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民环保意识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提高公民的环保素质,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前提。要培养未来公民的环保意识,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学生时期培养。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环境污染由化学制品造成,故环境治理离不开化学知识,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更离不开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与环境问题最密切的学科。目前,由于学生压力大,环境教育课程难以展开,课外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进行探究的活动较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一、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观念更新了,具备了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应。所以化学老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时刻关注环境问题。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更自觉地将环境问题带入课堂,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环境,想到环保。
二、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爱护自然其他生命,维护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这不仅是生物课程的责任,而且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责任。只有学生知道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界的生命,热爱自然,才会有保护意识。而只有有了保护意识他才会产生责任感。化学知识是来源于自然的,环境污染大多由化学制品带来,我们更有这样的责任保护环境。
2.课堂与学生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
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加入了许多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化学教师切不可将这一部分内容略讲,教师可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关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将初步学习一些有毒物质,其中讲到无机盐中毒。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不仅要讲到无机盐如何使人中毒,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讲有毒的物质通过生物链这种方式,扩展到现在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农药及杀虫剂。农药及杀虫剂会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或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讲到甲醛污染时,教师可延伸到衣服和房屋的装潢上。工业上会用甲醛防止衣服起皱,装潢房子所用的一些材料中也会含有甲醛,造成室内污染。所以我们教育学生新买的衣服要清洗之后再穿,房子装修好了过一段时间才能住人。为了净化室内环境,人们放一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在房间里,这也是很多地方进行大面积绿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就意识到原来污染物就在自己身边,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使学生自觉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以后环保行为或在以后工作中考虑到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3.借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对药品的用量,对实验后的剩余物及产物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用绿色化学思想作指导,更能有效防止污染。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力求让原料百分百转化为我们需要的产品,生成的副产品不能污染环境。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与高锰酸钾制取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一个更环保。实验室炼铁时,对于尾气怎么办?需不需要一个处理装置?这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引起保护实验室、保护师生安全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时刻关注环境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教师可巧妙地引入课堂。学生学氧化碳这种物质时,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可造成诸多环境问题。除了书本上提到的环境问题,因为气温升高,造成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这离学生似乎有点遥远。但是全球变暖不光表现为气温的升高,还表现为气候的极端变化。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的雪灾是不寻常的,很多专家说是气候变暖造成的。这个大事许多学生都了解,将环境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可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教师可在讲废旧金属和废旧电池回收时加大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对废旧金属和废旧电池的回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资源,还保护环境免受重金属的污染。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完的发展路程,但我们不能再走他们那条“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老路,我们要走出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齐头并进的新路。落在每一个化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是沉甸甸的,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爱护环境、家园、国家和共同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建立忧患意识
古人曾说:居安思危。因此,普及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已势在必行。让学生从生活深层次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并不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很多领域已在发生恶变。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源头上去扼制环境问题的发生。
1.科学的认识环境问题。我国虽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水资源占世界的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衡,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排湖或江中而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生产水体的富营养化,每年夏季蓝藻疯长,湖水发绿发臭,水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可利用量。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们不合理的行为造成。
