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影响;改善
前言 :心血管疾病目前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所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心衰以及高血脂等。当疾病发生或复发时,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故而,该疾病的护理成了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下面本文将以在社区接受舒适护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来探讨舒适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2011.1.1.~2012.1.1之间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的7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在49--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岁,病程发展为3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8.5年,患者的收缩压在160 mm Hg以上,舒张压在95 mm Hg以上,心率在每分钟80次以上,平均每月会发生6次以上的心绞痛等情况。
2/护理方法 社区在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收治之后,就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并给予患者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因疾病困扰所产生的担忧和焦虑,消除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再者就是为患者构建舒适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如食用营养、清淡、无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将体重严格控制。再次就是每日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用药情况、脉搏、运动锻炼情况、饮食起居、自我感觉以及体重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序的进行,促进患者的舒适度提升。
3、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前后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时间、躯体疾病、治疗效果、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治疗时间、精神状况、情感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分的改善幅度进行对比。
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3.0系统对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当P
二、结果
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服务前后,治疗成效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忧郁和焦虑程度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很显著提升,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情感能力以及精神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治疗时间和病情控制时间有效缩短,舒适护理前后在差异性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南丁格尔在早期提出了保证病房内的条件舒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清洁,是舒适护理的萌芽阶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Kofcaba完成了由实践与理论的过渡,并提出了关于舒适护理的理论概念,他认为舒适护理应该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以及追求的结果。同时Jones在生殖技术护理中对整体化护理做了强调,将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在1998年,又由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提出了具体的舒适护理模式,即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强调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将患者的舒适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创造性、高效性以及整体性的护理模式,与一般护理相比,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使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生理情况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有效缩减患者的 不适程度,但是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感受,具有操作性更强的特点。同时也将护理工作领域的广泛性突出,使护理人员的身份既是管理者、研究者、服务者、组织者,又是健康维护者,并且护理的范围也更加的全面和广泛。
舒适护理在护理的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对患者心理、生理、灵魂上的护理,使患者将不愉快的程度最大化的降低,进而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具体如下:尊重患者的,使灵魂处于舒适的状态;和谐家庭、学校、人际以及职业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使社会关系舒适;再者就是满足和理解患者的安全感、尊重感以及满足感,使他们心理舒适;最后就是营造适宜的温度、光线、音响以及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心理舒适。Janice指出,舒适的环境是使舒适护理得以有序、顺利开展的关键,以适当的感受刺激来促进患者的康复。目前我国对舒适护理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运用于整体护理的创新思维方法,对深入专业研究和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相关学者调查表明,患者将无痛作为生理舒适的首要目标,护理服务人员的态度则是患者心理舒适的首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护理人员的预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为舒适和周到的护理,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的深入,护理的内容和方向更加的明确,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通过以上的调查显示,舒适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作用,使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到缓解,同时情感能力、社会功能、身心健康、治疗时间以及精神状况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在社区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将舒适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玉兰,徐晓,余金珍,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 352 例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 ( 5B) : 521 -522.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医学教育;教学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而且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形态学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理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高度重视实验课非常必要[1]。理论指导实验,而实验教学又是理论学习的进一步验证,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以将理论课上的抽象知识如: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转化为直观的形态、结构学知识,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病理学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能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本校本教研室的实验课设置为多媒体示教,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大体标本,实验课课后作业和实验课考试五部分组成,争取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在上实验课时,本节课前10分钟复习和本次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而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剖组织学基础,有些同学解剖组织学的基础不好,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先跟学生复习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再讲解病理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讲授泌尿系统疾病时,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组成,而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通过尿液排到体外,从而来维持机体体内水、电解质的含量和酸碱平衡,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和前列腺素等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复杂的结构是完成这些功能的基础,因此学习肾脏病理学必须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媒体用立体图片可以让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结合一些Flas使得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工作过程,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情况下肾脏疾病的热情。
2 观察病理切片
在观察切片前,先给同学们讲授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概念推导出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观察肉芽组织这张切片时,指出肉芽组织的概念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因此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向着创面垂直生长,其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另外,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时指出制作切片取材时是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交界处取材,这样让同学们在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中去理解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结构。
