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色彩心理学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构成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04-01
一、构成设计的产生
构成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的构成主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运动差不多同时传入欧洲各国,并成为日后向现代主义转化的促进因素。其中一些东欧国家受其影响最为强烈。
谈到构成设计我们就不能不介绍包豪斯。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沃尔特.罗格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家包豪斯学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一阶段的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包豪斯学院当时启用了一大批年轻的、有激进思想的画家与雕塑家,他们在设计中抛弃了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设计原则,这是构成已经初见规模了。后来,构成设计适时加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迎合了人们在新工业化时代求新求异的情感需要,这使在很长一个阶段的构成主义平面设计成为一种风尚。当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构成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补充:如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撰写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等
二、构成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平面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利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里,按照美的视觉效果,以理性和逻辑性的手法进行编排和组合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特点。培养我们对形的理解和运用。
(二)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人类从色彩知觉和心理出发,用严谨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把纷繁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最容易理解的基本要素,研究色彩之间的布局与配置,拓展造型思维,营造和谐统一的视觉美感。
(三)立体构成。立体构成不同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之处在于:它是从三维空间特定的形式要求出发,进行立体造型的构成表现。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空间构成。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感觉以及对材质的了解和运用。
虽然不同的构成形式有不相同的目的,但是只要是艺术设计,就必然要遵循一同共同的艺术规律——形、色、质的组合关系。可以说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非常注重三大构成的研究,这些也正是设计构成中实际的具体设计里主要的运用范围。
三、构成在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的作用最大的。它在元素之间的调用、色彩上的运用、空间上的表现等都离不开三大构成的范围。
任何形态都能还原成点、线、面,而点、线、面又能组成任何形态。视觉传达。设计的任何一门(招贴、包装、书籍等)都离不开排版,它是以图形、色彩和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原点,通过排版、组合等设计手法向社会和受众传达一定的信息与文化。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将一切元素看都成点、线、面的关系,按它们的规律进行组合。
人类由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理反应有所区别,对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的人对同一个色彩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设计之前就要了解各个国家地域的风俗人情,充分的分析研究色彩的各种因素,对色彩的象征、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冷暖做深入的了解,在设计时处理好图形与色彩的关系,合理的进行搭配。所以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色彩的运用。所以说构成设计的基本理论是时时刻刻都存在于平面设计之中的。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不论是从建筑设计外皮到整体建筑的体块关系都会涉及到构成设计的概念、以及景观设计规划从它的平面规划的布局到大的组团空间设计,再到室内设计时从整体平面到整个空
间分布都会充分地运用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基本法则,还会运用到重复近似、骨骼、发射、特异、基本形的各种排列等构成原理和立体构成的构成法则以及色彩构成中的色彩搭配、色彩肌理、色彩对比和色彩心理等知识运用。
室内的空间色彩离不开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搭配关系,对比与调和尤为重要。如果想让房间显得小巧而温馨,设计中应该增加温和、明快的色彩,如果房间过于空旷,可用用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拉近距离。墙面过大时,也可以采用冷色系和明度低的色彩调节。
在环艺设计中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是一个都不能少.“构成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是无时无刻不贯穿其中的。在环艺设计领域中“构成设计”的基本理论更是环艺设计的基石和底蕴。
(三)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工业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工业设计包括所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这些用品当中无论是家具、家居用品还是电器类的,都经常需要运用构成的知识进行设计。
工业产品中,板式家具设计就经常需要运用到平面构成的知识。板式家具主要是用木板,经切割与组合,拼装成柜体、床体、桌椅等。在家居空间中,由于家具体量大,使用次数多,所以成为家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由于板式家具以平板为主,限制了立体上的造型,所以表面装饰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好表面装饰以后,这时候又需要用到色彩构成的知识,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层次、性别决定了产品的色彩搭配,如面对儿童层面消费群体比较适合色彩鲜艳的,而产品的消费群体面对中老年的话,色彩就比较适合用些朴实、低调的色彩。
同样,工业设计产品造型必须以立体构成为基础,运用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在产品形态中感受、分析、推敲形体。同样,工业产品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伸缩和变形等方式实现功能的延伸,这也是在工业设计专业运用立体构成知识最多的地方。
四、结语
现在,有些学生在刚进校时就关心计算机课和专业课,甚至很多学生认为构成课可以取消或者忽视构成课的学习,认为学习象构成设计这样的基础课并没多大的用处,以至于在以后的专业设计课中埋怨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做设计,殊不知这些基础课对后面专业课的作用和帮助有多大。
另外,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构成作业,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个人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可以帮助到学生很好的完成一副构成作品,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作业只是表面的复制粘贴,并没有一个知识的导入过程,对构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认识到。
所以说,构成设计是设计专业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基础课程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席跃兰.设计构成[M].清华美术出版社.
