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

第1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一、合作单位基本情况及合作背景

武汉汇通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时代)成立于2000年,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从方案咨询设计、工程实施、技术支持、维保服务、人员培训等全方位支持能力,本地化的快捷服务与强有力的技术团队的结合得到了客户广泛认可,多年来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在政府、金融、大中型企业、院校、医疗、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公司拥有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存储等高、中、低端备机,可为高端客户随时提供“灾备”、紧急救援、备件更换及维修等服务。同时公司还向客户提供IT系统评估和优化等高端现场咨询服务。在更高层面的IT管理系统上,公司可以提供自己研发的国际上技术领先的ROCS及CTS产品,可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全面的系统管理产品,帮助客户在应用和管理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培训方面,公司的培训部能够提供全面的与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全套培训,使得客户的业务水平与网络建设、网络使用、网络管理达到最好的匹配。

二、合作单位关键需求

1. 开拓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的需求

目前,汇通时代要以提供一揽子的网络设备解决方案为其主要业务,同时辅以提供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近年来,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不乏有一些大型的网站安全事故,如2011年的美国花旗银行被黑客侵入,21万北美地区银行卡用户的姓名、账户、电子邮箱等信息或遭泄露。WEB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将网络安全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近年来,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高,互联网商务化趋势明显,而信息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使得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投入意愿加强,纷纷将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提上日程,也使得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汇通时代计划拓展已有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与原有硬件设备可以无缝对接的协同安全系统产品线。

2.对新兴网络安全技术的跟踪需求

当前,正是由于企业正面临着比过去更复杂的安全威胁,除传统的黑客攻击、病毒传播之外,利用系统漏洞、兼具黑客和病毒特征的蠕虫,也越来越难以防范。传统的安全技术及产品通常只能防御单一威胁。因此,在单一的硬件平台下,集成多种安全防护手段的产品,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开展产品拓展计划之前,汇通时代希望能系统搜集国内国外已处于应用中的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及其研究报告。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永远有着不可预知性。没有人能够预料互联网十年的发展。如云技术、统一通信技术、无边界网络的蓬勃发展, 都决定了本产品拓展计划必须保持对新兴技术的高度关注与持续跟踪。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计划

1. 文献检索范围:

国内数据库及部分网上资源:

数据库名称 文档号 年限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CACP 1986-2013

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数据库 ZDCG 1981-2013

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CDDB 1989-2013

中国公司企业产品数据库 CECDB 2013年版

国家级新产品数据库 XCP 2013年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989-20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1979-2013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1992-2013

中国专利数据库 1985-2013

国家科技成果网

科学引文索引 SCI 1999-2013

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电子期刊及会议录

国研网专题数据库

中国企业产品库 INSPEC 1898-2013

2. 检索策略

(1)主题=(网络安全 OR 网络安全产品) AND 技术

(2)主题= 防火墙 OR 安全路由器 OR 虚拟专用网(VPN) OR 安全服务器 OR CA OR PKI OR 用户认证 OR 入侵检测(IDS) OR 安全操作系统 OR 安全数据库 OR 安全管理中心

四、项目预期成果

1.特色与创新之处

(1) 首次利用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专业优势,尝试为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思路与参考咨询;

(2) 综合利用各类数据库,涵盖国内著名数据库与国外知名相关数据库,提供综合性的检索结果,制定合理的检索式,确保检全率与检准率;

(3) 拓展了图书馆的工作范围与工作思路,引领图书馆工作开始走出去。

2.成果形式

咨询报告:《网络安全产品技术跟踪报告》

3.实施范围、受益对象

实施范围为国内外检索查新,受益对象为武汉汇通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助其解决拓展新产品线中的技术开发问题。

第2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我国《2010-2020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明确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一是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

近年来,省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带宽快速提升,信息化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拓展,对促进教育公平、消除数字鸿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要建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数字化实验室等资源库为基础,多学科、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以打造现代化教育学校为目标,积极开展学校现代化建设,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建有我校校本课程特色的资源环境。

总体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将我校建设成为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融合的绿色信息化校园。使全体师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等活动。

发展规划分为网络建设、应用建设、师训工作、学生发展等四个方面。

三、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使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育的难题,提高教育的效益,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从信息化技术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着力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开发和扩展教育范围,具体做法如下:

“三个措施”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高效运行。

制度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制度约束师生正确运用,制度规范信息工作程序。一是制定《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网管员任职条件和职责权限;二是制定《网络中心管理制度》,对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环境设备等的定期维护以及文档资料、网络安全、应用软件使用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三是《教育网站信息审核制度》保障网络安全、文明、畅通;四是《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规定计算机教室管理、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上机学习守则等;五是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规范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六是制定《办公电脑上网管理制度》规范教职工工作机的使用;七是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行。