2.培养学生的环保品德。环境保护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地理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外,更要在平时爱护学校一草一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方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外出旅游时在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等方面进行教育,主要是侧重在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上的培养。
二、培养绿色意识
环境是公众的环境,环境保护理应是公众的共同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法制意识,我们可以采用举办环保法制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案形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如利用校园内的板报、广播、画廊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适时地开展环境教育系列试问、演讲、绘画、手抄报、废品回收等竞赛活动,让学生逐步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懂得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1.日常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因素赋予其生活教育实践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环保现状、问环保知识、集环保信息等途径,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2.课堂教学是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环保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把环保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做到时间上有保证,才能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3、社会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学校附近河流进行小样分析、对学校周围大气层、噪音污染的调查,写调查报告和环保小论文。
三、树立参与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非常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每一个的积极参与。学生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除了通过环境教育课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通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环保技能的传授。通过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可以起到强化环保意识的作用。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结合创建文明卫生街道、居委、新村、小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公益性活动。如打扫街道、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等,共青团员还向市民印发环保倡议书。
3.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刮。自觉保护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4.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课外活动。通过进行环境与健康知识竞赛,办理板报,环保专题论文比赛,成立以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关系为内容的科技兴趣小组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宣传环保知识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关键词】污染减排公众参与意识提升;信息公开;法律保障
当前,公众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高,“雾霾”、突发性污染事故等环境问题正广受社会关注,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日趋紧密。一方面,公众是构成社会经济格局的最基本单位,其自身的生活行为和所参与的生产活动,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占有着巨大的负荷;另一方面,公众参与污染减排,符合资源环境治理环节中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处置化这一从优到劣选择体系中最优选择的需要。因此,公众参与是政府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势在必行。正在制订并计划在今年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中,也重点添加了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结合地方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实际,通过实施并总结在污染减排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利用公众参与推进污染减排应着重采取以下三项综合性措施。
一、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与污染减排的参与意识
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需要的是一个公众意识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社会民主理念的转变过程。提高公众参与污染减排的意识,首先要普及民主理念,健全民主机制,使公众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增强权利。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是环保参与的内在源动力,公众对污染减排的参与意识不高,使其参与行为很大程度地停留于有限的、浅层的阶段,缺乏深度。具体来说,公众参与污染减排的意识具有三个可提升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的公众通常是污染问题的直接受害者,通过举报投诉等手段制止环境违法行为;第二个阶段中的公众已具有较好环保意识,可以从自身周边的环境问题入手,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提出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建议,自觉揭发举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第三个阶段的公众具有更高的公共环保觉悟,能参与到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来。