绘画属于视觉和造型艺术。绘画基础课程不仅仅是要教导学生构图和色彩的选择,要告诉学生如何构图,如何选色彩。更为关键的就是要教导学生如何用图像表达自己的意向。绘画不是简单的线条勾勒以及色彩搭配,而是需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1、锻炼中职学生的线条勾勒能力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锻炼观察能力,学生需要有基本的透视能力,然后就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象。透视是一个抽象的技能,可以捕捉但是无法精确,并且广告设计不需要我们保证每一线条的精确性,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还有可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这样不利于学生美术意识的培养。选修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要把握的是线条的描摹,将想到的物体用线条勾勒出来就满足学习要求了。线条描摹时需要注意自然,素描并不讲究精确,只需要表现出物体的基本形象即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这一点,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2、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之后进行创造
①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重心应该偏向联想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锻炼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绘画基础教学时,绘画不需要面对实物,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前辈的优秀广告设计,从中找到前辈的创作灵感从而引发自己思维的共鸣,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素描的真髓在神似而不是形似。
②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尝试“联想与想象简笔训练”的课程,简单的来说就是布置一个意象,然后学生通过想象绘出与之相似的自己能够想象得到的意象,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素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中职设计基础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广告设计,这里的设计可以看做是一个名词,包含了广告三维以及色彩搭配两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广告设计的重心倒是偏向于设计的平面结构和色彩搭配。
1、平面结构设计需要学生掌握设计各个元素以及元素之间搭配的内容
这需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各类广告设计的元素层次,来丰富自身的元素储备。平构课程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广告主题的时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平面元素。如点、线、面这类基本的平面元素的使用,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并通过这一部分元素的训练,掌握基本元素的对称、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密集、对比、分割和错视等基本形式。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在其元素的搭配形式上必定会有其出彩的地方。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基本元素的训练,基本元素之间的多重组合形式锻炼,是一个好的创意表现的基础,这样不仅能帮助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的创意风格,为后期广告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拓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是平面构成的教学活动活动的重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地去接受、去思考、去想象,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平面表达的难度,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自己理解的平面图像。
2、色彩搭配课程
主要研究的是色彩搭配所蕴含的物理学知识以及色彩与任务心理活动之间关联的探讨的课程。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重心应该偏向色彩的表现能力。美学的效果需要由色彩和线条共同来体现,其中色彩能够给人更为直观的视觉冲击,学生在学习东风过程中需要掌握色彩表现的规范。色彩的关系包括:对比、调和、统一等,这诸多内容在同一个广告设计中出现,如果搭配的好,能够给观众美的享受,然而一旦色彩之间出现不协调或者相冲,就很难达到让人记忆犹新的感觉,色彩的搭配需要自然,同时学生在学习色彩布置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需要研究心理学与色彩之间的关联,把设计的理念真正地融入色彩,让人在看到广告设计的同时就能联想到设计者的意象。
3、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是色彩搭配教学的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绘图工具以及特殊的色彩图像表现形式。目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飞速发展,一系列计算机绘图软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部分辅助工具进行设计,例如CorelDraw矢量图软件的应用,在手绘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给图像上色,如果自己调色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方面更改,然而利用CorelDraw的网格工具进行上色的时候就方便许多,并且在更改的时候也很便捷。软件的引入,帮助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重心可以偏向设计的创造方面,毕竟一个好的创意需要良好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见识的课堂
室内设计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实用性的问题。要做到实用性,必须学一下关于人体工程学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常用家具的尺寸设计,必须对材料工艺有深刻了解,平时多看关于材料工艺的知识,多观察多实践,多逛逛建材城,观察的时候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人体工程学及材料工艺学是室内设计的基础。
2、要注重设计的美观。
要想设计出美观和谐的作品,必须学关于素描的基础知识。好素描是做好室内设计的敲门砖。还要多涉猎环境环境心理学、色彩学、软装搭配、照明学方面的知识。
3、兼顾经济性。
室内设计还要考虑到设计成本的问题。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懂得怎么用最低成本设计出最好的作品。要熟悉设计材料价格,还要有好的整合能力,平时可多观察别人是怎么运用材料的。
4、要有整体的思维,具有宏观掌控能力。
关键词:儿童绘画;灵感;想象;感性;童真
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一股少儿艺校、艺术家教的趋势方兴未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方法,不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现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儿童绘画心理进行一些剖析。
心理学研究证明:少年儿童很少会自己主动创作一件主题十分明确的作品,儿童画的主题在创作初期常常是朦胧和散乱的。而感性经验,才是美术活动的基础。布鲁姆先生说:“强化儿童的感性经验,能提高美术活动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呢?
