地位。无论是情爱片,还是暴力片:无论是战争片中的军事首领,还是武打片中的大侠等都不乏他们的身影。这些明星在观众的心目中往往具有美丽或英俊的形象。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大的人格力量。而当下大众影视艺术作品中的明星,更多的依赖于商业文化的形象包装。为了提高影视的收视率,影视传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明星效应。由于明星效应的特殊价值.有些演员甚至不惜通过绯闻炒作来获取关注。另一方面。明星对于大众消费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广告商追逐的宠儿。
【论文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影视艺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潜力路和反思之后如今,我国的影视文化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弯不断走向成熟、健康和完善,表现出浓郁的当代性、生活化和平民化特色,最终走向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回归。
有人说.,影视作品“平实化意识的自觉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承继,有利于打造电视剧的民族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影视艺术爱好者和华夏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追随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当代影视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给予足够的重视。
诚然,影视艺术是诸多艺术类型中最具时代特性的一种艺术样式。影视艺术的时代特性一方面是由其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内在的美学品格。影视作为一种文化既具有其他艺术样式难以比拟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也是接受范围最广的艺术形式,同时由于其市场化、商业化的特点,影视作品也成为最受大众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突出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性的社会现象,其市场形态表征着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内涵,同时,影视艺术的发展与衍变又势必受到民族审美心理、伦理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某一国或者某一民族的影视艺术要健康、继续的发展就必须同时兼顾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电视文化的时代性
一在现有的诸多艺术种类中,电影和电视无疑最具有时代性的。电影和电视在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中,无论其表现形式、艺术语言,还是其文化意蕴,都体现出浓郁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笔者认为,影视文化的时代性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与商业并重。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向社会售票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映电影《工厂的大门》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影视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和市场有了割不断的联系,经由百余年的运作,已成为一门具有鲜明市场特性的艺术。同时,由于影视作品通俗性、大众性特点,以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影视作品同时具有了娱乐与审美的双重功能。综观当代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娱乐的未必是优秀的、美的,但优秀的作品之中必定有娱乐的成分,只有关注艺术接受者,让广大观众得到愉悦感和满足感一,与其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产生共鸣,影视作品才有市场,也才有能力继续运作。因此,影视文化的娱乐功能显然大于文学等艺术种类,只有在将市场牢牢把握的同时关注文化内涵,才能算是优秀的作品。第二,传播的迅速和受众的广泛。影视文化,特别是电视,其传播区域的广泛和速度的迅捷显然是无以伦比的,由此也带来了艺术信息的极大增殖,以及人们对现代传播媒体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影视文化艺术作品传播的迅捷和覆盖区域的广泛,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作品,几乎在面世后的第一时间就会受到社会的关注,观众的审美情趣与接受心理以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评判,这些因素也对影视文化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第三,对现代科技的倚重。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附属产物的电影与电视艺术,愈来愈离不开最新科技成就的促动;每一项对艺术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地运用于电影电视的制作与传播之中。因此,可以说影视艺术作品体现着时展的脉搏和大众审美理想和接受心理变化的曲线,影视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冲击·反思·回归
回顾电影诞生后的这一个多世纪,我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对外交流一直是输入大于输出,这与我们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直接相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在汉寸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不对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的影视文化在艰难成长的同时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误导。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采用高科技手段,大大增进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效能,对于文化艺术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驱动着文化艺术事业的整体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伴随信息化而来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模式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主权有着负面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一些人坚持所谓“西方文化中心”论,更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所谓“文化一体化”,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基土之上;在国内,也有一些人持类同的观点,似乎一提及国际间文化交流,就应该是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的盲目引进。然而,和影视技术与制作、艺术市场管理科学等具象的科学技术不同,影视文化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和民族性,不能以某一种文化模式来规范和代替其他国家或者民族影视艺术的发展。有感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维护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主导权的倡议,“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并且坚决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丹纳曾经说:“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的种类。”如果一味追随西方文化的审美情趣,一味追求高科技手段带来的视觉效果,一味依赖市场条件下的商业运作,而背离我国影视文化生长的土壤,只会逐渐扼杀其生存的空间。曾经指导过《推手》《喜宴》等深刻挖掘新时期下民族心理擅变的优秀作品的华裔导演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值得反思的。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的含蓄的爱情故事,也夺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却没有在国内取得预想的收效。究其原因,蜻蜓点水、燕过无痕式的武术动作吸引了西方人好奇的目光,却忽视中国观众原有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这样的处理自然不为中国观众接受。当地中国并不乏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和艺术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掘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使之生成更强大的艺术影响力。从本质上讲,提高当代影视文化水准最根本的在于植根于本国和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我国影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够使其为广大国内观众喜闻乐道,并且逐步在对外文化艺术市场上站稳脚根,产生更大效应。
三、影视文化的生活化和平民化
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几年间,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曾经走过很多弯路,有一批盲从于西方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的作品问世,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徨、挣扎和沉寂之后,中国的影视文艺工作者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近几年一,以平民和家庭伦理为题材的国产影视剧的实践,在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成绩。观众对那些反映平实生活的电视作品反映的热烈程度远盛于其他风格的影视作品(其中反映当代人婚恋困扰的有王海翎《牵手》,万芳的《空镜子》、《空房子》系列,还有关注挣扎在城市生活底层的农民工生活状态的《生存之民工》等)。平实化是传统美学的重要法则,影视文化艺术平民化和生活化意识的自觉回归就是对传统美学平实化法则的继承。这种有意识的反思和回归有利于打造影视艺术文化的民族文化品牌。而在去年沸沸扬扬的批评声中落下帷幕的“超级女生”选拔活动,不论其文化价值含量究竟有多少,但是正因为功利的存在,在“超女”评选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凌乱感和在年轻的“超女”之间发生着的吵闹,让平民受众感觉到市井生活的亲切感,让他们找到了最需要的,也是最真实的感觉,也因此让湖南电视台声名鹊起,树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虽然影视文化艺术是最昂贵的、受市场制约最强的艺术,受到成本大、版权引进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却是当代中国传播范围最广、最迅捷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广大的影视艺术工作者不能不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目前我国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比较大,而这个拥有九亿农村人口的涣涣大国,不可能忽视占全部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受众和城市普通百姓的经济接受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能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对传达他们审美理想上。目前,大众审美文化的崛起和兴盛是影视文化艺术市场的突出表征,这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必然现象,符合马克思对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论断,同时也是对传统美学思想平实化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