在法治社会中,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仅需要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方面科学知识为支撑基础,也需要人与自然科学发展关系的伦理道德认识为行为准则,更需要自觉以法律为武器、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态。促进公众参与意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第三阶段迈进,就要从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等层面加以提升:首先是政府部门、大众媒体、相关环保团体要加强向社会公众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方面的知识,要公众了解其重要性和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其次,通过有较途径让社会公众树立科学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的理念,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倡导环保的道德理念;最后,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拓广公众参与污染减排的途径和影响力。通过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参与社会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遵守环境优先的理念,采用更能减少环境危害的方法和决策,积极地以自身的影响力推进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
二、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污染减排信息公开体系
当今时代,信息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与沟通桥梁。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在国内兼具科技专业性和政治复杂性,不公开就得不到公众的关注,公众参与环保也就无从谈起;而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公众参与的品质。在使广大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后,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基层,都应尽可能完整并有的放矢地定期在布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吸引公众的参与和反馈。通过法律监督手段,使政府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得到相关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增加政府决策透明度。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随着雾霾天气加重和PM2.5污染而正受到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体前有未有的关注,全国具体到省、市环保部门都推出了环境空气质量网上系统,公众可以通过上网甚至手机登陆系统界面,关注所在地市以及所在具体区域的空气质量,并可以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获取环保信息;而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信息系统平台,要求纳入国控级别的重点污染源填报并排污监测报告,只要加强推广和应用,必然能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和污染减排提供重要信息。
三、在法治与组织方面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提供保障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要开辟一条人类与自然既和谐共存和发展,又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它要求一个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经济技术体系的生产资料都必须是可以再生的;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资或者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任何产物和废物都是物质循环中下一个环节的原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60年代环境教育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和各界的重视以来,1965年德国的基尔大学的教育大会,1972年的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5年10月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界研讨会,1977年10月的第比利斯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以及1992年4月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都讨论了环境教育问题,并对环境教育的定义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历次国际环境会议的精神,国内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环境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深切地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以便自觉地从全局利益出发,关心地球环境,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环境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认识意识是指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的社会活动,既利用了自然也改善了自然,又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这些活动现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反映和认识,这种对环境能动地反映和认识,被称为环境意识,如将这些认识意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则称之为参与意识。环保意识是建立在良好的环境意识之上的。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
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沙尘暴、赤潮、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二、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潜移默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良好的环境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身体力行、严格自律,即良好的环境意识行为之上的。
事实证明,环境问题的缘由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的利用以及破坏,而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又是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系统地、有组织地向广大青少年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真正使环境保护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起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三代人”的作用,这是我们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通过环境教育所培养起来的以“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道德、环境伦理、环境价值观就是弥漫在整个校园中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同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切实可行的。
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环境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可行的。