一、利用外界环境,处理好观察和自发表现的关系
儿童绘画发展主要有三个过程:寻求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这三个过程在儿童不同心理、不同年龄阶段上重复循环,这里的“自我”,即儿童对本身生活的特定环境及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感。针对儿童绘画发展的这一特点,发展审美意识使儿童更敏锐地加强他们自发表现的力量。
另外,因为周围客观事物对创作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儿童对客观存在的对象凭直观来观察,这种感觉正是儿童入手创作的形象根据和来源。可见,环境对儿童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本地天然的景物,经常带儿童去听、去想、去看,收获会很大,孩子们回来创作的作品比以往更具有生命力和真实感,在题材上更加多元化。
创作的源泉被挖掘出来以后,可画的东西太多了,这就面临一个取舍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题出发,只能围绕一件事去画,并把事情的主要情节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而其他场面作为衬托,可以画简单一些、画小一些,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二、领略画面的美,处理好接受与再造想象的关系
儿童能评价一幅画的好坏,必须初具欣赏能力。平时有意识地让儿童相互观摩、评析各自的作品,既提高了创作水平,又扩大了知识面。在指导儿童欣赏作品时,不仅看形式、内容和色彩,更要注意体会作品对人的情感导向。因此,在激发儿童再造想象的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形象的观察,唤起感性的认识
小学美术教材中,有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如:三原色、间色、透视等,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形象的描述,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之成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如:小学美术课《色彩的世界》中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资料《秋天的香山》,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色彩的角度描述“香山红叶”的深浅层次美,接着提出问题:在视频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色彩卡片,小结后,自然而然引出并讲述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概念;接着引导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有哪些色彩,因为这些色彩给人们什么感受;最后,进一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色彩的三要素。
2.展开想象,再造形象
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我们的世界也正因为有了想象才变得如此五彩缤纷。绘画是一种再造想象,而并非原物的照搬,儿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认识、思考、积淀,在某种契机下得到诱发,就可以创造出不同于原有形象的新形象,以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所以,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和推理等过程后,就是一个再造想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的各种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作能力
1.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作能力
如:“圆”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是没有兴趣的。要让学生去辨认、联想,让死的物象活起来。教师可以先提问:在自然界里,圆像什么?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说像气球,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小动物的头,有的说像汽车轮胎……再实践:哪位同学能把这个圆变成一个物体?孩子们争先恐后,画什么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在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可能人格化,具有生命,这正是他们童真童趣的表现。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2.变个“戏法”,吸引注意力
如:讲“自然界中的图形――水波纹”一课,课前先用白色油画棒在白纸上画出水波纹图案。上课时,先给学生讲: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变个魔术。随即拿出事先已画好的“白纸”刷上一层蓝色水,白纸上立即奇妙地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水波纹图案,孩子们一片惊奇的叫声,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老师就一下子揭穿谜底,这只不过是简单的“油水分离法”而已。孩子们很想尝试一下,看是否能用这样的方法,画出白色的雪花、白色的游鱼、白色的房屋……这样,举一反三,既培养了儿童的实践能力,又开拓了儿童的思维,达到了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的目的。
3.凭借感觉涂颜着色,表达童真世界
儿童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喜欢五颜六色的世界,更喜欢用各种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布鲁姆先生说:“儿童们作画中很少注意着色的范围……”因此,在着色时,首先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随着自己的心愿在画稿上涂抹自己喜欢的颜色。儿童在自己创作的画稿上着色,有他自己的道理,他们的喜爱不受物体固有色、环境色的限制。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涂颜着色,更容易流露出童趣,表达天真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W.L布雷顿.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哈咏梅,程昌柱,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02.