(二)建设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我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有专职技术人员5人,并设有计算机教研室,专任计算机教师有7人,以此为主,各部门抽调一些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同志担任技术服务员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学校信息设备出现问题后,由本部门技术服务员进行维护,如不能解决,上报现教中心由专业教师解决。

(三)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我校一贯重视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派专业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邀请专家、专门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等。二是开展校本培训,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各个方面,培训之后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个个合格”。三是以赛促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多媒体软件大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质课评选、课件制作展评等,以赛促训,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应用水平。

四、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保证先进的技术能及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

(二)实现校务管理数字化。未来三年的设想是学校所有管理均实现数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传输都能运用校园网,教师人人都能、都喜欢用网络办公。

(三)建立与课程配套,丰富充实的多媒体资源库。目前学校有一定的多媒体资源,但管理不够完善,高质量与教学切合度高的多媒体资源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今后逐步分项建立四个库: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课件资源库;与教育活动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库;用于教学研究的科研资料库;教师教育个案库。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教师都能自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还有部分老师水平很低,今后尽快对老师进行课件制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运用技术的培训。

(五)加大学校网站建设,拓宽网站功能,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建立网上家长学校,拓宽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径等,提高育人的效益。

总之,我院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体现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要注重实际应用,为管理与决策服务,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学院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何克抗,《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2]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祝智庭,《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第3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45-02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到了迅猛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少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渐渐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坚持特色,以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培育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一到两个核心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探索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同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夯实基础,强化特色,提升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5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拥有一支力量较雄厚、结构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通过引进专家、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老带新、互相学习等方法和途径,本专业基本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领头、中级职称教师作为支撑、初级职称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管理岗位,持有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认证。

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通过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收集大量的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信息,并且指定专人与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2007年建库至今,在册专家人数已达到了50多人,可以满足本专业对兼职教师的需要。

2.初步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零距离。多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如CCNA认证课程则直接采用思科官方开发的最新权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Windows组网技术”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及配置”、“Linux系统管理与组网技术”、“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实训基地具备一定规模

校内实训基地中建有网络技术中心一个,包含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校园网。

4.引进行业权威认证,在校内建立认证考试中心

学校引进思科的CCNA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把CCNA培训课程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设有高新技术ATA认证考试点,开设有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工信部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项目。

5.科研、教改成果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承担区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4项,院级课题9项。学生在许多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如在第四届“思科网院杯”2009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本专业学生与国内著名大学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以广西第1名、全国第11名的成绩进入复赛,在复赛中取得了全国第12名的成绩。

6.社会服务能力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依托学院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对中职教师和社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职教师250人次;同时,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还进行横向科研开发,成功开展了2项课题的研发工作;并且积极扶持兄弟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 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认证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只要找准切入点,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可以做到互利互惠的。学校通过把美国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课程融入到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而得到该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认证考试费用上给予低折扣的优惠待遇,而且给予教师免费培训和赠与网络设备等帮助,该公司也表示今后还将长期合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知名网络相关企业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实践“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区域经济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用网、管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解,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一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目前,学校已经把CCNA认证课程融合到正常教学体系中,考取CCNA证书成为了基本要求;而且计划在选修课中增加CCNP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考取CCNP证书;鼓励优秀的学生自学CCIE,争取获得CCIE等顶级国际认证。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北部湾园区学院进行“厂中校”的学习。每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北部湾园区学院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至少安排学生到北部湾园区学院参观实习一周,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每个学期最后五周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实训,让学生熟悉网络组建的基本流程、企业生产工艺及岗位技能,三年当中学生反复多次到企业实训。一方面,学生对职业有了较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企业先进的技术。每个阶段均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通过多阶段的顶岗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前累计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专业工作一年以上,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继续完善CCNA认证课程教学。在学校建立VUE考试中心,强化学生认证考试,提高认证通过率。

第二,提高认证课程级别,培养技术全面过硬的高级技能人才。在完善CCNA认证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CCNP和CCIE等思科网络技术的顶级认证培训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紧缺的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

第三,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分析“建网、用网、管网”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将Cisco、华为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认证课程融入实际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与基础专业课程相融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化训练。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5.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针对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企业和通讯与互联网运营企业在员工培养、客户培训、设备和软件系统潜在用户的培育、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在校内建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网络设备系统集成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项目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等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特征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在企业内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实训基地。

6.带动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专业群各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形成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能力。

7.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发挥本专业及专业群在IT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网络系统集成和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主动承担区域内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加强对口帮扶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对北部湾经济圈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需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主干,以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且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第4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目前很多高校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信息管理效率,但是由于网络开放性和不稳定性,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增多,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本文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提高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度。

关键词: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0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病毒和网络黑客的破坏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地,对网络的应用更加频繁,网络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高校相关教育信息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对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相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从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完善,从而使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1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高校网络的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由于高校网络使用频率较高,面临的安全险也较多,本文将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1.1系统漏洞较多