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研究一些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也可以研究一些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调查和研究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生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植物对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作用、生物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理解生物资源多样性。在地球40亿年的生物史中,曾产生过25亿种生物,到20世纪90年代已灭绝了99.9%,现仅存500 -3000万种生物。由于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掠夺、滥捕乱杀、走私等,目前陆地物种消失很快,按目前的情况估计,到20世纪末,将还有50-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在今后20-30年内,平均每天约有100个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直接的生活物资和资源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每种生物的特性绝不会与其它任何生物相重复,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制约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物种的绝灭都预示着上千种其它生物即将面临死亡,而最终威协着人类自己。通过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学习,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方案的要求,对该课题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进行环境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部分课题组成员被选派参加省、市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如主研人员杨学勤两次参加了市环保局和市教育局举办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对环境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采取外培和自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校性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利用教研活动、科研例会等时间开展环境教育研讨和培训,课题组还收集整理了许多环境教育的资料和教材,大力宣传环保。为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出贡献。
2、建立相关的实验基地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以学校的校园、生物园、大渡口家属区和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作为实验基地,让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举办专题讲座。课题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策略”、“研究性课题(自主探索性实验)的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攀枝花苏铁的生长与繁殖”等。
4、收集环保资料,举办知识竞赛。如攀枝花苏铁知识竞赛、环保知识竞赛等。
5、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验。如“攀枝花苏铁的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扦插”、“校园内攀枝花苏铁的人工辅助授粉”、“番茄、白菜、洋葱、莴苣等的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玫瑰、葡萄的扦插繁殖”、“褐云玛瑙螺、白玉蜗牛等的养殖与管理”、“叶脉书签的制作”、“制作醪糟的原理及实作探索”、“霉菌的作用探索----豆腐乳的制作原理及实作”等。
6、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由学生结合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或调查。如“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学生视力与视力保护工作的调查”、“米易溶洞考察”等。
7、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小组重视和参与环保宣传,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通过他们去影响一个个家庭和社区。如: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参加市环保局组织的废旧电池、白色垃圾的回收和环保宣传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市中心广场参加市教委和市环保局组织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成果
设计该课题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丰富了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攀枝花的乡土情谊;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对环保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营造了浓厚的科技、环境教育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环保和创新意识。此外邀请市环保局、攀研院和大学等机构的专家来学校进行环境科学方面的技术指导,交流、作讲座、报告等。每逢此时,学校的多功能演播厅座无虚席,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活动的开展,师生环境意识增强,能自觉地从全局利益出发,爱护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全校基本上杜绝乱扔纸屑、乱到垃圾、乱吐、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爱护公共财物,不攀折树木,不践踏花草,保护和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尽量不受污染。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食堂干净卫生,无卫生死角。并且师生均能积极参加旧电池和白色垃圾回收等环保公益活动。师生员工养成的节水节电,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用或少用造成环境污染的生活用品,注意收集废旧污染物品的良好习惯,具备了较强的环境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丰富了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拓展能力。通过“校园内攀枝花苏铁的人工辅助授粉” 、“攀枝花苏铁的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扦插”探索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和掌握了裸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有关的知识。通过对 “番茄、白菜、洋葱、莴苣等的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活动的进行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理解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六种器官的组成、植物体的整体性以及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的道理和方法。通过“玫瑰、葡萄的扦插繁殖”实验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用茎繁殖的原理、过程。通过“褐云玛瑙螺、白玉蜗牛等的养殖与管理”活动的开展,掌握了软体动物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将学过的有关真菌的知识运用于实验“制作醪糟的原理及实作探索”、“霉菌的作用探索----豆腐乳的制作原理及实作”中。
