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范文

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

第1篇: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23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较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膳食结构、精神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病也随之上升, 并且日趋年轻化, 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对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的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合文献学习将声像图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的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 男14例, 女12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56岁, 高血压病史5~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之《心脏疾病诊断标准》中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 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1级高血压患者12例, 2级高血压患者8例, 3级高血压患者6例。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其他疾病合并症患者;③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④心肌病、冠心病、心瓣膜病以及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⑤严重不良反应、特殊生理变化等, 难以继续检查者;⑥检查中违背检查方案者, 做为退出标准。

1. 2 检查方法 26例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 MHz。患者取仰卧位以及左侧位为主。二维主要使用长轴切面, 心尖四心腔切面, 心底短轴切面。测量患者四心腔以及大动脉的内径, 采用彩色多普勒以及频谱多普勒测量患者右心及左心舒张功能。M型:采用心底波群主动脉根部曲线, 观察患者主动脉壁活动僵直感, 同时观察其是否存在重搏波。心室波群测量患者左心腔大小, 并且同步计算患者左心收缩功能, 观察其室壁运动状况, 同时根据得出的检查结果, 估算得出患者左室后壁厚度、增厚率以及室间隔。并对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筛查。

1. 3 检查判定标准 按照超声诊断学中的测量值标准, 左心房收缩期最大前后径, 即左心室长轴切面25~38 mm;室间隔舒张末径8~11 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径8~11 mm;主动脉舒张末径≤36 mm ;左心室射血分数50%~70%。

2 结果

26例患者中, 室间隔增厚21例(80.8%);左室后壁增厚17例(65.4%);左房扩大11例(42.3%);动力过度10例(38.5%);左心舒张功能减退19例(73.1%);右心功能减退18例(69.2%);主动脉硬化24例(92.3%);主动脉增宽9例(34.6%)。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指的是由于长期的体循环以及动脉压力增加, 进而导致心脏的负荷过重, 引发的以左心室肥厚或者是扩大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功能不全的一种症状。它是高血压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此病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心功能代偿期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心功能失代偿期, 会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 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较为复杂。临床中对该病患者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实施诊断, 是正确判断该疾病的关键所在[2]。多年以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其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 故而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心脏是高血压病症的主要靶器官, 患者长期高血压、气喘、心悸、咳嗽必然会影响到心脏形态及功能[3]。对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 但简单的诊断方法往往可能有诊断不清楚, 或诊断错误等弊端, 容易干扰临床医师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彩色多普勒检查同时也称为超声波检查, 这类诊断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 对运动的脏器和血流进行检测的仪器[4-8]。彩色多普勒用于疾病诊断时, 其影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脏器及周围器官的断面像, 观察到的图像具有立体感, 这样更便于医师观察, 在临床医学中使用该仪器对早期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9-11]。

本资料结果显示:26例患者中, 室间隔增厚21例, 占患者总数80.8%;左室后壁增厚17例, 占患者总数65.4%;左房扩大11例, 占患者总数42.3%;动力过度10例, 占患者总数38.5%;左心舒张功能减退19例, 占患者总数73.1%;右心功能减退18例, 占患者总数69.2% ;主动脉硬化24例, 占患者总数92.3%;主动脉增宽9例, 占患者总数34.6%。这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结果迅速准确。

综上所述, 临床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能快速准确做出诊断,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志凌, 毛李华.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9):21-22.

[2] 东阳, 韩琳, 张淑英.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彩色超声表现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 陕西中医函授, 2002(2):48-49.

[3] 曹剑标.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11):11-12.

[4] 黄丹青, 徐薇.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 医学信息, 2014(4):188-189.

[5] 赵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1):2137-2138.

[6] 张义波.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价值分析. 药物与人, 2015(1):380.

[7] 张丽媛, 乔玉红, 宁淑范, 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90例超声诊断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19):4691.

[8] 王海燕. 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作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108.

[9] 成映富. 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对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9):2864-2865.

[10] 吕慧娜, 任卫东, 孙璐. 超声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运动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2015(20):98-100.