目前,很多高校用户应用的是Unix、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虽然系统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但是系统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容易对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网络病毒制造者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较深,经常通过网络漏洞对高校的网络信息进行攻击,从而使得高校网络信息遭到破坏。如果高校网络用户使用等级较低的操作系统,不对程序进行及时的更新升级,或者对于浏览器、游戏程序等不设置漏洞拦截功能,使得网络威胁有机可乘,造成电脑系统崩溃,给个人用户和高效管理系统带来严重损失。

1.2病毒传播和攻击

通常而言,高校网络信息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问题就是病毒传播和攻击。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在高校网络系统防火墙安装不及时或者杀毒软件没有进行更新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病毒侵入到高校网络系统中,严重威胁信息安全,造成高校网络反应缓慢,占用大量学校网络资源,使得高校网络难以正常进行工作。网络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移动硬盘、电子邮件、非法下载等途径进行传播,例如学生使用的U盘可能会插入个人电脑、图书馆电脑、打印店电脑等,容易造成木马、蠕虫等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对高校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干扰。

1.3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网络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针对教学管理活动,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科学的设置网络防护功能,对于个人电脑不进行登录密码设置,对于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指令也设计的较为低级,使得个人教学账户被非法入侵或攻击,进而对整个教学管理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和教师对网络安全危害的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不进入危险网站,就不会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进而没有下载正规的防护软件,造成个人资料泄露或计算机被非法控制等安全事故。

1.4缺乏专职安全维护人员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投入,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网络管理中心的设备和专职人员较为匮乏。高校网络安全维护的工作量较大,很多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技术掌握不足,只能保证高校网络的简单正常运行,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同时,高校网络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很多问题发生后,没有人进行及时的处理,互相推诿责任。此外,由于资金不到位,使得高校机房、图书馆等地的计算机设备更新缓慢,安装的相关防护软件和系统较为低级,这就为病毒攻击和系统瘫痪等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2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2.1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面对系统漏洞问题,系统的服务商要加大科研力度,定期提供修补程序,从而为用户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对于高校网络用户,要对系统补丁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正规入口下载系统程序,并根据信用度较高的安全软件的相关提示及时下载系统补丁,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常用的安全软件有360安全卫士、QQ电脑管家,这种类型的安全软件会向用户提示系统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下载链接,为计算机知识较为匮乏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捷服务。根据相关的系统补丁下载提示,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完成个人电脑的系统安全升级,有效避免病毒侵害和非法入侵,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2.2加强杀毒软件的应用

针对网络病毒安全问题,高校网络用户不仅要做好系统升级和补丁下载,还需要选择一款信用度较高的杀毒软件进行安装,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防护。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购买正规的杀毒软件,安装在管理系统和学校内部公用计算机上,例如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学中心的计算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正版杀毒软件下载服务。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免费的杀毒软件,减少个人投资,同时在计算机使用期间,要保持杀毒软件在后台持续运行,从而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同时,高校网络中心要及时更新软件,并通过高校网络用户端的途径提醒学生及时下载杀毒软件的升级包,提升整个校园网络安全性。

2.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培养一支计算机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能够自觉抵制各种网络不良信息,从而有效避免各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学生和教师还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例如,设置高级别的网络用户密码,自觉远离不健康网站,仔细辨别下载源的合法性,最终达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

2.4提高安全维护人员素质

网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高校必须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网络安全维护队伍,在技术方面,首先要聘请计算机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并对在职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其具备漏洞修补、软件升级和系统维护的专业知识;在管理方面,学校要定期举办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并加强与各学院兼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借鉴各种管理经验,针对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学校网络管理中心需要明确各部门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管理设备,并及时更新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为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提供硬件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学校要加强在计算机技术和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使用意识,对学校内的计算机进行及时的系统补丁修复和病毒查杀,保障各项网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信息的安全,进而实现高校校园网较为可靠、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怡平.浅谈高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193+195.

[2]杨竞华.浅谈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2:34-35.

[3]盛海.浅谈高校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1,24:183.

[4]杜林钰.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子制作,2014,17:153.

第5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型人才; 司法信息安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30-02

Discussion on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of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Huang Shaorong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appl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 is point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me advice is presented i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s. Its cultured goal is to train higher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hat are needed, good a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 judicial information securit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安全问题日显突出,信息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信息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信息安全建设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取得巨大成果,国家已制定了互联网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270多部,对信息和网络安全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信息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滞后、信息安全科研和教育落后、信息安全人才存在巨大缺口[1]。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许多领域需要大量掌握直接技能型知识、有更具体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有全面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能够防范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执法人才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七分管理,三分技术”,信息安全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法律、管理和技术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法律和管理在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社会需求、行业需要、就业市场进行广泛调查,明确了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浙江警官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等警察类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司法信息安全专业。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主要面向政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安全部门,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维护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技术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素养,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商业、军事等信息安全防范工程应用领域及信息安全防范工程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必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能力。