3、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攀枝花的乡土情谊。由不同学生选材、设计和开展的 “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米易溶洞考察”等研究性活动课题,对朝夕相伴的环境优美的校园的了解,对值得我们攀枝花人自豪的攀枝花苏铁、米易溶洞的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攀枝花的乡土情谊;同时,随着对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米易溶洞的环境现状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看到一棵棵苏铁被盗挖以后留下的大坑、火烧后留下的一片片灰烬、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钟乳石、石笋被人扳断后留下的“残臂”时,同学们不禁惊呼:“人们啊,停止你惟利是图的双手,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拥有的资源。”
4、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5、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探索出了一条以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结合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本课题的研究填补了攀枝花地区环境教育与学校学科教育相结合的空白,为环境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寻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课题以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
7、取得的有关成果和荣誉:集体活动项目“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的素质培养”获得全国优秀活动表扬奖,“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褐云玛瑙螺的饲养和管理”分别获得四川省二、三等奖。论文“玫瑰的繁殖方法”获得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论文二等奖。在第六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比中,我校开展的“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校园环境的调查分析与环保意识的形成”分别获得四川省二、三等奖。“我与攀枝花苏铁”科普活动方案获得四川省一等奖。环保课件《生态系统》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多媒体课件一等奖。
初二(六)班
第二小组
小组成员:
伍晓婷(组长),吴凯琳,梁子键,郭培星,郑祖仪
指导老师:钟黎
一起走进我们的环保之旅……。。
一、 问题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经济都有很大的跃进。但正因为进步,促使我国环境局部恶化。例如:河流被工厂排出来的废水所污染;空气排出的毒气所污染;树木被砍伐而导致水土流失,发生严重的灾难。正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大自然,而大自然进行着它那可怕的报复,人类也将面临着更多的天灾人祸。最近,大自然的报复——全球暖化更是把人类耍的晕头转向。因此,人类必须醒悟过来,挽救自己的过失,向大自然赔罪,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因此,在环保的进度条上,我们必须打败“白色污染”、“毒气”、“毒水”这些害人的家伙,向绿色生活前进。这场进度条上的较量,只能赢,不能输。为了这场较量,我们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至今,我国政府已提出了多种环保方案。其中包括“禁塑令”和公民尽量使用环保产品。而这就是我们小组所要调查的两大主题。
那么,“限塑令”是什么呢?又是何时规定的呢?政府实施的环保方针对顺德的环保有何影响?塑料袋有会不会因此彻底消失呢?人们又会不会接受环保袋和新的环保产品呢?这种环保政策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呢?是赞同?还是不满呢?顺德人的环保意识会不会就此发生改变,会不会提高呢?面对这种种问题,我们小组经过分析筛选,决定到勒流、大良的大小商场和销售环保产品的店铺进行详细调查。
二、 研究目的
① 了解塑料袋在实行“禁塑令”前后的销售情况和人们使用环保袋的情况,从而深入了解政府实施的环保方针能否改善环境、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 通过了解环保产品的价格、质量、环保性能等,知道环保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和对环境的改善。
③ 通过我们的亲身调查,清楚群众对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环保意识。
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⑤ 通过政府的环保方针和大力宣传,和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精神,努力改善环境,走向绿色生活。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准备
£分工安排:
写稿:伍晓婷、吴凯琳
摄影:梁子键、吴凯琳、郑祖仪
采访:伍晓婷、吴凯琳、梁子键、郭培星
查资料:郑祖仪、伍晓婷
£活动计划:
3月20日
对勒流的几家大商场(包括广客隆、天天商场、百惠等)及其周边的居民进行关于“限塑令”问卷调查
3月21日上午
对大良的几家大商场(包括沃尔玛、乐购等)及其周边的居民进行关于“限塑令”问卷调查
3月21日下午
对大良售卖环保产品的商店进行采访,对其周边居住的居民进行关于对环保产品的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
3月22日——3月26日
从图书馆中,上网收集资料
3月27日——3月28日
整理资料与调查结果,书写报告
£收集到的资料:
1. 国家实行“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2008年6月1日是“限塑令”实施首日,从该天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也不得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北京主要超市、商场、市场已纷纷亮出塑料购物袋收费的公示牌,售价最低为0.1元,最高则达到1.5元。
2. 太阳内部进行着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向宇宙空间辐射,这就是太阳能。整个太阳每秒钟释放出来的力量是3.73×10∧17兆焦,相当于每秒钟燃烧1.28亿亿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17万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消耗量的3.5万倍。太阳能直接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三种。现今民用最普及和成熟的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光热应用面积已占全世界的70% 。常见的几种太阳能热水器有:按结构分太阳能热水器有闷晒式、管板式、聚光式、真空管式及热管五种。现今性价比最高、吸热效果较好的是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因为技术较成熟,实用效益明显,我国至今已有正规生产厂家1000多家。年总产量超过500万平方米,而且生产量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有个别成熟地区更把太阳能热水器立入建房必修工程。如云南、浙江、山东等。
(采自上海乐开太阳能热水器有限公司出版A版 总第三十二期报)
太阳能灯具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白天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并收集于其内置蓄电池中,到晚上再把电能转化成光能给予照明。(即太阳能电池→控制器→蓄电池→控制器→光源)。太阳能光电是板通过吸收太阳能紫外线转换为电能,即使在阴雨天也照常储能,只是有所减少。太阳能灯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收集太阳的光能并转换为电能,通过控制线路储存在蓄电池中,待需要亮灯时,蓄电池则通过控制线路板提供电能给光源。太阳能灯具的光-电转换部件是太阳能灯的核心,其主体则是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就是半导体硅片。当硅片受光线照射时,其正反面产生一个电压降,正面是负极,反面是正极,当用导线将正反面与负载连接,就有电流产生。这就是光-电转换的原理。