第2篇: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超声;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肺栓塞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64-sli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ZHANG Xiu-li,CHEN Xiao-xu,LI Xue-jin,et al.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Daqing Oilfield General Hospital,Daqing 16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and 64-slic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PE).Methods 56 patients suspected of PE were examined with Ultrasound and 64-slice CT.There-dimensional imaging methods were used in every case.Results 34 patients with PE were examined by 64-slice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Most cases showed complete or partial filling defect. The echocardiogram diagnoses PE of the direct sign(pulmonary artery thrombus) were in 3 cases,the indirect sign in 20 cases,no abnormal changes in 33 cases.Conclusion PE can be diagnosed or prediagnosed with direct or indirect signs detected by ultrasound,however 64-slice CT is an effective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Key words】

Ultrasound;X-ray computed;Tomography;Pulmonary embolism

作者单位:163001大庆油田总医院体检中心

肺动脉栓塞是血栓或其他异物嵌塞于肺动脉管腔内,栓子可以是血栓,脂肪栓,瘤栓或气栓等。肺动脉栓塞可引起呼吸和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死亡,早期及时诊断对于患者预后极为重要。本文探讨超声及64排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临床疑有肺动脉栓塞病变的患者,男32例,女24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6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1.2 影像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法 采用我院2006年3月引进的荷兰Philips公司的64排CT扫描机(Philips BrillianceTM 64 CT),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肺底。扫描参数:120 kV 300 mAs,层厚1 mm,层间隔0.8 mm,collimation:64 0.625,Rotation time:0.75s,Pintch:0.703,FOV:350,Matrix:512 512,Resolution:standard。造影剂静脉注射流率4.0 ml/s。利用Bolus Tracking软件1 s间隔轴扫监视肺动脉干水平的造影剂浓度变化,达到120 HU时触发扫描。触发扫描延迟时间范围9~15 s,整个扫描时间约5 s,将薄层图象输入EBW(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后利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dvanced Vessel Analysis,AVA)处理图象,进行MPR和3D图像重建。其中9例使用数字减影DSA系统,观察肺动脉。

1.2.2 超声检查法 使用HPSONOS 5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融合频率2~4 MHz,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探查心脏各切面,主要观察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有无栓子回声,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舒张末的前后径、肺动脉内径、血流峰值和加速时间,三尖瓣的反流速度和返流压差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

1.3 图像重建方法 输入CT扫描原始数据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等后处理技术。由3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分析及评价图像结果。在原始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结合重建图像观察。

2 结果

2.1 CTA结果 56例CTA检查后,其中2例有恶心、头晕,经休息后症状消失,余无不适。除外严重狭窄及血管闭塞段,各节段血管CT值在240~310 Hu之间,所有的显影血管清晰自然,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对比,无阶梯样伪影及容积效应,能够满足诊断要求。34例患者图像可显示肺动脉段内不同部位的充盈缺损或血管闭塞。其中11例呈“轨道征”,表现为血栓位于血管腔中心呈长条状与血管腔平行,周围有造影剂;8例表现为偏心性充盈缺损;4例呈“血管截断征”,表现为增强的血管中突然无造影剂,阻塞的管腔扩大。11例患者存在间接肺栓塞征象,表现为局限性血管纹理稀疏的“马赛克证”、肺梗死以及胸腔积液等。

2.2 超声结果 直接征象:发现肺动脉血栓3例,1例附着于右心房,随心脏搏动轻微摆动,左右肺动脉内栓子各1例,均为部分阻塞。间接征象:20例表现为右房右室扩大,室间隔向左侧移位,右室与左室比值增大。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减低。