⑴ 基本素质 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具备一般军事队列指挥、擒拿格斗、防身自卫及机动车驾驶等警体技能;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

⑵ 信息安全处理能力 ①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能够操作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维护能力: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熟练应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能进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局域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网络安全的监测及防范工作。③数据处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推理和编程能力,能够用数据库解决基层部门的数据统计、管理等问题。

⑶ 法律与警察岗位基本能力 掌握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掌握计算机与计算机安全犯罪的特点,能够主动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2 课程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的是法律与信息安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围绕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目标以及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以“强化能力,突出应用”为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2]。我们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及时引入行业的最新技术,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实践性。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突出信息安全技术的专业性。

司法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群建设可以从法律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上进行外延和拓展,课程体系的设置可分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

⑴ 基本素质课程 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形式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理论体系概论、廉政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普通体育、警用枪械。

⑵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包括职业沟通、司法口才、礼仪训练、毕业项目设计与论文。

⑶ 专业基础课 包括法理、刑法、宪法、刑事诉讼法、网络信息安全法规、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动态网页设计。

⑷ 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监控、电子取证、加密技术。

⑸ 拓展课程 包括软件工程、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检索技术、警察业务、应用文写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也能从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课内教学时数中包括有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实践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50%以上[3]。

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安全技术和方法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认识和掌握,实验、实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我们开设了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包括计算机组装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数据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实验及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网络课程设计、网络安全技术仿真实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等[4]。

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是组织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为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给信息化人才提供先进的实践场所,必须完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场地与设施,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信息安全综合实训中心(包括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网络应用实训室、数据分析综合实训室、电子物证鉴定设备、电子商务实训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电子数据取证实训室等)和提高司法能力的实训环境(如三维模拟监控实训室、模拟监所现场、亚伟速录室、模拟法庭、安全监控实训室、刑事照相实验室等),形成系统的实训环境。

对于比较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需要的设备较多,如果目前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大量学生进行并发实验,也可以采用虚拟实验,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学生像在真实环境中一样完成各项实训任务[5]。

加强校内实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校外实践,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稳固校价企合作关系,联系定点的对口实习机构,或者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机构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配备校外指导人员,对学生实训、实习进行指导和考核,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建立司法行政单位、公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实习的制度,为学生实现教学与实习结合提供条件,实行“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实习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6]。信息安全技术快速更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掌握信息学科的多个领域及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不断跟踪信息安全的最新动态。学校应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司法信息安全教学团队,促进校内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专业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及时派送教师进行行业培训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倡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集体备课、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学校还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此外,也可邀请企事业单位一线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或座谈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掌握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相应的IT行业从业资格。在国家职业大典中,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职业资格有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安全防范评估师、信息安全工程师、数据恢复工程师等,国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引入适合的职业资格认证,同时跟企业合作,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订单培养,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7]。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继续改进:

⑴ 改革教学方法,以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教学等方法推动项目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实训法、案例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广泛采用,建立视频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进行交互教学,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

⑵ 以工作流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建立课程配套教学资源库,并以课程改革推动教材建设,编写基于工作流导向的任务式实训模式教材[8]。

⑶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突出学生的面向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⑷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实现无纸化考试,重点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职业资格认证代替学科考试。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对其岗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类高职院校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时刻关注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热点,加强高职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标准订制、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工学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任熊,李畅.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江苏经贸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9-81

[2] 于璐.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6:26-27

[3] 陈晓明.信息类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与实现―以“司法信息技术”

专业建设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0.14:56-60

[4] 蒋文保,李忱.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探讨[J].信息

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9:172-175

[5] 郑洪英,廖晓峰,李传冬等.设置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

育教学论坛,2012.9:114-115

[6] 李振汕.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设计[J].职业时

空,2011.7(6):33-35

[7] 沈洋.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厦门城市职

业学院学报,2012.14(2):13-16

第6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用信息化推进教育改革、用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狠抓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结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过去几年重庆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通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区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重庆市教育网络体系。各区县已建设教育城域网络,同时以卫星接收和互联网宽带互为补充实现了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网络接入。目前,全市50%普通中小学、90%中职学校、所有高校建设了“校园网”。全市建成多媒体教室6.5万间,计算机网络教室8千余间。高校计算机生机比达到6:1、中职学校达到8:1、中小学达到13:1。特别是2009年以来,投入5亿多元,为全市中小学教师配备了14.6万台笔记本电脑,配备率达76%。