四、 报告成果
1.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
关于居民对商场实行“限塑令”后的实行情况的
问卷调查及调查结果
你好,我们是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对商场实行限塑令后的情况,我们为此拟定了这份问卷调查,希望你能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此次活动,谢谢你的合作! 问题选项 调查
结果
1.你过去一次购物大约用多少个商场免费提供的塑料袋? 没有用/
1-3个/
3-5个/
5个以上 5%/
55%/
25%/
15%
2.你过去通常会怎样处理这些塑料袋? 回家之后就扔掉/
留到下次购物时再带上 90%/
10%
3.你现在购物大多选择什么方式把东西带回家? 坚持使用环保袋,多次使用/
大多使用环保袋,偶尔忘
记带便使用塑料袋/
仍然经常购买商
场里的塑料袋 65%/
20%/
15%
4.如果商场现在又实行免费派发塑料袋,
你还会继续使用吗? 会/
有时会/
不会 5%/
20%/
75%
5.你觉得使用环保袋有什么好处? 保护环境,减少浪费/
没有好处,反而使我们不方便/没什么区别 90%/
0%/
10%
6.如果你看见街上有人随手把买东西剩的塑料袋扔了,你会上前阻止劝告吗? 会/
看情况/
不会 25%/
50%/
25%
7.你觉得现在的人的环保意识如何? 很好/
一般/
有待提高 0%/
20%/
80%
8.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宣传与工作,希望人民做好自己的本分,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
最后十分感谢你的合作与配合,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关于商场实行“限塑令”情况的调查
你好,我们是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对商场实行限塑令后的情况,我们为此拟定了这份问卷调查,希望你能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此次活动,谢谢你的合作! 问题选项 调查结果
1.本商场在未实行限塑令前,一天大约要免费派发多少个塑料袋? 300-700个/
700个以上/
1000个以上 15%/
15%/
70%
2.实行限塑令后,一天大约要售出多少个塑料袋? 100个以下/
100-250个/
250个以上 10%/
80%/
10%
3.现在购物的人使用环保袋的情况如何? 大多数都使用环保袋/
将近一半顾客使用环保袋/
只有很少使用环保袋 90%/
10%/
0%
4.顾客有没有为此而感到不方便? 有,有顾客抱怨不方便/
偶尔有/
没有,顾客都很支持环保 5%/
15%/
80%
最后十分感谢你的合作与配合,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调查结果显示,自从商场实行“限塑令”后,市民的环保意识大为提高。他们以前购物时,都会贪图方便而索取商场免费提供的塑料袋,商场也因此每天要提供大量的塑料袋,有的商场一天还要提供超过1000个不同大小的塑料袋!再想想我们身边都是大大小小的商场,每间商场一天就花费1000个塑料袋,一个月后,整个顺德就得用去将近9000000个塑料袋,一年之后,如果将这些塑料袋一个个叠起来,那么就可以堆成一座2700米高的“塑料袋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是,“限塑令”实行之后,有85%的市民几乎是每次购物都带上自己的环保袋,把东西装回去,而不是购买商场的塑料袋。我们在采访时问及他们带环保袋的原因时,大多数市民表示,他们用环保袋不是因为想省下那几毛钱买塑料袋,而是自从“限塑令”颁布后,他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都不约而同的使用环保袋。即使现在商场又免费派发塑料袋,他们也表示不会用,还是用环保袋。这是令人欣慰的。商场方也表示,自从“限塑令”实行后来购物的大部分顾客都自行携带一个环保袋,现在塑料袋每天大约只售出100-250个左右,比以前足足少了75%-90%,不但达到了全民环保的目的,而且还为商场节约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可以看到,仅仅有10%的市民是了解这些环保产品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着眼于长远,懂得买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90%的市民都没听说过或只是稍有听闻,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而且几乎全部受采访的人都表示,那些环保高新产品的价格都是很昂贵,上几千元,有的还上万,一般家庭无法承受。而其他环保高新产品的调查结果也一样。
2.结论与建议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得出了一些结论。大部分的市民还是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的,他们也知道环境的破坏最终的受害者是他们自己。他们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很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每次购物都带上环保袋,来支持“限塑令”。可仍有一些环保意识不强的外来工者,他们习惯了用塑料袋的生活,觉得使用环保袋不方便。这方面有关政府与企业一定要加大力度宣传。
不过,而那些已有环保意识的市民仅仅知道一些保护环境的细微方法,比如不要乱扔垃圾,不用塑料袋等,却不知道一些长远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一些环保能源,如何使用更多的环保产品,从宏观上去真正实行“环保”二字。我们小组做的两个方面调查,结果一个令我们欣慰,而另一个却令我们忧愁。“限塑令”的良好执行情况大大阻碍了“白色污染”的侵袭,可是又迎来了另一个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关于环保能源的使用。其实,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例,虽然一开始的资金投入较大,比其他的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要贵几倍,可是我们想想,几年下来,使用的燃气费或电费也是个不少的数目。这些费用省起来,也足以买一架太阳能热水器了。一架太阳能热水器只要1至3年的时间就可以与要耗费的燃气费或电费持平,但是太阳能热水器平均的使用寿命都10至15年,这么多年里面,足足可以省多少费用与能源啊!并且使用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却做得不够。
因此,我们建议以下几点:
1.对外来工集中区域,多建几个垃圾箱,不要让他们随地的扔塑料袋,并多竖立几块牌子,倡议他们使用环保袋,增强环保意识。
2.政府大力帮助环保高新产品的门业,为他们多做宣传,指引群众选购环保产品。
3.利用电视或报纸等媒体给观众多传授环保的方法,及时地与市民沟通和交流。
4.应继续努力“限塑”与其他白色污染,将“白流”拒之门外。
五、 心得与体会
♂这次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也令我真正知道顺德的污染也是严重的。不过,通过顺德人民的努力,我们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好。所以,人人都要动起手来,推行环保,改善我们的生活,打造环保顺德。
————吴凯琳
♂我在这次活动中尝到了“万众一心,其利断金”的甜头,真是多亏了我们整组同学的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这项活动。这里面,也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的实践能力与胆量。这里装载着我们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街做问卷调查,第一次鼓起勇气走进环保产品的铺子里采访,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太阳能灯,第一次如此开心而又辛苦地完成一个报告……也引发了我们对“环保”更深一层的了解与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改善的不环保现象,我们要去不断发现并改进……回忆起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非常有意义!!!