3 大体标本示教
我们在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切片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推理出大体标本的形态改变,使病理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统一起来。比如可以从肝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了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的蓄积)和显微镜下观(可观察到肝细胞的细胞质里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空泡是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之故),重度脂肪变的肝细胞的细胞核被蓄积融合的脂滴挤压到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推导出大体标本表现为病变肝组织颜色淡黄、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质软,切面有油腻感。从而把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和肉眼观察的大体标本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并可由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推导出脂肪肝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4 实验课作业
观察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二、实验内容即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大体标本的特点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切片的特点,三、实验结果是用红蓝铅笔进行画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图,通过做实验报告绘图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验课时认真细致,加深学生对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记忆。本校制定了一套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然后和学生期末的实验课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一起计算学生的本门课程总成绩。
5 实验课的操作考试
本校的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总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操作考试参加还有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病理学实验课操作考试包括两部分:一是,观察大体标本,二是,观察病理切片。把10个标本编好序号分别放置在桌子上和6张切片编好序号放置在显微镜下,然后让学生抽签对号入座考试。实验课操作考试可以直接、客观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验教学继续改革的探讨
目前本校开设的专业有中医学和护理学这两个专业要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我们取舍一些教材内容使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和护理工作的需要[2]。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中,我们除了常规的书写病理学实验报告这项作业和期末操作考试考核外,还将学生平时每次在实验课中的综合表现也作为一个考核点,以减轻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压力[3]。实验课结束后还布置病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结合书本上、网络上的内容,最后得出答案[4]。
总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将患病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其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有机地结合,对患病的机体有整体的认知。病理学教师应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提高整个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胜,苑光军.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袁锦玉.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55-57.
[论文关键词]卫生职业技术院校 病理学 课程 教学 改革
为适应医疗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1996年开始招收医学高职专业学生,2005年升格为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就必须改革医学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是推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课改前我们首先在师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研,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普通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呈现方式呆板,课程内容不能联系专业实际,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等。因此,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对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修改,力求针对不同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特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指标体系。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根据毕业生将来岗位职业能力特点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系统编写了各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完善。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实用”为度,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原则,我们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精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把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和目标,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评估。本文就我院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并希望与同行分享,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一、合理设计病理学课程内容,强化病理学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1.强化基础课程服务与临床岗位实际需要。病理学是主干医学基础课程,它研究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要基础。为此,我们对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淡化学科意识。从三年制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要求和临床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高专专业人才规格的特色。在内容编排上尽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加强与相关课程的协调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医学技术手段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但是要使患者顺利康复,还需要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心态战胜疾病,因此,医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集人文、社科、生物医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医护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慎独精神,辩证思维的品质,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等素质,以及高超的实践动手技能。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寓人文教育于专业基础病理教学中的教学特色,在疾病的原因中强化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疾病病因特点,形成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
二、把好病理学授课计划制订关
1.课程标准是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依据。要规范课程授课计划,使课程授课计划与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相相适应。必须根据专业岗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授课计划。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制订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执行。
2.课程授课计划要体现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兼顾了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特点。整个医学教育是以各门课程的教学来体现的,而医学的各门课程又是密切关联的整体,把握课程间的前后联系十分重要。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生理学等课程密切联系,又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的,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间的桥梁学科,因此把握好课程间承前启后的联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这种联系。
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指导学生课前回顾复习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如学习肝、肺淤血前,要指导学生回顾肝、肺的正常血液循环和组织结构;病理学“缺氧”章节中“血氧指标”的变化是判断每一型缺氧的重要特征;“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和本质;心衰发生的机制与心肌正常的兴奋收缩过程密切相关等。在讲授以上章节内容时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前期基础课程知识,课堂上讲解这些章节内容时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新课的知识点。