(二)教学数字资源开发和应用不断加强

建立了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库、“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在渝高校建设了近2万节网络课程、300余门国家及市级数字精品课程,数字文献资源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坚持以需求和运用为导向,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质量提升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条件,加强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开发供给,推动偏远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从2014年起,我们又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 “全面改薄”工程。同时,各地积极组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观摩课、优质课,开展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着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重庆按照A级数据中心标准,启动了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完成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教师数据采集、学生资助、学校资产和校舍管理等系统部署,具备了网上转学、招生、办证等业务管理功能。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了中高考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评卷和网上录取。建成了重庆教育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区县、高校、委直属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各区县和学校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结合实际建设应用管理系统,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五)师生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高

通过“国培”“市培”等师资培训项目,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小学教师45万人次。把信息技术素养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并在职称评聘、赛课等方面强化导向。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组织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竞赛活动,不少学校还积极探索网上布置作业、在线互动答疑,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信息化建设应用机制不断创新

近年来,一些区县和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批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模式。

在管理体制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学校,成立了信息处或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

在建设模式方面,忠县采用融资租赁模式,一次性完成所有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采取以自身为主,以企业赞助、资源互换为辅的融资模式,解决信息化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

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建设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就业信息等共享。同时,各区县、学校以学会、协会、联盟等为平台,积极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沙坪坝区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庆大学利用开源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与慕课平台相结合,开展网络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等,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万州区开展“教育云课堂”的数字化教学试点,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大足、璧山等开创了“城乡联体课堂”教学模式,将主课堂教师上课的音频、视频传输到联网学校,实现了城乡学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方面,重庆邮电大学综合利用手机报、APP手机软件、微信机器人等新媒体手段,深度贴近师生,提供便捷资讯、新生服务、阳光招生。

二、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

日前,经市政府同意,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明确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着眼于、四个坚持”。

“四个着眼于”,就是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的科学发展,着眼于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四个坚持”就是坚持面向未来,努力为每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坚持应用导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和质量提升;坚持统筹规划,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分类、分步、分层推进实施;坚持开放共享,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信息化合作推进新机制,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与重庆教育现代化、长江上游科教中心和西部人才高地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为重庆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为此,要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三通工程”建设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三通”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一是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此项工作的难点是偏远农村中小学。近期,重庆市“宽带中国”行动明确提出了“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互联网覆盖达到100%”的目标。我们要抓好这个机遇,依托“宽带中国”行动,尽快解决偏远农村学校网络“最后1公里”的问题。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要按照要求接入宽带网络,40%以上的高校校园网要建成IPV6网络平台。

二是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要将“班班通”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地区学校多媒体教室终端建设,配备基本设施设备,到2015年,60%以上的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要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同时,要配齐相应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尽快使用、发挥效益。

三是稳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我们要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要鼓励教师先开通网络空间,搭建在线学习、教研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进来,逐步扩大使用率和覆盖面。

“三通”工程是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当前我们正大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也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创新“三通工程”建设机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4年3月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构建“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和“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机制,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构建“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为我们勾画了“三通工程”的路径图,提供了操作指南,我们要按此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三通工程”。

(二)加快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按照“一级应用、二级建设、三级互通”思路,重点建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一些区县和学校已经建设的资源服务平台,要继续建好用好。另一方面,我们不要求每个区县都建立自己的平台,但要与市级平台对接来利用市级平台承载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资源的建设。平台搭建好了,解决了路和车的问题,如何备足货,保证有丰富的资源共享使用,这不仅是平台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决定平台建设水平高低的关键。我们近期将制定市级教育资源建设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统筹建设全市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抓好两个板块的资源建设,一是基础性教育资源,二是特色、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基础性教育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特别是主流的教材出版企业,按照符合新课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系统开发配套的教育资源。同时,积极拓展资源来源渠道,不断丰富教育资源,逐步建成全市“数字教育资源超市”。在建设基础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加强个性化、特色、优质资源建设。教育部今年启动了“一师一优课”活动,我们要抓好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创造一批、汇聚一批个性化的优质资源。市教委将启动建设市级统筹的高校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平台。各高校要把本校优质资源都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三)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这是“两平台”中的另一平台。一方面,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以“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架构,加快完善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和中职教育学籍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做到与学生一生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另一方面,还要对系统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二次开发、深度应用,推进教育改革。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还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利用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

教育信息化必须有高速互连的网络基础作支撑。各区县、学校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城域网、校园网,并推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机衔接,提高无线网络覆盖面。市教委将以市政府正在推进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为契机,在现有高校骨干网和区县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区县的教育城域网、教育数据资源中心、高校校园网,都要接入统一的宽带网,形成覆盖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实现全市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互联互通,免费、高速、安全访问。计划2015年完成教育宽带网主干节点高速互联,2016年所有区县教育城域网均要实现高速互联。希望各区县、学校在规划建设本地、本校的教育网络时,要依据全市的总体规划,在平台、技术、标准等方面统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必须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国培、市培、区县培训和校本培训多个层次,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项培训与融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培训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教师教育信息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配足配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推广。教育管理者也要自觉提高信息化素养,带头应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各高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六) 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2012年,教育部在我市批复了32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单位。我们将组织专家开展中期评估。各试点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争取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推广。2015年我们将启动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选一批市级试点单位,在各级各类教学应用、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各区县、学校要加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积累经验。市教委将兑现奖补政策,对试点效果好的予以经费奖励。