————伍晓婷
♀3月20日,我们小组到了勒流做关于环保的问题调查报告。勒流是我长大的地方,对我来说,我是比较熟悉的。正所谓“万事起头难”,我们的问题调查一开始都不太顺利,在调查商场时,大多数人都是委婉拒绝,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多了许多顾客回答问题。在访问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把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品重塑成其他久用塑料用品,那会节省多少塑料,能源和制造费用啊!
————梁子键
♀第一次实地考察,地点是勒流的各大商场。我们的任务是采访每一个客人,每一家商场。我毕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胆子不够大,看见顾客了,想要采访他,说话都结结巴巴的脸都红透了。但是,我适应的很快,很快就不怕了。我们第二天又去了大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调查,我锻炼了自己的胆子。我觉得大多数的顾客还是很配合的,商场的工作人员也很友善,调查如此成功,看来我的汗水没有白流。
————郭培星
♂这次地理报告,体现出我们组的团体合作精神,还有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今次的报告,我们组以环保为题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近年我镇的环保方面有了很大转变,自从国家规定了限塑令之后,减少了很多白色污染。希望这种风气可以一直继续。让我们支持环保!建设美好家园!
————郑祖仪
六、家长评价
————这次的活动,孩子收获很大,锻炼了他的社交能力和他的自主能力;对我这个家长的收获也很大,让我知道孩子的性格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很支持这次活动。
(吴凯琳家长)
————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是挖掘孩子潜力的大舞台,也为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校方多搞这种活动,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增长他们的视野,也给孩子一种新的学习道路和学习任务,令社交活动办得更为精彩、更为漂亮、更为有意义!
(伍晓婷家长)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变得活跃多了。这些社会实践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更深地体会到社会的美好和谐。
(梁子键家长)
————孩子对这次的活动十分积极,有从没有过的认真,真让我惊讶不已。难得孩子对这种社会实践感兴趣,我也抽出时间和她一起讨论这些环保问题,教导她如何社交。后来她们写完了这篇报告,马上拿给了我看,真的是写得很好,这篇论文真是凝聚了他们小组的心血和汗水。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真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自主能力。
(郭培星家长)
【关键词】环保 渗透 拓展
环境污染这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今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培养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一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利用环境资源以改善生活,一方面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与破坏环境。现在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我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意识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在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然后又结合教材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国。"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我们常说生活在环境之中,就是以人作为中心事物来说的,有些人就错误的认为所有外界事物都是为我们人类这个中心服务的,所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三、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
1、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当讲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我适时地询问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何改变?数量是不是在不断的减少,以及造成的恶果。及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的生活环境及不能随便捕捉青蛙等等,从而达到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讲到了2010年3月在海牙召开的"第二届水资源论坛"部长级会议上,21世纪世界水事委员会报告说,目前全球有10-11亿人没有用上洁净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今后20-25年,人类用水量将增加40%左右,世界将面临水资源的严重危机等等,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次暑期财政局实行的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主要的内容是对财政局进行打扫,我们也了解了劳动也来之不易,我们这次的实践目的就是体验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劳动来自不易。
我们这次实践的结果就是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的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结果,虽然我们的劳动的量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体会了他的辛苦,从中我们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和身边环境的重要性。
我有了以下的体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倡导并施行生活垃圾分类,这样可以回收一些可重复利用的废品,如报纸、饮料瓶等,而不可回收的就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够再创造出其他的一些价值,比如纸板可以经过重新加工再次利用。我们也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具有环保意识就是对周围环境的爱护。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经济增长的同时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因素,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1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造成面源污染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毋庸置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最见效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年化肥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1/km2的安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为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到,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土质结构改变,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化肥流失又加剧了河流和湖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农药作为化学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它不仅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而且威胁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在我国很多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出现了“菜农不吃本地菜”的怪现象。建农业大棚形成的农膜残片难以自然降解,影响了土壤的渗透性,影响了作物生长。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随意倾倒而没有收集或处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村的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大多数农村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无生活污水排污工程,大多数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全国农村年产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1.3畜禽养殖业不规范造成的污染
在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是散户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农民随便圈一块地,就养猪、牛、鸡等。畜禽粪便随意处置,或就近倒入河里,或倒入沟里,或露天堆放。以前在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没有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基本没有人干了,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好种田”的局面。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据统计,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粪便的年排放量就多达30亿t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
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2.1农民环保意识不强