2.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逐渐导入新课。教师每次授课,不要急于讲授新内容,要用提问等方式,复习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过,相对比较熟悉,兴趣较高,较容易导人新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自行推导、阐明发病机制,说明病理变化,同时还要运用刚刚学过的病理学知识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扎实。
3.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在每次授课完毕后,除要求学生预习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病理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小病例。教师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小病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学过的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应用病理学知识解释、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巩固病理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入临床搜集病例资料,积累临床知识和经验,查阅资料,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和最新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发挥“导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必须做到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全面素质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获取知识、终身学习及自我提高的能力教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导学”技巧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提高的一条途径,有利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根据病理学的特点,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导学技巧。如前面提到的指导学生课前回顾相关基础医学知识、预习下次课内容,通过预习知道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听课,并且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师的课堂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科联系为纽带,引导学生复习;以学习掌握共性内容为基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病理学的教学中表现为总论与各论之间的联系,使总论和各论两者有机结合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炎症是总论的内容,而肺炎、肝炎等是各论中的具体炎性疾病,学习这些炎性疾病时我们要抓住炎性疾病的病变性质,应用总论知识归纳总结。总之,灵活应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以助学活动为补充,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95%的学生都可能成为优等生。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校中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其原因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帮助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改进班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应用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帮助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所谓的“差生”进步很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职业品德。
五、灵活运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医学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教学方法要适应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要突出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注重融入医学新信息,拓展视野,紧密联系专业岗位实际应用,注重实验教学,引入临床新成果,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笔者认为必须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有效地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病理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有:
1.回顾法。在病理教学中复习回顾相关基础学科知识,遵循温故而知新的思维发展迁移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媒体法。病理学是形态学科,比较适合运用媒体法来教学。如肿瘤细胞的分化不成熟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也是“肿瘤”章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们首先运用多媒体图片给学生复习展示动画文字图片分化概念,指出分化的特点是组织、细胞的形态不断地发生动态变化,然后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中的相关图片,如血细胞发育过程的镜下图片、肌体四肢发育过程演变大体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将细胞组织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大体结构不断演变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胚胎颜面部发育成熟过程大体图片”,提醒学生在胚胎早期人耳的部位;针对“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镜下图”,告诉学生成熟红细胞无核等,通过复习展示胚胎学和组织学的相关前期课程的图片引入“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的特性;展示肿瘤的组织学图片使学生理解“肿瘤异型性概念”、肿瘤恶性程度与异型性间的关系等。在教学中将疾病的病理变化用多种教学媒体表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生动直观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比较法。病理学中有许多名称相似而本质却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如肉芽肿和肉芽组织,我们将这些知识点加以比较,避免了概念的互相混淆。
4.归纳总结法。如以肉芽肿形成和在肠道形成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将带有共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案例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应用于教学,尝试“工学交替”的模式,将教室搬进病房、将病房当成教室。在病理教学中安排适当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深刻体会病理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将枯燥的理论与具体病例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病理教学服务于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于临床岗位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使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教学中典型案例的运用也是我们的一大教学特色,病理学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是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学生后期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因此,针对病理学课程的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我们在讲脱水时首先引入三个发病情景不同的腹泻案例,告诉学生三者虽然都是腹泻病例,但补液原则是不同的,腹泻处理原则并不一样,根据三个病例的特点,引出脱水的概念、类型、分型依据以及各型脱水的特征和处理原则,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能将理论应用于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把数学变量关系引用到“酸碱平衡紊乱”等单元的教学中。
六、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我院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建设起点高、质量高,计算机配置高,八百五十余台教学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浏览条件。我院病理学课程组已将“病理学”建成院级精品课程,课改教材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电子教材、授课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教学指导、习题及参考答案、课程参考文献等全部上网,网上资源及网络课堂的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全天候自主学习的需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病理学;双语教学;护理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123-02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英语这一门国际科技交流的通用语言,正在前所未有地成为获取知识以及学术交流的载体。随着护理领域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护理工作岗位要求提高和国外护理人员需求量加大,培养既懂英语又掌握护理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为了探索病理学教学的新方法,适应发展要求,在我校2008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病理学教学中实施了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 三年制专科护理病理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科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重点介绍了炎症、肿瘤等基本疾病经过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及未来在医院从事的护理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部分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就业或者留学深造。在三年制护理专科开展病理学双语教学就是为了改进病理学教学效果,提升护理专科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使其更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以更自信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护理人员交流与竞争。