3 讨论

目前肺栓塞已经构成国际化的医疗保健问题。美国肺栓塞的年发病率为65万,全部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占5~20万人。在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绝非少见,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于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的特点,能够动态检测,同时测量多个指标,对于重症患者可以进行床头检查。本组资料显示超声检查直接发现栓子的概率低,这主要原因为:①栓子位于肺动脉二级以下血管时,难以检出。②新鲜的血栓回声多较低,超声不易识别。③机化的血栓与血管壁融合,不易区分。但是超声可通过显示心脏形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确诊肺动脉栓塞提供重要的间接征象,如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前壁运动减弱、室间隔运动异常、肺动脉扩张、三尖瓣返流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检查,对确定肺栓塞有很大帮助,主要是检查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文献研究表明,肺栓塞栓子多数来源于下肢及盆腔深静脉,其中来自下肢的占79%,盆腔占11.5%,多普勒检出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88%~98%,特异性为97%~100%。故怀疑肺栓塞的患者,除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外,还要对下腔静脉、盆腔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

CTA是螺旋CT问世后产生的一种无创、快速的血管检查技术,尤其是64层螺旋CT问世后,因覆盖范围大,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目前已应用到血管成像中并被临床广泛接受。CTA检查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显示血管各个断面的图像,而且能显示血栓性质并能测量其厚度的范围,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其出众的后处理能力可很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诸如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能从各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在评价不同血管病变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在分析病变时,也应密切结合轴位图像。有学者研究认为[4],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提供的信息最可靠,尤其对肺段动脉内小栓子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不能直观显示上、下层面血管的连续关系。MPR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直观地显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提示栓子部位、形态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5]。MIP图像在显示血管内栓子的形态、大小和血管狭窄方面有一定优势,其图像接近血管造影图像。而VR可依据需要多层面、多角度观察肺动脉主干的全貌、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与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图像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且易于为临床医师所理解和掌握。因此,虽然MPR对栓子的显示效果不如原始横轴面增强图像,MIP和VR对栓子的显示效果相对较差,但仍然是肺栓塞显示的重要辅助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应注意在横轴面增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进行全面观察,避免遗漏小栓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肺栓塞的检查诊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为使肺动脉在造影剂循环达到浓度高峰时扫描,应实用阈值触发技术。监视层面的感兴趣区设定在肺动脉干, 当CT值达到120 Hu时自动触发启动此技术考虑到了个体血液循环时间的差异,可避免扫描的盲目性,尤其有部分患者心功能较差者,避免了因延迟时间估计误差而影响CTA成像质量的弊端。②呼吸和心脏搏动可导致血管伪影,周围的肺组织容积效应很像血管内充盈缺损,肺窗显示支气管、血管呈双影且纹理模糊,可确定为运动伪影。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可减少心脏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有效的提高图像质量。③肺门淋巴结位于肺门血管分叉处时很像血管内充盈缺损,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观察有助于鉴别。

综合所述, 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或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而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准确、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金证宇.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4-225.

[2] 殷哲煜,卫丽,连杰,等.超声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9):1122-1123.

[3] A Torbicki, A Perrier, S Konstantinides, et al.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8,29(18):2276-2315.

第3篇:实用心脏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超声;探测;颈动脉斑块;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086-03

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而颈动脉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易于被超声探测。超声不仅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的厚度、特征及位置的信息,而且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开创了颈部血管检查的新方法,不需要动脉插管,避免了不必要的合并症,所以,近年来颈动脉彩超检查越来越被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97例为本院2011年10月的健康体检人员,均为45岁以上的安徽省电网公司员工。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年龄45~88岁,中位数72岁,阴性组年龄45~88岁,中位数61岁。颈动脉斑块男性阳性率(24.9%,118/473)与女性阳性率(26.2%,8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797例受检人员取仰卧位,颈部放松,偏向对侧,采用GE LOGIQ3型超声仪的高频(10 MHz)探头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长轴短轴切面配合扫查,顺序观察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内部结构,注意有无斑块及斑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强度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内血流情况,注意有无充盈缺损。

1.2.2 内科医师询问病史,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1.2.3 用日本产的电子血压仪器(Kenz-bpmsp-1型)测定受检者上午6:00~10:00的坐位血压,然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检查。

1.2.4 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 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水平。

1.2.5 所有数据录入秉泰健康体检数据库,根据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将797例人员分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组(203例)和阴性组(594例),对两组的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史、高尿酸、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心电图异常的资料比较分析。