三、统筹协调,强化保障,确保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市教委已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以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信息化工作的统筹问题。要统筹考虑城乡学校、普职教育的实际,根据财力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统一规划项目库和建设进度计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机制。近年来,相关市级部门从项目、资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区县教育部门也要向政府汇报,争取本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应用导向

应用导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已有一定基础,今后,要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到应用上来,将着力点放到利用现有条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上,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上。要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定要避免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要注意防止平时不使用、来了客人“秀一下”的现象,防止绝大多数教师不使用、几个尖子“撑门面”的现象,防止其他环节不使用、简单地在课堂放几幅图片几段视频“造气氛”的现象。学校要积极探索强化应用的工作机制,转变教学和教研活动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来鼓励、引导、要求、督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普遍用、经常用,备课用、上课用、布置作业用、师生交流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

今后五年,中央和市级将在“改薄工程”中安排6亿元左右,用于全市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设立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以奖代补”,对信息化工作推进有成效的区县和学校予以经费支持。各区县也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本级教育经费预算,增加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要出现“挤出效应”,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和运行维护的经常性支出。同时,区县和学校要加强创新,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多种模式,用好市场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需要强调的是,教育信息化投入要突出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推进应用等“软”环境,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硬件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安全管理

第7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队伍中,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就成了政府和企业急

需的人才。高级网络管理员培训势在必行,其课程的开发定位,有利用从事网络管理和服务或有意从事此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快速掌握网络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技能,成为网络管理和服务高级技能人才。

一、网络管理人员需求分析

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

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市场急需大量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

目前,用工市场需求反映,网络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需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机关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工程的实施,急需大量网络管理人才。自政府实施数字化工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政府搭建的网站数量,全国已不少于15万个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从

业人员总需求数量较大。

2.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目前全国已有企业网站300多万个,今后企业网站增长速度还将大幅度提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人才将不少于100万人。

3.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发展更加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作为珠三角地区,数字化工程的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网络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网络管理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急需培养一支能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依据

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说明职业标准:2002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网络管理员职业的国家标准,为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提供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网络管理员就是保障网络(包括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其他数据通信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公司员工可以共享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或软件)的职业。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和排除错误,设计、组装、管理和维护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机技术咨询与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说明:是指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并能承担监督、管理各种已有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确保网络中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用户主机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通信的畅通。负责企业中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部署、维护与管理,确保所管理的网络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如,不能出现长时间中断,更不能出现长时间的网络瘫痪,当然用户提出的应用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只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项功能: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流量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目前安全管理则已自成体系,并且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学生积极的参与,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往讲授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并对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3.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型教学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等。

我们主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并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校企协作和实操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开发采用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基本原则。每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个人能力(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和技术(技能)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是把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状课程,即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目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或训练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是根据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相近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组课程,该课程组中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及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使学生既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技能),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修;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站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工作。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相应的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习网络”“使用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内容:

图2

职业道德包括: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高级网络管理员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习职业守则做到:遵纪守法,尊重知识产权、爱岗敬业,严守保密制度、爱护设备;团结协作。

基础知识包括:电源系统基础知识、空调系统基础知识、消防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主要有:数据传输与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知识、网络设备基础知识、网络管理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英语专业术语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信息网络的法律法规。

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按照高级网络管理员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课程培训内容包括以下相关知识,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目标。

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采用新型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模拟实操,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并结合企业网络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具体教学课程安排如下: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课程4∶6比例组织授课。

跟岗实习。通过到学校的中央机房观摩学习,真实了解网络组建,并分批安排到计算机网络集成及开发公司跟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学习和训练网络组建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并参与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从而使学生通过技能培训更快地适应网络管理员岗位技能要求,成为企业急需网络管理技能人才。

四、课程开发的改进思路

职业培训专业课程的开发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训结业后学员及使用单位的跟踪调查,共回访约20名学员和5家企事业单位,对培训后的课程评价,总体反映良好。同时提出本培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课程通用性强,但与岗位对接性不够,培训教材实用性有待加强;对于从事集成组网岗位的可否提供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对于从事单位网络维护的希望课程提供常见故障排查手册,以便于日常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将从以下方面

改进:

1.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定位。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使职业培训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

2.加强培训目标与岗位对接。紧扣社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应用特色。

3.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解决职业标准的置后问题。

4.以职业鉴定与用工单位使用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就业跟踪机制,不断收集企业用工评价完善教学内容和操作手册。同时,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培养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008.

[2]李希敏.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

[3]张六成.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2011.