2 教材选取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未来工作岗位需要,教材选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内容以“够用,适度”为原则,教材中病理学知识的内容要与护理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要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不过多介绍疾病的详细机制与各种学说;另外,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大都和学校使用教学大纲不匹配,我们则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安排讲课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简要讲授国外的疾病特点,让双语教学能够为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服务。②词汇难度不宜过大。专业英语词汇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以教材中专业英语词汇难度要适宜,必要时需辅以中文讲义。③要适合国内专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好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科的病理学英文原版教材。所以选择一本适宜的双语教材是有效开展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认真研读国内病理学教材、参考英文原版教材《A Textbook 0f Pathology》、《Basic Pathology》等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双语教材《Anatomical Pathology》,作为实际讲课的教材及学生学习的参考。
3 教学方法的选用
三年制专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较低,并且双语教学在专科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我们以英语讲解为主,对难点部分辅以汉语解释,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教师在讲解某个重要知识点可以用英语讲述,使学生全面接触医学英语词汇和常用表达;而对一些重要名词或疾病过程在用英语讲解后还可用汉语作补充解释;授课中,为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还需要对讲授内容用英语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英语作答;课堂结束时授课教师用英语作简要总结。例如在讲到细胞的适应性反应时,作为第一次授课的内容,笔者首先以简洁通俗的英文表达来描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分类、举例,对难点以汉语作一些提示,最后总结这些变化的本质分别为"decrease in size,increase in size,increase i“cell number,change 0f cell type”;在讲解肿瘤的概念时将其总结为“uncontrolled cell division caused bv non-lethal DNA dam-age”。高度简练地阐释了肿瘤的本质。
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图文并茂、易于识记的特点,其中包含大量精心总结的表格和典型的大体和显微镜下病理变化的图片。这些特色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宝贵资料。考虑到环境、种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在参考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以适合国内护理教学实际需要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根本。对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并在钻研教学大纲和精通汉语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制作内容和难度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我校已普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病理学双语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均为全英文内容,集文字、图片、动画、影音资料为一体,形式生动活泼。课件中包含典型的病变图片、形象的疾病机制动画展示、丰富的影音资料,可将病理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教研室还通过附院病理科、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Webpath等病理学网站多渠道收集典型授课素材,积累了大量病理图片、幻灯片。
另外,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学习效率,学期初将授课内容的英文提纲印制出来,提前发给学生,作为学生预习、听课以及复习的参考资料,按部就班开展教学。以上举措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教学效果的评价
为了客观地评价实施双语教学后学生对病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在双语教学班的学生期末考试试卷中设置了一些英文试题,并要求英文回答。并设置汉语教学班对比教学效果。
在我校2008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病理学期末考试后,对实施双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两班采用试卷考查病理学知识内容一致,双语教学班采用试卷中名词解释为英文命题并要求英文回答,单项选择题为英文题干与选项;汉语教学班则用中文试卷全中文答题)。考试结果比较显示,双语教学班学生成绩优秀者(I>85分)占其全班总人数的26.46%(59/223),汉语教学班学生成绩优秀者(≥85分)占其班级总人数的14.61%(32/219),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8,P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跃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外交战略大局引领着中国教育领域向国际化迅猛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是全世界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权威性的医学期刊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上大多数人通过英语交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并逐步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跟随教育事业、临床医疗、科研发展国际化的大潮,全英文教学的开展和普及势在必行。在国家有关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展全英文教学,由于全英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开展工作还处于萌芽状态,在教学模式、师资培养、教材选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面临很多困难。病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临床各学科的医疗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学的知识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也有诸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病理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学校管理层及教师对医学全英文教学内涵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学现象普遍存在。留学生从小受到西方教育体制的影响,民主意识强烈,个性张扬,课堂气氛活跃,喜欢实践,采用应试教育肯定行不通,只有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两方面的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课程。
2 建立和完善医学全英文教学管理体制
全英文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学语言应用、语言环境、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其进一步推进必然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阻力,而建立一整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面对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普遍认为,语言障碍是我国开展全英文教学的拦路虎,但语言的障碍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目前主要的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为:学校为教师提供前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进修学习的机会或自办全英文教学培训班,这二者以出国进修学习最为重要,因其可以学到地道的英文,为以后全英文授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材建设
开展病理学全英文教学,教材尤为重要。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病理学全英文教材有两种来源:(1)英文原版教材,如:《Robbins Basic Pathology》或《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原版教材内容精炼,更新迅速,并拓展至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或进展,语言更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但价格昂贵,内容与国内病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有一定出入。(2)自编教材:目前试用的多为参考国外病理学原版教材及相关专业资料,并结合病理学中文版教学大纲要求而自编的教材。然而,目前国内病理学自编英文教材存在知识内容较少,语言形式上存在照搬原版教材,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删减,有时导致语言表达不规范、晦涩难懂。因此,一方面,各高校应根据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另一方面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病理学专家编写全国统一的高水平的病理学英文教材,并制定详细的病理学英文教学大纲,使病理学全英文教学从一开始就遵循正规路线进行,形成医学教育的统一体,保证病理学全英文教学的教学质量[1]。此外,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病理学全英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病理学资源,充分备课,获得一些多媒体资料或图片,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直接点击链接进入国外医学院校网站学习相应的病理学知识,感受国外病理学的精彩内容。