[2]孟庆谷.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及方法指导.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05.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教育方法 加强
色彩教学是当下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素描、速写、国画等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的结构体系,但在众多体系中色彩可以称之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绘画语言,可以直观的给予观赏者视觉上的强势冲击。但是就当前的美术教学来看,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方面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与绘画体系中存在的“素描是所有绘画造型基础”的教育认知有关,此类问题因素在很大层次上限制了色彩教学的发展,而色彩教学作为一门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学科,加强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艺术需求及时代意义。
一、美术色彩教学的基本目的与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
色彩教学作为当下美术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为及观察感觉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并以此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在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学生的色彩入门阶段就七色系的明度饱和等问题进行具体讲解,并为学生详细的演示红黄蓝三色系的不同混合运用,所产生的不同色彩表现特征,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色彩学习的理论实践认知。这是诸多色彩教师在色彩教学初期都会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也是每一个色彩画者必须掌握的基础。在入门阶段的教育方式大同小异,但是在学生的色彩提升阶段的创新思维教育尤为重要,在思维创造培养这一点上,大部分的学校存在着薄弱之处,绝大多数学校采用了室内教学的模式,没能就学生的写生能力做到关注培养,就比如在高中的应试色彩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色彩速成训练作为色彩教学的目标,将静物创作或者色彩书籍的临摹作为教学手段,对待部分领悟性较差、物体造型拿捏不准的学生,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铅笔构型的素描手段辅助色彩造型,这些手段可以就学生的造型进行提升,但却在根本上凝滞了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同时也禁锢了色彩应有的无拘形式表现。这类室内景物色彩教学方式不仅仅出现在应试教育中,在艺术高校和职业院校中也广泛存在。并非不提倡对学生进行基础的静物教学及临摹教学,而是从色彩的表现形式上来讲室外写生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对艺术动态及色彩明暗关系等方面的掌握,远比单纯的临摹及静态的空间更具有写实性和联想性。其次教师在教学新材料和媒介与技法方面的教育层次,达不到学生的色彩受教需求,因而也造成了学生对国内外色彩领域的艺术观点风格接触较少,形成了眼界上的局限,缺乏对色彩的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创作意识,未能形成综合的认知把握。
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新模式探讨
(一)拓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加强学生色彩基础领悟鉴赏
在教学手段中,基础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以增强教学的成效,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形象生动、操作简便的教学特点,教师进行色彩性能方面的知识授课时,可以以图像及三维技术或效果对比等形式,来对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及规律组合形式,进行演示和诠释。解决了教师基础教学中,因为条件限制而出现学生无法集体观摩教师演练色彩技法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师在基本色彩方面的授课局限问题,同时还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课件的编订,促进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平常展现起来比较困难的优秀色彩作品,轻松推荐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加强学生在色彩审美及鉴赏方面的能力。
(二)色彩心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创造意识
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就学生色彩学习基础牢固提高的同时,加强色彩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统筹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色彩绘画中,所面对的色彩表现形式,往往局限在教师教授的相关形式内,很难使学生对作品赋予自我的认识的创造。因为每一个人对于色彩的感觉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经过系列的心理体会后做到画笔下的色彩重新塑造,这即心理色彩表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的观点认识,来进行色彩的表现,从而改变一味的模仿某某派系的色彩风格画法,仅从适合学生的特点需要进行考虑,单纯地将色彩表现的过程作为一次自我心理活动的宣泄来表现,心无旁骛才能够促使学生取得别具一体的自我风格。其次心理色彩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相应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中,要将色彩的冷暖色调呈现出的不同意义,做到深层次理论的理解。举例来讲,在平面色彩构成中,存在着色彩的喜怒情绪表达及春夏秋冬的色彩体现,这便是利用了不同颜色的色彩属性所折射出的不同心理感受。它们的特征就是利用颜色和色调的高度反差带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也正是这类特征使这些色彩成为有特殊价值的设计材料。故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这一类的色彩特征着手,培养学生在色彩上完成不同的设计,以促发其自我创造的兴趣。
(三)强化色彩整体控制,突出细节把握