多年来,由于环保教育的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农村的环保教育显得相对薄弱。再加上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和相对低的文化层次,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他们认识不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资源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2.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环保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已开始加强对农村的环境治理,但还没有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对农村环境没有形成常规监测。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盲角,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现象比比皆是。
3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相关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国家“十二五’’规划刚要也对农村环保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村环保工作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积极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3.1加大环保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报刊和宣传资料等媒体,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环保行为、生态道德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大对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要让广大群众知道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广大群众明白: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走生态农业之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平时要注重树立环保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农村环境保护的典型事迹,引导农民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农村防治污染的能力,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起环保理念,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具体落实,中学化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为大多数化学教师所接受。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仅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初步地探索,以求指正。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环保意识
促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就得优化教学过程:①对于那些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我们要力争改为微型实验。因为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污染小等优点,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仅为常规实验的110~1100,这样就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给学生以有形的环保意识教育。②讲到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章节时,可播放录像来认识污染问题;还可采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模拟某些环境污染的全过程。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地是优化了教学手段。③考试中要尽量多地编制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的习题。如编制SO2、NO、NO2的生成及尾气的处理、酸雨现象、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试题,让学生多思考环保问题,多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以强化环保意识。④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厂,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环保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并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对民族、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观,从而把人类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变得实在而具体。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我们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实验教学:①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对于那些容易操作又安全的演示实验,要多让学生上台安装、操作、全班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Cl2、Br2、F2活泼性的比较。②把那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对于学生实验,化学教师应俯首弯腰,往返巡行,发现学生不合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并给予示范,随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让学生独立操作。只要我们重视这几方面的实验教学,就会很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做中学”、“探索中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化学教学是否真正进行素质教育的
关键。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掌握科学的方法,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应总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这么办”。教师要授以学化学、研究化学的方法,要将方法的传授富于知识教学中。因此,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训练: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概念、化学方程式、例题上,对它们要仔细推敲比较,从不同角度理解、叙述。②善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化学学科中化学概念多、研究的物质多、化学反应多,所以,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发现难点,研究内涵、总结规律、才能以此解决实际问题。③优化典型例题、习题的解题策略。在例题、习题讲评中,要讲地位、讲知识点、讲思路、讲捷径、讲规律,要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利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④选择适合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速解巧解等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练习和讲解,使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地锻炼。
通过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把怎样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仅是好的分数,更能带走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方法。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钱伟长曾指出:“学校的工作是培养一代跨世纪的新人,这样的人一定要富于创造性……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①教师要创设创造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化学教学可以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创造活动,让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金属银、从海水中提取碘等小实验,让学生投身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去施展才能和创造性,体验创造的乐趣。②重视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不仅会增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学生在进行家庭小实验时,不仅要进行仪器、药品材料的准备、选择、制作、安装、调试,而且还得寻找、篇选、配制试剂,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摸索出适合自己设计的装置特点的操作程序,而这一切无不含有创新的成分。③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微型实验、化学教具的研究。利用纸盒、木板、细玻璃管、医用药瓶、橡皮筋等,自己制作诸如玻璃弯管、点滴管等
简单的仪器,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巧的化学实验仪器去做新奇有趣的各种实验,④开展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外活动。如围绕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大气进行检测,分析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后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上措施。
化学课外活动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致致以求的探索精神和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突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化学教育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付出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