5 教学方面
5.1 认识留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受教育水平差异大,民族及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由于学生知识层次差别较大,因此导致了留学生知识水平和个体素质之间的差异。尽管英语是这些留学生国家的官方语言,但是其英语口语带有显著的地方口音,与我们熟悉的标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存在一定的差距,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2]。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纪律性差,自制力差:上课迟到、旷课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上课期间随意在教室走动。课堂上经常自由发表个人意见,有问题随时提出,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甚至导致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只有教师认识到留学生教学的特殊性,认识留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2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病理学既属于基础医学,又属于临床医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留学生病理学教学有其特有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职业医师大纲关于病理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由此,我们确定了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目标:病理学总论,为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病变基础,属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要求其掌握病理学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病变转归;各论则是在病理学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要求其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病理学实验课培养留学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培养全面、仔细观察病变的能力,要求留学生学会观察、描述肉眼和镜下的病变,结合理论课学习的相关知识思考、分析、判断,作出初步诊断。同时,也要求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教学内容同样要结合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气候、地域和疾病谱的特点,着重讲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理变化[2]。例如,疟疾在我们国家比较少见,而在非洲国家比较多见;伤寒和菌痢虽然在四川地区比较少见,但在巴基斯坦则为流行病;胃肠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是常见病,而在巴基斯坦比较少见。讲课时应着重讲解。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61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philosophy. Research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to play an active rol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ath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社会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与创新性研究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出更多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人才。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教学团队尝试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显成效。
1 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与认识的内在规律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在学生学习中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①同其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②
2 病理学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③病理学通过上述内容揭示疾病的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坚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病理学理论的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纵观病理学的发展,近年来分子病理学等病理学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病理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例如,本教学团队每学期均设立5~6项本科生科研创新课题,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分子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与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这种在教学中把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实践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需要。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本,进行病理学教学。传统的病理学教学顺序基本遵循教科书中的顺序,即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经过和结局、治疗与预防。这种刻板而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安排极易让学生产生疲劳,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对当堂课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目的性及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开展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病理学的知识点;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知识内容将远比传统课程中教师所灌输后掌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在横向知识的联系上更为活跃,有利于病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是必要的,但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在传统病理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此相反,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是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惑、树立科研思维的层面上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平等,学生在积极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更多见解,而教师则应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在知识掌握中的错误理解,这种交流必定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对于课题的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要相结合。在接触病理学的初期,以学生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病理学问题的。因此,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点的共享,互相启发,相互争论,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最终掌握扎实的病理学知识。
(4)研究性教学中需要注重病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结合。近年来,分子病理学、遗传学和传统病理学的迅猛发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分类提供了新技术及方法,这些知识点的结合对于病理学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医学本科生,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打破学科的“独立性”,加强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科研思维。
(5)研究性教学实践不仅限于课内,课外实践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病理学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病理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充分利用学科承担的医疗纠纷等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案例,让学生直接参加观摩教学,并对尸体解剖所获得的病理标本进行取材、切片染色、镜下观察,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勇于探索的科学习惯。指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本的方法,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病变特点,通过该临床病例分析,使他们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提高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收集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完整和典型的迷你临床病例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探刻了解临床病理联系的意义。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综合考虑问题,在问答题中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邀请名师,给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高水平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利用暑期学校使本科生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论文的查阅,研究方向与路线的设计,实验及数据的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全部环节中都有所领会,对以后继续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4 病理学教学中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团队为适时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方便交流与勾通,应用了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在课前用QQ群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并安排每堂课的新内容或利用QQ空间的日志功能进行平时小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提问、实际操作等注意了解学习进程中的情况,调节教学进程,并确定学习效果。课后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结果,评定成绩。另外,开办暑期学校,使学生在假期参与科研活动,自2013年以来学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也反映了研究性教学的成果。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深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创造更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环境与条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讯作者:林贞花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研究性教学在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为GH4016