教师在教学中,要就学生画面的色彩整体做好布局上的指导。首先要在如何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使学生具备意识上的理解与感觉,明白物象与自我的具体层次深度,以此促使学生在画面上勾勒的每一块颜色,都能够具有创造性和视觉冲击力。因而教师在课程内容丰富的色彩教学中,要在学生色彩作品主画面整体协调的同时,认真兼顾学生在画面细节上的处理,因为细节上的处理完善细致,可以很大程度上触发观赏者情绪上的颤动,使得学生的色彩作品具备精神内涵和寓意,或许有关教师会对色彩画面的细节控制不屑一顾,认为只要色彩画面的主要三大调子合理,画面定位准确,那便没有什么细节问题,艺术要的就是抽象美。显然这对学生创作的严谨度及细节的关注度会造成负面影响。笔者在此举一个色彩细节运用的案例,便可以证明色彩细节运用的重要意义:大家都熟悉在香港及国外的烟盒上普遍印刷有明显的戒烟图案,有的是惨白颜色的骷髅,有的是熏黑的肺叶等标识,或许有人会讲只不过是看一眼熟悉之后懒得去看,印刷这些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抽烟的人还是依旧照常抽烟。但是细心人曾做过统计,如果一个人以每天一包烟的数量来计算,那么他每天拿烟的时候便会看到那恐怖图案20次,按照一年的数量来计算,便意味着他将直观到7000余次图案。就拿香港及国外此类烟盒与我国大陆烟盒上印刷在烟盒外侧小小几个字的“吸烟有害健康”相比较而言,相信是前者的戒烟主题更明显,而色彩的运用恰恰就凸显在这一细节。如果将此系列图案的背景色彩置换为欢快、明亮的颜色,那么相信所得到的关注度会大打折扣。故此加诸学生在画面细节上的处理,对于画面情感表达上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在现代色彩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魏向华. 基础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现状反思,《莆田学院学报》,2007(1):86~88.
[2] 郝蕾. 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142.
[3] 姜滨、周春艳. 探析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神州(中旬刊)》,2011 (7):45.
[4] 杜艳.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价值工程》,2012(7):208~209.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如何抓住机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1 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作用
1.1 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具有提高作用
当学生在学习他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时,他能将他的全部才能的大部分发挥出来,而当他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时,才能的发挥仅占他全部才能的很小一部分.人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会使得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使人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呈现出积极的活跃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 学习兴趣对学习态度的改变作用
一旦学生对学习物理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物理当做一种享受.特别是当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会在无形中将其艰苦的学习逐渐的当做有趣的事情来做.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其学习兴趣就会进一步被激发,产生新的学习需求,进而激励他们采取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1.3 学习兴趣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当人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与此同时,而其他无关的部分得到抑制,神经有关部分保持高度畅通,使得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人的思维最为活跃,更有利于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
1.4 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的导向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可见,人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并激发和维持人们的学习活动.人一旦对科学发生了兴趣就无法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就能把终身精力献给崇高的事业,有的时候会达到一种废寝忘食,乐此不彼的境界.
2 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相关科学基础知识薄弱
当学生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越丰富,注入的情感也就会越多,他们就会慢慢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于所学基础知识不足或没有认识,他们几乎就不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多少情感或根本就谈不上情感.
2.2 教材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不足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果学生对物理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由于中学生对物理知识了解不深刻,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与教师的引导不科学、教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2.3 “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课堂教学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在一种压抑、沉闷、缺乏人情味的氛围中学习,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性,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2.4 课堂没有魅力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觉得厌烦.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把尺子量到底,使课堂变得毫无生趣.