1.3 诊断标准

(1)颈动脉软斑是指斑块突出于管腔,内部结构呈弱或等回声;硬斑是指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1];(2)高血压:有高血压病史或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3)高血糖:有糖尿病史或空腹血糖>6.1 mmol/L;(4)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男性>428 μmol/L,女性>357 μmol/L;(5)高胆固醇血症:空腹静脉血胆固醇>5.98 mmol/L;(6)高三酰甘油血症:空腹静脉血三酰甘油>1.7 mmol/L;(7)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空腹静脉血高密度脂蛋白<0.94 mmol/L;(8)心电图异常:由专业医生作出诊断,统计时不包括窦性心律不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不同年龄段的斑块检出情况

45~55岁斑块阳性率为5.8%(15/259),56~65岁为20.2%(43/213),66~75岁为37.9%(74/195),76~88岁为56.3%(71/126)。高年龄段比低年龄段的斑块阳性率高(P < 0.05)。由此可见,高龄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

2.2 不同部位的斑块检出情况

斑块的阳性率以颈总动脉分叉部为最高(41.9%,85/203),其后依次为多部位(40.9%,83/203)、颈总动脉干(7.9%,16/203)、无名动脉分叉部(4.9%,10/203)、颈内动脉(4.4%,9/203)。

2.3 重点病例

有2例管腔狭窄较重,1例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直径狭窄率达50%(图1),1例为左颈总动脉直径狭窄率达70%(图2)。

2.4 颈动脉斑块阳性与阴性组相关资料比较

颈动脉斑块阳性组的高血压、冠心病史、高血糖、高尿酸和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均高于颈动脉斑块阴性组(P < 0.01),见表1。由此可见,颈动脉斑块阳性者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高尿酸及心电图异常。

3 讨论

正常颈动脉管壁分3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超声检查时,内膜呈线状,回声较低,光滑,连续性好,中层为暗区带,外膜呈明亮光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内膜逐渐增厚,形成粥样斑块,当管壁应力增大时,容易使斑块,尤其是软斑,破裂、脱落成栓子,并暴露脂质或胶原,容易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引起血栓形成,所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2]。本次检出的2例管腔狭窄较重病例为软斑形成,所以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往往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膨大处附近)。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膨大,局部血流形成涡流区域,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有形成分易沉积此处所致[3]。

有学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也显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糖和高尿酸患者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高血糖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脂质代谢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5]。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斑块(硬斑)与非稳定性斑块(软斑及复合性斑块)患者,如为高龄,同时又伴随有高血压及(或)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疾病,其脑梗死的发病率可能出现无显著差异现象[6]。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这些高发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两组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有学者研究指出,脂蛋白(a)[Lp(a)]与颈动脉斑块之间有明显相关性,Lp(a)是1个LDL分子结合Apo(a)组成的二聚体,是动脉硬化斑块中重要的脂质部分[7]。

颈动脉斑块阳性者易发生心电图异常。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原因:高龄引起的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高血糖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ST段压低和(或)T波低平、倒置;高血压导致左室后负荷加重,左室肥大,左室高电压等。所以说,超声探测到颈动脉斑块,心脑血管病及代谢性疾病患病的风险增大。定期超声检查颈动脉,对防治这些疾病很有必要。但颈动脉检查时,个体差异性也较大,因患者颈部长短、深度不一,或者颈动脉分叉处高低的不同,颈动脉在超声图像上显示的清晰度都有所不同,有些人颈部粗、短,深,或颈动脉分叉位置高,则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的显示都较模糊,并且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显示长度有限,对远端的血管情况无法评估[8]。

[参考文献]

[1]王纯正,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5-156.

[2]丁林,庄忠俭,张建华,等.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彩超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1):1496-1498.

[3]吴思群,王岩梅,董鲁燕. 健康体检颈动脉超声临床应用的评价[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3(3):73-74.

[4]黄延焱. 代谢综合征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8):648-651.

[5]赵意平,张柏根. 糖尿病血管病变病理与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652-654.

[6]徐介民.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因素与脑梗死关系的分析[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7(8):479-480.

[7]史惠强,朱萍,王春华. 16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心电图关系分析[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1(5):338-33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