注释
① 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still exist in the pathology and nursing practice become disjointed phenomenon.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from strengthening the pathology and the link between nursing, enhanced pathology theory to nursing practice, the improvement of examination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eds.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nursing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73-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为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也应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目前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未充分注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增强病理学理论对护理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1 在教学观念上,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学习,一方面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另一方面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要强化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处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用病理学知识去理解、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例如护理中发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有所改变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了解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才能做好护理诊断。再如对病人痰液的观察:泡沫状痰―提示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粉红色泡沫状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白色泡沫状痰―提示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其次,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在护理过程中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为有效避免病变的发生,需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加强护理。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加强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种病症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褥疮和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肝硬化晚期病人食管下段易出现静脉曲张,为防因摩擦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过程中需嘱病人服用颗粒状药物时要研碎。
2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2.1 寓整体护理观念于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树立起人体整体护理观念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2],应以相关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具体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将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例如在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黏膜损伤等)时,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精神压力过大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要在今后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指导人们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塑造良好心态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医学基础课时,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为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学习为应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例如讲到血栓形成时,在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讲述清楚后,可结合临床实践讲授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2.2.1 血液凝固性增高 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病人输血时,需注意补充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浓度,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使学生对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其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2.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或涡流形成) 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病人,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应嘱其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2.3 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病理学教学中 如今,护士的角色已从护理实施者转变为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到病理学教学中,为延长其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4],例如在讲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时,要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同时要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变部位和病变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归纳为:①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使学生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定期测量血压和门诊随访,控制病情发展[5]。②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3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低脂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腌鱼、腌肉、咸鸭蛋、泡菜等。③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实验教学中,将病理学理论与护理学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通过观察病变形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特别是在病例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例如伤寒病溃疡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观察要点,如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4 在考核测验中,改进考试考查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期末的理论闭卷考试,侧重于认知和与记忆能力有关的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显然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考试在考试内容、方式和导向上,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测试内容除病理学基本知识外,还应侧重与护理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加大能力考核所占的比重。例如血栓和栓塞是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且与护理实践关系较密切。考试中可以出“哪些病人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如何指导病人加以预防?”等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又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泓煜.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5.