2.5 学生性格、人格偏差
有的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差,受到挫折和成绩不理想时,便失去信心,心灰意冷;有的学生没有理想,缺乏目标,对学习很茫然;有的学生有孤独感,性格差异大,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很少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6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畸形评价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教师和社会对自己短期、快速发展的心态影响和压力.尤其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高期望并未减弱的情形下,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因而学习起来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3 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3.1 在教学起始内容时培养兴趣
初二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学科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学生上第一节课有着各种期待,对物理学科的内容有着急待了解的神秘感.学生对他们的物理老师也有着各种了解的期盼.因此对于初二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是之后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弥补的.教师要精心准备这一节课,恰当的介绍物理学科的内容及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要精心设计几个让初二学生能适当接受的有趣实验和物理现象,使他们对物理学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教师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关系上与学生的接触,学生对他们的物理老师能否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同,直接影响着物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否和谐.教师的各种素养、教学艺术和教学气质,无论班里哪个学生都会形成第一印象,深刻的影响着今后课堂教学效果.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对老师的初步印象一定会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几大块内容都是介绍一些基础知识,这些内容之间在表面上联系还不十分密切,有的前一单元和下一单元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联系.当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掌握好,他就会有了信心和兴趣,这对于后面内容的学习非常有利.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掌握不好,一定会影响到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物理教师千万不能歧视这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采取各种惩罚的措施,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该真诚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为他们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热情真诚的鼓励,并报以热切的希望,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信心,他们也许就会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一样会进步很大.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这些“后进生”的努力,取得了让他们满意的成绩,就会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他们会更加珍惜老师的关怀,在学习物理上会更加努力!
经前人总结而成的美学法则是人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理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其成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好理论基础知识是指导工作实践的前提。室内设计是建筑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的二次改造。我们首先应该对建筑学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与学习,如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设计学、建筑构造等。了解各个时期的不同设计风格和流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审美原则和艺术规律进行学习与把握。设计艺术学相关内容包括造型艺术、色彩学、形式与构成基础、空间设计等。设计师应该从艺术角度研究空间的形式美法则,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品位。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居住空间呈现更加舒适完美的形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对生活的室内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它与人是密切关联的。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会涉及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以上课程的理论基础是设计师未来工作后展示基本能力的必备条件。
二、实践能力室内设计师
在社会实践中,其技法表现能力、材料工艺熟悉程度、预算编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尤为重要。这些能力是专业设计师必备的能力和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1.技法表现能力
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理念传达给客户,或者让设计得以实现,都需要一种传达表现方式。首先,设计师在没有得到客户认可之前,需要运用CAD等软件设计室内平面布置图,与客户进行沟通,或者可以运用3dsMax、草图大师等软件模仿实际场景的效果。在签订合同后的施工操作时,设计师可以运用CAD软件绘制详细的施工图,把设计理念详细和精确地传达给工人。除了电脑制图以外,设计师还可以运用手绘。手绘表现图的操作迅速便利,特别适合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2.材料运用能力
设计师不懂材料就相当于画家不懂颜料,因此设计师对于装修材料的了解很重要。以石膏板为例,其具有质轻、强度较高、厚度较薄、加工方便等特点,但是普通石膏板内含石膏粉,遇潮容易软化。如果将普通石膏板不加处理用于卫生间旁,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设计师应该对各种装修材料的性能及加工方式加以了解。工艺与材料是相关的,如果设计师不懂材料和工艺,再漂亮的设计也无法实现。
3.预算编制能力
编制预算的能力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预算的编制与设计材料的种类和工艺紧密相连,也就是说,设计里有什么材料就报什么材料的价格。而价格往往是以工艺中所需材料及加工难易程度来计算的,设计者需要对材料、工艺预算表格进行系统学习。另外,客户要为设计买单,除了要有最适合客户的设计,还需要客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经济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预算的编制把控能力是很重要的。
4.沟通交流能力
作为室内设计师,其与客户的交流技巧很重要。首先,设计者的人品要得到客户的认可。客户往往很看重设计师是否具有为人诚恳、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因为签订合同之后,后续施工时还有很多麻烦的细节地方需要落实。其次,设计创意要让客户满意。好的设计就是清楚客户用意并结合自身理念的合成品。每位客户的情况和需求不完全一样,设计者需要更深入地与客户进行多次沟通和磨合,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和需求,结合自身理念做出客户满意的设计。最后,与同事的交流也很重要。现实的职场竞争压力往往都比较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职场团结协作能力非常重要。设计师应该有主有次、分工合作,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而这都基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总结
【关键词】 广告 设计 知识结构 实践
一、当前广告设计人才的现状