第8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络应用平台;资源中心;教师个人主页;管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育资源、教师培训等要素,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应整体推进,要求几个要素同步向前发展,只有这“几条腿”同时驱动,才能向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迈进。

一、硬件环境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

1.重视网络设施、网络安全设备的建设。这属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其他终端设备(升级频率大于网络设备),对网络设备应加大投人,主干选用性能好、可管理的网络设备,对网络性能、网络安全有决定性的作用。

要点:主干千兆光纤,百兆到桌面,采用可网管的交换机设备,便于全网监控,接人主干交换机上的网络过滤设备镜像从防火墙接人的外网连接端口,实现对外网信息的访问控制,防火墙把内外网隔离,保障内网安全,服务器区建立在防火墙的DMZ安全区,增强服务器的安全性,减少网络资源占用。

2.划分区域,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采用Vlan技术,把网络从逻辑上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工作组(网管组、办公组、教室组、学生机房组等),这样既可以控制流量提高网络性能,也能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做好设备技术文档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效率。网管人员掌握网络关键设备的使用,根据实际应用状况,正确配置网络设备参数,对提升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排除网络故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视网络技术文档的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网络管理工作。

4.建设有特色的合作学习教室。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5.学生机房采用上网方式。多台电脑同时上网,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严重影响其他用户的网络应用需求。学生机房采用上网方式,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每间机房可独立配置一台服务器,把机房设备隔离单独管理,学生机共享服务器的连接。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公共IP地址的占用,服务器的缓存功能,又能提高机房的网络访问速度,减少公共网络带宽的占用,还有利于任课教师对本电脑室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

6.改变班级设备配置方案,确保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进人班级,但学生课后擅自使用,上网玩游戏、安装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软件、擅自更改系统设置、感染病毒致使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配置带有VGA接口(到投影机)、用45接口(网络)、音频接口、电源插口的多媒体设备控制面板,只需购置班级数一半的笔记本电脑就足够支持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的需要。这样一来既方便管理,杜绝了因学生因素导致的使用问题,又不会因个别台笔记本电脑的故障而导致某教室不能正常上课,并可减少设备投人资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建设校园无线网络接人系统,方便教学上的网络连接应用需求。

二、加大软件投入,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

现阶段的软件市场的相关资源、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不统燕存在较多设计不规范、兼容性差的问题,导致数据不能自由转换,一些软件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笔者建议学校在建设软件环境时,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性文件应作为学校软件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学校应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订软件环境发展规划;根据标准性文件和发展规划,建立学校核心的信息化数据库模型;学校应主导自己的软件平台建设,而不能被市场主导,要求软件开发公司应在学校建立的核心数据库上开发学校所需的各种应用。

三、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校的资源内容主要来自购买商业化的资源库和学科教师自主开发。商业化的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但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校的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成为中坚力量,学校在建设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库时,最重要的就是搭建一个网络资源管理平台,让教师愿意把自己的辛苦劳动成果(资源)放入学校的资源平台。要做到“愿意”,最重要的是平台的建设要以教师个人的信息化需要为本,让教师感觉系统是专为之服务的,能体现个性化,能作为展示其成果的平台,能让其分享别人的成果、自主决定属自己所有的资源的使用权限。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建设成一个有学校特色的、有用的、高效的网络资源库。

一个合理的资源信息汇集流程还只是个基础,围绕该流程,以人(教师、学生)为本,提供完善的系统功能服务是资源平台建设的关键,资源平台系统提供简里应用,满足初级应用是必须的,一些复杂的·高级砰钾需求同样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系统应用能持续发展。

1.教师个人主页系统是教师信息化应用的平台。建立“教师个人主页系统”,实现教师个人教育信息应用管理的需要后,作为学校整个网络平台下的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必须充分考虑教师信息化应用的需要,提供完善的、从初级应用到高级应用的需要。具体说来:(1)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教师可以自主创建管理资源栏目.收集、上传、管理控制资源。教师主页在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所提供的这些功能,其实是集成网络存储与网站信息各自的优点,让教师对属于自己的资源有完全自主控制权,这样才能让教师个人感觉系统是“以人为本”。(2)个人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展示平台上、管理各类成果,在主页模板和自由创建主页两种模式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模式。(3)交流互动。在主页上提供留言板、教学辅导讨论区、收件箱。并集成个人E-mail管理、QQ即时通讯等。就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的需要。(4)学校的管理单元。学校管理部门也经常要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提供的信息、文件群发与收件箱功能把管理部门与教师联系起来,为学校的现代化办公管理奠定了基础。

2.资源库建设采用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的建设策略。教师个人主页就是一个小小型、微型独立式专题知识资源实库,这些小型资源库在教师个人各自的管理更新下,就能确保学校的网络平台有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流入,成为学校建设好资源库的有力保障。