[2]王莹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24(5):2507-2509.
[3]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7-568.
[4]周巧玲.对护士病理学相关知识缺乏原因的临床调查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241.
计算机及其软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大有令人头晕目眩之感.1991年香港大学病理教研室已经把思考题、考试题及其答案存储在计算机内,供学生复习和自我测验之用.1996年美国加洲大学Davis分校病理系已开始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其中有大体及显微镜图像、思考题及病例.1998年美国新津西大学口腔病理系主任Trelstad教授来我校访问,介绍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基本上废除了讲大课及观察标本的实习课.用计算机或VCD盘存有数本教科书的内容、主要参考文献、供各章节教学用的典型的大体和镜下标本图像、各章节的思考题、考试题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的病例及图像;学生10人~20人1组,由教师简单介绍病理学名词和概念后,学生利用教学计算机自学,熟悉理论,认识标本,进行思考,浏览文献并进行病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识别标本能力的目的.目前在病理教员思想中总有一个问题在矛盾着,这就是计算机图像能替代真实的大体及切片标本吗?理论上及实际上两者都是视觉模拟图像,在人脑中的反映应不存在丝毫差别,所以不能让这个问题拖着我们的后腿.我校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计算机教研室都配备有较多数量的计算机,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专业教学的设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相应的教材.目前国内尚缺乏成套的病理多媒体教材,国外教科书的价格昂贵,目前教研室已初步制备了教学VCD光盘并已投入使用.教科书、镜下典型彩色图像及黑白的典型的大体标本图像都不难得到,但由于尸检率急剧下降,获得齐全的新鲜的典型大体标本图片是困难的,限于知识产权,要使我们制备的VCD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向国内外有关学者合作.
2完善国内外远程病理体系
目前在互联网上,已出现了远程教室等以资源共享为特点的网络教育.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档案管理是重要的方面.一所上千张病床的医院,活检病例及细胞学检查常超过万例,每例都有实物切片及大量文字档案,用计算机储存,通过医院网络发送报告到有关科室,既快速方便,又节约大量人力,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经之路.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瘤细胞DNA定量分析,核型分析,倍体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及分离等,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都是临床病理的深入发展,均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还是远程病理体系的建立.即使一个先进的病理科,其人力及诊断水平总是有限的,必然为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所困惑;即使是诊断明确的病例,有条件的患者或其家属,为了争取更可靠的诊断意见,往往携带标本,长途跋涉去外地会诊,既浪费人力、财力,还会延误治疗.而对于边远落后地区,或者县一级医院的病理科,长期一个人工作,诊断水平及工作经验受到很大限制,以上等等都可能而且可以用计算机向远处的较先进的单位发送病理资料和图像会诊.鉴于远程病理会诊需要多幅清晰的彩色图像,因而需要更高的设备及技术基本要求.通常需要一台质量较好的显微镜,带有照相机接口,以便安装上一个摄像机,将显微镜中的影像输入计算机中.为了使计算机上图像高度清晰,严格使用Koller照明,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按物镜的孔径进入镜筒,而不外露,以增强成像的清晰度.这样由低倍到高倍采取足够数量的图像,压缩储存在计算机内,然后将病史及手术所见写在电子邮件(E-mail)上,插入或粘贴上的图像,一起发送到远方会诊单位.我们自行设计和安装了一套远程病理会诊系统,已向美军病理研究所发去了会诊病例的清晰图像.该所有125名各专科病理专家队伍,不到10小时即可发回免费的会诊意见.所以远程病理的建立,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使医院的病理水平迅速提高到先进水平.