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广告设计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广告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早在1919年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明确了他的教学原则:设计师必须先经受实际工艺训练,既要掌握手工艺,更要了解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造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提供给现代化工厂大规模生产。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素养和造型能力,又要能够动手制作,学校设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提倡“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开创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随着社会的进步,最主要的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时至今日,大多数广告设计师仍主要以美术和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基本都是围绕着构思、创意、构成要素、色彩、字体、版式等在各种类型的平面广告商运用和表现主题,缺乏广告设计创意人才所必须的跨学科、跨媒体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意的行业,它需要从业者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1.美术基础知识。广告设计相对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性的特点。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文化艺术与数码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广告设计者,不仅需要有较好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对于广告设计都是需要的,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思维,系统的掌握美术理论基本知识,能具有比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美学视野,了解广告设计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拥有认识和分析设计市场的能力,是对当代广告计工作者提出的素质要求。广告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广告设计成为介于传播学、艺术和科技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当今的广告设计艺术已进入多元化时期,如何更好地把握设计动脉,突出特色,广泛的社会知识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走向大众的情况下,要求广告设计人才不仅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发展,更要了解与设计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不断有新的设计。
2.艺术与设计专业知识。设计与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设计专业知识是广告设计人才知识结构的主要部分,其内容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从大的方面讲,设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从小的方面讲,更具体的是传播学、广告学、市场学、心理学、印刷工艺等。随着社会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新的设计技能和手段,电脑辅助设计实际上已成为设计师最有利的武器,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
电脑辅助设计对广告设计发展的推动力可以说是一场空前的革命,电脑辅助设计作为现在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各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运作手段。而在现代广告设计行业对电脑辅助设计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极大潜能。通过电脑辅助技术的应用,简化和加速了创作设计的流程,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3.实践经验知识。广告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设计如不能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广告,许多设计师对市场调查、消费分析、媒介投放、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操作流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没有概念,这反映到具体的设计中是对广告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不理解市场的创意表现,设计实践是整个设计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经验不仅是设计师不断积累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设计作品的重要保障。不重视实践经验,广告作品就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正在发生的广告现象及广告带来的社会影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不断加快了广告设计知识的更新,向现在的广告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时代和市场的需要。作为广告设计者来说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广告设计工作者当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心理健康课教学;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与优化,十分注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在高校心理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还能够使得心理健康课变得生动、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
一、心理健康课的概述
心理健康课是高校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的目的,不仅在于相关理论性知识的获取,而且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能够应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是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变革,也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从整体上看,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最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双向交互的计算机为教学媒介,以此来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供先进的知识表现形式与获取形式。多媒体课件在心理教育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以及动漫来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心理教育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了提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在心理教育课堂上的应用,有助于心理教育的良好开展,对心理健康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今,多媒体课件已在很多高校的心理课堂上得到了应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共识,得到了高校心理教育者的肯定,它的使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多媒体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作用
1.强化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薄,认识得不深刻,大多数学生未接触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他们对心理教育的内容、目的以及意义是十分模糊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强化学生对心理学的认识。从整体上来看,心理学的涵盖内容广泛,心理学中许多基础性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不仅吃力,而且学习的热情也不够高。倘若一直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必然会对心理学的学习产生厌烦,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升,因而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色彩明亮,视觉、听觉效果好,而且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提供的知识信息多且丰富,承载着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多媒体课件能够创设场景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在下面听讲,很多学生十分厌倦心理教育课,认为其不仅乏味,而且枯燥、难懂,由此可见,简单式的理论说教已不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状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事实上,情境的创设与再现,不仅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心理体验,让学生讨论,如若自己遇到了此种情况将会怎么做,老师可以利用制作好的一些课件,展示伟人们是如何做的,进而达到对比教育的目的,加深学生的体验。
3.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课外知识
多媒体课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借助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知识,延伸学生对心理前景应用的认识。心理学知识是极其丰富,其知识覆盖面远远超过了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由于课堂时间与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所获得知识面存在不健全的现状,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展示丰富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学发展前景的认识。
三、结语
多媒体课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技术将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开创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