因此,将学校资源构建应与教师的个人主页。系统可以采取教师在上传资源文件到自己个人主页的同时,由教师选择要置入资源库的位置的办法来汇集来自各教师的资源文件,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质量的保证自然就由学科资源管理员来监控,只要投于其相应的控制权限。在这样的机制下,大家各负其责,一个极具学校特色的资源库就可以形成。

3.教师个人主页与资源库的关系图

4.资源库的效益。基于教师个人主页系统的资源库建设策略,其资源将发挥最大效益,就像前面提到的.教师最接近学习者,教师筛选、加工处理、自制的资源最适合学习者的使用,教师在评价资源对学习者的效用时,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源结构,因此,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库的效率是毋庸置疑的。

四、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确保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网络安全建设有一基本,仗里的“七分管理”,这里面蕴含着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培训,再好的技术、设备,如果网络管理员不懂得使用,就不能发挥技术设备的作用和效率,同样道理,学校投人巨资,建设校园网络的软、硬件环境.教师若不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也将是巨大的浪费。

第9篇:网络安全课程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Linux;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Full Us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o Build Outstanding Linux Talent

Xiang Biao

(Henan Quality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Pingdingshan467000,China)

Abstract:Linux is a superior open source operating system,because its open source,security,and strong,broad,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for the growing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learn to use,but Linux is very scarce talent.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resources in compute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training a good Linux people,we now need to focus on the issue.

Keywords:Linux;Vocational college;Computer teaching

一、Linux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教育培训的巨大差距

随着Linux在国内日益普及,专业出身的Linux人才十分抢手。业界许多公司对Linux专业人才的渴求与日俱增,特别是懂得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的Linux人才。各个层次的需求更加丰富,比如,在桌面办公、各种嵌入式开发方面;系统级的数据库、消息管理、Web应用方面等等。国内大量的软硬件厂商、SI(系统集成商)、ISV(第三方独立软件供应商)的业务都逐步向Linux转型。从IBM、HP、DELL、联想、浪潮,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网络安全公司等各类网站,都有急剧扩招Linux人才的倾向。目前国内熟练的Linux开发人员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软件爱好者或者Windows开发人员转化过来的,缺少专业的课程培训。

目前,我国的Linux人才一般是通过参加一些短训班或认证培训,或者自学成才形成的,这样的培养途径相对单一。而相关的培训大都是Linux分销商或专业的IT培训服务商开办的。Linux培训认证毕竟是一个短期的技术培训,并不注重Linux基础知识的教育。这种速成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远不是系统化的、研究型的教育模式,而是局限于某一企业产品。而院校教育体系中,熟悉Linux的人才严重缺乏,课程设置多以Windows平台为主,大学生和研究生却很少能够在大学课堂里系统地学习和研究Linux。这种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实际上,只要掌握Linux相关技能就已经达到企业对Linux人才的需求。因为熟悉Linux的人才严重缺乏,企业要求一般很低。而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专业计算机人才的重任,拥有稳定的教育资源,更有大量的Linux爱好者和支持者。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linux教育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推行Linux教育的重要意义

紧密结合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同时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来进行。我们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之间是有差距的。我们的学习资源是受到了限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微软的源码是保密的,但是我国的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教学环境大面积基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而Linux的出现无疑打破了这一限制。与微软相比,Linu的源码是完全开放的,它是一个极具开放精神的系统,非常适合学生去学习、探索与模仿。这种学习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软件开发人员、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去解读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员所写的优质代码。在充分了解系统的运行的基础上,开放系统源代码使开发人员更容易在Linux上编程,从而程序员的技术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同时,以Linux为基础进行开发的程序员也可以通过Internet吸收各种先进思想和新技术,因为Linux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Internet而发展,这也使得学习Linux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

培养Linux人才,更加可以充分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因为他们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培训中心、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加入嵌入式行业。对企业发展来说,优秀的嵌入式开发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Linux系统在嵌入式产品市场显示出的强大的影响力,而嵌入式linux人才的需求,则随着它的广阔发展前景不断膨胀。这也就激发了高校与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嵌入式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的IT从业者转入这一领域。对于从业者来说,更早的进入相关领域,从而更早的获得相关竞争优势,将对他们的整个事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Linux课程教育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的Linux的教学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采用什么样的平台?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是不同的。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并不把相关原理加深拓宽,只讲解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而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嵌入式方向为例,能力的核心是应用开发技能。在面对某种以嵌入式CPU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时,要求毕业生有能力可以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调试运行,实现其具体的功能。在高级设计工程师的指导下,要求毕业生能够完成模块的编程、集成及测试等工作,同时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要求毕业生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对方案进行裁剪、修改。在嵌入式Linux这门课上,学生要掌握基于Linux的基本的驱动程序设计能力,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下裁剪、配置、定制操作系统的能力。

Linux对我国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意义,其作为教育资源的价值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柳义筠,熊建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Linux课程教学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6

[2]崔静,李宁,李方.“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在职业技术院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科技,20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