另外要考虑的是设备的费用.我们用还不到8万元人民币自行设计的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发出清晰的图像(反馈意见).相应的设备在美国据说要13万美元.所以研究一套廉价而性能好的标准设备以便推广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3科学研究
对于科学研究,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科学研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解决新问题.要了解所研究的问题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必须得到世界上的最新信息.国际互联网上(Internet)有各方面的数据库,从医学文献文库Medline上可以查阅到世界医学文献的摘要,在期刊的目录中免费或交费查到全文,甚至进一步查阅其中引用的文献.将克隆的基因序列送到基因文库,可以得知该基因是否为一个新基因.网络上还有各种文库,如蛋白文库、肽库等,都可以与研究的物质进行对比,从查到的某物质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就可以扩增出相应的基因进行研究.计算机确实能使“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站到科学研究的前沿.过去对待科研资料的统计,常用手算或辅以计算尺.有了计算器就方便多了,用计算机通过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就更方便了.为了学术交流,要把统计表格、图表及图像等制成幻灯片、磁盘应用.论文本身可直接应用计算机打印,不必书写,甚至可用电子邮件将论文及图片送往杂志发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科学研究的帮助和促进比对其它工作更加全面,更加有用,更加方便.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病理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将迫使病理学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式,对病理学工作进行较彻底地改造,把病理学推上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信息病理学,这不仅是对病理学工作者的挑战,也是对新世纪医院和学校领导能否站在高瞻远瞩的地位,采取高屋建瓴措施的考验.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病理学
关键词: 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病理学教学 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既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又获得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中的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重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病理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1.病理学CAI课件的局限性。病理学从形态、机能和代谢三方面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为机能和代谢的讲解作铺垫,机能和代谢依托形态得以更好地表明机理,使抽象的机理具体化。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工具制作出的CAI课件是一种二维空间模式,只能从某一个侧面观察形态结构及病理变化,难免会留下片面、静止的印象,哪怕是再典型的病变也只能反映整个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疾病的病理变化。如当讲到胃癌的时候,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都是胃癌的不同阶段,传统CAI课件无法将早晚期的病变连续起来。在讲到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仍是一张张静态的图片,体现不了血流动力学的“动”,学生很难理解。
2.病理学实验的局限性。病理学教学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普通的医学院校没有开展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病理学实验以观察大体病理标本及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为主。由于有些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因此,标本及切片的获取也较困难。在实验中,以病变标本和切片为主,而正常标本和切片很少,学生难以通过比较法加深对病理学的认识,以及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巩固。另外,在病理学实验当中标本、切片、显微镜的损坏也较严重。
二、了解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三维透视空间的技术,即在X、Y、Z轴上的空间动态的活动,三维动画使模型旋转多个角度,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应的解剖位置和病理变化,可以弥补病理学教学的不足。
三、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1.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使三维病理学教学目标融为一体。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1]。
(1)知识与技能目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使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更易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病理变化,如在讲到休克分期,即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休克难治期时,仅靠教材、课件上的文字、图谱和标本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也很费劲,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以使这几个期在课件上动态地演示,每个期血管内血流的特点非常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在讲到冠心病时,教师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用于CAI课件当中,学生能够立体地看到从正常心脏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全过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轻松而生动地讲,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每堂课非常和谐。另外,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应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三维动画技术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知识,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很难代替的,这一点也是教师很容易忽视的。三维动画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愉悦的环境,本来很复杂的疾病,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很直观地得以体现,教师能腾出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观的人生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医风医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当中更加体现直观整体性。从微观角度来看,病理学是直观的形态体现,从宏观层面来讲,病理学又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每一种疾病从形态、机能和代谢动态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更具有真实感、准确感。如在讲到心肌梗死时,通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使心脏从正常形态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类心肌梗死加以动态的演示,而传统的教育技术很难展示出来。心瓣膜病是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对正常瓣膜的形态及功能了解非常模糊,在讲到病理变化的时候更是理解不了,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正常心脏瓣膜的形态、功能,以及病变后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展示得一目了然。
3.三维动画教育技术拥有病理学教学当中符合社会时代性。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医学教育目的。在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教师会更好地为学生提高服务,符合时代要求。
总之,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已给病理学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而根本的变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